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就是收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市民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也随之改变,在“快餐文化”极度盛行的今天,有多少人愿意捧着书籍细细品味?有多少人还有藏书的习惯?在这个成长都需要提速的年代,越来越少的人会静下心来耐心地去读完一本书,更不用说细细地搜寻并加以珍藏了。
调查显示,高年龄群体中的家庭藏书量要显著高于低年龄群体中的家庭藏书量。
这对以后文化发展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预兆。
不管是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考虑,藏书的意义都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个藏书人,兴趣是排在第一位的。
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书,能够静下心来,在万千书堆中细细搜寻,找到自己钟情的那本。
其次是资金问题,任何一种收藏都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藏书也不例外。
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你基本上就可以被称为一个藏书人了,但要想成为真正的藏书家,还需具备相关藏书学问。
文学研究
个人阅读
附庸风雅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些藏书的基本知识。
一、藏书版本
精印本:有些书,除廉价的普通版本外,另有若干册限定的精装本或特精本。
这些书由于在油墨及印刷方面特别精致,开本较大,纸质较好,数量亦有限,便具有收藏价值。
例如,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朱维之翻译的《失乐园》,1984年首次印刷为46400册,内含精装本3400册,就较为高雅。
1989年齐鲁版特精全本《新刻锈像批评金瓶梅》,就受到海内外行家的高度赞扬,因为它在全本《金瓶梅》的印刷史上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当然,精装本中又有特精非卖品之书就更为珍贵了。
如傅雷所译《夏洛外传》,1933年9月初版,其中非卖品精装本仅印了50册,为海内外藏书家所瞩目。
签名本:有些书本来就出于名家之手,加之名人签名留言于扉页之上,便更有意义,书价亦飞腾而上,甚至达数十倍之多,极为烫手。
1992年4月杨绛女士的《洗澡》签名本,在杭州竟卖到78元。
签名本中又有编号本。
所谓编号本,是因其印量有限而按序编排,或赠人或出售。
1991年4月巴金先生签名的《随想录》编号特装本,在上海竟卖到13000元,创下大陆40年来拍卖书的历史新纪录。
初版本:初版之书大都是由作者亲自监督印刷和校对的,历来被版本学家看重,并可以此查核出后来编辑者的疏忽。
如著名诗人臧克家的第一本散文集《乱莠集》,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印行,1939年5月10日初版;还有陈寅恪弟子刘开荣的《唐代小说研究》,1947年商务版。
夏罗德•布伦忒著的《孤女飘零记》伍光建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9月初版,都已成为收藏界的珍品。
未裁本:所谓未裁本是指书的边缘从不曾为装订者的工具裁剪过的书籍,亦称毛装本或毛边本。
如:1931年5月15日上海联合书店初版的《青春散记》(作者邹枋),初版仅印了1500册,且从未有过初版毛边本的纪录,故较为罕见,是海内的珍本。
孤本:实际上五四以来有不少书亦成为孤本。
1948年4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黄裳先生的《锦帆集外》一书,作者曾云:当时"又曾以宣纸印一本,装两册。
盗掠之余,只存下半。
是更有'孤本'资格矣。
"
错本:有时,某部书因印刷或装订错误得以问世,被称为特殊版本。
这正如集邮爱好者获得错票一样,物以稀为贵。
如:上海北新书局1933年11月初版的《现代小品文选》,由赵景深先生编选,分上下两册。
其下册即为错本。
开卷处有一枚藏书印:"结屋三间藏万卷"。
藏书票本:所谓藏书票本,是指在版权页上贴有藏书票之书。
而藏书票在我国的兴起,当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
叶灵凤曾说:"丢开书籍本身,仅仅对于这东西的收集,已经和邮票一样,是茫无止境的事。
"藏书票在海外的售价,已极为昂贵,据董桥云,EricGill为其妻雕画的一枚藏书票,80年代已标价90英镑!具体内容详见《藏书票》一文。
私印本:有些非正式出版的私印之本,由于作者日后成名或其本身的价值,亦值得收藏。
例如,台湾诗人郑愁予1949年在湖南以青芦为笔名出版的石印处女诗集《草鞋与筏子》,就颇为珍贵。
古籍版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代越久的图书越有收藏价值,民国时期,宋本书价被炒到五六十块银元一页。
这在1942年赵汝珍《古玩指南》一书中是有记载的。
50年代初期,宋元本古籍的行情一度低落,明本书有过论斤售卖的时候。
这种不正常的行情自然是社会变革时期的短暂一瞬。
很快局面就发生了变化。
到了50年代末,宋元本书几乎退出了公开的古旧图书市场。
不过明代古籍还不鲜见。
当时的售书目录标价表明,普通的明本,每册的价
格仅在五元左右。
这一价位当与那里的社会购买力相适应?quot;文革"期间,社会藏书大量损毁,藏书活动陷入极度的萎缩,古籍已无行市。
70年代后,古籍从内部售卖逐渐走向公开,乐于收藏者寥寥。
只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人们在生活富足之余,才恢复了鉴赏与收藏的雅兴。
古籍的价格也如众星捧月,逐年攀升。
如今人们如能在千元以下买到一部真正的明版书,已是十分幸运的了。
近年来,古籍善本在收藏品中,继学画、古玩等脱颖而出。
撇开古籍善本的文献价值,就其鉴赏价值而言,一部品相上好的古籍善本,本身就是一件高雅艺术品。
线装古籍那典雅的封皮设计,精巧的书脑、书脊和恰到好处的签条等,这些华夏独有的装帧形式令人倾心。
打开书卷,清新隽永的字体还不时散溢出古墨遗香。
文革版本:由于"文革"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一页,文革图书印量之多,印刷之精美,堪称一绝,博得海内外收藏家的好评。
如"红宝书"和"小人书"都已成为抢手的图书,有的每本标价数百元以上。
现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收藏市场,"红宝书"交易十分红火,一本上等品相的初版《毛主席语录》交易价达350元,一本法文版的语录本价位高达480元,一些稀有版本(如少数民族版、盲文版等)更是价格不菲,含金量颇高,成为藏家投资的"热点"。
港台原版本:港台文史类的原版本由于印制精美而深受大陆藏家喜爱。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探亲和文化交流的深入,虽然有一些台湾版的图书流入大陆,其数量及种类仍十分有限,特别是一些纯文学作品,在大陆仍是难寻,被行家以珍本相待。
因为截至1992年底,台湾邮寄大陆的图书仍十分不畅,须转道香港才能抵达。
台湾早期绝版的一些文史类图书更使大陆藏家闻而难睹其容。
沙叶新有次过境香港,跑了几家旧书摊,才淘得余光中第一本散文集《左手的缪思》(1963年初版)而大喜过望。
二、书籍防护
忌尘。
尘是指无处不在的灰尘,尤其目前空气中粉尘日增,更需要注意书籍的防尘、去尘工作。
书籍上堆积了灰尘,不仅沾污图书,而且使书页之间空气不流通。
另外,灰尘本身还是昆虫、霉菌藏身和繁殖的场所。
因此,图书必须置于较为清洁的环境里,并要勤打扫。
忌潮。
纸张中的纤维成分,或残留在纸张中的酸碱漂白粉等有害物,在高温度条件影响下,会加速纸张的变化。
再加上潮湿是生虫发霉的有利环境,对书的危害较大。
防潮的简便方法是在温度低的晴天,尽可能地让书通风进气,在潮湿的天气则尽量密封降温,或放置干燥剂。
最理想低于20摄氏度,此时霉菌生长力最低
忌虫。
破坏图书的害虫很多,常见的有蛀蚀、书虱、白蚁、蛾蝶、蟑螂等。
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
它们附在书籍的纸张和封面材料上,会破坏纸张的结构,使纸和封面材料因起化学作用受毁损。
防虫方法很多,对家庭比较简单实用的有:将六六六粉用纸包成扁平小包,放置于书架或书橱中,或置于已出现蛀孔的书页中,这一方法对古籍线装书有特效。
樟脑的驱虫效果亦很好。
对已受微生物侵染或发霉的书籍,可采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擦拭。
忌光。
书籍不仅怕阳光,而且还怕荧光灯之类的灯光。
因为光里的紫外线会使纸张老化,纸张的泛黄多半就是紫外线造成的。
因此,为护书,不要让阳光和荧光灯光直接照在书上,可以通过窗玻璃或透明塑料滤去紫外线后再照射到书上。
特别在阅读珍贵图书或自己特别珍惜的书籍时,不妨采取这一防护措施。
为防光照,藏书的书橱、书架置于背阳、背光处,或遮以布帘之类,使书籍常置于暗处。
忌热。
单是热,书并不怕,但一定的温度加上潮湿,就造成了生虫发霉的条件。
因此,一般藏书的场所总要求低温或空调,对珍贵图书尤其如此。
家庭藏书亦注意场所的选择,对书来说,向阳的南屋倒不如背阳的北屋为好。
最理想低于20摄氏度,此时霉菌生长力最低忌压。
一本书受压过大,书页间空气无法流通,页与页之间就易于粘连。
这种情况往往因藏书空间过小,不得不将书高高垒起所致。
解决问题较现实的办法是常翻动,不要使一本
书长年累月地处在最底层。
在南方城市,在每年的四月或十一月气候干燥的时候,最好将书晾晒一次,晾晒的时候选择通风的地方将书摊开。
在北方城市可以两年左右晾晒一次。
对于一些平装书,在北方还可以采用塑料簿膜包裹的保存方式,避免在收藏过程中破损或染上污渍。
但在南方气候潮湿的城市,不要采用这种方法。
在家中藏书,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有一个专门的房间,在藏书的地方,应避免吃食物。
因为食物的碎屑很容易招来虫子等。
三、专业概念
孤本:指某书刊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
亦指仅存的一份未刊手稿或原物已亡佚,仅存的一份拓本。
善本: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
善本的界定,历来为版本鉴定学者所争论,70年代末,《中国善本书总目》开始编纂,在确定收录标准和范围时,规定了"三性"、"九条",至此,才有了对善本概念的一个比较完整周详的表述。
三性:1.历史文物性。
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古书版印、抄写的时代较早而具有历史文物价值。
二是指古书可作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文献实物见证而具有某种纪念意义。
2.学术资料性。
指经过精校细勘,文字上讹误较少和经过前代学人精注精疏的稿本、写本、抄本、印本。
此外,还应包括古书中那些在学术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或在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某一人物、某一事件的资料方面,有比较集中、比较完善、比较少见的稿本、写本、抄本、印本。
3.艺术代表性。
所谓艺术代表性,主要指那些能反映我国古代各种印刷技术的发明、发展和成熟水平;或是在装帧上能反映我国古代书籍各种装帧形制的演变;或是用纸特异,印刷精良,能反映我国古代造纸工艺的进步和印刷技术水平的古书。
九条: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
〔包括残本与散叶〕。
2.明代刻、抄写的图书。
〔包括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散叶〕但版印模糊,流传较多者不收。
3.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
8.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
9.印谱明代的全收,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亲笔题记的收,一般不收。
珍本:珍本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的书籍或文学资料。
如罕见的革命文献、极有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等。
珍本贵在“难得”。
如国内所存较早较稀有的原拓版本,就是稀世珍本。
在著名刻石和刻帖的原拓版本中,有的存世不多,或因各种因素造成原拓版本的质的差别,这种差别直接影响到艺术质量和资料的可靠性。
有的因原版刻流到国外,因此国内所存较早较稀有的原拓版本,就是稀世珍品,如唐、宋、明原拓仅存一二,都可属“珍本”范畴。
分析各种“珍本”,从书法艺角度出发大致有四种类型:第一种:原石久佚,原拓对书法界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尽管以后各种拓本质量上有各种差异,甚至还有缺残,还是觉得珍贵,这就可以称为“珍本”。
第二种:原石原版的初拓,由于拓工和材料等因素,以及保管因素,使原拓本质量各有差异。
第三种:原石还存,但残损过多,而旧拓文字则完整,此情况是因原石存放于野外,或石质不佳或遭雷击,所以初拓也很珍稀,可称为“珍本”。
第四种:原石流至国外,而国内保存拓本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