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赏析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5.语言特点: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
6.语言风格: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工稳\泼辣、典雅\俚俗、精细\粗犷、用典\平易。
(四)强化书面表达
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注意加强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训练。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矛盾。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逻辑合理,指的是见解能够自圆其说。
二、复习训练
1、《次北固山下》(王湾)
〔要点分析〕这首诗借停舟北固山下的所见,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给人以积极、乐观的艺术享受。(把淡淡的思乡之情融入到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之中)
〔习题演练〕
①这首诗写诗人沿长江往东,泊舟北固山下,见江南残冬而产生思乡之情。以“一帆悬”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
其中“生”和“入”两字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出岁月匆匆交替,时光飞逝的感慨。
②这首诗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③请展开想像,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表现的图景。
春潮涌涨,两岸似乎与江面齐平,更显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既写了早春江面上的美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将驱尽黑暗;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将赶走严冬。),又表明了岁月匆匆,时光飞逝的感慨。
2、《渡荆门送别》(李白)
〔要点分析〕这首五言律诗以雄奇飘逸的笔触,描绘了出四川过荆门山时见到的山川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送别诗,以“渡远”为始,以“送行”为终,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溢着远别壮游,心胸开朗的舒畅激情。
〔习题演练〕
①全诗以启程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依依惜别作结,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景象?
作者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③“山随平野尽,江入荒流”中“随”用得好,请略作点评。
“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情形真切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④诗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请自选角度赏析。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将映入江水之中的明月喻为一面明亮的飞来之镜,将辉映大地的云霞幻化成瑰丽的海市蜃楼,向我们展示了荆门外雄阔壮丽,气势磅礴的奇特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倾情赞美。)
⑤按提示写诗句:
A.交代此行目的诗句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B.运用浪漫想象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C.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要点分析〕这首词借中秋之夜月景的描绘和想象,寄托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同时阐发了月有圆缺、人有离合的人生哲理,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和离别所苦的旷达胸襟。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通过奇特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境界,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下阕则重在议论和抒情,诠释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词人豁达开朗的胸襟。
〔习题演练〕
①.概述这首词上阕与下阕的大意。
上阕: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叙述了自己的身世,赏月的感受及思想矛盾)。
下阕:写对人生哲理的探求,表达了词人豁达开朗的胸襟。(作者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②能表达词人豁达胸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能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的意思是:
希望人人平安,即使远隔千里,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③下列诗句都是传统的名句,分别说说你的理解。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说明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有欢聚,也必然有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