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贫困生心理危机及干预对策(1)
浅谈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一)
浅谈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一)摘要:所谓心理贫困,这里指的是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
主要的心理反映是:自卑与依赖、自我封闭与孤独、焦虑、自大与虚荣、妒忌等心理。
心理贫困严重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研究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成为当前高校一项紧迫的工作。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对策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也不断扩大,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注意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从心理和精神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引领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彻底摆脱“双贫”困扰,是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1造成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心理贫困,指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和“心理贫困”同样不容忽视。
心理上的问题必须从心理的成因入手,对症下药,方可解决问题。
调查表明,当前贫困生之所以出现自卑、自闭、嫉妒、虚荣和对社会认识上的偏差主要源于自卑心理。
短暂的自卑,毫无大碍,但不及时解决,必将形成心理贫困1]。
造成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乡差异使其对环境不适应。
农村和城市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
城市生活丰富多彩,现代化的建筑、设备比比皆是,人们往往是见多识广,而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则是经济落后,人们相对孤陋寡闻。
这种城乡差异往往使刚入学的贫困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对很多现代化的东西,譬如手机、电脑甚至电话卡等都不会用,起初心理上会有较大的不适应,但这种不适应带来的自卑心理往往是暂时的。
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大多数贫困生能正确面对,积极适应,但有些人却长期不能适应,造成心理自卑,不可自拔。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部分家境较为困难,需要依靠各种助学计划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这群人也被称为高校贫困生。
虽然获得了国家、学校的关注和支持,但是成为贫困生也意味着他们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不断地适应环境,面对学业、生活等方面的考验,心理问题随之出现。
本文将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心理问题1.1 自卑经过多次选拔,高校贫困生终于获得了入学资格,但由于和其他同学相比,他们仍然觉得自己会被歧视和嘲笑。
这种自卑心理会逐渐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和表现。
1.2 焦虑即将面临的学业压力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的一大问题。
他们必须要跟上班上的进度,并且需要有考试前的准备。
这些任务所需的时间、精力、资金等往往是贫困生难以承受的。
1.3 社交障碍由于缺乏背景和资金等资源,贫困生的社交圈受到限制。
他们可能无法和同学一同参加各种活动,或是富有的人家一样购买各种物资。
这些因素不利于他们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融入。
1.4 压力经济贫困是高校贫困生最突出的特征之一,需要寻找兼职以赚取生活费。
这些琐事会占用他们宝贵的时间,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干预措施针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制定以下干预措施。
2.1 寻求心理咨询服务高校可以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如果贫困生感到自卑、焦虑或有其他心理问题,他们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建议,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2.2 经济援助高校可以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援助,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这样可以减轻贫困生的负担,并缓解他们的经济负担。
2.3 建立互助平台高校可以建立贫困生相互帮助的平台,并鼓励更多的同学和团体加入其中。
这样做可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减轻贫困生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2.4 组织社交活动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和社交活动,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结交更多的朋友。
高校贫困生心理困扰及援助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心理困扰及援助对策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高校贫困生的数量逐渐增加。
这些学生经济困难,生活艰辛,常常面临着学业和生活上的多重压力。
他们的心理健康也随之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帮助高校贫困生解决心理困扰和困境,需要开展相关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援助措施。
1、焦虑和压力由于经济困难,高校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常常不稳定,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他们担心无法支付学费、住宿费以及生活费等各种花费,由此产生的焦虑和压力极大。
2、自卑和羞愧由于经济条件较差,高校贫困生常常感到自己差不多于富裕同学。
这种自卑和羞愧感让他们感到很难融入社交圈,也使他们很难在小组活动中表现自己。
3、担忧未来由于经济条件较差,高校贫困生很难像其他同学一样在大学期间获得比较好的经济实力和好的人际关系,这使他们很难展望未来。
他们常常担心自己不能顺利毕业,把很多人生机会错失等。
二、扶助高校贫困生的对策1、提供经济援助高校可以设立奖学金,发放助学金,或提供免费住宿等经济援助。
这样,贫困生将减少他们的经济压力,也将有助于他们增加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积极性。
2、开展心理辅导高校可开设心理咨询服务,为贫困学生提供心理辅导。
这将有助于他们缓解焦虑和压力,增加自信和自尊,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
3、建立互助社区高校可为贫困生建立互助社区,通过共同支持和帮助,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尊心。
社区可以提供贫困生住宿、餐饮、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支持,在这里大家可以彼此照顾和支援。
4、鼓励和支持高校可以鼓励贫困学生参加校园活动,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适应大学生活,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高校应注重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开展相关的心理援助措施,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
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
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送子女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有一部分贫困生面临种种不良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本文将对高校贫困生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心理问题之一:自卑感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大学生而言,家庭的支持无法跟得上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这使得他们在校园里感到不适应。
长期以来,这种不适应会让学生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没有自己的优点,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交际。
对策建议:学校和社会要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为其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
建议高校为贫困生开设心理咨询服务,让他们能够倾诉自己的心声。
此外,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开设课程专门为贫困生提供支持和帮助,在课堂上鼓励他们敢说、敢拿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更重要的是,学校可以通过给予贫困生一些荣誉奖励,改变他们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心理问题之二:焦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贫困生在学校里可能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去信心。
他们日渐消瘦,缺乏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经常出现身心疲惫、情绪波动等身体上的不适,这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
对策建议:一方面,学校可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保障和生活补贴。
通过为贫困生提供生活费用足够的最低保障基础,能够减少他们生活上的焦虑。
同时,学校也应在精神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活动,参加团体,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减轻焦虑。
三、心理问题之三:心理压抑对于一些贫困生,经济困难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角色身份间进行切换,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
因此,这些压力不断积压,很容易导致心理压抑情绪。
对策建议: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维的心理辅导服务,且以创新方式举办各类活动,透彻地了解状况,并开设专门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帮助贫困生解除内心的困扰。
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帮助贫困生,例如,通过聘请心理专家、自愿者或学长学姐等提供咨询或亚健康指导,以及提供一些兴趣课或免费活动等多种活动来开导及支持他们。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在面对学习、生活、职业等方面的压力时,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失落、孤独、心理压力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贫困生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也进一步影响到其在校内、社会中的交往和发展。
为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1. 开展心理辅导。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咨询师,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变化,调整心理状态,缓解心理压力。
2. 建立心理互助小组。
在校内建立心理互助小组,让贫困生之间减轻孤独感,互相支持,分享学习、生活中的经验,增强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3. 推广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多种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心理调适知识和方法,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我调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增强自我能力和信心。
4. 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贫困生能够放松心情,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师也可以关注贫困生,与他们建立亲近关系,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怀。
总之,针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多方合作,通过多种方式的干预措施,帮助贫困生缓解心理压力,
增强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为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 、应 对 高校 贫 困生 心理 问题 的对 策
1 立健 全各 种 资助体 系。贫 困生 心理 问题产 生 的根 源在 于经 . 建 济 困难 。 因此 ,要解 决贫 困生心理 问题 ,必须从 经济 问题上着 手。 首先 ,高等 院校必须 建立起 政府 、社会 、学校一 体化 的贫困生 资助
的人 际关 系 .从根 本上应 对贫 困生心理 问题 。 关键 词 :高校 ;贫 困生 ;心 理 问题 ;措施
中 图分类号 : 4 文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号 :10 — 6 12 1)2 0 8 — 1 G6 5 A 0 9 83 (0 00— 0 6 0
一
、
高 校 贫 困生 存在 的不 良心理 趋 向
论坛
西部大开发 ・ 中
210 0 . 02
高校贫 困生存在 的心理问题及解 决措施
贺 王 超
( 东技 术 师范 学 院文 学 院 ,广 东 广州 5 6 5 广 1 6) 0
摘 要 :贫困生心 理 问题是 高校 必须重视 的一 个 问题 。 当前 高校 贫 困生存在 着以 自卑、封 闭 、烦躁 、嫉 妒 、虚 荣等 心理为特 征的 不良 心理 趋 向。高校应 该通过 建立健 全各种 资助体 系,完善心 理健康 教育体 系、开展 心理辅 导教 育,加 强实施有 效干预 、促进 建立 贫 困生 良好
实 际上 的 “ 他们 ”是不 同的 。在生活 和学 习中 ,这些 人的 态度和行 为 与他们 的真实情 况完全 不符 。这是一 种极不 健康 的心理行 为 ,外
态 ,从而更好 地解 决学生 的心理 问题 。对于贫 困生 ,在为其 提供咨 询 和辅导 的过程 中 ,应该 让贫 困生正视 贫 困 ,树立 正确 的成 才观 , 引导他 们要在 贫困 中崛起 ,激励他 们艰 苦奋斗 的精 神 。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当前,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备受关注,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家庭经济困难、来自农村地区、家庭背景复杂、社会压力等等。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贫困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感,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适应高校生活,需要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一定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1.心理落差由于贫困生的背景与本地其他学生不同,面对同学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以及相对较高的学习竞争压力,他们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感,甚至产生自卑、失落等消极情绪。
长期下去,将导致他们产生疲惫、沮丧的心理状态,甚至影响到学业的发展。
2.重大决策焦虑受经济条件影响,很多贫困生并没有接受过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因此在人生重大决策面前,如选择专业、就业方向等,他们往往会出现迷茫、焦虑等情绪,甚至会对未来感到无望,这也使得他们无法在学校独立自主地生活和成长。
3.自我认知困难很多贫困生存在自我认知的困难,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从而影响学校表现和职业发展。
同时,他们也难以和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社交难度和不安全感。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干预措施1.建立心理咨询热线在学校中建立心理咨询热线,给予贫困生缓解焦虑和情绪疲惫的机会。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专业心理医生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咨询,帮助稳定其内心情绪。
2.加强心理辅导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定期组织心理辅导讲座,让贫困生了解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自尊。
同时,可以采取小组辅导、个别辅导或者家庭辅导等不同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营造支持网络学校可以通过成立生活、学习、就业相互支持的社团、组织或社会平台等各种渠道,为贫困生创造外部支持、内部支持和互助平台。
这些支持网络可以改变贫困生的孤独、无助、挫败、自我怀疑等不积极情绪,帮助学生积极融入校园生活。
4.增加经济扶助由于经济困难是贫困生的最大问题之一,因此,学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扶助。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免费教育政策的实行,高校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贫困家庭子女获取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
然而,由于在经济上的短缺,贫困生往往承受着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心理压力,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风险。
出于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1.经济压力经济上的负担是高校贫困生心理上的最大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
高校贫困生往往会面临着无法支付学费、住宿费、食品费以及其他日常开销等经济问题,从而导致他们出现担心、恐惧、忧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学习压力高校贫困生往往要承受更多的学习压力,因为他们需要比其他同学更加努力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从而保持在学校的优势地位。
由于缺少学习资源和教育机会,高校贫困生在面对更加困难的学习内容时,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导致焦虑和自卑情绪。
3.自我认知和自尊心问题贫困生往往会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这会导致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更加孤立和自闭,从而难以融入学习和社交环境。
同时,这种自尊感受的缺乏也可能导致他们表现出自责、沮丧、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个人身心健康。
二、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干预措施1.提供经济支持高校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为贫困生提供物质和经济上的支持。
例如,提供奖学金、助学贷款、救助计划等,以缓解贫困生因缺乏资金而面临的生存压力和学习困难问题。
2.建立心理支持体系高校可以成立专职心理支持团队,为贫困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
这种支持方式可以为贫困生提供温暖的心理倾诉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化解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困惑。
3.社会支持网络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高校贫困生提供更广泛的社会支持。
例如,通过对贫困生进行社会实践,参加义工活动或与一些志愿者团体合作等方式,扩展贫困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交范围,提高他们的社会自信度和融入感。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正确的方法处理问题。
学生干部在开展活动中最能体现综合素质的是创新思维。
创新表现是能灵活地处理一些问题,具有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一方面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干部独立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开设创新思维培训班,有意识地开发学生干部潜在的创新思维,激发干部们的思维火花;结合工作实际运用理论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开展工作,从而实现工作的新颖性和严密性。
4、注重加强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
有人曾经把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称之为一个人成功的三件法宝,不难看出这三项能力占有的分量。
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适当放宽管制力度,利用活动审议的形式,让每一名干部都参与到活动的筹划中,把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思考,并能够在独立思考后寻求大众意见,力争协商解决,从而锻炼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三)以学生党建为龙头,加强学生干部梯队建设,保持整体先进性学生干部的梯队建设是学生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学生干部的循环是十分明显的,一任学生干部的期限很短,如果不注意梯队建设会导致工作的断层。
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党建工作客观要求学生工作者从培养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加强对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认真做好其群体的考察和发展工作,积极要求,严格把关。
提高其组织纪律性,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学生干部的整体先进性,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1]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林志范.大学心理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3]孙昌增.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刍议[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1999,(3).[4]曾向前.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思考[J].琼州大学学报,2000,(3).[5]刘岗.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1999,(1).(责任编辑:高学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李仲元(山东行政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收稿日期:2008-06-17摘 要:高校贫困生由于面对经济上的窘迫、现实环境的非绝对公平、自尊与自卑的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征,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
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如何及干预机制应如何建立?
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如何及干预机制应如
何建立?
贫困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锻炼贫困大学生的意志,养成忍辱负重、坚韧不拔、勤俭节约、积极乐观、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也可以引起贫困生的过分烦躁、强烈自卑、过度自尊、焦虑、抑郁、孤僻、冷漠、封闭、敏感、脆弱、多疑、嫉妒、偏激、逆反与敌对等心理危机。
近年来,由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现状如下:
一、自卑与过度自尊并存。
二、焦虑与忧郁并存。
三、偏激逆反与嫉妒敌对并存。
四、期待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心理冲突。
五、敏感脆弱与消极冷漠的心理冲突。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应构建成为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立体的预防干预机制,帮助贫困生从物质上摆脱贫困,从心理上消除危机。
一、构建“物质帮助”预防干预机制是前提。
二、构建“精神培养”预防干预机制是基础。
三、构建“心理引导”预防干预机制是重点。
四、构建“环境解困”预防干预机制是保证。
五、构建“自我调适”预防干预机制是关键。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生群体日益扩大,其中贫困大学生也逐渐显现出一系列心理问题。
在面临生活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情况下,贫困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有必要对贫困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是焦虑。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常常面临生活费用不足、家庭经济拮据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在心理上加重他们的焦虑感。
长期的经济压力和无法获得及时支持的感觉会使他们感到无助和不安,进而引发焦虑情绪。
除了经济上的焦虑,还有学业上的压力也是造成贫困大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
他们可能会由于家庭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得学习资源,或者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而不得不兼职工作,导致学业压力增加,从而加重了他们的焦虑情绪。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二是自卑。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受到质疑,产生自卑感。
在大学中,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物质条件而无法融入到富裕同学的圈子中,或者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利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们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长期的自卑情绪会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就业。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三是孤独感。
在大学中,贫困大学生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或者社交活动当中,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孤立。
在面对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时,缺乏可以倾诉和交流的朋友和同学会加重他们的孤独感,甚至引发抑郁情绪。
面对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策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
应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力度,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从而减少焦虑和自卑情绪的产生。
也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社会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研究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随之而来的是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
这些学生在面对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社会压力时,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对于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1. 经济压力导致的焦虑和抑郁高校贫困大学生由于生活费用、学杂费用的负担较重,经济压力较大。
这种经济压力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他们常常因为无法支付学费或生活费而感到沮丧和绝望。
2. 学习压力和自卑感由于贫困家庭条件限制,学生在学业上可能处于不利地位,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他们因此常常感到自卑和无助,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学业进步缓慢。
3. 社交问题和孤独感由于经济条件限制,高校贫困大学生往往无法参与到校园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感受到了来自同学的排斥和歧视。
这会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二、干预措施研究1. 资助政策的完善学校和社会应当建立完善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为高校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和支持,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
2. 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服务,帮助高校贫困大学生排解压力,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抗压能力。
3. 社会支持和帮扶社会应当加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和帮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4.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加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5. 增加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社会应当为高校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减轻经济压力。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建议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家庭贫困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这一特殊群体,传统的关注点已经由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问题转向他们的心理层面。
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学生普遍反映出来的自卑、焦虑、嫉妒、不合群等心理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职中生贫困生心理心理问题随着职业中学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
据统计,经济困难生占职业中学在校生的15%-30%,经济特困生占在校生的8%-15%。
从总体上看,尽管他们有许多优秀的心理品质,如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顽强的意志力、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认真勤奋、生活俭朴、作风朴实、为人诚恳等,但从少数个体上看,也存在不少心理失衡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心理弱势群体。
全面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准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精神救助的对策,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形成健全的人格,是职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1.外表争自尊,内心多自卑这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
自尊是一种自我体验,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
经济困难学生和其他职业中学学生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意识,而且这种自尊意识的强烈程度甚至超过了后者。
他们渴望在同学中间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地位,但由于经济困难,生活学习条件差,见识少,导致他们又很难达到维护自尊的目的。
在矛盾冲突中,他们把经济上的不如人、见识上的不如人扩大到能力上的不如人,甚至扩大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自己产生怀疑,陷入强烈的自卑心态中。
常表现为在能力、自身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从而导致自轻自贱、自我鄙视,对自己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否定自己的长处或对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上采取逃避方式。
2.情绪忧郁、冷漠,对生活缺乏激情贫困学生的生活条件,给贫困职业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上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贫困生进入大学校园。
然而,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探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1.自卑感贫困生在大学校园中面对各式各样的人群,他们可能会因为自身的贫困条件而感到自卑。
这种自卑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导致他们放弃大学生涯。
2.挫败感贫困生在大学校园中可能会遭遇各种挫折,例如学习成绩不佳、无法与同学交流、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课程等。
这些挫败感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进展和心理状态。
3.焦虑和压力贫困生可能会因为经济压力而感到焦虑和压力。
他们需要面对日常生活的开销,如食宿、交通、学费等,这些经济负担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压力。
4.孤独感贫困生可能会因为缺乏社交圈而感到孤独。
他们可能无法参加社团活动、旅游等社交活动,也无法和富裕同学在消费和文化上保持同步。
这些孤独感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二、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干预措施1.心理咨询大学应该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成立心理咨询中心,为贫困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2.经济援助学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经济援助,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例如,学校可以提供助学金、减免学费等经济支持。
3.交流平台学校可以创建交流平台,为贫困生提供社交机会。
例如,学校可以创建贫困生社团,让他们互相交流、相互支持。
4.教育培训学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就业竞争力。
例如,学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培训。
总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学校应该通过心理咨询、经济援助、交流平台等措施,帮助贫困生克服心理困难,实现自我发展。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随着高校的普及和贫富差距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贫困的现实。
贫困生在心理上会面临诸如孤独、自卑、自我怀疑等问题,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困扰。
因此,对于高校贫困生来说,心理问题的解决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在以下的内容中,我们将讨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一、心理问题1.自我怀疑许多贫困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自我怀疑。
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出色,在学习上不能达到预期的成绩,在与人交往中不能展示自己的优点。
因此,他们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和不安的心态。
2.孤独感由于贫困而需要省吃俭用的生活会让许多学生感到孤独和无助。
贫困学生通常不能参与到富裕同学之间的消费社交活动中,这意味着他们在大学校园中缺乏社交支持,难以获得身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3.自卑感贫困学生通常会认为自己没有经济能力完成其他同学所完成的事情,这会让他们感到自卑。
在很多场合下,他们被认为是“不如人”,这使得他们缺乏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心。
4.焦虑和压力贫困学生常常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生活费用等的承受能力,这会导致他们感到异常紧张和焦虑。
同时,学业和生活上的压力也会导致他们产生无法承受的情绪。
二、干预措施1.加强心理健康宣传高校应在宣传栏、文化活动等方面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情感状态,主动探索如何解决问题。
2.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帮助贫困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3.搭建社交平台高校可以建立贫困生社交平台,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有机会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感受,搭建贫困学生之间的友情平台。
同时,学校在医疗保险方面可以为贫困学生提供额外的支持。
4.提供经济帮助在经济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帮助贫困学生,如为贫困学生提供临时奖学金、实习机会、学习教材及住房等方面的帮助。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研究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研究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他们在大学期间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这对他们的学业和生活造成了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引言1. 经济压力:贫困家庭学生在大学期间常常面临着经济困境,他们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经济支持来支付学费、食宿费等生活开销,这会导致他们产生过度的经济压力。
2. 自我价值感不足:贫困家庭学生可能因为自己来自贫困家庭而感到自卑和不自信。
他们可能缺乏自信心,无法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业和取得成功。
3. 人际关系紧张:贫困大学生可能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与其他学生产生隔阂,他们可能会遭到歧视或排斥。
这种排斥会增加他们的孤立感和社交焦虑。
4. 学业压力:贫困大学生可能面临着更大的学业压力。
他们可能需要兼职工作以赚取生活费,这会占用他们本应用于学习的时间。
他们可能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接受辅导或补习。
三、干预措施1. 提供经济支持: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助学金或奖学金项目,以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减轻经济压力。
学校还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兼职工作机会,以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
2. 心理辅导和支持: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3. 培养社交能力: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社交技能培训课程,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增强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4. 提供学习支持:学校可以设立学习辅导中心,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免费的辅导和补习服务。
学校还可以与其他富裕家庭学生建立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和学习。
四、结论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这对他们的学业和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
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功。
浅析贫困生的消极心理防御及其干预对策(一)
浅析贫困生的消极心理防御及其干预对策(一)论文关键词:贫困生心理防御干预社会支持论文摘要:作为高中校园弱势群体的贫困生,面对社会压力,往往采取消极的心理防御,从而出现了自卑、焦虑、敏感和偏执等心理问题。
通过建立主、客观两个维度的社会支持体系,可以对贫困生的心理形成有效的干预,帮助他们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1贫困生的消极心理防御及其后果1.1自卑心理严重贫困生最大最显著的特点是自卑。
大部分的贫困生是来自于偏远山区的,家庭条件差。
由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不一致,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城乡间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差异,使贫困生心里产生巨大的反差。
由于在穿着打扮,吃喝玩乐,生活用具等各方面的明显差距,让他们产生对自己产生怀疑,他们开始低估自己,甚至开始否定自己。
他们害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和鄙夷的眼神,逐渐陷入自卑的泥潭。
他们对人际交往的开支难以承受,对集体活动消极退缩,他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他们害怕别人瞧不起他,而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着这无形的压力。
1.2焦虑心理明显由于无法改变的现实经济状况,使他们总是长时间的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他们焦虑着他们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甚至他们每天吃多少饭好得精打细算,还要考虑以后的生活费,因为他们的家庭根本拿不出如此繁重的费用。
因为这些他们没有办法安安稳稳的去学习;有的为自己的家庭状况焦虑;有的为自己的未来焦虑。
因此他们承受着比其他学生更重的压力。
在农村,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状况相对落后,在一些像计算机、英语听力、口语等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上,他们根本无法去和城里孩子相比。
而这种实践性强的能力是后天培养的,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形成的,必须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否则反而会加剧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感。
1.3人际关系敏感因为长期以来的压抑,自卑造成他们的人际关系很敏感。
他们不愿意和别人谈论经济状况的话题,他们害怕别人给予他的怜悯。
他们还怕别人嘲笑自己,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事情多疑,他们和别的学生之间就像有道无形的枷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5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V ol.28 No.5 2007年9月 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Sept. 2007地方院校贫困生心理危机及干预对策曾朝晖(湖南城市学院学生处,湖南益阳 413000)摘要:地方院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科学分析其心理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地方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素质,进一步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地方院校;贫困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图分类号:G 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942(2007)05–0108–03高校贫困生是指在校期间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比较困难或基本生活费得不到保障的学生。
据教育部统计: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为953万人,其中经济困难的学生约有18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
到2004年,经济困难学生已增至240万人左右,占在校生总数的20%。
贫困生因为面临物质上的困难,而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点,产生了“精神上的贫困”。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已成为各高校甚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值得重视[1]。
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地方院校贫困生的心智发展,除了具有与重点高校学生共有的特征以外,还存在着独有的心理特征。
这主要因为地方院校大多办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等城市,支柱产业少,可创造的就业岗位少。
其周边辐射的多是老、少、边、穷的农村地区。
受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教育分流分层及扩招的影响,生源质量本就相对较差。
而毕业生在社会寻求就业岗位时,要与重点高校学生一样参与市场竞争,具有明显的竞争劣势。
因此,地方院校的贫困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尽管主流心态积极向上,能吃苦、意志坚定、顽强进取。
但同时他们又普遍存在着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且自闭、焦虑且抑郁、敏感且虚荣、嫉妒且怨恨等几个方面。
同时,他们又比重点高校贫困生具有更重的自卑心理,这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
久而久之,他们情绪低落,心理灰暗,对前途悲观失望[2]。
若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将损害正常的心理活动,引发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对于数目众多的地方院校中的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帮助他们排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紧张和恐慌,则他们很容易对自己、他人、甚至社会采取过激和敌对的行为,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给自己、他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无法避免的损失。
因此,有必要对地方院校贫困生心理危机的成因进行科学分析,并建立适当的干预机制以防范过激行为的产生。
一、心理危机成因在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心理危机。
其主要成因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家庭教育片面性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家长“望子成龙”的强烈期望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
尤其对于贫困生而言,本身由于经济困难就存在自卑心理,家长往往注重经济上的补给,而忽略了他们健康人格的培养。
同时,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部分家长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来教育子女,这种教养方式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大学期间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多数家长在子女进入大学后就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经济支持上,贫困生的家长更是如此,而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关注不够。
家庭教育其实是个连续过程,在大学阶段更有其特殊性。
该收稿日期:2007-04-07作者简介:曾朝晖(1974-),女,湖南桃江人,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曾朝晖:地方院校贫困生心理危机及干预对策第28卷109期间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配合学校、社会对其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三)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环境变化所引发的。
这种不适应带来的心理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新生和毕业生身上[3]。
对于地方院校贫困新生而言,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周围同学经济势力的改观,学习成绩不再存在绝对优势,加上综合素质的差距,易导致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急剧下降,情绪极度低落,甚至出现心理角色严重错位。
毕业时需要与重点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使其存在过高的理想期待与现实选择的落差,加上经济和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增大,将导致心理危机更加突出。
(四)心理咨询工作的不足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生理成熟在前,心理成熟在后。
在大学期间,缺少了亲情的爱抚和沟通,贫困大学生比普通大学生存在更多心理困惑,更需要辅导员的关心和心理老师的帮助。
而在现实生活中,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队伍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和加强。
二、心理危机表现(一)轻微的性格压抑这是心理危机萌芽状态的表现,贫困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这种性格压抑主要表现为自卑,不敢与人交往,面对困难时只是一味哀叹人生的不如意,以及一味埋头苦读,期望通过学习上的优秀表现来满足成就感,一旦未达到期望值则郁郁寡欢。
(二)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危机的典型表现,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其心理压力和性格压抑。
某些贫困生长期生活在苦闷之中,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影响其正常生活,导致了抑郁症的出现;也有的贫困生白天精神状态不佳,而晚上又不能好好休息,形成恶性循环后精神恍惚,出现了轻微神经衰弱,并导致学业不能顺利完成。
(三)犯罪和自杀现象这是心理危机的极端反映。
有些贫困生由于生活状况不尽人意,极度抑郁,当其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限时,便产生对社会的不满与愤恨。
这种不满和愤恨往往演化为对社会的极端态度,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案件。
另有少数贫困生面对困难虽然努力过,但没有取得所期望的效果,于是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一旦出现诱发因素,就采取自杀等方式来寻求解脱。
三、心理危机干预对策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地方院校贫困学生的心智发展,除了具有与重点高校贫困学生共有的特征以外,还存在着独有的心理特征。
这要求地方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应在认真分析本校贫困生心理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形成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完备完善,制度上建立健全,经济上量力投入和工作措施上切合实际的保障机制[4]。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首先,教师要成为贫困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坦诚相待;第三,新生入学后,学校可通过各种活动让贫困学生充分了解可能遇到的困难或出现的问题,从而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第四,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并通过合理构建校、系、专业三级防护体系来处理贫困生的心理危机。
(二)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应及时与贫困学生谈心,洞察学生思想实际。
学校必须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通过开设心理选修课与举办心理讲座等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开展贫困生的自信心教育、人格教育、渲泄心理教育、耐挫折能力的培养等,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解决其在学习、生活、疾病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
(三)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学校要定期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贫困学生心理档案,以便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的目的。
通过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了解到每个个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具有心理问题或敏感人格特质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专业治疗。
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评估等一整套工作机制,提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培养贫困生自我心理维护能力面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学校和辅导员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2007年第4期110除了适当进行危机干预外,还应指导学生建立自我心理防御机制以提高其心理自助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恰当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自己进行危机干预,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烦恼,减轻心理负担,稳定情绪。
由于青春期大学生情感丰富,情绪波动大,特别是好胜心和竞争意识强,生活中易出现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而失去理智,容易出现极端甚至敌对行为。
因此,学校应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活动,提高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以保持心理平衡。
具体包括沟通疏导疗法、自我暗示疗法、以及激情宣泄法等途径来维护心理平衡。
(五)构建贫困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要对贫困大学生加强学习与考研辅导,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要为贫困毕业生提供翔实的就业信息,搭建就业平台,开展科学的就业指导;同时,要为处于困境中的贫困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帮助其顺利度过难关。
(六)建立健全联合助学体系社会和学校要重视贫困生问题,必须从其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细致入微地关心和帮助他们。
近年来,为解决贫困生问题,国家和地方都采取了许多有效的形式,如部分高校建立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国家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为主要内容的联合助学体系,营造了助学成才的良好氛围。
这种联合助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生活困难,明显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当前,地方院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通过对其心理危机成因和表现的分析,得出解决心理危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要从精神上进行帮助。
只有通过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建立有效干预机制,才能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 李美琴. 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现状特征与教育对策[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2): 67-69.[2] 金吉山, 陈建龙. 地方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机制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07(1): 119-121.[3] 张美红. 谈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 中国高教研究, 2006(3): 85-86.[4] 楼仁功, 潘娟华.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6(6): 52-53.Solutions to Poverty Students’ Irregular Psychology in Local Higher LearingZENG Zhao-hui(Students Office,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Abstract: Psychological irregulation of poverty students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a focus to the society. Therefore we should analyze pover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cientifically and we should take effective actions and solutions correspondingly, which a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comprehensively, and to further prevent crisis ev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 loc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overty students; psychology problems; intervention(责任编校:高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