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学案
《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
《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考点解读考点 1: 剖析生产和花费的关系生产决定花费⑴人们的花费不是由主观梦想决定的,而是由决定的。
⑵生产决定花费的;生产决定花费的;生产决定花费的;生产为花费创建。
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计和发展的。
从必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花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 花费拉动经济增添 , 促使生产发展 .⑴花费是生产的。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停知足人民民众日趋增添的物质文化需求。
⑵花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作用。
⑶花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花费热门的出现,常常能一个家产的出现和成长。
⑷花费为生产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踊跃性。
考点 2: 理解鼎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⑴必需性: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计和发展的基础。
②鼎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趋增添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伍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一定。
③鼎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
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拥有重要意义 . 所以,必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摇动,坚持以为中心,全神贯注搞建设,全心全意牟取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鼎力发展生产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⑵重要性:(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和作用)只有鼎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稳固社会主义制度成立起雄厚的,才能挣脱经济文化落伍状态,减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追上以致超出发达国家,充足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胜性;才能不停增强,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⑶如何鼎力发展生产力?①一定坚持党基本路线不摇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神贯注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鼎力发展生产力,一定尊敬,尊敬,尊敬人材,尊敬,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学案 (1)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复习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2.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必背考点】(1)我国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作用、原因。
(3)按要素分配的内容、意义。
(4)收入来源的分类(如何区分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5)崇尚劳动的原因、要求。
(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要求。
(7)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的原因、内容、体系。
(8)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难点突破】1. 按劳分配①存在的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②【特别提醒】△1尺度: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2实现形式(了解):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或公有控股企业中);②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农业集体经济中)。
△3并不是公有制中的任何分配都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等;△4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一定会获得等量报酬,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2.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居民收入类型◆总结: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①按劳分配;②按要素分配;③其它: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偶然所得等。
【易混易错】⑴区分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劳动收入①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两者都属于劳动收入。
②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
③按劳分配属于劳动收入,但并非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只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才是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⑵合法收入:①合法的劳动收入(主要有:按劳分配、劳动要素收入);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资本要素收入、知识、技术要素收入、管理要素收入、信息要素收入、土地要素收入、数据要素收入等)。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第1框公民基本义务学案新人教版179含答案
第四课公民义务序言作为公民,我们依法享有权利,也应依法履行义务。
如果义务观念淡薄,对他人、社会与国家缺乏担当,不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我们要增强义务意识,认真履行法定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第1节公民基本义务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2.遵守宪法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主要有哪些?一、遵守宪法法律1.含义: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2.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3.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4.具体要求(即做法)(1)建设法治社会,我们应该: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2)具体来说,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5.举例:我国的文物和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爱护文物和名胜古迹,不仅是个人良好文明素质的表现,而且是我们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表现。
根据文物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法的规定,破坏文物或者名胜古迹的行为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二、维护国家利益(变题: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主要有哪些?)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1)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因为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举例:历史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们应该始终做到认识不含糊,行动不动摇。
(2)公民应如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学案3:第4课 “探界者”钟扬
“探界者”钟扬一、作者简介叶雨婷,中国青年报记者。
二、背景回放钟扬生前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子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本文就是介绍钟扬援藏并穿梭青藏高原采集4 000万颗种子,同时也将科研和梦想的种子撒进无数学子心中的人物报道。
三、相关知识通讯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
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通讯稿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题要明确。
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
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
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
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
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
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
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视、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
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政治第四课第一框《对外开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政治第四课第一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案 第一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案学习目标 了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懂得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知道我国是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难点: 如何坚持对外开放 自主学习: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 (2) (3) 2.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 (2) (3) 3.我们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 展的根本基点。
合作探究 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活动一】列举中国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举例:略。
说明现在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正变得更 加开放。
(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 【活动二】闭关自守为什么会导致落后?p47 说明了什么? 答:略。
说明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和民族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 作为自己发能导致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2)、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三点 P47-48) 【活动三】讨论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 答: 利大于弊。
因为:A、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 能导致落后。
B、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 己的发展步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C、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 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 外开放水平。
2、坚持对外开放 【活动四】我国对外开放体现在哪些方面? 经济: 进出口贸易;中国的纺织品、电器产品等日益走向世界市场;中国重新“入世”等。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1、记住甲午中日战争中重要战役、邓世昌的事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等基本史实。
2、探究《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清政府一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感受邓世昌、徐骧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内容及要求:(提示:▲是重点掌握内容)[课前预习]请回答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分别是什么?[课内探究]▲【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荡气回肠的海战——黄海大战1、1894年,日本为实现的梦想,出兵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了侵华战争。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______________。
2、“次日慢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人们为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而撰写的。
请你简述其主要事迹。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3、日军在辽东半岛的屠杀近2万居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看课本18页图)。
在山东半岛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
4、年4月,李鸿章和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_________________。
该条约规定:清政府割_____________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______。
允许日本在中国________增辟通商口岸等。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影响是什么?5、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你认为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吗?它们干涉还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6、“,”表明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的态度和决心。
台湾被割占,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强烈反抗。
你能谈谈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吗?7、联系史实认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抨击“台独”,维护国家统一。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通过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2、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学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和朋友在一起课前预习一、填空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①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我的朋友圈随着②的增长,我们的交往发生了变化和朋友在一起对③的渴望,让我们相互靠近友谊的力量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朋友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④的朋友二、简答1.你最亲近的朋友是谁?请从其姓名、性格、特长、对你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2.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交往发生了哪些变化?3.正直的朋友和友谊对我们有什么作用?课堂练习一、选择▲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人题后括号)1.七年级的小明学习刻苦,成绩优秀。
但他从小性格内向,不与人交往。
因此,上学、放学时他都独来独往,几乎没有朋友。
为了劝导小明,你最想和他说的一句话是【】A.在学习上继续努力,你会拥有很好的前途B.伙伴、同学、朋友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部分C.中学阶段要多交一些朋友,而学习是次要的D.开放自我,积极交往,与所有的人交朋友2.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刘某、李某,在好朋友赵某的影响下,每天早晨准时起床锻炼身体。
此后他们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
这告诉我们【】A.好朋友会促进我们健康成长B.损友会对我们产生不良影响C.在生活中,要多多交朋友D.对任何朋友都要听之信之3.小红进入七年级后,认为自己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于是她不再与其他同学交往,渐渐得孤僻起来。
她这样做【】A.能够赢得更多学习时间,值得肯定B.能培养自己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C.可以避免不良影响,促进健康发展D.不利于扩大朋友圈,影响身心发展4.在学校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品德培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从下列同学的言行中可推断出最受人吹迎的应是【】A.刘玲:你作业里这个字一错再错!真笨!B.孟非:我从小十分聪明,在班里我最牛!C.伍军军:这道题我做不出,你能帮帮我吗?D.李勇:我常说老师好话,是老师面前的红人!▲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人题后括号)5.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
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词义,识记文学常识,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对话,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学会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
3、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对话,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学会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
2、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说到三国,不由得让人想起“滚滚浪花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
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
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
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2、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居涑(sù)水乡,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晚年自号迂叟。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
3、了解作品《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贯串了1362年间的史事。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所以命名为《资治通鉴》。
4、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
卿( qīnɡ)涉猎( shè liè)岂( qǐ)邪( yé)遂( suì)孰若( shú)(2)一词多义当{当涂掌事(掌管,担当)但当涉猎(应当)以{蒙辞以军中多务(用,拿)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连用,可译为“认为”)(3)古今异义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第四课九年级道法教学案(学用)
教学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知识梳理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1、法治的意义?(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P45、P47)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对个人的作用)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对国家的作用)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P45-P46)(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3、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P47-P48)5、如何建设法治中国?(P49-P50)(记忆)(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第二框凝聚法治共识1、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P51)(1)作用: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可概括为“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2)权力来源:人民。
(3)宗旨:为人民服务。
(4)工作原则: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2、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及核心是什么?(P52)(1(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怎样才能使政府依法行政?)(P52-P53)(记忆)①我国政府依法行政,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4、怎样厉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社会?)(P53-P55)(记忆)(国家)(公民)(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社会)(法治与德治结合)5、怎样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P55)(记忆)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②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与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
教师寄语:拥有一双慧眼,丰富自己的头脑,畅想鲲鹏展翅,翱翔苍穹。
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复习学案使用时间:2012-3-29【复习目标】1.识记:发展生产的意义。
2.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复习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复习难点】1.对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解。
2.混合所有制。
【使用说明】依据B案复习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理清思路并记住基础知识。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重点理解并会运用,特别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1)生产决定消费①②③④(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
(4点区别开)①②③④【注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及其关系。
【思考】消费都能促进生产发展吗?2、大力发展生产力(1)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和意义)△(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2、公有制为主体:△(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范围:①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及意义②集体经济的含义、形式、地位及意义③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或集体成分是公有制):△(3)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注意理解)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充课本上)(2【补充】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有利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提高综合国力。
【判断】外资经济等于三资企业吗?★4、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1)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根本原因+意义)(2)怎样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两个毫不动摇)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学海泛舟慧眼识珠1.判断:(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4课《建设法治中国》复习学案(学生版)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复习学案知识目标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2.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
4.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知识梳理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要求实行;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4.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5.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
6.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
7.法治政府就是按照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轨道上运行。
8.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
9.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10.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1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作用。
必备考点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学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课标要求】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问题导学】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2.我国国体的意义是什么?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4.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什么?5.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统一的原因是什么?6.我国国家对内和对外职能是什么?【体系构建】【必备知识】必备知识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①最广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14亿多人民共同持续参与,56个民族共同平等享有,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群体均实现全面覆盖的民主体系。
②最真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
一方面,我国已经形成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已经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能够确保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另一方面,人民的意愿和呼声,经过民主决策程序顺利成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而通过政权体系顺利转化为实现人民意愿的具体实践,能够确保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③最管用: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发扬民主,又正确集中,能够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融合在一起,实现各方面在共同思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基础上的团结一致,使党、国家和人民成为目标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体。
必备知识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①维护国家稳定。
依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活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课时结构】两框的逻辑关系:民事权利的保护与民事权利的限制相反相成,共同为维护权利人利益和社会秩序发挥作用。
【知识梳理】一、权利保障于法有据(一)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1、侵权责任和承担方式(1)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和。
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
(2)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包括,排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消除影响,。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这些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可以,也可以。
2、诉讼时效权利人在实现自己的权利、向他人追究法律责任的过程中,要注意。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权责任中的情理法1、过错责任行为人因过错侵犯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承担,这是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
首先,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受到了。
其次,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者过失)。
行为人是故意还是过失,往往并不影响其承担民事责任,但过错程度对于衡量其责任大小具有法律意义。
最后,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
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负责,法律通常要求受害人确定损害结果发生的真实原因。
2、过错推定与无过错侵权责任法律也规定了与。
依照法律规定行为人有过错,其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例如动物园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林木折断致人损害的责任。
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法律规定侵权责任的意义(1)法律规定侵权责任,旨在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合理确定相关行为人与权利人之间的利益。
、等规定在行为人的行为自由与权利人的利益保护之间划定了界线。
(2)法律规定在特殊特定情形中适用与,对社会某些群体的合法权利给予特别保护,体现了。
侵权责任规则有助于平衡社会各方利益,合理预防损害,促进社会和谐。
二、权利行使注意界限(一)民事权利有限制1、民事权利行使的要求和界限(1)要求: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并且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或。
第四课第二框题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学案
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关积累和国家税收。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
混合所有制经济
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国有成分、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外资经济
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1、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主体,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类型
概念
地位
作用
公有制
经济
(主体)
国有经济
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国民经济的支柱
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发展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2、为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3、怎么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类型
概念Leabharlann 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经济
(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经济
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 4 课欧洲文化的形成(学案)(一)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二)学习目标1、了解古典希腊、罗马、中古西欧、拜占庭、俄罗斯的历史分期及其空间环境,增强历史时空观念。
2、阅读原始文献的摘录,实证古典希腊、罗马、中古西欧、拜占庭、俄罗斯在文学、建筑、艺术、法律等方面的成就,增进史料实证素养。
3、围绕古典希腊、罗马、中古西欧、拜占庭、俄罗斯文化的成果,概括分析上述文化的特点,认识它们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进历史解释素养。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1、古典希腊文化(1)概况: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在巴尔干半岛南部。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2)成就①哲学a.产生: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b.代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
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他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其学生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的□06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文学早期代表是《荷马史诗》,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
③人物雕塑和建筑艺术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④史学古希腊是欧洲史学的源头。
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 学案(含答案)
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学案(含答案)第四课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首先一层意思是“知”,“知”也就是明察世态.洞悉政局。
“知其不可”是孔子与当时的隐者.智者的共识。
然而,在别人“知其不可”明哲保身的时候,孔子挺身而出,急流勇进。
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也要做疾风中挺立的劲草,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这是孔子的独特之处,故而不同凡响。
“知其不可而为之”,固然是对孔子政治实践的评说,但又毋宁说是对孔子忠于理想的精神的描述;因为孔子的全部政治实践都渗透了忠于理想.坚持理想的执著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给予孔子的政治实践以独特的光彩。
孔子当了两千年的“至圣先师”,不能算是他的成功;一生追求理想而始终四处碰壁,也不能算是他的失败。
因为孔子一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他坚信自己的理想是正确的。
正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感动着当时的人们,也激励着后人。
孔子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了,却在对理想的追求中取得了莫大的成功。
1字音识记1殆di2桀溺n3接舆y4怃然w5耰而不辍yuchu6黍sh7击磬qn8荷dio2重要词语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谏,匡正,挽回;追,及2趋而辟之快步走3使子路问津焉渡口4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改变,改革5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扛,担6不仕无义宜,指应该遵守的礼法和道德规范等7果哉末之难矣末,没有,不;难,辩驳8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完了,结束9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而,语气词“吧”;殆,危险3通假字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通“避”,逃避2植其杖而芸通“耘”,除草4“与”字的用法1是鲁孔丘与语气助词,表疑问,通“欤”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介词,和.跟3不得与之言介词,和.跟4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动词,参与5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语气助词,表疑问,通“欤”5词类活用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使动用法止,使停下来,留;食,让吃;见,让拜见2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使动用法,洁,使洁6特殊句式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介词宾语前置2晨门曰“奚自”介词宾语前置3有心哉,击磬乎主谓倒装4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宾语前置7成语积累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以往的已无法改变,未来的还来得及挽回。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学案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课程要求]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知识梳理】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认识与实践(1)认识①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形式:感性认识和________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③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________,理性认识是认识的________,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________、________,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2)实践2.(1)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__。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_______。
(4)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_______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_______。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________,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________。
(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________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________________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________的。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________、观点、方法、知识水平、________、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________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___________、再从______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复习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复习学案大同市煤矿第一中学校李鑫课标要求核心素养理解侵权责任的内容,树立依法承担责任的观念。
法治意识通过对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侵权责任中的情理法的探究,正确认识侵权责任、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通过对民事权利有限制、妥善处理相邻关系的探究,正确认识权力行使,从而做守法的好公民。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侵权责任中的情理法;正确理解人们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知识框架】【议题探究】章老太家位于上海市东安新村,2020年7月,邻居潘先生的家门前及楼道里经常出现污物,其遂在房门外上方及南阳台上方外墙处各安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以查清污物来源。
没想到摄像头才安装了两天,章老太便提出异议,居委会和街道多次出面调解均没有结果。
最后章老太将潘先生告上法庭,请求判令被告拆除其安装的摄像头。
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潘先生行为的认识。
【必备知识】1.重难点:侵权责任的规定、承担方式,不同民事权利的界限、相邻关系2.易混易错点:区分侵权责任、违约责任;辨别适用过错推定、无过错侵权责任情形;区分作品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
【关键能力】1.侵权责任的类型类型过错责任错过推定无过错侵权责任通俗理解损害、过错、因果联系假设你有错,不能自证清白,你就错管你错不错,反正都怪你举证责任受害人承担举证责任受害人无须承担关于行为人过错的举证责任,由行为人自己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行为人才可免于承担侵权责任。
在确定行为人是否承担侵权责任时,不管其有无过错,受害一方都不用证明行为人有过错。
适用情形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受到人身损害;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受到人身损害;②动物园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③林木折断致人损害的责任;④医疗机构违法或隐匿、伪造、篡改、非法销毁病例资料;①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②生产者产品责任;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责任;高度危险作业责任④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致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校受到第三人人身损害的,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学校按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补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一般)⑤堆放物、林木等物件或者公共场所或者道路施工致人损害的责任;⑥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地下施工(包括窨井)致人损害的;⑦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中所有人、管理人的无过错责任;⑤提供个人劳务一方因劳务致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⑥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⑦建筑物倒塌致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意义保障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在行为人的行为自由与权利人的利益保护之间划定了界限。
4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温故知新】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目标导航】高考考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1。
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
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
什么是物质?1.什么是运动?2。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什么是静止?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
什么是规律?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3。
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一、互动探究: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
(培根)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
1、议一议: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则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承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2、想一想: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议一议: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四课和平与发展(知识归纳练习)(优质学案)(原卷版)
202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学案第四课《和平与发展》【考点概览】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3.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4.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5.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6.国际关系民主化【考点归纳】一、当今时代的两大战略问题1.和平问题(1)含义: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2)地位: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3)现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但局部动荡仍旧存在)2.发展问题(1)含义:指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特点:世界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二、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1.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需要国际社会保持持久和平的环境,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往来提供保障。
(2)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①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只有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贫困,减少地区冲突的发生,消除不稳定的因素,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
3.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1)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各国相互依赖。
国家间日益增强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
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
(2)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
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实力提升,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
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战争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程标准】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汉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汉初,刘邦推行,又实行;景帝时发生了‘’。
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实行“”,强干弱枝;设立“”,监察地方。
(二)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魏晋南北朝的动荡,唐中叶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混战。
2、宋太祖集权措施:
(1)军事上:统兵权归,调兵权归,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政治上:
①中央:削夺宰相的权力,设和;
②地方:削夺、和的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
州郡长官,下设,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3)经济上:
中央掌握地方上大部分财赋,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维护了和。
3、影响:
(1)积极:改变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
(2)消极:造成了“”、“”、“”的国家财政危机。
二、明清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丞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元朝后期,丞相位高权重,引起政局动荡。
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
2.废除:1380年,裁撤,废除丞相,皇帝亲掌,直接管理国家政事,皇权、相权合二为一。
3.影响:在中国实行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发展到新高度。
(二)内阁的设置
1.原因:废除丞相后,皇帝事务繁多。
2.设立:明太祖时设,明成祖时正式设立。
3.职责:明太祖时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
明成祖时开始参与的商讨,后来可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三)军机处的设置
1.背景:清初设立处理日常事务。
负责军国大事。
2.目的:处理。
3.职权:处理军务,后来可参与处理、制定、审理等机要政务。
4.影响: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标志高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