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巧用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精编试题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附答案)
11.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为________.
12.数轴上表示“2”的点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则此时该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13.数轴上离开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
14.设数轴上表示﹣3的点为A,则到点A的距离为5的点所表示的数为________.
(第3题图)
A. a+b>0 B. ab>0 C. |a|﹣|b|>0 D. a﹣b>0
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
A. 正数 B. 整数 C. 非负数 D. 非正数
5.如图,圆的周长为4个单位长度.在该圆的4等分点处分别标上0、1、2、3,先让圆周上表示数字0的点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再将数轴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在该圆上.则数轴上表示2015的点与圆周上表示数字的哪个点重合?( )
(1)﹣[﹣(﹣8)];
(2) .
20.若|x﹣3|+|y﹣5|=0,求x+y的值.
21.由,一定能得到 吗?请说明理由.
22.若(2a﹣1)2+|2a+b|=0,且|c﹣1|=2,求c•(a3﹣b)的值.
23.若有理数a、b满足:|a+2|+|a+b|=0,求(a+b)﹣ab的值.
参考答案
一、1. D 2.A 3.D 4.B 5.B 6.D 7.D 8.A 9.C 10.A
15.(1)输出-12t表示输入12t;(2)运进-5t表示运出5t;(3)浪费-14元表示节约14元;(4)上升-2m表示下降2m;(5)向南走-7m表示向北走7m.提示:“-”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6.如答图.
最新2019-2020年度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巧用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精编试题
专训1 巧用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名师点金:利用线段的中点可以得到线段相等或有倍数关系的等式来辅助计算,由相等的线段去判断中点时,点必须在线段上才能成立.线段中点问题类型1 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1.如图所示,延长线段AB 到C ,使BC =2AB ,取AC 的中点D ,已知BD =2,求线段AC 的长.(第1题)类型2 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说明题2.画线段MN =3 cm ,在线段MN 上取一点Q ,使MQ =NQ ;延长线段MN 到点A ,使AN =12MN ;延长线段NM 到点B ,使BN =3BM. (1)求线段BM 的长;(2)求线段AN 的长;(3)试说明点Q 是哪些线段的中点.线段分点问题类型1与线段分点有关的计算(设参法)3.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4∶3三部分,M是AD的中点,CD=6 cm,求线段MC的长.(第3题)类型2线段分点与方程的结合4.A,B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O为原点,现A,B两点分别以1个单位长度/秒、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左运动.【导学号:53482029】(1)几秒后,原点恰好在两点正中间?(2)几秒后,恰好有OA∶OB=1∶2?(第4题)答案1.解:由已知得AC =AB +BC =AB +2AB =3AB ,因为D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2AD =AC.所以2AD =3AB ,又AD =AB +BD ,所以2AB +2BD =3AB ,所以AB =2DB =4,所以AC =3AB =12.2.解:如图:(第2题)(1)因为BN =3BM ,所以BM =12MN. 因为MN =3 cm ,所以BM =12×3=1.5(cm). (2)因为AN =12MN ,MN =3 cm ,所以AN =1.5 cm. (3)因为MN =3 cm ,MQ =NQ ,所以MQ =NQ =1.5 cm.所以BQ =BM +MQ =1.5+1.5=3(cm),AQ =AN +NQ =1.5+1.5=3(cm).所以BQ =QA.所以Q 是MN 的中点,也是AB 的中点.3.解:设AB =2k cm ,则BC =4k cm ,CD =3k cm ,AD =2k +4k +3k =9k(cm).因为CD =6 cm ,即3k =6,所以k =2,则AD =18 cm.又因为M 是AD 的中点,所以MD =12AD =12×18=9(cm).所以MC =MD -CD =9-6=3(cm). 4.解:(1)设x 秒后,原点恰好在两点正中间.依题意得x +3=12-4x ,解得x =1.8. 答:1.8秒后,原点恰好在两点正中间.(2)设t 秒后,恰好有OA∶OB=1∶2.①B 与A 相遇前:12-4t =2(t +3),即t =1;②B 与A 相遇后:4t -12=2(t +3),即t =9.答:1秒或9秒后,恰好有OA∶OB=1∶2.。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点和线同步测试(含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点和线同步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B.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C.直线的长度大于射线的长度D.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射线也是可以无限延伸的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画直线AB, 使AB=2cmB.画直线AB的中点CC.在射线AB上截取AC, 使AC=1cmD.延长射线AB到点C3.下列图形中的线段和射线能够相交的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延长射线OAB.延长直线ABC.延长线段ABD.作直线AB=CD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0个B.1个C.2个D.3个6.如图,甲、乙两地之间有多条路可走,那么最短路线的走法序号是( )A. ①-④B. ②-④C. ③-⑤D. ②-⑤7.某市汽车站A到火车站F有四条不同的路线,如图所示,其中路线最短的是( )A.从A经过BME到FB.从A经过线段BE到FC.从A经过折线BCE到FD.从A经过折线BCDE到F8.如图,线段 AD上有两点B,C,则图中共有线段( )A.三条B.四条C.五条D.六条9.观察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1)直线BA和直线AB 是同一条直线;(2)射线AC 和射线AD是同一条射线;(3)AB+BD>AD;(4)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时,一定有三个交点.A.1个B.2个C.3个D.4个10. A ,B 两城之间有铁路相通, 两城之间有C ,D ,E ,F 四个停靠站, 则运行于A , B 两城之间的列车,共需制作的火车票有( )A.5种B.10种C.15种D.30种二、填空题11.某工程队在修建高速公路时,有时需要将弯曲的道路改直以缩短路程,这样的理论依据是 .12.木匠师傅锯木料时, 一般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画出 一条墨线,这是根据数学原理13.如图所示,在线段AB 上任取D ,E ,C 三个点,则这个图中共有 条线段.14.平面内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a 个交点,最少有b 个交点,则a+b= .15.在同一平面内不同的两点最多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不同的三点最多可以确定三条直线.若在同 一平面内不同的n 个点最多可以确定15条直线, 则n 的值为 .16.平面上任意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任意三点最多可确定3条直线,若平面上任意 n 个点最多可确定28条直线,则n 的值是三、作图题17.作图: 如图, 平面内有A, B, C, D 四点. 按下列语句画图:(1)画射线 AB, 直线BC, 线段AC;(2) 连接AD 与BC 相交于点 E.A ₁D·四、解答题18.木工检验木条的边线是否是直的,常常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向另c· B '一端望去,如果看到两个端点及这条边线中的各点都重合于一点,那么这条边线就是直的,你可以同伙伴试一试这种方法,并说一说其中的道理.19.已知线段AB,延长线段 AB 到点C,使 2BC=3AB,且BC 比AB大1,D是线段 AB 的中点,如图所示.(1)求线段CD的长.(2)线段 AC 的长是线段 DB的几倍?(3)线段 AD的长是线段 BC的几分之几?20.3个篮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总的比赛场次是多少?4个球队呢?5个球队呢?21.如图,已知数轴的原点为0,点A所表示的数为3,点B所表示的数为-2.(1)数轴的原点左边的部分(包括原点)是什么图形?怎样表示?(2)射线OA上的点所表示的数是什么数?端点O表示什么数?(3)数轴上表示不小于-2,且不大于3的部分是什么几何图形?怎样表示?参考答案1.答案为: C2.答案为: C3.答案为: D.4.答案为: C.5.答案为: C6.答案为: B.7.答案为: B;8.答案为: D9.答案为: C;10.答案为: D11.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2.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3.答案为: 10.14.答案为: 4;15.答案为: 616.答案为: 817.解: 如图,18.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AB,19.解: (1)因为BC=32所以BC:AB=3:2.设BC=3x,则 AB=2x.因为BC比AB大1,所以3x-2x=1,即 x=1,所以BC=3x=3,AB=2x=2.又因为D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D=DB=1,所以CD=BC+BD=3+1=4.(2)因为 AC=AB+BC=2+3=5,所以AC=5DB,即线段 AC的长是线段 DB的5 倍.(3)因为AD=1,BC=3,即3AD=BC,所以AD=13BC,即线段AD的长是线段BC的三分之一.20.解:用直线上的点代表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可用线段来表示.3个球队共比赛用线段AB,BC,AC表示,共有3场;4个球队比赛用线段AB, AC, AD, BC, BD, CD表示,共有6场;5个球队比赛用线段 AB, AC, AD, AE, BC, BD, BE, CD, CE,DE 表示,共有10场.21.解: (1)射线射线OB (2)非负数 0 (3)线段线段AB。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11线段的计算专题复习(课堂学案及配套作业)(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11 线段的计算专题复习(解析版)第一部分教学案类型一单中点1.(2020秋•开福区校级月考)已知线段AB=13cm,C为线段AB上一点,BC=5cm,点D 为AC的中点.求DB的长度.思路引领:根据线段图,先求出AC的长,再求出DC的长,就可以求出DB的长.解:∵AB=13cm,BC=5cm,∴AC=AB﹣BC=8cm.∵D是AC中点.∴CD=12AC=4cm,∴DB=DC+CB=9cm.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长度计算,分别考查了线段的做差、中点、求和等问题.属于简单题.主要锻炼学生书写解题过程,和逻辑推理能力.2.已知线段AB=10cm,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直线AB上有一点C,并且BC=2cm,点E是DC的中点,则线段DE的长为 .思路引领:分C在线段AB延长线上,C在线段AB上两种情况作图.再根据正确画出的图形解题.解:∵AB=10cm,点D是线段AB的中点,∴DB=12AB=12×10=5(cm),①C在线段AB上,∵BC=2cm,∴DC=AB﹣BC=5﹣2=3(cm),∵点E是DC的中点,∴DE=12DC=12×3=32(cm),②C在线段AB延长线上,∵BC=2cm,∴DC=DB+BC=5+2=7(cm),∵点E是DC的中点,∴DE=12DC=12×7=72(cm),故答案为:32或7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以防遗漏.3.(2019秋•潮阳区期末)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D是线段AB的中点,AC=13 AD,CD=4,求线段AB的长.思路引领:根据AC=13AD,CD=4,求出CD与AD,再根据D是线段AB的中点,即可得出答案.解:∵AC=13AD,CD=4,∴CD=AD﹣AC=AD―13AD=23AD,∴AD=32CD=6,∵D是线段AB的中点,∴AB=2AD=12;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主要利用了线段中点的定义,比较简单,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双中点4.(2019秋•秦淮区期末)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线段AC=4,BC=6,则线段MN= ;(2)若AB=m,求线段MN的长度.思路引领:(1)由已知可求得CM,CN的长,从而不难求得MN的长度;(2)由已知可得AB的长是NM的2倍,已知AB的长则不难求得MN的长度.解:(1)∵N是BC的中点,M是AC的中点,AC=4,BC=6,∴MC=2,CN=3,∴MN=MC+CN=2+3=5;(2)∵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AB=m,∴NM=MC+CN=12AB=12m.故答案为:5.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5.(2022春•垦利区期末)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6cm,MB=10cm,点M,N分别为AC,BC的中点.(1)求线段BC,MN的长;(2)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acm,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请画出图形,并用a的式子表示MN的长度.思路引领:(1)根据“点M是AC的中点”,先求出MC的长度,再利用BC=MB﹣MC,CN=12BC,MN=CM+CN即可求出线段BC,MN的长度.(2)先画图,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MC=12AC,NC=12BC,然后利用MN=MC﹣NC得到MN=12 acm.解:(1)∵M是AC的中点,∴MC=12AC=3cm,∴BC=MB﹣MC=7cm,又N为BC的中点,∴CN=12BC=3.5cm,∴MN=MC+NC=6.5cm;(2)如图1(或图2):∵M是AC的中点,∴CM=12 AC,∵N是BC的中点,∴CN=12 BC,∴MN=CM﹣CN=12AC―12BC=12(AC﹣BC)=12acm.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定义,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6.(2019秋•长兴县期末)如图,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 =15cm ,CB =35AC ,点D ,E 分别为线段AC ,AB 的中点,求线段AB 与DE 的长.思路引领:根据线段的中点定义即可求解.解:∵AC =15cm ,CB =35AC ,∴BC =9,∴AB =AC +BC =24,∵点D ,E 分别为线段AC ,AB 的中点,∴AD =12AC =152AE =12AB =12∴DE =AE ﹣AD =92.答:线段AB 与DE 的长为24、9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的中点定义.7.已知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8,BC =4,M 、N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思路引领:由题意将C 点位置分两种情况分别求解:①当C 点在AB 之间时,M 与C 点重合;②当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时,MN =BM +BN .解:①当C 点在AB 之间时,由已知,M 与C 点重合,∵AB =8,BC =4,M 、N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MN =BN =2;②当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时,MN =BM +BN =4+2=6;综上所述,MN 的长为2或6.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线段两点间距离;能够准确确定C 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 方程思想8.(2019秋•克东县期末)如图,N 为线段AC 中点,点M 、点B 分别为线段AN 、NC 上的点,且满足AM :MB :BC =1:4:3.(1)若AN =6,求AM 的长.(2)若NB=2,求AC的长.思路引领:(1)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AC=2AN=12,于是得到AM=1143×AC=1 8×12=32;(2)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AN=12AC,得到AB=14143AC=58AC,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1)∵AN=6,N为线段AC中点,∴AC=2AN=12,∵AM:MB:BC=1:4:3.∴AM=1143×AC=18×12=32;(2)∵N为线段AC中点,∴AN=12 AC,∵AM:MB:BC=1:4:3,∴AB=14143AC=58AC,∴BN=AB﹣AN=58AC―12AC=18AC=2,∴AC=16.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正确理解线段中点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9.(2019秋•江夏区期末)如图,点B,D在线段AC上,BD=13AB,AB=34CD,线段AB、CD的中点E、F之间的距离是20,求线段AC的长.思路引领:设BD=x,求出AB=3x,CD=4x,求出BE=12AB=1.5x,DF=2x,根据EF=20得出方程1.5x+2x﹣x=5,求出x即可.解:设BD=x,则AB=3x,CD=4x,∵线段AB、CD的中点分别是E、F,∴BE=12AB=1.5x,DF=2x,∵EF=20,∴1.5x+2x﹣x=20,解得:x=8,∴AE+EF+CF=1.5x+20+2x=12+20+16=48.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能根据题意得出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10.(鄂城区期末)已知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 在线段AB上.(1)若AB=6,BD=13BC,求线段CD的长度;(2)点E是线段AB上一点,且AE=2BE,当AD:BD=2:3时,线段CD与CE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BC,根据题意计算即可;(2)设AD=2x,用x表示出AB,根据题意用x表示出CD、CE,得到CD与CE的数量关系.解:(1)如图1,∵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6,∴BC=12AB=3,∵BD=1 3,∴BD=1,∴CD=BC﹣BD=2;(2)如图2,设AD=2x,则BD=3x,∴AB=AD+BD=5x,∵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12AB=52x,∴CD=AC﹣AD=12 x,∵AE=2BE,∴AE=23AB=103x,CE=AE﹣AC=56 x,∴CD:CE=12x:56x=3: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正确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2019秋•樊城区期末)如图,AB=97,AD=40,点E在线段DB上,DC:CE=1:2,CE:EB=3:5,求AC的长度.思路引领:根据AB=97,AD=40,可得BD=AB﹣AD=57,由DC:CE=1:2,CE:EB=3:5,可以设DC=x,可得CE=2x,EB=10x3,进而列出等式解得x的值,再求AC的长即可.解:因为AB=97,AD=40,所以BD=AB﹣AD=57因为DC:CE=1:2,CE:EB=3:5,所以设DC=x,则CE=2x,EB=10x 3,因为BD=DC+CE+EB所以x+2x+10x3=57解得x=9所以AC=AD+DC=40+9=49.答:AC的长度为49.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之间的关系列出等式.类型四整体思想12.如图,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点C为线段AB的中点.试探究PA+PB与P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路引领:设AC=BC=x,PB=y,求出PA+PB的长,然后与PC的长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解:PA+PB与PC之间的数量关系为:PA+PB=2PC.设AC=BC=x,PB=y,由图中所给信息可得:则PC=x+y,PA=2x+y,所以PA+PB=2x+y+y=2(x+y),所以PA+PB=2PC.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问题,关键是正确表示出线段的长.13.(2021秋•覃塘区期末)如图,点C,D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点E为线段AC的中点,若ED=12,则线段AB的长为 .思路引领:设EC=x,根据点E为线段AC的中点,得AC=2EC=2x,再根据点C,D 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得AB=3AC,结合ED=12,求出x,进而得出线段AB的长.解:设EC=x,∵点E为线段AC的中点,∴AC=2EC=2x,∵点C,D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AC=CD=BD=2x,∵ED=EC+CD,ED=12,∴x+2x=12,解得x=4,∴AB=3AC=24,故答案为:24.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线段三等分点的定义,线段之间的数量转化是解题关键.14.如图,已知C,D为线段AB上顺次两点,M,N分别是AC,BD的中点.(1)若AB=24,CD=10,求MN的长.(2)若AB=a,CD=b,请用含,b的式子表示出MN的长.思路引领:(1)利用M,N分别是AC,BD的中点,可以得出MC=12AB,DN=12BD,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表示即可求出答案;(2)和方法(1)一样,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表示出关系式即可.解:(1)∵M,N分别是AC,BD的中点,∴MC=12AB,DN=12BD,∴MN=MC+CD+DN=12AC+12BD+CD=12(AC+BD)+CD=12(AB―CD)+CD=12AB+12CD=12(AB+CD)=12(24+10)=17,故MN的长是17.答:MN的长是17.(2)由(1)可知,MN =12(AB +CD ),∵AB =a ,CD =b ,∴MN =12(a +b ),答:MN 的长是12(a +b ).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五 分类讨论思想15.(聊城期末)已知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AB =60cm ,BC =40cm ,则AC 的长为 .思路引领: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1)C 在AB 内,则AC =AB ﹣BC ;(2)C 在AB 外,则AC =AB +BC .解:(1)C 在AB 内,则AC =AB ﹣BC =20cm ;(2)C 在AB 外,则AC =AB +BC =100cm .∴AC 的长为100cm 或20cm .总结提升: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16.( 永新县期末)已知线段AB =6,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恰好使AP =2PB ,点Q 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 的长.思路引领: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PQ =QB ,根据AP =2PB ,求出PB =13AB ,然后求出PQ 的长度,即可求出AQ 的长度.解:如图1所示,∵AP =2PB ,AB =6,∴PB =13AB =13×6=2,AP =23AB =23×6=4;∵点Q 为PB 的中点,∴PQ =QB =12PB =12×2=1;∴AQ =AP +PQ =4+1=5.如图2所示,∵AP =2PB ,AB =6,∴AB =BP =6,∵点Q为PB的中点,∴BQ=3,∴AQ=AB+BQ=6+3=9.故AQ的长度为5或9.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连线段的长叫两点间的距离,解题时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17.如图,已知点C,D为线段AB上顺次两点,M,N分别是AC,BD的中点.若AB=24,CD=10,求MN的长.思路引领:根据点M、N分别为AC、BD的中点,可求出MC+ND的值,进而求出MN 的值.解:∵点M、N分别为AC、BD的中点,∴MA=MC=12AC,NB=ND=12BD,∴MC+ND=12(AC+BD)=12(AB﹣CD)=12(24﹣10)=7(cm),∴MN=MC+ND+CD=7+10=17(cm),即MN的长为17cm.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运算是解题的关键.18.已知:线段AB=10,C、D为直线AB上的两点,且AC=6,BD=8,求线段CD的长.思路引领:因为C、D的位置不确定,需要分四种情况讨论,分别画出图形,即可求出线段CD的长.解:分四种情况:①图1中,CD=CB+BD=(AB﹣AC)+BD=4+8=12;②图2中,CD=AB﹣AD﹣BC=AB﹣(AB﹣BD)﹣(AB﹣AC)=10﹣2﹣4=4;③图3中,CD=CA+AB+BD=24;④图4中,CD=CA+AD=CA+(AB﹣BD)=6+2=8.综上可得:线段CD的长为12或4或24或8.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C、D的位置,容易漏解.类型六动点问题19.如图,数轴上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5、10,O为原点,点C为数轴上一动点且对应的数为x.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分别自A、B两点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不改变方向).设运动时间为t秒.(1)若点P、Q相向而行且OP=OQ,求t的值.(2)若点P、Q在点C处相遇,求出C点对应的数x.(3)当PQ=5时,求t的值.(4)若点P、Q相向,同时一只宠物鼠每秒4个单位长度从B点出发,与点P相向而行,宠物鼠遇到P后立即返回,又遇到Q点后立即返回,又遇到P后立即返回…直到A、B 相遇为止,求宠物鼠整个过程中的行驶路程.思路引领:(1)根据OP=OQ,即路程和=AB,或P的路程﹣10=Q的路程﹣5,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2)求出P点运动的路程,进一步求解即可;(3)根据PQ=5,分三种情况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4)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解:(1)依题意有(2+3)t=10﹣(﹣5),解得t=3;或3t﹣10=2t﹣5,解得t=5.答:t的值是3或5.(2)﹣5+3×2=﹣5+6=1,或10﹣[10﹣(﹣5)]÷(3﹣2)×3=10﹣15÷1×3=﹣35.故C点对应的数是1或﹣35.(3)依题意有①(2+3)t=10﹣(﹣5)﹣5,解得t=2;②(2+3)t=10﹣(﹣5)+5,解得t=4;答:t的值是2或4.(4)4×3=12个单位长度.答:宠物鼠整个过程中的行驶路程是12个单位长度.总结提升: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0.如图,数轴上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5,10,O为原点,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分别自A、B两点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若点P、Q相向而行,且OP=OQ,求t的值;(2)若P、Q相向而行,且PQ=5,求t的值;(3)若P、Q同时向左运动,且PQ=5,求t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OP=OQ,即路程和=AB,或P的路程−10=Q的路程−5,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2)由于运动的时间为t秒,根据P、Q相向而行,且PQ=5,列出方程求得t的值即可;(3)根据P、Q同时向左运动,且PQ=5,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解:(1)依题意有(2+3)t=10−(−5),解得t=3;或3t−10=2t−5,解得t=5.答:t的值是3或5.(2)依题意有|15﹣3t﹣2t|=5,即15﹣3t﹣2t=5或15﹣3t﹣2t=﹣5,解得t=2或4;(3)依题意有|3t﹣15﹣2t|=5,3t﹣15﹣2t=5或3t﹣15﹣2t=﹣5,解得t=20或10,答:t的值是20或10.总结提升: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1.(2020秋•西湖区期末)如图,数轴上有A,B两点,A在B的左侧,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a,b,已知AB=12,原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OA=5OB.(1)求a,b的值.(2)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2OP﹣OQ=3.(3)在(2)的条件下,若当点P开始运动时,动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当点M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P 运动,遇到点P后点M就停止运动.求点M停止时,点M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思路引领:(1)由AO=5OB可知,将12平均分成6份,AO占5份为10,OB占一份为2,由图可知,A在原点的左边,B在原点的右边,从而得出结论;(2)分两种情况:点P在原点的左侧和右侧时,OP表示的代数式不同,OQ=2+t,分别代入2OP﹣OQ=3列式即可求出t的值;(3)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秒,分两种情况:点M追上点Q;点P与点M相遇时;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1)∵AB=12,AO=5OB,∴AO=10,OB=2,∴A点所表示的数为﹣10,B点所表示的数为2,∴a=﹣10,b=2.故答案为:﹣10;2;(2)当0<t<5时,如图1,AP =2t ,OP =10﹣2t ,BQ =t ,OQ =2+t ,∵2OP ﹣OQ =3,∴2(10﹣2t )﹣(2+t )=3,解得t =3,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如图2,2t =12+t ,解得t =12,当5<t <12时,如图3,OP =2t ﹣10,OQ =2+t ,则2(2t ﹣10)﹣(2+t )=3,解得t =813,综上所述,当t 为3或813时,2OP ﹣OQ =3;(3)设点M 运动的时间为t 秒,点M 追上点Q ,3(t ―103)=2+t ,解得t =6,∴OP =2(t ﹣5)=2,此时OM =3(t ―103)=8;点P 与点M 相遇时,2t +3t =6,解得t =1.2,此时OM =8﹣3×1.2=4.4.故点M 停止时,点M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是4.4.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的距离、数轴上点的表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复杂,要认真理清题意,并注意数轴上的点,原点左边表示负数,右边表示正数,在数轴上,两点的距离等于任意两点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第二部分 配套作业一.填空题(共3小题)1.(2006•鄂州)已知AB=8cm,若点C在AB的延长线上,且B为AC的一个三等分点,则AC= cm.思路引领:已知AB的长度,根据B为AC的一个三等分点,因B点不确定,要分类讨论.解:本题要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果,BC占线段AC的三分之一,则AC等于12cm;②如果AB占线段AC的三分之一,AC等于24cm.∴AC=12或24cm.总结提升:要分类讨论,以确定AC的长度.2.(2022•天河区校级模拟)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在CB上,BC=4cm,BD =1.5cm,则线段AD= cm.思路引领:首先根据线段中点定义求出AC、BC长.再根据线段和差关系求出AD的长.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4(cm),∵BD=1.5cm,∴CD=2.5(cm),∴AD=AC+CD=6.5(cm),故答案为:6.5.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线段中点定义的应用,线段之间的数量转化是解题关键.3.(2021秋•宣化区期末)已知点P是射线AB上一点,当PAPB=2或PAPB=12时,称点P是射线AB的强弱点,若AB=6,则PA= .思路引领:分三种情况讨论,分别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结合P的位置得到PA与PB的具体的数量关系,结合AB=6,从而可得答案.解:①如图,AB=6,当PAPB =12时,∴PA=13AB=13×6=2;②如图,AB=6,当PAPB=2且P在线段AB上时,∴PA =23AB =23×6=4;③如图,AB =6,当PA PB=2且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PA =2AB =2×6=12;综上:PA =2或4或12.故答案为:2或4或1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分类思想的运用,掌握线段的和差倍分是解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15小题)4.已知点A ,B ,C 是同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三点,如果AC =7,BC =3,求线段AC 和BC 的中点间距离.思路引领:此题有两种情况:①当C 点在线段AB 上,此时AB =AC +BC ,然后根据中点的性质即可求出线段AC 和BC 的中点之间的距离;②当B 在线段AC 上时,那么AB =AC ﹣CB ,然后根据中点的性质即可求出线段AC 和BC 的中点之间的距离.解:此题有两种情况:①当C 点在线段AB 上,此时AB =AC +BC ,而AC =7,BC =3,∴AB =AC +BC =10,∴线段AC 和BC 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12AC +12BC =12(AC +BC )=5;②当B 点在线段AC 上,此时AB =AC ﹣BC ,而AC =7,BC =3,∴AB =AC ﹣BC =4,∴线段AC 和BC 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12AC ―12BC =12(AC ﹣BC )=2.故答案为:5或2.总结提升: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5.(2020秋•盱眙县期末)如图,直线l 上有A 、B 两点,线段AB =10cm .点C 在直线l 上,且满足BC =4cm ,点P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BP 的长.思路引领:作出图形后首先求得AC的长,然后求其一半的长,最后求线段BP的长即可.分点C在AB上和点C在A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解:当点C在AB上时,如图:∵AB=10cm,BC=4cm,∴AC=AB﹣BC=10﹣4=6(cm),∵P为线段AC的中点,∴PC=12AC=12×6=3(cm),∴BP=PC+BC=3+4=7(cm);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B=10cm,BC=4cm,∴AC=AB+BC=10+4=14(cm),∵P为线段AC的中点,∴PC=12AC=12×14=7(cm),∴BP=PC﹣BC=7﹣4=3(cm);∴BP的长为7cm或3cm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的知识点,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6.(2021秋•钦北区期末)如图,线段AB=8,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BC的中点,E 是AD的中点.(1)求线段BD的长;(2)求线段EC的长.思路引领:(1)由点C是AB的中点可得AC=BC=4cm,由点D是BC的中点可得BD=CD=2即可;(2)由(1)可知AE、AD的长,再根据EC=AC﹣AE,即可得出线段EC的长.解:(1)∵点C是AB的中点,AB=8,∴12AB=AC=BC=4,又∵点D是BC的中点,∴12BC=BD=CD=2.(2)由(1)得AC=4,AD=AC+CD=6,∵E是AD的中点,∴12AD=AE=ED=3,∴EC=AC﹣AE=4﹣3=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线段中点的定义,利用线段的和差是解题关键.7.(2019秋•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延长线段AB至点D,使点B为线段AD的中点,点C在线段BD上,CD=2BC,若BC=3,求AD的长.思路引领:先由CD=2BC,BC=3,求得CD=6,进而得BD,再由点B为线段AD的中点,得AD.解:∵CD=2BC,BC=3,∴CD=6,∴BD=BC+CD=3+6=9,∵点B为线段AD的中点,∴AD=2BD=18.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计算,线段的中点定义,关键是弄清各线段之间的关系,正确运用线段和差和线段中点,进行解答.8.(2022秋•江都区月考)在直线m上取点A、B,使AB=10cm,再在m上取一点P,使PA=2cm,M、N分别为PA、PB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思路引领: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此题要分情况讨论:(1)当点P在线段AB上;(2)当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解:(1)如图,当点P在线段AB上时,PB=AB﹣PA=8cm,M、N分别为PA、PB的中点,∴PN=12PB,PM=12AP.∴MN=PM+PN=12AP+12BP=1+4=5(cm);(2)如图,当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PB=AB+PA=12cm,M、N分别为PA、PB的中点,∴PN=12PB,PM=12AP.∴MN=PN﹣PM=12BP―12AP=6﹣1=5(cm).∴线段MN的长是5cm.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要分情况进行讨论,以防遗漏.9.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上一点,CD=2AD.(1)若线段AB=12,求CD的长;(2)若E是线段BC上一点,CE:BE=1:5,且CD比CE的3倍长1,求BE的长.思路引领:(1)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6,再根据已知可得CD=23AC=4,即可解答;(2)根据题意可设CE=x,则CD=3x+1,再根据已知可得BC=6x,AC=9x32,然后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列出关于x的方程,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12,∴AC=12AB=6,∵CD=2AD,∴CD=23AC=4,∴CD的长为4;(2)如图:∵CD比CE的3倍长1,∴设CE=x,则CD=3x+1,∵CE:BE=1:5,∴BC=6CE=6x,∵CD=2AD,∴AC=32CD=9x3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9x32=6x,∴x=1,∴BE=5CE=5,∴BE的长为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10.(2022秋•高密市期中)如图所示,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4:5:7的三部分,E是线段AD的中点,CD=14厘米.(1)求EC的长.(2)求AB:BE的值.思路引领:(1)由题意知,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4:5:7三部分,则令AB,BC,CD分别为4x厘米,5x厘米,7x厘米.根据CD=14厘米,得出x=2.根据E是线段AD的中点,可得ED=12AD=16厘米,代入EC=ED﹣CD可求;(2)分别求出AB,BE的长后计算AB:BE的值.解:设线段AB,BC,CD分别为4x厘米,5x厘米,7x厘米,∵CD=7x=14,∴x=2.(1)∵AB=4x=8(厘米),BC=5x=10(厘米),∴AD=AB+BC+CD=8+10+14=32(厘米).∵E是线段AD的中点,∴ED=12AD=16厘米,∴EC=ED﹣CD=16﹣14=2(厘米);(2)∵BC=10厘米,EC=2厘米,∴BE=BC﹣EC=10﹣2=8厘米,又∵AB=8厘米,∴AB:BE=8:8=1.答:EC长是2厘米,AB:BE的值是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的间的距离,通过设适当的参数,由CD=7x=14求出参数x =2后,再求出各线段的值,同时利用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性质.11.(2020秋•巴南区期末)已知点B、D在线段AC上,(1)如图1,若AC=20,AB=8,点D为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BD的长度;(2)如图2,若BD=13AB=14CD,AE=BE,EC=13,求线段AC的长度.思路引领:(1)由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求出线段DB的长度;(2)由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求出AC的长度.解:(1)∵D为线段AC的中点∴DC=12AC=12×20=10,∵AB=8,∴BD=AD﹣AB=10﹣8=2;(2)设BD=x,∵BD=13AB=14CD,∴AB=3x,CD=4x,∴AC=3x+x+4x=8x,∵AE=BE,∴AE=12AB=1.5x,∴EC=8x﹣1.5x=13,解得x=2,∴AC=8x=16.总结提升:本题综合考查了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相关知识点,重点掌握直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计算方法.12.(2022秋•南丹县期末)已知线段AB=20cm,M是线段AB的中点,C是线段AB延长线上的点,AC:BC=3:1,点D是线段BA延长线上的点,AD=AB.求:(1)线段BC的长;(2)线段DC的长;(3)线段MD的长.思路引领:(1)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2)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3)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1)设BC=xcm,则AC=3xcm.又∵AC=AB+BC=(20+x)cm,∴20+x=3x,解得x=10.即BC=10cm;(2)∵AD=AB=20cm,∴DC=AD+AB+BC=20cm+20cm+10cm=50cm;(3)∵M为AB的中点,∴AM=12AB=10cm,∴MD=AD+AM=20cm+10cm=30cm.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13.(2020秋•喀喇沁旗期末)先画图,再解答:(1)画线段AB,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B=12AC,再取AB得中点D;(注:非尺规作图)(2)在(1)中,若C、D两点间的距离为6cm,求线段AB的长.思路引领:(1)直接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中点的定义和已知条件求出CD=5AD,再根据CD=6cm,得出AD的长,再根据AD=12AB,即可得出答案.解:(1)根据题意画图如下:(2)∵点D是AB的中点,∴AD=12 AB,∵AB=12 AC,∴CD=5AD,∵CD=6cm,∴AD=65 cm,∴AB=125cm.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比较简单.14.(2021秋•江阴市校级月考)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线段AC =6,BC =4,则求线段AB 和线段MN 的长度;(2)若AB =a ,则线段MN = 12a ;(3)若将(1)小题中“点C 在线段AB 上”改为“点C 在直线AB 上”,(1)小题的结果会有变化吗?求出线段MN 的长度.思路引领:(1)由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可知MC =3,CN =2,从而可求得MN 的长度;(2)由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N =MC +CN =12(AC +BC )=12AB ;(3)由于点C 在直线AB 上,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计算MN 的长度.解:(1)∵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 =12AC =3,CN =12BC =2,∴MN =MC +CN =5;(2)∵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 =12AC ,CN =12BC ,∴MN =MC +CN =12(AC +BC )=12AB =12a .故答案为:12a ;(3)当点C 在线段AB 内时,由(1)可知:MN =5,当点C 在线段AB 外时,此时点C 在点B 的右侧,∵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 =12AC =3,CN =12BC =2,∴MN =MC ﹣CN =1,综上所述,MN =5或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线段计算问题,涉及线段中点的性质,分类讨论的思想,属于基础题型.15.(2020秋•淮北月考)如图,已知B ,C 是线段AD 上的任意两点,M 是AB 的中点,N是CD 的中点.(1)若AB =4,BC =1,CD =6,求线段MN 的长度;(2)若AD=11,BC=1,求线段MN的长度;(3)请你说明:2MN=BC+AD.思路引领:(1)由已知可求得MB,CN的长,从而不难求得MN的长度;(2)由已知条件可知,MN=MB+CN+BC,AD=2(MB+CN)+BC,先求出MB+CN的值,则可求MN的长度;(3)由MN=MB+CN+BC,利用等式性质可得2MN=2MB+2BC+2CN=BC+(AB+BC+CD)=BC+AD.解:(1)∵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MN=MB+BC+CN=12AB+BC+12CD,∵AB=4,BC=1,CD=6,∴MN=12×4+1+12×6=6;(2)∵AD=AB+BC+CD=2(MB+CN)+BC,∵AD=11,BC=1,∴MB+CN=5,∴MN=MB+BC+CN=6;(3)∵MN=MB+BC+CN,∴2MN=2MB+2BC+2CN=BC+(AB+BC+CD)=BC+AD.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16.(2006秋•中山区期末)如图,线段AB=30cm,点O在AB线段上,M、N两点分别从A、O同时出发,以2cm/s,1cm/s的速度沿AB方向向右运动.(1)如图1,若点M、点N同时到达B点,求点O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如图2,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O,使M、N运动到任意时刻,(点M始终在线段AO上,点N始终在线段OB上),总有MO=2BN?若存在,求出点O在线段AB上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设AO的长度为xcm,则OB=(30﹣x)cm,根据时间相等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2)设AO的长度为ycm,运动的时间为t,则MO=y﹣2t,BN=30﹣y﹣t,由MO=2BN 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解:(1)设AO的长度为xcm,则OB=(30﹣x)cm,由图形,得30 2=30x1,解得:x=15,∴点O在AB的中点;(2)设AO的长度为ycm,运动的时间为t,则MO=y﹣2t,BN=30﹣y﹣t,由题意,得y﹣2t=2(30﹣y﹣t),解得:y=20,∴AO=20cm时,MO=2BN.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线段与行程问题的关系的运用,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解答时找到题意的等量关系是关键.17.(2016秋•和平区期末)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数轴上.(1)若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4,且AC=13AB,则点C表示的数是 ﹣4或0 ;(2)若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m,n,且m<n.①点C在点A的右边,且AC=13AB,求点C表示的数(用含m,n的式子表示);②已知n﹣m=10,点P,Q分别是这条数轴上的两个动点,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左运动,同时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向左运动,当点Q追上点P后立即返回向点B运动,点P继续向左运动,当点Q到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在此运动过程中,点P的运动时间为多少秒时,BP=2BQ(P,Q两点的运动速度始终保持不变).思路引领:(1)由已知条件得到AB=6,设点C表示的数是x,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①设点C表示的数是x,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②Ⅰ、当点Q没追上点P时,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时,BP=2BQ,Ⅱ、设点P运动x秒时,点Q追上点P,列方程得到x=10,当点Q追上点P后,设点P再运动t秒时,BP=2BQ,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1)∵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4,∴AB=6,设点C表示的数是x,∴AC=|﹣2﹣x|,∵AC=13 AB,∴|﹣2﹣x|=13×6,解得:x=﹣4或x=0,∴点C表示的数是﹣4或0;故答案为:﹣4或0;。
巧用线段中点(或分点)的有关计算
(2)几秒后,恰好有OA:OB=1:2? 设运动时间为t s. ①B与A相遇前:12-4t=2(t+3),即t=1; ②B与A相遇后:4t-12=2(t+3),即t=9. 答:1 s或9 s后,恰好有OA:OB=1:2.
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
MN=
1 2
b
cm.理由如下:
因为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所以MC=
1 2
AC,NC=
1 2
BC,
所以MN=MC-NC= 1 AC- 1 BC
2
2
=
1 2
(AC-BC)=
1 2
b
cm.
返回
题型3 与线段中点有关的操作题
3. (1)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B=12,点M,
因为M为AB的中点,
所以MB=
1 2
AB=
1 2
×20=10(cm).
因为N为BC的中点,
所以BN=
1 2
BC=
12×8=4(cm).
所以MN=MB-BN=10-4=6(cm).
②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所示.
因为M为AB的中点,
所以MB=
1 2
AB=
1 2
×20=10(cm).
因为N为BC的中点,
返回
题型1 与线段分点有关的计算(设参法)
4.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4:3三部分,M是 AD的中点,CD=6 cm,求线段MC的长.
解:设AB=2k cm,
则BC=4k cm,CD=3k cm,AD=2k+4k+3k=9k(cm).
七上数学中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七上数学中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一、认识中点1、什么是中点在平面几何中,中点指的是线段的中心点,也就是将一条直线段平均分成两段的点。
在坐标系中,中点的坐标可以通过相应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坐标来求得。
2、中点的特点中点具有以下特点:- 与两端点距离相等- 与两端点连线构成的线段长度是全线段长度的一半- 坐标为两端点坐标的算术平均值二、中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1、求直线段中点的坐标求直线段中点的坐标,可以通过端点坐标的平均值来求得。
假设直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x1,y1)和B(x2,y2),则中点的坐标为:\[M(\frac{x1+x2}{2},\frac{y1+y2}{2} )\]2、中点问题解题步骤求解中点问题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确定问题:明确问题中需要求解的中点的具体内容,确定问题中所给条件以及未知数。
- 分析问题:通过问题分析,理清思路,确定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 求解过程:根据问题需求,使用公式或者坐标的求解方法求得中点坐标。
- 检验答案:求得中点坐标后,通过计算或者图示方法对答案进行检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例分析下面通过实例对中点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例题:已知直线段AB的端点坐标分别为A(2,3)和B(6,8),求直线段AB的中点坐标M。
分析解题步骤:1. 确定问题:根据题目要求,需要求解直线段AB的中点坐标M。
2. 分析问题:根据中点的定义和公式,可以通过端点坐标的平均值求得中点坐标。
3. 求解过程:根据公式\[M(\frac{x1+x2}{2},\frac{y1+y2}{2} )\],带入端点坐标得到:\[M(\frac{2+6}{2},\frac{3+8}{2} )\],计算得中点坐标M为:\[M(4,5)\]。
4. 检验答案:通过计算得到的中点坐标进行检验,发现满足与端点距离相等的特点,因此得出结论,中点坐标M为(4,5)。
四、总结与思考中点问题是数学中的基础问题,其求解过程涉及到坐标系的运用、平均值的计算等数学知识。
新课标-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线段或角的计数问题》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精编试题
专训1 线段或角的计数问题名师点金:1.几何计数问题应用广泛,解决方法是“有序数数法”,数数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2.解决这类问题要用到分类讨论思想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3.回顾前面线段、直线的计数公式,比较这些计数公式的区别与联系.线段条数的计数问题1.先阅读文字,再解答问题.(第1题)如图①,在一条直线上取两点,可以得到1条线段,如图②,在一条直线上取三点可得到3条线段,其中以A1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2条,以A2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1条,所以共有2+1=3(条).(1)如图③,在一条直线上取四个点,以A1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条,以A2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条,以A3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条,共有++=(条);(2)如图④,在一条直线上取五个点,以A1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条,以A2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条,以A3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条,以A4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条,共有+++=(条);(3)如图⑤,在一条直线上取n个点(n≥2),共有条线段;(4)某学校七年级共有6个班进行辩论赛,规定进行单循环赛(每两个班赛一场),那么该校七年级的辩论赛共要进行多少场?平面内直线相交所得交点与平面的计数问题2.为了探究同一平面内的几条直线相交最多能产生多少个交点,能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如图所示.(第2题)列表如下:直线条数最多交点个数把平面最多分成的部分数1 0 22 1 43 3 7………(1)当直线条数为5时,最多有个交点,可写成和的形式为;把平面最多分成部分,可写成和的形式为;(2)当直线条数为10时,最多有个交点,把平面最多分成部分;(3)当直线条数为n时,最多有多少个交点?把平面最多分成多少部分?【导学号:53482038】关于角的个数的计数问题3.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如图,如果过角的顶点A:(1)在角的内部作一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2)在角的内部作两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3)在角的内部作三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4)在角的内部作n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第3题)答案1.解:(1)3;2;1;3;2;1;6(2)4;3;2;1;4;3;2;1;10(3)n (n -1)2(4)七年级有6个班,类似于一条直线上有6个点,每两个班赛一场,类似于两点之间有一条线段,那么七年级的辩论赛共要进行6×(6-1)2=15(场). 2.解:(1)10;1+2+3+4;16;1+1+2+3+4+5(2)45;56(3)当直线条数为n 时,最多有1+2+3+…+(n -1)=n (n -1)2(个)交点; 把平面最多分成1+1+2+3+…+n =⎣⎢⎡⎦⎥⎤n (n +1)2+1部分. 3.解:(1)如题图①,已知∠BAC ,如果在其内部作一条射线,显然这条射线就会和∠BAC 的两条边都组成一个角,这样一共就有1+2=3(个)角.(2)题图①中有1+2=3(个)角,如果再在题图①的角的内部增加一条射线,即为题图②,显然这条射线就会和图中原来的三条射线再组成三个角,即题图②中共有1+2+3=6(个)角.(3)如题图③,在角的内部作三条射线,即在题图②中再增加一条射线,同样这条射线就会和图中原来的四条射线再组成四个角,即题图③中共有1+2+3+4=10(个)角.(4)如果在一个角的内部作n 条射线,则图中共有1+2+3+…+n +(n +1)=(n +1)(n +2)2(个)角.。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章节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全册)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专训1绝对值的七种常见的应用题型名师点金:绝对值是初中代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应用较为广泛.在解与绝对值有关的问题时,首先必须明确绝对值的意义和性质.对于数X而言,它的绝对值表示为|x|.送<1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绝对值1.化简:(1)|—(+7)1;⑵一|一8|;,4(3)—+];(4)—|—a|(a<0).i表饕2: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2.若|a|=2,则a=.3.若|x|=|y|,且x=—3,贝。
y=.4.绝对值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为5.右|一x|——(—8),则x=,右|一x|=|—2|,则x=.i遴室,绝对值在求字母的取值范围中的应用6.如果|-2a|=-2a,则a的取值范围是()A.a>0B.aNOC.asSOD.a<07.若|x|=-x,则x的取值范围是.8.若|x-2|=2-x,则x的取值范围是差.壑1绝对值在比较大小中的应用249.把—(―1),一§——5,0用"〉"连接正确的是()42A.0>-(-1)>------->-324B.0>—(—1)>—歹〉一一厅24C.一(―1)>0>—3>——§42D.—(―l)>0>—一§>—^绝对值非负性在求字母值中的应用10.(1)已知|a|=5,|b|=8,且a<b,KO a=,b=;(2)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若|a|=4,|b|=2,求a,b的值.b a>(第10题)11.若a—2+b—3+c—=0,求a+b—c的值.羔夷互绝对值非负性在求最值中的应用12.根据|a|NO这条性质,解答下列问题:(1)当2=时,|a-4|有最小值,此时最小值为:(2)当a取何值时,|a—1|+3有最小值?这个最小值是多少?(3)当a取何值时,4-|a|有最大值?这个最大值是多少?【导学号:11972006】奏方绝对值在实际中的应用13.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零件质量要求为“零件的长度可以有0.2cm的误差”.现抽查5个零件,超过规定长度的厘米数记为正,不足规定长度的厘米数记为负,检查结果如下表:零件号数①②③④⑤数据+0.13-0.25+0.09-0.11+0.23(1)指出哪些零件是合格产品(即在规定误差范围内);(2)在合格产品中,几号产品的质量最好?为什么?试用绝对值的知识说明.答案1.解:⑴原式=7.(2)原式=-8.-4(3)原式=,.(4)原式=a.2.±23.±34.0,±1,±2,±35.±8;±26.C7.xWO8.xW29.C10.解:(1)±5;8(2)a=4,b=±2.11.解:由题意得a=;,b=?,c=*1117所以a+b—c=a+厂彳=正.12.解:(1)4;0(2)因为|a—1|NO,所以当a=l时,|a—1|+3有最小值.这个最小值是3.(3)因为|a|NO,所以一|a|WO,所以当a=0时,4—|a|有最大值,这个最大值是4.13.解:(1)因为|+0.13|=0.13<0.2,|—0.25|=0.25>0.2,|+0.09|=0.09<0.2,|~0.11| =0.11<0.2,|+0.23|=0.23>0.2,所以①③④号零件是合格产品.(2)在合格产品中,③号产品的质量最好.因为|+0.09|<|—0.11|<|+0.13|.所以质量最好的产品是③号零件.专训2数轴在有理数中五种常见应用名师点金:数轴在有理数这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引进了数轴后,我们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与“形”结合起来,常常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用数轴表示有理数1.如图,在数轴上表示数一2的点是()A.PB.QC.MD.NQ P(N M-2-10123,(第]题),手,-2-10123*(第2题)2.如图,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是.3.如图,在没有标出原点的数轴上每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A,B, C,D四点表示的有理数都是整数,若A,B表示的有理数a,b满足2b+a=4,那么数轴的原点只能是A,B,C,D四点中的哪个点?为什么?-4----1-----1----A——I-----1_A_I_>e*C AD B(第3题):麦室..z用数轴表示相反数4.数轴上的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9,则点A表示的数是()A.9B.-9C.9或一9D. 4.5或一4.55.己知有理数a,-3,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在数轴上标出a,—3, b的相反数对应的点.-3―a―1—0—b—'—(第5题)谈壑3.用数轴表示绝对值6.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如果点B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是点A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的3倍,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A B(第6题)7.已知x是整数,且3W|x|<5,则x:如壑生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8.如图,点A,B,C,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a,b,c,d,则这四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是()A.aB.bC.cD.dC tD A t B-2,-l0?23*(第8题)-2-10*123*(第9题)9.如图,数轴上A,B两点分别表示数a,b,贝加与|b|的大小关系是()A.|a|>|b|B.|a|=|b|C.|a|<|b|D.无法确定10.将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将它们连接起来.一5.5,4,-2, 3.25,0,-1.用数轴说明覆盖整点问题11.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该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16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有多少个?【导学号:11972007】答案1.B2.13.解:D点.理由如下:若点C为原点,则A表示1,B表示6,则2b+a=13,不符合题意;若A为原点,则A表示0,B表示5,则2b+a=10,不符合题意;若D为原点,则A表示一2,B表示3,则2b+a=4,符合题意;若B为原点,则A表示一5,B表示0,则2b+a=—5,不符合题意.故D点为原点.4.C5.解:如图所示.-=3_a-b~~0"""b-a~~3^(第5题)6.—1或27.—4或一3或3或4点拨:首先在数轴上找到符合条件的所有有理数的范围,再从其中选出整数.如图,阴影部分就是绝对值小于5,而不小于3的所有有理数的范围,观察可知,其中包含的整数有一4,-3,3, 4..........,-5-4-3-2-1012345(第7题)8.B9A10.解:如图所示.75.5-2-10 3.254-6-5-4-3-2-10123*45*(第]0题)所以一5.5<-2<-1<0<3.25<4,11.分析:线段的长端点为整点端点不为整点1cm盖住2个整点盖住1个整点2cm盖住3个整点盖住2个整点,・・,・・,・・n cm盖住(n+1)个整点盖住n个整点解:⑴当长度为2016cm的线段AB的两端点A与B均为整点时,线段AB盖住的整点有2016+1=2017(个).(2)若A点不是整点,则B点也不是整点,即当长度为2016cm的线段AB的两端点A 与B均不为整点时,线段AB盖住的整点有2016个.综上所述,线段AB盖住的整点有2017个或2016个.专训1巧用运算的特殊规律进行有理数计算名师点金: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特征,采用相应的运算技巧,这样不但能化繁为简,而且会妙趣横生,新颖别致.*5;:归类一将同类数(如正负数、整数、分数)归类计算1.计算:(一100)+70+(—23)+50+(—6).23122.计算:一厂§+5一汶+4.:戒捋Z凑整——将和为整数的数结合计算3•计算:2^+(—2%)+5|+(—《)+2|+"3奇)15*:对消将相加得零的数结合计算4.计算:350+(—26)+700+26+(—1050). 5殳:变序一运用运算律改变运算顺序5.计算:2_5J__7X(-24).5S;换位一将被除数与除数颠倒位置6.计算:1,121)我丢捋丘分解—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或几个数之和的形式,或分解为它的因数相乘的形式7.计算:一2才+5§—4§+3§8.计算:1.1.1,1,1,1,1.1 2+6+12+20+30+42+56+72-答案1.解:原式=[(—100)+(—23)+(—6)]+(70+50)=-129+120=-9.2.解:原式=(一:—:一|'一旦+(5+4)=—2+9=7.3.解:原式=[2§+(—1$]+[(—2习+(—3习]+(5|+2§)=1+(—6)+8=3.4.解:原式=[350+700+(—1050)]+[(—26)+26]=0.一25175.解:原式=^X(—24)—gX(—24)+正X(—24)—§X(—24)=—16+20—2+21=23.6.解:因为(\,121、=lj+s亏一刃X(-30)=—10+(—5)+12+15=12,7.解:原式=(一2+5—4+3)+(—=2+=2+志=212-18・解:^^=1X2+2X3+3X41 8X9,1,11,11,,111_2+2-3+3_4+"-+8_91-989'专训2有理数中六种易错类型'、矣.鬓^对有理数有关概念理解不清造成错误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小的正整数是0B.—a是负数C.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2.已知|a|=7,则a W.遴塑.2:误认为|a|=a,忽略对字母a分情况讨论3.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A.负数B.负数或零C.正数或零£>.正数4.巳知a=8,|a|=|b|,则b的值等于()A.8B.-8GO D.±8[轰壑普:对括号使用不当导致错误5.计算:一7—5.6.计算:2-(-§+?-£)•〔美忽略或不清楚运算顺序947.计算:—81个*X"(—16).(-5) 8.计算:(-5)-(-5)X~~~-X1010i,.鎏5;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的确定与加法运算中和的符号的确定相混淆9.计算:(-2^)x(—10.计算:_36乂仕_¥_1).孩如除法没有分配律11.计算:24』|—孑一3【导学号:"972016】答案1.D2+7 3.C4.D点拨:因为|a|=|b|=8,所以b=±8.5.解:原式=—7+(—5)=—12.111Q6.解:原式=2+厅一孑+万=2药.7.解:原式=一81X言X音X(—*)=l.点拨:本题易出现“原式=—81小(一16)=盖'的错误.8.解:原式=(一5)—(―5)X法X10X(—5)=(-5)-25=一30.9.解:原式=(-3)x(-孕)171~20'点拨:解本题时常常会出现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的确定与加法运算中和的符号的确定相混淆的错误.如:(―2»X(—3§)=—(:乂号)=—坍.7510.解:原式=—36X正一(一36)Xg—(―36)X1=-21+30+36=45.11.解:原式=24;24令=576.点拨:解本题时往往会出现将乘法分配律运用到除法运算中,从而出现“原式=24马一24土2^=72-192-144=-264”这样的错误.专训1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四种解题思路名师点金: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根据题目特征,理清解题思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有理数混合运算中常见的解题思路有:弄清运算顺序,再计算;先转化,再计算;确定运算符号,再计算;找准方法,再计算.厩路1弄清运算顺序,再计算1.计算:_^x5 8'53'2.计算:—23—12:(-2+12-3).:最蹬Z 先转化,再计算3.计算:274.计算:—4X (—1参( — 1.4).:惑悠3;确定运算符号,再计算5 .计算:〔2 017—1 —2_r 3-2X (—6).6.计算:一32—(—2—5)2———X(—2)4,透殴¥:找准方法,再计算7.计算:(一§+*一习X(-24).8.计算:1—2—3+4+5—6—7+8+…+97—98—99+100.【导学号:11972020】答案3 5 5 251. 解:原式=一灵X r X r =一元.o J □ Z42. 解:原式=—8 —124-2= —14.1- 7-2- 9-4-7+- 4-9 +- 2-7原 刀牛 角 3.4板4- 7 2-72-9 +- 1-7-_23-63*4. 解:原式=_4X(—*)X(—沪一5.5. 解:原式=—1一gX(—6)=0.6. 解:原式=一9一49—4=—62.7. 解:原式=(一|)X(—24)+%X(—24)+(一£)X(—24)= 18-20+14= 12.8. 解:原式= (1—2—3+4)+(5—6—7+8)----(97—98—99+100) = 0.专训2有理数的比较大小的八种方法名师点金:有理数大小的比较需要根据有理数的特征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除了常规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外,还有几种特殊的方法:作差法、作商法、找中间量法、倒数法、变形法、数轴法、特殊值法、分类讨论法等.诲1利用作差法比较大小17521.比较抬啧的大小.打/淑鼻利用作商法比较大小17342.比较一2016和—4071的大小•遂痿3利用找中间量法比较大小,007.1009,,,.3.比较床与而的大小.【遂.淑生:利用倒数法比较大小4.比较日,和土岩的大小.佥虻:利用变形法比较大小~y201414201515,.,.5.比较一2015,―任,-2016'—16的大小•,一[[/、64312,A I.6.比较一赤,—育,—yy,一石的大小.遂知:利用数轴法比较大小7.已知a>0,b<0,且|b|<a,试比较a,—a,b,—b的大小.【导学号:11972021】[拿淑芬利用特殊值法比较大小8.已知a,b是有理数,且a,b异号,则|a+b|,|a—b|,|a|+|b|的大小关系为遂碌&利用分类讨论法比较大小9.比较a与飘勺大小.答案1.解:因为普一导=普一H=尚>0,所以!1>芫・点拨:当比较的两个数的大小非常接近,无法直接比较大小时,作差比较是常采用的方 法.C 切 E 、J . 1734 17、,4 071 1 357、, 『 1734 17 ,2-解:因为 2 016^4 071-2 016 X 34 -1 344>1,所以 2 016>4 07T 所以 2016<344 071'点拨:作商比较法是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常用方法,当比较的两个正分数作商易约分时, 作商比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这两个数是负数时,可先分别求出它们的绝对值, 再作商比较它们绝对值的大小,最后根据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下结论.3. 解:因为芸普<§,滞>§,所以器滞.点拨:对于类似的两数的大小比 较,我们可以引入一个中间量,分别比较它们与中间量的大小,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4. 解:若%的倒数是lOy%, 土号■的倒数是lO^.因为1高>i 总,所以吾1<浩¥点拨:利用创邈迭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时,需先求出其倒数,再根据倒数大的反而小, 从而确定这两个数的大小.5. 解:每个分数都加1,分别得云东,%,2016' 土,因为击<赤4<%'所以—辿v —辿< _15 _14所以 2 016 2015 16 15-点拨:本题直接比较很困难,但通过把这些数适当变形,再进行比较就简单多了.•"中* 6 12 4 12 3 12 12 一 12 一 12 一 12 而 e 6-解:因为—23=-46' —17=一氟,—TT=一苞’一荫〈一话〈一行〈―豆,所以计算量太大,可以把分子变为相同的,再进行比较.一b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根据数轴可得一a<b<-b ~b ~~0 -b ~~a * 第 7 题)点拨:本题运用了爨级性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在数轴上找出这几个数对应的点的大致位 置,即可作出判断.8. |a+b|<|a-b| = |a| + |b|3 右 6 12 ±一TT<一有<一节<一讦点拨:此题如果通分,7.解:把 a, —a, b,<a.点拨:已知a,b异号,不妨取a=2,b=—1或a=—1,b=2.当a=2,b=—1时,|a +b|=|2+(—1)|=1,|a—b|=|2—(—1)|=3,|a|+|b|=|2|+|一l|=3;当a=~l,b=2时,|a +b|=|—1+2|=1,|a—b|=|—1—2|=3,|a|+|b|=|一1|+|2|=3.所以|a+b|<|a—b|=|a|+|b|.方法总结:本题运用及好迭解题,取特殊值时要注意所取的值既要符合题目条件,又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以本题为例,可以分为a正、b负和a负、b正两种情况.9.解: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a>0时,a>p②当a=0时,a=|;a a③当a<0时,|a|>3-贝'J a<3-专训3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综合应用名师点金:数轴是“数”与“形”结合的工具,有了数轴可以由点读数,也可以由数定点,还可以从几何意义上去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同时利用数轴可以求相反数,化简绝对值等.总之,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盏成I点、数对应问题题型1数轴上的整数点的问题1.某同学在做数学作业时,不小心将墨水洒在所画的数轴上,如图,被墨水污染部分的整数点有个.-12.2^7.309.:9?^6.2(第]题)2.在数轴上任取一条长为2016?个单位长度的线段,则此线段在数轴上最多能盖住的整数点的个数为()A.2017B.2016C.2015D.2014题型2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的确定3.已知数轴上点A在原点左边,到原点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点B在原点的右边,从点A走到点B,要经过32个单位长度.(1)求A,B两点分别表示的数;(2)若点C也是数轴上的点,点C到点B的距离是点C到原点的距离的3倍,求点C表示的数./冬取.求值问题题型1利用数轴求值4.如图,巳知数轴上的点A和点B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a,b,且a<b,A,B 两点间的距离为*,求a,b的值.A Ba0b(第4题)题型2绝对值非负性的应用5.已矢口|15—a|+|b—12|=0,求2a_b+7的值.6.当a为何值时,|1—a|+2有最小值?并求这个最小值.7.当a为何值时,2—14—a|有最大值?并求这个最大值.[应星3:化简问题8.三个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数a,b互为相反数.试求解以下问题:a c b(第8题)(1)判断a,b,c的正负性;(2)化简|a—b|+2a+|b|..•成••祖••实际应用问题9.一天上午,出租车司机小王在东西走向的中山路上营运,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出租车的行车里程如下(单位:千米):+15,—3,+12,—11,—13,+3,—12, -18,请问小王将最后一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导学号:11972022]答案1.12点拨:被墨水污染部分对应的整数有一12,—11,—10,~9,-8,10,11, 12,13,14,15,16,共12个.2.A3.解:(1)A点表示的数为一8,B点表示的数为24.(2)由已知得,当点C在原点左边时,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当点C在原点右边时,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综上所述,点C表示的数为6或一12.4.解:因为a与b互为相反数,所以|a|=|b|=4;:2=2§.又因为a<b,所以a=—2^,b =2I5.解:由|15—a|+|b—12|=0,得15—a=0,b—12=0,所以a=15,b=12,所以2a一b+7=2X15—12+7=25.6.解:当a=l时,|1—a|+2有最小值,这个最小值为2.7.解:当a=4时,2—14—a|有最大值,这个最大值为2.8.解:(l)a<0,b>0,c<0.(2)因为a,b互为相反数,所以b=—a.又因为a<0,b>0,所以|a—b|+2a+|b|=|2a|+2a+|b|=—2a+2a+b=b.点拨:本题中虽没有标出数轴上原点的位置,但由已知条件a,b互为相反数,即可确定出原点位置在表示数c和数b的两点之间,从而可以确定出a,b,c的正负性.(2)题化简时,既用到了a,b的正负性,同时还利用了a,b互为相反数这一条件.9.解:1+151+1—3|+|+12|+|—11|+|—13|+|+3|+|—12|+|—18|=15+3+12+11+ 13+3+12+18=87(千米).答:一共行驶了87千米.点拨:利用绝对值求距离、路程问题中,当出现用“+”“一”号表示带方向的路程时,求一共行驶的路程时,实际上是求绝对值的和.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专训1线段或角的计数问题名师点金:1.几何计数问题应用广泛,解决方法是“有序数数法",数数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2.解决这类问题要用到分类讨论思想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3.回顾前面线段、直线的计数公式,比较这些计数公式的区别与联系.羽房鱼魂线段条数的计数问题1.先阅读文字,再解答问题.I I_1______I________-1---------------------—Ai Ai Ai A2Aa A i A2As At①②③Al血A3A a A5二;―i―二一④⑤(第1题)如图①,在一条直线上取两点,可以得到1条线段,如图②,在一条直线上取三点可得到3条线段,其中以Ai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2条,以A2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1条,所以共有2+1=3(条).(1)如图③,在一条直线上取四个点,以Ai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条,以A2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条,以A3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条,共有++ =(条);(2)如图④,在一条直线上取五个点,以Ai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条,以A?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条,以A3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条,以A4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条,共有+++=(条);(3)如图⑤,在一条直线上取n个点(nN2),共有条线段;(4)某学校七年级共有6个班进行辩论赛,规定进行单循环赛(每两个班赛一场),那么该校七年级的辩论赛共要进行多少场?研房鱼魂2:平面内直线相交所得交点与平面的计数问题2.为了探究同一平面内的几条直线相交最多能产生多少个交点,能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 分,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如图所示.1 2(第2题)列表如下:(1)当直线条数为5时,最多有 个交点,可写成和的形式为;把平直线条数最多交点个数把平面最多分成的部分数102214337,・・,・・,・・面最多分成 部分,可写成和的形式为;(2) 当直线条数为10时,最多有 个交点,把平面最多分成 部分;(3) 当直线条数为n 时,最多有多少个交点?把平面最多分成多少部分?【导学号:53482038]•溯痍顶度壬关于角的个数的计数问题3.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如图,如果过角的顶点A:(1)在角的内部作一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2)在角的内部作两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3)在角的内部作三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4)在角的内部作n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①②③(第3题)答案1.解:(1)3;2;1;3;2;1;6(2)4;3;2;1;4;3;2;1;10n(n—1)⑶(4)七年级有6个班,类似于一条直线上有6个点,每两个班赛一场,类似于两点之间有一条线段,那么七年级的辩论赛共要进行&乂(厂1)=15(场).2.解:(1)10;1+2+3+4;16;1+1+2+3+4+5(2)45;56⑶当直线条数为n时,最多有l+2+3+.“+(n_l)=n(丁)(个)交点;把平面最多分成1+1+2+3——n=n (n+1)2""卜1部分.3.解:(1)如题图①,已知ZBAC,如果在其内部作一条射线,显然这条射线就会和ZBAC 的两条边都组成一个角,这样一共就有1+2=3(个)角.(2)题图①中有1+2=3(个)角,如果再在题图①的角的内部增加一条射线,即为题图②,显然这条射线就会和图中原来的三条射线再组成三个角,即题图②中共有1+2+3=6(个)角.(3)如题图③,在角的内部作三条射线,即在题图②中再增加一条射线,同样这条射线就会和图中原来的四条射线再组成四个角,即题图③中共有1+2+3+4=10(个)角.(4)如果在一个角的内部作n条射线,则图中共有1+2+3+•••+n+(n+l)=(n+1)(n+2)•(个)角.2专训2分类讨论思想在线段和角的计算中的应用名师点金:解答有关点和线的位置关系、线段条数或长度、角的个数或大小等问题时,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图形,而根据题意又可能出现多种情况,就应不重不漏地分情况加以讨论,这种思想称为分类讨论思想.需要进行分类讨论的题目,综合性一般较强.汐;费遗度1分类讨论思想在线段的计算中的应用1.已知线段AB=12,在AB上有C,D,M,N四点,且AC:CD:DB=1:2:3,AM =§AC,DN=|d B,求线段MN的长.2.如图,点O为原点,点A对应的数为1,点B对应的数为一3.(1)若点P在数轴上,且PA+PB=6,求点P对应的数;(2)若点M在数轴上,且MA:MB=1:3,求点M对应的数;(3)若点A的速度为5个单位长度/秒,点B的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点O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A,B,O同时向右运动,几秒后,点。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有关线段中点的计算问题大题专项提升训练(重难点培优)同步培优含答案
【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人教版】专题4.5有关线段中点的计算问题大题专项提升训练(重难点培优)一、解答题1.(2022·山东潍坊·七年级期中)已知点C在直线AB上,点M,N分别为AC,BC的中点.(1)如图所示,若C在线段AB上,AC=6厘米,MB=10厘米,求线段BC,MN的长;(2)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a厘米,请根据题意画图,并求MN的长度(结果用含a的式子表示).∵M是AC的中点,∵M是AC的中点,cm,CB=8cm,D、E分别是AC、AB的中点.求:(1)求AD的长度;(2)求DE的长度;(3)若M在直线AB上,且MB=6cm,求AM的长度.∴AM的长度为26cm或14cm.【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线段的中点的计算,线段的和与差的计算,读懂题意熟练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是解本题的关键.3.(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C为线段AB上一点,D为AC的中点,E为BC 的中点,F为DE的中点(1)如图1,若AC=4,BC=6,求CF的长;(2)若AB=16CF,求AC的值;CB(3)若AC>BC,AC―BC=a,取DC的中点G,CE的中点H,GH的中点P,求CP的长(用含a 的式子表示).设AC=x,BC=y,即x―y=a,则DC 的中点,如果CD=4cm,(1)求AC的长度;(2)若点E是线段AC的中点,求ED的长度.分别是线段AB、BP的中点.(1)如图1,点B在线段AP上一点,AP=15,求MN的长;(2)如图2,点B在线段AP的延长线上,AM-PN=3.5,点C为直线AB上一点,CA+CP=13,求CP长.CP+CA=CP+(CP+AP)=13,即CP+(CP+7)=13,解得CP=3;当点C在点A的左侧时,CA+CP=CA+(CA+AP)=13,即CA+(CA+7)=13,解得CA=3,∴CP=CA+AP=3+7=10.综上所述,CP的长为3或10.【点睛】本题考查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分类讨论思想,避免漏解.6.(2021·湖北·十堰市郧阳区教学研究室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B=24,动点P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t>0),点M为AP的中点.(1)若点P在线段AB上运动,当t为多少时,PB=AM?(2)若点P在射线AB上运动,N为线段PB上的一点.①当N为PB的中点时,求线段MN的长度;②当PN=2NB时,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M,N,P三点中的一个点是以其余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如果存在,请求出t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2022·河南郑州·七年级期末)如图,点A,C,E,B,D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B=CD,点E是线段AD的中点.(1)点E是线段BC的中点吗?说明理由;(2)若AB=11,CE=3,求线段AD的长.【答案】(1)点E是线段BC的中点.理由见解析(2)16【分析】(1)先根据线段和差可得AC=BD,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E=DE,然后根据线段和差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1)的结论可得BC=CE+BE=6,从而可得AC=5,再根据CD=AB可得CD=11,然后根据AD=AC+CD即可得.(1)解:点E是线段BC的中点.理由如下:因为AB=CD,所以AB―BC=CD―BC,即AC=BD,又因为E是线段AD的中点,所以AE=DE,所以AE―AC=DE―BD,即CE=BE,所以点E是线段BC的中点.(2)解:因为CE=3,CE=BE,所以BC=CE+BE=3+3=6,又因为AB=11,所以AC=AB―BC=11―6=5,又因为CD=AB=11,所以AD=AC+CD=5+11=16.【点睛】本题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熟练掌握线段之间的运算是解题关键.8.(2021·江西鹰潭·七年级期中)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为线段AC的中点、点N为线段BC的中点,(1)如图,当点C在线段AB上时;①若线段AB=10,BC=4,求MN的长度;②若AB=a,则MN=_______.(2)若AC=10,BC=n,直接写出MN的长度.(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点P是线段OA上一动点,沿O→A→O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B是线段OA的中点,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0≤t≤10)(1)线段BA的长度为____,当t =3时,点P所表示的数是____;(2)求动点P所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在运动过程中,当PB=2时,求运动时间t.∴|20―2t―5|=2,∴20―2t―5=2,或20―2t―5=―2,解得t=6.5,或t=8.5.综上所述,所求t的值为1.5或3.5或6.5或8.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根据P点位置的不同正确进行分类讨论,进而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0.(2022·黑龙江·绥棱县绥中乡学校七年级期末)已知:如图,点C、D 在线段AB上,AB,AB=12.点D是AB中点,AC=13(1)求线段CD的长;(2)E是线段BD上一点,且DE=CD,请在图中画出点E,并证明C是AE的中点.CD的长为1.(1)求AB的长度;(2)若点E为BC中点,试求DE的长度.【答案】(1)10(2)3【分析】(1)根据AC和CD得到AD,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B;(2)先求出BC,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到CE,再加上CD即可得到DE.(1)解:∵AC=6,CD=1,∴AD=AC-CD=5,∵点D为AB中点,∴AB=2AD=10;(2)∵AB=10,AC=6,∴BC=AB-AC=4,∵E为BC中点,∴BE=CE=2,∴DE=CD+CE=1+2=3.【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点的定义,线段的和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点平分一条线段.12.(2022·山东东营·期末)如图,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E为线段AB上的点,点D 为线段AE的中点.(1)若线段AB=a,CE=b且(a―16)2+|2b―8|=0,求a,b的值;(2)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CD的长,【答案】(1)a=16,b=4;(2)CD=2.【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即可推出a、b的值;(2)根据(1)所推出的结论,即可推出AB和CE的长度,根据图形即可推出AC=8,然后由AE=AC+CE,即可推出AE的长度,由D为AE的中点,即可推出DE的长度,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求出CD的长度.(1)BC的中点.(1)若AM=2,BC=8,求MN的长度;(2)若AB=14,求MN的长度.【点睛】此题考查了两点间距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的中点性质.14.(2021·贵州毕节·七年级阶段练习)(1)如图,已知平面内A、B两点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按下列要求尺规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①连接AB;②反向延长线段AB到C,使AC =AB;③延长线段AB到D,使AD=3AB.(2)若点E是线段AC的中点,点F是线段AD中点,AB=4cm,求线段EF、CD的长度,并说明线段EF、CD的数量关系.【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③见解析;(2)EF=8cm,CD=16cm,CD=2EF【分析】(1)根据要求作图即可.(2)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①如图,线段AB即为所求.②如图,线段AC即为所求.③如图,线段AD即为所求.(2)∵AB=AC=4cm,AD=3AB=12cm,点E是线段AC的中点,点F是线段AD中点,∴AE=2cm,AF=6cm,∴EF=AE+AF=8cm,CD=AC+AD=16cm,∴CD=2EF.【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直线、射线、线段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15.(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已知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点C是线段AB 的中点.BC,求线段CD的长度;(1)点D在线段AB上,且AB=6,BD=13(2)若点E是线段AB上一点,且AE=2BE,当AD:BD=2:3时,线段CD与CE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答案】(1)线段CD的长度为2;(2)5CD=3CE或CD=15CE.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BC,根据题意计算即可;(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D在线段AB上和点D在BA延长线上时,利用设元的方法,分别表示出AB以及CD、CE的长,即可得到CD与CE的数量关系.【详解】(1)解:如图1,∵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6 AB=3,∴BC=12设AD=2x,则BD=3x,∴AB=AD+BD=5x,设AD=2a,则BD=3a,∴AB=BD-AD=a,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求:(1)线段CM的长;(2)求线段MN的长.【答案】(1)1cm(2)3cm【分析】(1)根据M是AB的中点,求出AM,再利用CM=AM−AC求得线段CM的长;(2)根据N是AC的中点求出NC的长度,再利用MN=CM+NC即可求出MN的长度.(1)解:∵AB=10,M是AB的中点,∴AM=5,又∵AC=4,∴CM=AM﹣AC=5﹣4=1(cm).∴线段CM的长为1cm;(2)解:∵N是AC的中点,∴NC=2,∴MN=NC+CM,2+1=3(cm),∴线段MN的长为3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运用,知道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是解题的关键.17.(2021·山东·高青县教学研究室期中)如图,点C,E是线段AB上两点,点D为线段AB的中点,AB=6,CD=1.(1)求BC的长;(2)若AE:EC=1:3,求EC的长.【答案】(1)BC=2在线段AD上.(1)图中共有条线段;(2)若AB=CD.①比较线段的大小:AC BD(填:“>”、“=”或“<”);②如图2,若AD=20,BC=12,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求MN的长度.【答案】(1)6(2)①=;②16【分析】(1)依据B、C在线段AD上,即可得到图中共有线段AB,AC,AD,BC,BD,CD;题)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1)若AB=CD.①比较线段的大小:AC BD(填“>”、“=”或“<”);AC,且AC=12cm,则AD的长为cm;②若BC=34(2)若线段AD被点B、C分成了3∶4∶5三部分,且AB的中点M和CD的中点N之间的距离是16cm,求AD的长.【答案】(1)①=;②15(2)24cm【分析】(1)①由已知同加BC即得答案;②求出BC和AB,根据AB=CD得到CD,即可得到AD;(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设AB=3x,BC=4x,CD=5x,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得MN,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进而即可求解.(1)①∵AB=CD,∴BM=AM=32x,CN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5,BC=5,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2)已知:如图2,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AC+CB=a,求MN的长度;(3)已知:如图3,点C在直线AB上,线段AC=15,BC=5,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点M、N分别是AC,BC中点,11(苏科版))如图,O为数轴原点,点A原点左侧,点B在原点右侧,且OB=2OA,AB=18.(1)求A、B两点所表示的数各是多少;(2)P、Q为线段AB上两点,且QB=2PA,设PA=m,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线段PQ;(3)在②的条件下,M为线段PQ的中点,若OM=1,请直接写出m的值.【答案】(1)A表示的数为﹣6,B表示的数为12(2)18﹣3m或3m﹣18(3)m=4或m=8【分析】(1)由题意可求得OB=12,OA=6,从而可表示出点A,B所表示的数;(2)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点P在点Q的左侧;②点P在点Q的右侧,再利用相应的线段的关系可以求解;PQ=AB﹣PA﹣BQ=18﹣3m;②当点P在点Q的右侧时,如图,PQ=QB﹣(AB﹣PA)=3m﹣18,∴线段PQ的长是18﹣3m或3m﹣18.直线l上,且AB=18cm,点C是AB的中点.(1)若点P 是直线l 上的动点,且PB =5cm ,则CP = cm ;(2)若点Q 是AB 的延长线上一点,点M 、N 分别是AQ 、BQ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和差关系,熟练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与线段的和差直线l 上的两点,点C 、D 在直线l 上且点C 在点D 的左侧,点D 在点B 的右侧,且AC =13BC ,BD =12AB .(1)若AB =8,求线段CD 的长;(2)若CD =m ,则线段AB 的长为(用含m 含的代数式表示).∵AC=1BC,AB=8,∵AC=1BC,AB=8,∵AC=1BC,∵AC=1BC,四点在同一直线上.(1)若AB=CD.①比较线段的大小:AC________BD(填“>”、“=”或“<”);AC,且AC=16cm,则AD的长为________cm;②若BC=34(2)若线段AD被点B、C分成了2:3:4三部分,且AB的中点M和CD的中点N之间的距离是18cm,求AD的长.(2)解:如图所示,设每份为x,则AB=2x,BC=3x,CD=4x,AD=9x,∵M是AB的中点,点N是CD的中点N,∴AM=BM=x,CN=DN=2x又∵MN=18,∴x+3x+2x=18,解得,x=3,∴AD=9x=27(cm).【点睛】本题考查线段及其中点的有关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线段中点的意义.25.(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已知线段AB= a,小明在线段AB上任意取了点C然后又分别取出AC、BC的中点M、N的线段MN(如图1);小红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任意取了点D,然后又分别取出AD、BD的中点E、F的线段EF(如图2)(1)试判断线段MN与线段EF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若EF=x,AD=4x+1,BD=x+3,求x的值.a;∴MN=12如图2,得EF=ED-FD=1AD―1BD=1(AD―BD),AB,D为线段BC的中点.(如图),C是AB反向延长线上的点,且AC=13(1)将CD的长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2)若AD=3cm,求a的值.cm,C是线段AB上一点,AC=6cm,D、E分别是AB、BC的中点.(1)求线段CD的长;(2)求线段DE的长.28.(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b卷))如图,已知点D是线段AB上一点,点C是线段AB的中点,若AB=10cm,BD=4cm.(1)求线段CD的长;BD,求线段AE的长.(2)若点E是线段AB上一点,且BE=12BD=2cm∵BE=12∴AE=AB线段AB上一点,AB=m,BC=n,M、N分别为AB、BC的中点.(1)若m=10,n=3,求MN的长;(2)若m=3n,求CN的值.MN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9和7.(1)AB= ;(2)点P、点Q分别从点A、点B出发同时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点Q 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经过多少秒,点P与点Q相遇?(3)如图2,线段AC的长度为3个单位,线段BD的长度为6个单位,线段AC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线段BD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①t为何值时,点B恰好在线段AC的中点M处.②t为何值时,AC的中点M与BD的中点N距离2个单位.。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28和线段有关的计算(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28 和线段有关的计算1.已知:如图1,M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 s 、3/cm 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11AB cm =,当点C 、D 运动了1s ,求AC MD +的值.(2)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3MD AC =,直接填空:AM =.(3)在(2)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23MN AB的值.【解答】解:(1)当点C 、D 运动了1s 时,1CM cm =,3BD cm=11AB cm =Q ,1CM cm =,3BD cm=11137AC MD AB CM BD cm \+=--=--=;(2)设运动时间为t ,则CM t =,3BD t =,AC AM t =-Q ,3MD BM t =-,又3MD AC =,333BM t AM t \-=-,即3BM AM =,BM AB AM=-Q 3AB AM AM \-=,14AM AB \=,13AM BM \=,故答案为:13;(3)当点N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4BN AM AB \==,12MN AB \=,即2133MN AB =.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 BN MN -=Q ,AN BN AB-=MN AB \=,\1MN AB=,即2233MN AB =.综上所述2133MN AB =或23.2.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2AC BC =,点D 、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点E 的左侧,(1)若18AB =,8DE =,线段DE 在线段AB 上移动,①如图1,当E 为BC 中点时,求AD 的长;②当点C 是线段DE 的三等分点时,求AD 的长;(2)若2AB DE =,线段DE 在直线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32AD EC BE +=,则CD AB【解答】解:(1)2AC BC =Q ,18AB =,6BC \=,12AC =,①E Q 为BC 中点,3CE \=,8DE =Q ,5CD \=,1257AD AC CD \=-=-=;②Q 点C 是线段DE 的三等分点,8DE =,18163CD \=,16201233AD AC CD \=-=-=;当点C 靠近点D 时,1833DC DE ==,8281233AD AC CD \=-=-=;(2)当点E 在线段BC 之间时,如图,设BC x =,则22AC BC x ==,3AB x \=,2AB DE =Q ,1.5DE x \=,设CE y =,2AE x y \=+,BE x y =-,2 1.50.5AD AE DE x y x x y \=-=+-=+,Q32AD EC BE +=,\0.532x y y x y ++=-,27y x \=,2171.5714CD x x x \=-=,\171714342x CD AB x ==;当点E 在点A 的左侧,如图,设BC x =,则 1.5DE x =,设CE y =,1.5DC EC DE y x \=+=+,1.520.5AD DC AC y x x y x \=-=+-=-,Q32AD EC BE +=,BE EC BC x y =+=+,\0.532y x y x y -+=+,4y x \=,1.54 1.5 5.5CD y x x x x \=+=+=, 1.5 6.5BD DC BC y x x x =+=++=,6.50.5 6.540.53AB BD AD x y x x x x x \=-=-+=-+=,\ 5.51136CD x AB x ==,当点E 在线段AC 上及点E 在点B 右侧时,无解,综上所述CD AB 的值为1742或116.另一解法:可设6AB =,则4AC =,2CB =,3DE =,以A 为原点,以AB 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数轴,则A 表示0,C 表示4,B 表示6,如图,设D 表示的数为x ,则E 表示3x +,可得||AD x =,|34||1|EC x x =+-=-,|36||3|BE x x =+-=-,|4|CD x =-,|||1|3|3|2AD EC x x BE x ++-==-,①当0x <或3x …时,上式可化为:1332x x x +-=-,解得7x =-,则|74|1166CD AB --==;②13x <…时,上式化为:1332x x x +-=-,解得:117x =,则11|4|177642CD AB -==;③01x <…时,上式化为:1332x x x +-=-,解得:73x =(舍去).综上所述CD AB 的值为1742或116.故答案为:1742或116.3.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2AC BC =,点D ,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点E 的左侧.(1)若15AB =,6DE =,线段DE 在线段AB 上移动.①如图1,当E 为BC 中点时,求AD 的长;②点F (异于A ,B ,C 点)在线段AB 上,3AF AD =,3CF =,求AD 的长;(2)若2AB DE =,线段DE 在直线AB 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32AD EC BE +=,求CD BD的值.【解答】解:(1)2AC BC =Q ,15AB =,5BC \=,10AC =,①E Q 为BC 中点,2.5CE \=,6DE =Q ,3.5CD \=,10 3.5 6.5AD AC CD \=-=-=;②如图1,当点F 在点C 的右侧时,3CF =Q ,5BC =,13AF AC CF \=+=,11333AD AF \==;当点F 在点C 的左侧时,10AC =Q ,3CF =,7AF AC CF \=-=,37AF AD \==,73AD \=;综上所述,AD 的长为133或73;(2)当点E 在线段BC 之间时,如图3,设BC x =,则22AC BC x ==,2AB DE =Q ,1.5DE x \=,设CE y =,2AE x y \=+,BE x y =-,2 1.50.5AD AE DE x y x x y \=-=+-=+,Q32AD EC BE +=,\0.532x y y x y ++=-,27y x \=,2171.5714CD x x x \=-=,313(0.5)14BD x x y x =-+=,\171714313114x CD BD x ==;当点E 在点A 的左侧,如图4,设BC x =,则 1.5DE x =,设CE y =,1.5DC EC DE y x \=+=+,1.520.5AD DC AC y x x y x \=-=+-=-,Q32AD EC BE +=,BE EC BC x y =+=+,\0.532y x y x y -+=+,4y x \=,1.54 1.5 5.5CD y x x x x \=+=+=, 1.5 6.5BD DC BC y x x x =+=++=,\ 5.5116.513CD x BD x ==,点D 在C 点右侧,及点D 在B 点右侧,无解,不符合题意;当是D 在A 右侧,E 在C 左侧时,如图5,则22AC BC x ==,3AB x \=,2AB DE =Q ,1.5DE x \=,设CE y =,12AD x y \=-,Q 32AD EC BE +=,\1322x y y x y -+=+,33x x y \=+(不合题意),当点E 在线段AC 上及点E 在点B 右侧时,无解,当D 在B 的右侧,其他情况不存在,舍去.综上所述CD BD 的值为1731或1113.4.已知:如图1,点M 是线段AB 上一定点,12AB cm =,C 、D 两点分别从M 、B 同时出发以1/cm s 、2/cm 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4AM 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此时AC = 2cm ,DM = ;(直接填空)(2)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 MD +的值;(3)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2MD AC =,则AM = (填空);(4)在(3)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MN AB的值.【解答】解:(1)根据题意知,2CM cm =,4BD cm =,12AB cm =Q ,4AM cm =,8BM cm \=,2AC AM CM cm \=-=,4DM BM BD cm =-=,故答案为:2cm ,4cm ;(2)当点C 、D 运动了2s 时,2CM cm =,4BD cm =,12246()AC MD AM CM BM BD AB CM BD cm \+=-+-=--=--=;(3)根据C 、D 的运动速度知:2BD MC =,2MD AC =Q ,2()BD MD MC AC \+=+,即2MB AM =,AM BM AB +=Q ,2AM AM AB \+=,143AM AB cm \==,故答案为:4cm ;(4)①当点N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AN BN MN -=Q ,又AN AM MN -=Q ,4BN AM \==,12444MN AB AM BN \=--=--=,\41123MN AB ==;②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AN BN MN -=Q ,又AN BN AB -=Q ,12MN AB \==,\12112MN AB ==;综上所述13MN AB =或1.5.如图,已知P 是线段AB 上一点,23AP AB =,C ,D 两点从A ,P 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2厘米,每秒1厘米的速度沿AB 方向运动,当点D 到达终点B 时,点C 也停止运动,设AB a =(厘(1)用含a 和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P 的长度;(2)当5t =时,12CD AB =,求线段AB 的长;(3)当CB AC PC -=时,求PD AB 的值.【解答】解:(1)AB a =Q ,23AP AB =,23AP a \=,2AC t =Q ,223CP AP AC a t \=-=-;(2)12CD AB =Q ,1()2PC PD AP PB \+=+,223AP PC AB \==,\222(2)33a a t =-,当5t =时,解得30a =,30AB cm \=;(3)CB AC PC -=Q ,AC PB \=,23AP AB =Q ,13PB AB \=,2AC PC PB t \===,6AB t \=,PD t =Q ,\16PD AB =.6.已知:如图1,M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 s 、3/cm s(1)若10AB 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 MD +的值.(2)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3MD AC =,直接填空:AM =AB .(3)在(2)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MN AB 的值.【解答】解:(1)当点C 、D 运动了2s 时,2CM cm =,6BD cm =10AB cm =Q ,2CM cm =,6BD cm=10262AC MD AB CM BD cm \+=--=--=.(2)设运动时间为t ,则CM t =,3BD t =,AC AM t =-Q ,3MD BM t =-,又3MD AC =,333BM t AM t \-=-,即3BM AM =,BM AB AM=-Q 3AB AM AM \-=,14AM AB \=,故答案为:14.(3)当点N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AN BN MN -=Q ,又AN AM MN -=Q 14BN AM AB \==,12MN AB \=,即12MN AB =.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 BN MN -=Q ,又AN BN AB -=QMN AB \=,即1MN AB =.综上所述112MN AB =或7.如果一点在由两条公共端点的线段组成的一条折线上且把这条折线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这点叫做这条折线的“折中点”.如果点D 是折线A C B --的“折中点”,请解答以下问题:(1)已知AC m =,BC n =.当m n >时,点D 在线段 AC 上;当m n =时,点D 与 重合;当m n <时,点D 在线段 上;(2)若E 为线段AC 中点,4EC =,3CD =,求CB 的长度.【解答】解:(1)已知AC m =,BC n =.当m n >时,点D 在线段AC 上;当m n =时,点D 与C 重合;当m n <时,点D 在线段BC 上.故答案为:AC ,C ,BC ;(2)点D 在线段AC 上,E Q 为线段AC 中点,4EC =,28AC CE \==,3CD =Q ,5AD AC CD \=-=,5BD AD ==Q ,532BC \=-=;点D 在线段BC 上,E Q 为线段AC 中点,4EC =,28AC CE \==,3CD =Q ,11AD AC CD \=+=,11BD AD ==Q ,11314BC \=+=.8.如图,B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沿A D A ®®以2/cm s 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 是线段BD 的中点,10AD cm =,设点B 运动时间为t 秒(010)t …….(1)当2t =时,①AB = 4 cm .②求线段CD 的长度.(2)①点B 沿点A D ®运动时,AB = cm ;②点B 沿点D A ®运动时,AB = cm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AB 的长)(3)在运动过程中,若AB 中点为E ,则EC 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 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当2t =时,①224AB cm =´=;②1046BD AD AB cm =-=-=,由C 是线段BD 的中点,得116322CD BD cm ==´=;(2))①点B 沿点A D ®运动时,2AB tcm =;②点B 沿点D A ®运动时,202AB tcm =-;(3)在运动过程中,若AB 中点为E ,则EC 的长不变,由AB 中点为E ,C 是线段BD 的中点,得12BE AB =,12BC BD =.11()10522EC BE BC AB BD cm =+=+=´=.9.如图,点B 、C 在线段AD 上,23CD AB =+.(1)若点C 是线段AD 的中点,求BC AB -的值;(2)若14BC AD =,求BC AB -的值;(3)若线段AC 上有一点P (不与点B 重合),AP AC DP +=,求BP 的长.【解答】解:设AB x =,BC y =,则23CD x =+.(1)C Q 是AD 中点,AC CD \=,23x y x \+=+3y x \-=,即3BC AB -=.(2)14BC AD =Q ,即3AB CD BC +=,233x x y \++=,1y x \-=,即1BC AB -=.(3)设AP m =,AP AC DP +=Q ,23m x y x x y m \++=+++-,32m x \-=,即32BP m x =-=.10.如图,点B 、C 是线段AD 上的两点,点M 和点N 分别在线段AB 和线段CD 上.(1)当8AD =,6MN =,AM BM =,CN DN =时,BC = 4 ;(2)若AD a =,MN b=①当2AM BM =,2DN CN =时,求BC 的长度(用含a 和b 的代数式表示)②当AM nBM =,(DN nCN n =是正整数)时,直接写出BC = .(用含a 、b 、n 的代数式表示)【解答】解:(1)8AD =Q ,6MN =,862AM DN AD MN \+=-=-=,AM BM =Q ,CN DN =,224AB CD AM DN \+=+=,()844BC AD AB CD \=-+=-=,故答案为4.(2)①AD a =Q ,MN b =,AM DN AD MN a b \+=-=-,2AM BM =Q ,2DN CN =,33()()22AB CD AM DN a b \+=+=-,331()()222BC AD AB CD a a b b a \=-+=--=-.②AD a =Q ,MN b =,AM DN AD MN a b \+=-=-,AM nBM =Q ,DN nCN =,11()()n n AB CD AM DN a b n n++\+=+=-,111()()n n BC AD AB CD a a b b a n n n ++\=-+=--=-.故答案为11n b a n n+-.11.如图,C 为线段AB 延长线上一点,D 为线段BC 上一点,2CD BD =,E 为线段AC 上一点,2CE AE=(1)若18AB =,21BC =,求DE 的长;(2)若AB a =,求DE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3)若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是线段AD 长度的7倍,则AD AC 【解答】解:(1)2CD BD =Q ,21BC =,173BD BC \==,2CE AE =Q ,18AB =,111()(1821)13333AE AC AB BC \==+=´+=,18135BE AB AE \=-=-=,5712DE BE BD \=+=+=;(2)2CD BD =Q ,13BD BC \=,2CE AE =Q ,AB a =,13AE AC \=,13BE AB AE AB AC \=-=-,11112()33333DE BE BD AB AC BC AB AC BC AB AB AB \=+=-+=--=-=,AB a =Q ,23DE a \=;(3)设22CD BD x ==,22CE AE y ==,则BD x =,AE y =,所有线段和43(23)223(23)222227(23)AE AB AD AC EB ED EC BD BC DC y y x x x y x x x x x x y y x x +++++++++=+-+++-+++++=+-+,2y x =,则23324AD y y x x y x x =+-+=-=,36AC y x ==,\23AD AC =,故答案为:23.12.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16AB cm =,6BC cm =.(1)AC = 10 cm ;(2)动点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点P 以2/cm s 的速度沿AB 向右运动,终点为B ;点Q 以1/cm s 的速度沿BA 向左运动,终点为A .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 、P 、Q 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解答】解:(1)16610AC AB BC cm =-=-=,故答案为:10;(2)①当05t <…时,C 是线段PQ 的中点,得1026t t -=-,解得4t =;②当1653t <…时,P 为线段CQ 的中点,210163t t -=-,解得265t =;③当1663t <…时,Q 为线段PC 的中点,6316t t -=-,解得112t =;④当68t <…时,C 为线段PQ 的中点,2106t t -=-,解得4t =(舍),综上所述:4t =或265或112.13.如图1,点A ,B 都在线段EF 上(点A 在点E 和点B 之间),点M ,N 分别是线段EA ,BF 的中点.(1)若::1:2:3EA AB BF =,且12EF cm =,求线段MN 的长;(2)若MN a =,AB b =,求线段EF 的长(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2,延长线段EF 至点1A ,使1FA EA =,请探究线段1BA 与EM NF +应满足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解答】解:(1)设EA xcm =,则2AB xcm =,3BF cm =,6EF xcm =.Q 点M ,N 分别是线段EA ,BF 的中点,12EM MA xcm \==,32BN NF xcm ==.2AB xcm =Q ,4MN MA AB BN xcm \=++=.12EF cm =Q ,612x \=,解得:2x =,48MN x cm \==.(2)Q 点M ,N 分别是线段EA ,BF 的中点,EM MA \=,BN NF =.MN a =Q ,AB b =,MA BN MN AB a b \+=-=-,EM NF a b \+=-,2EF EM MN NF a b a a b \=++=-+=-.(3)Q 点M ,N 分别是线段EA ,BF 的中点,2EA EM \=,2BF NF =.1FA EA =Q ,112()BA BF FA BF EA EM NF \=+=+=+.14.在射线OM 上有三点A ,B ,C ,满足15OA cm =,30AB cm =,10BC cm =,点P 从点O 出发,沿OM 方向以1/cm s 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O 匀速向点O 运动(点Q 运动到点O 时停止运动).如果两点同时出发,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点P 和点Q 重合时23PA AB =,求OP 的长度;(2)在(1)题的条件下,求点Q 的运动速度.【解答】解:(1)23PA AB =Q ,30AB cm =,230203PA cm \=´=,15OA cm =Q ,35OP OA AP cm \=+=,(2)OC OA AB BC =++Q ,15OA cm =,30AB cm =,10BC cm =,15301055OC cm \=++=,553520CP OC OP cm =-=-=Q ,P Q 以1/cm s 的速度匀速运动,\点P 运动的时间为35s ,点Q 运动的时间为35s ,\点Q 的速度204/357cm s ==.15.如图,有两段线段2AB =(单位长度),1CD =(单位长度)在数轴上运动.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点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5.(1)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10- ,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线段BC = (2)若线段AB 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 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若6BC =(单位长度),求t 的值(3)若线段AB 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 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024t <<时,设M 为AC 中点,N 为BD 中点,则线段MN 的长为 .【解答】解:(1)2AB =Q ,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1CD =Q ,点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5,\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4.14(10)24BC \=--=.故答案为:10-;14;24.(2)当运动时间为t 秒时,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0t -,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42t -,|10(142)||324|BC t t t \=---=-.6BC =Q ,|324|6t \-=,解得:16t =,210t =.答:当6BC =(单位长度)时,t 的值为6或10.(3)当运动时间为t 秒时,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2t --,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0t --,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42t -,点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52t -,024t <<Q ,\点C 一直在点B 的右侧.M Q 为AC 中点,N 为BD 中点,\点M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232t -,点N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532t -,53233222t t MN --\=-=.故答案为:32.16.(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线段6AC cm =,10BC cm =,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2)若线段AB acm =,其他条件不变,则线段DE (直接写出答案).(3)对于(1),如果叙述为:“点C 在直线AB 上,线段6AC cm =,10BC cm =,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直接写出结果.【解答】解:(1)6AC cm =Q ,10BC cm =,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132DC AC cm \==,152CE CB cm ==,8DE DC EC cm \=+=;(2)Q 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12DC AC \=,12CE CB =,11()22DE DC EC AC CB acm \=+=+=;故答案为:12acm ;(3)结果会有变化,如图,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132DC AC cm \==,152CE CB cm ==,2DE EC CD cm \=-=,\线段DE 的长为8cm 或2cm .17.(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线段6AC cm =,4BC cm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2)根据(1)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 BC a +=,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 的长度吗?用一句话表述你发现的规律?(3)对于(1),如果叙述为:“已知线段6AC cm =,4BC cm =,点C 在直线AB 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解答】解:(1)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6AC cm =,4BC cm =,2623MC AC cm =¸=¸=,2422NC CB cm =¸=¸=,由线段的和差,得325()MN MC NC cm =+=+=.答:线段MN 的长是5cm .(2)12MN a =,MN 的长度等于1()2AC BC +;(3)会有变化.当C 点在线段AB 上时,5MN cm =;当C 点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1MN cm =.18.如图,点B 在线段AC 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若线段15AC =,25BC AC =,则线段MN (2)若B 为线段AC 上任一点,满足AC BC m -=,其它条件不变,求MN 的长;(3)若原题中改为点B 在直线AC 上,满足AC a =,BC b =,()a b ¹,其它条件不变,求MN 的长.【解答】解:(1)15AC =Q ,25BC AC =,6BC \=,又Q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1522CM AC \==,132CN BC ==,159322MN CM CN \=-=-=;故答案为:92;(2)Q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2CM AC \=,12CN BC =,1111()2222MN CM CN AC BC AC BC m \=-=-=-=;(3)当点B 在线段AC 上时,Q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2CM AC \=,12CN BC =,1111()()2222MN CM CN AC BC AC BC a b \=-=-=-=-;当点B 在AC 的延长线上时,Q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2CM AC \=,12CN BC =,1111()()2222MN CM CN AC BC AC BC a b \=+=+=+=+;当点B 在CA 的延长线上时,Q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2CM AC \=,12CN BC =,1111()()2222MN CN CM BC AC BC AC b a \=-=-=-=-.19.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2AC BC =,点D 、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点E 的左侧.(1)若18AB =,8DE =,线段DE 在线段AB 上移动.①如图1,当E 为BC 中点时,求AD 的长;②点F (异于A ,B ,C 点)在线段AB 上,3AF AD =,3CE EF +=,求AD 的长;(2)若2AB DE =,线段DE 在直线AB 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32AD EC BE +=,则CD AB【解答】解:(1)2AC BC =,18AB =,8DE =,6BC \=,12AC =,①如图,E Q 为BC 中点,3CE \=,5CD \=,18117AD AB DB \=-=-=;②如图,Ⅰ、当点E 在点F 的左侧,3CE EF +=Q ,6BC =,\点F 是BC 的中点,3CF BF \==,18315AF AB BF \=-=-=,153AD AF \==;Ⅱ、当点E 在点F 的右侧,12AC =Q ,3CE EF CF +==,9AF AC CF \=-=,39AF AD \==,3AD \=.其他情况不存在,舍去.综上所述:AD 的长为3或5;(2)2AC BC =Q ,2AB DE =,满足关系式32AD EC BE +=,Ⅰ、当点E 在点C 右侧时,如图,设CE x =,DC y =,则DE x y =+,2()AB x y \=+24()33AC AB x y ==+4133AD AC DC x y \=-=+12()33BC AB x y ==+2133BE BC CE y x \=-=-7133AD EC x y \+=+2()3AD EC BE+=Q 71212()3()3333x y y x \+=-解得,174x y =,\1742()422()17CD y y AB x y y y ===++.Ⅱ、当点E 在点A 左侧时,如图,设CE x =,DC y =,则DE y x =-,2()AB y x \=-24()33AC AB y x ==-4133AD DC AC x y \=-=-12()33BC AB y x ==-2133BE BC CE y x \=+=+7133AD EC x y \+=-2()3AD EC BE+=Q 71212()3()3333x y y x \-=+解得,118x y =,\112()6CD y AB y x ==-.点D 在C 点右侧,及点D 在B 点右侧,无解,不符合题意;当DE 在线段AC 内部时,如图,设CE x =,DC y =,则DE y x =-,2()AB y x \=-,24()33AC AB y x ==-,1433AD AC DC y x \=-=-,12()33BC AB y x ==-,2133BE BC CE y x \=+=+,1133AD EC x y \+=-+,2()3AD EC BE+=Q 11212()3()3333x y y x \-+=+,解得,54x y -=(不符合题意,舍去),\512()182CD y AB y x ==<-,不符合题意,舍去.其他情况不存在,舍去.故答案为1742或116.20.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20AB cm =,8BC cm =,点P 从A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AB 向右运动,终点为B ;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 s 的速度沿BA 向左运动,终点为A .已知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xs .(1)AC= 12 cm;(2)当x= s时,P、Q重合;(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P、Q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为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20812()AC AB BC cm=-=-=.故答案为:12;(2)2020(21)()3s¸+=.故当203x s=时,P、Q重合.故答案为:203;(3)存在,①C是线段PQ的中点,得220212x x+-=´,解得4x=;②P为线段CQ的中点,得122022x x+-=´,解得325x=;③Q为线段PC的中点,得2122(20)x x+=´-,解得7x=;综上所述:4x=或325x=或7x=.。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10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与数学思想专题讲练(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10 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与数学思想 专题讲练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数轴动点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压轴题,而四种数学思想则一直贯穿我们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站在中考的角度看数学思想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线段的动点问题。
本本专题主要介绍线段相关的动点问题(与中点、和差倍分结合的动点问题;存在性(探究性)问题;阅读理解(新定义)等)和四种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
1、知识储备考点1. 线段中点有关的动点问题考点2. 线段和差倍分关系中的动点问题考点3. 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存在性(探究性)问题考点4. 阅读理解型(新定义)问题考点5. 分类讨论思想考点6. 数形结合思想考点7. 整体思想考点8. 方程思想2、经典基础题3、优选提升题1.在与线段长度有关的问题中,常常会涉及线段较多且关系较复杂的问题,而且题中的数据无法直接利用,常设x 列方程;2.线段等量代换模型:若FG EH =,则HG FG HG EH ±=±,即FHEG =3.定和型中点模型:若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则AB MN 21 线段的动点问题解题步骤:1.设入未知量t 表示动点运动的距离;2.利用和差(倍分)关系表示所需的线段;3.根据题设条件建立方程求解;4.观察运动位置可能的情况去计算其他结果。
考点1. 线段中点有关的动点问题变式1.(2022·贵州铜仁·七年级期末)如图1,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线段AC =10厘米,BC =6厘米,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 =a ,BC =b ,其他条件不变,求MN 的长度.(3)动点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点P 以2cm /s 的速度沿AB 向右运动,终点为B ,点Q 以1cm /s 的速度沿AB 向左运动,终点为A ,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当C 、P 、Q 三点中,有一点恰好是以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时,直接写出时间t .变式1.(2022·广东·七年级期中)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8,B 是数轴上一点,且14AB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0)t >秒:(1)写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为______,点P 表示的数为______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 ?(3)若M 为AP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点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答案】(1)-6,84t -;(2)点P 运动7秒时追上点Q ;(3)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7【分析】(1)根据点A 表示的数和AB 的长度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4214t t =+,求解即可;(3)分类讨论即可: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根据中点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1)解:∵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8,且14AB =,∴点B 表示的数为6-,点P 表示的数为84t -,故答案为:-6,84t -;(2)设点P 、Q 同时出发,点P 运动时间t 秒追上Q ,依题意得,4214t t =+,解得7t =,∴点P 运动7秒时追上点Q ;(3)线段MN 的长度没有发生变化都等于7;理由如下: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MN MP NP =+1122AP BP =+1()2AP BP =+12AB =1142=´7=,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MN MP NP=-1122AP BP=-1()2AP BP=-12AB=7=,∴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7.【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掌握中点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考点2. 线段和差倍分关系中的动点问题例1.(2022·江苏镇江·七年级期末)如图,线段28AB=厘米,点D和点C在线段AB上,且:5:2AC BC=,:1:4DC AB=.点P从点A出发以4厘米/秒的速度沿射线AD向点C运动,点P到达点C 所在位置后立即按照原路原速返回,到达点D所在位置后停止运动,点Q从点B出发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着射线BC的方向运动,点Q到达点D所在的位置后停止运动.点P和点Q同时出发,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线段AD的长度;(2)当点C恰好为PQ的中点时,求t的值;(3)当7PQ=厘米时,求t的值.变式1.(2022·天津和平·七年级期末)如图,直线l上有A,B两点,AB=12cm,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2OB.(1)则OA= cm,OB= cm;(2)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C不与点A、B重合),且满足AC=CO+CB,求CO的长;(3)若动点P从点A出发,动点Q从点B同时出发,都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2cm/s.点Q的速度为1cm/s,设运动时间为t(s)(其中t≥0).①若把直线l看作以O为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的一条数轴,则t(s)后,P点所到的点表示的数为 ;此时,Q点所到的点表示的数为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求当t为何值时,2OP﹣OQ=4(cm).变式2.(2022·四川成都·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AB=20,BC=13AC,点D,E在射线AB上,点D在点E的左侧.(1)DE在线段AB上,当E为BC中点时,求CE的长;(2)在(1)的条件下,点F在线段AB上,CF=3,求EF的长;(3)若AB=2DE,线段DE在射线AB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4BE=3(AD+CE),求CDAC的值.考点3. 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存在性(探究性)问题例1.(2022·广西桂林·七年级期末)如图,在直线AB 上,线段24AB =,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直线AB 上运动.M 为AP 的中点,N 为BP 的中点,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1)若点P 在线段AB 上的运动,当10PM =时,PN = ;(2)若点P 在射线AB 上的运动,当2PM PN =时,求点P 的运动时间t 的值;(3)当点P 在线段AB 的反向延长线上运动时,线段AB 、PM 、P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运动和线段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几何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1.(2022·湖北青山区·七年级期中)已知线段AB=m,CD=n,线段CD在直线AB上运动(A在B的左侧,C在D的左侧),且m,n满足|m-12|+(n-4)2=0.(1)m= ,n= ;(2)点D与点B重合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①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若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D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②P是直线AB上A点左侧一点,线段CD运动的同时,点F从点P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向右运动,点E 是线段BC的中点,若点F与点C相遇1秒后与点E相遇.试探索整个运动过程中,FC-5DE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答案】(1)m=12,n= 4;(2)① MN=8,②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FC-5 DE的值为定值,且定值为0.【分析】(1)由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即可求出m、n的值;(2)①由题意,则MN=CM+CD+DN,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②设PA=a,则PC=8+a,PE=10+a,然后列出方程,求出a=2,然后分情况进行分析,求出每一种的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m-12|+(n-4)2=0,∴m-12=0,n-4=0,∴m=12,n=4;故答案为:12;4.(2)由题意,①∵AB=12,CD=4,∵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D的中点∴AM=CM=12AC ,DN=BN=12BD∴MN=CM+CD+DN=12AC+CD+12BD=12AC +12CD+12BD+12CD=1 2(AC +CD+BD)+12CD=12(AB +CD)=8;②如图,设PA=a,则PC=8+a,PE=10+a,依题意有:81013231a a+++=++解得:a=2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BD=2t,BC=4+2t,∵E是线段BC的中点∴CE= BE=12BC=2+t;Ⅰ.如图1,F,C相遇,即t=2时F,C重合,D,E重合,则FC=0,DE=0∴FC-5 DE =0;Ⅱ.如图2,F,C相遇前,即t<2时FC =10-5t,DE =BE-BD=2+t-2t=2-t∴FC-5 DE =10-5t -5(2-t)=0;Ⅲ.如图3,F,C相遇后,即t>2时FC =5t-10,DE = BD - BE=2t –(2+t)= t-2∴FC-5 DE =5t-10 -5(t-2)=0;综合上述: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FC-5 DE的值为定值,且定值为0.【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的和差倍分的关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绝对值的非负性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的中点定义进行解题,注意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分析.考点4. 阅读理解型(新定义)问题例1.(2022·北京市第七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1,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AC=2BC 时,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内二倍分割点;如图2,如果BC=2AC时,则称点C是线段BA的内二倍分割点.例如:如图3,数轴上,点A、B、C、D分别表示数-1、2、1、0,则点C是线段AB的内二倍分割点;点D 是线段BA内二倍分割点.(1)如图4,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2,点N所表示的数为7.MN的内二倍分割点表示的数是;NM的内二倍分割点表示的数是.(2)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30,点B所表示的数为20.点P从点B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①线段BP的长为;(用含t的式子表示)②求当t为何值时,P、A、B三个点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内二倍分割点.变式1.(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中)如图一,点C在线段AB上,图中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填空: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或“不确定是”)-和40,点C是线段AB的巧点,求点C在【问题解决】(2)如图二,点A和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20数轴上表示的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难点突破17线段中点或角的计数问题试题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难点突破:专题17 线段中点或角的计数问题一、线段中点问题类型一、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 =8 cm ,CB =6 cm ,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 =a cm ,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第1题)解:(1)因为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所以CM =12AC =12×8=4(cm ),CN =12BC =12×6=3(cm ). 所以MN =CM +CN =4+3=7(cm ).(2)MN =12a cm . 理由如下:同(1)可得CM =12AC ,CN =12BC , 所以MN =CM +CN =12AC +12BC =12(AC +BC)=12a cm .二、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说明题2.画线段MN =3 cm ,在线段MN 上取一点Q ,使MQ =NQ ;延长线段MN 到点A ,使AN =12MN ;延长线段N M 到点B ,使BN =3BM.(1)求线段BM 的长;(2)求线段AN 的长;(3)试说明点Q 是哪些线段的中点.解:如图.(第2题)(1)因为BN =3BM ,所以BM =12MN. 因为MN =3 cm ,所以BM =12×3=1.5(cm ). (2)因为AN =12MN ,MN =3 cm , 所以AN =1.5 cm .(3)因为MN =3 cm ,MQ =NQ ,所以MQ =NQ =1.5 cm .所以BQ =BM +MQ =1.5+1.5=3(cm ),AQ =AN +NQ =3 cm .所以BQ =QA.所以点Q 是线段MN 的中点,也是线段AB 的中点.二、线段分点问题类型一、与线段分点有关的计算(设参法)3.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2∶4∶3的三部分,M 是线段AD 的中点,CD =6 cm ,求线段MC 的长.(第3题)解:设AB =2k cm ,则BC =4k cm ,CD =3k cm ,AD =2k +4k +3k =9k(cm ).因为CD =6 cm ,即3k =6,所以k =2.所以AD =18 cm .又因为M 是线段AD 的中点,所以MD =12AD =12×18=9(cm ). 所以MC =MD -CD =9-6=3(cm ).类型二、线段分点与方程的结合4.A ,B 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O 为原点,A ,B 两点分别以1个单位长度/s ,4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同时向左运动.(1)几秒后,原点恰好在A ,B 两点正中间?(2)几秒后,恰好有OA∶OB=1∶2?(第4题)解:(1)设运动时间为x s ,依题意得x +3=12-4x ,解得x =1.8.所以1.8 s 后,原点恰好在A ,B 两点正中间.(2)设运动时间为t s .①点B 在原点右侧:12-4t =2(t +3),即t =1;②点B 在原点左侧:4t -12=2(t +3),即t =9.所以1 s 或9 s 后,恰好有OA∶OB=1∶2.三、线段条数的计数问题1.先阅读文字,再解答问题.(第1题)如图,在一条直线上取两点,可以得到1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取三点可以得到3条线段,其中以A 1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2条,以A 2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1条,所以共有2+1=3(条).(1)在一条直线上取四个点,以A 1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______条,以A 2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______条,以A 3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______条,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2)在一条直线上取五个点,以A 1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______条,以A 2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________条,以A 3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________条,以A 4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______条,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3)在一条直线上取n 个点(n≥2),共有________条线段.(4)乘火车从A 站出发,沿途经过5个车站方可到达B 站,那么A ,B 两站之间最多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需要安排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只考虑硬座情况)解:(1)3;2;1;3;2;1;6(2)4;3;2;1;4;3;2;1;10(3)n (n -1)2(4)从A 站出发,沿途经过5个车站到达B 站,类似于一条直线上有7个点,此时共有线段7×(7-1)2=21(条),即A ,B 两站之间最多有21种不同的票价.因为来往两站的车票起点与终点不同,所以A ,B 两站之间需要安排21×2=42(种)不同的车票.四、平面内直线相交所得交点与平面的计数问题2.为了探究同一平面内的几条直线相交最多能产生多少个交点,能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如图.(第2题)列表如下:(1)当直线条数为5时,最多有________个交点,可写成和的形式为________;把平面最多分成______部分,可写成和的形式为________.(2)当直线条数为10时,最多有________个交点,把平面最多分成________部分.(3)当直线条数为n 时,最多有多少个交点?把平面最多分成多少部分?解:(1)10;1+2+3+4;16;1+1+2+3+4+5 (2)45;56 (3)当直线条数为n 时,最多有1+2+3+…+(n -1)=n (n -1)2个交点; 把平面最多分成1+1+2+3+…+n =⎣⎢⎡⎦⎥⎤n (n +1)2+1部分.五、关于角的个数的计数问题3.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如图,如果过角的顶点A ,(1)在角的内部作一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2)在角的内部作两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3)在角的内部作三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4)在角的内部作n 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第3题)解:(1)如题图①,已知∠BAC,如果在其内部作一条射线,显然这条射线就会和∠BAC的两条边都组成一个角,这样一共就有1+2=3(个)角.(2)题图①中有1+2=3(个)角,如果再在题图①的角的内部增加一条射线,即为题图②,显然这条射线就会和图中的三条射线再组成三个角,即题图②中一共有1+2+3=6(个)角.(3)如题图③,在角的内部作三条射线,即在题图②中再增加一条射线,同样这条射线就会和图中的四条射线再组成四个角,即题图③中一共有1+2+3+4=10(个)角.(4)综上所述,如果在一个角的内部作n条射线,则图中一共有1+2+3+…+n+(n+1)=(n+1)(n+2)(个)角.2。
初一上册线段试题题库及答案
初一上册线段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平面几何中,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确定的直线部分,下列哪一项不是线段的特点?A.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B. 线段的长度是固定的C. 线段可以无限延伸D. 线段有且仅有两个端点答案:C2. 如果线段AB的长度为5厘米,线段BC的长度为3厘米,那么线段AC的长度至少是多少厘米?A. 2厘米B. 5厘米C. 8厘米D. 无法确定答案:B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具有以下哪个性质?A. 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中点B. 垂直平分线将线段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C. 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垂直线D. 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延长线答案:B二、填空题1. 线段的中点是指将线段等分的点,如果线段AB的长度为10厘米,那么线段AB的中点到端点A的距离是______厘米。
答案:52. 如果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与线段MN相交于点O,那么点O到端点M和端点N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是线段MN长度的______。
答案:一半三、解答题1. 如图所示,线段AB的长度为8厘米,线段BC的长度为6厘米,且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求线段AC的长度。
解:由于点B是线段AC的中点,根据中点的定义,线段AB和线段BC的长度之和等于线段AC的长度。
因此,线段AC的长度为8厘米 + 6厘米 = 14厘米。
2. 已知线段DE上有一点P,使得点P到端点D和端点E的距离相等。
如果线段DE的长度为10厘米,求点P到端点D的距离。
解:由于点P到端点D和端点E的距离相等,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点P是线段DE的中点。
因此,点P到端点D的距离等于线段DE 长度的一半,即5厘米。
结束语:本试题题库涵盖了初一上册线段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相关的计算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线段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希望同学们通过练习这些题目,能够更好地掌握线段的相关知识。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热门考点试题及答案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名师点金:本章知识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立体几何的初步知识,第二部分是平面几何的初步知识,是初中几何的基础,本章主要考查立体图形的识别,直线、射线、线段及角的有关计算.常见的热门考点可概括为:两组概念,两条性质,两种计算,一个方法,四种思想.两组概念概念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图中哪些图形是立体图形,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第1题)概念2余角与补角2.下列各图中,描述∠1与∠2互为余角关系最准确的是()3.如图,已知∠AOB=180°,则下列语句中,描述错误的是()A.直线AB与直线OP相交于点O(第3题)B.点O在直线AB上C.点P在直线AB上D.∠AOP与∠BOP互为补角两条性质(基本事实)性质1直线的基本事实4.下列事实可以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的有()个.①墙上钉木条至少要两个钉子才能牢固; ②农民拉绳插秧; ③解放军叔叔打靶瞄准;④在A ,B 两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 架设. A .1 B .2 C .3 D .4性质2 线段的基本事实5.下列现象中,可用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是( ) A .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 B .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 C .利用圆规可以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关系D .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两种计算计算1 线段的计算6.如图,已知线段AD =10 cm ,点B ,C 都是线段AD 上的点,且AC =7 cm ,BD =4 cm .若点E ,F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求线段EF 的长.(第6题)7.如图,已知AB 和CD 的公共部分BD =13AB =14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的距离是10 cm ,求AB ,CD 的长.(第7题)计算2角的计算8.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100°,则∠BOD的度数是()(第8题)A.20°B.40°C.50°D.80°9.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C,OD是从O点引出的两条射线,OE平分∠AOC,∠∠∠AOD=,求∠BOD的度数.(第9题)一个方法——几何计数的方法10.如图.(第10题)(1)试验观察:如果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那么:第①组最多可以画条直线;第②组最多可以画条直线;第③组最多可以画条直线;(2)探索归纳:如果平面上有n(n≥3)个点,且每3个点均不在同一直线上,那么最多可以画条直线.(用含n的式子表示)(3)解决问题:某班45名同学在毕业后的一次聚会中,若每两人握1次手问好,那么共握次手.四种思想思想1转化思想11.如图,C,D,E将线段AB分成四部分,M,P,Q,N分别是AC,CD,DE,EB的中点,且MN=21,求线段PQ的长度.(第11题)思想2分类讨论思想12.已知线段AB=12 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6 cm,M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AM的长.13.已知一条射线OA,若从点O引两条射线OB、OC,使∠AOB=60°,∠BOC=20°,求∠AOC的度数.思想3方程思想14.如图所示,OM,OB,ON是∠AOC内的三条射线,OM,ON分别是∠AOB,∠BOC 的平分线,∠NOC是∠AOM的3倍,∠BON比∠MOB大30°,求∠AOC的度数.(第14题)思想4数形结合思想15.两人开车从A市到B市要走一天,计划上午比下午多走100 km到C市吃饭,由于堵车,中午才赶到一个小镇,只行驶了原计划的三分之一,过了小镇汽车赶了400 km,傍晚才停下休息,一人说,再走从C市到这里路程的二分之一就到达目的地了,问A,B两市相距多少千米?【导学号:53482040】答案1.解:立体图形有:①④⑤⑥⑦. 平面图形有:②③⑧. 2.C 3.C4.C 点拨:①②③现象可以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④现象可以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5.B6.解:因为点E ,F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所以EF =BE +BC +CF =12AB +BC+12CD =12AB +12CD +12BC +12BC =12(AB +BC +CD +BC)=12(AC +BD)=12×(7+4)=112(cm ).7.解:因为BD =13AB =14CD ,所以CD =43AB.因为F 是CD 的中点, 所以DF =12CD =12×43AB =23AB.因为E 是AB 的中点,所以EB =12AB ,所以ED =EB -DB =12AB -13AB =16AB.所以EF =ED +DF =16AB +23AB =56AB =10 cm ,所以AB =12 cm , 所以CD =43AB =16 cm .8.C9.解:设∠BOC =2x°,则∠AOE =5x°,∠AOD =8x°. 因为O 是直线AB 上一点,所以∠AOB =180°, 所以∠COE =(180-7x)°.因为OE 平分∠AOC ,所以∠AOE =∠COE , 所以5x =180-7x ,解得x =15,所以∠AOD =8×15°=120°,所以∠BOD =60°. 10.解:(1)3;6;10 (2)n (n -1)2(3)990点拨:本题按照一定顺序,采用有序数数法进行计数.11.解:设AC =2x ,则CD =3x ,DE =4x ,EB =5x ,由M ,N 分别是AC ,EB 的中点,得MC =x ,EN =2.5x.由题意得MN =MC +CD +DE +EN =x +3x +4x +2.5x =21,即10.5x =21,所以x =2.所以PQ =12CD +12DE =3.5x =7.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设出未知数,利用线段长度的比及中点建立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进而求解,体现了转化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12.解: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①.因为M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AM =12AC.又因为AC =AB -BC ,AB =12 cm ,BC =6 cm ,所以AM =12(AB -BC)=12×(12-6)=3(cm ).(第12题)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 因为M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AM =12AC.又因为AC =AB +BC ,AB =12 cm ,BC =6 cm ,所以AM =12AC =12(AB +BC)=12×(12+6)=9(cm ).所以线段AM 的长为3 cm 或9 cm .13.解:当OC 在∠AOB 的内部时,如图①,∠AOC =∠AOB -∠BOC =60°-20°=40°.当OC 在∠AOB 的外部时,如图②,∠AOC =∠AOB +∠BOC =60°+20°=80°. 综上可知,∠AOC 的度数为40°或80°.(第13题)14.解:设∠AOM =x ,则∠NOC =3x.因为OM ,ON 分别是∠AOB ,∠BOC 的平分线,所以∠MOB =∠AOM =x ,∠BON =∠NOC =3x.依题意得3x -x =30°,解得x =15°,即∠AOM =15°,所以∠MOB =15°,∠BON =∠NOC =45°.所以∠AOC =∠AOM +∠MOB +∠BON +∠NOC =15°+15°+45°+45°=120°. 点拨:设出未知数,利用方程求解.15.解:方法一:如图,设小镇为D ,傍晚两人在E 处休息,由题意可知AD =13AC =12DC ,DE =400 km ,BE =12CE. 因为DE =DC +CE ,所以DE =2AD +2BE =2(AD +BE), 所以AD +BE =12DE =12×400=200(km ).所以AB =AD +BE +DE =200+400=600(km ). 所以A ,B 两市相距600 km .(第15题)方法二:如图,设小镇为D ,傍晚两人在E 处休息,原计划上午走的路程AC =x km ,则下午走的路程BC =(x -100)km .实际上午走的路程AD =13x km ,CD =23x km ,所以CE =⎝⎛⎭⎫400-23x km .又因为BE =12CE ,BE +CE =BC ,所以CE =23BC =23(x -100)km ,所以400-23x =23(x -100).解得x =350.所以AB =AC +BC =350+(350-100)=600(km ). 所以A ,B 两市相距600 km .点拨:方法一利用线段和、差、倍、分关系直接推导出A ,B 两市的距离,方法二设出中间未知数,利用方程求解.。
【专题复习】2021年 七年级数学上册 线段的计算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计算专题练习一、解答题:1、如图所示,己知线段AB=80,M为AB的中点,P在MB上,N为PB的中点,且NB=14,(1)求MB的长;(2)求PB的长;(3)求PM的长.2、如图所示,点C、D是线段AB上两点,点D是AC的中点,若BC=6cm,BD=10cm,求线段AB的长度.3、如图所示,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1)若线段DE=9cm,求线段AB的长.(2)若线段CE=5cm,求线段DB的长.4、点A,B,C在同一直线上,AB=8,AC:BC=3:1,求线段BC的长度.5、如图所示,线段AB=8cm,E为线段AB的中点,点C为线段EB上一点,且EC=3cm,点D为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度.6、如图,已知线段AB=32,C为线段AB上一点,且3AC=BC,E为线段BC的中点,F为线段AB的中点,求线段EF的长.7、如图所示,M是线段AC中点,点B在线段AC上,且AB=4cm,BC=2AB,求线段MC和线段BM的长.8、如图所示,线段AC=8 cm,线段BC=18 cm,点M是AC的中点,在CB上取一点N,使得CN∶NB=1∶2. 求MN的长.9、如图所示,已知BC=AB=CD,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EF=60厘米,求AB,CD的长.10、如图,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是线段BD的中点,AD=10cm,设点B运动时间为t秒(0≤t≤10).(1)当t=2时,①AB= cm.②求线段CD的长度.(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AB的长.(3)在运动过程中,若AB中点为E,则EC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11、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CD=2AB+3.(1)若点C是线段AD的中点,求BC-AB的值;(2)若4BC=AD,求BC-AB的值;(3)若线段AC上有一点P(不与点B重合),AP+AC=DP,求BP的长.12、A、B、C、D四个车站的位置如图所示,B、C两站之间的距离BC=2a+b,B、D两站之间的距离BD=4a +3b.求:⑴ C、D两站之间的距离CD;⑵若C站到A、D两站的距离相等,则A、B两站之间的距离AB是多少?13、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出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14、如图,线段AC=6cm,线段BC=15cm,点M是AC的中点,在CB上取一点N,使得CN:NB=1:2,求MN 的长.15、如图所示,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10和15,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Q同时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0<t<5时,用含t的式子填空:BP= ,AQ= ;(2)当t=2时,求PQ的值;(3)当AB=2PQ时,求t的值.16、如图所示,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AC=6 ,CB=4 ,求线段MN的长;(2)若点C为线段AB上任一点,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线段MN与AB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你的理由;(3)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你上述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17、如图,P是线段AB上一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运动的时间为ts.(1)当t=1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2)当t=2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3)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求出AP的长;(4)在(3)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的长.18、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6,﹣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点P移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点对应的数: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和点C的距离:PC=(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点A.①点P、Q同时运动运动的过程中有处相遇,相遇时t= 秒.②在点Q开始运动后,请用t的代数式表示P、Q两点间的距离.19、如图所示,线段AB=12,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为AP的中点.(1)出发多少秒后,PB=2AM?(2)当P在线段AB上运动时,试说明2BM﹣BP为定值.(3)当P在AB延长线上运动时,N为BP的中点,下列两个结论:①MN长度不变;②MA+PN的值不变,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20、探索性问题: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c﹣5)2+|a+b|=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 ,b= ,c= ;(2)数轴上a、b、c三个数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A、B、C同时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①t秒钟过后,AC的长度为(用t的关系式表示);②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参考答案1、解:(1)∵M是AB的中点∴MB=40(2)∵N为PB的中点,且NB=14 ∴PB=2NB=2×14=28(3)∵MB=40,PB=28 ∴PM=MB﹣PB=40﹣28=122、解:已知BC=6cm,BD=10cm,∴DC=BD﹣BC=4cm,又点D是AC的中点,∴DA=DC=4cm,所以AB=BD+DA=10+4=14(cm).答:线段AB的长度为14cm.3、解:(1)∵DE=9cm,∴DC+CE=9cm.∵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AC=2CD,BC=2CE.∵AB=AC+BC=2(CD+CE)=2DE=18cm;(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ACB.∵点E是线段BC的中点,∴BC=2CE=10cm.∵点D是线段AC的中点,∴DC=AC=BC=5cm.∴DB=DC+CB=5+10=15cm.4、解:由于AC:BC=3:1,设BC=x,则AC=3x第一种情况: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BC=AB.因为 AB=8,所以3x+x=8解得 x=2所以 BC=2第二种情况: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AC﹣BC=AB因为 AB=8,所以3x﹣x=8解得 x=4所以 BC=4综上,BC的长为2或4.5、解:∵线段AB=8cm,E为线段AB的中点,∴BE4cm,∴BC=BE﹣EC=4﹣3=1cm,∴AC=AB﹣BC=8﹣1=7cm,∵点D为线段AC的中点,∴CD=3.5cm,∴DE=CD﹣EC=3.5﹣3=0.5cm.6、解:∵F为线段AB的中点,∴BF=AB=16,∵AC=BC,∴BC=AB=24,∵E为线段BC的中点,∴BE=12,∴EF=BF﹣BE=16﹣12=4.7、解:∵AB=4cm,BC=2AB,∴BC=8cm,∴AC=AB+BC=4+8=12cm,∵M是线段AC中点,∴MC=AM=AC=6cm,∴BM=AM﹣AB=6﹣4=2cm.8、解:BC=18cm所以CN=18×1÷(1+2)=6mM是AC中点所以MC=AC/2=4cm所以MN=MC+CN=4+6=10cm9、解:设BC=x厘米,由题意得:AB=3x,CD=4x∵E,F分别是AB,CD的中点∴BE=AB=x,CF=CD=2x∴EF=BE+CF﹣BC=x+2x﹣x即x+2x﹣x=60,解得x=24∴AB=3x=72(厘米),CD=4x=96(厘米).答:线段AB长为72厘米,线段CD长为96厘米.10、解:(1)①∵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当t=2时,AB=2×2=4cm.故答案为:4;②∵AD=10cm,AB=4cm,∴BD=10﹣4=6cm,∵C是线段BD的中点,∴CD=BD=×6=3cm;(2)∵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当0≤t≤5时,AB=2t;当5<t≤10时,AB=10﹣(2t﹣10)=20﹣2t;(3)不变.∵AB中点为E,C是线段BD的中点,∴EC=(AB+BD)=AD=×10=5cm.11、解:12、解:⑴ CD=(4a+3b)-(2a+b)=2a+2b 答:C、D两站之间的距离CD为(2a+2b)⑵ AB=AC-BC=CD-BC=(2a+2b)-(2a+b)=b 答:A、B两站之间的距离AB是b.13、解:(1)∵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AC=4cm,CN=BC=3cm,∴MN=CM+CN=4+3=7(cm);即线段MN的长是7cm.(2)能,理由如下:如图所示,∵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AC,CN=BC,∴MN=CM+CN=(AC﹣BC)=cm.14、解:∵M是AC的中点,AC=6,∴MC=3,又因为CN∶NB=1∶2,BC=15,∴CN=5,∴MN=MC+CN=3+5=8,∴MN的长为8 cm15、解:16、解:17、解:18、解:(1)P点对应的数为﹣26+t;PC=36﹣t;故答案为:﹣26+t;36﹣t;(2)①有2处相遇;分两种情况:Q返回前相遇:3(t﹣16)﹣16=t﹣16,解得:t=24,Q返回后相遇:3(t﹣16)+t=36×2.解得:t=30.综上所述,相遇时t=24秒或30秒.故答案为:24或30;②当16≤t≤24时 PQ=t﹣3(t﹣16)=﹣2t+48,当24<t≤28时 PQ=3(t﹣16)﹣t=2t﹣48,当28<t≤30时 PQ=72﹣3(t﹣16)﹣t=120﹣4t,当30<t≤36时 PQ=t﹣[72﹣3(t﹣16)]=4t﹣120,当36<t≤40时 PQ=3(t﹣16)﹣36=3t﹣84.19、解:20、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难点突破17线段中点或角的计数问题试题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专题17 线段中点或角的计数问题一、线段中点问题类型一、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 =8 cm ,CB =6 cm ,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 =a cm ,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第1题)解:(1)因为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所以CM =12AC =12×8=4(cm ),CN =12BC =12×6=3(cm ). 所以MN =CM +CN =4+3=7(cm ).(2)MN =12a cm . 理由如下:同(1)可得CM =12AC ,CN =12BC , 所以MN =CM +CN =12AC +12BC =12(AC +BC)=12a cm .二、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说明题2.画线段MN =3 cm ,在线段MN 上取一点Q ,使MQ =NQ ;延长线段MN 到点A ,使AN =12MN ;延长线段N M 到点B ,使BN =3BM.(1)求线段BM 的长;(2)求线段AN 的长;(3)试说明点Q 是哪些线段的中点.解:如图.(第2题)(1)因为BN =3BM ,所以BM =12MN. 因为MN =3 cm ,所以BM =12×3=1.5(cm ).(2)因为AN =12MN ,MN =3 cm , 所以AN =1.5 cm .(3)因为MN =3 cm ,MQ =NQ ,所以MQ =NQ =1.5 cm .所以BQ =BM +MQ =1.5+1.5=3(cm ),AQ =AN +NQ =3 cm .所以BQ =QA.所以点Q 是线段MN 的中点,也是线段AB 的中点.二、线段分点问题类型一、与线段分点有关的计算(设参法)3.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2∶4∶3的三部分,M 是线段AD 的中点,CD =6 cm ,求线段MC 的长.(第3题)解:设AB =2k cm ,则BC =4k cm ,CD =3k cm ,AD =2k +4k +3k =9k(cm ).因为CD =6 cm ,即3k =6,所以k =2.所以AD =18 cm .又因为M 是线段AD 的中点,所以MD =12AD =12×18=9(cm ). 所以MC =MD -CD =9-6=3(cm ).类型二、线段分点与方程的结合4.A ,B 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O 为原点,A ,B 两点分别以1个单位长度/s ,4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同时向左运动.(1)几秒后,原点恰好在A ,B 两点正中间?(2)几秒后,恰好有OA∶OB=1∶2?(第4题)解:(1)设运动时间为x s ,依题意得x +3=12-4x ,解得x=1.8.所以1.8 s后,原点恰好在A,B两点正中间.(2)设运动时间为t s.①点B在原点右侧:12-4t=2(t+3),即t=1;②点B在原点左侧:4t-12=2(t+3),即t=9.所以1 s或9 s后,恰好有OA∶OB=1∶2.三、线段条数的计数问题1.先阅读文字,再解答问题.(第1题)如图,在一条直线上取两点,可以得到1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取三点可以得到3条线段,其中以A1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2条,以A2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1条,所以共有2+1=3(条).(1)在一条直线上取四个点,以A1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______条,以A2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______条,以A3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______条,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2)在一条直线上取五个点,以A1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______条,以A2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________条,以A3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________条,以A4为端点的向右的线段有______条,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3)在一条直线上取n个点(n≥2),共有________条线段.(4)乘火车从A站出发,沿途经过5个车站方可到达B站,那么A,B两站之间最多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需要安排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只考虑硬座情况)解:(1)3;2;1;3;2;1;6(2)4;3;2;1;4;3;2;1;10(3)n (n -1)2(4)从A 站出发,沿途经过5个车站到达B 站,类似于一条直线上有7个点,此时共有线段7×(7-1)2=21(条),即A ,B 两站之间最多有21种不同的票价.因为来往两站的车票起点与终点不同,所以A ,B 两站之间需要安排21×2=42(种)不同的车票.四、平面内直线相交所得交点与平面的计数问题2.为了探究同一平面内的几条直线相交最多能产生多少个交点,能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如图.(第2题)列表如下:(1)当直线条数为5时,最多有________个交点,可写成和的形式为________;把平面最多分成______部分,可写成和的形式为________.(2)当直线条数为10时,最多有________个交点,把平面最多分成________部分.(3)当直线条数为n 时,最多有多少个交点?把平面最多分成多少部分?解:(1)10;1+2+3+4;16;1+1+2+3+4+5 (2)45;56(3)当直线条数为n 时,最多有1+2+3+…+(n -1)=n (n -1)2个交点; 把平面最多分成1+1+2+3+…+n =⎣⎢⎡⎦⎥⎤n (n +1)2+1部分.五、关于角的个数的计数问题3.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如图,如果过角的顶点A ,(1)在角的内部作一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2)在角的内部作两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3)在角的内部作三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4)在角的内部作n条射线,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角?(第3题)解:(1)如题图①,已知∠BAC,如果在其内部作一条射线,显然这条射线就会和∠BAC的两条边都组成一个角,这样一共就有1+2=3(个)角.(2)题图①中有1+2=3(个)角,如果再在题图①的角的内部增加一条射线,即为题图②,显然这条射线就会和图中的三条射线再组成三个角,即题图②中一共有1+2+3=6(个)角.(3)如题图③,在角的内部作三条射线,即在题图②中再增加一条射线,同样这条射线就会和图中的四条射线再组成四个角,即题图③中一共有1+2+3+4=10(个)角.(4)综上所述,如果在一个角的内部作n条射线,则图中一共有1+2+3+…+n+(n+1)=(n+1)(n+2)(个)角.2。
冀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练课件:与线段有关的计算
解:(2)能,线段 MN 的长为 a cm.
理由:因为 M , N 分别是 AC , CB 的中点,
所以 MC = AC , CN = CB .
所以 MN = MC + CN = AC + CB = (AC+ CB )= a cm.
cm, M 是 AB 的中点,所以 MB = AB =5
所以线段 MN = MB - NB =5-2=3(cm).
cm.
2.
如图, C , D 为线段 AB 上的两点, AC = CD = DB , E 是线段
BD 的中点,若 AB =10 cm,则 CE 的长是(
A. 8 cm
B. 7 cm
点 C 在线段 AB 上两种情况.
4. 已知线段 AB =20 cm, C 为直线 AB 上一点,且 AC =4 cm, M , N
分别是线段 AC , BC 的中点,则线段 MN 的长为(
A. 13 cm
B. 12 cm或8 cm
C. 10 cm或8 cm
D. 10 cm
D
)
【解析】如图1,当点 C 在线段 AB 上时,
因为 M , N 分别是 AC , BC 的中点,
所以 MC = AC , CN = BC .
所以 MN = MC + CN = (AC+ BC )= AB = ×20=10(cm).
如图2,当点 C 在 BA 的延长线上时,
因为 M , N 分别是 AC , BC 的中点,
冀教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2.2 点和线同步检测(解析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2 点和线基础闯关全练知识点一点和线段1.如图2-2-1,图中共有线段( )A.7条B.8条C.9条D.10条2.如图2-2-2,点A、B、C、D、E是直线上的五个点,图中共有线段( )A.10条B.9条C.8条D.7条知识点二射线3.下列可近似看做射线的图形是( )A.绷紧的琴弦B.太阳发出的光线C.孙悟空的金箍棒D.平直的铁路4.下列选项中,射线PA与P'B表示同一条射线的是( )A. B. C. D.5.如图2-2-3所示,图中共有条线段,条射线.知识点三直线和直线的性质6.对于直线AB,线段CD,射线EF,其中能相交的是( )A. B. C. D.7.下列关于直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拉直的细绳就是直线B.课本的四边都是直线C.直线是向两边无限延伸的D.直线有两个端点8.平面上有三个点,经过每两个点作一条直线,则能作出的直线的条数是( ) A.1 B.3 C.1或3 D.以上都不对9.按下列要求作图:(1)在图2-2-4①中,以点A,B为端点画线段AB;(2)在图2-2-4②中,过点C,D画直线CD,再在直线CD外画一点P;(3)在图2-2-4③中,画射线EF;(4)在图2-2-4④中,画两条直线a,b,使得两条直线交于点M.能力提升全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线AB长5 cmB.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C.延长线段AB到CD.直线长度是射线长度的2倍2.关于直线、射线、线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线是向两边无限延长的B.射线是向一边无限延长的C.线段有两个端点且有长度D.线段不能向两边延长3.从重庆北开往北京的特快列车,途中要停靠四个站点,如果任意两个站点间的票价不同,那么不同票价的种数为( )A.10 B.15 C.20 D.304.已知线段MN,在MN上逐一面点(所画点与M、N不重合),当线段上有1个点时,共有3条线段;当线段上有2个点时,共有6条线段;当线段上有3个点时,共有10条线段,直接写m当线段上有20个点时,共有线段条.5.如图2-2-5,平面上有4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作图.(1)画线段AC、BD交于点F;(2)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3)取一点P,使点P既在直线AB上又在直线CD上.三年模拟全练解答题如图2-2-6,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作图:画直线AB;画射线BC;画线段CD;连接AD.(不写作法)五年中考全练选择题(2016广西柳州中考,7)如图2-2-7所示,在直线上有A,B,C三点,则图中的线段共有( )A.1条B.2条C.3条D.4条核心素养全练(1)观察思考如图2-2-8,线段AB上有两个点C,D,请分别写出以点A,B,C,D为端点的线段,并计算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2)模型构建如果线段上有m个点(包括线段的两个端点),则该线段上共有多少条线段?请说明你结论的正确性;(3)拓展应用8位同学参加班上组织的象棋比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即每两位同学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那么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请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上述模型,并直接应用上述模型的结论解决问题. 答案基础闯关全练1.B解析:题图中的线段有AD,AE,DE,AB,AC,BD,EC,BC,共8条.2.A解析:题图中的线段有AB、AC、AD、AE、BC、BD、BE、CD、CE、DE,共10条.故选A.3.B解析:由于太阳可以看做一个端点,发出的光线可看做无限延伸的线,所以太阳发出的光线可以看做射线.4.C解析:A,B中,虽然端点相同,但方向不同;D中,端点不同,方向也不同,故A,B.D错误,故选C.5.答案6;5解析线段有OA,OB,AB,OC,AC,BC,共6条,以O为端点的射线有2条,以A,B,C为端点的射线分别有1条,所以,共有2+1+1+1=5(条)射线.5.B解析:A项,直线AB与线段CD不能相交,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直线AB与射线EF能够相交,故B项符合题意;C项,射线EF与线段CD不能相交,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直线AB与射线EF不能相交,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7.C8.C解析:当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只能作出1条直线;当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过任意两个点可作一条直线,共3条,故选C.9.解析(1)如图.(2)如图.(3)如图.(4)如图.能力提升全练1.C解析:A.直线AB长5 cm,错误,因为直线没有长度;B.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错误,因为射线有方向,射线AB和射线BA顶点不同,方向也不同;C.延长线段AB到C,正确;D.直线长度是射线长度的2倍,错误,因为直线、射线没有长度,故选C.2.D解析:A.直线无端点,无限长,是向两边无限延长的,正确;B.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是向一边无限延长的,正确:C.线段有两个端点且有长度,正确;D.线段可以向两边延长,错误,故选D.3.B解析:因为共有6个站点,所以共有6×5= 30(种)车票,但往返两个站点的票价相同,即有30÷2= 15(种)票价,故选B.4.答案231解析由题意可得,当在MN上有20个点时,共有线段的条数为1+2+3+┄+20+21=21×( 1+21) ×21=231.5.解析所作图形如下:三年模拟全练解答题解析如图所示.五年中考全练选择题C解析:题图中的线段有AB,AC,BC,共3条.核心素养全练解析(1)∵以点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线段AB,AC,AD,以点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线段CD,CB,以点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线段DB,∴共有3+2+1=6条线段.(2)21m)(m.理由:设线段上有m个点,该线段上共有线段x条,则x=(m-1)+(m-2)+(m-3)+…+3+2+1.∴倒序排列有z= 1+2+3+- -+(m-3)+(m-2)+(m —1), ∴,∴21)(-=m m x (3)把8位同学看做直线上的8个点,每两位同学之间的一场比赛看做一条线段,直线上8个点所构成的线段条数就等于比赛的场数,因此一共要进行282188=-⨯)(场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训1 巧用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
名师点金:利用线段的中点可以得到线段相等或有倍数关系的等式来辅助计算,由相等的线段去判断中点时,点必须在线段上才能成立.
线段中点问题
类型1 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
1.如图所示,延长线段AB 到C ,使BC =2AB ,取AC 的中点D ,已知BD =2,求线段AC 的长.
(第1题)
类型2 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说明题
2.画线段MN =3 cm ,在线段MN 上取一点Q ,使MQ =NQ ;延长线段MN 到点A ,使AN =12
MN ;延长线段NM 到点B ,使BN =3BM. (1)求线段BM 的长;
(2)求线段AN 的长;
(3)试说明点Q 是哪些线段的中点.
线段分点问题
类型1与线段分点有关的计算(设参法)
3.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4∶3三部分,M是AD的中点,CD=6 cm,求线段MC的长.
(第3题)
类型2线段分点与方程的结合
4.A,B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O为原点,现A,B两点分别以1个单位长度/秒、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左运动.【导学号:53482029】
(1)几秒后,原点恰好在两点正中间?
(2)几秒后,恰好有OA∶OB=1∶2?
(第4题)
答案
1.解:由已知得AC =AB +BC =AB +2AB =3AB ,
因为D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2AD =AC.
所以2AD =3AB ,又AD =AB +BD ,所以2AB +2BD =3AB ,
所以AB =2DB =4,所以AC =3AB =12.
2.解:如图:
(第2题)
(1)因为BN =3BM ,所以BM =12
MN. 因为MN =3 cm ,所以BM =12
×3=1.5(cm). (2)因为AN =12
MN ,MN =3 cm ,所以AN =1.5 cm. (3)因为MN =3 cm ,MQ =NQ ,所以MQ =NQ =1.5 cm.
所以BQ =BM +MQ =1.5+1.5=3(cm),
AQ =AN +NQ =1.5+1.5=3(cm).所以BQ =QA.
所以Q 是MN 的中点,也是AB 的中点.
3.解:设AB =2k cm ,则BC =4k cm ,CD =3k cm ,AD =2k +4k +3k =9k(cm).因为CD
=6 cm ,即3k =6,所以k =2,则AD =18 cm.又因为M 是AD 的中点,所以MD =12AD =12
×18=9(cm).所以MC =MD -CD =9-6=3(cm).
4.解:(1)设x 秒后,原点恰好在两点正中间.依题意得x +3=12-4x ,解得x =1.8. 答:1.8秒后,原点恰好在两点正中间.
(2)设t 秒后,恰好有OA ∶OB =1∶2.
①B与A相遇前:12-4t=2(t+3),即t=1;
②B与A相遇后:4t-12=2(t+3),即t=9. 答:1秒或9秒后,恰好有OA∶O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