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就业教育

合集下载

我国当前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创新问题浅析

我国当前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创新问题浅析

想, 并将该思想贯彻于教育教学 的全过程就显得尤 为重要 。 以郑州大学体
育 学 院 为 例 , 年 来 , 院 全 面 贯彻 党 的教 育 方 针 , 应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需 近 我 适 要 , 立 了“以人 为 本 , 应 社 会 , 求 发 展 ” 办 学 理念 , 力 提 倡 学 生 积 树 适 追 的 大 极就业 、 自主 创 业 , 强对 高 等 教 育 的研 究 和 投 入 , 强 对 高 等 教 育 内 容 、 加 加 方 法 、 段 、 律 、 质 、 式 、 点 以及 专 业 设 置 、 材 、 学 目标 等 的 深 入 手 规 性 模 特 教 教 研 究 ,将 学 生 的创 业 能力 的高 低 作 为 全 面 素 质 教 育 的一 次 终 结 性验 证 , 将
就 业 工 作 机 制 , 根本 的 是要 有 一 支 职 业 化 、 业 化 、 家 化 并 目相 对 稳 定 最 专 专 .
4 围绕“ 生能力培养 ” . 学 中心 , 大教学质 量评价和 教学质量 监控力 加
度 , 实 提 高 教 学 质量 。每 门课 程 的教 学 文 件 要 求 齐 全 : 学 大 纲 , 课 讲 切 教 授 义 , 课 进 度 , 课 方 式 , 课 课 时及 理 论 讲 授 与 实 践教 学 的 具 体 课 时 、 授 授 授 比 例 等 。 对 各 科 教 学 文件 要定 期 进 行 检 查 , 作 为 教 学 质 量 评 估 的重 要 指 标 并
( ) 业 ( 业 ) 念 、 业 ( 业) 能 进 行 具 体 的 、 针 对 性 的指 导 二 就 创 观 就 创 技 有
训练。
办 学 指 导 思想 是 制 约 和 影 响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的首 要 因素 , 中 共 中 央 、 《 国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信息不对称、缺乏实践经验、就业观念较为陈旧、缺乏个性化指导、缺乏与企业的紧密联系等。

高校就业指导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学生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往往难以获取到准确的就业信息,不清楚各行各业的就业需求和薪资待遇等信息。

与此一些企业的招聘信息也没有得到及时的传达给高校就业指导部门。

这使得学生在职业规划和择业方向上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效果。

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实践经验。

许多就业指导老师只有学术背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他们往往无法对就业市场的真实情况和就业需求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因此无法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部门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过程中面临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高校就业指导中的就业观念较为陈旧。

一些就业指导老师认为传统行业是稳定的就业选择,而对新兴行业和创业文化了解不足,缺乏对创业的支持和引导。

这导致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局限了他们的就业选择。

高校就业指导缺乏个性化指导。

对于每个学生的就业需求和特点的了解不够深入。

很多就业指导只提供普遍性的建议,无法针对个人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这使得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和发展机会。

高校就业指导缺乏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无法及时获取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招聘信息。

这导致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断层,使得学生在求职推荐和就业指导方面缺乏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机制。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与招聘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得招聘信息并传达给学生。

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等方式,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提高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效率。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对就业指导老师的培训和专业能力的提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经验。

浅析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浅析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浅析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随着创新创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开始积极投身到创业领域中,成为一股新兴力量。

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挑战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一、现状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基地,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业资源和支持。

同时,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

另外,互联网技术和市场的爆发,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无限的机遇。

许多高校的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互联网来创业,创造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方案。

例如,一些大学生创办了专门面向大学生的租房平台、校园民宿平台等,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和平台。

二、挑战虽然大学生创新创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很多大学生缺乏创业的经验和实践,缺乏创新思维和市场敏感度,容易陷入盲目跟风和重复竞争的局面。

其次,某些地区的创业环境和市场流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限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

此外,政策扶持还不够精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仍有待加强。

三、对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合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

首先,高校和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引导力度,提供更丰富的培训和创业资源。

其次,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掌握更多实践经验。

另外,政策制定者也应该更加精准地制定政策,促进资金和人才流动,提高创业环境和市场流动性。

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各方要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新时代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密切。

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就业机会的变化上,还体现在就业结构、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下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行各业的就业岗位也在不断增加。

这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特别是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兴起,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就业的热门选择。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服务业的不断扩张,服务业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热点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也在不断加深。

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仅可以选择国内的就业机会,还可以选择到国外发展。

一些优秀的大学生可以选择到国外企业或者国际组织工作,这为他们的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虽然经济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也带来了就业竞争的加剧。

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下,各行各业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生在就业中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

尤其是一些热门行业和热门岗位,竞争更加激烈。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就业前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就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制造业和重工业逐渐减少,而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则逐渐兴起,这对大学生的就业结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更加适应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

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成为了大学生们就业的热点领域。

浅析创新创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

浅析创新创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

浅析创新创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作者:章安然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21期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保障就业稳定,实现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创业与就业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本文将结合创新创业与就业的关系,浅析创新创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

关键词:创新创业;就业稳就业是“六稳”之首,是保障人民美好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对市场主体还是就业群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挥技术创新,实现创业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就业的有效方式。

创新创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新科技不断涌现,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释放,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智能机器人、智慧医疗、远程驾驶等黑科技频频亮相,新业态、新产品快速成长。

打造“双创”升级版,不仅是经济高水平发展坚实保障,更是实现充分就业的“新引擎”。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创业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就业的途径,另一方面完善了整体就业的环境,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产生就业促进效应。

本文将结合创新创业与就业的协同效应,浅析创新创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

技术创新是实现市场竞争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同时技术的创新有助于改善就业整体环境,发挥网络协同效应,拓展就业空间。

中国高铁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有效地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激活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市场活力,中国高铁网络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发挥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就业水平。

中国高铁从之前的“追赶者”到“引领者”,实现弯道超车,离不开高铁技术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

在高铁核心技术被垄断的背景下,中国高铁工程师发挥工匠精神,克服技术难关,实现中国高铁系统自主研发升级,打破高铁核心技术壁垒。

如今,中国高铁四通八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铁作为中国的一张金名片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和赞扬。

特别是“一路一带”倡议的提出,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是互联互通的重要前提,而中国高铁凭借稳定的技术水平、舒适的环境、维护成本相对较低等一系列优势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选择。

就业与创业教育第一部分

就业与创业教育第一部分

就业与创业教育第一部分一、背景就业与创业教育,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显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经济形势日益走弱,失业率不断攀升,许多毕业生无法顺利找到工作;同时,创业也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自主创业。

因此,就业与创业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就业教育的重要性就业教育是指为学生培养正确就业观念和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教育活动。

对于高校而言,开展就业教育有以下重要性:1.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求职机会通过开展就业教育,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求职机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在就业教育中,学校可以建立多种就业信息库,提供更多的招聘信息和职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2.为学生培养多种能力开展就业教育不仅可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为学生培养多种能力,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等。

这些能力不仅对求职有帮助,同时也是日后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3.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高校开展就业教育,可以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使学校成为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

通过开展就业教育,学校可以建立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毕业生。

三、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业教育是指为学生提供创业思维、创业能力和创业资源的教育活动。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方式。

对于高校而言,开展创业教育有以下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业教育中,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了解市场需求,帮助学生将创新思想转化为实际的商业计划。

2.促进社会发展创业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帮助创业者创造就业机会和财富,并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动力。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创业人才。

3.扩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开展创业教育可以为学生拓宽就业途径,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对于那些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学生,创业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就业选择。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在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的现实下,就业创业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的最大问题之一。

因此,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优化非常重要。

本文探讨了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旨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有用的参考。

1.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现状首先,需要了解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教育还停留在职业指导阶段,比如简历写作、模拟面试、招聘会、就业政策等方面。

学生缺乏一些必要的技能,比如人际交往、商业谈判技巧等。

这些技能在就业市场中非常重要。

而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缺少灵活性。

许多教育课程着眼于商业计划的撰写、资金筹集等具体问题,而忽略了市场情报、市场扩张、销售和营销等关键知识。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电商、创投等互联网领域的创新也需要更多的创业人才。

2.创新就业创业教育如何创新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呢?首先,大学需要配备一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招生团队。

拥有成功创业经验和商业战略构思的导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

他们可以分享个人的经验、给予建议、分析商业环境和市场潜力,在学生提出问题时给予指导。

此外,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将企业家和专业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一支更为具有创意、创新的导师团队。

其次,高校可以开设更加灵活的课程,比如创业实践课程,提供从调查到实践的全方位培训。

高校课程应注意开设一些必要的类似人际交往、商业谈判技巧、人力资源等其他技能与知识领域。

这些课程帮助学生适应竞争环境,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另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应该得到充分关注。

过去的教育教育课程大多着眼于知识传授和形式化规则,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意与积极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激励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自我评价、自我发现和创新思考,让学生受到自由选择和表达的启发。

3.高校就业创业模式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教育信息技术、高阶数字教育平台的推广以及自主招生制度的普及,都为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浅析高校的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

浅析高校的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
环发 展 , 动 学校 的持 续 发 展 至 关 重要 。 推
[ 关键词 ] 高校 就业教育 创业教 育 1 高校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内涵 . 对于创业教育 , 目前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 ~是认为创业教育是 培养 具有 冒险、 探索 、 创造精神和从事各项事业策划乃至创办新企业 的知识 与技能的教育 。 按照这种理解 , 创业教育更多 的是一种创业知识和技 能 的教 育, 包括培养高校学生创业意识 、 创业精神 、 创业能力 、 创业知识 和 创业心理素质等教育 。 比如开设新 的创业课程 、 传授创业有关的知识 和 技能, 创业发展方 向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 企业 的设立及运 营过程 中所需 要 的管理知识 , 与创 业有关 的法律 、 策 、 政 工商 、 收 、 税 保险等方面 的知 识 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其它知识等等 ; 二是把它作为一种教育理 念、 教 育模式来理解 。有学者提出 , 我国高等教育 的发展 , 随着“ 精英教育 ” 向 “ 大众化教育 ” 的转变 , 国半个世 纪以来形成 的“ 我 就业 教育” 模式也要 向“ 创业教育 ” 模式转变 , 因此 , 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是两种不 同的教育 理念和教育模式 。 于是有学者将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 毕 业分 配、 就业指导 、 创业教育。认为就业指导代表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 下的素质教育 , 它强调学生的知识复合 、 创新能力 、 社会适应性 , 培养 学 生 通过竞 争来 获得和 市场经 济要求相适 应 的 自主择业 能力 和知识结 构, 是一种积极 的“ 职业性” 教育。而创业教育 同样强调学生竞争能力和 择业能力 , 但是 , 它进一步要求高等教育 面对信 息时代 和知识 经济时代 社会的快速 发展和急剧变化 , 以创新性和创造性 为基本 内涵 , 培养学 生 自觉预测 变化, 积极应对变化 的 自主创业 的能力 和素质 , 是一种主动 这 的“ 创业性 ” 教育 。由此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看成 两种截然 不同的教 育模式 , 甚至是不 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了。 笔者认 为, 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 , 并不是一种对立 的两种 不同的教 育模式、 教育理念 , 之所 以如此 , 是因为将就业教育 的错误理解 。 所谓就 业教育 , 一些学者认为:就业教育 ” “ 与计划经济时代“ 统包统分 ” 的就业 特征相对应 , 以传统 的教学方式培养专业对 口 、 能够胜任工作岗位需要 的个体 , 它强调个体 与岗位之 间的“ 填充性” 与匹配。 他们认为就业教育 就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就业 , 以寻找到 已有 工作为 目的 , 是一种被动的求 职者。 其实 , 教育是一种 旨在培养 大学 生就业 能力 、 就业 促进大学生顺利 就业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 系。 在我 国, 如果按照学 生就业模式来划分的 话, 的确有毕业分配教育时期 。由于那 时学生就业是政府分配 , 高校谈 不上就业教育。那么 , 我们的就业教育只能是起步于 19 9 8年大学生 自 主择业开始之后 , 至今不过 1 来年的时间 , 0 我们从事的就业教育 , 更多 的是帮助 、 指导高校学生了解 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 、 制定正确的 职业取 向 、 提高就业 竞争能力 、 规划今 后的职业发展道 路 , 以及开创今 后 的事业之路。 所以 目 前我们 的就业教育 , 主要是教育学生正确处理 自 己的专业学习 、 学业进步 、 职业选择 、 事业发展等关系 的指导与服务 , 促 进他们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这种教育并不排斥创业教育 , 恰好相反 , 创业教育需要就业教育作为基础。 试想 , 一个连 自己的职业兴趣 和职业 能力都不清楚 、 自己的职业取向都不明确 、 今后 的职业发展道路 和事业 目标都不正确 的大学生 , 能够很好地创业吗?所 以, 创业教育需要 就业 教育作为基础 , 至可 以说 , 甚 创业 教育的 内容 , 其实是就业教育 的一种 延伸 。 以, 所 不能将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对立起来 。 事实上 , 是在创 即便 业教育非 常发达 的美 国英 国等 国家 , 他们的就业教育也做 的非常好。 可见 , 能将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割裂开来 , 不 对立起来 。 否则 , 容易 让人产生误解 , 似乎我们现在不需要对高校学生进行就业 教育 , 而极力 鼓励他们 去创业 了。 2 大 学 生创 业 教 育 与 就 业 教 育 的 联 系 . 无论创业 教育是一种教育 理念 还是一种教育内容 ,都与就业教育 并无矛盾 , 两者具有 内在联系 。 首先 , 从教育 的 目的看 。 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都 承担着培养合格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 的建设者 和接班 人 ,都在履行着高校培养 人才的职能。既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开拓的意识 , 又提升学生从事本 职工作 、 开创 自己事业的知识和技 能。并不是 说 , 只有创业教育才培养 “ 创新” 人才 , 就业教育就 只能培养 出“ 守业 ” 人才 ; 只有创业教育才能培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业就业难题与解决途径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业就业难题与解决途径

开教育理论 我是不能工作 的。”这一 精辟见解启示我们 ,要认 清时代赋予我们 学 生 ,制订不同的教学 目标 、教学方法 、课堂结构 、教学情景 ,使全体学生人
的重任 ,我们应从根本 上实现 由机器 型的教书匠 到艺术 型的教育家 的转变 。2 . 人 有压力 ,个个有动力 ,以此激发 他们的成就感 、自信心 ,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激发学生 的学 教学模式 的转变 :课堂教授型— — 指导策划型孔子 曾说 : “ 学而不思则罔。” 习兴趣 。这样 , 教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 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 2 . 优化教 古今 中外 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 考在学习中的作用 。在 旧的模 式下 ,语文教 学评价 体系。在应试教育 中,对教学评 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 ,学校评 学大都采用 “ 保姆式”的教学方式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 “ 不放手”。大到篇章 , 价学生 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 。于是考试 成了教 师的指挥棒 ,分数成 了学生的存 小到字词 ,全是教师说 了算 “ ,满 堂灌” “ 、满堂问 ”、 “ 一 言堂”的局面随 在价值 。这就人为地加大 了师生双方 的心理负担 ,严重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 。 处可见 。学 生毫无独立性可言 ,只是一 个个记忆的机器 ,这严 重束缚了学生的 因此 ,在教 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唯分论 、唯升学 率论 ,由看谁的课讲得好转变 创造性思 维。因此 ,在实施素质教 育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 打破 旧的传统模式 , 为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 ;由看谁对问题 分析得透转变为看谁 的学生学习效率高。 让学生 自己去掌握材料 ( 包括教参书) ,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 的耗费 , 这样才 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 。三 、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语文 的 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 、质疑创新 的舞台 。教学模式应是 “ 随文成形 , 动态特征使 学生的参与 、主观能动性 的发挥尤显 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 , 随课成形 ”的 ,可以是 “ 启发式 ”、 “ 自学式” 、 “ 讨论式 ” ,也可以是传统 刺激学生动眼看 、动脑读 、动笔写 ,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 、 听说过程 .读与写、 的 “ 讲授式 ” ,但也完全可 以让学生 轮流过把 “ 教师 ”瘾 ,当然 ,在这个过程 听与说 的训 练可以相互结合 。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应从 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 中准备必须充分 ,教师指 导、集 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3 . 教 学思维的转 变 : 机 接受能力 出发 ,精心设计 、选择导学方法 与课堂结构 , 创设有 利于学生主动求 械模仿———创 造性思维作 为学 习的主体 ,学生不是被动地机 械复制 ,而是积 知 的最佳 教学情境 ,使所有学生都能参 与教学过 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极地对 客观世界产生能动反 映。这 就决定了学生的学 习应该是 一种满足内在需 性 。我们应该 坚决摒弃那种教师讲课照本 宣科 、洋 洋洒洒、 口干舌燥 .学生听 求 的主动探 索过程 ,教师不应简单地 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 ,而是要 注意培养学 课埋头笔 录、手忙脚 乱 、头 昏脑涨 的局 面,还学生一 个真正的 自我 ,还学生一 生 的创造性 思维与创新意识 ,授之 以渔 ,把学习知识 的规律和方 法教给学生 , 让学生通过 动脑、动 口、动手 的方式 获得知识 。语文教学无非是要 提高学生的

浅析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

浅析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

交 流与探讨
成后 。 时做好评价 工作 。 及
3 要 改 变教 学方 法 .
和创 新意识 。在布 置任 务后 , 师 不限定 实现任务 教
的方 法 和思路 ,也 不 限定 完成作 品的形式 和 内容 ,
岗位式 教 学 中教 师 要 针对 不 同 的教 学 内容 设
仅仅 是提查 得 知 , 职毕 业 生 的初 次 就业 率和 最 高
f 收稿 日期】2 1—50 :020—8 【 作者简介】赵玉 肖(9 3 , , : 17 ~)女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
的需 要 。作 为 我 国高 等 教 育 “ 壁 江 山 ” 半 的高 职 院
【 基金项 目】 :河北省教育厅 2 1 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青年基金项 目:高 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研究” 01 “
新 观念 。
教 育改革 , 培养 高职 学生创 新 精神 和创 业能 力 的重 要 途径 , 同时也 是 落 实 以创 业 带动 就 业 , 进 高 职 促
院校 学生就业 的重 要措施 。
1 开展 创业教 育是 知识 经济发展 的要 求 .
随着知 识经 济时代 的到来 ,从 客 观上来 说 。 我 们 需 要对 新 一代 劳 动 者 的创 造 力 进 一步 培养 和 开 发 . 要对其 自主创业 进一 步加 强 教育 和引 导 。高 需
促 进 以创业带 动就 业 。 为社会 创 造更 多 的职业 岗位 和就业机 会 。
精神 动力 。 职 院校要 通过 各种形 式 、 高 各种 途径 , 培
养 学生 的创 业 精 神 , 导 学生 全 面 、 入 地理 解创 引 深 业 内涵 , 学生 充分 认识 到 成长 为创业 人才 具有非 使 常重要 的时代 意义 。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问题浅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问题浅析
人 四方 面提 出了共 同解决的相应对策思路。
【 关键词 】 高校毕业生;就业; 创业
随着 国家教 育体制的改革 、高校 的扩招 ,高校毕业生数 量大幅增加 ,大学毕业生也 由过去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转变 为现在 的就业难 。大学毕 业生就业不仅关系每个学生 的切 身 利益 ,还直接影 响一个 家庭 的未来 ,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更 是关系到我 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的一个大 问题 。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 因 众 所周知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有众 多原因 ,其 中包 含客 观 因素 ,也包括 主观 的因素 。 从客观方面来说 ,首先 ,不 同地域经济 发展的不平衡是 大学毕业生 就业 难这一问题 的根源 。现今 ,大 多数 大学毕业 生依然希望 能留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 区或 者大中城市生活和 就业 ,希望 能进 入政府机关或者 国家企业 中任 职。然而 ,毕 业 生们 去往 中西部等相对欠发达地 区 、城 乡基 层 、中小企业 就业 的积极 性不高 。其次 ,高校培养学生 的学 科专业结构与 市 场需求相 失衡 ,存 在一定 的问题 。学 科专业设 置趋 同化 , 这样就 容易造成一种结果 : 课程结构 僵化 ,闭门造车 ,脱离 实 际 ,学科 专业 结构 、课程结构急需调整 。 从主观方 面来看 ,首先 ,随着我 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 国高等教育正在从之前 的精英教 育向大众教育进行蜕变 。过 分强调单位的性质 、企业规模 、地理 位置及薪资待遇等 旧观 念 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 就业 难的很重要原 因之一 。其次 ,许 多大学毕业生之所 以难 以就业 ,是因为学习 目标和职业 目标 不 明确 ,对 自己以后发展 的指 向性 不强 ,甚 至是亦 步亦趋 , 盲 目从 众心理较强 。 要解 决大学 毕业 生就业难 的问题 ,可以从学 校 、政府 、 社会以及大学生 自身 四个方 面来解决 。 二、高校毕业生出路剖析 ( 一 )高校要不 失时机 地促进 教育教学改 革。高校 教学 改革要 与社会 发展 、国家建设 的需 要密 切结合 。专 业设置 、 课程结构要适应 市场需要 ; 建立 “ 高校毕业生就业 率反馈” 、 “ 高 校生 源报考 录取 比预警 ”等 系统 ,根据不 同专业科 学地 制定扩招规模 ; 加 大社会急需专业 的招生数量 ,对 教学质量 不高 、 专业设置不合理 的专业要减少招 生数量甚 至停 止招 生。 各高校还要重视毕业生 的就业 指导工作 ,给就业指导工 作重新定位 ,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 ,就业 指导要满足学生对 于人生发展 和职业 生涯设计 的需 求 ,贯 穿于大 学教育 的始终 ,既弥补 以前就业指 导 的不 足 , 又丰 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体 系。并且 还应加强就业指导 的实践性操作 , 可 以联合 企业 , 实行就业指导 、 招聘 系统化 , 增强 学生对素质 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 ( 二 )政府 应为高校 毕业 生就业与创业 创造公平 和谐 的 环境 。首先 ,政府需继续重视 和推进 社会就业 ,进一步理顺 毕业 生就业体制 ,始终坚持 市场 取向 ,提高劳动力市场 的流 动性 。其 次 ,政府还应为 高校毕业 生提供优质公共就业创业 服务 和政策扶持 ,强化创业 服务 。将高校毕业生纳入 当地创 业 服务体系支持范 围 ,使每一位有创业意愿 的高校 毕业 生都 能得到政策咨询 、信 息服务 、项 目开发 、风险评估 、开业指 导 、融资服务 、 跟踪扶 持等 “ 一条龙 ”创业服务 ,为大学毕 业 生就业与创业创造公平和谐 的环境 。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浅析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浅析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浅析摘要:面临创新驱动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当前提升核心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不可忽略的是,在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仍然存在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缺陷、创新创业教育流于浅层、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不敷、创新创业开展意识不足等多方面梗阻。

根植于此,有必要联动多方能量,共建创业创新孵化平台;覆盖理论实际,健全创新创业课程系统;强化教学支撑,塑建创新创业教育队;营造创业环境,激发创新创业主动意识,期望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新驱动;创业孵化平台;教育评价全面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策略实施,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1]。

作为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低,表征是否能够扎实推进创新驱动战略[2]。

为着力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进行顶层设计部署。

《意见》围绕创新创业环境支撑、金融财税政策支持以及强化综合信息服务等九项功能进行部署,全面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

与此同时,依据教育部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三次调度视频会议报告显示,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预计达到1076万人,相比2021届同比增加167万人。

这一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面临多重就业压力,亟待寻求创新路径破局。

至此,面向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紧迫问题。

就此,拟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希冀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质增效。

一、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价值意蕴(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途径目前,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持续推进,为适应时代发展,有必要培育国家、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3]。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途径,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路径。

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着就业和创业的选择。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或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就业创业能力。

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就业创业能力的内涵、培养方式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就业创业能力的内涵就业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应对就业和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这些能力和素质包括但不限于专业知识技能、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危机应对能力等。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想要在就业或创业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创业能力。

大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基础,也是市场竞争的前提。

大学生需要具备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更容易脱颖而出。

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沟通和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技能,也是企业对大学生的重要要求。

大学生还需要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而危机应对能力是帮助大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并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

为了帮助大学生培养就业创业能力,高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培养方式。

高校应该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高校可以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高校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的课程或者组织创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校应该注重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高校还应该注重自我管理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危机应对能力。

高校还可以积极开展创业训练营、创业实践基地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1. 引言1.1 新时代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涌现,以及科技进步的加速,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产业的岗位需求减少,而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就业要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以适应这个新时代的就业环境。

政府和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实现自身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亟待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

1.2 就业形势当前,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严峻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就业结构调整,大学生就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行业需求逐渐减少,新兴行业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等趋势也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现象加剧,使得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竞争压力。

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挑战。

经济形势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市场需求也可能随之波动。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能力,以迎接未来更加严峻的就业挑战。

【字数:214】2. 正文2.1 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竞争激烈。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很多优质的岗位往往受到限制,导致不少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

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

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并没有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导致出现就业需求与毕业生所学专业不匹配的情况。

这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面临了困难。

经济不景气。

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很多企业减少招聘或者裁员,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浅析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浅析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I论坛■浅析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文/赵恒摘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沉淀使得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

特别是当前世界无论是经济和政治都风云变换,使得国家战略发展有了更为紧迫的压力。

影响我国战略布局的成功因素除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支撑,还有创新创业教育的力量不可忽略。

有了创新,国家和民族才有发展的灵魂。

有了创业,社会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面对当前就业压力只升不降的当下环境,就业创新-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们越来越多的选择。

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至关重要,是其创业定位和创业成功的支撑。

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就业者,都要时刻以创新创业为自我提升的目标,不断积累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将各种类型的知识群体融入到创新创业筹备中去,才能不断提高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増强创业理念和精神支撑。

关键词:创新创业毕业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及重庆市委市政府 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关精神,集聚高校人才培养和科 学研究优势,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以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为统领,以提升师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目标,以建设重工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有效 整合政府、学校、企业资源,集成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培 育创新文化,释放科技活力,以创新引领创业,切实提升学校 服务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创新创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引起就业大军的迅猛增涨,给社会就 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从2007年全国毕业生的495万上升到 2009年的600多万,至2014年已经上升到727万人。

2007年 毕业生就业人数达到490万人,到2009年则为520多万,2014 年就业率630多万。

而国家每年增长的GDP仅提供90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无岗可就,使得毕业即失业 的状态越来越严重。

而随着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使高等教 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 化教育”战略转移的过渡时期,就业更强调数量扩张后的质量 建设。

浅析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就业市场的日益竞争,自主创业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出路之一。

尽管自主创业有着吸引人的前景和潜力,但是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大、缺乏实践经验和资金困难等方面。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压力一直是毕业生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各行业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很多毕业生感受到了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缺乏实践经验也成为制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因素。

许多毕业生在校期间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方面却显得欠缺经验和技能。

资金困难也是毕业生创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创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然而很多毕业生由于资金有限而无法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

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提升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技能。

可以设立创业基金,为有创业梦想的毕业生提供资金支持。

加强导师指导和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创业目标。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面临诸多问题,但通过加强创业教育、提供实践机会、解决资金困难等措施,可以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2000字】2. 正文2.1 问题一:就业压力大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大的挑战。

随着高校人才的不断增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导致许多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与此一些优质的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希望能够通过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种种挑战,许多毕业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

就业压力大导致了毕业生的创业信心不足。

许多毕业生在面对就业困难时选择了自主创业,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相关知识,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导致创业失败的风险增加。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转型,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就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进行浅析。

一、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背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发展,GDP持续保持在较高增速。

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蓬勃兴起,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空间。

二、新时代的大学生就业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调整,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就业方式和领域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而新兴产业和新型职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选择。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竞争也日益激烈,很多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和就业困难。

三、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1. 职业选择的多样性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和新型职业日益增多,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

数字经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与此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需求也在减少,大学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长进行职业规划。

2. 技能和素质要求的提高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大学生就业所需的技能和素质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知识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的需求,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素质成为了企业招聘的重要条件。

一些新兴职业对于特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在提高,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经济的发展需求。

3. 创业机会的增多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创业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新选择。

很多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通过自己的创新和创业创造就业机会,并积极参与经济建设。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一些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给予了创业者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双创”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教育

“双创”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教育
高校应实施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05 “双创”视阈下 大学生就业教育 的未来展望
“双创”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
未来,大学生就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创 新创业教育,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 评价体系,使之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
“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于2014 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旨在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双创”包含了创新和创业两个核心概念,强调了创新创业 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要在全社会范围内鼓励和推动创新创业 。
“双创”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02 “双创”视阈下 大学生就业教育 的现状与问题
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现状
01
高校对就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 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观念 上的误区。
02
就业教育课程设置逐渐完善, 但教学内容和方法仍需改进。
03
高校就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双创”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01
创新创业教育尚未融入就业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缓解就业压力
“双创”教育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开辟新的就业领域,从而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双 创”教育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从而降低失业率。
推动经济发展
“双创”教育培养出的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将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 “双创”教育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来带动就业市场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 富和价值。
03
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双创”教育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开辟新的就业领域,同时也能够

2024年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存在问题浅析

2024年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存在问题浅析

2024年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存在问题浅析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制约了其应有的效果。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分配、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氛围、资金支持、社会对接、评价机制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等八个方面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充足的教育资源支持。

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一方面,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资源有限;另一方面,即便是在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中,资源也往往集中在少数优势学科或特色项目中,难以形成全面覆盖。

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不仅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也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力量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

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相对匮乏;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选聘创新创业教师时,缺乏明确的选聘标准和有效的培训机制,导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这种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体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内容不丰富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和互补;另一方面,课程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

这种课程体系的不完善,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创新创业需求,也制约了其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四、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创新创业氛围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并不浓厚。

一方面,部分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文化的宣传和培育,学生对创新创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兴趣;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的创新创业活动参与度不高,缺乏足够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就业教育
摘要: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就
业教育思维存在不足。

高校就业教育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在创新创业背景下来看高校就业情况,以期能够对高校就业工作产生帮助。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就业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度,“大学生就业难”近年来在各大新闻媒体的出现频率已屡见攀升。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群体,
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知识层次高、活动能力强,其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
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一直是国家、社会和高校共同瞩目的焦点。

教育
应该如何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当前新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
教育应该如何开展?如何完善高校就业教育的模式,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以提高成功就业的能力,已成为高校就业教育迫切
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创业背景
1989年12月,“创业教育”的概念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被
提出,20世纪9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基于巨大就业压力的特殊背
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才开始在我国兴起。

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端,到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
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标志着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工作上升到新的高度。

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
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实践初具规模,国家政策环境优化,社会
文化氛围形成,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态势。

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创新创业更是在高校掀起热潮。

二、高校就业教育现状
1.高校就业教育观念落后
主要表现在对就业教育工作认识不足,对就业教育理念理解偏离。

目前很多
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有所欠缺,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没有发挥就业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
的积极作用。

就业教育工作并未得到充分重视,这与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对于就业
教育的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

2.高校就业教育缺乏连贯性
就业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
更没有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的就业教育模式。

很多学校就业教育只局限于毕业生这
个群体和就业这个环节,重视信息提供,忽视思想教育引导;重视理论技术指导,忽视实践教育,没有把学生的学业、就业、事业作为一个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3.高校的就业教育组织机构还不健全
我国高校就业教育工作的组织机制还不够完善,普遍存在就业教育组织机构
不健全,人员编制少,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就业工作
的开展。

4.就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专业化程度低,没有实现职业化和专家化。

我国高校就业教育工作人员中,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无论是
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就业教育工作的需要。

三、就业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就业教育需要的教师是具有就业指导经验、实践能力,又有丰富理论知识的
学者。

教师的理论素质和指导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认可度逐渐升高。

以后还要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争取就业教师全部得到培训,使就业教育教师了解就业教育,具备就业教育的基本知识。

以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需求。

还要鼓励和选派就业教育教师参加就业实践,或让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
需要人才类型,积攒就业成功实例,丰富就业教学经验。

或者与兄弟院校共享优
秀就业教育师资。

同时,聘请成功人士成为我校的客座教授,给我校的学生传授
就业正能量。

在就业师资队伍结构上,向国外学习。

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搭配,有高校的专职教师为学生开设课程,又有资深校外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和我校教
师一起作为指导学生就业指导师,提供智力支持。

专兼职教师的合理搭配,优化
师资结构。

只有这样的教师组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2]。

2.进一步加大就业教育资金投入的力度,促进就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就业教育需要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兼备,场所、设施、师资队伍、教材更新、就业市场建设等等都需要资金,而且费用比较昂贵。

资金投入与成果产出往往是
成正比的,投入的资金少,是不利于获得较大成果的。

因此,我校在原有基础上
加大了对就业教育的投入,建设了实训场所并配备了相应的设施,同学们通过实
战演练,掌握了应聘技巧,提高了沟通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增强了信心。

提高了
就业能力及就业率。

建议我校一方面呼吁地方政府调整资金的分配额度,加大对
我校就业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争得社会资金的资助,从而加强就业教育的硬件
环境和软件环境的进一步建设,促进就业教育的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四、高校就业教育新思路下的改革举措
1.帮助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

就业观念是决定学生就业走向的思想源头,也
是决定高校就业教育目标的方向。

由过去的安置就业到现在的自谋职业学生的就
业观念随着就业模式市场化逐步调整。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持续存在而结构性
失业现象尤其突出,造成结构性失业问题虽然与经济结构调整、市场供需矛盾有
关系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急待改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生自主就业意
识较弱,有创业意愿的不到1%而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创业比例约为20%高校要多
途径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鼓励他们多途径丰富自己的创业准备做
个主动创业者[3]。

2.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

“创新创业是企业家精神的真正内涵,事
业心与开拓能力的培养是最核心的基本要素,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内容]。

此处强调的企业家精神事业心及开拓能力实质上是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一种综
合职业素质与能力。

近年来高校围绕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采取了一系列
改进措施,可以说随着人才市场需求种类的多样化及质量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意
识及能力的培养成为共识。

遗憾的是,目前的改革和实践并没有形成较为统-的模式。

高校要多途径切实推进就业教育改革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帮助学
生体验创业实践借助互联网的资源引导学生做好掌握创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及各
种综合能力的准备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学习过程结合
起来夯实创新创业的基础。

五、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向高校就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就业教育工
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就业教育的改革也就成
为了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张钢.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教育现状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4):43.
[2]王晓玲.白城师范学院就业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24):50-53.
[3]周侠,朱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教育新思路[J].企业导报,2015(17):122-123.
作者简介:
吴卓航,1998年出生,女,在读本科生,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

饶晓明,1960年出生,女,教授,现任江西中医药大学灸学院党委副书记、
学生党总支书记、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委员,主任护师,研究领域为临
床护理、学生管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