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履行高等教育职责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一、引言二、教育现代化的定义三、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综合性原则:考虑评价指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使其能够反映教育现代化的多个方面。

2.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可比性,能够实现国际间的比较和交流。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该是可操作的,即能够在实践中进行测量和评估,并能够形成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4.先进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该具备先进性,能够反映国际教育现代化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

四、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成1.教育政策与管理指标:包括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教师培训与评价机制、教育制度的灵活性等方面。

2.教育资源与设施指标:包括图书馆资源、实验室设施、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等方面。

3.教育质量与效果指标: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更新等方面。

4.教育公平与包容指标:包括教育机会均等化、教育差距缩小、特殊教育的覆盖面等方面。

5.教育创新与实践指标:包括教育技术应用、创新教育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

五、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1.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各个指标在国家层面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将不同国家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各国之间的差距和不足,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3.制定改进策略:基于评估结果,各国可以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优化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4.评价效果监测:定期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结论本报告提出了一套可行的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帮助各个国家评估和改进自己的教育现代化水平。

这套指标体系具备综合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同时包括了教育政策与管理、教育资源与设施、教育质量与效果、教育公平与包容、教育创新与实践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各国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

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

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市、县级人民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7〕49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是指对市、县级人民政府领导、管理、保障、推进本行政区域内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关情况的评价。

第三条评价对象为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第四条评价工作在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由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统筹协调,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组织实施。

每年评价一次。

第五条评价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升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能力为重点,遵循依法依规、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六条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对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工作实行常态监测。

对日常工作进行随机检查,检查结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评价得分。

第二章评价内容和方式第七条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教和教育重点工作、规范办学行为情况,教育规划与建设情况,教育用地保障情况,教育财政投入情况,教师管理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教育发展状况等7方面。

根据评价内容,制定《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附后),明确各项评价内容的具体观测点,按照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对各观测点进行评分。

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每年将结合当年重点工作任务,另行制定评价实施细则,明确年度具体评价指标、评分方式和评价标准。

第八条实施分类评价。

按照教育发展水平,对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等9市)和粤东西北地区(包括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清远、潮州、揭阳和云浮等12市)分别进行评价。

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从教育机构评价、师资力量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学生成果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育机构评价教育机构评价是考察学校的发展及规模、管理、经费、办学水平等情况。

教育机构评价具体包括教学管理、学科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

教育机构评价旨在提高教学管理体系和办学经验的水平,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师资力量评价师资力量评价是考察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科学化水平、师资队伍的构成、人才培养等情况,师资评价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师资力量评价需要考察教师的学术背景、科研能力、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

针对教师课堂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高等学校应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鼓励教师参加学科竞赛,并指导和教育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四、教学过程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是对教学方法、教材使用、课堂风格、教学评价等进行系统评价,重在强调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过程评价着重考察课程教学计划、学科知识体系、课堂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质量,以此来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教学过程评价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点,需要明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需求变化,并妥善安排教学教案,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提高。

五、学生成果评价学生成果评价是通过成绩和考试成绩等考核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成果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提升、自我认识和职业发展的关键,具体考察学生的学业水平、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提升,高等学校应加强学生学习自律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依据教育教学模式的需求,合理安排学生的综合考核、课程评估、论文撰写、实验报告等教育教学活动。

地方高校绩效评价研究

地方高校绩效评价研究

地方高校绩效评价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地方高校绩效评价展开研究,分析了研究背景和意义。

通过对方法、样本选择、数据分析、发现和讨论的探讨,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通过对启示和展望的总结,为地方高校绩效评价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文为地方高校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方高校、绩效评价、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方法、样本选择、数据分析、发现、讨论、启示、展望1. 引言1.1 地方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背景地方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背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在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绩效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其绩效评价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国家层面,高校绩效评价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地方高校绩效评价与中央高校相比存在着一些特殊性和复杂性。

地方高校往往受到地方政府的管理和资源分配,其办学条件和发展状况也受到地方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开展地方高校绩效评价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地方高校内在管理水平的提升,更有助于地方高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通过深入研究地方高校绩效评价的实践经验和问题,可以为地方高校提供科学的发展路径和决策参考,也可以为地方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地方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地方高校的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教育质量、教学和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为地方高校的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方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可以帮助地方高校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所在,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地方高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重要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地方高校的现状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提升。

通过对地方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可以促进地方高校的内部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推动高等教育的更好发展。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一、引言高校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的新要求。

为了更好地建设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在高校教育中开展质量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本文将就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展开探讨。

二、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不足之处1.缺乏量化指标一些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很难量化衡量,比如对学生满意度的评价,评价标准主观性较强,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缺乏全面性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仅从单一的角度进行评价,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教学环节的不同问题,导致评价不全面。

3.缺乏定量评价指标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更倾向于通过定性评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缺乏定量评价指标,使得评价结果难以比较和分析。

三、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1.评价体系建立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最重要途径是制订和实施一系列完整、科学、合理、可操作、可监测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理念、目标和内容(2)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选择(3)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配套设施(4)学生选课、平时、考核和毕业论文等方面2.评价体系制定评价体系制定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教育质量评价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3.评价体系应用将评价体系应用到现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督导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质量的提高,从而达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目标。

四、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管理流程1.制定评价标准管理层应拥有建立详细的评价标准和监控指标体系的能力,依据教育质量管理的要求,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规范,保证评价过程的精准和有效。

2.实施评价过程管理层应在评价过程中赋予教育教学工作者充分的表达意见的权利和渠道,准确提供评价数据,公平遵照规程,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合理、真实和可信度。

3.跟进评价结果管理层应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管理策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教学效益,推进教育改革。

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综述

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综述

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综述何为教育行政体制?历来学界有多种定义:有学者从行政体制角度,认为教育行政体制是相对于立法体制、司法体制来说的,是领导和管理教育行政事务的基本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1]也有的学者从教育管理的角度,认为教育行政体制是教育管理体制的下位概念,[2]而有研究者则认为它与教育管理体制是意义相同的概念;[3]更有学者认为教育行政体制是一种社会规定,是在社会各方面认可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契约,并以不同方式参与教育管理。

[4]综合以上观点,作者认为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各级政府管理教育事业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总称,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和相互间的职权划分构成,其核心是教育行政权力结构。

一、关于教育行政体制类型的研究教育行政体制类型是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因国而异,也是因时而异。

孙成城认为:从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以及中央地方合作型(也称均权型);从教育行政组织与政府关系来看,可分为从属型、独立型和半独立型;从决策权和决策方式来看,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和综合制;从决策人和领导人的素质来看,分为专家管理型、外行与专家结合型以及行政官员与专家结合型;从教育行政职能特色来看,可分为监督型和指导型(或称服务型)。

[5]教育行政的核心为行政权力结构,诸多的研究者正是从中央和地方行政权力分配关系着手,分析了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不同内涵及其优缺点。

而针对教育行政体制的形成原因,国外学者认为,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往往与一个国家的政治革命有密切的关系,而对于地方分权,则主要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

[6]二、关于国外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趋势的研究近年来,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和完善本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公平不仅关乎每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是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现状、主要观点和未来趋势,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回顾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教育公平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接着,我们将从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出发,探讨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和策略。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和分析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包括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公平、区域教育公平、弱势群体教育公平等方面。

我们将展望教育公平研究的未来趋势,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思考,以期为我国教育公平事业的推进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现状的视角,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学者和实践者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共同推动我国教育公平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教育公平理念源于教育平等原则,强调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其性别、种族、社会地位或其他特点如何。

这一原则要求教育体系在资源分配、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上实现公平,确保每个人都有发展的可能。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正义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社会正义理论强调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机会的平等,这要求教育系统不仅要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还要考虑到不同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下个体的差异,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经济学也为教育公平提供了理论支持。

公共经济学认为,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其公平性和普及性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结合,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法学也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体系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体系是指对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制度化体系,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实践和发展等方面的表现,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反馈,促进其全面发展和进步。

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评价指标以及其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一、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评价体系要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的表现。

2.客观性:评价指标和评价过程应尽可能客观公正,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3.动态性:评价体系应具备动态调整和改进的能力,能够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4.多元性:评价体系应考虑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成绩:包括各门课程的成绩、论文成绩、考试成绩等,反映学生在学术方面的表现。

2.实践能力: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的表现,反映学生在实践领域的能力。

3.创新能力:包括科研、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表现,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

4.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反映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体系对学校的影响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体系对学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教学质量:学校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对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升教学质量。

2.引导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可以为学校提供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反馈信息,有利于优化课程设置,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3.激励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机会,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四、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影响高等教育学生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馈教学效果:学生评价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改进的空间,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

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

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质量成为学生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各国普遍建立了相对应的质量评估体系。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并分析其作用和挑战。

一、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概述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是对高校及其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和研究成果。

二、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构成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学校自评报告:高校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自行评估教学质量,并形成自评报告,以便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2. 外部评估机构:由政府、学术机构或独立第三方机构组成的专门从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工作的机构,负责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

3. 标准和指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作为评估高校教学质量的依据。

这些标准和指标通常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成果等方面。

4. 评估报告和等级评定:评估机构根据评估结果形成评估报告,并对高校进行等级评定,评估报告和等级评定通常会公开发布。

三、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改进:通过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改进。

2. 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评估结果对高校进行等级评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发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3. 保障学生和社会的权益: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可以为学生和社会提供有关高校教学质量的信息和参考,保障学生的选择权益和社会对高校的信任度。

4. 审核政府拨款和资源配置:政府通常会根据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结果来决定拨款和资源分配,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面临的挑战尽管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在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1. 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如何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并全面准确地衡量高校的教学质量,是评估体系的难点。

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工作方案

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工作方案

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意识和行为,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机制,做好迎接市人民政府XX年对我县“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第二轮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通知》和《xx市“地方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评价”督导评估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确保地方政府履行好教育职责;确保各项教育经费依法投入到位,进一步将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到实处;确保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和省定的标准;确保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到位;确保实现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后勤服务优质化、校园文化特色化、教学管理精细化的五化建设;确保各类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评价原则督导评价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督政与督学相结合,鉴定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专项督导评价和综合性督导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督导检查与评价结果认定相结合,自检自评与上级认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评价内容教育地位:包括统筹规划、组织落实等2个二级指标,8个评分要素。

资源配置:包括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等3个二级指标,23个评分要素。

教育管理:包括政策引导、监督管理、服务保障等3个二级指标,10个评分要素。

教育发展: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等4个二级指标,12个评分要素。

社会评价:开展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政府组成部门代表、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普通群众为调查对象的公众满意度调查,了解社会各方面对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满意度情况。

四、评价办法县级自评。

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成立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本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协调各乡、各职能部门做好自评工作,形成乡、部门自评报告,县政府自评报告,并建立完整、规范的自评工作业务档案,做好迎接市级督导评估。

我国高校教育评估主体研究综述

我国高校教育评估主体研究综述

我国高校教育评估主体研究综述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推进,迫切的要求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而评估主体作为评估活动的执行者关系到评估是否能公平、有效的进行。

通过对近几年我国高校评估和评估主体相关研究的分析和梳理,透析出目前我国高校评估中评估主体存在的问题。

标签:高等教育;教育评估;评估主体;研究综述F2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使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是高等教育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高等教育评估作为保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就目前我国教育评估发展的现状来看,由于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

1高校专项评估的研究现状关于高校专项评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抽检评估、学位授权的评估、课程评估的及专业评估的研究上。

1.1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抽检评估研究如管祎,夏品奇对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研究,他们认为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是评价或衡量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尺度;他通过对我国46个研究生院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及其所占分值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博士学位论文评估体系的三项原则(标准性、导向性和操作性),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评估体系。

如马燕华在具体分析已通过答辩的全国首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提出了9条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评估标准,这9条评估标准是以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标准”为主要参照,结合专业特点,并以教育学科的理论性、课程设计的完整性、教学实施的针对性以及教学规律的实证性为原则。

如贾黎明等对林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研究,提出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由于存在不同类型,管理人员与指导教师对论文评估指标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性,要想建立起具有操作性的论文评估体系,需要进行调查,并通过参考调查问卷的结果,组织专家进一步的讨论。

1.2对于学位授予评估的研究郑晓梅等通过对2005年博士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正确认识学科点申报与建设的关系,合理安排学科规划布局的观点;正确处理规模发展与内涵建设的关系,实现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的观点。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辽 宁公 安 司法 管理 干部 学院 学报
张学敏
( 辽宁 公安 司 法管理 干 部 学院 。 辽宁 沈阳 1 1 0 1 6 1 )
我 国高等职 业 院校 教 币 科研 评 价体 系研 究综 述 ※
摘 要: 文章主要 通过文献研 究法、 观察 法 够 , 科研活动也缺乏 特色 , 科研成 ( 一) 科研基础薄弱 , 对科研工 等研 究方法, 分析 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 的 果的应用性较差。 作重 视 不够 为了提高我 国高 科研 水平现状 、 科研 管理体制和教 师科研
系统 日趋 完善 ,教学效 果逐渐显 多数 高职 院校 已建立 了负责 现。 然而 , 与此 同时, 我国高等职业 科研管理的专职部门 , 并配备 了专 相 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 “ 重教学 , 中, 由于缺乏对高职 院校科研工作
【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1 4 1 6 ( 2 0 1 4 ) 0 1 — 1 0 1 — 0 4 院校 的科研 水平与其他 高等 院校 业 的科研管理人员。 但在高职院校 【 作者 简介 : 张学敏 ( 1 9 8 8 一) , 女( 汉族 ) , 轻科研 ” 的情况在高职院校 中较为 的深入认识与 明确定位 , 科研管理
宁公 安 司法管理 干部 学 院学报
咽J 0 U R z A L O f = A O z 。 A D M . . T 。 c 0 L E 。 O F P o 匕 C E e J U
于实际的工作生活 , 解决相关实际 组成部分 , 其根本 目标是科学合理 研成果评价 时使用 的具体评 价方 问题。然而 , 由于高职院校 内部科 地 评 价 教 师 的科 研 活 动 和 学 术 成 法 , 是影 响科 研 评 价 有效 性 的重要 研管理体制不完善 , 外部缺少科研 果 , 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 促进 因素 。 目 前我 国高校在科研评价体 成 果转 化 的 平 台与渠 道 , 而且 多 数 教 师 的职 业 生 涯 发 展 与 学 校 整 体 系中主要使用 的评 价方法包括科

高等教育行政行为规范化研究

高等教育行政行为规范化研究

第一章绪言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1.1 选题的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结构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也面临着全新的问题。

—个逐步发育成熟的市场体系对高等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市场经济体制导致政府和高校这两个主体之间关系由传统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型为举办者、办学者和管理者三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诸多利益,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在教育领域中开始突显出来。

当前社会转型实际上就是一个权力重构的过程,在高等教育领域就表现为学术力量、政府力量、市场力量三者之间的权力博弈。

这种权力博弈将会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传统的集三种职能于一身的政府高度集权体制难以为继。

这就要求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必须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建立完善的法律调控机制;重构高等教育公共权力,实现高等教育系统利益与权力更为有效的分配与匹配。

转型期各种利益与权力的再分配就引发了各种行为及其行为方式的合法性、合理性等深层次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的推进。

规范化的高等教育行政行为既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重要内容,又是保证和推进高等教育体制变革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对高等教育行政行为规范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1.2 研究的意义(1)借鉴法学的基本概念来分析高等教育行政行为规范,将有助于推进当前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本文对高等教育行政行为规范主要从高等教育行政行为规范的法律要素方面对高等教育行政行为规范进行分析,并从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对高等教育行政行为进行界定。

(2)通过对法、德、英、美、日高等教育行政规范的国别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和借鉴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发展趋势和先进经验。

(3)从规范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转型期中国推进高等教育行政行为规范的应对策略,对我国高等教育行政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文献研究综述研究的主题之一是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主体研究,即高等学校是否是行政主体。

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着关键作用。

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当前重要的任务之一,旨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强化质量监控与评估、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为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当前,我国已有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需要明确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明确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

其次,应进一步规范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内外部监管。

另外,还需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体系,确保教育质量的可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

二、强化质量监控与评估质量监控与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手段,及时了解教育质量的状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要做好质量监控与评估,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

其次,要加强监测手段和技术支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监测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同时,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应用和推广,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引导高校主动作为,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三、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对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至关重要。

首先,要改革和优化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公正、公平的评聘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术造诣。

其次,要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推动教师教育与学科发展相结合,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

此外,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和支持,为教师的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成为了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旨在有效衡量高校的绩效,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从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权重、建设过程中的挑战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一、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绩效评价可以有效促进高校的发展。

通过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可以针对高校的短板和不足进行有效的反馈与改进,推动高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其次,绩效评价是高校的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建立起高校的内部激励机制和责任制,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高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最后,绩效评价体系是高校外部监督的重要手段。

高校作为公共机构,应当接受社会的监督与评价,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增强高校的公信力和透明度,提高社会对高校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二、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权重在建设高校绩效评价体系时,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以及给予不同指标的不同权重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指标应该全面反映高校的绩效表现,既包括教学方面的评价指标,也包括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其中,教学方面的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毕业率、就业率、师生比等;科研方面的评价指标可以包括科研成果产出、科研项目申报与获得等;社会服务方面的评价指标可以包括社会服务项目数量和影响力等。

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根据高校的定位和特点,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为了赋予不同指标不同的权重,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权重的确定。

通过对各个指标之间关联度的分析,可以确定不同指标的相对权重。

权重的确定应该兼顾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方向,尽可能准确地反映高校绩效表现的重要程度。

三、建设过程中的挑战在建设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到高校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我国高等教育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的匹配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的匹配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的匹配研究一、概述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其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的匹配问题一直是教育财政领域的关注焦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需求不断增长,同时高等教育投入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的匹配问题,对于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高等教育支出责任是保障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

高等教育支出责任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以及高校自身的经费筹措。

在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高等教育支出责任主要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但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划分并不完全清晰,导致高等教育投入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现象。

需要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支出责任划分,明确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确保高等教育经费的稳定增长。

财力保障是高等教育支出责任得以落实的关键。

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财力支持,而财力保障的核心在于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机制。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社会捐赠等多个渠道。

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经费来源的稳定性并不强,难以完全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需要探索多元化的经费筹措方式,加强高等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高等教育财力保障的可持续性。

高等教育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的匹配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这既需要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也需要高校自身的管理创新。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支出政策和财力保障措施。

还需要加强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评估和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高等教育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的协调发展。

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的匹配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高等教育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的现状和问题,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投入机制和财力保障模式,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谈当地政府对高校建设的影响和有效支持

谈当地政府对高校建设的影响和有效支持

谈当地政府对高校建设的影响和有效支持[摘要] 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对高校建设的影响比较大。

当地政府认为高校对当地的经济贡献不大,因此不是很关心所辖地域内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事实上,高等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有效支撑,高校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和软实力的支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高校建设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当地政府可以从减免税费、市政配套和主动服务等方面有效支持高校建设。

[关键词]当地政府;高校建设;支持1 当地政府对高校建设的影响1.1 征地成本1.1.1购地成本2009年我国有普通高校2305所,在校生人数2144.7万人,校均在校生9305人。

根据教育部高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生均一分地的要求,高校平均用地为62公顷,也就是说高校的用地规模一般都比较大,购地成本也就比较高。

譬如,某校征地66.7公顷,每公顷300万元(生地),即需支付2亿元的购地资金,若地价每公顷上涨150万元,那么征地成本就要高1亿元。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当地政府都希望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因此,经济价值高的地块,当地政府一般是不会用来办学校的,而是用于开发商业或者发展企业。

这样,当地政府的规划思路、开发战略直接影响了高校的购地成本。

1.1.2拆迁成本拆迁成本主要是由地上建筑物补偿、青苗补偿、搬迁安置补偿、停产停业补偿和拆迁费用组成。

国家对拆迁补偿标准和拆迁程序也进行了多次规范,但是还存在大量的“钉子户”。

“钉子户”不愿拆迁,无非就是认为拆迁补偿不合理或者对安置方案不满意。

在碰上“钉子户”后,双方博弈的结果最终基本上是高校承担更多的拆迁补偿支出。

“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在拆迁工作中,拆迁速度有多快,会不会出现“钉子户”,出现的“钉子户”有多少,这与当地政府的工作是有很大关系的。

当地政府大力支持高校建设、工作扎实细致,那么“钉子户”肯定会少,甚至没有;若当地政府支持不尽心、没有全力去推动拆迁甚至挑起矛盾,那么“钉子户”自然就会多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