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合集下载

27.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_1_

27.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_1_
17 金属飞盐 → 新盐飞新金属
Zn + CuSO4 = Cu + ZnSO4
以 十七条规律的 用 1 可知某物质的性质 2 可知某物质的制法 如 → 8 9 11 由 17 盐的十种制法
↑ 已知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说明 积1> 以 析 各规律 各物质间相互转 的 般规律 体到某 物质 规律要 体
CuCO 3 + H 2 SO 4 = CuSO 4 + H 2 O + CO 2 ↑
因 银氨 微溶物 银氨分市→ 只 积2>
H
金属
Cu (OH ) 2
难溶碱 银氨市
能直接 能 常
分市↑ 反

银氨分市→ 致刚2分市→
符合
银氨银速2 发生复 解反 的条 初中范围内 方法
银氨 发生置换反 等原因
述 种制 方法
外 在物质的制 中 如
常 的规律 如 规律
对于盐飞酸 → 新盐飞新酸 强酸 → 弱酸 如
CaCO 3 + 2 HCl = CaCl 2 + H 2 O + CO 2 ↑
稳 的 易 解的 酸 → 稳 的 另 解的 酸

CaCO 3 + 2 HCl = CaCl 2 + H 2 O + CO 2 ↑
高 易挥发的 酸 → 易挥发的 酸
必均适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例如 制 答 制
ZnCl 2 的方法 制 CuSO4 的方法各 几种 ZnCl 2
思考
Zn + 2 HCl = ZnCl 2 + H 2 ↑
ZnO + 2 HCl = ZnCl2 + H 2 O Zn(OH ) 2 + 2 HCl = ZnCl2 + 2 H 2 O

2019年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适用于新高一的学生暑假使用)

2019年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适用于新高一的学生暑假使用)

初三直升班初高中衔接教材化学前言(初高中衔接)初三化学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普及基本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一方面是做好基础教学工作,为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做好铺垫工作。

由于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上、教学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进入高中之后纷纷表示化学一下子变得好难。

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在初中进入高中之前,对学生进行化学衔接教育,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改进化学学习方法,能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的教学。

一.做好初中和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的必要性在初中化学主要是普及化学基本知识,培养化学基本素养,教师引导学生主要能掌握物质“是什么”,教学方法主要是识记,以记忆为主,而高中的化学教学工作,开始探索“为什么”,能从现象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索,学生要能自己发现问题。

新的初三化学第九册(上下册)尽管已修改,强调了与社会实践的紧密关联,同时也兼顾了知识的体系,突出了化学是实验学科的地位,然而与高中化学第一册在内容上,授课方法上均有差距。

因此,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在高一年级把学生业已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持续下去,如何更好地把学生动手能力,探究思维能力强的优势,将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抓好,更好地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工作。

二.初中和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教学目的(一)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摆脱依赖,迎接挑战1.掌握自学的金钥匙初中升入高中是个转折点,也是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从某种角度来说,初中的学习还是一个以记忆为主的熟能生巧的过程,而进入高中学生无论在思想、行为还是学习、思维以及理解力上都将实现一个飞跃,也即从初中的记忆为主向高中的归纳、理解为主的飞跃。

要实现这一飞跃,尽早掌握自学的钥匙是关键。

2.正确认识自己。

进入高一后将有一个不适应期,这时成绩不再是如初中总是在八九十分,一些同学的成绩可能会急剧下降,有些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会出现不及格现象。

在适应期这些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以最短的时间度过适应期,使学习成绩尽快稳步上升。

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人教版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一、孤立的物质及反应梳理扩展为高中阶段多样、系统的物质反应体系,渗透分类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学科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旨在用其发现物质及变化的规律,并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本部分内容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属于主题2: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内容要求“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具体先介绍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从多种分类的角度来认识物质世界;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引入了胶体这一基本概念,补充了初中对混合物体系的认识,进而精选代表物质,探寻了从“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以及“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分别代表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用其指导生产生活实际。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初中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典型物质的基本性质,涉及单质、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类别。

但学生的知识是单一的,分散的没有进行系统地整合,也就不能更清晰地认识其中所蕴含的规律。

初中化学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总结-精选文档

初中化学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总结-精选文档
①O2 H2O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②H2 H2O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③Cu CuO

初中化学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总结
一、物质分类
1、合成反应
合成反应是将两种或以上的原料物质或物质组合成一种新物质的化学反应。

如,饱和的氯气与水混合反应,会形成氯化氢:
Cl2+H2O→HCl+HClO。

2、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是将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以上的物质,它的原料也是一种物质。

如,水解硫酸铵,会分解成硫酸和氨气:NH4HSO4→NH3+H2SO4
3、变性反应
变性反应在原料不变的情况下,对物质进行一系列的变化。

如,氧化反应是通过氧化剂对另一种物质进行氧化,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物质。

如铁粉(氧化剂)+柠檬汁(被氧化物)→柠檬汁(氧化后)+Fe2O3
二、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氧、氢和水之间的相互转化
氧气与氢气的反应能够产生水,即2H2+O2=2H2O。

水可以通过电解反应分解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即2H2O=2H2+O2
2、碳和氧的相互转化
碳(C)与氧(O2)可以通过燃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CO2):
C+O2=CO2、二氧化碳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被转化为有机物质,如糖:
CO2+H2O→C6H12O6+O2
3、硫化物和酸的相互转化
硫化物与酸可以通过熔融硫酸盐反应产生硫酸,如:
2Na2S+H2SO4→Na2SO4+2H2S。

硫酸可以由含硫的碱性物质中通过水解反应分解成硫化物,如:2NaHSO4→Na2S+H2SO4。

化学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教案

化学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教案

化学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教案目标: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点的衔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

一、初中化学知识点回顾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及结构2.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性和周期表的组织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5.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溶液的溶解度、物质的密度等二、初中到高中化学之间的衔接1. 原子结构:高中将深入探讨原子的云层结构,电子轨道排布等2. 元素周期表:高中将深入研究元素周期表的性质,原子序数对元素性质的影响等3. 化学键:高中将进一步讨论化学键的特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4. 化学反应:高中化学将学习更多的反应类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5.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在高中化学中将学习更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反应等三、实践与应用1. 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各种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2. 进行化学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开展小组讨论和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四、课程安排1. 第一节课: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点,了解初中到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关系2. 第二至第四节课:学习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深入了解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内容3. 第五节课: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化学现象4. 第六至第七节课:学习化学计算和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5. 课程结尾: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点并展示成果五、作业安排1.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2.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3. 完成课后作业,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节课后,应该能够清楚地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之间的衔接关系,并能够顺利地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中。

同时,通过实践和实验操作,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和计算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解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解

本质
物区别化 特征:
理是学
变否变 基本
化产化 类型:

新 的 物 质
熟化 合 反 应悉分 解 反 应定置 换 反 应义复 分 解 反 应
会判断
一四、、复化分合解反反应应::
两种化由合两物种相或互交两换种成以分上,的生成物另质外生两成种另化合一物种的物反 质应初中,的常叫反见复应反分,应解叫反有应:化。合可反简应记。为A可B+简CD记=A为D+ACB+B=AB.
三、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 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可简记为AB+C=A+CB 初中常见反应有: 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 前的金属,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如:Fe+2HCl = FeCl2+H2↑ Fe+H2SO4 = FeSO4+ H2↑ 2:金属与盐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金属。 盐须溶于水,金属须比盐中金属活泼,钾、钙、钠三 种金属不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如Fe+CuSO4 = FeSO4+Cu 34、 、Cu氢碳+气 还2还 原Ag原 金NO金 属3属氧= 氧化Cu化物(N物。O,33)C2H++22F+eA2gCOu3O高=△温= 2CFue++H32COO2↑
化产生化
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灯泡发光,活 性炭、木炭的吸附 ,导电、导热等。 常见化学变化:
新 的
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 物
属生锈,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 质
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生米煮成熟饭,
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特征:
(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C )

初高中化学衔接(二)

初高中化学衔接(二)

初高中化学衔接(二)物质变化和反应类型学习目标:1. 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2. 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能举例。

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间最本质的区别是:化学反应有无新物质产生。

思考1: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是不是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是不是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二、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四种)1.化合反应①概念:A + B → AB②反应的规律和条件a、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b、非金属+非金属Fe + O2 C + O2c、酸性氧化物+水d、碱性氧化物+水CO2 + H2O CaO + H2O*e、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f、氨气+酸CaO + SiO2 ==== CaSiO3NH3+ HClg、结晶水合物的生成CuSO4 + H2O思考2:化合反应中反应物不一定为两种,也有三种或四种反应物生成一种产物的反应,请举例说明,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解反应①概念:AB → A + B②反应的规律和条件a、某些盐的分解b、不溶性碱的分解KClO3—— Fe(OH)3——Cu2(OH)2CO32CuO + CO2↑+ H2Oc、电解水d、含氧酸的分解H 2O——H2CO3——△高温e、某些氧化物的分解 HgO——3、置换反应①概念:A + BC → B + AC②反应的规律和条件a、金属 + 酸 === 盐 + 氢气Zn + H2SO4——Fe + HCl——b、金属 + 盐 === 新盐 + 新金属条件:盐要可溶单质金属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古代湿法炼铜)Fe + CuSO4——c、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H2+ CuO ——d、木炭还原金属氧化物C + CuO ——思考3:CO还原Fe2O3的反应是否是置换反应?为什么?4、复分解反应(1)概念:AB + CD → AD + CB(2)反应条件:生成物中应有沉淀、气体、水等至少一种(3)反应规律Ⅰ酸 + 碱 == 盐 + 水①酸为强酸时,碱为任意碱HCl + KOH ——HCl + Cu(OH)2——HCl + NH3·H2O——②碱为强碱时,酸为任意酸NaOH + H2SO4——NaOH + H2SiO3——③弱酸与弱碱一般难发生反应,但NH3·H2O(可溶性弱碱)能够和可溶性弱酸反应★NH3·H2O + CH3COOH——Ⅱ酸 + 盐 == 新盐 + 新酸此类情况比较复杂,初中阶段只要求掌握3个反应①CaCO3+ HCl—— ( 强酸制弱酸)②AgNO3+ HCl——③BaCl2 + H2SO4——思考4: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Ⅲ碱 + 盐 == 新盐 + 新碱反应条件:反应物均能溶于水,产物应有沉淀或气体生成①NaOH + CuSO4——★②NaOH + NH4Cl——Ⅳ盐 + 盐 == 新盐 + 新盐反应条件:反应物均能溶于水,产物至少有一种沉淀①AgNO3+ NaCl——②BaCl2 + CuSO4——巩固练习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氧B.干冰升华C.活性炭去色除味D.白磷自燃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第04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2024年初升高化学衔接讲义(人教版2019)(教师版)

第04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2024年初升高化学衔接讲义(人教版2019)(教师版)

01自学导引02知识精讲03对点精练04易错辨析对的打“✓”,错的打“x”)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______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

______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答案】错误【解析】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答案】错误【解析】纯净物可以有多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不一定就是由多种原子组成的,如水是纯净物,金刚石和石墨混合是混合物,故错误;【答案】错误【解析】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比如页思考与讨论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总结规律写出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2.【答案】错误3.【答案】正确【解析】混合物分离操作中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均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4.【答案】正确【解析】水乳交融没有新物质生成,油能燃烧,火上浇油有新物质生成,故正确。

知识精讲1.高中对物质的树状分类:对点精练1.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如: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答案】1.纯净物金属单质酸碱盐【解析】1.根据物质分类可知,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无机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2.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的区别(1)交叉分类法中的类别之间存在交叉关系,如Na2SO4、K2SO4分别属于钠盐、钾盐,但它们又都属于硫酸盐。

(2)树状分类法中的物质类别间存在从属关系,如盐属于化合物,而化合物又属于纯净物等。

微提醒: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分类标准或角度进行分类,属交叉关系;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不同的属性进行逐级分类,各级之间为从属关系,同级之间为并列关系。

对点精练1.交叉分类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A.由交叉分类法可知,硝酸镁属于镁盐和硝酸盐,硫酸铜属于铜盐和硫酸盐,硫酸镁于镁盐和硫A.甲中两种物质水溶液都呈碱性B.乙中两种物质都是碱性氧化物C.丙中两种物质都是钠盐D.丁中两种物质都是硫酸盐【答案】D【解析】A.甲中NH3的水溶液呈碱性,但SO2的水溶液呈酸性,A不正确;B.乙中Na2O为碱性氧化物,但SO2为酸性氧化物,B不正确;C.丙中两种物质,前者是钠的氧化物,后者是钠盐,C不正确;D.丁中两种物质都是硫酸盐,前者是硫酸的钠盐,后者是硫酸的钾盐,D正确;C .所有的分类均正确,C 正确;D .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D 错误;故选C 。

题型突破05 物质转化与推断-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学练考(全国通用)(解析版)

题型突破05 物质转化与推断-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学练考(全国通用)(解析版)

题型突破五·物质转化与推断(解析版)01 题型策略解读一、题型特征物质的转化与推断是中考常考的题型,试题一般涉及5~7种物质,考查主要内容有化学式的书写,物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等。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条件隐蔽、信息量大,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常综合考查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

这类试题的命题热点,一是以五种气体(O2、CO2、CO、H2、CH4)为中心,二是以酸碱盐为中心。

命题方式上,试题中提供具体的物质,试题中不提供具体的物质。

答题时需扎实的基础知识,要求牢固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组成、用途、特殊的反应条件及现象等知识,答题所需思维量较大,整体难度较大。

二、解题策略1.读题。

从试题文字叙述中标出相关信息。

2.找突破口。

联系所学知识,以试题文字部分提供的特征线索为突破口,突破口有物质的特征颜色、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状态、物质的分类、特别的反应条件、物质的特征反应、物质的俗称及主要成分、化学之最等。

3.结合框图或文字叙述,确定其他物质。

利用试题的突破口,可以确定若干种物质,然后结合框图或文字叙述,通过顺藤摸瓜确定其他物质,若涉及可能存在几种可能,可通过假设、求证进行确定。

4.对题干已给物质型的推断题,可通过将能反应的物质间用线连起来的方式,通过比较参加反应的最多和最少进行推断。

5.代入检查。

将自己的推断结果,代入框图,检查是否符合题目的每一个要求。

但也有些推断题中会出现对某种物质只能判断其类别,无法确定具体的物质。

6.物质推断正确后,根据试题设回,回答相关问题。

02 重点题型突破类型01 框图式推断题典例1(2023•成都)甲、乙、丙、丁均为常见物质,甲、乙是金属单质,甲、丙、丁均含同一种元素,转化关系如图(“→”表示一步转化)。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的活动性强于乙B.乙不能与酸反应C.若丙、丁类别不同,则一定为氧化物和盐D.转化中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有置换反应【答案】B【解析】A、甲、乙是金属单质,甲能转化为乙,甲的活动性强于乙,故说法正确;B、甲可以是铁、镁等金属,乙可以是锌、铜等金属,若甲是镁,乙可以是锌,丙可以是硫酸镁,丁可以是氧化镁,锌能与酸反应,故说法错误;C、若甲是铁,乙是铜,丙是硫酸亚铁,丁是四氧化三铁,若丙、丁类别不同,则一定为氧化物和盐,故说法正确;D、甲、乙是金属单质,甲能转化为乙,该转化属于置换反应,则转化中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有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

《初升高衔接教材——初高中化学衔接暑期教程》:专题2.1 物质的分类 Word版

《初升高衔接教材——初高中化学衔接暑期教程》:专题2.1 物质的分类 Word版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目标导学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法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温故知新(1)我们曾经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元素,如(写出4种即可)是金属元素,S、P、Cl是元素。

(2)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即、、、。

(3)物质分为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和单质;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

(4)混合物:由种或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例如:空气。

纯净物:只由种物质组成,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例如:氧气(液氧)、水银、液氯。

(6)化合物:由种或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氯化氢、氨气。

(7)氧化物:由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元素的化合物,例如: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8)有些食品的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①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②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生石灰还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三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④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为什么?⑤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用作干燥剂?举例说明。

知识精讲一、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根据不同的需要,分类的标准可以不同。

当分类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增加对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二、常见的分类方法(一)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举例:Na2CO3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还属于正盐。

Na2SO4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还属于正盐。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与过渡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与过渡
( )C ( H) +HC 1 uO 2 1 ( )B ( H) +H S 4 2 aO 2 2O
() N 3  ̄C 3 H S 4 O + 20
1 常见 金属 的 活动 性顺序 ( 在水 溶 液 中 )
兰 ! ! ! 皇 !垒 !
活 动 性 依 次 减 弱
11 排在 氢后 面 的金 属 ,不 与 稀 硫 酸 、盐 .
则 、化合价规律等知识 .为氧化还原反应奠
定 坚实 的基 础 .
2 用 于物 质 的分 类
r 浊液 ( 分散粒子直径 >1 。m ; 0 )
混合物{ 溶液 ( 分散粒子直径 1Im ; 09 )
( 胶体)( 分散粒子直径 1~ ~1 Im 0 O9)
物质
笔者任教 中学化学多年的体会和河北省教科
稳 定酸 盐 . 第 二部 分 元素 及 其化合 物
酸和碱
酸和盐 强制弱 ,不挥发制挥发
碱 和盐 盐 和盐
二者 均溶 二者 均溶
“ 气体 ” “ ” 水
练习 巩 固 :判 断下 列物 质 间能否 发生 反 应 ? 能反 应 的完 成 方程 式 ,不能 反应 的说 明 理由 ( 能溶 于水 的均指 在溶 液 中) .
( 0 B CO3 1) a +N ̄S 4 O
第三 部分
1 概 念
溶 液
少 数不溶 . 碱 : KO H、 N O a H、 B (O ) 溶 ; a H 2 1 1 悬 浊 液 、乳 浊 液 ;溶 液 、饱 和 溶 液 、 . 不饱 和 溶液 .复 习溶 液 的概念 和组 成 .补充 浓硫 酸 、烧 碱 固体溶 于水 及硝 酸铵 溶 于水实 验 ,知 道物 质溶 于水 的过 程是 一个 物理一 化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章主要讲述物质及其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1亿种。

对于这么多的物质和更为丰富的化学变化,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通过分类,可以将纷繁复杂的物质分成不同的类别,还可以从离子、电子等微观视角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

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可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设计物质间的转化途径。

通过第一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一节,主要讲述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1 元素与物质: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

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由此标准可以看出,本课学习主题属于“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一、孤立的物质及反应梳理扩展为高中阶段多样、系统的物质反应体系,渗透分类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学科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旨在用其发现物质及变化的规律,并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本课以图片导入,共有“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转化”两部分内容。

初中化学27.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初中化学27.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以O 2、H 2、C 、S 、P 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Fe 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CO 、CO 2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Fe 2O 3 、CuO 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等。

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即八圈图)。

1. 各类物质相同转化关系图(俗称八圈图)在上图中所涉及的反应规律可简记为: 两条纵线通到底(七条规律)(1)~(7) 四条横线相联系(四条规律)(8)~(11) 六条交叉成网络(六条规律)(12)~(17) 17条规律须牢记 反应规律 示例纵向:(1)金属+−−−→−∆/2点燃O 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O Na O Na 2224=+ CuO O Cu 222∆+(2)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可溶)NaOH O H O Na 222=+(3)碱(难溶)−−−→−∆高温/碱氧(难溶) + 水∆==2)(OH Cu O H CuO 2+(4)酸+碱→盐+水O H PO Na PO H NaOH 2434333+=+O H CuSO SO H OH Cu 244222)(+=+(5)非金属+−−→−点燃2O 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22CO O C 点燃+ 522254O P O P 点燃+(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3222CO H O H CO =+ 4325223PO H O H O P =+(7)酸(易挥发 / 难溶)→酸氧+水(易挥发 / 难溶)↑+=2232CO O H CO H 2232SiO O H SiO H +∆从纵向来看,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其中金属元素相同。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

横向:(8)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NaCl Cl Na 222点燃+(9)碱氧+酸氧→(含氧酸)盐32CaSiO SiO CaO 高温+(10)含氧酸盐→碱氧+酸氧↑+23CO CaO CaCO 高温(11)盐+盐→两种新盐↓+=+AgCl NaNO AgNO NaCl 33交叉:(12)酸+碱氧→盐+水O H CuSO CuO SO H 2442+=+(13)碱+酸氧→盐+水O H CO Na CO NaOH 23222+=+(14)酸+盐→新酸+新盐32423242CO H SO Na CO Na SO H +=+↑+=2232CO O H CO H (15)碱+盐→新碱+新盐↓+=+2424)(2OH Cu SO Na CuSO NaOH(16)金属+酸→盐+↑2H↑+=+2442)(H ZnSO SO H Zn 稀(17)金属+盐→新盐+新金属44ZnSO Cu CuSO Zn +=+以上十七条规律的应用: (1)可知某物质的性质。

初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

初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

初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一、固体与固体的转化固体与固体的转化是指两种固体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

常见的固体与固体的转化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金属的反应等。

1. 金属与非金属的转化: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常发生氧化反应。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III)氧化物,即铁生锈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铁中的铁离子与氧气结合生成氧化物。

2. 金属与金属的转化:金属与金属之间也可以发生转化。

其中一个常见的例子是铜与锌的反应,生成黄铜。

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二、液体与液体的转化液体与液体的转化是指两种液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

常见的液体与液体的转化包括溶解、混合等。

1. 溶解:溶解是指一个物质在另一个物质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

例如,将食盐加入水中,食盐溶解在水中,形成食盐水溶液。

2. 混合:混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液体物质混合在一起,使其均匀分散的过程。

例如,将醋和油混合在一起,形成醋油混合物。

三、固体与液体的转化固体与液体的转化是指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

常见的固体与液体的转化包括溶解、熔化等。

1. 溶解:与液体与液体的溶解类似,固体物质也可以在液体中溶解。

例如,将糖加入水中,糖分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糖水溶液。

2. 熔化:熔化是指固体物质受热而转化为液体的过程。

例如,将冰受热后会熔化成水,这是因为热能使冰的分子振动增强,从而打破了分子之间的固定排列。

四、液体与气体的转化液体与气体的转化是指液体物质转化为气体物质的过程,也称为蒸发。

蒸发是液体分子在表面受到热能作用,从而获得足够的能量逃脱液体表面,进入气相的过程。

1. 蒸发:蒸发是液体与气体的转化过程,液体分子在表面受到热能作用,从而获得足够的能量逃脱液体表面,进入气相的过程。

例如,水在受热后会蒸发成水蒸气。

五、固体与气体的转化固体与气体的转化是指固体物质转化为气体物质的过程,也称为升华。

初高中化学衔接——探索化学变化的奥秘

初高中化学衔接——探索化学变化的奥秘

初高中化学衔接——探索化学变化的奥秘知识结构一、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按照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别与种数的多少,化学反应可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类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特征多变一一变多①反应物、生成物均为两种物质: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

②反应完毕后,单质转化为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转化为单质(化合态→游离①反应物、生成物均为两种化合物。

②反应物中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能否成功,要看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满足三者之一反应即可发生,否则不行。

态)表达式注意①不是所有无机化学反应都归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如下列反应就不属于四种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CO2+Ca(OH)2=CaCO3↓+H2OCO+CuO Cu+CO2②要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全面分析某反应属于何种类型。

如:3CO+Fe2O32Fe+3CO2若只看到生成物中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而没有分析反崐应物是两种化合物,就会误认为是置换反应。

二、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得氧必然有物质失氧,因此氧化、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

(初中阶段我们将一个反应从两个方面来看,实质为一,高中将就此深入展开讨论)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其中得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得氧后被氧化,其中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升高;失氧的物质(也就是提供氧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失氧后被还原,其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降低。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与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必然相等。

以反应为例::还原剂,有还原性,反应中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H元素化合价升高,得到氧化产物CuO:氧化剂,有氧化性,反应中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Cu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产物Cu。

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班级姓名小组专题复习之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复习目标〗:掌握一个知识网络、理解两种反应条件、了解四种离子检验、熟记忆六种物质性质。

1.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网络图2.理解两种反应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从定以上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份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不能仅仅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判断,还必须看反应的实质。

如:2NaOH + CO2=Na2CO3+H2O就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因为两种反应物没有相互交换成份。

再如:CaCO3+2HCl=CaCl2+H2O+CO2↑,从形式上来看,虽然该反应的产物有三种化合物生成,但却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CaCO3+2HCl=CaCl2+H2CO3,H2CO3不稳定分解为H 2O和CO2,因此该却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①对于反应物来说:盐与碱、盐与盐反应时,两种反应物必须全部溶于水。

②对于生成物来说要么有水生成,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生成。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1) 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 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 盐必须溶于水。

(4) 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酸、碱、盐及氧化物、金属和非金属单质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八圈图记忆口诀:两条纵线通到底(6条规律)四条横线相联系(5条规律)六条交叉成网络(6条规律)17条规律要牢记(横、纵各有1条重复6+5+6=17)规律: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班级姓名小组分解反应以上规律的应用:①可知某物质性质②某物质制法(箭尾)(箭头指向)③各类物质间相互关系从上述规律中可以总结出制盐的十种方法,包括:(2)~(16)【典型例题】[例1] 现有石灰石、水、碳酸钠,怎样制取烧碱(不能引入其他物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

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

1.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CH3COOH属于
A.碱
B.四元酸
( C)
C.一元酸
D.盐
解析:CH3COOH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一个H+,属于一元酸。
2.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
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2HPO4等。已
知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
D.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解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A错误;酸能和碱反应生成盐 和水,属于酸的通性,故B正确;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属 于酸的通性,故C正确;酸可以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 的通性,故D正确。
4.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
基本反应类型
__复__分__解__反__应__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现象或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盐的 主要 化学 性质
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Na2CO3 + 2HCl=== 2_N_a_C__l+___H_2_O_ __+__C__O_2_↑___
Ca(OH)2 + Na2CO3===CaCO3↓ + 2NaOH
写出下列有关序号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
①_____2_C__a_+__O__2=__=_=_2_C__a_O_____ ②______C_a_O__+__H__2O__=_=__=_C_a_(_O__H__)2_____ ③_C__a_(_O_H__)_2+___N_a_2_C_O__3_=_=_=_C__a_C__O_3_↓_+__2_N__a_O__H_
2.根据酸的通性,说出将盐酸加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的 现象。

27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27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以O 2、H 2、C 、S 、P 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Fe 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CO 、CO 2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Fe 2O 3 、CuO 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等。

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即八圈图〕。

1. 各类物质相同转化关系图〔俗称八圈图〕在上图中所涉及的反响规律可简记为:两条纵线通到底〔七条规律〕〔1〕~〔7〕六条交叉成网络〔六条规律〕〔12〕~〔17〕17条规律须牢记反响规律例如纵向:〔1〕金属+−−−→−∆/2点燃O 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O Na O Na 2224=+ CuO O Cu 222∆+〔2〕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可溶〕NaOH O H O Na 222=+〔3〕碱〔难溶〕−−−→−∆高温/碱氧〔难溶〕 + 水∆==2)(OH Cu O H CuO 2+〔4〕酸+碱→盐+水 O H PO Na PO H NaOH 2434333+=+O H CuSO SO H OH Cu 244222)(+=+〔5〕非金属+−−→−点燃2O 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22CO O C 点燃+ 522254O P O P 点燃+〔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3222CO H O H CO =+ 4325223PO H O H O P =+〔7〕酸〔易挥发 / 难溶〕→酸氧+水〔易挥发 / 难溶〕↑+=2232CO O H CO H 2232SiO O H SiO H +∆从纵向来看,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其中金属元素相同。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

横向:〔8〕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NaCl Cl Na 222点燃+〔9〕碱氧+酸氧→〔含氧酸〕盐32CaSiO SiO CaO 高温+〔10〕含氧酸盐→碱氧+酸氧↑+23CO CaO CaCO 高温〔11〕盐+盐→两种新盐↓+=+AgCl NaNO AgNO NaCl 33交叉:〔12〕酸+碱氧→盐+水O H CuSO CuO SO H 2442+=+〔13〕碱+酸氧→盐+水O H CO Na CO NaOH 23222+=+〔14〕酸+盐→新酸+新盐32423242CO H SO Na CO Na SO H +=+↑+=2232CO O H CO H〔15〕碱+盐→新碱+新盐↓+=+2424)(2OH Cu SO Na CuSO NaOH〔16〕金属+酸→盐+↑2H↑+=+2442)(H ZnSO SO H Zn 稀〔17〕金属+盐→新盐+新金属44ZnSO Cu CuSO Zn +=+以上十七条规律的应用:〔1〕可知某物质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衔接---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2012.7基本反应规律:(反应规律不是绝对的,很多反应规律都有条件限制)
A 金属+氧气 ---碱性氧化物
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金属+酸 ---盐+氢气
金属+盐--- 盐+金属
B 非金属+氧气 --- 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氢气--- 氢化物
非金属+盐 ---盐+非金属
非金属+金属---无氧酸盐
C 碱性氧化物+水--- 碱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含氧酸盐碱性氧化物+酸--- 盐+水
D 酸性氧化物+水--- 含氧酸
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含氧酸盐E 酸+碱---盐+水
酸+盐 --- 盐+酸
酸+金属---盐+氢气
酸+碱性氧化物--- 盐+水
F 碱+盐 --- 盐+碱
碱+酸---盐+水
碱+酸性氧化物--- 盐+水
G 盐+盐---盐+盐
盐+碱--- 盐+碱
盐+酸--- 盐+酸
盐+金属--- 盐+金属
盐+非金属---盐+非金属
【练习】1.写出能生成ZnCl
2
的六种化学反应方程式
2.从铜怎样制取氢氧化铜?
3.上述规律包含了哪些基本反应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