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
恩格斯关于自由的定义
恩格斯关于自由的定义
恩格斯关于自由的定义: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家之一,他对自由的概念有着独到的见解。他
认为自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能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实现。恩格斯的自由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恩格斯认为,自由是一种解放的状态。他强调,自由不仅仅是与外界的
物质或政治束缚无关,更重要的是摆脱内在的压迫与奴役。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被迫为生计而出卖劳动力,成为资本家的工具,他们缺乏真正的自由。只有通过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废除私有制,让所有人享有平等的参与和决策权,劳动者才能真正解放自己,获得自由。
其次,恩格斯将自由与社会发展相联系。他认为,自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
随着社会形态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的自由受到自然环境和生产力的限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自由受到阶级压迫和经济制约的束缚。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能够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不受任何形式的压迫和限制。
最后,恩格斯认为,自由不是个别人的特权,而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他坚信,真正的自由只有通过团结和合作才能实现。恩格斯主张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通过消除阶级矛盾,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自由。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的自由与整体社会的自由相统一,人们能够以自由的意志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总结来说,恩格斯关于自由的定义是一种解放的状态,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并强调自由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恩格斯的自由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对于理解自由的本质和追求社会解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浅论哲学自由观——兼析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的当代意义
研 究, 并对 自由赋予 了多种解释 。然而 , 哲学的功能并 不仅仅 是解释世界 , 更重要的是探 索 自由 , 注重 自由的现 实性 , 寻找 现
实 的 自由 。
关键词 : 自由; 实; 学 现 哲
中图分类号 :0 B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l 18 ( 02 o —0o —0 17 一 5 0 2 1 ) 7 1o 2
一
向于 自 我的实现。按照萨特 的说法, 人的本性就是
无法逃 避 的 自由。人 与 物 的 区别 在于 物是 “ 质 先 本
点 。理性 的 自由就 是 把 自由视 为 认 识 的必 然 性 ,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 , 自由是一个 由 自在到 自为再到 自 自为的精神历程 , “ 在 是 全体 的 自由性与各个环
个人的客观存在, 在确定肯定 了这种客观存在之 后, 再强调人的理性可以引导人们进行理性的活动,
一
最后进而到人可以 自 自 在 为地将 自己的理性行为活 动融合在社会普遍认 同的理性认 知层面上 , 致使一 切精神层面的活动始终都贯穿着理性。黑格尔式的 理性 的自由就是个体理性对普遍理性 的认 同, 是个 体理性与普遍理性的融合 , 也就是说 , 理性的 自由就
的全 面发展 。
发展 , 不局 限于 仅从 事一 件或 几件事 情 的参 与 , 并 但 是 可 以在 某一 领域 有所 专 长 , 光发 热 , 发 不受 某些人
自由的名词解释马原理
自由的名词解释马原理
自由,这个词字面上并不复杂,却蕴含着丰富的含义和深刻的哲学内涵。无论
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还是在个人生活中,自由始终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重要性。然而,自由这个名词彼此间的解释却并不一致。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试图探究自由的名词解释马原理。
自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并非抽
象而空洞的概念,而是相互关联的社会存在和阶级关系的产物。自由并不能脱离历史和社会的背景和条件予以简单解释,必须联系具体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来看待。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自由只能在消除剥削的社会中实现。资本主义
社会中的自由只是一个虚假的幻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被商品化,劳动者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资本家的工具。这使得劳动者无法享有真正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只存在于名义上,实质上被等级制度和经济利益所限制。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自由是建立在消除剥削的社会制度基础上的自由。只有在社
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才能通过积极的劳动获得物质财富,最终实现自我解放。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们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他们的自由不再受到剥削者的压迫和束缚。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历史的产物和社会变革的结果。自由的实现需要
通过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来实现。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人们追求自由的方式和方式各不相同。尽管形式各异,但自由内核的追求始终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是解放个体,从封建等级制度中解脱出来。在资本
主义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是平等和自由的政治权利,追求经济和社会的正义。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是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的观点来说明人的自由的本质.诚然,人不能不
顺应客体,不能不受到外在客观必然性的限制,但是,人不是外在必然性的奴隶,而是驾驭和利用外在必然性的主人.人能够运用自己的实践力量去打破外在的限制,这才是人的自由之所在.正如毛泽东所概括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当代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为人类社会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为社会改造和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蓝本,指导着公民意识和个人人格的确立与完善。同时,它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和原则,让人的全面发展有了现实目标和途径,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论述过程中,他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贯穿于其中,因此有关自由的观点有着深刻的涵义。具体来讲,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生产解放、社会解放、思想解放。上述关于自由的这三个层面既有它们统一的外在表现,又有各自确定的内在界定。从哲学角度讲,马克思从实践的基础上理解并准确剖析了自由与必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论述自由观的。因此这种以实践来构建的基础是合理的、客观的,构建的过程也是科学的。它不仅有各自确定的界定以及构成,而且又有其统一外在的表现,而人类解放就是这种统一的外在表现。马克思、恩格斯把这种统一的外在表现准确地、非常科学地表述为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真正意义上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得到完全解放、成为真正的主人,实现完全的自由,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真正目的就在于此。而人类要实现这样一种美好追求与目标,就必须在不断地实践活动中,始终把生产解放作为基础和前提,将社会解放作为重点,将思想解放作为先导,也即是以先进的理论把人自身培养成为求真务实、信念坚定、平等互助的人,这也是促进实现美好追求与人类解放目标的动力。
浅谈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决 ,只有通过实践 方式 ,只有借助 于人 的实践 力量 ,才是 可 部提高构 建社 会主义 和谐社会 能力专题研 讨班上的讲话 中明
能的 ;因此 ,这种 对立 的解 决绝不 只是认识 的任务 ,而是 一 确指出 :我们 所要建设 的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 民主法 个 现实生活的任务 ,而哲学 未能解决 这个任 务 ,正 因为哲学 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 活力 、安定 有序 、人 与 自 然 仅仅把 这看作理论 的任务 。”通过上 面论述可 以看 出, 自由
实 社会丰富多彩 ,变化无 常 ,现 实问题也是 在随时变化 ,人
而唯 心主 义虽 然发 展 了人 的能 动性 这 一方 面 ,但 因为 不知 们解决 问题会用不 同 的观 念和方法 ,具体 问题 具体分析 。因 道真正现实 的 ,感性 的人 的活 动本身 ,因此只是抽 象的发展 而 , 自由的形式也 是多种 多样 的。马克思 主义 自由论是对现 了 自由论 。马克思看到 旧唯物 主义和唯 心主义 的对 立 ,并在 实 中人 类的生存状 况和生活 实践进行 总结 ,使 人类 的真正 自
这种对立 中找 到了解决 问题的方 法和途径 。 “ 我们 看到 ,主 由度不 断扩大 。也 就是说 马克思主义 自由论从本质 上就是实
观主义和客观 主义 ,唯灵 主义 和唯物主 义 ,活动和 受动 ,只 践 的,是与时俱进的 。 是 在社会状态 中才 失去它们 彼此 问的对立 ,并从而失去 它们 其次 ,马克思 主义 自由论蕴含着构 建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 作为这样的对立 面的存在 ;我们看 到 ,理论 的对立本身 的解 的思想 。2 0 年2 1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 05 月 9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与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与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对民主与自由的观点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民主与自由的概念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与西方社会主流的理解有所不同。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资本主义
制度下的民主,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的统治,是少数资本家对广大劳动者的统治。这种民主只是表面的民主,实质上是为了维护资本家的利益而存在的。在这种状况下,真正的民意无法被充分表达和实现,劳动人民的利益往往被忽视和损害。因此,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民主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自由,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由的理解也与西方主流观点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强
调的是实现全面的解放和自由,这种自由不仅仅是思想上的自由,更重要的是物质上的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公平的生产关系导致了严重的压迫和剥削,使得劳动人民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实现人民的真正自由。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民主
权利和自由权利。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实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与自由观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了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实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平等关系。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与自由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改变,更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挑战和改变,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探索和展望。
浅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自由
浅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自由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自由”一词就已经被人们不断地提及,而真正赋予“自由”以科学含义的却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本文将从人的本质根源出发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自由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自由思想;人的解放;自由观
一、人的本质自由思想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可见,人在本质上是追求自由的存在,就最一般的意义而言,自由是同受限制相对立的。传统哲学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人的本质作过科学而严密的规定,即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句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 (P. 60),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概括来说,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为:第一,人的本质的历史性。社会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着的,人的本质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着的。人的本质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物,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代随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会有不同的表现,展现出不同的具体内容。第二,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并不在于人具有饮食、男女等自然属性,而在于人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产生离不开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社会。人生下来就会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不仅要受到父母、亲属的影响,而且还深受一定的社会文化内容影响。第三,人的本质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而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人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人,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不同的阶级、甚至同一阶级不同阶层中的人都有不同的本质。此外,还表现为人的本质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自由问题作了历史的、经济的和社会的考察和研究,批判地继承了欧洲近代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合理因素,肯定了西方传统文化中的“政治自由”和“理性自由”等提法,并剔除了传统自由观和近代资产阶级自由观的糟粕,科学地揭示并阐明了自由的本质、来源及其历史发展等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观。
1.实践自由观
所谓实践自由观,即认为人的自由源于人的劳动实践,是人依据对必然性的认识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人自身所取得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绝不是像近代自由主义人权论者所说的那样,是来自人的自然本性,而是来自人们的劳动实践创造。没有人们劳动实践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人自身,就不会有什么自由。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讲自由,这种自由就是虚构的,没有实际意义。
马克思反对亚当·斯密把自由、幸福理解为逃避和摆脱劳动,指出:“人不是自由逃避某种事物的消极力量,而是由于有表现本身的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才得到自由。”“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
2.历史自由观
所谓历史自由观,即认为自由不是先天就有、自然存在的,而是历史的产物;自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的自由是和物质生产、社会进步相联系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自由“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从不自由到自由,从较少和较低级的自由到较多和较高级的自由的发展史,但同时,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清醒地看到了自由的社会历史性,看到了在以私有制、阶级对立为基础的社会中自由的阶级性,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客观世界的改造,而认识和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中进行的,都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那么,当然也就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
摘要:自由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具体体现,人类历史就是人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
发展历史。而在实践活动的层面上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更需要我们在哲学思想上的探索和创新。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内涵的阐述,力图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质点和思想观念。
关键词:自由观;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历史发展中是一个伟大的变革,具有划时代意义。但马克思并没因此回避以往的哲学问题,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哲学立场上对
它们作了非常科学的解答。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
是由于马克思历史观的最高视角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因此,实事求
是的展现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就显的尤为必要。
一、两种哲学观的对立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自由与束缚是相对立的。只有摆脱外在力量对自身的
束缚,人才会感到不受约束,自由自在。所以,自由其实就是摆脱外在束缚。对
自由的这种通俗解释,哲学界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在怎样理解束缚自由的外在
力量以及如何消解这种外在力量方面却存在很大分歧,而这种分歧直接体现着两
种哲学思维方式之间的根本对立。
在哲学史上,传统的唯物论(旧唯物论)从主体(精神)从属客体(自然界),即主体通过服从客体进而摆脱外在力量的控制出发,把自由定义成人对必
然的认知与服从。他们认为,因果必然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人时时刻刻都
在这种因果必然性的制约下从事着生产活动。但是人不是被动的接受必然的约束,为了消除必然对人的外在限制,人往往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
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
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自由”,源出拉丁文,原意是从被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政治上,自由是指在社会关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的按照自己意志进行活动的权利。政治上的自由是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和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认为,自由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阶级对自由的理解和要求也各不相同。自从阶级产生以来,自由是有阶级性的。古罗马奴隶起义提出的自由,是要求从残酷的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下解放出来。在封建社会末期,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自由的政治口号,要求“个性自由”、“政治自由”、“贸易自由”等,目的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剥削阶级占有生产资料,掌握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广大劳动群众则处于被剥削、被统治的地位,因而在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自由可言。有剥削阶级的自由,就没有被剥削阶级不受剥削的自由。剥削阶级的自由,是建立在被剥削阶级不自由的基础之上的。
资产阶级的自由观念,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但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它表面上要求一切人都有自由,但实际上要求的不过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它无非是要求“自由地”出卖劳动力。只有在消灭了剥削制度的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当家作主,共同享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并在这个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才可能获得广泛的、真实的自由。
在我国,公民享有人身、言论、通讯、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宗教信仰等自由,并得到法律和物质的保障。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还认为,自由是相对的,没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的自由。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自由和纪律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人民享受着广泛的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纪律约束自己。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总之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自由范畴就在于强调人 的主体
性的物化、 对象化 , 即人 的 自我实现 , 这是从 最根本 、 最始源 的意义上对 自由范畴的界定。
参考文献 :
第一 , 恩格斯强调 了规律 的客观存 在 , 强调 自由不是 “ 幻 想摆脱 自然规律而独立 ” 。第二 , 自由并不排斥必然 , 而是立 足于必然 , 以必然为依 据 。第 三 , 对 客观规 律 的认 识总 是 人 具体 的、 相对 的 , 因而人在 任何 时候所 获得 的 自由都 是有 条 件 的、 相对 的 , 没有绝对的 自由。也就是说 , 自由与必然 的区
分是相对 的。
[] 1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 理学 [ . M]北京 : 中国社会科 学
出版社 ,9 04 . 19 :1
[] 2 康德. 未来形而 上学导论 [ . M]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8 : 1 2 9
1 9 2.
[ ] 克 思 恩格 斯 选 集 : 3卷 [ . 京 : 民出 版社 , 3马 第 M] 北 人
样 的。这两类规律我们最多 只能在 观念 中而 不能在 现实 中
得现实的 自由。马克 思在谈 到康德哲学 时指 出, 德“ 康 只谈 善 良意志 , 哪怕这个善 良意志毫无 效果他 也心安理得 , 他把
这个善 良意志的实现以及它 与个人 的需要 和欲 望之间 的协 调都推到彼岸世 界” ] - 3 D2 2 。他 又批评青 年黑格 尔派是把 n 1
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个性思想
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个性思想
摘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学思想,马克思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从批判黑格尔等人的“抽象的人”出发,提出了“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的前提与基点,人的解放与自由个性全面发展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程度是一致的。追求自由个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尺度,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关键词:现实的人;自由个性;以人为本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个性内涵
19世纪中叶,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们认为社会是人的社会,而不是神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是“现实社会的人”。现实社会中的人受社会的各种具体客观条件决定,是有个体的差异的,因而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个性。
马克思把人的自由个性的涵义规定为:个体的人在整体的人类实践及其历史发展中展示的一种能力。因为,一方面,整体的人类历史的进步,通过个体的人在实践中取得自由的程度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个体人的自由度,被整体人类实践水平所限制。正是从这个辩证矛盾出发,才能发现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的历史轨迹,并进而说明人的自由解放的历史途径及其现实意义。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个性思想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的“人的自由个性”思想形成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1830.10~1835.9是马克思激情理想主义阶段,这一阶段马克思在神学视野“人的本性”思想影响下表达了朴素的“个性”
观念;1835.10~1843.3是马克思理性主义思考阶段,这一阶段马克思在理性主义视野下表达了对人的“本质”和“自我意识能动自由”的思考;1843.3~1883.3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考阶段,这一阶段马克思对“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作了全面的思考,对“人的自由个性”作了全面的分析。
马克思的自由名词解释
马克思的自由名词解释
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自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然而,马克思对于自由的定义和理解与一般社会对自由的认知有所不同。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探讨马克思对自由的名词解释。
一、自由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类的本质属性,是人类追求和发展的基石。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自由”,马克思的自由概念更偏向于社会自由。他认为,只有摆脱了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相联系的压迫,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自由。
马克思主张社会的自由是通过废除私有制和阶级压迫来实现的。他认为,私有制导致了贫富的不平等,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只有在消除这种私有制的基础上,人们才能真正地享有自由。
马克思还强调了自由与平等的紧密关系。在他看来,只有在社会中不存在阶级差异和阶级剥削的情况下,人们才能真正地享受到自由。因此,他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二、自由的实现方式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是一种虚假的自由,因为它只存在于法律层面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虽然个人在法律上享有自由,但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却受到了无形的压迫。
马克思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自由。他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才能真正地实现自由。
然而,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并不是简单地将人们从经济和政治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而是将自由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在一起。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不再为了生存而争斗,而是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三、自由的限制和运用
马克思也意识到,在实现真正自由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限制。他认为,在
马克思的自由观内涵探析
问题 。 国学 术 界 历来 十分 重 视 对 马 克思 自由观 的 研 究 , 我 并 须 由 劳动 来 克 服 的 那些 障碍 提 供 的 。但 是 克 服 这 种 障碍 本 取得 了丰 硕 的 成 果 。 勿 庸 讳 言 , 存 在 一 些 问题 。 是 有 身, 是 自由的 实 现 , 但 也 一 就 而且 进 一 步 说 , 在 目的 失 掉 了单 纯 外 些 论 者 仍 然 固 守认 识论 意义 上 的 自由概 念 ,认 为 自由就 是 外 在 必 然 性 的 外 观 , 看 作 个 人 自己 自我 提 出的 目的, 被 因而 对必 然 的 认识 ;二 是还 有 一 些 论 者 仅 仅 满 足 于探 讨 抽 象 的 被 看 作 自我 实 现, 主体 的物 化 , 就是 实现 的 自 由—— 而 这 也 意志 自 由或 者 满 足 于讨 论 具 体 的政 治 自由 、 济 自由 、 想 种 自由见 之 于 活动 恰 恰 就 是 劳 动 ” 『 ㈦ 可 见 ,自由必 须 经 思 。 2f I P 自由 ; 是 有些 论 者 往 往 “ 三 六经 注 我 ” 断 章 取 义 , , 自觉 或 不 在 劳 动 中 才 能 实现 。 克思 把 劳 动 引 入 自由论 , 出 劳动 是 马 指 自觉 地 制 造 所谓 “ 个 马 克 思 ” 区别 和 对 立 。这 些 都 是 对 人 实 现 自 由的 手段 。人 与动 物 的 区 别 不 仅 在 于人 的活 动 是 两 的 马克 思 自 由观 的误 解 和 对 待 马 克 思 自 由观 的错 误 态 度 ,究 有 目 的有 意 识 的 活 动 ,而 且 人 并 不 是把 劳 动仅 仅 作 为 满 足 其 原 因乃 在于 缺乏 对 马克 思 自由观 内 涵 的 整体 把 握 。本 文 自身 需 要 的 手段 , 是 把 它 当作 使 自己更 全 面 地 发展 , 断 而 不 拟 结 合 马 克思 有关 自由 的论 著 ,对 马 克思 自由思 想 作 一 宏 地 超 越 其 自身局 限性 的 手 段 。 马 克思 说 : 动 物 只按 照 它 所 “
马克思的自由观内涵浅析
马克思的自由观内涵浅析
自由赋予生命以价值,是人的本质的规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价值目标。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对以往自由观的超越对自由进行了新的阐述。主要从认识论以及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客观、历史和实践三个主要方面,即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立足于客观必然之上,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标签:马克思;自由观;历史;必然实践
自由,一个人们永恒谈论的主题,在岁月的长河中亘古常新。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自由这个字眼是如此的美妙动听,即使它带来的是错误,我们也离不开它”。人人谈论自由,人人追求自由。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自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裴多菲曾在诗中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帕特里克·亨利也说过:“我不知道别人走什么样的道路,但对我来说,不自由,毋宁死!”那么自由到底是什么?究竟如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马克思的自由观为我们追求自由实现人生价值树立了伟大的旗帜。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探寻着自由的问题。马克思批判和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并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前人关于自由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独具建树的自由观。马克思将自由与能动的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第一次真正地把自由建立在了现实的基础之上,给自由以科学全面真实的解释,从而实现自由观上的革命与变革,在哲学史上确立了科学的自由观。马克思的自由观之所以能够超越以往一切自由观,实现自由观的历史性转变的根本,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的自由观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石,把人的现实生活作为考察对象,从现实的社会生活结构中探究人的自由,唯物辩证地肯定了人类对自由的本体论追问和价值论追求,科学地论证了自由从价值理想、理论形态转变为现实存在、生活事实的历史过程性及其内在的逻辑性,揭示了自由的社会生活的规定性。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内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形成——以马克思经典文本研究为进路
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 自由观 , 是充分发掘马克思主义深邃 思索自由的真意, 阐明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 从研究思路来看,
思 想宝 库 的 需要 , 更是 进 一 步深 化 发 展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理 论 马克思 通 过 对 黑 格 尔的 唯 心主义 、 资产 阶 级 经 济学 说 、 空 想社
色 社会 主 义理 论 , 把 坚 持 和完 善 社会 主 义 民主、自由、 人权, 作 他们只有消灭了世俗桎梏, 才能克服 宗教狭隘性 。 我们不把世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根本任务。 新 中国成立 俗 问题化 为 神 学 问题 。 我们 要 把 神 学 问题 化 为 世 俗 问题 。 相 当
所谓 自由就是 自由贸易, 自由买卖” ,“ 代 看法, 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按照马克思、 恩格斯著作产生的不同 生产关 系的范围内,
2 1 0 1 人 民 论 坛 ・ P 。 P E ’ s T R - B u N E
I
仅 仅 对 于不 替那存在着 阶级和阶级对立 的资产阶级 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 我们 的 资产 阶 级 的 其他 一 切 关于 自由的 大 话 一样 ,
历史来说明迷信。 在我们看来, 政治解放和宗教的关系问题已 经 成了政 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 系问题。 ”由此, 开始对信仰 受到该刊物的影响, 马克思开始深入思考人类 的真正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
发表时间:2010-10-27T14:13:06.90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5月第3期供稿作者:侯凯中
[导读] 自由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具体体现,人类历史就是人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历史。
侯凯中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 475003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自由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具体体现,人类历史就是人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历史。而在实践活动的层面上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哲学思想上的探索和创新。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内涵的阐述,力图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质点和思想观念。
关键词:自由观;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历史发展中是一个伟大的变革,具有划时代意义。但马克思并没因此回避以往的哲学问题,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哲学立场上对它们作了非常科学的解答。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于马克思历史观的最高视角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因此,实事求是的展现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就显的尤为必要。
一、两种哲学观的对立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自由与束缚是相对立的。只有摆脱外在力量对自身的束缚,人才会感到不受约束,自由自在。所以,自由其实就是摆脱外在束缚。对自由的这种通俗解释,哲学界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在怎样理解束缚自由的外在力量以及如何消解这种外在力量方面却存在很大分歧,而这种分歧直接体现着两种哲学思维方式之间的根本对立。
在哲学史上,传统的唯物论(旧唯物论)从主体(精神)从属客体(自然界),即主体通过服从客体进而摆脱外在力量的控制出发,把自由定义成人对必然的认知与服从。他们认为,因果必然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人时时刻刻都在这种因果必然性的制约下从事着生产活动。但是人不是被动的接受必然的约束,为了消除必然对人的外在限制,人往往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去认识必然,获得自由。这种自由观虽然认识到必然对人的客观制约性,也明确了认识必然对于获取自身自由的意义,但却没有抓住自由的实质,还没有意识到真正的自由不仅体现在认识必然上,更在于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支配和驾驭必然。而只有把对必然的理解纳入到为主体的需要服务的轨道上来,使其成为行动自由的前提条件时,它才能成为自由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事实上,即便是对必然的认识过程本身,脱离主体的实践活动也是无法完成的。由此可见,传统唯物主义哲学的自由观完全是建立在机械的因果决定论的基础之上的,实际上是一种消极被动的自由观,它只单纯的强调主体被动的适应客体、服从必然。这只不过是将客体的外在限制又重新还原成主体的内在自制,本质上还算不上真正自由。这种因果决定论的自由观发展到底必然转向宿命论。正如18世纪法国的唯物论者霍尔巴赫所说的那样:“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刻是自由的。”可见,传统唯物论在忽略了主体的能动性的同时也否定了自由本身。
与传统唯物论恰恰相反,唯心论则完全从主体出发,把主体精神的能动性无限放大,即将自由等同于在精神上摆脱外在力量的控制。这就把主体完全抽象化为一种创造客体的精神实体,把客体看做主体的附属物。这样一来,客体对主体的外在限制就变成某种表象,客体为主体所所统摄、控制,由此得出主体是绝对自由的。这实际上是唯我论的翻版。现代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对这种自由观描述的非常透彻。萨特自由观的前提是否定决定论,它虽然包含着反对宗教神学、批判理性主义的合理因素,但却从根本抽掉了事物的客观实在性,否定了自由存在的客观根据。萨特说:“自由没有本质。它不隶属于任何逻辑必然性。”既然自由不再以必然性为自身存在的依据,那它就具有了本体的意义。在萨特看来,人的存在是不受任何限定的自在自为的存在。所谓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为人的自由先于本质。他把人的自由无限提升至本体、本原的位置,就使自由成了偶然的、无根据的事物,成为不受任何外在力量所能限制的绝对化的东西。萨特认为,人的自由就是意识选择的自由,而这种选择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不受限制的。人的选择固然要介入处境,要在一定的现实中进行,但是,即便是这种处境也无法限制人的自由,因为所谓的处境只不过是人赋予世界的内容罢了。
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完全克服了传统唯物论自由观的局限性。它没有从对立的两级(主体和客体)而是首先从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的立场出发论述人的自由本质。
首先,在它看来,自由是人的主体性的最充分的表现。“人不是由于有逃避某种事物的消极力量,而是由于有表现本身的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才得到自由”1。如果人失去了自身的主体性,只会一味的盲目服从客体,或是消极地逃避外在客观条件的限制,是永远不会获得自由的。当然,人不可能完全摆脱客体的限制。但是,人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打破这种外在力量的束缚。这才是人的自由的具体体现。人的这种既受客观条件限制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打破外在的限制,证明了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站在这种统一中去论述人的自由问题。恩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2”对此,毛泽东有着更为简单明了的概括:“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3 客观世界的必然性决定着人的外在的限制。客观世界遵循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这些规律同时也支配着人自身的发展活动。而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与支配自然界的规律是同一的,“这两类规律,我们最多只能在观念中而不能在现实中把它们互相分开”4。作为一种必然性,无论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还是人自身发展的规律,对于人的存在和活动来说都具有强制性。因此,人的自由是有限度的,那就是:人既无法摆脱客观必然性的约束,也不能超出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所限定的范围去获取自由。但是,必然性所给予的可能性的范畴是十分广阔的。因为机械决定论意义上的必然性在现实中是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虚幻的表述。必然性必须通过大量的偶然性才能表现出来,并由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因此,必然性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使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也就获得了自由。可见,虽然人的存在和活动要受到必然性的限制,但是,人在必然性所规定的范围内仍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作出选择和决定,并通过实践活动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而不只是消极被动地被客观必然性所决定。
其次,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在不断肯定意识选择的自主性的同时,认为这也是人的意识的主体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它源于人的物质实践的能动性;又在不停地否定人的这种自由选择的无限制性和盲目性。它认为,必然是自由的依据,正是由于事物有客观必然性可循,人的意识才具有预见性;也正是由于客观必然性为选择提供了可能性,人的意识才能有选择的自由性。必然性既是自由的根据,同时又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