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成藏

合集下载

页岩气及其成藏条件概述

页岩气及其成藏条件概述

页岩气及其成藏条件概述

2010年7月,在四川川南地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顺利完成加砂压裂施工任务,标志着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进入了页岩气的实战阶段。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储量巨大,有关统计表明全球页岩气资源量约为456.24×1012m3。较早对页岩气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国家在勘探和开发中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页岩气系统理论,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而我国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还在初级阶段,研究相对程度相对落后,但我国页岩气资源量也十分丰富(预测为30-100×1012m3)。据有关专家介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页岩气将是我国今后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重点。

1 页岩气及其特点

1.1 页岩气储量

从世界范围来看泥、页岩约占全部沉积岩的60%,

表1 世界较大页岩气储量地区表(×1012m3)

其资源量巨大。全球页岩气资源量为456.24×1012m3,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中东和北非、太平洋地区、拉美、前苏联等地区(表1)

在我国的松辽盆地白垩系、江汉盆地的第三系、渤海湾盆地、南华北、柴达木以及酒泉盆地均具有页岩气资源的分布。其中,四川盆地的古生代海相沉积环境形成的富有机碳页岩与美国东部的页岩气盆地发育相似。仅四川川南威远、泸州等地区的页岩气资源潜力(6.8-8.4×1012m3),相当于整个四川盆地的常规天然气资源的总量。

1.2 页岩气及特点

页岩是由固结的粘土级的颗粒物质组成,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一种广泛分布的沉积岩。页岩致密且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故成暗色(如黑色、灰黑色等)。在大多数的含油气盆地中,页岩既是生成油气的烃原岩也是封存油气的盖层。在某些盆地中,如果在纵向上沉积较厚(几十米-几百米),横向上分布广泛(几百-几万平方公里)的页岩同时作为了烃原岩和储集岩,且在其内聚集了大量的天然气,那就是页岩气。

页岩气成藏与纳米油气基本理论问题

页岩气成藏与纳米油气基本理论问题

第 3 2卷 第 3期
DOI :i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0 . 3 7 5 4 . 2 0 1 3 . 0 3 : 0 3 1
页 岩 气 成 藏 与 纳 米 油 气 基 本 理 论 问题
杨 庆 杰 , 张恒发 ' 张
(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北京


词 :页岩气 ; 成藏 ;纳米 油气 ;无形圈闭 ; 水力压裂
中图分类号:T E 3 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 3 7 5 4 ( 2 0 1 3 )0 3 - 0 1 5 0 - 0 7
DI S CUS S I ON ON THE BAS I C THEORETI CAL P RoBLEM S WI TH S HALE
GAS RESERVo I R ACCUM ULATI oN AND NANo . H YDRo CARBoN
Y A N G Q i n g j i e ,Z H A N G H e n g f a ,Z H A N G G e 。L I N J i n g y e
d r a ul i c ra f c t ur in g .Th e t r a p i s t h e mo s t f a v o r a b l e e n ic r h e d p o s i t i o n f o r t h e g a s a n d r e s u l t s c l o s e l y f r o m t h e t e c t o n i c s t r e s s ,r e g i o na l s t r u c t u r a l ba c k g r o u n d a n d p e t r o l o g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 By t h e a c t i o n o f t h e t e c t o n i c s t r e s s ,t h e s t r a t a o f t h e s h a l e a nd l o w p e r me a b i l i t y s a n d s t o n e h a v e ,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e f o r ma t i o n a n d o n l y s t r u c t u r a l f r a c t ur e s a r e p r o d u c e d. Th e o i l a n d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i s a c c u mu l a t e d i n t he f o r me d i n t e r c o n n e c t e d f r a c t u r e s a n d p o r e s a b o v e t h e mi c r o - - s i z e o pe n — . i n g.T he s h a l e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i s g e n e r a t e d f r o m t h e a c t i o n o f t he b u o y a n c y o n t h e a b o v e po r e s;o n t h e c o n t r a r y,t h e

页岩气、深盆气成藏模式质疑

页岩气、深盆气成藏模式质疑
然气 正在 源源 不 断地供 给 。否则 气就 会 到水层 之
上 。因为没 有绝 对 的不渗 透层 , 尤其对 甲烷 而 言 。 据 张金 川等 ¨ 川, “ 深盆气 在成藏机 理上非 常特殊 ,综合 分析前人研究成果 ,可将其大致作如 下描述为 : 在 主要 由毛细管差异排 驱压力作用控制 下 ,赋存 于具有低孔 、低渗性特 征储 层构造下倾方 向上的天然气聚集体 。向储层 的构造上倾方 向,虽 然孔渗 物性变好 ,但 却在 不要求构造 、岩 性或其它 因素遮 挡或圈 闭条件下 , 通 过油水或气水过渡 带逐 渐 由饱 含 油或气 ( 相 对 于水 为低 比重流 体) 带转 变 为含水 ( 相对为高 比重 的储层 流体) 带 ,为一种 发育 在 致密 储层 中的流 体倒 置关 系气 藏 ,其存 在具 有
对 此议 论更 是难 以苟 同 。
第一 作者 简介 :崔 永 强 ( 1 9 6 5  ̄) , 男,石 油 地质 专业 ,高 级工 程师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3 1 9 ;改 回 日期 :2 0 1 3 — 0 5 — 0 6
第2 期
崔永 强
林 丽娜
张楠楠: 页岩气 、 深盆气成藏模式质疑
8 1
从张 金川 等提 供 的深 盆气 成藏 原理 及基 本特
征示 意 图上 ,并看 不 出任 何特殊 的成藏 机制 。对 比松 辽 盆 地徐 家 围子 断 陷深 层 徐 深 4 0 1井 气 藏 “ 气 水倒 置” 剖 面 图 ,气 来 源于 储层 之 下供 气 断裂 这 一结 论不 证 自明。

页岩气特点及成藏机理

页岩气特点及成藏机理

页岩气特点及成藏机理

---陈栋、王杰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匮乏,作为传统天然气的有益补充,其重要性已经日益突出。随着国家新一轮页岩气勘探开发部署的大规模展开,正确认识和掌握页岩气的成因、成藏条件等知识,对于今后从事页岩气现场录井的工作人员提高录井质量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1.概况

页岩气(shale gas)是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与“煤层气”、“致密气”同属一类。其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

2.特点

2.1 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暗色泥页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它可以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天然气主体上以游离相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孔隙表面,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沥青质及石油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为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的就近聚集表现为典型的原地

的有利目标。页岩气的资源量较大但单井产量较小,美国页岩气井的单井采气量为2800-28000m3/d。

2.5 在成藏机理上具有递变过渡的特点,盆地内构造较深部位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区,页岩气成藏和分布的最大范围与有效气源岩的面积相当。

2.6 原生页岩气藏以高异常压力为特征,当发生构造升降运动时,其异常压力相应升高或降低,因此页岩气藏的地层压力多变。

页岩气成藏机理及气藏特征

页岩气成藏机理及气藏特征

页岩气成藏机理及气藏特征

页岩气是泛指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主要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在埋藏温度升高或有细菌侵入时,暗色泥页岩中的有机质,甚至包括已生成的液态烃,裂解或降解成气态烃,游离于基质孔隙和裂缝中,或吸附于有机质和矿物表面,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就近聚集,形成页岩气藏。

从全球范围来看,页岩气拥有巨大的资源量。据统计,全世界的页岩气资源量约为456.24xl0i2m3,相当于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资源量的总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规资源[1-6]。页岩气资源量占3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总资源量的50%左右,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中东和北非、拉丁美洲、前苏联等地区,与常规天然气相当。页岩气的资源潜力甚至还可能明显大于常规天然气。

1.1 页岩气成藏机理

1.1.1成藏气源

页岩气藏的生烃、排烃、运移、聚集和保存全部在烃源岩内部完成,页岩既是烃源岩、储层,也是盖层。研究表明,烃源岩中生成的烃类能否排出,关键在于生烃量必须大于岩石和有机体对烃类的吸附量,同时必须克服页岩微孔隙强大的毛细管吸附等因素。因此,烃源岩所生成的烃类只有部分被排出,仍有大量烃类滞留于烃源岩中。

北美地区目前发现的页岩气藏存在3种气源,即生物成因、热成因以及两者的混合成因。其中以热成因为主,生物成因及混合成因仅存在于美国东部的个别盆地中,如Michigan盆地Antrim生物成因页岩气藏及Illinois盆地NewAlbany混合成因页岩气藏

[2l]。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一、本文概述

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四川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其页岩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对于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四川盆地页岩气的成藏条件,包括地质背景、储层特征、成藏机制和影响因素等,以期为后续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四川盆地地处于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这使得其页岩气成藏条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首先通过对四川盆地的地质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构造演化历史、沉积相带分布和烃源岩发育特征等基本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页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含气性特征,揭示页岩气储层的基本属性。

接下来,本文重点探讨四川盆地页岩气的成藏机制,包括页岩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等过程。通过对页岩气成藏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揭示页岩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本文还将考虑地质因素、工程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综合评估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

本文总结了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的主要特点和规律,提出了针对性的勘探和开发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的认识,还可以为后续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四川盆地地质背景

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沉积盆地,其形成与演化受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具有复杂的地质背景。盆地内沉积了丰富的地层,其中页岩地层发育良好,为页岩气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云南省沾益炎方玉龙寺组页岩气成藏环境研究

云南省沾益炎方玉龙寺组页岩气成藏环境研究

Academic Forum

428《华东科技》

云南省沾益炎方玉龙寺组页岩气成藏环境研究

郭彩旭

(云南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沾益炎方页岩气调查区地处云贵高原西部,主体位于滇东地区曲靖市境内,地跨曲靖市的沾益县、宣威市。本研究主要对玉龙寺组的成藏环境进行研究,为页岩气的开采提供支持。

关键词:页岩气;成藏环境;开采

页岩气的开采需要对拟开采地区进行科学的调查,在具体的调查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对调查区的概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比如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地质矿产、人文经济和调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现状;第二,对调查区的地质特征、构造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尤其是断裂构造发育特征和褶皱发育特点要掌握;第三,对调查区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最为重要,这就需要切实梳理目的层储层特征,比如厚度发育特征和埋深展布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则需要强化页岩气成藏环境分析,比如构造演化分析、沉积演化分析、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沉积环境对页岩气的影响分析、页岩气成藏过程分析等属于重中之重。因此,本研究主要是基于岩气成藏环境的视角,以玉龙寺组为例,对云南省沾益炎方页岩气成藏环境。 1 云南省沾益炎方页岩气构造演化分析 调查区自筇竹寺组沉积后先后经历了古特提斯洋阶段,燕山运动阶段和喜马拉雅运动阶段。对比不同阶段的沉积相和构造演化特征可知古特提斯洋阶段由于古特提斯洋进一步扩张,形成了以潮坪、浅水陆棚、闭塞台地为主的沉积相,到石炭纪发展为开阔台地—台内浅滩、潮坪开阔台地相,二叠纪早中期形成了以滨海沼泽—潮坪、半闭塞台地—开阔台地为主的沉积相。二叠纪末的东吴运动,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形成了火山喷发—滨海沼泽相沉积,玄武岩喷发促使大地热流值明显增高,导致岩石中有机质成熟度在这一时期明显增大。至三叠纪,印支运动主幕发生,板块汇聚,海相沉积结束,陆相沉积开始。喜马拉雅运动阶段地层遭受剥蚀,断陷盆地进一步发育,形成了以河湖为主的沉积相。喜马拉雅运动后期,云贵高原强烈隆升, 区内地层遭受剥蚀,受来自近 NW-SE 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区内形成了大量近 NE-SW 向的断层和褶皱。燕山运动阶段:受持续强烈的挤压,区内形成了断层和褶皱,上覆地层遭受严重剥蚀,整个侏罗纪和白垩纪全被剥蚀,目的层筇竹寺组遭受了多期的构造沉积演化,致使其反映出多期成藏的特征。 2 沉积演化分析 2.1 寒武纪(系)(∈) 本区块属扬子地台区(地层分区属中甸—昆明区)海陆时有变化,沉积区主要发育滨海—浅海相的砂岩、页岩及灰岩、白云岩,某些时期局部出现比较闭塞的滨海咸化潟湖环境,尚夹有膏盐。为一套地台型的沉积类型。 2.2 早(下)寒武世(统)(∈1) 早寒武世基本继承了晚震旦世的岩相古地理格局,除局部地区外,与震旦系多为连续沉积。 2.3 泥盆纪(系)(D) 本区块内(属华坪—曲靖地层区)泥盆系的沉积以曲靖翠峰山一带发育最好。为一套陆相—滨海相碎屑岩,主要含鱼类及植物化石。本区块内泥盆系(D)的沉积物中未见较厚的黑色或黑灰色的页岩或暗色砂泥岩。 2.4 石炭纪(系)(C) 石炭纪的沉积广泛发育,类型多样。本区块所在的扬子区则发育为地台型沉积。 2.5 二叠纪(系)(P) 石炭纪末云南地壳普遍上升,除局部存残留海外,皆露出水面。早二叠世栖霞早期复受海侵,并随之扩大,至茅口中晚期达到最高峰;茅口末期至晚二叠世乐平早期全省又大规模海退;晚二叠世海侵发生于乐平晚期至长兴期,但其规模已较弱。 2.6 三叠纪(系)(T) 三叠纪时期本区块的沉积属于地台型的沉积建造。全省早三叠世的沉积区位于滇中古陆两侧,本区在古陆以东,早期主要发育河流相—滨海相砂岩、页岩夹灰岩、砾岩;晚期为滨海—浅海相页岩夹白云岩。 2.7 侏罗纪(世)(J) 云南侏罗纪时已进入内陆盆地时期。主要为陆相红色岩层。在本区块西边紧邻在极小范围内有分布(向斜核部)。 3 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 根据沉积特征、地层发育完整程度、生物化石组合特征等的差异,云南志留系系可划分为2个地层区,5个分区、2个小区,该调查区属于中甸—昆明地层区、曲靖分区。早志留世扬子区滇黔桂古陆北侧仅滇东北北部和滇西北有海水浸漫。原属于云岭—无量山带东侧的大理—金平地区,自晚奥陶世开始直到21世纪,其沉积环境已转化为稳定,此后的沉积演化与杨子稳定区已基本一致。晚志留时期,海平面扩张,在该调查区位置形成半闭塞台地相环境,沉积了一套较厚的泥岩、砂岩、碳酸盐岩组合。 4 沉积环境对页岩气的影响分析 玉龙寺组下段为目标层底板,岩性稳定,沉积厚度大,属于局限碳酸盐岩台盆亚相。岩性编录显示,此段溶蚀作用微弱,且目标

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

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

裂缝发育一一 由于页岩具有 低孔 隙度和低 渗透率 的特征 ,所 以产气量 较低 ,压裂后产生 的裂缝改 善 了泥页岩 的渗流能力 。裂缝既是储集空 间 ,也是渗流 通道 ,是 页岩气从基 质孔 隙流入井底 的必要途
径 。
有 机 碳 含 量 一 一 在 裂缝 型 页 岩气 系 统 中 ,页 岩对 气 的吸 附 能 力 与页 岩 的 总有 机 碳 含 量 之 间存 在 线 性 关 系 。在 相 同压 力 下 ,总 有 机 碳 含 量 较 高 的 页 岩 比其 含 量 较 低 的页 岩 对 甲烷 的 吸 附 量 明显 要 高 。 地 层 压 力 一 一 研 究 表 明 ,地 层 压 力 与 吸 附 气 具 有 正 相 关 性 ,地 层 压 力 越 大 ,页 岩 的 吸 附 能 力 越 强 ,吸 附 气 含 量越 高 ;游离 气 含 量 也 随 着 地 层 压 力 的增 大 而增 加 ,二 者 基 本 呈线 性 关 系 。 ( 摘自 《 岩 性 油 气 藏 》2 0 1 3 ,No 2)
成众 多 断鼻构 造 ,提供 了有利 的油气 聚集 场所 ,是 寻找 构造一 岩性 油藏的 潜在区域 。
参 考 文 献
域 弱挤压作 用影响 ,古构造脊 幅度再度增加并定 型, 保持至今 ( 图1 0 )。
3 结论认 识
( 1 )多 期 构造 活 动 对该 地 区的构 造 格局 具 有

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

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

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

页岩气储层是指由页岩岩性的地层中富集并产生的天然气储层,具有极高的含气量和

丰富的资源潜力。页岩气的储层主要特征包括储集岩性、孔隙结构、渗透率和孔隙度等方面,这些特征对页岩气的储层改造具有重要影响。

一、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

1. 储集岩性

页岩气储层的储集岩性主要以页岩岩性为主,其岩石矿物组成以粘土矿物和石英为主,伴生有少量的长石、碳酸盐矿物和有机质。页岩具有较高的压实度和较低的渗透率,且存

在着较弱的全岩渗透性。由于页岩自身的致密性和低渗透性,导致储层的气质分布不均匀,形成了特殊的储气机理。

2. 孔隙结构

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结构主要由微观孔隙和裂缝构成,微观孔隙是指孔径小于0.1微米

的孔隙,由于页岩的高压实度和低孔隙度,微观孔隙的孔隙度很低,裂缝是指因构造作用

和地应力作用而形成的大于0.1毫米的天然裂缝,对页岩气的储层改造具有重要作用。

3. 渗透率

页岩气储层的渗透率较低,一般在0.1md以下,主要受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同时页

岩气储层中存在大量的微细孔隙和裂缝,这些微细孔隙和裂缝能够提高页岩气的渗透率。

二、对储层改造的影响

2. 孔隙度改造

由于页岩气储层的孔隙度较低,通常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孔隙度的改造,例如通过

增加地层压力、提高地层温度、注入适当的酸性液体等方式,从而提高储层的孔隙度,增

加气体的储集空间。

3. 裂缝改造

页岩气储层中存在的裂缝对气体的固定和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裂缝的改造也

是提高页岩气产能的关键。通过注入适当的液体、施加水力压裂等方法,能够有效地改造

页岩气成藏影响因素浅析

页岩气成藏影响因素浅析

11有机质含量 .
有机质 含量是 影响页岩气 成藏 的主要 因素之一 。页岩 气 的工业 聚集需要 丰富 的气源 物质 基础 ,要 求生烃有机 质 含 量达到 一定标准 ,那些 “ 沃 ” 的黑色 泥页岩通 常是 肥
页岩 气 成 藏 的最 好 岩 性 。研 究 表 明 ,一 方 面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生 自储式 油气藏 ,烃源岩 厚度必须 超过有效 排烃厚度 。根
据 美 国页岩气藏 烃源岩 厚度估计 ( 国5 美 X页 岩气藏 的页岩 层 厚度为3  ̄6 0) 0 0m :厚度超过3m 0 的生烃页岩 ,若远离常规 储层 ,其 生成的大量天 然气 可能在烃源岩 内部 原地成藏 。
虽 然我 国页 岩气资源 丰富 ,分布范 围很广 ,但 各地 区 之 间差 异很大 ,发育程度 不 同。现 阶段 ,作为勘探 开发初
面 ,地层 压力越 大使气体 分子与岩 体接触面 积越大 ,从而
使 页 岩 吸 附 气 体 的 能 力 越 强 吸 附气 含 量 越 高 ;另 一 方 面 ,
有机质含 量越 高页岩 的生 气能力越 强 ,所产 生的气体 就越 多;另一 方面 页岩 中有机 质含量越 高对页岩 气的吸 附能力 越 强 。因此 ,有机 质 含量 与 页岩 中气体 含 量呈 正 相关 关 系 。除有 机制含 量之外 ,有机质类 型、有机 质成熟度 等对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3、天然气分布
3、天然气分布
四川盆地内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中。海相页岩 具有较大的生气潜力,而陆相页岩则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两者共同构成了四川 盆地独特的天然气地质特征。
4、温度压力
4、温度压力
页岩气的形成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四川盆地处于亚热带气候区,地 层温度较高,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同时,该地区地壳运动较为稳定,地层压力 适宜,为页岩气的储藏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
四、展望
2、加强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勘探精度和效率; 3、重视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的环境保护问题,实现绿色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谢谢观看
一、四川盆地的地理和历史背景
一、四川盆地的地理和历史背景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四川省和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和天 然气产区。盆地内地形复杂,山脉、丘陵和高原等地貌交错分布。四川盆地的形 成始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油气 资源。
二、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01 引言
03 结论
目录
02 成藏条件分析 04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大型沉积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近年 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逐渐成为了四川盆地 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次演示旨在分析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的条件,为今后的 研究提供参考。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

张金川!,薛

会",张德明!,蒲

军"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北京!$$$%&;"#石油大学盆地中心,北京

!$""’()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张金川,男,副教授,博士,!(,’年出生,石油地质学专业,从事非常规天然气、成藏机理及资源评价的研究。页岩气是以多种相态存在并富集于泥页岩(部分粉砂岩)地层中的天然气。!%"!年在美国-./01/020/县钻探的第一口天然气生产井就是页岩气井(在井深"!3处,从%3厚的页岩裂缝中产出天然气)

。!((%年美国的页岩气当年采气量超过了!$$亿3&,其发现储量占美国天然气探明储量的"#&4。页岩气是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天然气工业化勘探的重要领域和目标。

根据-05167等人的资料分析页岩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岩性多为沥青质或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黑色泥页岩

(高炭泥页岩类),岩石组成一般为&$48*$4的粘土矿物、!*48"*4的粉砂质(石英颗粒)和!48"$4的有机质,多为暗色泥岩与浅色粉砂岩的薄互层;(")页岩气可以主要来源于生物作用或热成熟作用,!(9:-)介于$8"*4之间,镜质体反射率介于$#’48"4之间;(&)页岩本身既是气源岩又是储集层,目前可采的工业性页岩气藏埋深最浅为!%"3。页岩总孔隙度一般小于!$4,而含气的有效孔隙度一般只有!48*4,渗透率则随裂缝发育程度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页岩具有广泛的饱含气性,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多变,吸附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于"$48%*4之间;

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我国页岩气分布与前景

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我国页岩气分布与前景
[ ] 李 献 民, 3 自增杰 编 著. 家寺 热采稠 油 油 藏. 单 北 京: 石油 工 业 出版 社 , 9 7 1 9.
通过 以上研 究 , 0 7年 以来 , 自2 0 单家 寺油 田单 2
E] 孟 红霞 , 4 陈德 春 , 海会 荣 , 水 平 井分 段 射 孔 等. 完 井 方 案 优 化. 气 地 质 与采 收 率 ,0 7 1 油 20 ,4
评 价 内容 , 分析 了四川 盆地 页岩 气的勘探 潜 力 , 为四 川 盆地 海相 页岩层 下寒 武统 和下 志留统 页 岩勘 探 认
潜 力 巨大 。 ’
关 键词 : 岩 气 ; 页 成藏机 理 ; 布 ; 景 ; 分 前 四川 盆 地
中图 分类 号 :6 81 P 1. 2
文献 标识 码 : A பைடு நூலகம்
寺 稠油 油 藏储 量 动 用率 由 7 . 提 高 到 8 . % , 24 7 7 提
中国不 同类型油 藏水平井开采技 术 E ] 万仁溥. 5 I . M7 北京 : 油工业 出版 社 ,97 石 19.
收 稿 日期 :0 1 8 l 2 1 —0 —1 作 者 简 介 : 成 平 (9 4 ) 男 ( 蒋 1 8一 , 汉族 ) 四 川 乐 山人 ,0 7年 毕 业 于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资源 勘 查 工 程 专 业 , 于 青 海 油 田 采 油 , 20 现 厂 跃 进 采 油作 业 区 工 作 , 要从 事 采 油 地 质 工 作 。 主

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4 结 论
湖盆 范围扩大 .河道的水体变 深,水动力变弱 ,水下分流河 道发育变弱 ,沉积物的粒度变 细 。可见 ,水体能量与河道 的 展布具有重要的耦合关系。水 体能量越强 ,河道冲刷能力就
越强 ,河道就越发育。水体的 图3兴隆台油层沉积模式图 能量越小 ,河道冲刷能力就越小 ,河道发育局限 。综合以上的研究成 果 .建立了杜2 9 2 块兴隆 台油层 的沉积模式图见 图3 。
上 。裂缝一方面可 以为页岩 中天然气的运移提供通道和储集空问 .增 加储层 的渗透 性 ;另一方面裂缝也 可以导致 天然气 的散失和水窜 。 ( ) : 储集物 性 页岩 的物 性对产量有重要 影响。在常 规储层研 { 究中, L 孑 隙度和渗透率是储层特征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参数 ,这对于 页岩 气藏 问 样适 用 据 美 国含气 页岩 统 汁 ,页岩 岩 心孔 隙 度小 于 4 6 %( 井 孔 隙 度 4 1%) 平 均 s %; 渗 透 率 一 般 为 %~. 测 s %~2 , . 2 ( …- ) o m .平均4 . X1 m 。页岩 中也可以有很大 的孔 …) 2 ×1 ‘ 0 0 9 。 隙度 .并 且有大 量的油气储 存在这些 孔隙 中 ,如阿 巴拉 契亚 盆地 的 O i页岩干 密歇根盆地的Anr ho u tm页岩 ,孔隙度平均为5 6 i %~ %,局 部可 高达1 %.游离气可 以充满孑 隙中的5 %。页岩的基质 渗透率很低 , 5 L 0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

成藏意义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纳米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其成藏意义。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储层纳米孔隙结构是页岩气储层物性的关键要素,对页岩气的赋存和运移具有重要影响。川南龙马溪组页岩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块,其纳米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页岩气储层特性的理解,而且对于指导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采用多种实验技术手段,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压汞仪、氮气吸附等,对川南龙马溪组页岩的纳米孔隙结构进行精细刻画,揭示其孔隙类型、大小分布、形态特征等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层位页岩的纳米孔隙结构特征,探讨其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揭示纳米孔隙结构对页岩气赋存和运移的影响机制。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推动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页岩气储层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概述

川南地区位于中国四川盆地南部,地质构造复杂,富含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龙马溪组页岩是近年来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龙马溪组页岩是一套沉积于早志留世的黑色页岩,以其丰富的有机质含量、优质的储层物性和良好的页岩气开发潜力而备受关注。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储层中的孔隙以纳米级为主,这些纳米孔隙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纳米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页岩气的赋存状态、运移规律和成藏机制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对于理解页岩气成藏规律、优化勘探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页岩气成藏特征

页岩气成藏特征

明显 圈闭 ,不 受构造 因素的控制 ;三是页岩是 大量 黏土矿物 、有机 质及细 粒碎屑 ( 石英 、碳 酸盐等脆 性 矿 物 )组 成 ,岩 石超 致密 ;四是 页 岩气 因缺 乏运移 通道 而保存 在致密 的泥岩孔 隙 中,形成 页岩 气 藏 ,这就决定 了页 岩气藏具有孔 隙度 低 、渗透率极小 、连通性差 的特点 ,需通过压裂 ( 一般 为水力压 裂 )来增强气体的连 通性 。
海 相 的沉积 。
[ 3 3 ] 中石化研究 院海外 中心. 加蓬 海岸盆地 1 0 区块初 步优 选[ R ] . 内部材料, 2 0 0 3 . [ 4 1 中石化江汉油 田分公 司勘探开 发研究院海外所加蓬海岸 盆地三 个区块 ( D T 2 0 0 0 、G T 2 0 0 0 、L T 2 0 0 0) 油 气勘探
第3 期
吴慕 宁: 南加 蓬 次 盆 赛 特 卡 马 凹 陷 下 白 垩 统 甘 巴组 沉 积 特 征
・ 5・
云 坪 :灰 白色含 石 盐泥 晶云岩 。
1 9 t ] : 一直 向北东方向延 伸到凹陷中部的N G O 一 1 井 和
D I G A 一 2 井 , 甘 巴 组 砂 岩 厚 度 在 0~4 m 之 间 (图
油地质 特征 和油 气勘 探综述 [ J ] . 江汉石 油译 丛 ,1 9 9 7
( 2):3 2 — 4 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岩气成藏浅析

摘要:页岩气是近几年才被关注的非常规天然气,美国curtis 是研究页岩气的最早学者之一,给页岩气一完整的描述定义。页岩气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并以吸附状态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在烃源岩层内就近聚集,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即“自生自储”成藏模式。通过研究和技术指标测试,认为页岩气的成藏条件为埋藏温度高、有机质含量高的泥页岩气体发育;孔隙度小(平均为5.2%)、渗透率低(低于0.001毫达西)的岩层是页岩气成藏条件;页岩气具有吸附机理和游离气活塞式运聚机理,且具有明显的“混合型”特征。页岩的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岩层厚度,产层孔隙度及裂缝发育程度是影响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因素。掌握页岩气的特征,寻找靶区研究,便于更有效地进行页岩气资源勘探和开发。

关键词:页岩气;成藏条件;成藏机理分析

1 引言

页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类型,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已被我国正式列为第172种矿产,不再归属于常规天然气范畴。美国是页岩气理论研究与勘探开发最早的国家,已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商业规模[3]。近几年来,我国也加大了对页岩气的研究力度,通过实验区块的初步勘探,我国南方志留系地层中发育黑色页岩,演化程度高,可形成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大。特别是四川盆地的威远和泸州地区,其页岩气资源

相当于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资源的总量,主要富集区产在南方海相页岩中,长宁-威远页岩气实验区已进入小规模商业化试运行;我国其它地区如江汉盆地的第三系、松辽盆地白垩系,以及南华北,渤海湾盆地、柴达木、酒泉盆地均有页岩气资源[1]。

我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约为134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万亿立方米以上,落实程度较高的资源潜力约为16万亿立方米。目前,我国已有27个区块探矿权通过招标得到落实,各项技术规范和支持政策相继出台,区块的价值信息在于地下含气量、保存条件、储层厚度、页岩延伸面积及岩体是否适合压裂等因素。

2 成藏条件

2.1 气体来源

页岩气的形成是生物成因和热成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成因气是通过在埋藏阶段的早期成岩作用,或近代富含细菌的大气降水侵入中厌氧微生物活动作用形成;热成因气主要指随着埋深增加,温度和压力增大,泥页岩中大量的有机质由产甲烷菌的代谢发生化学降解和热裂解作用形成。

在埋藏温度升高或者有细菌侵入时,暗色泥页岩中的有机质,甚至包括已生成的液态烃,就裂解或降解成气态烃,游离于基质孔隙和裂缝中,或吸附于有机质和黏土矿物表面,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就近聚集,因此页岩气的气体来源主要是生物气或热成熟气。页岩的生烃条件是有机碳含量大于2%、热演化程度处于生气窗范围内,有机质含量高的黑色页岩、高碳泥岩常是最好的页岩气发育条件。

2.2 储集介质

页岩气储集在泥、页岩及其间的砂质岩夹层内,页岩气藏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透率的物性特征,气流的阻力比常规天然气大。页岩是沉积岩中含有机质的细碎屑岩,很容易碎裂,原始孔隙度可达35%以上,随着岩层埋深增加,压力增大,孔隙度降低,在埋深2000m以后,孔隙度小于10%;页岩气储层孔隙度一般小于4%~6.5%,平均为5.2%,渗透率一般低于0.001毫达西,并随着埋深加大,物性变差。若处于断裂带或裂缝发育带,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增加。

2.3 盖层条件

页岩气与煤层气相似,具有“自生自储”的特点,没有或仅有短距离的运移,页岩本身就是良好的盖层,因此页岩气的存在是不需要其他岩性的介质作为盖层的。

2.4 圈闭条件

页岩气藏的形成也不需要常规意义上的“圈闭”,页岩气藏形成于烃源岩层内,不受构造体系和物理界面控制,页岩气藏在一定的构气藏范围可近似等于生气源岩面积。

2.5 运移条件

页岩气藏的形成取决于天然气在源岩中大规模地滞留和集聚,由于页岩气为自生自储气藏,所以页岩气藏的形成基本上没有运移或运移距离极短,厚层烃源岩排烃效率低或根本不能排烃,大量烃类滞留于烃源岩中形成页岩气。

2.6 分布特点

页岩气藏分布受生烃岩体的大小和分布面积控制,常呈区域性、连续性分布。页岩气藏通常位于或接近于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处,导致页岩气的有利区主要集中于盆地中心处。中国页岩气藏的储层与美国有很大差异,美国的页岩气层埋深在800-2600米,而我国四川盆地的页岩气埋深在2000-3500米,这给我们研究和开采页岩气增加了技术难度。

3 成藏机理

3.1 成藏气源分析

页岩气从生烃、吸附与扩散、溶解与析出、活塞式与置换式运聚过程,体现出自身所构成的完整性成藏机理序列,整个过程全部在烃源岩内部完成,并且表现为持续不间断地充注、聚集成藏过程。研究表明,烃源岩中生成的烃类能否排出,关键在于生烃量必须大于岩石和有机体对烃类的吸附量,同时必须克服页岩微孔隙强大的毛细管吸附等因素。hunt认为从烃源岩中处次排出的烃量小于生烃总量的10%;tissot和pelet(1971)认为发生排烃的烃源岩总厚度也小于30m。因此,烃源岩所生成的烃类只有部分被排出,仍有大量烃类滞留于烃源岩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存在,美国页岩气藏中,吸附气含量最低为16%,最高达80%。

3.2 成藏特点分析

页岩气藏中气体的赋存形式绝大部分是以吸附气的形式存于页

岩内有机质和黏土颗粒的表面,这与煤层气相似;游离气则聚集在页岩基质微小孔隙或裂缝中,这与常规气藏中的天然气相似。页岩

气成藏机理具煤层气和常规天然气两者特征;页岩含有机质碳量的增加有助于生烃和微颗粒的吸附作用,页岩基质的孔隙和微裂隙发育也有利于以游离形态存在的页岩成藏。

3.3 成藏阶段分析

页岩气成藏机理具有明显的“混合型”特征。按成藏机理的不同可将页岩气的成藏划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吸附作用为主,发生在页岩气藏形成初期,甲烷生成后在页岩微孔(孔径小于2nm)中顺序填充,在介孔(孔径为2-50nm)中多层吸附至毛细管凝聚,在大孔(孔径大于50nm)中甲烷以压缩或溶解态赋存。同沉积的有机质通过化学和生物分解成气,首先满足有机质孔内表面饱和吸附需求,再解吸扩散至基质微孔中,以吸附、游离相原位饱和聚集,具有与煤层气相同的吸附成藏机理,第二阶段发生在生气高峰,随着页岩生气过程的继续,当页岩有机质颗粒和基质微孔所提供的吸附能力不能满足所生成的天然气聚集需求时,随着生气过程的继续,页岩基质孔隙内温度和压力升高,伴随着岩石的造缝作用,导致过饱和气沿页岩微孔和薄弱面小规模裂缝运移,以游离态聚集并逐步形成气藏,也就是活塞式成藏机理。

页岩气成藏过程中,吸附机理与活塞式运聚机理构成了页岩气的成藏过程,两个阶段各自的发展规模和成熟度控制着页岩气藏中吸附态和游离态天然气比例的变化。

4 结束语

页岩气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并以吸附状态或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