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鲁教版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学案鲁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学案鲁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学案鲁教版选修2【直击考点】陆地环境效果与维护1陆地自然灾祸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2陆地污染与环境维护陆地主要污染源的来源及其对陆地环境发生的危害维护陆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学习进程】一、陆地自然灾祸:1. 概念:因陆地环境发作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招致的自然灾祸。

2. 类型:〔1〕受海水扰动或形状骤变引发的:如________、海冰;〔2〕海底岩石圈震动引发的:如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喷发、______;〔3〕大气扰动发生的:如海面风灾。

二、风暴潮:1. 成因: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惹起的_________、_________所招致的______________现象。

其中以______、_____风暴潮来势猛、强度大、最具破坏性。

留意:弄清楚热带气旋、台风、飓风之间的区别和联络:2.危害:〔1〕破坏沿岸设备,如房屋、树木、船舶、堤防、港口、盐场、海上钻井平台等;〔2〕使海岸腐蚀加剧;〔3〕破坏沿岸生态系统,如淹没农田、使农田盐碱化、淹死农作物等;〔4〕形成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变坏。

总之,给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富和国防树立带来庞大损失。

3. 散布:〔1〕我国:①台风带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西北沿海地域;②寒潮带来的:渤海南岸的_______。

〔2〕世界:①台风带来的:_________;②飓风带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风带来的:________________。

东亚台风的途径:_______行、_______行、______行。

4.孟加拉湾风暴潮多发且灾祸严重的缘由:三、海啸:〔1〕由水下地震、火山迸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惹起的巨浪称为海啸。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2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选修2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2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选修2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二节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学习目标】1.了解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2.认识和了解海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对策和重要性。

【学习策略】海洋环境问题分为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去分析,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海洋环境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

【课前调研】请同学们收集近几年世界海洋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堂活动】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相关海洋环境污染的图片与视频,理解海洋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阅读课本及课前准备的材料思考:海洋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产生的原因?分布、危害?防治措施?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石油污染?案例1案例2 表1材料:石油是海洋污染物中最主要的一种。

据估计,通过各种途径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千分之五。

1、石油进入海洋的途径有?2、石油污染对海洋的影响是最大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3、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表2赤潮:作为一个工业发展十分速度的国家,“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1、赤潮形成的条件?2、赤潮产生的危害?3、赤潮的防治措施?高倍生物显微镜下的赤潮样本探究活动2: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海洋生态破坏的材料与视频,理解海洋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学生阅读课本及课前准备的材料思考: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有哪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哪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遭到破坏会受到哪些影响?外来物种入侵影响?表3材料: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3.3 海洋环境保护素材 鲁教版选修2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3.3 海洋环境保护素材 鲁教版选修2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3.3 海洋环境保护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我国采用12海里领海。

一石激起“三”层浪,因为声明语焉不详,印尼,美国等国家都纷纷来打听,你们的领海到底到哪里啊?这可不是小事,事涉主权,如果你宣布的范围与他们的冲突,对方自然要提抗议;事情也涉及商业,人家的货轮如果遇难或者被抢,也知道该找谁帮忙救助。

可是我们中国就是不吭声,不肯发表必须附上的海图。

现在回想起来,也真是苦了周总理为首的外交系统,要是那时候就宣布了海图,跟印尼、菲、马、越、日、韩的关系改善肯定是凭添难度了,不发表声明又不行,所以搞了一出有头无尾的戏。

中国不透底,周边国家也就搁置了这件事,反正你还没宣布边界嘛,等宣布了再抗议也来得及。

只有美国搁置不了,天天来打听,心里急啊。

它是海洋大国,又天天在这边晃,又怕莫名其妙发生冲突,通过好多渠道来打听过,其中包括波兰渠道,中国就是不告诉他。

12海里领海云云,本来就是对付你的嘛,你急,正好。

说起来有钱人就是有办法,美国人不像我们有五千年与人斗的智慧,可他们是科学大国啊,别的不会,做试验有的是经费,准备停当,这就做开了试验。

从那年开始,你去看看《人民日报》,隔几天就有一篇声明:“美国悍然入侵我国领海,强烈抗议。

”美国也很滑稽,照例是一篇回复:“你没公布你的领海边界,我是误入”。

你来我往,双方都很有耐心,用了几年的时间,美国海空军共计入侵我国领海领空500余次(一说是900余次),此后就不来了。

90年代初,我国《领海法》颁布,宣布领海基线的时候,美国提供了一张图,与我国自定的边界一致。

这张图怎么来的呢?就是搞了500次入侵,从外海往里拱啊拱啊,直到中国抗议,赶紧退出去,海图上作个标记,这就是中国领海了,500个点点下来,互相一连,中国的领海线就清楚了。

你说为了这根线,美国人花了多少钱啊。

荡开一笔,美国作为海上霸主,最反对别人搞宽领海了,但后来自己也随大流,为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3海洋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3海洋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2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海洋环境问题有哪些。

2. 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对策和重要性。

【学习策略】海洋环境问题分为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

通过案例对比分析保护海洋环境的原则,海洋环境保护对策以及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课前调研】提前布置学生海洋环境今昔对比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堂活动】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材料,保护海洋环境。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海洋环境保护①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海洋环境?我们能为保护海洋环境做出什么样的贡献?阅读表4我国在保护海洋方面制定一些政策。

②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阅读课本。

②学生读图,作出回答。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树立保护海洋的观念。

(1)陆源污染物。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

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

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

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

中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

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

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炉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中国沿海各种类型的主要污染源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鲁教版选修2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鲁教版选修2
8. 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论坛、社交媒体等,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9. 鼓励学生参与科普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海报、撰写科普文章等,提高学生的科普传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10. 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了解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政策素养。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防灾减灾措施的有效性。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海洋自然灾害的知识点。
-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多媒体资源: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海洋自然灾害的知识点,掌握防灾减灾的基本措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海洋防灾减灾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书籍,观看相关纪录片。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通过平台提交预习笔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学生在家自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2.掌握防灾减灾的基本措施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3海洋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2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3海洋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2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海洋环境问题有哪些。

2. 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对策和重要性。

【学习策略】海洋环境问题分为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

通过案例对比分析保护海洋环境的原则,海洋环境保护对策以及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课前调研】提前布置学生海洋环境今昔对比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堂活动】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材料,保护海洋环境。

阅读课本与材料说出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海洋环境保护的对策、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

【典型例题】1.右图表示我国南方近海水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月份,图中A、B、C三处表层盐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rray(2)图示地区沿海多良港,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

(3)图中C水域赤潮现象严重,简要分析其原因。

(4)简述防治赤潮现象发生的措施。

【重点图像】【知识构建】【拓展知识】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海洋环境,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

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

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

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陆源污染物。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

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

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

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鲁教版高中地理二3.3海洋环境保护教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鲁教版高中地理二3.3海洋环境保护教案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二节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海洋环境问题分为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去分析,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海洋环境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实现.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依据课程标准本节重点是分析石油污染与赤潮产生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通过选取相关素材、案例,分析风加以分析说明与提出应对的措施。

以及保护海洋的途径。

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1.了解主要海洋环境问题有哪些.2. 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对策和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的主要类型,说出其危害、分析其原因及提出相对措施。

”.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分析发生不同海区的的主要环境问题各不相同,通过运用相关资料说明海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的措施。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这需要长期训练和培养.【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海洋环境今昔对比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1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课堂活动设计】阅读课本与材料说出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海洋环境保护的对策、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

[内容解析]海洋生态问题的治理措施: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提高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利用率,合理使用各种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实行清洁生产,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 3.3海洋环境保护课件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 3.3海洋环境保护课件

• 3、知识窗 海洋自净能力 • (1)概念: • 海洋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作用,
使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 • (2)海洋自净能力强的原因: • 世界大洋水体连通性好,海水处在永恒的运
动之中 • (3)海洋(特别是近水域)自净能力有限
的原因: • A.位于沿海,污染物更容易进入 • B.水域面积小与大洋水体交换弱
5
石 石油污染主要分布在:

污 染
(1)沿海水域 (2)海上航道沿线










6
重金属中毒
1954年,水俣湾开始
汞 中
出现一种病因不明的怪病,毒
叫“水俣病”,患病的是 导
猫和人,症状是步态不稳、致
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 的
常、身体弯弓高叫,直至 水
死亡。




7
红树林遭到破坏:
近几十年
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 • 核心区要求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只
允许经批准的科研活动,不得建设任何生 产设施。
• (3)缓冲区:
• 缓冲区在核心区的周围。
• 缓冲区要求只准进入缓冲区从事研究、观测活动, 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 (4)实验区: • 在缓冲区的外围。
• 实验区要求:在实验区内,可从事科学研究、科 普及环境教育、考察、旅游等活动,但不允许建 设任何污染环境、破坏环境资源或景观的设施。
• 4、“国际合作”原则(四大洋是连通的)
• 主要包括保护措施的协调、资料交换、监 测协调以及技术与资金的互助等,以保证 实现海洋环保全球目标。
二、海洋环境保护对策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 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课件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 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课件

读图思考:
1. 从 地 形 , 海 岸 形 状 , 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
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 严重的原因?
2.风暴潮产生的危害? 3. 如何防治风暴潮?
A B
图3
二、海啸
探究活动2: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海啸的材料与视频,理解海 啸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读图思考:
1. 分析海啸发生的 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 夏秋(1分) 夏秋季节台风多发;夏季盛行 东南风,风助潮势;喇叭状海湾或河口。(3分) (2) 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淹没沿海城镇和农田;摧毁港口和 盐场;破坏海岸工程措施;危害海上油田开发(任答两点得2分) (3) 冬季(1分) 冬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位低(2分); 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偏高,海水倒灌(1分);无序挖沙致使珠江下 游河床变低(1分) (4) 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和监测,完善预警体系;建立沿岸防 灾应急系统;加强沿海防灾工程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与 自救能力。(任答三点得3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陈军
自我诊断
展示学生完成的课前准备部分的情况
教学目标
1.说出海洋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分析风暴潮、海啸、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 其危害及相对措施。 3.通过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一、风暴潮
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风暴潮的材料与视频,理解 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典型例题
材料二:图8为“2013年珠江口沿海海平面变化图”
典型例题
类型 台风风 暴潮 温带风 暴潮
海潮
特点 来势猛、速度快、强
度大、破坏力强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增水高度较低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成长训练鲁教版选修2word格式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成长训练鲁教版选修2word格式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祸与防灾减灾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与风暴潮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A. 冷锋B. 暖锋C. 热带气旋D. 温带反气旋分析: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激烈天气系统作用下,惹起的近岸地域海面水位急剧起落的现象。

答案: C2.引起风暴潮的直接要素是()A. 连续向岸吹的强风B. 连续离岸吹的强风C. 天文大潮中的高潮D. 海底火山的喷发分析: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起风暴潮的直接要素。

答案: A3. 关于海啸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海啸大多是由海底地震惹起的B. 海啸波在大洋中流传时能量衰减极少C. 海啸微风暴潮造成的危害均由巨浪惹起D. 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屡次的国家分析:风暴潮的危害系水位狂涨以及相伴的暴风巨浪惹起;海啸的危害则由巨浪惹起。

答案: C4. 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海冰仅出此刻北冰洋海域B.冬天,我国的边沿海中仅有南海不会形成海冰C.海水含盐偏高的海区常常最初形成海冰D.海冰的危害主要由膨胀力及其运动时的推撞力惹起分析:海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域独有的水文现象,四大洋均有海冰出现;冬天,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会形成海冰;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初形成海冰。

答案: D5. 关于冰山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冰山属于咸水冰的一种B.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大体相当C.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D.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分析:冰山属于淡水冰的一种;依据淡水与海水的密度差异可知,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比值大体是 1∶ 5 ;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因为低纬海区水温较高,南极大陆断裂形成的冰山不行能到达北大西洋。

答案: B6. 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A. 多发生在夏秋天节B.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大C. 增水过程相对缓和D. 常出此刻中低纬地域分析:注意热带气旋与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的差异。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2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选修2(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2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选修2(2021学年)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2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选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3.2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选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3.2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选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二节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学习目标】1。

了解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2.认识和了解海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

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对策和重要性.【学习策略】海洋环境问题分为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去分析,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海洋环境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

【课前调研】请同学们收集近几年世界海洋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堂活动】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相关海洋环境污染的图片与视频,理解海洋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阅读课本及课前准备的材料思考:海洋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产生的原因?分布、危害?防治措施?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石油污染?案例1案例2表1材料:石油是海洋污染物中最主要的一种。

据估计,通过各种途径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千分之五.高倍生物显微镜下的赤潮探究活动2: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海洋生态破坏的材料与视频,理解海洋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学生阅读课本及课前准备的材料思考: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有哪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哪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遭到破坏会受到哪些影响?外来物种入侵影响?表3材料: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课程标准要求】保护海洋之海洋自然灾害与放防灾减灾【设计思路】海洋自然包括许多种类,其成因也各不相同,有自然因素直接造成的也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发的,通过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依据课程标准本节重点是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通过选取相关素材、案例,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危害与应对的措施。

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1.说出海洋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分析风暴潮、海啸、巨浪等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相对措施。

3.通过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风暴潮、海啸、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相对措施。

”。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分析发生不同区域的风暴潮的成因;海啸的成因分析。

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这需要长期训练和培养。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海洋灾害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1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课堂活动设计】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风暴潮的材料与视频,理解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案例分析:孟加拉湾特有的喇叭型海湾,以北部和东部的恒河三角洲、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附近较宽,向海一侧陆架的平均深度为183米。

孟加拉湾是热带风暴孕育的地方。

一般认为,这种风暴大多发生在 南、北纬度5度-25度的热带海域。

产生在西在平洋,常常袭击菲律宾、中国、日本等国的叫台风;产生在大西洋,常常袭击美国、墨西哥等国的叫飓风。

每年4-10月,即当地夏季和夏秋之交,猛烈的风暴常常伴着海潮一真情以来,掀起滔天巨浪,呼啸着向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河口冲去,风急浪高,大雨倾盆,造成了巨大的灾害。

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严重的原因? [内容解析]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多发生台风风暴潮,春秋季节,受温带气旋影响多发生温带风暴潮。

温带风暴潮一般都是在春秋季节发生,在我国,多发生在渤海湾、莱州湾一带沿海。

温带风暴潮一般持续时间比较长,有时会持续数天。

多是由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水面异常升降现象热带风暴潮常见于夏秋季节,总伴有急剧的水位变化。

北太平洋西部、南海、东海、北大西洋西部、墨西哥湾、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印度洋西部、南太平洋西部沿岸和诸岛屿等,凡是热带风暴影响的沿海地区,均有热带风暴潮发生。

我国的东南沿海也是这类风暴潮的多发地区。

多是由台风低压气旋引发的。

孟加拉湾多热带风暴潮的原因分析:图3地形:沿岸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集,降水较多,排水不畅。

海岸形状:孟加拉湾海岸呈喇叭形,风暴潮来袭时由于洋面变窄易导致潮水叠加,对恒河起到顶托作用,加剧灾害。

社会经济:孟加拉湾一带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一旦遭遇风暴海啸(风暴潮)袭击,损失巨大。

孟加拉等国经济实力较弱,无力营建高强度的海防工程。

孟加拉湾沿岸植被破坏较为严重,森林蓄水,防洪的能力减弱。

探究活动2: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海啸的材料与视频,理解海啸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这两张12月30日发布的卫星图片显示的是: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海滨地区受海啸袭击前后的情形。

其中,图4拍摄于6月23日,图5拍摄于12月28日的海啸发生期间。

图4 图5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日本大地震及其余震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房屋超过30万栋。

由于宫城县和岩手县等地重灾区的房屋受损情况尚未完全统计出来,受到损坏的房屋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地震还引起巨大海啸,已确认造成14133人死亡、13346人失踪。

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最大高度达到了40.5米,是迄今为止日本国内有记录显示的最高海啸高度。

日本为什么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而我国则很少有海啸发生。

[内容解析]海啸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引起的涌向海湾或海港的破坏性大浪。

地震海啸形成的基本条件:海底地震震源要浅,震级要高(小于20~50千米)(里氏6.5级以上);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 (1000米以上) 破坏:当海底地震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小于20—50 km时,便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

海啸在大洋深水区波高很小,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当它进入浅水区或岸边时,能量高度聚集,波高迅速增大,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岸边,造成极为惨重的灾难。

日本为什么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日本及其东侧海区: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地带①多浅源大地震,沿海地质构造多大断裂层和断裂带②海底地壳有大面积的垂直运动,东侧临太平洋并且直抵深海沟③水体很深探究活动3:海洋灾害的防治措施。

[内容解析]目前人类虽然还无法控制海洋灾害的发生,但是能做到的是尽早准确的预报,以便采取措施防范。

建成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灾害观测网络,开展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和评估业务;成立海上艘救中心和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形成了海洋减灾体系;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搞好海岸保护工程建设;加强国际合作。

【典型例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河流水位较低,导致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近年,广东省滥采河沙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变低。

表1为“2013年杭州湾、珠江口风暴潮与咸潮发生次数和时间统计数据”。

表1图8材料二:图8为“2013年珠江口沿海海平面变化图”(1)根据表1分析,杭州湾、珠江口风暴潮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季节,两地风暴潮多发的共同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风暴潮造成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2013年珠江口咸潮主要发生于________(填季节),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

(5分)(4)防御海洋自然灾害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

(3分)【参考答案】(1) 夏秋(1分)夏秋季节台风多发;夏季盛行东南风,风助潮势;喇叭状海湾或河口。

(3分)(2) 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淹没沿海城镇和农田;摧毁港口和盐场;破坏海岸工程措施;危害海上油田开发(任答两点得2分)(3) 冬季(1分)冬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位低(2分);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偏高,海水倒灌(1分);无序挖沙致使珠江下游河床变低(1分)(4) 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和监测,完善预警体系;建立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加强沿海防灾工程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与自救能力。

(任答三点得3分)【重点图像】快速越过海洋海洋灾害之海啸我们眼中的海洋大都是辽阔美丽,风平浪静,即便是一波一波的潮水涌来,也不见掀起太大的波澜。

文学家们在描写海洋的时候,也常说大海像个熟睡的婴孩那样安静。

但实际上,海洋从来都没有熟睡过,大多数时节,它都像是一个脾气不好的孩子,狂躁不安,喜怒无常。

海洋如果发起脾气,会有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但给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最容易带来巨大灾难的,莫过于海啸。

海啸的身世海啸实际上是一种具有非常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它所引发氟火山的狂涛骇浪,蕴含着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可以够席卷运行途中遇到的一切“障碍”。

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跨越整个大洋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而地震、海底火山爆发等都是海啸的诱因。

当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深厚的海水水层发生剧烈“抖动”。

这种“抖动”与我们平常从电视画面中所见到的海浪很不一样。

普通的浪,一般都只是在海面附近起伏,不可能涉及太深的海水,因此,波动的幅度随着水深的加深很快衰减。

而深海地震所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洋下层的海底带动海面的整个水体的波动,所蕴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的传播波长很长,有的可长达500~600千米。

由于具有长波的性质,因此水越深,传播速度也就越快。

而且,这种波能在大洋中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

海啸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深海中的波高较小,为1米左右,而当它传播到靠近海岸的浅水区、漏斗形深水港湾的峡谷里,或者沿河谷逆流而上的时候,它的波高会突然增高,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l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

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破坏。

海啸先兆早知道在地震海啸发生时,海底地形会发生急剧的升降变动,就好像有一只巨手在海水下面剧烈搅动一样。

巨量的海水会先朝向海底突然变得低洼的地方涌去,随后又翻回海面,形成一种特别长的大浪,两个巨浪的波峰之间的距离,可达100千米以上。

巨浪的速度特别快,可达每小时七八百千米,但这时波涛并不特别汹涌,因为波峰之间距离那样长,起落变化就不明显了,只是到了滨海一带就形成高得多的巨浪冲上陆地,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海啸。

这一落一起,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各地距震中的远近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紧随主震之后,有的会在主震之后l0~20分钟。

从海水暴退或暴涨现象出现到海啸登陆,问隔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短的仅有几分钟,长的可达到几十分钟。

如果我们能事先注意到这些变化,保持警惕,采取有效的避险措施,是可以避免受到灾害的。

地震引发的海啸登陆之前,主要会出现四种前兆现象:一是我们刚刚讲过的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第二是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海面突然变成白色,其前方出现一道长长的明亮的水墙;第三是位于浅海区的船只突然剧烈地上下颠簸;第四是突然从海上传来异常的巨大响声,在夜问尤其突出。

1896年6月15日,日本岩手县外海发生了8.5级地震。

三陆地方的居民普遍感觉到了地震,它虽然来势不猛,但持续时间较长。

在震动过后的20分钟,这里的海水忽然退落了,露出了平时看不见的礁石和沙滩。

到了20时许,海上忽然传来了暴风雨般的声音,随后,几十米高的海浪扑上岸来。

海啸发生了,这次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多达2.7万余人,是日本有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海啸灾难。

但是,从海水开始退落到海啸登陆,中间的间隔长达40分钟,如果有人意识到海啸即将来临而马上行动起来,即使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小孩,也可以从容地转移到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