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固体的溶解度
7.2.2 溶解度-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下册
C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④ 只有①
3. 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C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C.溶液质量为100克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20℃
0.01g 1g
10g
其中,难溶物又称为不溶物,不溶是相对的,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四、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语言直叙法: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2)列表法:
如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 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3)溶解度曲线
溶 解 80 度 70 /g 60
50
40
30
20
10
KNO3 A
B C
0 10 20 30 40 50 60
Q1:根据曲线,硝酸钾的 溶解度随温度如何变化? Q2:30℃下硝酸钾的溶解 度大致为多少? Q3:图中A、B、C点分别 有何含义?
求:此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 m质 :m剂 :m液 =36:100:136 m质 :m剂 :m液=S : 100 : (S+100)
①20℃,18gNaCl溶解到50g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求20℃时NaCl的溶解度 。 36 g
②在0℃时,113.3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13.3g硝酸钾,求0℃时硝酸钾溶解度。 13.3 g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度 溶 200
/
3、面
小结
解 190
g 180
170
.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点: 160 150 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 14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t)
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硝酸钾?
适量水
混合物
KNO3
热 降温 结晶 过滤
加热 饱和溶液
降温结晶法提纯硝酸钾 (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滤纸上: KNO3固体
滤液中: 大 部 分 NaCl 少量KNO3
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溶剂里达到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符号S表示。
(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多少无关)
NaCl
我哼溶!解我能才力用强了, 2500℃克时水,,5你0克呢! 食盐水与中1硝最00酸多克钾可…比溶,谁在 水中的我解溶比18解你克能强。力!更 强……
也那不有想什想么你了的不温起度,比
我我高1呀0 !℃时,100克
我水在中6最0 多℃可,溶50解克水
最20多.9溶克解。55克…
40
氯化钠 ●
30
●
20
硼酸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溶解度曲线含义
两曲溶解线的交点: 表示度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
\
温度克下的溶解度相等; 表示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
固体溶解度PPT课件
固体溶解度
2克氯化 钠
2克硝酸 钾
不行
100克水
10℃
10℃
应该控制达到饱和状态
固体溶解度
总结: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
(1)在一定温度下 (2)在等量的溶剂里
(注:人们统一规定100克溶剂里。)
(3)溶液为饱和状态 (4)溶质的质量
(注:定量比较物质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规 定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单位用克。)
固体溶解度Βιβλιοθήκη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0℃时,100g水溶解了食盐30g,所以20℃时,
食盐的溶解度是30g。
未指明饱和状态
(2)20℃时,100g饱和溶液中溶解了食盐26.5g,
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26.5g。 溶剂不是100g
(3)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18g,所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8g。 溶解度应为36g (4)1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3.6g,所以食盐的溶解
度是3.6g。
未指明温度
(5)20℃时,136g饱和食盐水中溶解了36g食盐,
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溶解度没带单位
固体溶解度
3.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
和,则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 36g 。20 ℃时50g 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__1_8___g,形成___6_8__g氯化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 难 溶物质。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A)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例如: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饱和 状态。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7.2 物质溶解的量》获奖教学设计下载(甘肃省县级优课)
《物质溶解的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物质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2)会利用表格或溶解度曲线,查找相关物质的溶解度;(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4)学习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初步学习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过程,学习数据处理方法,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典型物质的溶解度,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初步学会查阅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学会运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与溶解度的变化关系。
三、学情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溶液的知识,学生对溶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溶液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解了等等,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实例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再精心设计几个小问题加深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材分析: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在上一课中,已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质放到溶剂中时的一些情况。
但是在一定量水中是不是能大量溶解某一物质呢?本节课就要研究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的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导学法。
2.学法指导:探究、讨论。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设计。
7.2 溶解度(打印)
7.2溶解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2. 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学习研讨【自主学习】二、溶解度1、叫做固体的溶解度2、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的溶解度受和的影响。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压强减小,溶解度;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
4、“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1). 。
2). 。
【巩固练习】2.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A.20 ℃时,18.0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 g。
B.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0 gC.20 ℃时,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D.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学以致用】1、20℃时,100 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 g,则该物质属于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2、30℃时,100 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 g,则该物质属于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3.20℃时,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溶解在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其中易溶物质是()A.1g物质溶解在100g水里B.15g物质溶解在1000g水里C.20g物质溶解在150g水里D.100g水里溶解0.5g物质【交流讨论】1、打开汽水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溶解度表(700种金属盐)
91.9 135 43.5
84 7.6×10-2
25.5 0°C
0°C
216 41.4
162 47.7
89.6 0.24 30.5 10°C
10°C
233 46.2 65.8
说明:分享者在此对未知姓名的制作者深表感谢!同时希望受益者多多分享自己的珍藏好东西!
物质
化学式
0°C 10°C
20°C
30°C
溶解度表以化学品中特征元素的拼音顺序排列。所有数据都为1atm下的数据,单位为g/100cm3。 钡、铋、铂、钚、氮、镝、铒、钒、钆、钙、锆、镉、铬、汞、钴、硅、铪、氦、钬、镓、钾、金、钪、镧、锂
11.9 溴化铵
NH4Br
60.6 68.1
76.4
83.2
碳酸铵
(NH4)2CO3
100
氯酸铵
NH4ClO3
28.7
氯化铵
NH4Cl
29.4 33.2
37.2
41.4
氯铂酸铵
(NH4)2PtCl6
0.289 0.374
0.499
0.637
铬酸铵
(NH4)2CrO4
25
29.2
3.8 336 1.5×10-2 9×10-3 5×10-3
70.5 208 0.84 30°C
75
0.95 109 41.6 38.1
0.162 34
5.59 4.6×10-2
250 11.5
硫酸钡
BaSO4
硫化钡 砷酸铋 氢氧化铋 碘化铋 磷酸铋 硫化铋 氢氧化铂(II) 溴化铂(IV) 氟化钚(III) 氟化钚(IV) 碘酸钚(IV)
溶解度及有关计算
溶解度及有关计算溶解度是指固体溶解在溶液中的最大量,通常用摩尔浓度表示。
溶解度取决于物质的种类、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对于绝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当温度升高时溶解度会增加,而对于气体溶解度则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以下将详细介绍溶解度及其相关计算方法。
一、溶解度计算公式溶解度通常由以下公式计算:溶解度=溶质的物质量/溶剂的体积常见的溶解度单位有摩尔/升(mol/L)或克/升(g/L)。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时,固体分子动力学能量增加,有利于固体分子与溶液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增加溶解度。
2.压力:对于气体溶解度而言,压力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增加,这是由于压力升高使气体分子更容易进入溶剂中。
3.物质的种类: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这与其分子结构、极性和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例如,极性物质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而非极性物质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三、溶解度实验方法实验测定溶解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过饱和法:将一定质量的溶质加入少量溶剂中,使其超过溶解度,然后慢慢冷却或蒸发溶剂,测定溶质析出的质量,从而得到溶解度。
2.物理法:利用温度变化对溶质溶解度的影响进行实验测定。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溶质,然后逐渐升高温度,测定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3.电导法:利用溶液中的电离物质导电的特性进行测定。
测定电导度随溶质浓度变化的情况,从而得到溶质的溶解度。
四、溶解度计算示例示例1:求氯化钠在1000mL水中的溶解度。
已知:溶剂:水的体积为1000mL溶质:氯化钠的物质量为10g溶解度=溶质的物质量/溶剂的体积溶解度=10g/1000mL=10g/1L=10g/L示例2:已知氯化钠在25℃下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求在200mL 水中的氯化钠的溶解度。
已知:溶剂:水的体积为200mL溶解度=(溶质的物质量/溶剂的质量)×100溶解度=(36g/100g)×(200mL/1000mL)溶解度=7.2g/20mL=0.36g/mL。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与新型材料的研究
材料结构与溶解度关系
研究材料微观结构、表面形态等因素对溶解 度的影响,有助于设计具有优异溶解性能的 新型材料。
材料功能与溶解度应用
探索如何利用材料的特殊功能实现特定的溶 解度应用,如药物载体、催化剂等,为溶解
度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溶解度与绿色化学的研究
要点一
绿色溶剂与溶解度
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等条件,使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溶解度发生变 化,从而实现分离。
结晶分离的原理
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通过降温或蒸发溶剂等 方法,使高溶解度的物质首先结晶析出。
结晶分离的应用
结晶分离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冶金等领域,用于分离纯化固体 物质。
溶解度与萃取分离
萃取分离基于溶解度的差 异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溶剂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绿 色溶剂的溶解度特性,有助于实现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
要点二
绿色合成方法与溶解度
探索利用溶解度原理的绿色合成方法,如超临界流体中的 合成反应、离子液体中的反应等,为化学工业提供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相反,温度降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减小。这是由于温度降低,分子或离子的运动速度减慢,碰撞频率减少,溶解过程受到 抑制。
压力的影响
压力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影响较小,但在高压条件下,某些气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会增加。这是 因为在高压条件下,气体分子被压缩,使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加。
相反,在低压条件下,气体溶质的溶解度会减小。这是由于压力降低,气体分子膨胀,使其在溶剂中 的溶解度减小。
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
溶解度影响药物制备工艺
药物的制备过程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直接影响到药物 的溶解、结晶、干燥等工艺过程。
常用无机物0-100℃溶解度表
溶解度表溶解度表以化学品中特征元素的拼音顺序排列。
所有数据都为1atm下的数据,单位为g/100cm3。
锕、氨、铵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氢氧化锕(III) Ac(OH)3 0.0022氨NH3 88.5 70 56 44.5 34 26.5 20 15 11 8 7叠氮化铵NH4N3 16 25.3 37.1苯甲酸铵NH4C7H5O2 20碳酸氢铵NH4HCO3 11.9 16.1 21.7 28.4 36.6 59.2 109 170 354溴化铵NH4Br 60.6 68.1 76.4 83.2 91.2 108 125 135 145碳酸铵(NH4)2CO3 100氯酸铵NH4ClO3 28.7氯化铵NH4Cl 29.4 33.2 37.2 41.4 45.8 50.4 55.3 60.2 65.6 71.2 77.3氯铂酸铵(NH4)2PtCl6 0.289 0.374 0.499 0.637 0.815 1.44 2.16 2.61 3.36铬酸铵(NH4)2CrO4 25 29.2 34 39.3 45.3 59 76.1重铬酸铵(NH4)2Cr2O7 18.2 25.5 35.6 46.5 58.5 86 115 156砷酸二氢铵NH4H2AsO4 33.7 48.7 63.8 83 107 122磷酸二氢铵NH4H2PO4 22.7 39.5 37.4 46.4 56.7 82.5 118 173氟硅酸铵(NH4)2SiF6 18.6甲酸铵NH4HCO2 102 143 204 311 533磷酸一氢铵(NH4)2HPO4 42.9 62.9 68.9 75.1 81.8 97.2硫酸氢铵NH4HSO4 100酒石酸氢铵NH4HC4H4O6 1.88 2.7碘酸铵NH4IO3 2.6碘化铵NH4I 155 163 172 182 191 209 229 250 硝酸铵NH4NO3 118 150 192 242 297 421 580 740 871 高碘酸铵(NH4)5IO6 2.7草酸铵(NH4)2C2O4 2.2 3.21 4.45 6.09 8.18 14 22.4 27.9 34.7 高氯酸铵NH4ClO4 12 16.4 21.7 37.7 34.6 49.9 68.9高锰酸铵NH4MnO4 0.8磷酸铵(NH4)3PO4 26.1硒酸铵(NH4)2SeO4 96 105 115 126 143 192硫酸铵(NH4)2SO4 70.6 73 75.4 78 81 88 95 103 亚硫酸铵(NH4)2SO3 47.9 54 60.8 68.8 78.4 104 144 150 153 酒石酸铵(NH4)2C4H4O645 55 63 70.5 76.5 86.9硫氰酸铵NH4SCN 120 144 170 208 234 346硫代硫酸铵(NH4)2S2O3 2.15钒酸铵NH4VO3 0.48 0.84 1.32 2.42钯、钡、铋、铂、钚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氢氧化钯(II) Pd(OH)2 4.106×10-10氢氧化钯(IV) Pd(OH)4 5.247×10-14乙酸钡Ba(C2H3O2)2 58.8 62 72 75 78.5 75 74 74.8 砷酸钡Ba3(AsO4)2 2.586×10-9叠氮化钡Ba(N3)2 12.5 16.1 17.4溴酸钡Ba(BrO3)2 0.29 0.44 0.65 0.95 1.31 2.27 3.52 0.95 1.31 溴化钡BaBr2 98 101 104 109 114 123 135 149 碳酸钡BaCO3 1.409×10-3氯酸钡Ba(ClO3)2 20.3 26.9 33.9 41.6 49.7 66.7 84.8 105 氯化钡BaCl2 31.2 33.5 35.8 38.1 40.8 46.2 52.5 55.8 59.4 氯酸钡Ba(ClO2)2 43.9 44.6 45.4 47.9 53.8 66.6 80.8 铬酸钡BaCrO4 2.775×10-4氰化钡Ba(CN)2 80亚铁氰化钡Ba2Fe(CN)6 9.732×10-3氟化钡BaF2 0.159 0.16 0.162氟硅酸钡BaSiF6 2.8×10-2甲酸钡Ba(HCO2)2 26.2 28 31.9 34 38.6 44.2 47.6 51.3磷酸氢钡BaHPO4 1.3×10-2亚磷酸氢钡BaHPO3 0.687氢氧化钡Ba(OH)2·8H2O 1.67 2.48 3.89 5.59 8.22 20.9 101碘酸钡Ba(IO3)2 3.5×10-2 4.6×10-2 5.7×10-2碘化钡BaI2 182 201 223 250 264 291 301 钼酸钡BaMoO4 6×10-3硝酸钡Ba(NO3)2 4.95 6.67 9.02 11.5 14.1 20.4 27.2 34.4 亚硝酸钡Ba(NO2)2 50.3 60 72.8 102 151 222 261 325 草酸钡BaC2O4·2H2O 3×10-3氧化钡BaO 3.8高氯酸钡Ba(ClO4)2 239 336 416 495 575 653 高锰酸钡Ba(MnO4)2 1.5×10-2焦磷酸钡Ba2P2O7 9×10-3硒酸钡BaSeO4 5×10-3硫酸钡BaSO4 2.448×10-4硫化钡BaS 2.88 4.89 7.86 10.4 14.9 27.7 49.9 67.3 60.3 砷酸铋BiAsO4 7.298×10-4氢氧化铋Bi(OH)3 2.868×10-7碘化铋BiI3 7.761×10-4磷酸铋BiPO4 1.096×10-10硫化铋Bi2S3 1.561×10-20氢氧化铂(II) Pt(OH)2 3.109×10-11溴化铂(IV) PtBr4 1.352×10-7氟化钚(III) PuF3 3.144×10-4氟化钚(IV) PuF4 3.622×10-4碘酸钚(IV) Pu(IO3)4 7.998×10-2氮、镝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一氧化氮NO 5.6×10-3一氧化二氮N2O 0.112铬酸镝(III) Dy2(CrO4)3·10H2O 0.663铒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氢氧化铒(III) Er(OH)3 1.363×10-5钒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五氧化二钒V2O50.8钆、钙、锆、镉、铬、汞、钴、硅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乙酸钆(III) Gd(C2H3O2)·4H2O 11.6碳酸氢钆(III) Gd(HCO3)3 5.61溴酸钆(III) Gd(BrO3)3·9H2O 50.2 70.1 95.6 126 166氢氧化钆(III) Gd(OH)3 1.882×10-5硫酸钆(III) Gd2(SO4)3 3.98 3.3 2.6 2.32氯化钙CaCl2 59.5 64.7 74.5 100 128 137 147 154 159 乙酸钙Ca(C2H3O2)2·2H2O 37.4 36 34.7 33.8 33.2 32.7 33.5 31.1 29.7 砷酸钙Ca3(AsO4)2 3.629×10-3叠氮化钙Ca(N3)2 45苯甲酸钙Ca(C7H5O2)2·3H2O 2.32 2.45 2.72 3.02 3.42 4.71 6.87 8.55 8.7 碳酸氢钙Ca(HCO3)2 16.1 16.6 17.1 17.5 17.9 18.4 溴酸钙Ca(BrO3)2 230溴化钙CaBr2 125 132 143 213 278 295 312 霰石CaCO3-霰石7.753×10-4方解石CaCO3-方解石 6.170×10-4氯酸钙Ca(ClO3)2 209铬酸钙CaCrO4 4.5 2.25 1.83 1.49 0.83磷酸二氢钙Ca(H2PO4)2 1.8氟化钙CaF2 8.575×10-3氟硅酸钙CaSiF6 0.518甲酸钙Ca(HCO2)2 16.1 16.6 17.1 17.5 17.9 18.4 磷酸氢钙CaHPO4 4.303×10-3氢氧化钙Ca(OH)2 0.189 0.182 0.173 0.16 0.141 0.121 8.6×10-27.6×10-2碘酸钙Ca(IO3)2 9×10-20.24 0.38 0.52 0.65 0.66 0.67碘化钙CaI2 64.6 66 67.6 70.8 74 78 81 钼酸钙CaMoO4 4.099×10-3硝酸钙Ca(NO3)2·4H2O 102 115 129 152 191 358 363 亚硝酸钙Ca(NO2)2·4H2O 63.9 84.5 104 134 151 166 178草酸钙CaC2O4 6.7×10-4高氯酸钙Ca(ClO4)2 188高锰酸钙Ca(MnO4)2 338磷酸钙Ca3(PO4)2 2×10-3硒酸钙CaSeO4·2H2O 9.73 9.77 9.22 8.79 7.14硫酸钙CaSO4·2H2O 0.223 0.244 0.255 0.264 0.265 0.244 0.234 0.205 钨酸钙CaWO4 2.387×10-3氟化锆ZrF4 1.32硫酸锆Zr(SO4)2·4H2O 52.5砷酸镉Cd3(AsO4)2 7.091×10-6苯甲酸镉Cd(C7H5O2)2 2.81溴酸镉Cd(BrO3)2 125溴化镉CdBr2 56.3 75.4 98.8 129 152 153 156 160 碳酸镉CdCO3 3.932×10-5氯酸镉Cd(ClO3)2 299 308 322 348 376 455氯化镉CdCl2 100 135 135 135 135 136 140 147 氰化镉Cd(CN)2 2.2×10-2亚铁氰化镉Cd2Fe(CN)6 8.736×10-5氟化镉CdF2 4甲酸镉Cd(HCO2)2 8.3 11.1 14.4 18.6 25.3 59.5 80.5 85.2 94.6 氢氧化镉Cd(OH)2 2.697×10-4碘酸镉Cd(IO3)2 9.7×10-2碘化镉CdI2 78.7 84.7 87.9 92.1 100 111 125硝酸镉Cd(NO3)2 122 136 150 194 310 713草酸镉CdC2O4.3H2O 6.046×10-3高氯酸镉Cd(ClO4)2 180 188 195 203 221 243 272 磷酸镉Cd3(PO4)2 6.235×10-6硒酸镉CdSeO4 72.5 68.4 64 58.9 55 44.2 32.5 27.2 22 硫酸镉CdSO4 75.4 76 76.6 78.5 81.8 66.7 63.1 60.8 硫化镉CdS 1.292×10-12钨酸镉CdWO4 4.642×10-2硝酸铬Cr(NO3)3 108 124 130 152高氯酸铬Cr(ClO4)3 104 123 130硫酸铬Cr2(SO4)3·18H2O 220叠氮化亚汞Hg2(N3)2 2.727×10-2溴化亚汞Hg2Br2 1.352×10-6碳酸亚汞Hg2CO3 4.351×10-7氯化亚汞Hg2Cl2 3.246×10-5铬酸亚汞Hg2CrO4 2.313×10-3氰化亚汞Hg2(CN)2 2.266×10-12高氯酸亚汞Hg2(ClO4)2) 282 325 407 455 499 541 580硫酸亚汞Hg2SO4 4.277×10-2乙酸汞Hg(C2H3O2)2 25苯甲酸汞Hg(C7H5O2)2·H2O 1.1溴酸汞Hg(BrO3)2·2H2O 0.08溴化汞HgBr2 0.3 0.4 0.56 0.66 0.91 1.68 2.77 4.9氯酸汞Hg(ClO3)2 25氯化汞HgCl2 3.63 4.82 6.57 8.34 10.2 16.3 30 61.3 氰化汞Hg(CN)2 9.3碘酸汞Hg(IO3)2 2.372×10-3碘化汞HgI2 6×10-3草酸汞HgC2O4 1.1×10-2硫化汞HgS 2.943×10-25硫氰酸汞Hg(SCN)2 6.3×10-2溴酸钴Co(BrO3)2·6H2O 45.5溴化钴CoBr2 91.9 112 128 163 227 241 257 氯酸钴Co(ClO3)2 135 162 180 195 214 316氯化钴CoCl2 43.5 47.7 52.9 59.7 69.5 93.8 97.6 101 106 氟化钴CoF2 1.36氟硅酸钴CoSiF6·6H2O 118碘酸钴Co(IO3)2·2H2O 1.02 0.9 0.88 0.82 0.73 0.7 碘化钴CoI2 203硝酸钴Co(NO3)2 84 89.6 97.4 111 125 174 204 300亚硝酸钴Co(NO2)2 7.6×10-20.24 0.4 0.61 0.85高氯酸钴Co(ClO4)2 104硫酸钴CoSO4 25.5 30.5 36.1 42 48.8 55 53.8 45.3 38.9 二氧化硅SiO2 1.2×10-2铪、氦、钬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氢氧化铪(III) Hf(OH)3 4.50305×10-4氢氧化铪(IV) Hf(OH)4 4.503×10-6氦He 0.6氢氧化钬(III) Ho(OH)3 2.519×10-5硫酸钬(III) Ho2(SO4)3·8H2O 8.18 6.1 4.52镓、钾、金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氢氧化镓Ga(OH)38.616×10-9草酸镓Ga2(C2O4)3·4H2O 0.4硒酸镓Ga2(SeO4)3·16H2O 18.1乙酸钾KC2H3O2 216 233 256 283 324 350 381 398砷酸钾K3AsO4 19叠氮化钾KN3 41.4 46.2 50.8 55.8 61 106 苯甲酸钾KC7H5O2 65.8 70.7 76.7 82.1溴酸钾KBrO3 3.09 4.72 6.91 9.64 13.1 22.7 34.1 49.9 溴化钾KBr 53.6 59.5 65.3 70.7 75.4 85.5 94.9 99.2 104 溴铂酸钾K2PtBr6 1.89碳酸钾K2CO3 105 109 111 114 117 127 140 148 156氯酸钾KClO3 3.3 5.2 7.3 10.1 13.9 23.8 37.5 46 56.3 氯化钾KCl 28 31.2 34.2 37.2 40.1 45.8 48.8 51.3 53.9 56.3 铬酸钾K2CrO4 56.3 60 63.7 66.7 67.8 70.1 74.5氰化钾KCN 50重铬酸钾K2Cr2O7 4.7 7 12.3 18.1 26.3 45.6 73砷酸二氢钾KH2AsO4 19磷酸二氢钾KH2PO4 14.8 18.3 22.6 28 35.5 50.2 70.4 83.5铁氰化钾K3Fe(CN)6 30.2 38 46 53 59.3 70 91 亚铁氰化钾K4Fe(CN)6 14.3 21.1 28.2 35.1 41.4 54.8 66.9 71.5 74.2 氟化钾KF 44.7 53.5 94.9 108 138 142 150甲酸钾KHCO2 313 337 361 398 471 580 658碳酸氢钾KHCO3 22.5 27.4 33.7 39.9 47.5 65.6磷酸一氢钾K2HPO4 150硫酸氢钾KHSO4 36.2 48.6 54.3 61 76.4 96.1 122 氢氧化钾KOH 95.7 103 112 126 134 154 178 碘酸钾KIO3 4.6 6.27 8.08 10.3 12.6 18.3 24.8 32.3 碘化钾KI 128 136 144 153 162 168 176 192 198 206 硝酸钾KNO3 13.9 21.9 31.6 45.3 61.3 106 167 203 245 亚硝酸钾KNO2 279 292 306 320 329 348 376 390 410 草酸钾K2C2O4 25.5 31.9 36.4 39.9 43.8 53.2 63.6 69.2 75.3 高氯酸钾KClO4 0.76 1.06 1.68 2.56 3.73 7.3 13.4 17.7 22.3 高碘酸钾KIO4 0.17 0.28 0.42 0.65 1 2.1 4.4 5.9高锰酸钾KMnO4 2.83 4.31 6.34 9.03 12.6 22.1过二硫酸钾K2S2O8 4.7磷酸钾K3PO4 81.5 92.3 108 133硒酸钾K2SeO4 107 109 111 113 115 119 121 122 硫酸钾K2SO4 7.4 9.3 11.1 13 14.8 18.2 21.4 22.9 24.1 四苯硼钾KBC24H20 1.8×10-5硫氰酸钾KSCN 177 198 224 255 289 372 492 571 675 硫代硫酸钾K2S2O3 96 155 175 205 238 293 312钨酸钾K2WO4 51.5三氯化金AuCl3 68三碘化金AuI3 1.295×10-10草酸金(V) Au2(C2O4)5 0.258钪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草酸钪Sc2(C2O4)3·6H2O 6×10-3硫酸钪Sc2(SO4)3·5H2O 54.6镧、锂、硫、镥、铝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乙酸镧La(C2H3O2)3·H2O 16.9溴酸镧La(BrO3)3 98 120 149 200碘酸镧La(IO3)3 4.575×10-2钼酸镧La2(MoO4)3 2.473×10-3硝酸镧La(NO3)3 100 136 168 247硒酸镧La2(SeO4)3 50.5 45 45 45 45 18.5 5.4 2.2硫酸镧La2(SO4)3 3 2.72 2.33 1.9 1.67 1.26 0.91 0.79 0.68 钨酸镧La2(WO4)3·3H2O 6.06乙酸锂LiC2H3O2 31.2 35.1 40.8 50.6 68.6叠氮化锂LiN3 61.3 64.2 67.2 71.2 75.4 86.6 100 苯甲酸锂LiC7H5O2 38.9 41.6 44.7 53.8溴酸锂LiBrO3 154 166 179 198 221 269 308 329 355 溴化锂LiBr 143 147 160 183 211 223 245 266 碳酸锂Li2CO3 1.54 1.43 1.33 1.26 1.17 1.08 1.01 0.85 0.72 氯酸锂LiClO3 241 283 372 488 604 777氯化锂LiCl 69.2 74.5 83.5 86.2 89.8 98.4 112 121 128 铬酸锂Li2CrO4.2H2O 142重铬酸锂Li2Cr2O7.2H2O 151磷酸二氢锂LiH2PO4 126氟化锂LiF 0.16氟硅酸锂Li2SiF6.2H2O 73甲酸锂LiHCO2 32.3 35.7 39.3 44.1 49.5 64.7 92.7 116 138 亚磷酸氢锂Li2HPO3 4.43 9.97 7.61 7.11 6.03 氢氧化锂LiOH 12.7 12.7 12.8 12.9 13.0 13.3 13.8 15.3 17.5 碘化锂LiI 151 157 165 171 179 202 435 440 481 钼酸锂Li2MoO4 82.6 79.5 79.5 78 73.9 硝酸锂LiNO3 53.4 60.8 70.1 138 152 175亚硝酸锂LiNO2 70.9 82.5 96.8 114 133 177 233 272 324 草酸锂Li2C2O4 8高氯酸锂LiClO4 42.7 49 56.1 63.6 72.3 92.3 128 151高锰酸锂LiMnO4 71.4磷酸锂Li3PO4 3.821×10-2硒化锂Li2Se 57.7亚硒酸锂Li2SeO3 25 23.3 21.5 19.6 17.9 14.7 11.9 11.1 9.9 硫酸锂Li2SO4 36.1 35.5 34.8 34.2 33.7 32.6 31.4 30.9酒石酸锂Li2C4H4O6 42 31.8 27.1 26.6 27.2 29.5硫氰酸锂LiSCN 114 131 153钒酸锂LiVO3 2.5 4.82 6.28 4.38 2.67二氧化硫SO2 9.4氢氧化镥(III) Lu(OH)3 1.164×10-5硫酸镥(III) Lu2(SO4)3·8H2O 57.9氯化铝AlCl3 43.9 44.9 45.8 46.6 47.3 48.1 48.6 49 氟化铝AlF3 0.56 0.56 0.67 0.78 0.91 1.1 1.32 1.72硝酸铝Al(NO3)3 60 66.7 73.9 81.8 88.7 106 132 153 160高氯酸铝Al(ClO4)3 122 128 133硫酸铝Al2(SO4)3 31.2 33.5 36.4 40.4 45.8 59.2 73 80.8 89氢氧化铝Al(OH)3 0.0001镁、锰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乙酸镁Mg(C2H3O2)256.7 59.7 53.4 68.6 75.7 118苯甲酸镁Mg(C7H5O2)2·H2O 5溴酸镁Mg(BrO3)2·6H2O 58溴化镁MgBr298 99 101 104 106 112 125 碳酸镁MgCO3 3.9×10-2氯酸镁Mg(ClO3)2114 123 135 155 178 242 268氯化镁MgCl252.9 53.6 54.6 55.8 57.5 61 66.1 69.5 73.3 铬酸镁MgCrO4·7H2O 137氟化镁MgF2 7.325×10-3氟硅酸镁MgSiF6 26.3 30.8 34.9 44.4甲酸镁Mg(HCO2)2 14 14.2 14.4 14.9 15.9 17.9 20.5 22.2 22.9 氢氧化镁Mg(OH)2 9.628×10-4碘酸镁Mg(IO3)2 7.2 8.6 10 11.7 15.2 15.5 15.6碘化镁MgI2 120 140 173 186钼酸镁MgMoO4 13.7硝酸镁Mg(NO3)262.1 66 69.5 73.6 78.9 78.9 91.6 106草酸镁MgC2O4 0.104高氯酸镁Mg(ClO4)2 49.6磷酸镁Mg3(PO4)2 2.588×10-4硒酸镁MgSeO4 20 30.4 38.3 44.3 48.6 55.8亚硒酸镁MgSeO3 5.454×10-2硫酸镁MgSO4 22 28.2 33.7 38.9 44.5 54.6 55.8 52.9 50.4 硫代硫酸镁MgS2O3 50溴化锰MnBr2 127 136 147 157 169 197 225 226 228 碳酸锰MnCO3 4.877×10-5氯化锰MnCl2 63.4 68.1 73.9 80.8 88.5 109 113 114 115 亚铁氰化锰Mn2Fe(CN)6 1.882×10-3氟化锰MnF2 10.6 0.67 0.44 0.48 氟硅酸锰MnSiF6·6H2O 140氢氧化锰Mn(OH)2 3.221×10-4硝酸锰Mn(NO3)2 102 118 139 206草酸锰MnC2O4·2H2O 2×10-2 2.4×10-2 2.8×10-2 3.3×10-2硫酸锰MnSO4 52.9 59.7 62.9 62.9 60 53.6 45.6 40.9 35.3钠、镍、钕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乙酸钠CH3COONa 36.2 40.8 46.4 54.6 65.6 139 153 161 170 叠氮化钠NaN3 38.9 39.9 40.8苯甲酸钠NaC7H5O2 53.0溴酸钠NaBrO3 24.2 30.3 36.4 42.6 48.8 62.6 75.7 90.8 溴化钠NaBr 80.2 85.2 90.8 98.4 107 118 120 121 121 碳酸钠Na2CO3 7 12.5 21.5 39.7 49 46 43.9 43.9氯酸钠NaClO3 79.6 87.6 95.9 105 115 137 167 184 204 氯化钠NaCl 35.7 35.8 35.9 36.1 36.4 37.1 38 38.5 39.2 铬酸钠Na2CrO4 31.7 50.1 84 88 96 115 125 126 氰化钠NaCN 40.8 48.1 58.7 71.2 水解重铬酸钠Na2Cr2O7 163 172 183 198 215 269 376 405 415 磷酸二氢钠NaH2PO4 56.5 69.8 86.9 107 133 172 211 234氟化钠NaF 3.66 4.06 4.22 4.4 4.68 4.89 5.08 甲酸钠HCOONa 43.9 62.5 81.2 102 108 122 138 147 160 碳酸氢钠NaHCO3 7 8.1 9.6 11.1 12.7 16氢氧化钠NaOH 98 109 119 129 174碘酸钠NaIO3 2.48 4.59 8.08 10.7 13.3 19.8 26.6 29.5 33 碘化钠NaI 159 167 178 191 205 257 295 302 钼酸钠Na2MoO4 44.1 64.7 65.3 66.9 68.6 71.8硝酸钠NaNO3 73 80.8 87.6 94.9 102 122 148 180亚硝酸钠NaNO2 71.2 75.1 80.8 87.6 94.9 111 113 160 草酸钠Na2C2O4 2.69 3.05 3.41 3.81 4.18 4.93 5.71 6.5 高氯酸钠NaClO4 167 183 201 222 245 288 306 329 高碘酸钠NaIO4 1.83 5.6 10.3 19.9 30.4磷酸钠Na3PO4 4.5 8.2 12.1 16.3 20.2 20.9 60 68.1 77 焦磷酸钠Na4P2O7 2.26硒酸钠Na2SeO4 13.3 25.2 26.9 77 81.8 78.6 74.8 73 72.7 硫酸钠Na2SO4 4.9 9.1 19.5 40.8 48.8 45.3 43.7 42.7 42.5 硫代硫酸钠Na2S2O3 71.5 73 77.6 90.8 97.2 溴酸镍Ni(BrO3)2·6H2O 28溴化镍NiBr2 113 122 131 138 144 153 154 155 碳酸镍NiCO3 9.643×10-4氯酸镍Ni(ClO3)2 111 120 133 155 181 221 308氯化镍NiCl2 53.4 56.3 66.8 70.6 73.2 81.2 86.6 87.6 氟化镍NiF2 2.55 2.56 2.56 2.59碘酸镍Ni(IO3)2 0.74 6.2×10-2 1.43碘化镍NiI2 124 135 148 161 174 184 187 188硝酸镍Ni(NO3)2 79.2 94.2 105 119 158 187 188高氯酸镍Ni(ClO4)2 105 107 110 113 117焦磷酸镍Ni2P2O7 1.017×10-3硫酸镍NiSO4·6H2O 44.4 46.6 49.2 55.6 64.5 70.1 76.7 乙酸钕(III) Nd(C2H3O2)3·H2O 26.2溴酸钕(III) Nd(BrO3)3 43.9 59.2 75.6 95.2 116氯化钕(III) NdCl3 96.7 98 99.6 102 105钼酸钕(III) Nd2(MoO4)3 1.9×10-3硝酸钕(III) Nd(NO3)3 127 142 145 159 211硒酸钕(III) Nd2(SeO4)3 45.2 44.6 41.8 39.9 39.9 43.9 7 3.3硫酸钕(III) Nd2(SO4)3 13 9.7 7.1 5.3 4.1 2.8 2.2 1.2硼、铍、钋、镨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硼酸H3BO3 5.7三氧化二硼B2O3 2.2碳酸铍BeCO3 0.218氯化铍BeCl2 42 42钼酸铍BeMoO4 3.02硝酸铍Be(NO3)297 102 108 113 125 178草酸铍BeC2O4·3H2O 63.5高氯酸铍Be(ClO4)2 147硒酸铍BeSeO4·4H2O 49硫酸铍BeSO4 37 37.6 39.1 41.4 45.8 53.1 67.2 82.8 硫化钋(II) PoS 2.378×10-14乙酸镨(III) Pr(C2H3O2)3·H2O 32溴酸镨(III) Pr(BrO3)3 55.9 73 91.8 114 144氯化镨(III) PrCl3 104钼酸镨(III) Pr2(MoO4)3 1.5×10-3硝酸镨(III) Pr(NO3)3 112 162 178硫酸镨(III) Pr2(SO4)3 19.8 15.6 12.6 9.89 2.56 5.04 3.5 1.1 0.91氢、铅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砷化氢AsH3 8×10-2氯化氢HCl 81 75 70 65.5 61 57.5 53 50 47 43 40 硫化氢H2S 0.33乙酸铅Pb(C2H3O2)2 19.8 29.5 44.3 69.8 116叠氮化铅Pb(N3)2 2.49×10-2溴酸铅Pb(BrO3)2 7.92溴化铅PbBr2 0.45 0.63 0.86 1.12 1.5 2.29 3.32 3.86 4.55 碳酸铅PbCO3 7.269×10-5氯酸铅Pb(ClO3)2 3.7×10-2氯化铅PbCl2 0.67 0.82 1 1.2 1.42 1.94 2.54 2.88 3.2 铬酸铅PbCrO4 1.71×10-5亚铁氰化铅PbFe(CN)6 5.991×10-4氟化铅PbF2 4.634×10-2氟硅酸铅PbSiF6 190 222 403 428 463 磷酸氢铅PbHPO4 3.457×10-4亚磷酸氢铅PbHPO3 2.187×10-2氢氧化铅Pb(OH)2 1.615×10-4碘酸铅Pb(IO3)2 2.4×10-3碘化铅PbI2 4.4×10-2 5.6×10-2 6.9×10-29×10-20.124 0.193 0.294 0.42 钼酸铅PbMoO4 1.161×10-5硝酸铅Pb(NO3)2 37.5 46.2 54.3 63.4 72.1 91.6 111 133 草酸铅PbC2O4 6.495×10-4高氯酸铅Pb(ClO4)2·3H2O 440硒酸铅PbSeO4 1.31×10-2硫酸铅PbSO4 3.836×10-3硫化铅PbS 6.767×10-13酒石酸铅PbC4H4O6 2.5×10-3硫氰酸铅Pb(SCN)2 0.553硫代硫酸铅PbS2O3 2.02×10-2钨酸铅PbWO4 2.838×10-2氢氧化铅(IV) Pb(OH)4 7.229×10-11铷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乙酸铷RbC2H3O2 86溴酸铷RbBrO3 3.6 5.1溴化铷RbBr 90 99 108 119 132 158氯酸铷RbClO3 2.1 3.1 5.4 8 11.6 22 38 49 63 氯化铷RbCl 77 84 91 98 104 115 127 133 143 铬酸铷Rb2CrO4 62 67.5 73.6 78.9 85.6 95.7重铬酸铷Rb2Cr2O7 5.9 10 15.2 32.3氟化铷RbF 300氟硅酸铷Rb2SiF6 0.157甲酸铷RbHCO2 443 554 614 694 900碳酸氢铷RbHCO3 110氢氧化铷RbOH 180碘酸铷RbIO3 1.96碘化铷RbI 144硝酸铷RbNO3 19.5 33 52.9 81.2 117 200 310 374 452 高氯酸铷RbClO4 1.09 1.19 1.55 2.2 3.26 6.27 11 15.5 22 高碘酸铷RbIO4 0.648硒酸铷Rb2SeO4 159硫酸铷Rb2SO4 37.5 42.6 48.1 53.6 58.5 67.5 75.1 78.6 81.8铯、钐、砷、铈、锶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乙酸铯CsC2H3O2 1010叠氮化铯CsN3 307溴酸铯CsBrO3 0.21 3.66 4.53 5.3溴化铯CsBr 108氯酸铯CsClO3 3.8 6.2 9.5 13.8 26.2 45 58 79 氯化铯CsCl 146 175 187 197 208 230 250 260 271 铬酸铯Cs2CrO4 71.4氟化铯CsF 322氟硼酸铯CsBF4 0.818甲酸铯CsHCO2 335 381 450 694碘酸铯CsIO3 2.6碘化铯CsI 44.1 58.5 76.5 96 124 150 190 205硝酸铯CsNO3 9.33 14.9 23 33.9 47.2 83.8 134 163 197 草酸铯Cs2C2O4 313高氯酸铯CsClO4 0.8 1 1.6 2.6 4 7.3 14.4 20.5 30 高锰酸铯CsMnO4 0.228硒酸铯Cs2SeO4 244硫酸铯Cs2SO4 167 173 179 184 190 200 210 215 200 乙酸钐Sm(C2H3O2)3·3H2O 15溴酸钐Sm(BrO3)3 34.2 47.6 62.5 79 98.5氯化钐SmCl3 92.4 93.4 94.6 96.9硫酸钐Sm2(SO4)3·8H2O 2.7 3.1五氧化二砷As2O5 65.8三硫化二砷As2S3 4.454×10-4三氧化二砷As2O3 2乙酸铈(III) Ce(C2H3O2)3 0.35氯化铈(III) CeCl3 100氢氧化铈(III) Ce(OH)3 9.43×10-5碘酸铈(III) Ce(IO3)3 0.123硝酸铈(III) Ce(NO3)3 234磷酸铈(III) CePO4 7.434×10-11硒酸铈(III) Ce2(SeO4)3 39.5 37.2 35.2 33.2 32.6 13.7 4.6硫酸铈(III) Ce2(SO4)3·2H2O 21.4 9.84 7.24 5.63 3.87氢氧化铈(IV) Ce(OH)4 1.981×10-9乙酸锶Sr(C2H3O2)2 37 42.9 41.1 39.5 38.3 36.8 36.1 36.2 36.4 溴酸锶Sr(BrO3)2·H2O 30.9溴化锶SrBr2 85.2 93.4 102 112 123 150 182 223 氯酸锶SrClO3 175氯化锶SrCl2 43.5 47.7 52.9 58.7 65.3 81.8 90.5 101 铬酸锶SrCrO4 8.5×10-29.0×10-2甲酸锶Sr(HCO2)2 9.1 10.6 12.7 15.2 17.8 25 31.9 32.9 34.4 氢氧化锶Sr(OH)2·8H2O 0.91 1.25 1.77 2.64 3.95 8.42 20.2 44.5 91.2 碘酸锶Sr(IO3)2 0.19碘化锶SrI2 165 178 192 218 270 365 383 钼酸锶SrMoO4 1.107×10-2硝酸锶Sr(NO3)2 39.5 52.9 69.5 88.7 89.4 93.4 96.9 98.4硒酸锶SrSeO4 0.656硫酸锶SrSO4 1.13×10-21.29×10-2 1.32×10-2 1.38×10-21.41×10-2 1.31×10-2 1.16×10-21.15×10-2硫代硫酸锶SrS2O3·5H2O 2.5钨酸锶SrWO4 3.957×10-4铊、碳、铽、锑、铁、铜、钍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叠氮化亚铊TlN3 0.171 0.236 0.364溴酸亚铊TlBrO3 0.306溴化亚铊TlBr 2.2×10-2 3.2×10-2 4.8×10-2 6.8×10-29.7×10-20.117碳酸亚铊Tl2CO3 5.3氯酸亚铊TlClO3 2 3.92 12.7 36.6 57.3氰化亚铊TlCN 16.8氟化亚铊TlF 78碳酸氢亚铊TlHCO3 500氢氧化亚铊TlOH 25.4 29.6 35 40.4 49.4 73.3 106 126 150碘酸亚铊TlIO3 6.678×10-2碘化亚铊TlI 2×10-36×10-3 1.5×10-2 3.5×10-27×10-20.12硝酸亚铊TlNO3 3.9 6.22 9.55 14.3 21 46.1 110 200 414草酸亚铊Tl2C2O4 1.83高氯酸亚铊TlClO4 6 8.04 13.1 19.7 28.3 50.8 81.5磷酸亚铊Tl3PO4 0.15焦磷酸亚铊Tl4P2O7 40硒酸亚铊Tl2SeO4 2.17 2.8 8.5 10.8 硫酸亚铊Tl2SO4 2.73 3.7 4.87 6.16 7.53 11 14.6 16.5 18.4 钒酸亚铊TlVO3 0.87二氧化碳CO2 0.1782一氧化碳CO 2.6×10-3硫酸铽Tb2(SO4)3·8H2O 3.56溴酸铽Tb(BrO3)3·9H2O 66.4 89.7 117 152 198三氟化锑SbF3 385 444 562 水解三氯化锑SbCl3 602 910 1090 1370 水解溴化亚铁FeBr2 101 109 117 124 133 144 168 176 184 碳酸亚铁FeCO3 6.554×10-5氯化亚铁FeCl2 49.7 59 62.5 66.7 70 78.3 88.7 92.3 94.9 氟硅酸亚铁FeSiF6·6H2O 72.1 74.4 77 84 88 100 氢氧化亚铁Fe(OH)2 5.255×10-5硝酸亚铁Fe(NO3)2·6H2O 113 134草酸亚铁FeC2O4·2H2O 8×10-3高氯酸亚铁Fe(ClO4)2·6H2O 299硫酸亚铁FeSO4·7H2O 28.8 40 48 60 73.3 101 79.9 68.3 57.8砷酸铁FeAsO4 1.47×10-9氯化铁FeCl3·6H2O 74.4 91.8 107氟化铁FeF3 9.1×10-2氢氧化铁Fe(OH)3 2.097×10-9碘酸铁Fe(IO3)3 0.36硝酸铁Fe(NO3)3·9H2O 112 138 175高氯酸铁Fe(ClO4)3 289 368 422 478 772硫酸铁Fe2(SO4)3·9H2O 440氯化亚铜CuCl 9.9×10-3氰化亚铜CuCN 1.602×10-9氢氧化亚铜CuOH 8.055×10-7碘化亚铜CuI 1.997×10-5硫化亚铜Cu2S 1.361×10-15硫氰酸亚铜CuSCN 8.427×10-7溴化铜CuBr2 107 116 126 128 131碳酸铜CuCO3 1.462×10-4氯酸铜Cu(ClO3)2 242氯化铜CuCl2 68.6 70.9 73 77.3 87.6 96.5 104 108 120 铬酸铜CuCrO4 3.407×10-2氟化铜CuF2 7.5×10-2氟硅酸铜CuSiF6 73.5 76.5 81.6 84.1 91.2 93.2甲酸铜Cu(HCO2)2 12.5氢氧化铜Cu(OH)2 1.722×10-6碘酸铜Cu(IO3)2·2H2O 0.109硝酸铜Cu(NO3)2 83.5 100 125 156 163 182 208 222 247 高氯酸铜Cu(ClO4)2 146硒酸铜CuSeO4 12 14.5 17.5 21 25.2 36.5 53.7亚硒酸铜CuSeO3 2.761×10-3硫酸铜CuSO4·5H2O 23.1 27.5 32 37.8 44.6 61.8 83.8 114 硫化铜CuS 2.4×10-17氟化钍(IV) ThF4·4H2O 0.914碘酸钍(IV) Th(IO3)4 3.691×10-2硝酸钍(IV) Th(NO3)4 186 187 191硒酸钍(IV) Th(SeO4)2·9H2O 0.65硫酸钍(IV) Th(SO4)2·9H2O 0.74 0.99 1.38 1.99 3锡、氙、锌、溴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溴化亚锡SnBr2 85氯化亚锡SnCl2 84氟化亚锡SnF2 30碘化亚锡SnI2 0.99 1.17 1.42 2.11 3.04 3.58 4.2 硫酸亚锡SnSO4 18.9氙Xe 24乙酸锌Zn(C2H3O2)2 30溴化锌ZnBr2 389 446 528 591 618 645 672碳酸锌ZnCO3 4.692×10-5氯酸锌Zn(ClO3)2 145 152 209 223氯化锌ZnCl2 342 353 395 437 452 488 541 614氰化锌Zn(CN)2 5.8×10-2氟化锌ZnF2 1.6甲酸锌Zn(HCO2)2 3.7 4.3 6.1 7.4 11.8 21.2 28.8 38碘酸锌Zn(IO3)2·2H2O 7.749×10-2碘化锌ZnI2 430 432 445 467 490 510硝酸锌Zn(NO3)2 98 138 211草酸锌ZnC2O4·2H2O 2.521×10-3高锰酸锌Zn(MnO4)2 33.3硫酸锌ZnSO4 41.6 47.2 53.8 61.3 70.5 75.4 71.1 60.5亚硫酸锌ZnSO3.2H2O 0.16酒石酸锌ZnC4H4O6 2.2×10-2 4.1×10-2 6×10-2 0.104 0.59一氯化溴BrCl 1.5氩、氧、铟、钇、镱、银、铀、铕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氩Ar 4氧O2 1.52×10-2 1.17×10-29.4×10-37.8×10-3 6.2×10-3硫酸镱Yb2(SO4)3 44.2 37.5 22.2 17.2 10.4 6.4 5.8 4.7 乙酸钇Y(C2H3O2)3·4H2O 9.03溴酸钇Y(BrO3)3·9H2O 168溴化钇YBr3 63.9 75.1 87.3 101 116 123 氯化钇YCl3 77.3 78.1 78.8 79.6 80.8氟化钇YF3 5.769×10-3硝酸钇Y(NO3)3 93.1 106 123 143 163 200硫酸钇Y2(SO4)3 8.05 7.67 7.3 6.78 6.09 4.44 2.89 2.2 溴化铟InBr3 571氯化铟InCl3 210 212氟化铟InF3 11.2氢氧化铟In(OH)3 3.645×10-8碘酸铟In(IO3)3 6.7×10-2硫化铟In2S3 2.867×10-14乙酸银AgC2H3O2 0.73 0.89 1.05 1.23 1.43 1.93 2.59叠氮化银AgN3 7.931×10-4溴酸银AgBrO3 0.11 0.16 0.23 0.32 0.57 0.94 1.33 溴化银AgBr 1.328×10-5碳酸银Ag2CO3 3.489×10-3氯酸银AgClO3 10.4 15.3 20.9 26.8氯化银AgCl 0.0001923 5.2×10-5亚氯酸银AgClO2 0.248铬酸银Ag2CrO4 2.157×10-3氰化银AgCN 1.467×10-7重铬酸银Ag2Cr2O7 0.159氟化银AgF 85.9 120 172 190 203硝酸银AgNO3 122 167 216 265 311 440 585 652 733 草酸银Ag2C2O4 3.27×10-3氧化银Ag2O 1.3×10-3高氯酸银AgClO4 455 484 525 594 635 793 高锰酸银AgMnO4 0.9硫酸银Ag2SO4 0.57 0.7 0.8 0.89 0.98 1.15 1.3 1.36 1.41 钒酸银AgVO3 1.462×10-2硫酸铀(IV) U(SO4)2.8H2O 11.9 17.9 29.2 55.8醋酸铀酰UO2(C2H3O2)2·2H2O 7.69氯化铀酰UO2Cl2320甲酸铀酰UO2(HCO2)2·H2O 7.2碘酸铀酰UO2(IO3)2·H2O 0.124硝酸铀酰UO2(NO3)298 107 122 141 167 317 388 426 474 草酸铀酰UO2C2O40.45 0.5 0.61 0.8 1.22 1.94 3.16 硫酸铀酰UO2SO4·3H2O 21氢氧化铕(III) Eu(OH)3 1.5538×10-5硫酸铕(III) Eu2(SO4)3·8H2O 2.56有机化合物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D-半乳糖C6H12O610.3 68.3 苯胺C6H7N 3.6苯酚C6H5OH 8.3 混溶D-甘露糖C6H12O6248果糖C6H12O6375.0 538.0海藻糖C12H22O1168.9麦芽糖C12H22O11108棉籽糖C18H32O16·5H2O 14木糖C5H10O5117尿素CO(NH2)2108 167 251 400 733 D-葡萄糖C6H12O683乳糖C12H22O118蔗糖C12H22O11181.9 190.6 201.9 216.7 235.6 259.6 288.8 323.7 365.1 414.9 476.0。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a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b基本计算公式:若设溶解度为S,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A,溶剂质量为B,溶液质量为C(均以克为单位)编辑推荐:2019年中考化学必考知识之化学常识。
72溶解度
3、溶解度曲线。
一定温度下,压强为101KPa时,气体溶解在一体积水中达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判断正误: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
●
●
●
●
●
●
●
●
●
硝酸钾溶解度曲线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00 g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
可溶解100g硝酸钾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0
0
温度/℃
溶解度/g
上图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你得出的结论是 。
线: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的幅度。
交点:几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某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溶解度(克)
温度(t)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0
190
180
170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硝酸铵
硝酸钾
硝酸钠
氯化铵
氯化钠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溶解度(克)
温度(t)
160
150
140
130
120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例:(4)溶解度曲线(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2)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3)N 点为 t 3℃时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 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7)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A 和B 无晶体 析出的有 C(8)除去A 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 与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 (海水晒盐)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 3)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化学复习指导:固体的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定义】
上信中学陈道锋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溶解度是指溶质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固体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①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②在20℃时,NaCl溶解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为36克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外在因素)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c、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固体的溶解度概念
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是指某一固体物质在某一温度下,在一定的体积的溶剂中的溶解量的大小。
它是指在固定条件下,一段时间内,某一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到某一体积溶剂中所需要的质量。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而言,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溶解度也受溶剂性质和溶质性质的影响,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溶剂对同一溶质有不同的溶解度。
溶解度用来衡量某一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溶剂中的溶解量。
溶解度的大小取决于温度,体积和溶剂的性质。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能够完全溶解某一定量的溶质,这就是一种溶解度。
换句话说,溶解度是指某一固体物质在某一温度下,在一定的体积的溶剂中的溶解量的大小。
溶解度的大小取决于温度,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反之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粒子的运动速度也会增加,从而增加分子粒子与溶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溶质的溶解度。
另外,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也会影响溶解度,当溶质与溶剂的性质接近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小,从而降低溶解度。
除温度外,溶剂的体积也会影响溶解度。
一般而言,体积越小,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小,溶解度越低,反之体积越大,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大,溶解度越高。
此外,溶剂本身的性质也会影响溶解度。
溶剂越稠,溶质越难溶解,溶解度越低,反之溶剂越稀,溶质越容易溶解,溶解度越高。
最后,溶质本身的性质也会影响溶解度。
一般而言,溶质的密度越高,表面越粗糙,溶解度越低。
同样,溶质的极性越强,溶解度越高。
总之,溶解度是某一固体物质在某一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溶剂中的溶解量。
它受温度、溶剂体积、溶剂性质和溶质性质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而随着体积的增加,溶解度也会增加。
溶剂的性质也会影响溶质的溶解度,当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接近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小,溶解度会降低。
溶质本身的性质也会影响溶解度,溶质的密度越高,极性越强,溶解度越高。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种固体物质100g当溶剂饱和时所溶解质量,它被称为这种溶剂中的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扩展资料:四元溶解度的概念: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在因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是温度。
如果温度变化,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只有在指示温度时,溶解性是有意义的。
②标准:“停留100g在溶剂中”,应该强调和注意什么是:在这里100g 是溶剂质量,而不是是溶液质量。
③状态:“达到饱和”,溶解度是在相同条件下评价物质溶解度的标准,只有在达到最大溶解值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它的溶解度,因此,有必要问“达到饱和”。
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质量,常用单位是克(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 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 高而增大, 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不大, 例如食盐。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 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温度/℃
氯化钠
硼酸
2.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是不同的
⑴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NH4NO3,KNO3,NaNO3等, 表现为曲线陡升 ②影响不大:如NaCl、KCl、NH4Cl,表现为
曲线平缓 ⑵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如Ca(OH)2、Li2SO4等。表现为曲线下降
溶200 解190 度 g 180
例:室温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属于易溶 物 质;CaCO3的溶解度为0.0013g,属于 难溶 物质 KClO3的溶解度为7.4g,属于 可溶 物质; Ca(OH)2的溶解度为0.17g,属于 微溶 物质。
1、在200C,NaCl的溶解度是36g。在200C时, 把20g NaCl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下列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制成了70g饱和溶液 B、制成了68g饱和溶液
温 度
/
℃ 溶 解 度 /g
0
10
20
30
40
5 0
60
70
80
90
1 0 0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ຫໍສະໝຸດ . .10 20.
30
.
.
.
40
50
60
70
80
温度/℃
90
100
溶200 解190 度 g 180
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
NaNO3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硼酸
60 70 80 90 100
温度/℃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各点的意义
(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 换句话说: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都是该溶质在该温度 下的一种饱和溶液。 (2)两条曲线的交点, 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有18g NaCl发生溶解
D、还剩余2g固体NaCl未溶解
三、溶解度曲线
1、定义:以温度为横坐标, 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描绘 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情况的曲线。
溶 200 解 度 190
180
g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 .
硝 酸 钾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g
硝 酸 铵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
B.
练习: 68 ℃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 3、在___
134g 。 度相同,都约为______ 小于 4、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___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 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KClO3
可 溶 10g
易 溶
0.01g
Ca(OH)2 CaSO4 Ag2SO4
代表物质 CaCO3
Cu(OH)2 ……
NaCl KNO3 CuSO4
……
MgCO3
NaOH
……
注意: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
但
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4)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区别: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 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 定量表示。
(3)曲线下方的点表示 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曲线上方的点表示: 以该数据配置的溶液在该温度下为饱和溶液,且有 未溶解完的溶质(或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
溶 200 解 度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例:下列对“20℃时,KNO3的溶解度为 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D ) A. 20℃时,31.6gKNO3溶解在水里; B. 20℃时,100g溶液中含有31.6gKNO3; C. 31.6gKNO3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 20℃时,31.6gKNO3溶解在100g水中 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硝 酸 铵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练习:
B. A.
硝 酸 钠 硝 酸 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1、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A点 表示什么意义? 44g 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59g 。 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47g。 7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 3、B点表示什么意思?
注意:(1)条件:一定温度下 (2)标准:100g溶剂 (3)状态:饱和状态 (4)单位:克(g) 四要素,缺一不可
根据图7-8 实验证明:
在20℃时,100g水溶解23.8g的氯化钾,就 达到饱和状态。 23.8g就是氯化钾,于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1.得到氯化钾溶液的质量为多少? 123.8g 2.溶质的质量为多少? 23.8g 3.溶剂的质量为多少? 100g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2)外因:只与温度有关
练习:
1、20 ℃时NaCl溶解度是36克,则20 ℃时, 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 36:100:136 比=___________. 2、20 ℃时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1.6克, 100 克,溶质______ 31.6 克,溶液: 则溶剂:_______ 131.6 克。 ______
固体的溶解度
• 目标:
• 区分溶解度与溶解性, •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 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图
• 重难点:
• 有关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 运用溶解度曲线判段溶解诶度与温度的关系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 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170 160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硝 酸 铵
溶 0.20 解 度
/ g
0.15 0.10
150
0.05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硝 酸 钠 硝 酸 钾 氯化铵
氯化钾
讨论:
3.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1)溶解性:物质的溶解能力叫做溶解性。
注意:①溶解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②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③分类:难溶、微溶、可溶、易溶。 (2)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难溶 0.01g 溶解度 20℃ 微溶
1g
可溶
10g
易溶
(3)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 20℃时溶 解度 难溶 微 溶 1g
C
O
t1
t2
t
四、气体的溶解度
1. 概念: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 101.3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中达 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2、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和温度影响
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例如:制汽水时加大压强使更 多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例如:煮水至未沸之前,水中就有气泡冒出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硼酸
60 70 80 90 100
温度/℃
1、t20C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A、B、C ;
2、当三种固体物质饱和溶液接近饱和时,采 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可 S 达到饱和的是 C ; A 3、M点的意义 A、B在 是 t10C时溶解度相等 N 20g ; 4、N点的意义 M B 为 A物质在 t20C时溶解度 ; 为20g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20℃时,36g NaCl能溶解在100g水中, 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2)36g NaCl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所以说, NaCl的溶解度为36g (3)20℃时,18g NaCl溶解在50g水中恰和 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 度为18g (4)20℃时,36g NaCl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 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 度为3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