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点、线、面、体教案

合集下载

点线面体1

点线面体1

《点、线、面、体》教案1③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④练习:(多媒体“练习”)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吗?4、为什么在地图①上,北京只是一个点,而在地图②上北京几乎占了整个版面?(多媒体演示)(2)观察下面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演示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出立体图形的过程).在次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师演示多媒体再列举更多的生活实例说明“点”的意义.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总结出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在此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刷油、钟表盘上分针时针的运动……学生在观察、猜测、想象之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再通过动手实践加以验证;最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得出“面动成体”的结论.学生经小组交流,举出例子.如把三角尺绕其一边旋转形成几何体、一摞壹元硬币……学生通过观察后想象回答.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纠正.图形,丰富直观,验证学生的空间想象.从开始阶段的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逐步过渡到先思考、后动手验证.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丰富的实例说明“点”是没有大小的,它是抽象后的概念.从集合的角度来看,点是组成图形的最基本的元素.线、面、体都可以看成是由点组成的.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感受几何图形的构成,发展几何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⒈在你所熟悉的几何体中,分别举例说明:(多媒体演示)⑴全由曲面围成的几何体;⑵全由平面围成的几何体;⑶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几何体;⑷全由三角形围成的几何体⒉一个正方体挖去一个长方体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1)学生在实际背景中对这些抽象概念认识和理解;(2)对几何图形和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理解.(3)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师提问.演示多媒体第2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师生共同解答例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给予指导、点拨.学生观察图片.表述观点.学生口答.观察思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述自己的思考方法.直觉.由于学生的思维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了”,基础较好的学生“吃得饱”,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此设计了选做题,使教学有弹性,便于取舍.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着重进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基本训练,适当降低难度;对基础好的学生适当加大难度,有时还要适当拓宽知识,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选做题供学有余力,又有兴趣的同学选做,日积月累,对训练和⒊一个平面与球相交,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几何图形?4.一个正方体缺了一个“角”后,增加了两个顶点,则这个几何图形是()5.(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棱?答案:1.略2. 这个几何体有10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24条线,线和线相交成16个点.3.圆4.C5. (1) 正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三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是曲的.(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1条线?是曲的.(3)正方体有八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三条棱.四、课堂小结知识梳理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得最好的是什么?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收获?2.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3.还存在哪些问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五、当堂达标检测1.如图,观察图形,填空:包围着体的是______;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______; 线与线相交的地方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老师投影,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做一做达标测试,(教师给出投影并发下达标检测题),要求在5分钟内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和想法.学生的答案可能不一样,老师暂时不给出终结性答案.学生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从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作出回答.不同的人感悟不同.学生独立完成,互相批改,校对答案,纠错.培养他们的思维素质,发展个性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小结,梳理知识,形成知识链,对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对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查缺补漏.做到堂堂清.是_______.2.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字,这说明了_________;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_________;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一圆锥体,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3.如图,三棱锥有________个面,它们相交形成了________条棱, 这些棱相交形成了________个点.4.如图,各图中的阴影图形绕着直线I旋转360°,各能形成怎样的立体图形?l l l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胶滚沿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图案滚涂到墙上,下列给出的4个图案中,符合图示滚涂出的图案是( )参考答案:1.面,线,点.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线.3.四,六,四.4.圆柱,圆锥,球.5.A 快.当堂批改,校对答案,查看学生学习效果.。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说课大赛《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中心学校黄立群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是新人教版,数学科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的第二课时。

2.本章是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开始,要求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而本课正是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一个纽带,为下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理解他们的概念,了解相关的性质起到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1.我们教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在前两个学段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而前一节课他们又直观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但对一些简单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生活经验比较少。

2.本课需要更多的实物演示和图片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了解图形之间关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而对一所农村寄宿学校来说常规教学所需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学生收集材料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教学环境分析选择多媒体教室,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动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进一步认识体、面、线、点的概念2.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二)数学思考1.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2.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从不同角度体现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三)解决问题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

使学生经历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情感态度1.通过联系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几何体及情景,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中的密切联系。

2.在各种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二)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二)教学过程设计1.活动1(1)观察城市图形,你能找出熟悉的几何体吗?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棱柱、棱堆、球、圆锥【意图:利用电脑给出图片,并从图片中抽象出常见的几何体。

点、线、面、体

点、线、面、体

点、线、面、体点、线、面、体教学设计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明水县第五中学纪洪光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点、线、面、体的概念,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2、内容解析:点、线、面、体的概念是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又是对图形类别的基本划分,具有高度概括性.点线面体的关系揭示了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由一维到三维的演变过程。

蕴含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点、线、面、体的演变过程,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点、线、面、体的意义教学难点:点、线、面、体的意义,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立体图形。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利用PowerPoint2013,几何画板,迅雷影音制作的课件2. 学生准备:用卡纸制作的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圆,长方形,90°角的扇形四、教学支持分析:根据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实物模型和多媒体(ppt课件,视频,音频,动画)辅助教学。

实现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有效融合。

课前播放《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小小的天流过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课程结束后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激励学生,相信自己。

说明: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ppt2)欣赏烟花燃放的视频,点线面体组成的画卷,从而导入新课。

师:板书4.1.2 点、线、面、体设计意图:生动形象,点、线、面、体呈现在眼前,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ppt3)师:投影学习目标生:齐读,体会学习目标的要求师:板书(一) 点、线、面、体的概念(二)点、线、面、体的关系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黑板上呈现本节的内容,条理清晰(三)温故知新(ppt4)师:投影问题;如图所示,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棱?棱和棱相交成几个顶点?生:观察图形,思考答案。

初中数学_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触摸、观察、实验、举例等数学活动能发现并描述出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关系。

2、借助实例,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使学生可以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并用它们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能正确说出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问题解决:1、在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关系的探究过程中,渗透类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2、引导学生“反思发现”问题,从而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1、通过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二、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发现并描述出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关系。

2、难点:点、线、面、体的概念的抽象过程,学生能发现并举例阐释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三、学情分析: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与平面图形入手,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对几何体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知识奠定基础.四、教学过程设计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动手操作过程和主动参与,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小结与作业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试着建立本节知识结构图.3.课堂反馈.小结: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师生共同小结: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注意:(1)是否真正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2)几何语言是否准确?(3)能否与实际结合完成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五、设计思路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入手来研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点、线、面》教学设计

《点、线、面》教学设计

《点、线、面》课题:《点、线、面》课型:综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2.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

我们快去看看!3.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

第一场表演是……。

4.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5.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二、教授新课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动画课件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3.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

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

三、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说明评价方法。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

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评价奖。

2.各类废弃物品。

4.几何形的彩色卡纸。

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

点线面(教案)

点线面(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点线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b.对于线的无限延伸特性,使用直观教具(如拉直的弹簧)或动画来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c.面的概念难点在于平面与立体的区别,可以通过剪纸或折纸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面的概念。
d.对于点、线、面在实际中的应用,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如地图上的点线面表示,房间内家具的摆放等),帮助学生将抽象概念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在讲授理论部分,我发现使用动态图示和实物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的无限延伸和面的二维特性。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些概念仍然难以消化。我考虑在下节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点线面的模型,通过触摸和操作来加深对几何元素的理解。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非常活跃,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然而,我也观察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自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鼓励这些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参与到讨论中来。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1.通过对点、线、面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几何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
2.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点线面的关系,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
3.借助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课题点、线、面、体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 4.1.2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经历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建立几何学习的兴趣。

3、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主动意识,并从中感受几何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球、棱柱、棱锥模型。

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引导启发、提问等方式方法。

教学手段:利用多谋体课件。

情感态度:1、通过联系实际认识点、线、面、体,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组织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播放各种不一样的生日礼物图片,同时伴有音乐《生日快乐》,使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能感到生活中的点、线、面、体的存在。

教师:好朋友过生日的时候我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祝福他,如唱歌、送礼物等。

礼物各种各样,这些从数学角度来看,都是一些几何图形。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有几何图形,例如当夜晚我们在外面散步时,能看到满天的繁星闪烁,偶尔有流星划过长空留下一道明亮的光线,满天的星星给我们以点的印象,流星的划过给我们以线的形象,整个天空可以看成一个面,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点、线、面、体,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点、线、面、体。

(板书课题:点、线、面、体)【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认知基础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体教师:同学们想一想生日礼物可以看做什么几何图形?学生:正方体、长方体……..教师:展示正方体、长方体,数一数,正方体、长方体它们有多少个面?面与面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线与线相交形成多少个点?(从而引入点、线、面、体的概念)【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何体生动形象,从形象体现抽象,使学生直观感受“体” ,丰富感性经验,顺利形成抽象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4.1几何图形——点、线、面、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点、线、面、体的概念、关系.2.内容解析点、线、面、体是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揭示了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由一维到三维的演变过程,是认识图形本质,发展空间观念的知识基础.“包围着体的是面,面与面相交形成线,线与线相交形成点”是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分解地依次认识体、面、线、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是从微观到宏观,逐步合成地来认识点、线、面、体.其中蕴含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方法.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点、线、面、体的概念.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初步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2.目标解析目标达成的标志是:学生能结合几何模型或身边环境,指出体、面、线、点,并能区分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能从运动、集合的角度描述点、线、面、体的关系,并能恰当地举例来说明它们的关系;通过体验点、线、面、体概念的抽象过程,感悟“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方法.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点、线、面、体等都是很抽象的概念,而且与直观感受往往存在一定差距,现阶段难以深刻理解和完整认识.教学时让学生多观察,多举例,多表达.让学生在积累了丰富的直观感受后渐渐地接受概念的意义.点、线、面、体的关系,需要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并举例描述,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也是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先引领示范,学生获得体验后再进行模仿式探究.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点、线、面、体概念的抽象过程.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观察,借助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开门见山,引入概念问题1物体的构成往往包含多种元素,几何图形也是如此.以长方体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图形的构成元素:(1)观察长方体模型,它有几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线与线相交成几个点?三棱柱呢?(2)由此可见,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包含哪些?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议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图形的构成元素包括点、线、面、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观察、思考,体会图形是由点、线、面、体构成的,从构成元素的角度把握几何体的特征,从而引入点、线、面、体的概念.问题2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体”.请同学们观察包装盒、圆罐和篮球,想一想从它们的外形中分别可以抽象出什么立体图形?再举出一些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师生活动:学生举例并相互交流;教师展示一些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点、线、面、体》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还不够系统。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但对其本质特征和相互关系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识别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概念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难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体,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如牙签、小棍、平面图形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点、线、面、体的动画效果,增强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点、线、面、体,让学生初步认识它们。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你能找出这些实例中的点、线、面、体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点、线、面、体》教案

《点、线、面、体》教案

《点、线、面、体》教案《点、线、面、体》教案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意义;加深对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理解;2、通过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分析现象、猜想规律和验证结论的习惯和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3、通过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线、面的不同类型,初步感知分类与化归的数学思想在几何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对点、线、面、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难点:对“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以及“面动成体”的理解。

三、教材分析:点、线、面、体是人们通过对自然世界现象的观察和生活实践的体验抽象出来的概念,是教科书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学习后及内容的起点。

四、学情分析:在上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了点、线、面、体的初步知识,本节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总结和提高。

教科书给出了流星雨、打开的扇面、商店和宾馆的旋转门等实例,引出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一事实,从运动的观点揭示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找出这方面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认识。

五、学法指导: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例中感受点、线、面、体的含义,体验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中感受这些基本概念。

六、学习准备: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预习本节课的知识,准备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例,长方形的纸片。

七、学习过程:1、课前预习: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预习本节课的知识,准备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例,长方形的纸片。

2、课上探究:活动一: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夜空中点点繁星,夜幕下的激光束,蜿蜒的盘山公路,平静的海平面等等.观察实物,说出学生联想到的几何图形。

(教师由情景中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素材,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说到的几何体)问题:上述观察到的面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线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讨论,教师对学生说到的不同分类方式给予评价)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观察、分析、归纳,通过对体的逐步解析,加深学生对点、线、面、体的认识,并从静态的结构分析中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基础数学:点、线、面教案设计

基础数学:点、线、面教案设计

本文主要探讨基础数学知识中的点、线、面及其在教程设计上的应用。

点、线、面是初中数学中最基础的概念,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点点是空间中不占据面积、体积的物体,由其位置坐标唯一确定。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点的概念。

比如,让学生在琴键上找出一个点,就可以把点的概念形象化地表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在数字化的平台上进行教学展示。

让学生在平面上画点时,我们可以使用绘图软件帮助学生画出更准确的点。

在学生互动中,我们可以采用智能化的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在游戏中寻找点,增加学生参与度。

二、线线是两个点的轨迹,是一条连续的空间曲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平面上画出一条线。

通过线性的图形展示,教师可以更加生动地向学生介绍线的基础知识,并让学生熟悉掌握线的几何特征。

在辅助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教学PPT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线的概念。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使用线的知识,模拟生活中不同图形的构造,如画出井字形、三角形等图形。

三、面面是由三条线相交,形成封闭空间的区域,是物体表面的观察面积。

在教学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角形,圆形等实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的概念。

我们还可以运用数字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掌握面的构造方式及其性质。

为了更好地教学,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我们可以采用“概念宽化”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面的概念。

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模拟,感性认识面;让学生通过数字技术,认识面的特征及其构造方式等。

基础数学知识中的点、线、面是数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概念,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高效、创新、可视化的教学手段。

我们应当注重数字化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从而在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中打好基础。

初中数学《点、线、面、体》教案

初中数学《点、线、面、体》教案

初中数学《点、线、面、体》教案4.4点、线、面、体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几何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习点、线、面、体的运动轨迹,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3、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

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几何体和生活实例。

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问题1:出示某城市的画面,要求学生观察图中含有的常见立体图形。

问题2:认真观察这些立体图形,包围着体的是什么?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线与线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引出课题“点、线、面、体” )二、预习并思考1.几何图形是__、__和__构成,面分为_____面和_____面两种,线分为____线和____线两种。

2.点、线、面、体的关系是:⑴ 包围体的是_____,面与面相交的地方是____,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___。

⑵ 点动成____、线动成____、面动成____.3 .体由___围成,面与面相交成____,线与线相交成_____。

4.长方体是由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____个面围成的,圆锥是由____个面围成的.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___面,也有____面.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认识点、线、面、体⑴ 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几何体。

⑵ 面包围着体的是______;面有两种:________和________。

⑶ 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是线,线有直线、曲线两种。

⑷ 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2、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⑴ 静态关系:包围体的是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是线,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⑵ 动态关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问题1: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点动成线)进而举例子弹运动轨迹成线、流星划过星空成线、烟花成线、喷泉成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点、线、面、体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
是平面还是曲面,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
形.
2.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
维能力,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
教学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点、线、面、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
教法:演示法、发现法
学法:讨论法、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下面是生活中拍摄的图片,有流星、灯光、湖面、建筑物,你能从这些图片中找出点、线、面、体的形象吗?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
流星划过的痕迹给人以一条直线的形象,红色的灯泡照射出的光线也是一条直线,灯泡本身从远处年给人是点的感觉,湖面以及建筑物的表面都是面,整个建筑物是一个立体图形.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究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问题2: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它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棱?棱和棱相交成几个顶点?
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作答.
师生合作探究:(1)前面我们学过长方体的侧面是什么图形?(2)按上面、中间、下面三个部分来长出线、点、面.
教师总结:
长方体有面有6个(上下前后左右);线有12条(上4条,下4条、中间4条),点有8个(上4个,下4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种.
夜晚流星划过天空时留下一道明亮的光线,给我们以线的形象.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天上的星星、地图上的城市给我们以点的形象.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问题3:请找出下面图形中的体、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形象的物体.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师生合作探究:利用点、线、面、体的概念,结合图形找出相关的物体的形象.注意可能含有多种.
教师总结:见课件
问题4:观察下面手枪射出的子弹给人是点的形象,那么这些点经过的形象是什么图形?扇子合起来是直线的形象,那么打开后给人的是什么形象?一个长方形是一个面,那么它沿着一条边绕一圈后可以形成什么图形?这些说明了点、线、面、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你还能从生活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师生合作探究:点的运动形成了,线的运动过程形成了,面的运动过程形
成了.
教师总结:子弹射出后形成了一条线,扇子打开形成一个面,长方形绕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一个圆柱体.
点的运动形成了一条直线,线的运动过程形成了面,面的运动过程形成了体.
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就能组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形成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
三、巩固拓展
1.观察右边的图形,其绕着给定的直线旋转一周后可能形成的几何体是( )
2.如图所示,下列图形绕着虚线旋转一周得到圆锥体的是()
3. 如图,将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
4. 把图中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指出所得几何体与下面A~E中几何体的对应关系.
四、课堂小结
1.点、线、面、体的概念.
2.常见的体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三棱柱、三棱锥;
3.常见的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与曲面,如圆柱的侧面等;
4.直线与曲线,如圆柱底面与侧面的分界处.
5.点、线、面、体的关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五、作业
教科书第121页习题4.1第5题
板书设计
4.1.2点、线、面、体
1.观察图片中的实物它们分别给人以点、线、面、体的形象
2.点、线、面、体的概念.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