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杜牧和他的七绝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 诗词曲五首》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 诗词曲五首》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导读: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

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

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

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

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反复朗读诗句,体会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目标:1、知道古诗中典故的作用2、知道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及作用3、体会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古诗中典故的表达作用2、知道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及作用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教学时间:1课时教材分析: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一篇优秀之作,感情真挚深切,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到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充分显示出结构的巧妙,又恰当用典,含义十分丰富,耐人寻味。

诗中借用景物描写,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人生哲理。

做到了景、情、理三结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片源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学生分析:对古诗文可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特别是古诗的分析能力还比较的薄弱。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篇比较复杂的古诗,结构内容分析上涉及到典故和借景抒情两个知识点,情感体会上诗人的情感也是不断地变化。

所以,需要通过对这首诗细致的分析,使学生具备能从诗歌的结构上分析出诗人情感的能力。

还有对于学生来说,新的知识必须从概念上加以解释清楚,使他们能识别典故和借景抒情,并通过对两者作用的分析,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媒体: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教学策略:自由诵读法:反复朗读诗句,体会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体会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美和音乐美。

教学过程:板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情感变化凄凉地(地点)二十三年(时间)弃愤慨伤感苦闷典故空翻似 (世态变迁、物是人非) 生疏惆怅无奈借景抒情沉舟 (残破) 千帆(生机勃勃) 昂扬乐观积极病树 (旧) 万木 (新)长精神与友人共勉哲理/现实意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篇二:赤壁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有关情况。

精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共34张PPT)

精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共34张PPT)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 春深:春色浓,这里指美女成群。
二乔:三国时东吴美女,大乔乃孙策妻,小乔乃周 瑜之妻。 杜牧本人认为赤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 则国破家亡。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我把它仔细磨洗,认出是三国的遗迹。 倘若当年,东风不将周瑜助,那么铜雀高 台春光深, 深锁住,江东二乔.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 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 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 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 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 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 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 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 段,称三叠或四叠。
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 那里。 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 《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 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 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 作起精神吧。
1,2:写被贬地的荒僻;贬时之漫长。
3,4:运用典故,作者孤身只影,远离家乡,重返旧地,仿如隔世。
5,6:进一步表现了作者世事变迁的感概,充满人生的乐观感悟和 哲思睿理。 7,8:是诗人对白居易关怀的感激及相互慰勉;表现诗人乐观向上 的精神,坚定不移的意志。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25课《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25课《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25课《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二目的要求: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1 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材分析: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赤壁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

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过零丁洋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教学设计5: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教学设计5: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

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

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

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

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师生互动过程:第一课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第二课时《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吟读诗歌,阅读注释,自行译诗感受诗歌的情感发展:忧愤悲苦——以死明志(讨论)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每人用一句概括自己赏析所得。

(可以从修辞,情感,内容,主题,表现手法等角度)颔联:“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颈联: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

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尾联: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第三课时《水调歌头》发言,鼓励有不同发看法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可请C 类学生背诵并大加鼓励。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材分析: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赤壁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

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过零丁洋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 》教案初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 》教案初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背诵五首诗词曲,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二、重点和难点:1、反复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四、教法手段:朗读、指导;讨论、探究五、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3、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第一首是唐诗。

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

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

课文选的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也是传诵不衰的名篇。

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文化品味,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结合课下注释,思考: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疑问探究: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作者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的朋友,有的已去世,有的和自己一样被贬官,对他们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官,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

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学案-精选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学案-精选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学案内容预览:25、《诗词曲五首》学案教师寄语:徜徉于诗的海洋,感悟诗的意境。

学习目标:1.背诵默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重难点:1.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一、基础知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诗人。

2.《赤壁》作者﹏﹏﹏﹏,字﹏﹏﹏﹏,﹏﹏﹏﹏朝诗人,他与李商隐被称为“﹏﹏﹏﹏”。

3.《过零丁洋》作者﹏﹏﹏﹏,号﹏﹏﹏﹏,﹏﹏﹏﹏朝)文学家。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赤壁》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过零丁洋》1.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2.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水调歌头》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含义?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山坡羊潼关怀古》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2.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3.这首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什么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四、拓展延伸1、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联系全诗任选下面一句,加以赏析。

其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背诵五首诗词曲,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二、重点和难点:1、反复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四、教法手段:朗读、指导;讨论、探究五、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3、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第一首是唐诗。

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

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

课文选的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也是传诵不衰的名篇。

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文化品味,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结合课下注释,思考: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说明]学生初步谈感想,鼓励个人独到的见解。

三、疑问探究: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作者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的朋友,有的已去世,有的和自己一样被贬官,对他们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官,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

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赏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赏析
③诗中第二联运用对偶的句式和比喻修辞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⑤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简要分析。
这两句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化静为动。一个“聚”
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⑤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
最后四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诗词曲五首: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精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学讲预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

【精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学讲预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

《诗词曲五首》学讲预案一、自主先学1.了解作者:(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__________, _____代诗人。

“酬”在这的意(2(3)《过零丁洋》作者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民族英雄。

2.识记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闻笛赋.()烂柯.人()折戟.()干戈.()长.精神 ( ) 寥.落()认前朝.()铁未销.()飘絮.()嵇.康()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折戟..沉沙铁未销. (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 干戈寥落....四周星()()零丁洋里叹零丁..()()..照汗青..()留取丹心二、合作助学:(1)检查自主先学的情况。

2.研读课文,小组讨论完成: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中的“凄凉地”和“弃置身”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颔联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作者什么心情?(3)如何理解“沉舟”和“病树”以及本联蕴涵的哲理?(4)诗人在《赤壁》中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请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

(5)《过零丁洋》中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结合相关语句谈一谈。

(6)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检测促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诗题中的“乐天”指的是 ________。

2.用“/”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诗中流露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的诗句:4.用典故暗示作者贬谪时间之长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怅惘心情的句子:5.点明题意,表明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的诗句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谈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2.《赤壁》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人教版)

25.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3课时资料超市:刘禹锡(772—846),字梦得。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

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

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

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由千古唐诗引入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原文及译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原文及译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原文及译文学习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的目的要求: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的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写作背景: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唐敬宗宝历二(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注释1.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见赠:送给(我)。

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5.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6.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7.怀旧:怀念故友。

8.吟:吟唱。

9.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10. 到:到达。

11.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1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人教语文八下第25课诗词曲五首(7)

人教语文八下第25课诗词曲五首(7)

《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学习并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思想境界。

二、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三、熟读并背诵诗歌并准确理解名句。

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诗歌的内容。

二、熟读并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名句。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为熟读成诵做好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这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以备课堂上交流。

教师:搜集与这几首诗歌相关的资料,制作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诗歌,必须把握诗歌的特点。

诗歌讲究形象思维,即用具体的事物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

强调的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

我国古代诗歌一般讲究借景抒情,情景相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炼,形象生动,表意含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声律和节奏等是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重要特征。

这些教师应适当地对学生讲一讲。

学习诗歌,应从整体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不宜做过细的分析,以免破坏诗歌的完整特点。

对于重点的名篇佳句,可重点研读与赏析,领悟其精妙。

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只有朗读成颂,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

“歌诗合为事时而作”,让学生适当地了解一些背景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精选题库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初中北师大版

精选题库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初中北师大版

精选题库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初中北师大版第一篇:精选题库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初中北师大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背诵五首诗词曲,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二、重点和难点:1、反复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四、教法手段:朗读、指导;讨论、探究五、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3、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第一首是唐诗。

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

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

课文选的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也是传诵不衰的名篇。

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文化品味,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结合课下注释,思考: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疑问探究: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作者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的朋友,有的已去世,有的和自己一样被贬官,对他们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官,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

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 》精品课件(共54张PPT)

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 》精品课件(共54张PPT)

律诗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赤壁》绝句 ——唐诗 • 《过零丁洋》律诗 ——宋诗 • 《水调歌头》 ——宋词 •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三座 绮丽的高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 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 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 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 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 词》、《竹枝》、《浪淘沙》 (一)、《浪淘沙》(八)、 《杨柳枝》(一)、《西塞山怀 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等。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 会关着二乔。 •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 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诗 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 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 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 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 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回应题目,点明酬谢之意,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 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 境界。
首联:回顾贬谪生活
颔联:感慨世事变迁
颈联:预示发展前景 尾联:与友乐观共勉
坚定乐观
豁达进取
赏析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
•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 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 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 了普通意义。后人用此句,并不和诗人原 意契合,而指新事物总要代替旧事物,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赤壁之 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是对三国鼎立之 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 孙刘联军击败曹军。诗人经过赤壁时,有感于 历史,借题发挥,写下了这首怀古咏史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和他的七绝
我长期读历史读文学,经过反复思考与心灵拷问,认为,中国的文化史,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中国失意文人创造的文化史。

从屈原以降,司马迁、杜甫、王昌龄、苏东坡,哪一个不是失意文人?连写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也是一个老失意者。

杜牧自然不能例外。

他虽然出身豪门,才华出众,却仕途不坦,难展鸿图。

“十年为幕府吏,每促束于簿书宴游间。

”官终中书舍人。

为什么?《新唐书•杜牧传》说:“牧刚直有奇节。

牧亦以疏直,时无后援者。

”性情耿直,不屑于逢迎权贵,只好坐冷板凳。

俗话说:“有一失必有一得。

”杜牧于是把整个身心用在了诗歌与文学的创作上。

政治上的失意,却成全了他高尚的人品与文品,从而创造出灿烂优秀的诗篇。

杜牧处于晚唐多事之秋,内忧外患,错综复杂,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

忧国忧民的杜牧主张削平藩镇,巩固国防,收复失地,统一国家。

同时极力反对当朝统治者的荒淫无耻,盼望能够恢复朝前曾经有过的比较清明的政治。

《阿房宫赋》就是这样一篇借题发挥之作。

如《樊川文集》中所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樊川文集》二十卷,凡载诗文四百五十篇(首),都有着较为充实的思想内涵和积极进取的政治倾向,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晚唐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

杜牧诗文并佳,尤其以七言绝句为最佳。

晚唐诗风流于萎靡,惟杜牧豪迈俊爽,遒劲峭拔,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

”他还称赞杜牧的《泊秦淮》为唐人七绝的压轴之作。

《泊秦淮》前两句说:“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以优美文笔描绘出迷迷茫茫冷冷清清的水上朦胧夜景,极富诗情画意。

当诗人在如此这般的水上遇到一处酒家时,笔锋一转,吟出后两句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从这千古传诵的诗句中,诗人的忧患意识不言自明,呼之欲出。

语言如此精练,意境如此深远,又有一唱三叹的韵致,真乃绝唱。

杜牧的《遣怀》诗值得特别一提。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亻幸名。

”写落魄后的醒悟和醒悟中的悔恨,很有思想的层次与深度。

如此深刻直白的自我谴责,一般士大夫是做不到的。

真是不可多得的诗人和不可多得的诗句。

杜牧写景抒情的七绝诗,成就最高。

人们都会想到的有他那首《清明》。

还有《江南春》、《山行》等等。

《清明》看似随手拈来,通俗易懂,却在平淡中见清新,清新中见自然,时至今日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足见其生命力之强劲。

《江南春》表现出诗人极强的概括力,“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每句都是一幅画,语言之凝炼达到精粹之极致。

《山行》更神妙绝伦。

我在五十多年前的少年时代,曾于陇右山区一座风雪山神庙的墙壁上首次读到这首诗,既惊叹其美妙绝伦,又惊异何以能在这样的地方产生如此之好诗,并将它抄录于自己的手册。

这首诗后来一直陪伴着我,使我随时享受到一幅真切美丽的寒山秋色图。

尤其是那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神来的一笔,使全诗灿然生辉。

与“多少楼台烟雨中”一样,千百年来被广大的诗歌爱好者传诵着、欣赏着、回味着……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