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模式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篇一: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情况汇报江油市中医医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工作阶段汇报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努力,按计划完成了相应工作,现总结如下:一、组织机构健全,加强领导和管理按照《江油市中医医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加强了中医药基层指导科、预防保健科、江油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的管理,并开通了中医药适宜技术视频平台,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中医基层指导科接受医院和市卫生局双重领导,完成了政府指令性任务。
二、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1.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1)市新农合提不仅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还在我院在地震灾后迁至重建后,给予了免收住院患者起付段的优惠政策;(2)市新农合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3)医院中药制剂纳入新农合报销目录;(4)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2、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仍保留了中药饮片的加价。
3.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
三、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1、我院建有1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2、派出多批次师资参加四川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临床培训。
3、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建成,每周二下午进行授课。
4、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中医医疗事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医药服务的持续改进的要求。
为了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工作方案。
一、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服务的核心是医生的能力和业务水平。
要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首先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具体工作方案如下:1. 完善中医药教育体系,提高中医药专业教育质量。
加大对中医药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引进优秀中医药专业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2. 加强中医药临床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对中医药学生的实践教学,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
推动中医药院校与医疗机构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培养中医药学生的临床操作和判断能力。
3. 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
组织中医药医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二、优化中医药服务模式中医药服务模式的优化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关键。
具体工作方案如下:1. 推广中西医结合模式。
加强中医药与西医药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中医药与西医药的有机结合。
将中医药融入到临床实践中,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建立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
制定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疗效的科学评价。
通过疗效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提高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水平。
3. 加强中医药服务管理。
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对中医药服务的监管和指导。
加强中医药医院的管理,规范中医药服务流程,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中医药科研与创新中医药科研与创新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基础。
具体工作方案如下:1. 加大中医药科研资金投入。
加强对中医药科研的资金支持,鼓励中医药科研人员进行创新研究。
组织中医药科研团队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提高中医药科研的水平和影响力。
2. 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
推动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开展,通过临床研究验证中医药的疗效和机制。
建立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网络,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如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如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王家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总结为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
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
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
召开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动员工作会。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医院于年初改建门诊楼用房200平米,集中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中医诊断室、中医康复科、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室、针刀埋线室等。
重新规范中医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标识标牌及宣传栏。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
我院中医康复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临床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
我院开展“治未病”服务,将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
中医馆经营与创新发展模式
中医馆经营与创新发展模式1.引言1.1 概述中医馆作为传统的医疗机构,承载着中医药的传统疗法和医学理念。
然而,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医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中医馆需要进行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馆经营与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可能的创新发展策略。
首先,我们将对传统中医馆的特点和挑战进行分析,了解传统中医馆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
接着,我们将深入研究传统中医馆的经营模式,探讨其现有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然后,我们将关注创新发展模式在中医馆中的应用,以及创新技术在中医馆中的推广。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中医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将探索创新技术对中医馆的影响,并尝试找到合适的应用方式。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并寻找创新服务模式的可能性。
传统中医馆可能通过创造更舒适的就诊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等方式,来满足现代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我们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可行的创新发展策略。
中医馆的经营与创新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不仅关乎中医药传承和发展,也与人们的健康和福祉密切相关。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能够为中医馆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为中医馆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在中医馆经营与创新发展模式的长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是引言,将会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本篇文章的内容。
首先,我们会概述中医馆经营与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和现状。
其次,我们会明确本文的结构,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
最后,我们会明确本文的目的,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为中医馆经营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二部分是正文,将分为两个小节来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传统中医馆的特点和所面临的挑战,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中医馆经营的背景。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探讨传统中医馆的经营模式,包括经营理念、服务内容和市场定位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找到传统中医馆经营模式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中医医院药事管理及药事服务能力
中医医院药事管理及药事服务能力【摘要】目的探讨县级中医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不足,探索药事管理及药事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方法以阆中市中医医院为例,对县级中医医院药事管理和药事服务面临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结果县级中医医院药事管理主要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硬件设施、人员素质及信息建设方面存在短板,需要对症施策,持续改进。
结论县级中医医院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改进,可明显提升药事管理与药事服务能力。
【关键词】县级中医医院;药事管理;药事服务能力;持续改进根据《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卫医发〔2021〕45号)文件要求,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应进一步实行“两个转变”,即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1]。
然而,在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医院中,药学服务模式和服务能力不尽相同,与大型三甲医院相比,县级中医院药事服务能力存在明显短板亟待补齐。
1县级中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1药事管理组织机构待健全药事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建立健全医院药事管理组织机构尤为重要。
根据药事管理相关规定[2],医院应当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二级以上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行政管理等人员组成。
然而,部分县级中医院缺乏完备的药事管理组织,导致药事管理规章制度存在缺陷,药学专业人员资质与素质存在短板,岗位权责不清晰等问题。
1.2药事管理规章制度待完善药事管理规章制度是医务人员开展药事活动的指导性和约束性文件,有助于药事管理工作规范化,岗位程序化,方法科学化,以确保国家药事法规政策顺利落地及医院药事管理与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药品的遴选、采购、保管、调剂、使用都与之息息相关。
不完善的药事管理制度会导致医院难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及时性,也难以保障药品质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削弱了药事服务能力。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三篇)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____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及总体目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药服务需求逐渐增大。
然而,当前中医药服务能力相对较弱,存在一些问题,如医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服务质量亟待提升等。
因此,制定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是当务之急。
总体目标:通过____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构建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提升中医药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二、工作内容与措施1.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1)促进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完善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
(2)积极推广中医药在慢性病、亚健康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全方位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3)扩大中医药在健康养生和疾病预防方面的应用,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
2.加强人才培养(1)加大对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培训力度,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2)加强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争取引进国际知名中医药专家,推进中医药学科的发展。
(3)完善中医药临床医师培训制度,提高中医药临床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
3.推动中医药服务规范化(1)制定中医药服务质量管理标准,加强对中医药服务机构的监管与评估。
(2)严格执行中医药临床实践规范,推广临床路径等规范化管理模式。
(3)建立中医药服务信息化系统,实现中医药服务的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
4.优化中医药服务环境(1)加大对中医药服务场所的投资,改善中医药服务环境,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2)加强中医药设备的更新和管理,优化中医药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效能。
(3)加强中医药服务队伍的素质教育,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技能水平。
5.加强中医药科研与创新(1)设立中医药科研项目,鼓励中医药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支持中医药科研。
(2)加强中医药临床试验和研究,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的证据级别。
(3)加大对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力度,提高中药质量和疗效的可控性。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篇一」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主要负责客服导医和咨询热线的管理工作,根据拟定的和领导的安排,本部门工作顺畅,由于入职时间短,现将工作3个月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敬请批评指正。
具体总结如下:一、主要完成的工作1、客服导医的管理工作客服部作为我院特色的服务科室、窗口科室,在工作中尽量按星级酒店的服务标准和管理模式来配合医院的服务建设,坚持集中培训与岗位督导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周周有培训、月月有,有效提高导医综合素质,通过培训和考核,规范导医在工作中的语言、行为、形象等方面的要求,加大了日常礼仪的检查力度。
通过抓礼仪,推动了导医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品位,为我院创建“品牌名院”的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在实际工作中,为体现热情的服务,导医们人人做到为诊疗的顾客倒一杯热水让其感受温暖、主动接送行动不便的顾客、为顾客提拿、引领和现场解答顾客的疑问等;特殊的工作岗位要求,导医们长期站立,不许趴靠工作台和擅自离岗走动,使导医们的腿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一来,腿痛腰困,但毫无怨言;平均一天接待初、复诊顾客100人左右,重复着:“您好”、“请问我能帮您忙吗”、“请您稍等”、“对不起”等服务用语,在礼貌服务中体现我院的热情、周到和人性化的服务。
在部门合作中,客服部门一人一岗的困难,取消导医的轮休,也要支持其他科室的工作,如部、企划部(发杂志)等科室。
为了工作,导医们克服身体不适合一人在岗肩负多职的辛苦,任劳任怨的认真工作,毫无怨言的奉献自己的工作热情。
在处理患者投诉方面,我本着主动热情、周到耐心的工作态度和为医院负责、为患者负责、为自己负责的工作原则,认真接待每一件投诉并迅速转到院长室,答复每一个咨询,最大限度地照顾了医院和患者利益的统一。
针对我院知名度不断扩大的新形势,客服部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客户建议档案,认真了解客人情况,客人建议,最大程度地缓解顾客情绪,为其他业务科室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优化了服务质量。
推进中医药服务普及整改方案中医药服务实施方案
推进中医药服务普及整改方案中医药服务实施方案一、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1.1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布局以县(区)为单位,打造中医药服务网络,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城市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基础,设立中医药服务站点,配备专业的中医药技术人员。
农村地区以村卫生室为载体,开展中医药服务。
1.2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鼓励西医学习中医,促进中西医结合。
1.3优化中医药服务流程简化挂号、就诊、取药等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中医药服务的在线预约、在线咨询、在线支付等功能,方便患者就诊。
二、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2.1制定中医药服务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中医药服务标准,规范中医药服务行为。
加强对中医药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2.2强化中医药服务内涵注重中医药服务的个性化、差异化,针对患者病情和体质,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效果。
2.3加强中医药服务宣传利用多种渠道,宣传中医药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信任度。
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活动,弘扬中医药文化。
三、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3.1发展中医药互联网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医药服务。
开发中医药服务APP,提供在线咨询、预约挂号、药品配送等服务。
3.2探索中医药服务与养老、旅游等产业的融合结合养老、旅游等产业特点,开发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3.3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鼓励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四、完善中医药政策保障4.1制定中医药政策法规加强中医药政策法规建设,为中医药服务提供法治保障。
明确中医药服务的定位、任务和发展方向,为中医药服务提供政策支持。
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有何新探索
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有何新探索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的中医药服务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范围有限、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中医药服务模式的创新成为了必然趋势。
那么,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有哪些新的探索呢?一、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通过互联网平台,患者可以在线咨询中医师,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治疗方案。
这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患者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中医药服务,还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些中医医疗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了在线问诊平台。
患者在平台上填写症状、病史等信息,上传舌苔、面色等照片,中医师根据这些资料进行诊断,并开具中药处方。
随后,患者可以选择在线购药,药品直接配送到家。
这种模式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尤其是对于那些行动不便、地处偏远地区的患者来说,更是雪中送炭。
此外,互联网还为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各类中医药科普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信任中医药。
二、中医药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的服务模式现代康复技术在治疗疾病、促进功能恢复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将中医药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康复服务。
例如,在中风康复治疗中,传统的中医针灸、推拿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而现代的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则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两者相互配合,能够提高康复效果,缩短康复时间。
在骨伤康复方面,中药外敷、内服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同时结合现代的康复器械和运动疗法,能够促进骨骼愈合,恢复关节活动度。
三、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药在健康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治未病”理念,可以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一、概述为了提升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需要从组织架构、人员培训、服务模式、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实施。
本方案旨在通过改善医院中医药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二、目标1.提高患者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度;2.增加中医药服务的投诉比例;3.提升医院中医药服务部门的工作效率;4.提升医院中医药服务的竞争力。
三、实施步骤1.组建中医药服务团队1.1.成立中医药服务部门,从医院内部选择具备中医药专业背景的医生进行培训和选拔;1.2.分配中医药医生到不同科室进行门诊服务;1.3.建立中医药医生的专家库,根据专长匹配患者的需求。
2.完善中医药服务流程2.2.设置中医诊室,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确保患者隐私;2.3.增加中医药服务的就诊时间,方便患者就诊;2.4.强化中医药服务的病历记录和资料管理。
3.强化中医药服务培训3.1.定期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提升医生的专业水平;3.2.邀请专家进行中医药经典和理论的讲座;3.3.组织医生参加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议;3.4.增加中医药服务的培训手册和教材,方便医生学习。
4.采购中医药相关设备设施4.1.根据中医药服务的需要,采购符合要求的中医药设备;4.2.配备专门的中药房,确保中药的储存和配方工作;4.3.安装中医药相关的诊疗设备,提供全面的中医诊疗服务。
5.开展中医药公益活动5.1.推广中医药知识,增加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度;5.3.支持中医药学术研究,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四、监控与评估为了确保工程实施的效果,需要建立监控与评估系统。
1.监控指标1.1.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1.2.患者的投诉比例;1.3.医院中医药服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2.评估方法2.1.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满意度调查,获取客观的评估结果;2.2.定期召开中医药服务工程评估会议,分析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2.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工程实施方案。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
1. 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包括中医门诊、中医药保健机构、中医药康复服务机构等,覆盖全民健康
需求。
2. 引入互联网技术,建立中医药互联网医疗平台,实现线
上线下服务的互联互通。
3. 加强与西医药服务的结合,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医疗
服务体系。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模式:
1. 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个体的体质特点和疾病症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和康复指导。
2. 依托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推广中药煎煮技术和针灸按摩
等传统疗法,加强中医药特色技术的传承和应用。
3. 注重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开展中医药健康讲座、义诊等公益活动,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健康意识。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模式:
1. 设立专门的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协调、监管中医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运营和管理。
2. 加强中医药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中医药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和运营规范,加强对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3. 设立中医药研究院或研究中心,加强中医药研究,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推行中医药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培养,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
3. 加强中医药师承传统,推进名老中医传统医术的传承和培养,培养更多中医药专家和技术骨干。
4. 加强中医药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中医药服务和中医药健康管理创新做法和亮点
中医药服务和中医药健康管理创新做法和亮点
中医药服务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方面的创新做法和亮点包括:
1. 智能化技术应用: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开发智能诊断工具和健康管理系统,实现中医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
通过采集用户的健康数据,诊断疾病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2. 移动医疗平台:建立中医药移动医疗平台,使得中医药服务能够随时随地进行。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在线咨询、诊断和购买中药,并及时获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3. 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心:在大城市和重点医疗机构建立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心,提供一站式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中心融合了中医药诊疗、康复、保健等多个方面,通过专业的中医医生和健康管理师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指导。
4. 联合诊疗模式:中医药与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一体化的诊疗模式。
通过与西医医院合作,实现中医药和西医的共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5. 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将中医药与旅游业结合,推出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产品。
通过游览名胜古迹,参与中医药养生活动,让游客在旅游中享受中医药的养生功效。
6. 文化传承和创新:注重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广中医药的理念和知识。
通过举办中医药健康讲座、展览和培训活动,
增加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
总体来说,中医药服务和中医药健康管理创新做法和亮点在于利用先进技术、整合资源、结合旅游和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提供个性化、综合性和便捷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
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以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中医药服务影响为目标,制定全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的中医院医联体,挖掘、整理、评选我市全领域中医名医、名企、名品、名方,编制我市中医药名医名录,打造中医药地方产业品牌,创立铁岭中医名医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建立完善体现传承创新特点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完善以市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各县区中医医院为骨干,非中医类医院中医药服务、为枢纽,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为网底,社会中医药机构中医药服务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可以实现人才、技术、服务产品等资源共享和双向转诊。
(二)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化管理。
建设中医治未病培训中心,依托辽宁中医药大学,铁岭市卫生职业学院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培训各级中医药服务机构的骨干。
在各级中医药服务机构中设立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将治未病服务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内容,推动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
发挥中医在养老服务中的优势,探索建立中医医养结合新模式。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培养中医药人才和科教研能力。
制定鼓励政策,有计划为各级中医药服务机构招聘中医药类毕业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有计划引进中医药急需学科带头人。
(四)创立铁岭中医药学科名医堂。
成立组织机构,建立评选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评选铁岭知名中医,特别是侧重民间挖潜,吸纳铁岭市中医药机构、基层和民间有成就、有特殊技能的中医药人才,编制铁岭市知名中医名录,创立铁岭中医名医堂。
一是组织动员知名中医专家以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等多种形式支持全市中医事业发展,促进中医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二是搭建本地区中医药发展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中医专家交流平台,共同学习、研究和提高中医发展的基础研究、临床医疗和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优势,针对目前各类中医医生团队现状、需求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中医体制改革献计献策。
2023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2023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和信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然而,由于中医药服务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相对较强,传统中医药服务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因此,制定2023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对于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目标1.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和素质。
2.优化服务模式:通过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中医药服务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高。
4.推动中医药服务国际化: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工作内容1.加强中医药从业者专业培训(1)建立健全中医药从业者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2)通过中医药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知识分享,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3)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加强从业者的实际能力训练。
2.推动科技创新与中医药融合发展(1)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院等单位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中医药融合发展。
(2)鼓励中医药从业者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积极引进先进的中医药技术和设备,优化中医药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效果和体验。
3.加强中医药服务质量管理(1)建立中医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保服务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制定中医药服务质量标准,指导从业者开展服务工作,规范和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对中医药机构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服务的合法、安全、有效。
4.推动中医药服务国际化(1)积极参与国际中医药交流活动,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
强力推进中医药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强力推进中医药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作为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医药在保健、治疗疾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医药的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仍有待提高。
因此,强力推进中医药内涵建设和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势在必行。
首先,中医药内涵建设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基础。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辨证论治等,这些理论为中医药的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时代的变迁,部分传统中医药理论的解释和运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
因此,加强中医药内涵的研究和整理,修正和完善传统理论体系,对于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需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中医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然而,由于近年来中医药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中医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应加强对中医药教育的投入,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中医药人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第三,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现代医学模式,借鉴了中医药和西医学的优势,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实践,培养更多具备中西医结合背景的医生,推广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提高中医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加强中医药科研与技术创新,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
中医药科研在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发现新的中医药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应加大对中医药科研的支持力度,建立中医药科研的创新机制,培养中医药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提高中医药科研的水平和影响力。
最后,加强中医药管理和监督,规范中医药服务行为。
中医药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因此应加强对中医药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的规范和标准。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
式、人才培养模式
1. 针对中医药特点建立中医诊疗、中药调剂、中医康复等服务子系统。
2. 建立中医药医疗保健、中医药体检、中医药营养保健等服务项目。
3. 发挥特色药材资源优势,开展中药制剂、健康养生保健品研发和生产。
4. 加强文化宣传,打造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文化服装等系列文化产品服务。
服务模式:
1. 采用“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预防为主”等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中医药服务。
2. 通过“预约挂号”、“移动医疗”等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更方便、高效的服务。
3. 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
管理模式:
1.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培训和管理。
2. 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远程医疗等系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 通过与各级医疗机构、卫生部门、中医药研究院所等合作,共同推进中医药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人才培养模式:
1. 建立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打造集师资培养、教材研发、课程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人才培训平台。
2. 建立“导师制”、“双师型”等优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能力的中医药人才。
3. 加强医学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秀中医药教育资源,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范文(2篇)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范文____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一、制定中医药服务发展规划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首要任务是制定中医药服务发展规划。
该规划将以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为核心目标,强调中医药服务在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康复保健等领域的作用。
规划将重点针对中医药服务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为中医药服务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需要依托于健全的基础理论和人才储备。
在____年,我们将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将加大对中医药服务相关专业的教育培训力度,培养更多具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以满足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建设中医药服务机构网络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需要建设健全的服务机构网络。
我们计划在____年推动中医药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包括中医药诊所、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心等。
同时,将积极引进先进的中医药服务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中医药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中医药服务的整体能力。
四、推动中医药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需要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我们将在____年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的标准化工作,包括中医药服务的诊疗规范、药品配方和使用规范、中医药研究和评价方法的规范等。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中医药服务的监管,加大对中医药服务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中医药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推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需要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
我们将在____年推进中医药服务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包括中医药诊疗与西医诊疗的结合、中西医联合科研与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通过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六、加强中医药品质量和安全监管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需要加强对中医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和临床认可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其纳入自己的医疗保健体系中。
与此同时,在国内,中医药的创新发展、社会需求和民生服务等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培养专业人才,成为我们的工作重点。
此外,中医药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也是重要的任务。
二、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加强中医药教育、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中西医结合,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三、重点工作1. 中医药教育的提升加强中医药基础和临床知识的教育,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1)加大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中医药类本科和研究生的招生计划。
(2)开展中医药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从业人员。
(3)加强国际教育交流,拓展中医药教育的国际视野。
2. 提高中医药人员的技术水平(1)加强中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其临床技能及科研水平。
(2)建立完善的中医药学科评价机制,鼓励中医药人员开展科研和创新工作。
(3)加强中西医结合,推进“中西医并重”的临床服务模式。
3. 推动中医药在国内外的普及和推广(1)加强中医药在国际上的推广,提高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加强对中老年人、农民和贫困地区人民的中医药宣传和普及工作。
(3)推动中医药在国内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其社会价值和作用。
四、保障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形成支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的政策环境。
(2)增加财政支持,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
(3)加强监管和管理,完善中医药服务质量控制和监督机制。
五、计划和进度1. 2021年至2023年,加大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拓展中医药教育的国际视野。
2. 2024年至2026年,开展中医药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加强对中医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
3. 2027年至2030年,建立完善的中医药学科评价机制,推进“中西医并重”的临床服务模式,加强国内外中医药知名度和普及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创新探索基于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下公立医院改革多元化补偿机制,创造性实施中医药特色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12、2013年各级财政累计中医药投入5588.58万元,实现了全市中医药服务“100%全覆盖”,大大促进了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
升和业务增长——
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通讯员唐长冬
2011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创新探索基于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下公立医院改革多元化补偿机制,选择本地样本量小、但特色突出的中医医院作为改革试点样本,利用3年项目期,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实施中医药特色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探索出“项目总体设计—子项目单项实施—综合评价绩效”的管理模式。
在济宁市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的“先看病后付费”就医模式、“一口价”服务模式、“直通车”服务模式等大大促进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和业务增长。
尤其是2013年创新实施的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因包含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支付方式改革、政府多元化补偿机制、医院成本控制以及发挥中医药优势等综合公立医院改革措施,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积极评价。
通过近3年的项目实施来看,项目管理可以改变以往改革中效率与公平不能兼顾、政策效果评估不好量化等问题,而项目评估可以综合量化绩效得出患者得实惠,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机构得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产出成效明显等效果。
项目中济宁市先后探索产生“中医专家服务直通车”
“先看病后付费”“看中医不交钱”“就医一口价”等便民惠民服务品牌;任城区、邹城市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以“国医堂”“名医堂”为形式的中医药综合治疗区;任城区、曲阜市、邹城市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从项目实践来看,通过财政投资项目管理,对公立医院改革实现项目“打包管理”,减少改革的盲目性和多靶心特点,可以集中整合财政资源,从解决问题入手,“化整为零”“积少成多”,最终形成有限政府投入与医保资金购买服务投入的有机结合,并吸收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商业保险补偿以及医院加强成本控制管理、节约运行成本等多元化公立医院改革补偿机制,真正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符合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要求的投入政策,特别是落实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
主要做法与成效如下。
领导高度重视
建立政府决策的参谋助手体系
长期以来,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听取医改工作汇报,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亲自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将解决实际问题和群众实际困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决策参考。
2009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2010年,市长梅永红召集财政、卫生等部门就加快和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明确指示。
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对全市中医药政策支撑体系、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药人才队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对基础建设薄弱、综合考核机制不科学、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匮乏、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等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形成以提升中医药服务
能力为抓手的中医药特色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政策建议,并以《济宁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调研报告》提供给市政府领导决策参考。
梅永红迅速作出批示:“感谢市财政局认真负责的作风。
原则同意此项建议,请市卫生局围绕此报告深入研究,也可召开一次小型座谈会,围绕振兴我市中医药事业提出具体意见和办法。
”
2011年12月,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关于实施中医药特色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的通知》(济政办字[2011]127号)决定,自2012年起,每年安排振兴中医专项资金2000万元,利用3年的时间实施中医药特色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逐步探索形成由财政分级投入、公共卫生服务按项目投入以及基本医疗需求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分担,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融资的多种形式参与的公立医院改革补偿机制。
部门密切协调配合
建立项目实施政策支持体系
2009年以来,济宁市出台了《济宁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了“强市、保县、抓乡、带村”的中医药发展思路,将中医药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医药特色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设计突出可及性、可行性、可持续性“三大特点”,将主项目分解为“中医医院能力提升工程、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中医药科研创新工程、基层中医药普及工程、中医药产业发展工程以及中医药行业服务监管一体化工程”等“六大工程”,将每项子工程具体分解为16项任务。
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食品药监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先后出台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中医院建设与发展、基层中医药发展、人才培养建设、产业化发展、医疗保障支持等20余项配套文件,形成了完备的项目政策支撑体系,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通过项目实施,济宁市3年来各级中医医院实现中医药临床使用率年均增长19.7%,患者自付费用比例下降43.5%。
特别是2011年以来,市财政局、卫生局联合出台了《济宁市中医医院综合评价考核管理办法》,将财政年度预算、医院综合评价考核结果有机结合,在全省率先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中医医院绩效评估机制,为破解公立医院改革投入难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这项做法也在2012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项目引领作用突出
建立多样化推进网络体系
由于项目内容多、时间紧,为迅速产生改革试点效果与经验,济宁市采取整体部署、分线实施、多种形式并存的项目推进办法,重点突出项目的引领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奖补作用。
以济宁市“十二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子项目实施为例。
提升工程实施以来,济宁市60个“十二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覆盖全市各级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数量较工程实施前翻了两番,各级财政投入累计1523.58万元,其中市级财政已投入492万元予以奖补支持。
市中医院针灸科、市一院儿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二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打破济宁市国家级重点专科空白。
任城区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等5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顺利通过验收,使济宁市国家级重点(特色)专科达7个、省级重
点(特色)专科13个、市级重点专科40个,形成良好的专科建设梯队,打造了中医“特色品牌”,使广大患者从诊疗环境、就医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感受到济宁市独具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
以中医药人才培养子项目为例。
济宁市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将人才需求与供给资源有机结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人才培训项目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教育机构进行,政府只负责绩效考核和项目督导职责,在仅投入190余万元专项奖补资金的情况下,完成建设35个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养名中医传承人78名,先后选拔推荐市级名中医75名、省级名中医9名,较提升工程实施前分别增长50%、125%,其中国家级优秀中医药人才2名、省级中医药学科带头人1名,实现高层次人才“零”突破。
同时,以曲阜中医药学校为全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累计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项目228人次、中医临床技术骨干项目40人次、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项目467人次、乡村医生适宜技术理论项目4741人次,分别完成3年培训目标的45.6%、80%、93.4%、94.82%,高效率地推进项目实施。
2014年市政府将中医药人才培养经验纳入“政府十件实事”,启动“万名乡医进课堂”项目,专题对10000余名乡村医生服务能力进行培训提高。
再以中医药科研创新子项目为例。
济宁市在全省首家单独设立中医药科研项目,市卫生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对项目进行管理,虽然2年仅投入科研经费32.6万元,但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中医药科研创新的整体氛围,两年累计立项支持中医药科研项目114项,其中12项获得省软科学项目、省中医药科研项目等支持立项,实现中医药系统省级以上科研“零”突破。
济宁市专门设立的“十二五”重点突破项目“单靶式对中医医院标准化研究”和具有本地特色的“儒医王叔和‘脉经’学说流派研究”实现突破。
量化投入产出
建立完备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项目实施以来,采取子项目单独量化绩效产出、绩效结果综合运用、项目整体综合评价的办法,有效促进项目的快速进展。
初步统计,两年来各级财政累计中医药投入5588.58万元,其中2012年投入1848.3万元、2013年投入3740.28万元,年均增加1891.98万元。
全市13家中医医院编制床位2849张,实际开放床位达3527张,分别较提升工程实施前增长66.2%、99.9%;2011年以来患者自付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实现“零增长”,药占比下降年平均在12%左右,医院业务收入年增长在25%以上,全部县级中医医院均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其中曲阜市中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通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市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8个乡镇卫生院、7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341个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全市中医药服务“100%全覆盖”。
全市中医药从业人员13356人(其中基层医疗机构医师3195人,具有中医药专业学历的乡村医生3600人、接受中医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的乡村医生5851人),中医医院职工人数年增加356人,年增幅为18.4%,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