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感受法治进程学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单元第6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感受法治进程学案北师大版
感受法治进程【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法治建设的进程。
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重点)2.知道“人治”与“法治”的区别、“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难点)【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4-67,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1.我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怎样的进程?2.“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如何?是“人治”好?还是“法治”好?3.“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如何?【合作探究】看视频《刘墉投湖》,小组讨论回答:1.视频中刘墉投湖事件体现的是人治还是法治?这种治国方式好不好?为什么?2.对比封建时期的中国,谈一谈:今天的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什么意义?【检测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 )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③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④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2.法治与人治有着本质的不同。
法治 ( )①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②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③目的是要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④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下列有关法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B.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C.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D.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唯一标志4.右边漫画说明()①在我国现阶段,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出现此现象在所难免②“人治”轻视法律,不利于我国法治建设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④依法治国,能维护人民的利益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十九大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其目的是()①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②保证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依法办事③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④保证公民都能够做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2018年“两会”上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教学课件
基本特点
我
国
人
口
现
状
的
特
点
新的特点
世界人口最多国 人口基数大
人口素质偏低
人口增速趋缓
出生率低 人口老龄化加剧 男女比例失衡
城乡分布不均衡
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
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
占增产肉类的45.6% 占增产粮食的45.5% 占增收布匹的46% 占新建城市住房的30.7% 占新设病房医院的35% 占新增国民收入的20%
凡是在世界上已发现的矿产在我国均有分 布,储量也居世界前列。其中稀土的储量占世 界的80%左右,锑矿的储量占世界的40%,钛矿 的储量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储量的总和,而钨矿 的储量则为世界其他国家储量总和的4倍。
上述材料表明,中国的资源有什么样的特点?
(据此你如何评价中国的资源状况?)
以上事实表明:中国的自然资源 总量大,种类多。
以上事实表明:中国的自然资源总
量大,种类多。
但人均 资源占有少,总体上资源紧缺
我国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
• 森林过伐、草原过牧,近海捕捞过度,水产资源下降,对一 些矿产资源也滥采。
• 近海3000万亩沿海滩涂,已利用的不到10% 。 • 全国淡水水面共约7000万亩,近一半尚未利用 。 • 中国水能资源潜力巨大,开发利用程度不到5% 。
问题(三个不 会根本改变)
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有关人口的乘除法
探究运用
吃饭、住房、就业、养老、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
① (很小的问题) × 13亿 = 很大很大的问题
②(可观的财力物力)÷ 13亿 = 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河南省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复习课件
考点帮
计划生育
4.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5.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易错易混 我国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就意味着取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计划生育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并不意味着取消计划生育基 本国策。 (2)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 地坚持下去。 (3)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4)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使人口长期均PART 03
PART 04
考点帮
拓展帮
方法帮
真题帮
PART 01
PART 01 考点帮
考点帮
考点1 计划生育
考点2 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
考点3 绿色发展
考点帮
计划生育
1.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其特点。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2.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3.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有哪些?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 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 不会根本改变。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6课第一框 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课件(2023秋)
新课讲解
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图
新课讲解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②人口素质偏低
新课讲解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跌至半世纪以来新低
思考:上图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新特点是什么?
①总人口增速趋缓
新课讲解
时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新课讲解
探究与分享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看出我国近年来劳动力人口状况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老年抚养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 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新课讲解
2.结合生活事例,说一说劳动力人口状况的变化对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减少将引发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问题,造成劳动力 资源短缺,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减 少会倒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使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让企 业从依靠大量人力投入转向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来。③可能引发养老、医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安定、和 谐。(具体事例结合自身生活实际陈述即可)
新课讲解
2.自然资源的作用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 质基础。
新课讲解
讨论探究:表格反映我国怎样的资源形势?原因?危害?
资源名称 土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占世界总量排名 第三 第三 第四 第六
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例 1/3 3/5 1/3 1/4
新课讲解
思考:面对我国人口现状,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危害?
人口过多直 接影响我国 经济的发展 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
2019年精选初中政治思品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北师大版巩固辅导九十
2019年精选初中政治思品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推进政治文明第6课建设法治中国北师大版巩固辅导九十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社会主义道德所通贵的行为,都可以实施国家强制力B、凡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贵的行为,都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C、凡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贵的行为D、道德没有任何约束力,必须靠法律来保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漫画表明( )A、法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B、法律调整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所有行为C、建设法治中国就要消除差异,实现均等D、我国法治建设蓝图已绘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有人说:“法律使人不敢犯罪,而道德使人不愿犯罪。
”这说明( )A、道德比法律更重要B、法律比道德更有效C、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D、应当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该法中首次明确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养老及医疗保险实现异地漫游”等目标,使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 有了社会保险法,公民的养老问题就解决了② 我国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③ 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是有法可依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17年3月28日湖南卫视上映了《人民的名义》的电视剧,不到几天,该剧就得到了热播。
该剧讲述了检察官身份的主角与贪腐分子斗智斗勇的故事,用曲折精彩的故事情节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和严惩力度。
播放反腐题材的电视剧( )A、是我国加强社会文明建设的体现B、有利于我国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的正义C、不利于我国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D、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点清单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点清单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框延续文化血脉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薪火相传的原因(P59)形成: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薪火相传的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2.中华文化的重要性(P60-61)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0-61)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的内涵)③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重要性复兴。
④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65)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课件新人教版
13. 如下表是我国主要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和人均资源占有量占世界
人均量的比例。数据表明我国( C )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A. ①③ B. ①④ 自然资源
C. ②③ D. ②④
土地
矿产
耕地
径流 量
森林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3
4
65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 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2 <1/2 2/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 1/3
解析:本题考查节约资源。观察题干中的图表数据可知,我国土地等自然资源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处于前列,这说明我国是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 少,说明我国又是资源小国,资源相对不足,形势严峻,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涉及环境问题, 排除③。
误区警示 【误区】 实行“全面二孩”政策说明我国不再坚持计划生育了。 【警示】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 人口素质偏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当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 加快,这对我国人口政策提出新的挑战。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是为了适应我国 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是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行的调整和完善。
8. (独家原创试题)2021年2月11日,中国气象局网站发布:受区域重污染过程影 响,预计北京市2月11日至13日将发生一次空气污染过程,叠加烟花爆竹集中燃放,12、 13日可能达到重污染。从中可以看出( D )
①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②我国的环境状况难以改变 ③面对当前的环境,我们无能为力 ④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3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1框 正视发展挑战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法治教育)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一、政治认同1.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2.认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
二、道德修养践行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做社会的好公民。
三、责任意识1.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南极气温创新高的相关报道。
教师提问:(1)导致南极气温升高的因素有哪些?(2)根据你的了解,气候变暖会带来哪些问题?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南极气温上升是全球变暖的一个具体表现,形成因素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温室气体。
据科学家介绍,气候变暖会使极地动物面临生存危机,数量减少,继而破坏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还会带来海平面的上升,甚至冰川的融化,还会释放一些古老的病毒,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发展中的挑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一)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的特点活动(阅读教材P75“相关链接”和P75~76“探究与分享”):思考:我国人口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小结: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如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材料展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崇尚法律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第1框 建设法治国家教学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三单元崇尚法律第6课做守法公民第1框建设法治国家教学案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道德与法律紧相连二、重点难点重点:依法治国的意义;难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三、教学过程【知识点梳理】1、依法治国的含义:2、依法治国的本质: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5、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6、依法治国的总目标:7、依法治国的意义(必要性):(1)(2)(3)(4)8、法律与道德的联系:(1)(2)(3)【知识点突破】(一)情景探究材料一、xx年9月21日,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成功破获一起制售假冒国内知名品牌白酒案,在沪、苏两地同步开展收网打击,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0余名,捣毁生产、加工窝点1个,仓库4个,售假门店30余家。
据悉,警方还在现场缴获喷码机2台及漏斗、胶带等大量制假工具,假冒五粮液等品牌标识1万余张,瓶盖、内盒等包装材料1.1万余件,空瓶7000余个,假冒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洋河等白酒740余箱,计4400余瓶。
材料二、xx年以来新一届徐州市公安局党委班子在全省率先部署启动了打击农村黑恶势力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打掉横行乡里、欺压残害百姓的农村黑恶犯罪团伙24个,抓获团伙成员139名;带破涉黑恶犯罪常见“六类案件”792起,“两抢”案件156起,破获“黄赌毒”案件379起,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农村地区治安大局稳定,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材料三、“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材料一、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材料三的两句话分别强调了依法治国的哪些基本要求?(二)典型试题分析素材一: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依据宪法,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会议讨论了关于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事务,其中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重点讨论话题。
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课标链接:1.学习主题:法治教育、国情教育。
2.内容要求:(1)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2)知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3.教学提示:(1)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议题,探讨个人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做维护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2)以“新梦想,新征程”为议题,结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识“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标志。
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品质。
认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责任意识】认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客观现状和基本国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积极宣传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及有关知识。
能从人口发展规律和我国人口现状的角度,辩证看待人口政策的变化与调整,能阐明人口政策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我国的人口政策以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74“运用你的经验”,思考:这些公益广告涉及生活中哪些主题?读了这些广告,你有什么感受?提示:涉及资源、环境主题。
人类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如果人类不约束自己的行为,受到惩罚的将是人类自身。
教师过渡:当今世界,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使人类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课时,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正视发展挑战》。
【新课讲授】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阅读材料,思考:材料一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
中国和印度仍然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数量均超过了10亿,分别占世界总人口的近18%。
预计到2023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19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三单元崇尚法律第6课做守法公民第1框认识依法治国教学案苏教版27
认识依法治国学习目标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其基本要求。
2、了解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懂得依法治国必须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
教学难点德治和法治律的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层层设疑、重点剖析、阅读感悟、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1、依法治国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核心(1)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3)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4)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核心:依宪治国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①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
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引导和制约人们的经济行为,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才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只有实行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依法治理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④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⑤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3﹑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或为什么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1)法治和德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法治进程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法治建设的进程。
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重点)2.知道“人治”与“法治”的区别、“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难点)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64-67,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我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怎样的进程?
2.“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如何?是“人治”好?还是“法治”好?
3.“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如何?
【合作探究】
看视频《刘墉投湖》,小组讨论回答:
1.视频中刘墉投湖事件体现的是人治还是法治?这种治国方式好不好?为什么?
2.对比封建时期的中国,谈一谈:今天的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什么意义?
【检测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 )
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③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④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法治与人治有着本质的不同。
法治 ( )
①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②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③目的是要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④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下列有关法治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B.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C.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D.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唯一标志
4.右边漫画说明()
①在我国现阶段,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出现此现
象在所难免
②“人治”轻视法律,不利于我国法治建设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
历史任务
④依法治国,能维护人民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十九大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其目的是()
①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②保证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依法办事③逐步实现社会主
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④保证公民都能够做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2018年“两会”上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③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④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能力提升
7.阅读材料和图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一个现代化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
材料二如图《法治中国》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道理?
(2)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第6课第1站
【自主学习】
1.答: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
(初步奠定基础)
②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明确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国家的原则,摒弃了“人治”的治国方式。
(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③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开车道,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进一步发展)2.答:“人治”与“法治”
的区别
3.答:“法制”与“法治”的
区别与联系
【合作
探究】
1. 答:刘墉投
湖事件
体现的
是人治。
这种治国方式不好。
因为人治体现为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处理事情会因掌权者的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较为随意,不稳定,会带来不平等,造成社会不稳定。
2.答: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检测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D 4.A 5.A 6.A 二、能力提升
7.(1)答:必须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答: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③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