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现代世界综合测试(含答案)
推荐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7含答案
第三部分一、现代世界专题十七一、选择题1.(2018·北京卷·22)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D)1948-1968年美国政府财政盈亏示意图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欧洲提供援助,排除A项;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13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排除B项;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1968年,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项。
2.(2018·德州二模)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
该做法(A)A.旨在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地区B.主要目的是扩大美国文化影响C.使得美国资本在当地迅速扩张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以及开展这种活动的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说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的亚非拉地区,故答案为A项;B项没有考虑到当时美苏“冷战”格局,这一做法应当是服务于美苏对抗需要的,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国资本的扩张,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不结盟运动无关,排除D项。
3.(2018·泸州三模)1957年美国国会授权艾森豪威尔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中东地区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可在这一地区使用武力,以对付所谓“国际共产主义的武装侵略”,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ppt课件 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21
考点二
经济体制改革
关键词:包产到户、“增强企业活力”、市场经济体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公社 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 (1) 原因: ___________ 基础。
(2)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
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国有企业改革 股份制 增强企业活力 ”,以产权制度改革和________ (1)内容: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 改
考情解读 本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是每年 高考必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农业合作化运 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 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 外开放的进程等。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命 题形式多样、材料选取广泛、多以表格、图片 和人物观点等为载体,题型多样。预计今后高 考有可能从以下几点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 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 影响。 二是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从照搬苏联 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的必然性及特点
方针,其中“调整”就是“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即尽可能提
高农业发展的速度,提高轻工业发展的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据此,“调整”的直接作用是( A ) A.解决大炼钢铁造成的严重经济问题 B.发展轻工业以带动城市的经济改革
C.取消人民公社以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D.彻底否定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以上,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 “ 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史实,故 A项正
确;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的,故 B项错误; “ 一五 ”计划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与民生的改善并不密切,故 C项错误;导 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是“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
2019年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三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专题20 含答案
专题20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奥斯威辛集中营考点一经济危机与局部反法西斯战争1.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b)(1)社会根源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市场供需矛盾:一方面市场的虚假繁荣,促使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美国国内贫富差距扩大,贫苦家庭比例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③投机狂热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2)主要影响①经济方面: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②政治方面: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③国家关系方面:大危机导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和附属国之间。
④应对举措方面:为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方式和道路。
2.德、日法西斯建立的原因、经过——(b)(1)德国①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垄断资产阶级的推动;法西斯组织的煽动。
②经过:1932年,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上台组阁,法西斯政权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日本①原因:经济危机打击;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军部推动。
②经过: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法西斯专政初步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c)4.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抗意斗争、西班牙内战——(b)(1)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拉开了14年抗战的序幕。
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2)埃塞俄比亚军民抗意斗争: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非洲的埃塞俄比亚;1936年5月,意大利攻占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随后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1941年,埃塞俄比亚解放。
(3)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随后德、意进行武装干涉,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佛朗哥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5.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b)(1)1936年10月,“柏林—罗马轴心”正式形成。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ppt课件 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17
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3)军事上 ①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华沙条约 》的签订,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②1955年《___________
考情解读 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 的重点和热点区 1.政治方面:从命题切入点上看,多侧重于美苏关 系发展的角度,特别是美苏冷战的具体措施、原因 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命题考查;从二战后对美苏两极 格局冲击的主要因素角度命题,考查西欧、日本、 中国在多极化趋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从考查的题 型看,主要是选择题,主观题较少 2.经济方面:近几年考查题型都有兼顾选择题和材 料题,主要集中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经济区域集团 化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之间的关系、经济全球 化的原因及表现等知识进行考查。复习时要注意与 政治史知识、时事热点进行结合复习
罗马条约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 《___________
(1967年)。 (3)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
民主化 (1) 原因:推行 ___________ 改革;美国扶植;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 朝鲜战争 的机遇。 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和对外贸易;___________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政治大国 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美、 (3) 影响:开始谋求 ___________ 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16 Word版含答案
第三部分一、现代世界专题十六一、选择题1.(2018·衡水中学四调)1929年后,世界出现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
1933年6月,66个国家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以失败告终,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这说明(A)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无法调节B.自由放任仍是当时世界的主流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缺乏协调机制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效不大【解析】“66个国家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以失败告终,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说明经济危机引起贸易壁垒,体现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无法调节,A项正确;B、C两项和D项说法错误。
2.(2018·宝鸡三模)1932年胡佛在竞选总统的演说中说:“我国今后一百年往哪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
联邦政府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
”这里的“传统”指的是(B)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凯恩斯主义D.孤立主义【解析】经济危机之时胡佛政府仍然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正是这一思想体现,B项正确;A项是前工业革命时期经济政策;C项是罗斯福时期奉行政策;D项是一战时期奉行政治理念。
3.(2018·开封三模)一战前,英国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食利阶层,这一阶层向国外投资大幅度增加,以此获取利润,在国内大量修建狩猎场和赛马场。
这一变化反映英国(C) A.国际金融竞争力下降B.丧失经济霸主地位C.社会创新氛围不足D.第三产业得以兴起【解析】庞大的食利阶层依靠国外投资获利,这不利于社会创新的开展,故C项正确;“向国外投资大幅度增加”说明其国际金融竞争力较强,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英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故B项错误;第三产业在此之前早已存在,故D项错误。
故选C项。
4.(2018·银川)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与“预期收益规律”的心理作用分不开的,即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和对原料、消费品的需求下降。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试题 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5Word版含答案
第三部分一、现代世界专题十五一、选择题1.(2018·乌鲁木齐)列宁提出:“现在俄国社会主义政府面临着一个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是立即接受这个割地和约呢,还是马上进行革命战争。
在这个问题上,实际上不可能作任何中间路线的决定。
”这里的“和约”指的是(A)A.《布列斯特和约》B.《告俄国工人、士兵和农民书》C.《和平法令》D.《土地法令》【解析】十月革命后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苏俄与德奥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这一和约规定苏俄向德国割地、赔款,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故答案为A项;《告俄国工人、土兵和农民书》宣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排除B项;《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排除C项;《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排除D项。
2.(2018·绵阳三模)1920年11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指导。
据此可知当时苏俄(D)A.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B.系统推进了工业化建设C.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D.调整社会主义发展策略【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已经萌芽,苏俄经济政策有所调整。
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带来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的状况下所进行的政策调整,其目的仍然是发展社会主义,故答案为D项;新经济政策从1921年全面实施,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斯大林模式正式确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排除C项。
3.(2018·汕头二模)下表反映了俄国各工业部门工人平均工作时长(小时)的变化A.调整了工业国有化政策B.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工业建设取得较大成就D.国民经济比例逐步失调【解析】由材料可知,1926年工人的平均工作时长与1913年相比有所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和时间信息可知,1913年仍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之下,1926年是在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建立,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均不能导致工人工作时长的减少;D项与材料无关。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8Word版含答案
第三部分一、现代世界专题十八 一、选择题1. (2018安徽“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 )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 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B ) A .为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B •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C .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D .与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很明显是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与近代物理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 磁理论联系起来 ……”可知,牛顿和麦克斯韦的理论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爱因斯坦又将二人 的理论予以综合和继承, 故B 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相关提及,故C 项错误;材料中同样并没有近代物理学与科学实验成果关系的相关提及,故 D 项错误。
2 . (2018原创押题预测卷)“这一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 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 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这一科学革命(D ) A .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B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C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D •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解析】 材料反映了 “这一科学革命”冲击了宗教神学的权威,促进理性主义兴起,可见 “科学革命”应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它成为了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故选D 项;A 、 B 、C 三项分别是进化论、相对论、伽利略近代天文学的影响。
3. (2018湘赣联考)下图是一幅漫画。
这幅漫画反映了 ( C )A •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B •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展题训练(5C.科技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D .东西方印刷技术推陈出新【解析】上述漫画是关于人类信息交流演变的,体现的是从甲骨刻字到沉迷于社交软件的交流,所以反映了科技进步改变人们交流的方式,故选C项;A、B两项不能完整反映上述漫画中的信息,故排除;D项与题目主要内容不一致,故排除。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现代世界综合测试
《近代世界》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天成大联考二模)意大利航海家卡伯特父子、法国的航海家博迪埃等人的航行“对于大革命以前法国一般的学术发展有很大贡献。
有些对法国王朝统治下的社会感到不满而想加以批评的人,写了不少书籍,来歌颂远方荒马上的乌托邦”。
据此可知( D ) A.乌托邦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B.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C.新航路开辟是法国大革命的诱因D.地理大发现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即地理大发现使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眼界更开阔,即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理性王国是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在大革命以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航路开辟和法国大革命并无直接的关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2018·汕头二模)1764年,欧美各国对华出口贸易总额中英国占63.3%,欧洲大陆国家占36.7%,到1829年英国占82.9%,欧洲大陆国家占0.4%。
这一变化表明,鸦片战争前( C ) A.英国已控制中国B.中英贸易急剧失衡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动D.自由贸易思想盛行【解析】材料“到1829年英国占82.9%,欧洲大陆国家占0.4%”表明,英国对华贸易在1829年占据绝对优势,据题干时间信息“1829年”可知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工业水平大大提高,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C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只涉及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没有涉及中国对英出口贸易,不能得出贸易失衡的结论,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思想的变化,D项不正确。
3.(2018·4月预测押题卷Ⅱ)下表是英国出口值(单位:百万镑)A.英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优势B.自由贸易促使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C.欧洲国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日益扩大D.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解析】英国纺织业是否在国际市场保持优势,必须通过与其他国家纺织业做比较,表格未体现,故A项错误;表格中有机铁、废铁、煤的出口值在持续快速增长,而纺织业却长时间内增长不太明显,证明产业结构有所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中英国出口对象不明确,不能判定为欧洲,其次,作为消费资料的纺织品出口值增长,不及有机铁、废铁、煤的增长,故C项错误;同样,没有与别国的比较,也不能断定英国丧失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而且与所学知识也不符,故D项错误。
2019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模块3-现代世界与中国 作业答案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一)1.B[解析]临时政府拒绝退出一战,也拒绝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能满足人民“要和平、要土地、要面包”的要求,导致其“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故B项正确。
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资产阶级本性决定的,对其统治有影响,但不是使其处于极其不利地位的主要原因,A、D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危机,C项错误。
2.D[解析]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表明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实现近代化,故D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政策,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不符,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以公有制为主体,适用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是所有落后国家,C项错误。
3.C[解析]材料表明,新经济政策一方面恢复了社会经济,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原料基础,另一方面没有解决工业化变革问题,揭示出新经济政策不能适应苏联实现工业化的迫切要求,注定了被取消的命运,故C项正确。
材料能够体现新经济政策的显著成效,但不全面,A项错误;材料表明,新经济政策没有解决工业变革问题,既不能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也没有奠定工业基础,B、D两项错误。
4.B[解析]材料表明,斯大林主张苏联通过引进技术设备发展经济,但要保证经济的独立性,意在强调独立自主和维护经济主权,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的信息,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初衷是发展生产力,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斯大林的目的是实现经济的独立自主,二者初衷并不一致,C项错误;材料能够体现防止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意图,但不全面,D项错误。
5.C[解析]材料表明,苏联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重工业发展程度比较落后,迫切需要加快重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各国经济增长率即发展速度的信息,A、B两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尚未爆发,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23现代中国通史整合专题训练
专题二十三现代中国通史整合一、选择题1.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
这反映出新中国初期( A )A.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B.民主政策深得民心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D.中央允许地方自治【解析】根据材料“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可以看出其主张和动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各界人民,因此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政策,B项错误;材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无关,C项错误;中央允许地方自治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2.(2018·高考模拟历史调研卷一)毛泽东在回忆中苏关系时指出:“1950年,(中苏)对于订立互助同盟条约时,我们的态度是:一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坚持,我接受。
这是因为顾全社会主义利益。
”这反映了( C )A.“左”倾思想影响到外交领域B.社会主义阵营由此日益巩固C.中苏建交初期合作与分歧并存D.冷战格局决定中苏两国外交【解析】1950年“左”倾思想还没有开始,排除A项;“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坚持,我接受。
”说明中苏两国有合作,也有分歧,所以C项正确。
材料的主旨是中苏建交初期合作与分歧并存,B项社会主义阵营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D项中苏两国外交是由两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故排除。
3.(2018·广州二模)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
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
这反映了( D ) 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C.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D.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解析】从材料“1953年3月”“1955年3月”“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中可以反映出这是新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灵活实践,故D项正确;A项是1972年,排除;当时中苏关系比较正常,故B、C两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15
2.(2018·广东二模)《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 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 位。”“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B )
A.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 B.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 C.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 D.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制度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 坏。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 改变了中国被动、屈辱、不 ,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956 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 础;“大跃进”、人民公社 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 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经济体制;与军事和农业相 快;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影 刻;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③“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④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_彼__得__格__勒____武装起义取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__维__埃_______政权。
(3)结果 ①颁布《和_平__法__令______》和《土地法令》,宣布退出帝国 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②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__会__主__义_____革命,将 变为现实。 ②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 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规律:十月革命的四个特点 ①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 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 革命道路。 ③革命历程: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同阶段性质的革命。 ④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
认识: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 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传导型 义模式难以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发生的,是要以社会主义模式去 式下没有清除的俄国现代化发展的阻碍。
2019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三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专题25 含答案
专题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科技文化考点一毛泽东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毛泽东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加试——(c)(1)缔造新中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
(2)社会主义革命:1953~1956年,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3~1957年,进行了“一五”计划;1956~1966年,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1956年底,经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中共八大的召开——(b)(1)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尽快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1)过程: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继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2)影响:“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5.“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的破坏——(b)(1)“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破坏: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工作和交通运输等一片混乱。
(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①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有所恢复。
②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复苏和发展。
(3)“文化大革命”的影响①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②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三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专题19 含答案
专题19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加试)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原因加试——(c)2.过程加试——(b)3.性质加试——(d)总体上是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4.影响加试——(d)(1)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的灾难。
(2)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美日崛起,也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3)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催化剂;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多视角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加试题)(2016·10月浙江选考)下图为19世纪后期以来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答案 C解析①~④四幅历史区域图分别存在于一战后初期、一战前、二战前、20世纪90年代后,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②①③④,故选C。
2.(加试题)(2016·4月浙江选考)下列所示为1913~1939年英、德、美、苏经济发展数据曲线图。
其中指代德国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C解析一战后,美国大发战争财,①应是美国;②曲线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且迅速跃居第二位,应代表苏联;③曲线在一战期间尤其战后受到削弱,但在20世纪20年代又重新崛起,可判断③是德国,④是英国。
故选C项。
3.(加试题)(2017·11月浙江选考,34,节选)“一战”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挑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
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
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世界》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天成大联考二模)意大利航海家卡伯特父子、法国的航海家博迪埃等人的航行“对于大革命以前法国一般的学术发展有很大贡献。
有些对法国王朝统治下的社会感到不满而想加以批评的人,写了不少书籍,来歌颂远方荒马上的乌托邦”。
据此可知(D)A.乌托邦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B.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C.新航路开辟是法国大革命的诱因D.地理大发现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即地理大发现使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眼界更开阔,即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理性王国是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在大革命以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航路开辟和法国大革命并无直接的关联,选项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2018·汕头二模)1764年,欧美各国对华出口贸易总额中英国占63.3%,欧洲大陆国家占36.7%,到1829年英国占82.9%,欧洲大陆国家占0.4%。
这一变化表明,鸦片战争前(C)A.英国已控制中国B.中英贸易急剧失衡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动D.自由贸易思想盛行【解析】材料“到1829年英国占82.9%,欧洲大陆国家占0.4%”表明,英国对华贸易在1829年占据绝对优势,据题干时间信息“1829年”可知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工业水平大大提高,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C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只涉及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没有涉及中国对英出口贸易,不能得出贸易失衡的结论,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思想的变化,D项不正确。
3.(2018·4月预测押题卷Ⅱ)下表是英国出口值(单位:百万镑)A.英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优势B.自由贸易促使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C.欧洲国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日益扩大D.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解析】英国纺织业是否在国际市场保持优势,必须通过与其他国家纺织业做比较,表格未体现,故A项错误;表格中有机铁、废铁、煤的出口值在持续快速增长,而纺织业却长时间内增长不太明显,证明产业结构有所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中英国出口对象不明确,不能判定为欧洲,其次,作为消费资料的纺织品出口值增长,不及有机铁、废铁、煤的增长,故C项错误;同样,没有与别国的比较,也不能断定英国丧失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而且与所学知识也不符,故D项错误。
4.(2018·永州三模)在18世纪中叶前,英国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还并不多,半个世纪中才达到100多项。
但18世纪中叶后,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迅猛增长:70年代为642项,90年代为506项;19世纪最初十年达到空前的906项。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C)A.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造成了粮食需求的增加B.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阻碍了农业发展C.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英国社会经济转型D.农民收入增加扩大了国内工业品的销售市场【解析】据材料时间信息“18世纪中叶以后,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迅猛增长”可以得出英国圈地运动的发展,符合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即工业革命的展开,C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无关;圈地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农村,促进农业的发展,B项不正确;圈地运动是农民丧失了土地,而不是收入增加,D项不正确。
5.(2018·南宁二模)对比图1、2分析,英国版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B.英国王权不断得到加强C.英国取得殖民霸主地位D.英国主导世界市场运行【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殖民地的增多,这是由于英国取得了殖民霸主的地位,C项是符合题意;1763年英国尚未开始工业革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王权是不断的弱化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763年英国尚未主导世界市场运行,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6.(2018·开封三模)1832年,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英国自由党声称:议会选举改革已经到头,再改革就会损害国体。
1867年,原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保守党上台执政,提出并通过了议会选举新方案,使城镇选民人数从60万增加到140万人。
这表明(B)A.工业资产阶级实力有所下降B.工业革命推动政党政治发展C.城市化进程扩大了市民阶层D.议会权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解析】1867年改革法案对议席分配再次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并没有下降,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两次议会改革后,由于选民扩大,政党要站住脚,必须成为群众喜欢的党,极大地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长远来看,也给工人政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故B 项正确;两次议会改革主要扩大了选民资格,并没有扩大市民阶层,故C项错误;这两次议会改革主要是议会内部力量的调整,工业资产阶级从此具有主宰地位,彻底打破了以前贵族在议会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基本上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议会权力并没有进一步加强,故D项错误。
7.(2018·济南三模)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国国教会;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
据此可知英国(C) A.权力斗争延伸到宗教领域B.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C.国王和议会斗争仍在延续D.司法权由议会下院掌握【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王和议会的斗争一方面是议会要求限制王权,另一方面还包括资产阶级信仰新教和国王信仰的天主教之间的斗争,因此材料中的规定说明国王和议会的斗争仍在延续,故答案为C项;这种宗教领域的斗争本来就在资产阶级革命之中,排除A项;《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状态,排除B项;议会掌握对法官的任免权,而不是司法权,排除D项。
8.(2018·聊城三模)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1694年颁布的《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英国上述法案的颁布突出表明(B) A.责任制内阁正式建立B.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C.国王的立法权被剥夺D.国王真正成为“虚君”【解析】材料中通过议会立法的原则逐步限制国王的权力,说明君主立宪制逐步走向完善,B项正确;A项是18世纪初期;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是责任内阁制度确立之后。
9.(2018·漳州二模)1803年,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时作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
从而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
该制度的确立(D)A.剥夺了国会的立法权限B.打破了权力的制衡机制C.保证了总统的依法行政D.维护了宪法的至上权威【解析】材料“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可以看出,最高法院行使1787年宪法的权力,维护宪法的权威,维护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B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最高大法院的职能,没有体现出总统职能,故C项排除。
10.(2018·衡水中学十五模)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
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
这一做法(D)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解析】材料所述文官制度的产生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取官员,有利于人才的选拔,结合题干所给的时间信息可知,处于工业革命之后,分析选项可知,D项符合题意;垄断资产阶级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A项不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与经济秩序的建立无关,B项不正确;材料所述文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不正确。
11.(2018·湖北仿真模拟)导致下表数据所反映的英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下表(C)AB.君主立宪政体的差异C.利用先进科技的程度不同D.确立民主制度的道路不同【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德国的工业增长率和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比重已经超过了英国,反映了英德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由于英国消极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先进科技成果而德国积极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先进科技成果而导致的,即英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利用先进科技的程度不同而导致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思想解放程度、君主立宪政体的差异、确立民主制度的道路不同等三个选项均只是相关原因而均非主要原因,所以本题只有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2.(2018·岳阳一模)“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
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
”这一现象说明(B)A.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B.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C.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D.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解析】从题干中“电报”和“海底电缆”等可判断材料中时间不早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此时统一的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5分,共52分)13.(2018·广东4月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
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
我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法国共有十三个最高法院,它们绝大部分有权解释法律,而且不准上诉。
另外,一些称为“国中国”(paysd'Etat)的省份,在负责代表国家的最高当局制定税法时,有权拒绝同最高当局合作。
而在美国,正像只有一个立法机构可以立法一样,只有一个法院可以解释法律。
因此,在这两个主要点上,美国比旧法兰西王国还要集权……——1835年【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 材料二(1791年乾隆谕旨)国初(建立)以来,设立(世袭的清朝贵族)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议政)王大臣承充办理(军国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