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
页岩气特点及成藏机理
页岩气特点及成藏机理---陈栋、王杰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匮乏,作为传统天然气的有益补充,其重要性已经日益突出。
随着国家新一轮页岩气勘探开发部署的大规模展开,正确认识和掌握页岩气的成因、成藏条件等知识,对于今后从事页岩气现场录井的工作人员提高录井质量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1.概况页岩气(shale gas)是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与“煤层气”、“致密气”同属一类。
其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
2.特点2.1 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暗色泥页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它可以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天然气主体上以游离相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孔隙表面,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沥青质及石油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为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的就近聚集表现为典型的原地的有利目标。
页岩气的资源量较大但单井产量较小,美国页岩气井的单井采气量为2800-28000m3/d。
2.5 在成藏机理上具有递变过渡的特点,盆地内构造较深部位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区,页岩气成藏和分布的最大范围与有效气源岩的面积相当。
2.6 原生页岩气藏以高异常压力为特征,当发生构造升降运动时,其异常压力相应升高或降低,因此页岩气藏的地层压力多变。
2.7 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稳定产气。
但页岩气储集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较大。
3.成因通过对页岩气组分特征、成熟度特征分析,页岩气是连续生成的生物化学成因气、热成因气或两者的混合。
生物成因气是有机物在低温下经厌氧微生物分解作用形成的天然气;热成因气是有机质在较高温度及持续加热期间经热降解和裂解作用形成的天然气。
页岩气成藏机理及气藏特征
页岩气成藏机理及气藏特征页岩气是泛指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主要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在埋藏温度升高或有细菌侵入时,暗色泥页岩中的有机质,甚至包括已生成的液态烃,裂解或降解成气态烃,游离于基质孔隙和裂缝中,或吸附于有机质和矿物表面,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就近聚集,形成页岩气藏。
从全球范围来看,页岩气拥有巨大的资源量。
据统计,全世界的页岩气资源量约为456.24xl0i2m3,相当于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资源量的总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规资源[1-6]。
页岩气资源量占3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总资源量的50%左右,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中东和北非、拉丁美洲、前苏联等地区,与常规天然气相当。
页岩气的资源潜力甚至还可能明显大于常规天然气。
1.1 页岩气成藏机理1.1.1成藏气源页岩气藏的生烃、排烃、运移、聚集和保存全部在烃源岩内部完成,页岩既是烃源岩、储层,也是盖层。
研究表明,烃源岩中生成的烃类能否排出,关键在于生烃量必须大于岩石和有机体对烃类的吸附量,同时必须克服页岩微孔隙强大的毛细管吸附等因素。
因此,烃源岩所生成的烃类只有部分被排出,仍有大量烃类滞留于烃源岩中。
北美地区目前发现的页岩气藏存在3种气源,即生物成因、热成因以及两者的混合成因。
其中以热成因为主,生物成因及混合成因仅存在于美国东部的个别盆地中,如Michigan盆地Antrim生物成因页岩气藏及Illinois盆地NewAlbany混合成因页岩气藏[2l]。
1.1.2成藏特点页岩气藏中气体的赋存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绝大部分是以吸附气的形式赋存于页岩内有机质和黏土颗粒的表面,这与煤层气相似。
游离气则聚集在页岩基质孔隙或裂缝中,这与常规气藏中的天然气相似。
因此,页岩气的形成机理兼具煤层吸附气和常规天然气两者特征,为不间断充注、连续聚集成藏(图l-l)。
有机质和黏土颗粒气体流入气体进入最终形成表面吸附与解吸页岩基质孔隙天然裂缝网络页岩气藏图1-1页岩气赋存方式与成藏过程示意图在页岩气成藏过程中,随天然气富集量增加,其赋存方式发生改变,完整的页岩气藏充注与成藏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摘要:非常规天然气包括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及天然气水合物等,其中,煤层气与页岩气在世界上均已实现商业性开发。
目前,我国的煤层气产业已经进入商业开发阶段,形成了成熟的地面集输技术;而页岩气尚处于起步阶段,仅限于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的试验开发研究。
但是,煤层气与页岩气均为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在油气藏、地面集输等方面也存在许多共性和差异性。
因此,研究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对比分析引言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的不断增加,常规油气资源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快速增长,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一些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气、页岩气等。
世界部分地区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巨大、分布集中,开发技术日趋进步,相信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将成为未来世界油气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是,煤层气与页岩气均为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在油气藏、地面集输等方面也存在许多共性和差异性。
下文将对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进行研究分析。
1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1.1 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其成藏对地质条件的要求非常高,主要的成藏条件包括生气条件、储气条件以及保存条件3种,这3种条件之间的耦合作用将会直接影响煤层气的富集程度和开发情况。
煤层是煤层气的主要生成物质基础,同时也承担了煤层气的存储功能,一般来说,煤层气的生成量会随着煤层厚度的增高而增大,煤层的稳定也给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煤层的矿物成分会影响煤层气的生成量,与煤层的力学特性也有直接关系。
煤层中的有机质含量越丰富,煤层气的生成量也会越大。
煤层除了给煤层气提供储气空间之外还保证了煤层气的流动性。
储气条件也是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中的重点内容。
煤层的储气性取决于煤层表面的吸附性,吸附性的强弱会受到煤层的化学成分、有机质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同样条件下,煤层储气量与有机碳的含量呈正比关系。
页岩气与煤层气成藏条件与开发技术对比
页岩气与煤层气成藏条件与开发技术对比摘要:继煤层气后,页岩气成为又一新兴天然气产业。
在调研页岩气相关资料中,笔者认为其与煤层气的特性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故本文对比分析了我国页岩气与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开发技术,根据具体情况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页岩气煤层气成藏条件开发技术引言随着世界能源形式多样化发展,我国进年来加大了对煤层气和页岩气开发的重视。
相比于国外,我国对这两类非常规气藏的勘探开发,以及一些先进技术还处于探索准备阶段。
页岩气与煤层气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对比他们之间的相似性,有利于技术之间的借鉴与发展。
1 成藏条件对比页岩气成藏体现出了非常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除天然气在孔隙水、干酪根有机质以及液态烃类中的溶解作用机理以外,天然气从生烃初期时的吸附聚集到大量生烃时期的活塞式运聚,再到生烃高峰时期的置换式运聚,体现出了页岩气自身所构成的完整性天然气成藏机理序列页[1]。
煤化作用可分为未变质阶段,低变质阶段,中等变质阶段,高变质阶段。
中等变质阶段,煤层甲烷的主要生成阶段,油、气和重烃并存;高变质阶段,大部分氢侧链的脱落,且之前生成的油、重烃在高温下裂解等,均可导致甲烷的生成[2]。
虽然,它们的共同特点有储层本身又是气源岩;气体以吸附和游离状态赋存;生气来源于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但其成藏条件还有一些差异(见表1)。
表1页岩气与煤层气成藏条件对比对比项页岩气煤层气烃源岩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煤层成藏特点自生自储自生自储有机质演化初期Ro>0.4% 4%>Ro>0.5%气体成因热裂解生气阶段形异常高压原生与次生热形成高煤阶煤层气生物化学生气异常低压原生形成低煤阶煤层气气体赋存状态吸附态和游离态为主,其中吸附态20%~85%吸附态85%以上封存动力毛细管力、压力毛细管力成藏机理吸附机理、活塞式运聚机理吸附机理主控地质因素沉积环境构造地质条件总有机碳含量煤的变质程度储层有效厚度煤层埋藏深度地层压力地下水活动性分布特征盆地边缘斜坡为主,盆地中心亦可能克迪拉通盆地及前路盆地,构造斜坡带或埋藏式中的向斜带储集特征裂缝充当储集空间,低孔、低渗裂缝及微孔隙充当储集空间渗透率依赖于裂缝的发育和开启2 开发技术对比我国煤层气的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10-3μm2,含气量小于20 m3/t,埋深在3000米以内,主要开发深度范围300~1500m;我国页岩气的孔隙度小于4~5%,渗透率小于1×10-3μm2,含气量小于10 m3/t,埋深4000m以内为主,主要开发深度范围200~3000m。
探讨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对比问题
探讨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对比问题一前言当前,煤层气/页岩气开发的过程中,很多开发队伍没有考虑到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导致后期开发问题重重,所以,新一步分析煤层气/页岩气开发的地质条件很有必要。
二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页岩气与煤层气一样都属于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
煤层气是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而页岩气(ShaleGas)是主要以吸附和游离状态赋存于富含有机质页岩/泥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
煤层气/页岩气的解吸与吸附是可逆过程,在温度、压力条件变化下相互转化。
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在地质作用下,生成的大量烃类(油、气),部分被排出、运移到渗透性岩层(如砂岩、碳酸盐岩等)中,聚集形成了构造、岩性等油气藏,其余部分仍滞留在页岩中,富集形成页岩气藏。
1.煤层气/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常规天然气有生、储、盖、运、圈、保基本成藏地质条件;而煤层气/页岩气赋存于煤层/页岩中的一种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其富集成藏主要取决于“生、储、保”基本地质条件是否存在、质量好坏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不仅决定于煤层气/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还取决于煤层气/页岩气赋存环境条件以及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工程力学条件,它们在煤层气/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缺一不可,且相互联系。
煤层气/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包括生气条件、储气条件和保存条件,这些因素相互耦合作用从而决定了煤层气/页岩气在储层中的富集程度,并控制煤层气/页岩气开发效果。
2.煤层气/页岩气赋存环境条件煤/页岩储层处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地应力、地温和地下水)之中,赋存环境因素是地球内能以不同形式在地壳上的表现,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受控于地应力场、地下水压力场和地温场等多场耦合作用。
煤层气与页岩气主要以3种形式赋存在煤/页岩层中,即吸附在煤/页岩基质孔隙表面上的吸附状态,分布在煤/页岩的孔隙及裂隙内呈游离状态和溶解在煤/页岩水中呈溶解状态。
煤层气的赋存状态随不同煤化程度有较大差异,并随赋存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化。
煤层气与页岩气的对比
赋存方式 存在于煤岩的微孔隙和微裂隙中
存在于页/泥岩的微孔隙和微裂隙中
成藏特点 自生、自储、自保
自生、自储、自保
分布特点 具有生气能力的煤岩内部
盆地古沉降—沉积中心,及斜坡
埋藏方式 开采特点 勘探有利区 储集介质
盖层条件
一般大于 300 米
可以 200 米及以下(最浅 8.2 米)
排气降压解析开采
排气降压解析开采
1、煤层气 俗称瓦斯,又名煤层甲烷,是与煤伴生、共生的气体资源,其主要 成份为甲烷,含量组成为 80%~99%,其次含有少量的 CO2、N2、H2、 SO2、C2H6 等气体。在常温下其热值为 34—37 兆焦/每立方米(MJ/M), 与天然气的热值相当,是一种很好的高效清洁气体燃料。煤层气主要以 吸附态赋存于煤层孔隙表面或填隙于煤层结构内部,另外煤层裂隙与煤 层水中存在少许游离气与溶解气。煤层孔隙及裂隙中的煤层气与煤层水 形成特殊的水动力系统,只有当储层压力低于解吸压力时,煤层气才能 解吸出来。 2、页岩气 是从富有机质页岩地层系统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位于暗色泥页 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主体上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同时赋存于具有生烃能力 的泥岩、页岩等地层中的天然气聚集。页岩气开发虽然产能低,但具有 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由于含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
-3-
圈闭条件
分布特点 源岩及储层厚 度
煤层气以吸附作用为主,游离气和溶解 气比例很小,因此可以不需要通常的圈 闭存在 分布在具有生气能力的煤岩内部,具有 广布性
厚度大的煤层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
页岩气藏形成于烃源岩层内,气藏范围可近似等 于生气源岩面积,不需要常规意义上的圈闭
通常位于或接近于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处,具 有广布性。 页岩气的富集需要源岩超过一定厚度,是富集的 主要影响因素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摘要:本文介绍了页岩气的特征、形成条件和富集机理等,认为不同阶段、不同成因类型的天然气都可能会在泥页岩中滞留形成页岩气;页岩气生气量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的成熟度、干酪根的类型和有机碳含量;吸附态的赋存状态是页岩气聚集的重要特征。
我国页岩地质结构特殊复杂,需要根据我国具体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以便更加合理的进行开采。
关键词:页岩气富集资源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优质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已成为实现低碳消费的最佳选择。
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非常巨大,是常规油气资源的1.65倍。
其中页岩气占非常规天然气量的49%约4561012m3,巨大的储量和其优质、高效、清洁的特点,使得页岩气这一非常规油气资源成为世界能源研究的热点之一。
我国页岩气可采储量丰富,约31 1012m3,与美国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相当。
通过对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和试采开发,发现其储集机理、生产机制与常规气藏有较大的差别。
一、页岩气及其特征页岩是一种具有纹层与页理构造由粒径小于0.004mm的细粒碎屑、黏土矿物、有机质等组成。
黑色页岩及含有机质高的碳质页岩是形成页岩气的主要岩石类型。
页岩气是从黑色页岩或者碳质泥岩地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
页岩气藏的形成是天然气在烃原岩中大规模滞留的结果,由于特殊的储集条件,天然气以多种相态存在,除了少数溶解状态的天然气以外,大部分在有机质和黏土颗粒表面上吸附存在和在天然裂缝和孔隙中以游离方式存在。
吸附状态的天然气的赋存与有机质含量有关,从美国的开发情况来看,吸附气在85~20%之间,范围很宽,对应的游离气在15~80%,其中部分页岩气含少量溶解气。
页岩气主体上是以吸附态和游离态同时赋存与泥页岩地层且以自生自储为成藏特征的天然气聚集。
复杂的生成机理、聚集机理、赋存状态及富集条件等,使得页岩气具有明显的地质特殊性,具有低产量、产气时间长的特点(一般可稳产30~50年,递减率<5%)。
煤层气与天然气
利用率较低
利用率一般高于60%
政策
规定所有的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进行井下抽采,安装地面永久或井下移动式瓦斯抽放系统,如违反规定会受到责令停产整顿以及行政处罚的处理
指定中联煤层气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有对外合作经营权,并制定了一系统的优惠政策
煤层气与天然气特征对比
不同点
常规天然气
煤层气
生源条件
低等生物
高等植物
储集条件
储集形式
运移后成藏得圈闭气
自生自储的吸附气
储层
岩性
砂岩、灰岩
煤层
渗透性
渗透性高
渗透性低
孔隙结构
空隙或溶洞—单空隙
基质微孔隙和裂隙—双孔隙
比表面积
1.5*104m2/m3
3—7*107m2/m3
储层压力
高压
低压
勘察方式
找结构、找圈闭、试气
井口压力
高
低
集输处理
气水分离与水处理
不用
专门装置
首站加压
不用
建加压站
煤层气井下抽采与地面抽采特点与政策对比特点ຫໍສະໝຸດ 比井下抽采地面抽采
抽采气体俗称
瓦斯
煤层气
抽采
目的
为了解决矿井高瓦斯赋存给矿井生产带来的安全问题
把赋存于煤炭的种的煤层气看做一种宝贵的资源进行开发
抽采
方式
开采层抽采、邻近层抽采、围岩抽采、采空区抽采
直井抽采、水平井抽采
浓度
CH4浓度变化范围大,浓度较低,约20~40%
CH4浓度较高,一般80%以上
投资
一套抽采系统一般投资上千万元
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页岩气的成藏过程及特征 精品
页岩气的成藏过程及特征页岩系统的地层组成:多为暗色泥页岩夹浅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页岩的薄互层。
在页岩系统中,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多种多样。
除极少量的溶解状态天然气以外,大部分均以吸附状态赋存于岩石颗粒和有机质表面,或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和裂缝之中。
吸附状天然气与游离状天然气含量之间呈彼此消长关系,其中吸附状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于20 %~85 % 之间。
因此从赋存状态观察页岩气介于煤层吸附气(吸附气含量在85 % 以上)和常规圈闭气(吸附气含量通常忽略为零)之间(张金川等,2004)。
页岩气成藏体现出了非常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除天然气在孔隙水、干酪根有机质以及液态烃类中的溶解作用机理以外,天然气从生烃初期时的吸附聚集到大量生烃时期的活塞式运聚,再到生烃高峰的置换式运聚,体现出了页岩气自身所构成的完整性天然气成藏机理序列。
一、页岩气的成藏过程页岩气成藏作用过程的发生使页岩中的天然气赋存相态本身也构成了从典型吸附到常规游离之间的序列过渡,因而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具有自身的独特意义,它至少将煤层气(典型吸附气成藏过程) 、根缘气(活塞式气水排驱过程) 和常规气(典型的置换式运聚过程) 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联结在一起。
由于页岩气在主体上表现为吸附状态与游离状态天然气之间的递变过渡,体现为成藏过程中的无运移或极短距离的有限运移,因此页岩气藏具有典型煤层气、典型根缘气和典型常规圈闭气成藏的多重机理意义,在表现特征上具有典型的过渡意义。
页岩气的成藏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成藏阶段。
1.第一阶段(页岩气成藏阶段)该阶段是天然气在页岩中的生成、吸附与溶解逃离(图1-6 ①),具有与煤层气成藏大致相同的机理过程。
在天然气的最初生成阶段,主要由生物作用所产生的天然气首先满足岩石中有机质和粘土矿物颗粒表面吸附的需要,当吸附气量与溶解的逃逸气量达到饱和时,富裕出来的天然气则以游离相或溶解相进行运移逃散,条件适宜时可为水溶气藏的形成提供丰富气源。
煤层气藏与天然气藏
由于煤层气的生产动态受煤层的吸附特性和扩散作用控制,其动态 规律比常规砂岩气井的要复杂得多。在气产量上升和稳定阶段,其 产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也与常规气井的不同,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动 态模型说明其生产动态过程,一般需要使用在常规黑油裂缝模型上 改进的煤层气藏模型。当煤井进入递减阶段,地层中的水接近束缚 水饱和度,产水量很少,可以看成是一口产少量水的干气井。从而一 些常规气井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计算煤层气井的产气量。 3 其它方面的差异 3.1 储量评价 煤层气储量是煤层气藏勘探开发的基础,正确地计算煤层气储量是 开发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常用于储量计算的方法有容积法和物 质平衡法。由于在煤层气藏中气体以近似于液态的吸附相存储于 煤中,这时的常规气藏的孔隙体积法不能用于煤层气藏的储量计算。 煤层气和煤资源的估计直接与净煤厚度、含气量、煤密度、和灰 分量有关,而与煤阶、结构、水文和地形有间接关系。储量计算可 采用下面的Scott公式
3.2 生产曲线 与常规砂岩储层的下降曲线有所不同,煤储层的生产曲线为负下降曲线,即 产气量先上升,达到高峰后再缓慢下降,可持续很长的开采期。 3.3 压裂 对于常规砂岩储层,只有当渗透率很低时,才需进行压裂,从而产生新的裂 缝,处理压力也较低; 煤储层则一般都需要压裂,使得原有裂缝变宽,其处理 压力较高,压裂液滤失量也较大。 3.4 井间干扰 在常规砂岩气藏中,井间干扰表现为通过邻井注气,保持地层压力以达到稳 产。而煤层气藏的井间干扰主要表现为通过邻井排水加速压力均衡下降, 产出更多的气。另外,泥浆和水泥对煤储层的伤害要比常规储层严重得多, 应尽力避免。 综上,煤层气藏与常规气藏不同之处: (1)地质特征差异较大。煤层气藏属于流体圈闭气藏,煤储层既是生产层又 是储气层,且为双重孔隙结构(独特的割理系统),这为合理地采用钻井、完 井等作业方法进行煤层气藏开采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2)储层特征参数较低。渗透率、孔隙度等与常规颀长相比很低,参数煤储 层的储气能力小,这对煤储层的开采方式以及在气藏工程研究提供了更多 的理论依据。 (3)煤层气具有特殊的运移机理。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方式存储于煤层;以扩 散形式进入微裂缝;在自然裂缝中流动遵循达西定律。
页岩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成藏机理
1 页岩气藏 的基本特征
热化学能的转化, 热裂解气的大量生成使地层压力不断变大 ,
张金川等认为页岩气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 当压 力达 到 一 定 的 高度 , 岩石 就 会 沿 着 薄弱 面 产 生裂 缝 , 天 然
岩 中, 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 , 是天 气 聚集 其 中就 容 易 形成 以游 离 态 为 主 的 工业 性 页岩 气藏 ,这 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就近聚集的结果 , 表现为典型的“ 原 就构成 了挤压造隙式的运聚成藏特征。由于页岩气藏岩性多 地”成藏模式。页岩气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含气饱和度分布范 为 暗色 泥 岩 和 浅色 粉 砂 岩 的 薄 互 层 , 具有 I ' L V f L I " < 渗 的特 点 , 游
根据张金川等研究页岩气成藏体现出了非常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除了天然气在孔隙水干酪根以及沥青中的溶解作用机理以外天然气生烃初期的吸附聚集到大量生烃期的活塞式运聚再到生烃高峰期的置换式运聚体现出了页岩气自身所构成的完整性天然气成藏机理序列
页岩气藏 的基本特征及其成 藏机理
梁
摘 要
斌
周 罡
王
旭
7 1 0 0 5 4)
,
( 长安 大学资 源学院 陕 西 ・西安
页岩气是 一种 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泥页岩中的非常规 能源。泥页岩具有特低孔特低渗的特点 它 的这
,
种特 点决定 了页岩 气藏具有 自生 自储 的成藏模 式, 其 既是烃源岩 , 同时也是储层和盖层。 目前 中国 页岩 气 的开 发 正 处于初期 阶段, 面临着诸 多问题。为此, 了解页岩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成藏机理对 页岩 气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围广 、 圈闭具有隐蔽性、 运移距离较短, 它既可以游离在岩石 离 态天 然 气 对 地 层水 的排 驱 方 式 为 活 塞式 整 体 排 驱 ,这 就 与
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
面来对比研究常规天然气藏、煤层气藏以及页岩气藏的 成藏特征。
(1)气体来源。煤层气、页岩气和常规天然气都来自 于生物气或热成熟气,其中常规天然气还可以是原油裂 解气。
参考文献: 【1】王红岩,张建博等.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J】. 天然气工业,2004,24(5):ll~13. 【2】张金川,徐波等.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J】. 天然气工业,2008,28(6):136~140. 【3】陈更生,董大忠等.页岩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规 律初探【J】.天然气工业,2009,29(5):17~21. 【4】徐波等.页岩气和根缘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 比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1):26~30. [5】薛会等.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J】.地球科学 与环境学报,2006,28(2):53~57.
中国石油和化工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 2010(9)
参考文献(10条)
1.薛会 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期刊论文]-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02)
2.王红岩.张建博.李景明.刘洪林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2004(5)
3.徐波 页岩气和根缘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01)
8.徐波.郑兆慧.唐玄.郭华强.聂海宽.张培先 页岩气和根缘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研究 2009(1)
9.王红岩;建博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期刊论文]-天然气工业 2004(05)
10.薛会.张金川.刘丽芳.卞昌蓉 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 2006(2)
页岩气、煤层气和常规气藏地层物性对比研究
目录
一.煤层气、页岩气 简介
煤层气 页岩气
二.储层岩石(气藏) 的物理性质对比
烃类组成的对比 岩石的类型透性对比
三.改变储层物理性质 的工艺方法
注气开采工艺 地层压裂工艺
一.煤层气、页岩气 简介
页岩气
非常规 油气藏
煤层气(一.煤层气、页岩气简介)
• 形成
不同煤类的产气量和吸附能力
煤炭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煤的原始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木质 素,成煤作用由泥炭化和煤化作用2个阶段完成。由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 烟煤,是经过未成岩-成岩-变质作用-泥炭化-煤化的全过程。 泥炭化阶段 (成岩期前),有机质在低温(<50℃) 和近地表氧化环境中,由于细菌的作 用,生成少量甲烷及二氧化碳,呈水溶状态或游离状态而散失。 褐煤阶段已 经进入成岩阶段,属煤化作用的未变质阶段。此期是干酪根的未成熟期,地 温在50℃左右,镜质体反射率Ro≈0.5%,有机质热降解作用已经开始并且逐 步加深,生物化学作用逐步减弱,主要生成甲烷及其他挥发物。 烟煤阶段的 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属煤化作用的低-中变质阶段, Ro为 0.5%~2.0%。此期是干酪根的成熟期,已经进入生油门限,沉积物埋深达到 1000~4 500m ,地温达50~150℃,有机质经过热降解,有重烃、轻烃、甲 烷及其他挥发物产出。 煤化作用的后期是高变质阶段,一般将贫煤与无烟煤 划在这一阶段, Ro>2.0%,此期是干酪根(*备注)过成熟期,地温>150℃,埋深 >4500m,热降解产物主要是甲烷。
页岩气(一.煤层气、页岩气简介)
• 形成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 页岩中,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 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它可以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天然气主体 上以游离相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 (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孔隙表面,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 干酪根、沥青质及石油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的就近聚集, 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与油页岩、油砂、地沥青等差别较大。与常规 储层气藏不同,页岩既是天然气生成的源岩,也是聚集和保存天然气的储层 和盖层。因此,有机质含量高的黑色页岩、高碳泥岩等常是最好的页岩气发 育条件。
天然气和煤层气,页岩气区别
天然气和煤层气,页岩气区别主要有四点区别:1储集机理不同常规天然气以自由状态储存在储层孔隙中。
当气源充足时,计算得出:量主要与孔隙空间的大小有关。
煤层气则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孔隙的表面之上,其据计量与煤层的吸附性密切相关。
2成藏过程不同常规天然气从烃源岩中生成后,经过一定距离的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在储层中聚集,运移方向受流体动力场控制,即天然气主要是在浮力和流体压力的驱使下进行运移;煤层气由煤源岩生成之后直接被煤储层吸附而聚集,这种聚集不受流体动力场的控制而受温压场的控制。
3气藏边界不同常规天然气具有明显的气藏边界,气藏边界内外的天然气具有“是”和“否”性质变化;而煤层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气藏边界不确定,只要有煤就有煤层气的存在,在某些地质条件下,煤层气相对富集形成煤层气藏。
因此,煤层气藏内外是含气丰度的差别,而不是有气和无气的差别。
4流体状态不同常规天然气藏和煤层气藏都有气相和水相,但它们处于不同的状态:常规天然气藏一般以气相为主,即储集空间被游离的气相所占据,存在少量束缚水,水主要以边水和底水的形式存在于气藏的边部和底部,具有统一的气-水界面;而煤储层中大的孔隙空间主要是被水所占据,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解气,部分孔隙中存在游离气相,气藏中的大部分气体以吸附相存在,占80%以上,即煤层气藏中有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三种存在形式。
I.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之间的关系和相似性专业上把天然气称为常规天然气,而把煤层气与页岩气称为非常规天然气,其本质都它是“天然气”,即天然形成的气体。
它们都是埋藏在沉积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骸。
通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化石燃料是自然形成的清洁优质能源,这是它们的共同点。
1.常规天然气(natualgas)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态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还有少量乙烷、丙烷和丁烷。
成分相对复杂,比重约为0.65。
它比空气轻,无色无味,无毒。
2.煤层气(coalbed)俗称“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成分较简单,是基本上未运移煤层外,煤层气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存在于煤层及其围岩中。
从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对比非常规页岩气和煤层气
理论 体 系与技 术 方法 。 卜
1 成藏条件对 比
1 1 气 源条件 对 比 .
据 美 国煤层 气勘 探 开发试 验数 据 , 为煤 层厚 度 以 认
0 6~ . . 5 0m对 煤层 气 的 富集 、 发有 利 。 开
1 2 成 因 类型对 比 .
对 于 自生 自储 式气 藏 , 源岩 的有效 厚度 是保 烃
页 岩 气 和煤 层 气 的 成 因类 型 都包 括 原 生 生物 成因 、 次生 生物成 因 、 热成 因 、 生物成 因和热成 因 的 混 合成 因 ( 3 。 图 )
证 有 机质 供应 和储 集 空 间充足 的前 提 。研究 表 明 , 形 成 页 岩 气 要 求 的页 岩 有 效厚 度 下 限为 1 n 具 5r, 有工 业 开采价 值 的页 岩气 要求 页岩 厚度 在 3 0r n以
好 的 封 闭物 性 ; 层 气 具 有 吸 附性 成 藏 机 理 , 页岩 气兼 具 吸 附性 、 塞 性 双 重 成 藏 机 理 煤 而 活 关 键 词 : 藏 条 件 ; 藏 机 理 ; 常 规 能 源 ; 岩 气 ; 层 气 成 成 非 页 煤 中 图 分 类 号 :E 2 . T l2 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10 A 0 6—63 ( 0 2 0 0 2 一 4 5 5 2 1 )4— 0 l 0
图 1 美 国 和 中国 几 个 页岩 气 区 页岩 平均 厚 度
相 比而言 , 煤层 气 的下 限厚 度较 小 , 德权 … 房 统 计 的 中国几个 主 要 煤 层 气试 验 区 的平 均 煤 厚 在
07~ . 之 间 ( 2 ; . 4 5m 图 ) 张建 博 等 ¨ 根 据 多 年 工
天然气藏分类
天然气藏分类天然气藏是指地下储存丰富天然气的地层或岩石结构。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天然气藏分为以下几类:构造圈闭气藏、岩性气藏、煤层气藏和页岩气藏。
构造圈闭气藏是指由构造变形形成的天然气储集体,常见的构造圈闭包括背斜、断层、斜坡等。
背斜构造是指地层在某一方向上出现的隆起,形成了一个圈闭,天然气通过孔隙、裂缝等储存在其中。
断层构造是指地壳中岩石层发生断裂,形成断层,断层两侧的岩石形成了天然气储集体。
斜坡构造是指地层倾斜形成的岩石层,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对于天然气的储集和运移有重要影响。
岩性气藏是指天然气储存在岩石孔隙中的气藏。
这种气藏通常由砂岩、碳酸盐岩、页岩等岩石组成。
砂岩是一种沉积岩,具有良好的孔隙和渗透性,天然气可以通过这些孔隙储存在砂岩中。
碳酸盐岩是一种由碳酸钙或碳酸镁等化合物组成的岩石,其中含有许多小的孔隙,可以储存天然气。
页岩是一种特殊的岩石,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经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有机质分解产生的天然气被困在页岩中,形成了页岩气藏。
煤层气藏是指天然气储存在煤层孔隙和煤体中的气藏。
煤层气是由煤中的有机质在地质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
煤层气的储存形式主要有吸附和解吸两种。
吸附是指天然气分子通过物理吸附作用附着在煤层孔隙和煤体表面上,形成了吸附煤层气。
解吸是指由于地层压力的减小或温度的升高,煤层中的天然气从孔隙和煤体中释放出来,形成了解吸煤层气。
页岩气藏是指天然气储存在页岩中的气藏。
页岩气主要存在于岩石的毛细孔、裂缝和微裂缝中。
毛细孔是指岩石中直径小于0.1微米的孔隙,裂缝是指岩石中因构造变形或岩石自身收缩而形成的裂缝,微裂缝是指岩石中直径在0.1-1微米之间的孔隙。
页岩气的储集主要依靠孔隙和裂缝的吸附和解吸作用。
不同类型的天然气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开发难度。
构造圈闭气藏开发相对较容易,但储量有限;岩性气藏的气体储量大,但开采难度较大;煤层气藏的开发技术相对成熟,但储量分布不均匀;页岩气藏的储量巨大,但开采技术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煤层气、天然气与页岩气的区别
煤层气、天然气与页岩气的区别主要有四点区别:1.储集机理不同常规天然气是以游离状态儲集在储层的孔障空间当中,在气源充足的情况下,其据计量主要与孔腺空间的大小有关。
煤层气则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孔赚的表面之上,其据计量与煤层的吸附性密切相关。
2成藏过程不同常规天然气由源岩生成后,经过一定距离的一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在储层中聚集成藏,运移方向受流体动力场控制,即天然气主要是在浮力和流体压力的驱使下进行运移;煤层气由煤源岩生成之后直按被煤儲层吸附而聚集,这种聚集不受流体动力场的控制而受温压场的控制3气藏边界不同常規天然气有明显的气蔵边界,并且气藏边界内外天然气含气是具有“有”和“无质的变化;而煤层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气藏边界不确定,只要有棵就有煤层气的存在,在某些地质条件下,煤层气相对富集形成煤层气藏。
因此,煤层气藏内外是含气丰度的差别,而不是有气和无气的差别4流体状态不同常规天然气藏和煤层气藏都有气、水两相存在,但二者所处的状态不同:常規天然气藏一般以气相为主,即储集空间被游离的气相所占据,存在少量東水,水主要以边水和底水的形式存在于气藏的边郡和底部,具有统一的气-水界面:而煤储层中大的孔空间主要是被水所占据,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解气,部分孔中存在游离气相。
气藏中的大部分气体以吸附相存在,占8096以上,即煤层气藏中有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三种存在形式。
一、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之间关系与相同点专业上把天然气称为常规天然气,而把煤层气与页岩气称为非常规天然气,其本质都是“天然气”即天然形成之气,他们都是古老生物遗体埋藏于沉积地层中,通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化石燃料,都是自然形成的洁净、优质能源,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1.常规天然气(Natual gas)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态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另有少量乙烷、丙烷和丁烷,成分相对复杂。
比重约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
2.煤层气(coalbed)俗称“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成分较简单,是基本上末运移出煤层,以吸附、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煤层气。
煤层气、深盆气、页岩气成藏条件对比研究
煤层气、深盆气、页岩气成藏条件对比研究煤层气、深盆气和页岩气是十分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研究分析发现,三者在成藏条件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气源成因都包括生物成因、热成因和混合成因;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强非匀质性是储集层的共同特征;煤层气需要良好的顶底板来封存天然气,而深盆气和页岩气不需要其他的岩性介质作为盖层等等。
标签:煤层气;深盆气;页岩气;成藏条件前言煤层气指赋存于煤层,以甲烷为主的,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的、部分游离于煤孔隙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
根据IEA(2004)的统计显示,全世界煤层气的资源量超过260×1012m3。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中国等国家目前已经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商业化开发。
深盆气是一种赋存于盆地深凹陷部位、低孔低渗储集层中的一种气水关系倒置的非常规气藏。
“深盆气”这个术语并不具备成因或成藏机理的意义,它是特定历史时期内延续使用的描绘性术语。
很多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它们命名,先后经历了隐蔽气藏、水动力和孤立体圈闭气藏、深盆气藏、水封气藏、盆地中心气藏、连续气藏、致密砂岩气藏等等,其中尤以“深盆气”的名称应用最为广泛。
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
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26×1012m3,和美国28×1012m3可采资源量差不多,资源储量非常庞大。
成藏条件对比:煤层气、深盆气和页岩气在成藏条件上具有相同点,也有各自的独特性,下面主要从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生、储、盖、圈、运、保这六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分析。
1 生气条件煤层气、深盆气和页岩气的气源成因类型都包括生物成因(其中生物成因又可细分为原生生物成因和次生生物成因)、热成因以及二者的混合。
原生生物成因型煤层气是在温度相对较低的地表较浅处,在有机质演化的最初阶段由微生物作用生成的未熟、低熟型烃类气体,生气量随着Ro的增高逐渐降低,生气温度一般小于50°C,Ro≤0.3%。
页岩气和根缘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研究
页岩气和根缘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研究徐波;郑兆慧;唐玄;郭华强;聂海宽;张培先【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09(031)001【摘要】页岩气和根缘气是非常规天然气藏的重要类型.对比分析表明,这2类气藏在成藏条件、成藏特征、成藏方式上具有相似性,表现为储层低孔低渗、气藏邻近源岩、气藏面积大,丰度低、不依赖常规圈闭存在等.同时,这2类气藏在储集层岩性、保存条件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区别;分析认为,这2类气藏在成藏机理和成藏过程上既有明显的区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结合具体地区分析,指出页岩气和根缘气藏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序列性.【总页数】5页(P26-30)【作者】徐波;郑兆慧;唐玄;郭华强;聂海宽;张培先【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太原组页岩气成藏特征 [J], 周帅;陈尚斌;司庆红;韩宇富;张超2.从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对比非常规页岩气和煤层气 [J], 邵珠福;钟建华;于艳玲;吴琼玲;孙红华3.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 [J], 褚会丽;檀朝东;宋健4.浅谈页岩气的成藏机理及影响因素 [J], 李风光;尹海霞;牛增前;祝宏祥5.浅议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开发 [J], 卢海平;张庆玉;赵春红;李景瑞;董红琪;巴俊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