八年级物理动与静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8篇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8篇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篇1?实验用刻度测长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力目标: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情感目标: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2,良好的实验习惯.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教材分析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教法建议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的一段铁路的长度等,介绍替带法等.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篇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找到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的利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相对性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4. 实际问题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或视频中的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相对性原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运动和静止的定义,理解相对性原理。
三、动手实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四、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五、实际问题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答。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动手能力。
3. 实际问题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动手能力。
在实际问题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讲解不够清晰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八年级上册物理动与静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动与静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与能量相互关系的科学,动与静是物理中重要的基础概念。
在八年级上册物理中,学生将学习到动与静的知识点,包括物体的速度、加速度、运动的三大定律等。
一、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的长度。
在物理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速度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1.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可以通过公式v=d/t计算出来,其中v代表速度,d表示距离,t表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会发生变化,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线或者速度-距离图线来分析运动过程。
3. 瞬时速度是在一个瞬间内物体所达到的速度,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物体速度来测量。
二、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
在物理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加速度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1.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可以通过公式a=(v₂-v₁)/t计算出来,其中a表示加速度,v₂表示终止速度,v₁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会发生变化,可以通过加速度-时间图线或者速度-时间图线来分析运动过程。
三、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中最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包括三大定律。
1. 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会保持静止或以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可以通过公式F=ma计算。
3. 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总之,八年级上册物理动与静知识点涉及了速度、加速度和运动的三大定律等基本概念。
这些知识点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桥梁。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可以为进一步探究物理学的高阶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八年级动与静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动与静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而动与静正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围绕物理八年级中有关动与静的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动的概念与特征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状态。
在物理学中,我们常常用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1.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速度的单位有米每秒(m/s)和千米每小时(km/h)等。
2.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发生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加速度的单位有米每秒平方(m/s²)和千米每小时平方(km/h²)等。
二、力的概念与特征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形状发生变化或相互作用的原因。
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1. 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N)。
常用的力有重力、摩擦力、弹力、张力等。
2.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效果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来表示。
力的合成有两种情况:合力和分力。
合力是多个力合成后的结果,而分力则是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结果。
三、静的概念与特征静是指物体处于不动状态的状态。
在静力学中,我们主要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特性和相互作用。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它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其中,F代表合力,m 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四、力的效果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形状发生变化。
1. 运动效果:当力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将发生运动。
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等。
2. 形状效果:当力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可能会发生形状的变化。
动与静+课件 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7.(2021~2022·郑州月考)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 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乙车可能静止 B.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C.甲车不可能静止 D.甲车一定向右运动
广袤宇宙中的满天星斗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而我们就生活在一 颗称为地球的行星上。地壳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流动形成 了沟壑与平原。生命在于运动,雄鹰飞翔,骏马驰骋,蜗牛爬行...... 运动使生命更加多姿多彩
星空的运动
地壳的运动
生命的运动
思考 在物理学家把运动归纳成定律之前,人们是如何描述运动呢?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甲乙 丙丁
电梯上升过程中
参照物 乙
丙、丁
甲:运动状态 静止 运动
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判读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变化 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静止 运动
参照物 地面 司机
一辆小汽车在公路上快速驶 过,路旁行人在步行。
判断汽车上乘客的运动状态
A.餐桌边的食客 B.餐厅里的餐桌 C.托盘里的食物 D.餐厅内的行人
12.(2022·南京模拟)如图,在商场里,妈妈和小东正乘自动扶梯上楼,妈妈说: “小东,上楼时要拉着妈妈的手,站着不动。”这里说的“上楼”“不动”分别 是相对于( B )
A.小东 地面 B.地面 扶梯 C.妈妈 扶梯 D.扶梯 地面
:
定义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 做参照物
参照物
一般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的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 选取原则: 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不要将研究物体的自身选作参照物。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本节课主要介绍运动的相对性,内容包括:1. 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静止的定义和特点3. 相对性的概念和运动的相对性原理4.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5. 实际情景中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让学生理解静止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判断物体的静止状态。
3. 让学生掌握相对性的概念和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能够运用运动的相对性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的定义和特点,静止的定义和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难点:运动的相对性原理的应用,实际情景中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视频播放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例如在公交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景物,引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静止的定义和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并用黑板板书重点内容。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进行解答。
例如,一个乘客在公交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要求学生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判断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
5. 应用实例: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特点:速度、方向、加速度静止的定义和特点静止:物体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特点:速度为零、方向不变、加速度为零运动的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a) 一辆行驶的汽车b) 一架停在机场的飞机c) 一颗从树上落下的苹果问题:一个乘客在公交车上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后退,为什么?答案:因为乘客和公交车都在向前运动,所以相对于乘客来说,窗外的景物看起来向后退。
2024年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节 动与静(课件)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3.运动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分析
运动是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
例如:我们说站岗的
绝对的 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哨兵是静止的,这是
通常所说的静止,是指被
以地面或房屋作为参
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静止是
球的自转和
面上的物体)的位置没有 公转在运动
发生变化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2.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如图所示,一位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里, 站在地上的人以地面为参照物,说她是 运动的;但坐在车里的司机以汽车为参 照物,说她是静止的.乘客相对不同的参照物(地面和车) 运动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特别提醒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发生改变,则称这 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描述 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 物.在日常生活中,若没有特别说明,一般默认选择地 球(面)为参照物.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物体的运 动状态取 决于所选 的参照物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所选择的参 照物不同,结论有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 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 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此时说这个物体运 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4.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 (1)相对运动: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 变化.如在影视剧拍摄时,为表现演员向某方向运动,可以 让背景板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2)相对静止: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 生变化.如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以方便同步观测 和全球通信;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机加油时相对于战机静止.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
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运动现象 吗??
多彩的运动世界
日常 日出
太阳从东方升起
太阳从西边落下
宇宙星系在运动
飞 流 的 瀑 布
候鸟在飞行
飞机在飞行
狗 在 奔 跑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 的物体都在运动着, 的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 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 的。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运动的形 式是多种多样的
运动的描述
, , 人 两岸猿声啼不住,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 (2)画家用 ) 形态和色彩描 绘运动。 绘运动。 (3) ) 律和 家用 。 (1)诗人用语 ) 言的韵律和意 境赞美运动。 境赞美运动。
万 马 奔 腾 图
过 山
的故
(诗 ) 动
“桥流 水不流” 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 . . . 9、“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 、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歌词中前一句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 为参照物; 歌词中前一句是以 为参照物 句又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句又是以 为参照物。 为参照物
同向行驶的汽车”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答: “同向行驶的汽车”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感到自己向后退”应是“ 而“感到自己向后退”应是“自己对于对面的 汽车向后退” 因此,对面的汽车是参照物。 汽车向后退”,因此,对面的汽车是参照物。
【说明】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说的, 说明】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说的, 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也就不同了。 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也就不同了。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知识点归纳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动与静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动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是指物体的静止状态。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学习中的动与静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
一、运动的描述1.位置和位移物体的位置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移动距离和方向。
2.速度和速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速率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而不考虑方向。
3.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二、运动的规律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路程相等,速度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量相等的运动称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3.自由落体运动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三、平衡状态和力的概念1.平衡状态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平衡和动态平衡。
2.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表现。
力的作用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形式。
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指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这就是“物体静止继续静止,物体运动继续运动”的原理。
4.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指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上加速度。
5.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指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力的合成和分解当多个力施加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它们可以合成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矢量图表示。
反之,当物体受到一个力时,可以将这个力分解成多个分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矢量图表示。
五、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开始运动前所受的阻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
六、弹力弹力是指物体发生形变后所产生的一种力。
根据胡克定律,弹性力与物体形变量成正比,与弹性系数成正比。
七、简单机械1.杠杆杠杆是通过固定点的支持点来实现力的乘法和力臂的增大的简单机械。
2.1动与静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教案: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2章,第1节“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并能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运动和静止的定义2. 相对性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4. 运动和静止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滑轮组、小车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解释相对性原理,并通过例题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3.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4. 实验演示:利用滑轮组和小车,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和静止的感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动和静止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和静止1. 定义: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静止:物体位置不发生变化2. 相对性原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3. 判断方法:(1)观察物体位置的变化(2)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桌子上的书b. 教室里的电灯c. 行驶中的汽车a. 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公交车在运动,但地面上的景物在运动。
b. 当你在电梯里,感到电梯在运动,但电梯内的景物在静止。
2. 答案:(1)a. 静止,因为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b. 静止,因为电灯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c. 运动,因为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变化。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动力学和静力学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支,探究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问题。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运动的类型运动是物体自身位置和状态在时间上的变化,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其中,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是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而曲线运动的运动状态则由矢量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若无受力作用则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也就是说,物体的自身运动状态不会改变,除非有力的作用使它改变。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时,它会以一个加速度的大小来作为反应,而这个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质量和这个力的大小成正比。
四、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则另一个物体会对它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五、静摩擦力揭示物体滑动或者准备滑动的时候,在垂直于接触面的方向上受到的接触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摩擦现象,归纳为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与接触面之间的受力大小成正比。
六、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已经滑动的时候,与物体接触面方向上作用力大小成正比的分力。
通常情况下,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受力必定相等。
七、重力荷尔定律由荷尔得提出,重力荷尔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
根据重力荷尔定律可以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的上述内容是考试的重点和基础,应当熟练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结合实际,多做练习,才能在考试中时刻保持清醒的思维。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课件
科学家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
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机械运动
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 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
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交流与讨论 :
1:某同学走过宣传栏; 2:汽车行驶在公路上 3:某人坐在行驶的车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相对 与一个参 照物是运 动的,相 对于另一 个物体又 是静止的。
总结: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学生举例解释在日常生活中还 有哪些现象是说明运动和静止 是相对的?
总结:如何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要 看参照物的选取。“动则动,静 则静”——物体之间的未知是否 发生变化。
课堂练习
1.“闪闪的红星”歌曲中,有一小竹排江中游”是以 作参照物的;“巍 巍青山两岸走”是以 作参照物.
2.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舟七号"飞船中的一个情 景:翟志刚放开了手中的飞行手册。绿色的封面和 白色的书页,在失重的太空中飘浮起来并悬停在空 中。这时的飞行手册相对于_______是静止的,相 对于______是运动的. 3.夜间抬头望月,往往觉得月亮在云间穿行, 这时我们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 A 观察者所在处; B 天空中的云; C 地球; D 天空.
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绕它运动
地球在公转,同时地球也在自转
大陆板块的运动
正是大陆板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观的
喜马拉雅山脉
涛 涛 江 河 水
生命在于运动
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雅典奥运上的中国运动员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生活在运 动的世界里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动与静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动与静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能量传递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第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动与静的知识点,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什么是“力”力是一种物理量,它描述的是物体所受到的推或拉的效果。
力的大小通常使用牛顿(N)为单位表示。
提高运用物体的能力或改变物体的状态都需要施加力。
二、什么是“质量”质量是一种与物体的数量和内在特性相关的物理量,常使用千克(kg)为单位。
质量与物体的重量有所不同,虽然重量和质量都用牛顿(N)为单位,但重量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而质量则是一个物体所具有的惯性量。
三、动与静的区别动与静的区别主要在于物体是否在运动。
在物理中,当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以恒定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我们称其为“静态物体”。
而当一个物体的位置或速度发生改变时,我们称其为“动态物体”。
四、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牛顿三大定律中的第一个。
它表明,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会保持运动的状态,包括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五、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
它表明,物体受到的力F 与物体的质量m和产生的加速度a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式:F=ma。
这表明,在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产生的加速度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物体所受的力进行计算。
六、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对于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与它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七、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是由受到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力。
它会使得两个物体的相对运动受到阻碍。
而滑动摩擦力则是指在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
八、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一种特性,它可以更准确的被描述为物体保持其原有速度方向和大小的能力。
越大的质量能使得物体的惯性更高。
以上就是第一章动与静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笔记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笔记一、运动与静止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 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3. 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 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 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时间可以用钟表测量。
二、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1. 选择恰当的参照物:选择恰当的参照物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首要步骤。
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为了方便研究问题,通常会选择地面或地面上固定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 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关键步骤。
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3. 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其运动的时间和距离来衡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长,则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反之则速度越慢。
同样地,距离一定的情况下,所用时间越短,则速度越快。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基本概念和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
在理解这些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关的物理现象。
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同参照物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体现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知识点物理课是很多小伙伴从小学起就开始接触的科目,它关注着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动与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本文将着重讲述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
一、什么是动力学和静力学动力学和静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两个分支学科。
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在各种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力、功、能等概念,而静力学则研究的是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例如重心和支点的位置。
二、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动力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一般用米/秒来表示。
加速度则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单位是米/秒²。
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是静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
该定律表示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系安全带,否则在车突然停止时我们将会向前抛出的原因。
四、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基本定律)给出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根据该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即:F=ma(F为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五、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是力的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根据该定律,每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的同等大小的反作用力。
六、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的两种重要的能量概念,二者都是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能量变化。
动能表示物体运动时的能量,公式为:Ek=1/2mv²(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而势能则反映了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等。
七、摩擦力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一种力,存在于接触面上。
它与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摩擦系数则反映了两个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
八、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合成是指将多个力的效果合并起来所得到的结果,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成多个部分的过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动与静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2章的第1节,主题为“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学习参照物的概念,并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学会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通过学习参照物,让学生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并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2. 教学重点: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2. 知识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参照物的概念,并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参照物选择方法七、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说明理由:(1)教室里的桌子(2)停在路边的汽车(3)飞翔的鸟儿答案:(1)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桌子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2)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3)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鸟儿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
2.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说明理由:(1)坐在火车上的乘客(2)地球绕太阳转答案:(1)以火车为参照物,乘客与火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乘客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课件
输标02入题
例如,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因为惯性而向前倾 ,这是由于乘客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同样 地,当汽车突然加速时,乘客会向后倾。
01
03
在航空航天领域,牛顿第一定律更是不可或缺的理论 基础,对于航天器的发射、运行和返回都有着重要的
指导意义。
04
在体育运动中,牛顿第一定律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 如投掷标枪、铁饼等需要利用惯性原理提高初速度的 项目。
动与静的转换实例
详细描述
当你在跑步机上跑步,相对于跑 步机你是运动的;但若从外部观 察,你与跑步机都是静止的。
总结词:通过个球,球相对于火车是静止的 ,但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当你在水中游泳,相对于水你是 运动的;但若从岸上观察,水中 的游泳者是静止的。
测量物体的摩擦力
总结词
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测量不同表面和不同速度下物体的摩擦力,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测量方法,探究影响摩擦 力的因素。
05
动与静的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练习题
总结词:巩固基础
练习题一:什么是机械运动 ?请举例说明。
02
01
03
练习题二:描述速度和加速 度的概念,并解释它们的物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 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条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 揭示了物体运动的一种基本属性
,即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之一,它为后续的力学原理和运 动学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
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验证
历史上,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多次实验 和观察逐步得到验证的。
挑战练习题
总结词:拓展思维
1.1动 与 静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沪科版河南专用)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 动 与 静
1.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 机械运动 , 通常简称为 运动 。 2. 在描述物体运动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 叫做 参照物 。 3. 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 运动 的;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
静止 的。 4.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即相对于所选择的 参照物 而言。
1. (2023·南阳桐柏三模)如图是几个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的场景,游戏开 始时,几个孩子在草地上位置如图(a)所示,当坐着的小女孩放下双手并睁 开眼睛时,每个人的位置如图(b)所示。请你判断,该过程中运动了的小孩 有 1、3 (填数字),理由是 以地面为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 。
( B)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 一切物体都可以被选为参照物
C. 参照物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D. 只能把大地作为参照物
11. (2023·仙桃改编)神舟十八号靠拢空间站组合体的过程中,我们说航天
员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D)
A. 地球
B. 空间站
C. 发射塔
D. 神舟十八号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2023·齐齐哈尔)《吕氏春秋·察今》记录了“刻舟求剑”的典故。学习
物理知识后我们懂得,要确定剑落水的实际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A. 岸边的树
B. 舟
C. 舟上的标记
D. 水流
1
2
3
4
八年级物理动静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动静知识点在八年级物理学中,动静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动静力学主要探讨物体静止和运动时的性质、运动规律等。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物理动静知识点。
质量和重量质量是一个物体所含有的物质的数量,常用单位是千克。
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受引力的影响而改变。
在地球表面,物体所受的向下的重力是重量的大小,常用单位是牛。
力力是一种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
常用单位是牛。
力有大小和方向之分,常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在物理学中,力是使物体产生位移的原因。
牛顿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的材料、光滑程度等因素。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静止时所受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
重心重心是物体内所有质点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是一个物体的重要特征。
重心的位置影响物体的平衡状态,当物体的重心高于支点时,则物体会倾斜,重心低于支点时,则物体会倾倒。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到合外力作用之前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会保持原有状态。
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趋向保持原有的状态,需要受到外力的作用才能改变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当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越大,其加速度也会越大。
当一个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所受的相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越小。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如,一个人在地上站立时,人的重力向下作用于地面,地面则对人产生相同大小相反方向的支持力,使人得以站立。
总之,八年级物理学的动静力学知识点对于了解物体运动规律和力学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相结合,加强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课件 上教版
答:“静止的汽车”是以地面作参照物,而“有人感觉它 在运动”应为汽车相对于观察的人在运动,因而,是以 运动的人为参照物。
③下降的电梯上的人看到墙向上运动;
答:“下降的电梯”是以地面作参照物,“墙向上运动” 应是墙相对人是向上运动的,因此,是以人(或电梯) 参照物。 ④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答:以船为参照物 ⑤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答:以山或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
小明两次看见的都是不动(静止)的花 花,可却说花花又动过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小明是以 树或窗户 为参照物发现
小狗花花运动了的。
2、讨论分析下列各题中画线部分以谁作参 照物。
①同向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看对面另一辆的汽车时,感觉 自己向后退。
答:“同向行驶的汽车”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感到 自己向后退”应是“自己相对于对面的汽车向后退”, 因此,对面的汽车是参照物。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如果选择的参 照物不同,结论也可能不一样。可见物体的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又称为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
面为参照物,乘客是 运动 的;
选择电梯箱为 参照物时,乘
客却又是 静止
的。
人们常常巧妙地利用运动和静 止的相对性为我们服务,你能举出 一些实例吗?
(2)月亮升起来了。
(3)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还在 原来的位置上吗?
汽车
相对于自己
距离变近
月亮 轻舟
相对于地球 相对于万重山
位置变高 距离变远
物体
相对于另一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科学家描述的运动
(A)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
例1:正在下落的树叶上有一只蚂蚁,对于旁边观察到 人来说蚂蚁是运动的吗?在蚂蚁看来,它只能看见树叶, 那蚂蚁认为自己运动了吗?
例2: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和地球自转 一周的时间相等,那么卫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1)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所描述的现象中,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 _青__山____为参照物;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 __竹__排_____参照物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动与静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快与慢 科学探索: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动与静
在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在外面散步时, 常常有月亮跟着我们走的感觉,你知道这是为什 么吗?
???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 (1)汽车在公路上行使。 (2)太阳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 汽车 太阳 月亮
相对于(标准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公路上的树
飞快的行使
地球
升起来了
云层
在穿行
第一节
动与静
(A)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 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B)把事先选定的另一个物体,也就是标准物体叫做参 照物。
说明:
1.我们总是假定参照物是静止的.
2.参照物可以选取除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
• (1)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 (2)选择参照物 •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
是否改变。
思考:
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 动”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禁止的?
研究的物体 标准物体
位置是否改变 动或静
乘客
地面、树
改变
动
乘客
司机、汽车 没改变
(2)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 它在河中照物,它 在河中的倒影是________运__动__的__。
1、下列各项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放糖的水变甜了
B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
3.为了研究的方便,今后我们常常选取地球(地面)为参 照物,若选择其它更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时候,一定 要做出说明
;钢纤维/ ;卷扬机/ ;霓虹灯 /
;
等级森严,对市场反应迟钝,韦尔奇的举措是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减少管理层次和冗员,并撤换了部分高层管理人员。最终,他成功了。 韦尔奇之所以能重振“通用”,并且自己不被人际关系所伤,无非是因为主动回避不必要的复杂关系,以自己扎实的工作和明确的目标告诉员工,他所做的 一切绝无私心。这让人想起一个故事,一位老船长长年在河上驾船,从未发生过事故。有人问他是不是对河中的暗礁险滩全部了然于心。老船长说:“不是,我只要把船开进深水区就行了,暗礁险滩就会与我无关。”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暗礁和险滩,你根本无法一一了解,也根本不必去记住。 你所要做的,只是把船开进深水区就行了。 39、留住幸福的种子 从前有个孤儿,过着贫穷的日子。这年刚刚进入初冬,他的全部口粮就只剩下父母生前为他留下的一小袋豆子了。他强忍饥饿,把那一小袋豆子藏了起来。之后,他全靠拾破烂勉强糊口。尽管如此,在他心中总有一株株绿油 油的诱人豆苗在旺盛地生长,他在梦中也似乎真的看见了来年那些可爱的豆荚。因此,在那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里,他虽然多次险些饿昏过去,却一直不愿去触摸那一袋豆子,因为他知道,那是希望的种子、生命的种子啊! 苦日子就这样过了一冬。第二年春天来了,孤儿把那一小袋豆子播种 到地里,再经过一个夏天的辛勤耕耘,到了秋天,他果然收获了数十倍的种子。孤儿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想获得更多的豆子、更多的幸福。于是,他把收获的豆子又留下来,继续播种、耕耘、收获……后来,孤儿告别了贫困,并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不久,他娶妻生子,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幸福 生活。再后来,他和妻子一面继续种豆,一面学做豆制品,不到40岁,他成了声名显赫的大富豪。 人生有了幸福还需要什么?还需要留住幸福;人生没有了幸福还需要什么?还需要留住幸福的种子。 40、犹太人的智慧 据统计,美国的百万富翁中有百分之二十是犹太人,获诺贝尔经 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中,有百分之二十是犹太人。因而历来犹太人被公认为是最会赚钱的民族,被誉为“世界第一商人”。 然而,犹太人并不以赚钱为人生目的,他们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热情地享受生活。要是你继续问:“那么,人为什么而工作吗?”他们会这样回答你:“你还不是为了随 心所欲吃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而工作呀!并不是为了工作而吃呀!” 犹太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享受和“吃”。说到吃,不能不赞叹犹太人的健康教育。他们珍惜生命,保护自然。犹太人为使最神圣的耶路撒冷清洁、美丽,实行十个特殊的规定。其中包括:在城里不得堆粪堆;不得建砖 窑;除了早期先知们留下来的玫瑰园以外,不得耕种其他花园或果园;不得养鸡;死人不能在城里过夜。 此外,犹太人特别注重卫生,保持身体的清洁被称之为一种宗教责任。值得一提的是,犹太人把饮食的节制,作为健康体格的先决条件。犹太人有一个“饮食基本法”:吃(胃的容量)三分之 一,喝三分之一,留下三分之一的空。这其实颇有科学根据,吃得太饱,非长寿之道。 ? 41、学学乔丹的爱国 篮球上帝乔丹在日前的中国之行中,拒绝乘坐主办方为他提供的奔驰、宝马,而是点名要了美国的道奇山羊。原来乔丹有一条重要的商业原则,那就是“做广告从来只做美国货”,所 以,座驾事件与“爱国精神”息息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球场外的乔丹给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们上着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这才是一个“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相反,我们的各种“星”们,同样作为青少年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他们的表现又如何呢?我们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 怎么样,却热衷于把奇形怪态遁入极端;有些影星表演够差,却总走不出绯闻缠身的怪圈;还有那些所谓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极烂,可酗酒、打架等丑闻从来不绝于耳。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们的“星”们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应该好好学学人家乔丹呢? 42、鲁迅自喻“小白象” 鲁迅先生以象自喻,鲜为人知。 在他和许广平的通信中,经常署名“小白象”,或是“你的小白象”。比如1925年5月鲁迅在北平写给在的许广平的第二封信(5月15日夜),署名的地方赫然画着一只高高举起鼻子的小象。(《鲁迅手稿全集?书信?第三册》第105页) 而《两地书》在公开出版时,署名“EL”,就是Elephant(象)的缩写。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以象自喻呢?从《柔石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鲁迅先生说,人应该学一只象。第一,皮要厚,流点血,刺激一下了,也不要紧。第二,我们强韧地慢慢地走去。我很感谢他的话,因为我 的神经末梢是太灵动得像一条金鱼了。”这给我们解开谜底提供了一些线索。鲁迅先生欣赏的正是象的宽厚和强韧的精神。 43、名人教子 家教:包拯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他担心家人子弟利用权势贪污腐化,因而自述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 亡疫之后,不得葬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铭教:宋代诗人苏东坡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苏东坡送给他一个砚台,上有他亲手所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若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鞭教:岳云12岁参军作战,一次骑马下坡,没注意地 形,人也栽进沟里。岳飞喝令按军法鞭打岳云,众将求情不允,责打百鞭。此后岳云刻苦训练,勇猛作战。1134年攻打随州时,挥舞80斤重的铁锤,首当其冲第一个登城。岳飞教子的原则是:受罪重于士卒,作战先于士卒,受功后于士卒。 名教:1945年,革命老前辈林伯渠6岁的小儿子要读书 上小学了。林老对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儿子疑惑不解,林老解释说:“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 联教: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曾撰写一幅对联挂在堂前。上联“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 面”,教育子孙后辈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切不可铺张浪费,追求虚荣;下联:“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以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指出做长辈的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处处做出好样子,成为后辈们效仿的楷模。 章程教: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一百分 不可;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健全的体魄。总之,老舍先生认为,孩子不必争做“人上人”,虚荣心绝对不可有。 44、感悟“国际一流大学” 日前看到一个发生在英国牛津大学的故事:苏格兰北部边远地区一个教育相对不发达的郡,有一位 女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达到了全A,符合牛津大学的录取标准。这是近百年来当地第一个达到牛津录取线的毕业生,当地政府对此极为重视。但牛津大学录取学生必须经过面试,教授在面试后认为该学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造潜质,拒绝了她的入学申请。当地议会将此事反映给英国中央议会, 议员们就找到教育大臣,请他出面说情,希望给予破格录取。在被牛津大学婉言拒绝之后,教育大臣又找到副首相前去求情,还是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副首相只得请布莱尔首相出面疏通。虽然首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牛津大学仍然表示不能接收,理由就是一个:在招生问题上,任何人无权更 改学院教授的面试结论,这是牛津大学几百年来的传统。布莱尔当然觉得很没有面子,在此后的一个私人场合,当提到牛津大学的时候,他不自觉地说了一句牢骚话:牛津大学真是太古板了,要与时俱进,必须进行改革。牛津大学的师生得知后,极为愤慨,学校立即取消了授予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 的原定计划,并对政府行政干预学校事务的这一严重事件提出抗议。 这个故事实在耐人寻味。 据说,在牛津的学子中,先后出现了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此外,英国历史上的41位首相中,有30位毕业于牛津大学。真不愧是“国际一流大学”! 我们国家也提出了创建××所“国际一 流大学”的目标,一些名牌大学也跃跃欲试,试图在短时间内跻身于“国际一流大学”之列。姑且不论我国的高水平大学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学科水平、办学条件、资金投入等方面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仅就招收有“创造潜力”的优秀生和捍卫“独立精神”这两点上,其差距简直就是 无法比拟的。 我们的高水平大学也想招收最有创造潜力的优秀生,但目前的“应试教育”已经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造潜质”扼杀殆尽。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人情社会”、“熟人社会”、“权力社会”之中,即使名牌大学恐怕也不能幸免,招生、考试中的不正之风、种种违 规现象屡禁不止。不要说高级别领导人出面说话,就是某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部门,乃至其它可以制约大学的部门和权势者,都会让学校难于捍卫自己的“独立精神”。 我们都很羡慕像哈佛、牛津、斯坦福、耶鲁等“国际一流大学”,也很想创建几所这样的“国际一流大学”。但我觉得, 仅在“寻求超常规的发展和跨越”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发生在牛津大学的故事,实在是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好好思索和玩味。 45、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 就想出去遛达遛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了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一连数月足不出室,演讲水平突飞猛进。经过一番顽强的努力, 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扑下身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追逐既定的目标。但人都是有不小惰性、有太多欲望的动物,要做到这一点实在不易,常常就难免战胜不了身心的倦怠,抵御不住世俗的诱惑,割舍不下寻常的享乐。 一些人因此半途而废,功亏一篑。那么,当惰性膨胀、欲望汹涌,追求的脚步踯躅不前时,应该怎么办呢?不妨学学戴摩西尼,他的办法固然有些极端,但唯其如此,才能管用。他剃掉了一半头发,就彻底斩断了向惰性和欲望妥协的退路。而一旦没有退路可逃,就只能一门心思地朝前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