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建筑识图、构造与CAD》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建筑识图、构造与CAD》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作者:黄海文谢艳华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6期跟据中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该文分析和探索了《建筑识图、构造与CAD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强调以CAD辅助教学提升识图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建筑识图、构造与CAD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前言中职教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实干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强调培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具有在生产第一线中从事技术的工作能力。
《建筑识图、构造与CAD制图》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为目标。
本文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特点,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对课程的体系、内容等进行研究和实践。
二、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企业及毕业生广泛调研的结果,对识图投影部分内容的学习是枯燥但十分重要的,因此借助CAD制图软件中的空间模型,辅助教学提升识图能力,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将识图与CAD绘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用CAD辅助绘图的优势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和方位感,从而帮助提升识图能力。
三、重建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场所(综合实训教室),以真实项目教学为主线进行教学,使识图理论基础知识、手工绘图技巧与CAD计算机辅助绘图相辅相成。
四、改革教学手段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动画、仿真识图软件、建筑知识问答库、自测自评自学系统),综合运用讲授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三维模拟动画、仿真识图软件、建筑知识问答库、自测自评自学系统等教学辅助资源,帮助解决学生理论知识的薄弱环节。
通过科学的分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养成互相交流的习惯、把握自评互评的分寸以及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分析总结的综合能力,分组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到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
浅谈《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
摘要: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建筑专业课程改革要改变老师教法,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上的突破。
本文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中尝试理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关键词:中职教学改革构造识图多媒体教学实训近几年来中职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现就笔者任教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谈一些心得和体会。
1采用项目教学法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1.1认识建筑的基本构造。
中职学生还不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对建筑缺乏认识,直接灌输理论知识学生难以接受,因此,笔者经常带学生参观学校的建筑物或结合课程内容到工地进行见习,学校为配合教学在实训基地建设了各种建筑构造模型,以便学生学习。
如笔者进行墙体细部构造这节课教学时,会先让学生预习基本的概念:散水、勒脚,然后带学生去实地察看,老师指着地面沿建筑四周的一圈混凝土给学生讲解:这就是散水,大家想想起到什么作用?有多少宽度?为什么要做成有一定斜坡?这些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会七嘴八舌回答,最后老师引导出正确的答案。
再比如进行楼梯这一章的教学,因为楼梯的构造在建筑里是最复杂的,国家强制性规范条款在这里又多,特别是楼梯尺寸设计,该如何下手呢?笔者把学生分成三组,让他们把下列数据:楼梯净宽、楼梯净高、踏步宽、踏步高、踏步前檐挑出、栏杆扶手高度、梯井宽、每楼层踏步数、计算层高,设计成表格并将测量数据填写好。
比一比,哪一组测的最接近答案;想一想,算一算层高是多少;从得出的数据中来贯彻国家强制性规范,比以往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明显好。
1.2采用多媒体教学。
前面已谈到,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要在口头上讲述清楚是不可能的,或是依靠黑板去描绘也是非常难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制作的各种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现场施工环境,能有效地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实验、试验过程和现场看到的操作过程更好地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单调模式,使学习落到实处。
浅谈《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
握 各种 战术 方法是 非 常有好 处 的。
课 程教 学 中 , 学生 的基 础 也不 太好 。如 何 让学 生 更好 地 掌
2 . 2 基础 战术 。在 足 球 比赛 中 , 基 本 战术 也是 一 种局 握其 中 的规律 , 然 后在 此基 础 上进 行 有效 的联 系 是 非常 重 部 性 战术 , 通过 进 攻 配合 来 插 入 防守 配 合 内容 , 最 终 实现 要 的。规 律 的掌握 对学 生练 习足 球 、 提升 技术 的作 用不 可 展 示配 合 的胜利。学生在 熟 悉配 合路 线与 方法后 方可 练 习 忽 视 。 在 具 体 的 教 学 实 践 中 , 根 据 不 同 的 教 学 内 容 和 学 生 进攻配合, 并逐 次提 高练 习 中的 干扰 性 与 对抗 性 : 消极 进 特点 ,在 足 球 战术 的基础 上 进行 运动 技 能 的逐渐 训 练 , 从 攻 的情 况 则适 用于 防守 配合 练 习 , 待 学 生适 应后 再组 织积 而更 好 的实现 有效 教学 。
可 以 使 学 生 更 为 直 观 地 了 解 建 筑 施 工 的 要 求 和 圈混凝 土 给 学 生讲 解 : 这 就 是散 水 , 大家 想 想 起 到什 么 展 示 出 来 , 有 效 地 帮 助 其 加 深 了理 解 。 再 如 进 行 屋 面 防 水 作 用?有 多少宽度? 为什么 要做 成有 一定斜 坡?这 些 问题 施 工 程 序 ,
显好 。 1 . 2 采 用 多媒体 教 学 。前 面 已谈 到 , 建 筑工 程 是 一个 复 杂 的体 系 , 要 在 口头 上 讲 述 清楚 是 不 可 能 的 , 或是 依 靠
的突 锻 。 本 文在 建 筑识 图与 构 造 》 课 程 教 学 中尝 试 理 实训 教 学 , 让 学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研究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研究刘艳丽(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内蒙古赤峰024005)一、《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材的现状分析和改革(一)教材内容比较陈旧1.从新规范角度讲为了保证制图质量,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需要,建筑制图标准不断出新。
而让学生接收新的制图标准,是通过多媒体授课方式让学生了解,加深认识所学内容。
2.从新工艺、新技术方面讲每一种新的建筑结构型式在施工中都会用到新技术、新工艺,这部分是建筑构造讲解的重点。
教材介绍的施工工艺已经跟不上现在建筑的发展,必然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材内容上应该以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筒体结构为主,这些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物常采用的主要结构型式。
在教材中选用一套或两套作为范图给学生讲解,教学内容与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当下的建筑工程结构型式、工程做法等。
(二)部分章节内容衔接不当《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建筑制图,介绍建筑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原理、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2)建筑识图,介绍房屋建筑工程图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工程图的图示方法、图示内容和识读方法;(3)建筑构造,介绍民用与工业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与构造做法。
针对这点,教师要编写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主要进行内容和一些章节顺序的修改。
大部分教材将变形缝作为墙体这一章的一部分,可以将它提出作为独立章节,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涉及变形缝的内容添加到教材中,便于学生理解。
第二部分建筑识图中,增加建筑概论内容,将建筑设计基本知识、民用建筑构造组成放在第二部分的最前面,让学生理解民用建筑组成后再识图。
课程组的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更为合理和适用的教材并出版发行。
实践教学方面:首先由实践教师制定各实践环节的任务书与指导书,请课程组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决定,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资料。
《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改革探索研究[摘要]《建筑识图与构造》是中等专业学校建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由于中职学生基础差、空间想象力不强、兴趣不足等原因,为了保证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可以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从生活中得到实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画图,多识图,不断提高绘制、识读施工图和设计创造能力。
[关键词]建筑识图与构造创造性教学实践性教学一、加强创造性教学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是为当地培养动手能力强技术人才的学校,《建筑识图与构造》是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讲述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基本知识,研究房屋构造组成和原理。
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读和使用建筑工程图的能力,并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创造性教学是教与学、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并重,教、学、做三合一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职业动手学校更加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应用能力,以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创造性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以创新思维为基础,制定创新方案,打破原有模式,以最新的教学方法传输给学生。
最主要的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运用最新教育成果,发现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一项动手操作的技能。
通过实践教学的展开,学生不仅对书本上知识有了具体的认识,还能加深印象,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绘图、识图、制图再到物体立体空间模式,通过图纸想象到建筑物的立体图的结构。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这本书中,教师占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学习,对于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学校应给学生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教师应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去亲身体会如何识读图纸去施工,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最主要的是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师可以带学生在学校的实验楼中做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在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验那个结果互相验证,由此可以引发学生对一些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概况,为后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强化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巩固专业思想,同时对这本书的理论知识要专研透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会获得更多的知识。
《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作者:黄春花何仕朝来源:《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2019年第26期【摘要】《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是由《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两门课程科学整合后的课程。
为了改变《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两门课程教学现状,本文在广泛调研、听取专家意见和整合国内优秀教改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构建《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研究制订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改革计划。
实践证明,重构后的《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解决了两门相关联的课程单独授课导致的内容重复、课时增加、教学效果差等问题,能缩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关键词】识图;构造;重构;教学改革1引言《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是由《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两门课程科学整合后的新课程,是从事施工、造价、监理等人员的必修专业课程,该门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培养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课时不断压缩的背景下,针对高职院校《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课程的开设现状,教学内容交叉重复、教法传统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故将两门课程进行科学重构,构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精简内容,压缩课时,既能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学生读图与计算机绘图的职业能力,解决了毕业生读图、绘图能力较差的问题,更符合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具备熟练的建筑工程图识读与CAD操作技能的需求。
2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2.1課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根据《泸州市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规划》,到2020年,我市职业教育要办成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社会吸引力的现代职业教育。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学院的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其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培养服务于泸州工程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建筑识图与构造》与《建筑CAD》课程所授内容是建筑工程领域的入门基础,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内容才能将建筑物、构筑物建得好、省、安全,因此,改革现有教学内容和模式,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发展要求是强化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
高职院校“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7 2・
学生 的知识面 , 使之与时俱进 , 与施 工一线 接轨 。
二、 改革教学方法 学生毕业 后主要到工 程施工一线或者从 事造价
具体为课程 总分 1 0 0分 , 其 中平时 占6 0 %, 期末 考试 成绩 占4 0 %, 平 时成 绩 主要靠 证 书 的取 得来 衡 量 ,
中图 分 类 号 : T U 2 0 4—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6 5 3 6 ( 2 0 1 6 ) 0 3—0 0 7 2— 0 3
高等职业教 育为社 会培养 应用 型技 能人 才 , 以
一
、
改 进教 材 、 优 化 课 程 教 学 内容
“ 建筑识 图与构造 ” 课程是 土建 、 工程 管理类 专 业一 门重要 的专业基 础课 , 主要研 究建筑 工程 图 的
基本 画法 和识读 以及 民用建筑 和工业建筑 构造 的基
本知识 , 教学 内容覆盖面广且抽象 , 是施 工 、 监理 、 预
材 的编写工作 , 另外 , 还要结合 已毕业学生就 业状况
线联 系不密切 的有关理 论和相 对滞后 的 内容 ( 如
砖混结构 、 外墙 的水刷 石装饰 做法 以及木 门窗的构
“ 顶 岗” 的重要 技 能课 之一 。本课 程学 习效 果 的好
造等 ) 进行删减或 简讲 ; 面 向工程 一线 , 将 目前 常用 的框架结 构 、 框 剪结 构 、 框筒 结构 、 铝合金 和 塑钢 门
的信息反馈 , 编 写一套 真正适 合本 专业 高职学 生 的
“ 建筑识 图与构 造 ” 校 本 教材 。将 教材 中与工 程
一
算、 管理人员所必备 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 能 , 是学好
浅谈《建筑构造与识图》教案书写改革
浅谈《建筑构造与识图》教案书写改革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熟知教材及相关知识,教参和作业,其次教案的书写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
最后,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讲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结合了识图制图和构造两个重量级部分一体的课程,也是建筑专业的入门必修课程,教案的书写对于该课程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的教案书写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在多媒体发达的现代,去复制别人的教案,或者一本教案反复使用,不能使自己在专业上有更多新的见解,也不能把专业知识得到提高,写教案的过程就成为了一个复制粘贴的过程,毫无意义。
《建筑构造与识图》的书写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革:一、教案中教学大纲的组织教学大纲是组织一堂课的线索,能確保整个上课过程良好有序的进行,它包括了以下内容:1、课时安排,本节课要用多少时间讲课、多少时间作业、多少时间看书或者看图及课程疑和总结的时间要规划好,是整个上课的过程条例清晰,时间安排得当,不拖堂也不会整个上课过程无组织,显得杂乱和时间安排不足。
2、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对今后的工作有至关重要的部分。
课程的难点是课程中可能出现的专业方面非常重要但又掌握有难度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不能一次性理解清楚,那么必须请教老师或查阅相关资料,最终达到理解的效果。
3、教学用具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具也非常重要,该课程经常用到课程图纸或者模型,或者多媒体,那么在教案的书写过程中写出来,能确保在上课前准备好这些上课所需教具,便于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出更形象具体的建筑专业知识,达到便于理解和接收的效果。
4、讲授类型和方法教案中应写出具体的教授类型和教学方法,比如是讲授还是看图纸或者是带学生参观、实测、动手做模型,这样在列教学计划的时候便于当堂课程地点和时间安排,以便教务系统安排教室和地点,也能确保学生的统一安排,不影响临近教室上课班级的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模式通常采用教师讲授内容为主,学生通过笔记或课后习题进行复习和巩固。
这种模式存在着以下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只能利用文字、图片、幻灯片等传统媒体来传达知识,难以展示建筑构造和识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细节。
2. 互动性不足:传统课堂教学缺乏互动,学生难以与教师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很难积极参与课堂。
3. 可视化不足:建筑构造与识图是一门需要较强的可视化能力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满足这一需求,无法充分展示建筑实际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中。
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将建筑构造和识图的相关知识具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提高学生的可视化能力。
2. 互动教学平台:建立互动教学平台,提供在线答疑、讨论等功能,增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建筑构造与识图的相关知识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上更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
4. 远程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将课程内容传递给更广泛的学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5.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建筑构造与识图的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让学生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可能。
教学者应积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为培养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和建筑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建筑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运用BIM技术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运用BIM技术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一、当前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现状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是建筑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图纸的识图与绘制以及建筑构造原理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传统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主要以二维图纸为主导,学生需要通过手绘图纸或CAD软件来进行绘图和构造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等。
尤其是针对建筑施工的实际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之存在一定的脱节。
如何改革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当前建筑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BIM技术被称为是一种新兴的数字化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技术,它能够将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集成起来,使得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共享。
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中,运用BIM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实用和高效的教学工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具体而言,BIM技术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三维建模与演示:传统的建筑识图课程主要以二维图纸为主要教学内容,而BIM技术可以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来展示建筑的设计和构造过程,同时实现施工工艺的模拟演示,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建筑构造原理和施工工艺。
2. 协同设计与分析:BIM技术可以实现多学科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使得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各个方面能够相互协同,有利于学生对建筑构造过程的整体把握和分析。
3. 虚拟施工与实训: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施工过程的虚拟模拟,使得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实际的施工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施工技能。
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包括如何运用BIM技术改革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引入更多基于BIM技术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包括虚拟实训、施工模拟演示、协同设计等。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建筑行业也需要与时俱进,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而建筑构造与识图作为建筑专业的重要课程,也需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相关教学改革。
本文将探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和意义,以期为建筑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可能性。
背景介绍部分将着重介绍建筑行业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进行相应调整和更新。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的角度分析信息技术环境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前景。
1.2 问题意义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对于数字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建筑构造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现代建筑技术的需求。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建筑构造课程提供了更多教学资源和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等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生动展示和实践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与产业需求更好地对接,培养学生更具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人才。
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信息技术环境对建筑构造课程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普及与发展,对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
通过互联网和各种数字化工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与建筑构造相关的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为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数字化建模工具等技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建筑构造的原理和技术。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摘要:《建筑构造与识图》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培养学生会识图、懂构造的职业素养为目标,笔者不断探索教学,在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基础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思路,贯穿思政主线,结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1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为指导,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良好的职业道德、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主线,精心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把课程思政与知识、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依托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全过程、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并把课程思政纳入课程过程考核,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具体设计思路(1)重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素材适时、自然地融入课程内容中,把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
将思政元素融⼊到基础教学资源和拓展教学资源中(具体教学资源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图1所示),并贯穿于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学习和课后拓展巩固中。
图1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图2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考核测试(2)优化教学方式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思政素材,让学生在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感悟人生、感悟“三观”、感悟家国情怀和职业道德。
(3)采用全过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结合《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特点,本课程思政考核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专业教师为主,辅导员、个人、班级相互协同的评价机制;总结性考核以专业课程思政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思政素质发展为标准,由上述评价各方开展独立评价(总结性考核测试见图2),最终形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必备元素之一。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界开始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而在建筑学科中,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建筑构造原理和识图技能的基础知识。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的改革,以期为建筑学科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诸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等教学手段正在逐渐普及和深入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教育界开始探索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创新教学方法。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建筑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建筑构造原理和识图技能的基础知识。
传统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课后复习为辅。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板书、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可能性。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学科,利用虚拟实验室、建筑模拟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建筑构造原理。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建筑结构的组成、构造原理和施工工艺,让学生对建筑构造的认识更加直观和深入。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空间,如学习资料、在线讨论、课后作业等,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运用BIM技术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运用BIM技术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一、BIM技术在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1.提高识图水平传统的建筑识图教学主要依靠平面图纸,学生需要通过平面图的阅读去理解建筑的空间结构和构造关系。
而BIM技术可以将建筑的三维模型转化成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等多种表达形式,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建筑的构造和空间关系,提高他们的识图水平。
2.加强构造理解在传统的建筑构造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图纸和文字资料来了解建筑的构造原理和施工技术。
而BIM技术可以为学生展示建筑的三维构造模型和施工过程,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建筑的构造原理和施工技术,加强他们对建筑构造的理解。
3.提升实践能力传统的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和施工中。
而BIM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设计和施工的平台,让他们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设计与施工实践,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1. 教学内容更新结合BIM技术的特点,可以对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进行内容更新,增加相关的BIM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
通过为学生介绍BIM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功能特点,让他们了解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BIM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方法改革在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中,可以引入BIM软件的使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BIM软件进行建筑的三维模型设计和构造分析。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BIM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教学资源整合为了更好地推动BIM技术在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中的应用,学校可以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建立BIM技术教学中心或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通过实验室的建设和资源整合,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BIM技术学习和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1.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当前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中的教师,大部分是传统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专业的教师,他们对于BIM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相对较弱。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时也对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筑构造与识图是建筑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滞后,难以适应信息技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三是教学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这些问题制约了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解决。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性,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课程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 更新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可以为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提供更加丰富和直观的教学内容。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虚拟空间中亲身体验建筑结构的特点和工作原理,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新颖的建筑构造案例及时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建筑构造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
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 变革教学方式传统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互动性不强。
信息技术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课程注入更多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利用在线交互式平台,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问题解答、案例分析等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性。
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例如利用网络资源、虚拟实验室等,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知识的延伸和应用。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创新探讨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创新探讨1. 引言1.1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逐渐迈入了数字化时代。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一种数字化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
在建筑的设计阶段,BIM技术能够实现建筑模型的三维实时显示,为设计师提供更直观的设计体验,并且可以快速进行设计方案的修改和优化。
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协助建筑团队进行进度管理、资源调配以及施工过程的优化,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在建筑运行管理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设备的智能化监控和运行管理,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运行效率。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现状可以说是日益广泛和深入,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BIM技术将会进一步深化和普及,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建筑从业者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能,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1.2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课程改革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变化,对于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建筑课程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建筑人才的需求。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在于促进建筑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通过引入BIM技术和创新教学模式,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建筑专业人才。
2. 正文2.1 BIM技术在建筑构造中的应用1. 设计阶段:在建筑设计阶段,BIM技术可以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进行建模和设计,实现虚拟建筑的构建。
通过BIM软件,设计团队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系统和材料的全面协调,从而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BIM技术还可以帮助设计团队进行可视化设计,从而更好地展示设计概念和想法。
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高职建筑专业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传统的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的结合。
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中,学生往往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和挑战。
如何进行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成为了当务之急。
针对高职建筑专业学生在识图和构造方面的薄弱环节,可以进行知识点的解析和梳理。
通过将识图和构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整理,给学生提供更清晰的学习目标和重要知识点的归纳,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内容。
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更直观、生动和实用的教学体验。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建筑识图的模拟操作,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了解到真实的建筑结构和材料,并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开设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会,邀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和学者进行讲解和分享。
通过与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提高学生对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参考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课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通过知识点的梳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的组织、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的开展,以及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逐步完善和改进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刍议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刍议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发布时间:2021-07-23T10:08:36.727Z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7月下作者:刘艳芬[导读] 建筑构造与建筑识图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造价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涉及内容广,可以说是建筑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刘艳芬摘要:建筑构造与建筑识图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造价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涉及内容广,可以说是建筑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为了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从而保证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确保本专业教学职业实践性目标的圆满完成,本文着重剖析了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工程预决算方向建筑构造与建筑识图课程教材上存在的不足,探讨本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路和实施方向,使学生能够在学院可提供的有限的学时内学到更有应用性的知识,并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综合实践。
关键词:建筑构造;建筑识图;高职教育;教学内容建筑构造与建筑识图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可以切实培养学生建筑工程图的识读能力,提升学生对建筑构造的熟练程度,这些能力对于工程造价类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同时可以为后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
一、建筑构造与识图相关课程存在的问题2014年我院在会计专业下增设了工程预决算方向,设立之初,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和《建筑工程结构基础》这两门课程纳入了该专业方向的专业岗位课程,两门课程合计总课时104。
从教学实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这两门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实用性不强《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的教材上有许多内容都是手工制图的范畴,而现在建筑绘图员基本已摒弃了这种方式,普遍采用的是电脑制图的方式,这些画法学生较难理解,而且以后也几乎不会用到,实用性低。
浅谈《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
浅谈《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摘要: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改革,主要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改革,不单止意味着课程教学内容上的更新,也是教学理念上的突破。
其中,项目教学法逐渐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的认可和推广,提倡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发挥引导性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在现代课程教学中,教育质量的高低是与人才直接联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过去的课程教学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目前我国大多学校建设中的重点。
近几年来,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就笔者所任教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改革谈几点心得。
关键词:课程改革;识图构图;实践;教学方法一、课程特点与传统教学弊端分析《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属于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的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识图、房屋构造能力,从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今后学习专业化核心课程做好基础准备。
该课程主要是由“建筑识图”和“建筑构造”组成的,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重点都是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的,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讲授式,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有依靠于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但是,由于有很多的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会认为该专业课程学起来非常费力,对学习失去激情。
再加上,在传统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上,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用很多的文字以及辅助性的图片、视频等进行的,有关的实践教学涉及比较少,因此这便导致了学生在大多的时间上都淹没在抽象的理论知识点上,就算掌握了很多专业术语的概念,实际上也未能很好理解。
特别是对于建筑构造的这部分,很多的构造工艺、内容都比较复杂,数据量比较大,学生很容易会把知识点给混淆,对于那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实践环节,学生更是难以操作,单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知识体系无法扎实,也会逐渐削弱学生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做为专业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上有所改革,要善于突出知识点和技能,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改进教学方法、强调专业实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科技
S A X CE C N E H OX)Y H N I IN EA D T C N I G S
2 0 年第 1 08 期
1 2 月 01 3出版
●人才培养
关于《 建筇识图与构造》 课程教学改晕掾讨
刘 小聪 丁 胜 ’ ’
用 、 作法实例 、 新 新规范要 求等 内容 , 这种 处理方式更 实用 , 也
为了便 于教 学 , 我们将 教学 内容分成 建筑制图与识 图及民 用建筑构造与工业建 筑构 造两 大部分 。 第 一部 分是建筑制 图与识 图 , 主要介 绍投影 的基本 原理 、 建筑形体投影的作图原理 及作 图方 法、 建筑工程专业图样的表
养学生 , 增强学生的适 应性和发展潜 力。通过不断 的教学改革
达方法和图示特点。针对 高职教育的特点 , 通过 教学 内容 的改 革, 删除 了课程 教学 中理论性较 强而应用性较 弱的 内容 , 如一
和教学探索 , 学习国内外教 学研 究与 改革 的最新 成果 , 结合高 职学生的具体情况 , 我们在改革教学 内容 、 强化教学手段 、 改进 教学方法 、 提高素质教育 、 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进行 了尝试 。
作者简介 :) 小聪 , ,95年 出生 ,90年 毕业 于华 南 1刘 女 16 19 理 工大学 , 副教授 ,11 1湖南省湘潭市 4 10 ,
1 《 建筑识图与构造》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措 施 1 1 教 学内容的改革 .
些传统教材 中较复杂的线面相交问题 和截 断体 、 相贯体 的投影 等纯理论 方面 的知识 , 这样 既可 以优化授课 内容 , 又精简授课 时数 , 同时还能适应高职教育学时短 、 应用性强 的特点 ; 强化建 筑形体投影的作图及建筑 形体 的剖切作 图环 节。为 了提高教 学效果 , 直观 图贯穿整个体 的投影教学 中。而在建筑工程专 用 业 图中, : 如 建筑工程施工 图、 装饰 工程施工 图 、 构工程施工 结 图、 工程施 工图 , 设备 主要以实际工程图样进行训练为例 , 介绍 相关专业工程 图的识读与绘图知识 , 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专业 图识 图和绘 图的能力 , 即动手能力 的培养 。特别 是为了在教学 方法上采 用案例式 、 提问式 和启 发式教学 , 在内容编排上一开 始就 引入一套工程施 工图 , 配以直观 图, 并 让学生感知我们研 究 的是什么 , 有哪些 内容 , 有什么作用 , 我们研究 它要解决 哪些 问题 , 等等 。在后面 的教 学上都 围绕这个教 学实例进行 展开 , 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 中。如我们研 究投影 就是 为 了把建筑 物表 达出来 , 因为建筑工程 图样 就是投影 图; 又如我们研究 的 体就是建筑物 , 因为建筑物本 身就是一个复杂 的组合体。 第二部分是 民用建筑构造与工业建筑构造 , 主要介绍了民 用建筑 的构造组成 ( 如基础 、 墙体 、 楼地层 、 楼梯 、 屋顶、 门窗等 ) 和构造做法 以及工业建筑 中厂房结构类型 、 主要承重结构构件 的基本知识等 。特别是 民用建筑构造这一部分中尤显 突出, 删 除了过去陈 旧的构造 做 法 , 同时加 重 了建筑 构造 的新 材料 运
( 湖南城 建 职业技 术学 院 )
摘
要 :建筑识 图与构造》 建筑工科类各 专业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 的技术基础课 , 一门既 《 是不适应高职高专的教 育特
点。根据 高职 高专的教 育特 点, 应注重学生专 业 实践技 能的培训 , 以培 养应用 型专业 人才为 目的来满足社会 需求。因此要 求建筑工科类各 专业基础课 程 不断改进教 学模 式, 对教 学内容 、 学方法和教 学手段 以及 学生能力培养等方 面进行一 系列的改革。 教 关键词 : 建筑识 图与构造 ; 学内容 ; 学方法 ; 学手段 ; 养能 力 教 教 教 培 中图分类号 : 62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 4920 )1 07 2 1 4 6 2 (0 80 —04 —0 0 《 建筑识 图与构造》 是建筑 工科类 各专业必 须学 习的一 门 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 - I 既有 系统理论 又强调实践 的技术基 是 ' - ] 础课 , 它是今 后从事技 术工作 的主要基础 , 筑工科 类学生 是建 专业教育过程中的第一块基石 。通过教学过程 , 培养学生 的图 形表达能力 、 图解分析 能力 、 空间逻辑 思维及形 象思 维能力 以 及对房屋构造的认知 能力等 。教师 在教学 内容和采 用的教学 手段基本是 沿袭过去 的《 建筑 制 图》 建筑 构造》 和《 教材 内容 和 传统的教学方 法 , 因为 它们是 两 门 比较 成熟 和 比较 完整 的课 程, 但近几年来随着教育观 念的改变 , 结合 2 世纪对 建筑专业 1 人才培养的要求 , 过去的教学模 式和 内容的针对性 和适应性却 引起人们 的质疑 , 特别是 如何 适应 新形 式下 高职 高专教 育特 点, 突出产学研相结合的特点 , 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 , 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 才为 目的来 满足社会 需求 。因此要求建 筑工科类各专业基础课程 不断 改进教学模式 , 明确新 的发展 思 路, 明确新 的培养 目 , 出新 的教学改革思路 、 标 提 教学方法 和教 学手段 , 从而迈上新 的发展 平 台。新 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 手段 , 应结合专业 基础教育 的整 体结构 和高职高专 学校学 生综合素 质、 创新能 力与职业 技能 的特点 , 注重 实践教 育 , 强化技 能训 练, 培养职业能力 , 按照应用型人才 的应知 、 应会层次要求来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