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最新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2020-2021学年(上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渡荆门送别》教案教学设计4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难点、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讲授,小组研讨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复习前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二、目标引领】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疏通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把握诗歌的意境。
【三、意义建构】二、整体感知,教师范读三、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四、赏析这首诗第一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历来有“蜀楚咽喉”之称。
楚国,今湖北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都属于楚国。
李白这首诗是写于青年时期,即乘船顺江离川之际。
此时李白才二十四岁,个与家乡完全陌生的地方,从蜀入楚,他在心理上,是把荆门山当做家乡的最后一个标志,通过这座山,就走出了家乡,所以叫“荆门外”。
第一句这五个字两组词的确说明了李白的做诗虽然天纵豪情,但是一旦写起律诗来,同样是非常注意字斟句琢、中规中矩的。
第二联开始描写楚地的山川景物,“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大江流到荆门山时,地势已经渐趋平缓,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大荒,是辽阔无边的原野。
李白刚刚从两岸高山夹峙的三峡中出来,随着江船的东下,身后蜀中的群山已经越去越远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而长江从落差极大的三峡奔泻而下,至此也渐次平静下来,浩浩荡荡地流向这一片广袤的新天地。
这一联是李白写景的最著名的句子,一般来说,李白的名句都是抒发内心的满腔豪情的,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吟天姥吟留别》),都张扬着极其强烈的个性光芒,使人一望便知是李太白的情怀与风格,而无人能望其项背。
2021年秋季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单元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详细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感情,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品味重点语句,学习作者是怎样用精练的语言表情达意的。
3.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学生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精练、优美的文学语言,培养学生散文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
4.体察父母关爱之情,常怀感恩父母之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单元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2.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3.学习并掌握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四篇课文皆为散文,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
《背影》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
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一-父爱,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对学生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白杨礼赞》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散文二篇》(1)《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哲理散文,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赞美,引导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命。
(2)《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自传》的序言,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2020年秋(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3.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
4.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7.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1.明确本单元新闻作品的不同体裁,了解新闻内容个,把握各自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2.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并加以实践。
3.完成必做任务——写一则消息,自选完成新闻特写、通讯等其中一项的撰写任务。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由三项活动探究任务和一项口语交际构成。
任务一是新闻阅读,共选录六篇新闻作品,编为五课。
六篇文章作为典范的新闻作品,又不尽相同。
一是体裁不同。
《消息二则》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新闻中的消息,其中前者较为简短,既有新闻的一般特性,又蕴含着作者的态度观点,后者重点侧重于消息中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完整。
《“飞天”凌空》是新闻特写,选择新闻横断面进行描写,语言生动,使人有现场感。
《一着惊海天》是篇通讯,事件叙述完整生动,体现了通讯的一般特点。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篇新闻评论,突出了评论事件的价值及时效性,以及文章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二是三类新闻作品在结构、篇幅、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单元选录的新闻作品涵盖军事、体育等领域,体现出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具体来说:本单元部分课文有旁批、技巧点拨等,这些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料和启示。
本单元的旁批有介绍新闻基础知识的,有提示学生注意课文重要内容的,有启示学生阅读方法的。
2020-2021学年(上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册第一单元拼音含答案
(),军无斗志,纷纷kui tui()。
2、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kuìtuì(),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3、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bùkědāng()。
4、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qì()。
5、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dūzhàn(),不起丝毫作用。
6、我军前锋,yèyǐ()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7、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 fā()了诺贝尔奖。
8、根据诺贝尔的yízhǔ():“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9、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jiàn shù()。
10、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zhòng cái()的各国议会联盟。
11、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jǜé()收入。
三、《“飞天”凌空》12、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qiáo shǒu(翘首)而望,bǐng xīliǎn shēng()的一刹那。
15、还没等观众从yǎn huāliáo luàn()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qīng yíng()的箭,“味”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qiǎo rán()不惊。
16、rúmèng chūxǐng()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yóu zhōng()的赞赏。
第13课《使至塞上》解读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讨论中显得比较被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够自信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对仗、意象描绘等。
4.作者背景:了解王维的生平、创作风格及边塞诗的特点。
5.创作意境:探讨《使至塞上》所表达的边塞风光、边疆将士的忠诚以及诗人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使至塞上》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增强文学素养。
举例解释:
-诗句朗读: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要指导学生读出诗句的雄浑与苍凉,感受边塞的壮阔。
-词汇应用:通过例句或语境,让学生明白“瀚海”指的是沙漠,“阑干”表达了依恋之情。
-赏析技巧:分析“孤烟直上”与“落日圆”的意象对比,以及其中的对仗修辞手法。
-创作意境: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领悟王维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描绘边疆将士的忠诚与辛劳。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使至塞上》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创作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0秋最新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作者生平及相关常识,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名言警句。
2.培养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反复诵读,训练学生诵读基本技能,品味诗文意境,培养其感悟能力。
4.把握文章脉络和写法,抓住文章主题内容,揣摩需要,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5.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情操。
6.感悟中华文化博大,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学会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诵读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3.积累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主题上来说,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
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要通盘规划教学目标,内容,教学过程,坚持整体性,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主体性,综合性,精心设计主题,调动主观能动性,《孟子〉三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借讨论战争强调行仁政、得人心的重要性,体现了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的思想;《富贵不能淫》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问题的探讨,孟子借由对景春的反驳,说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这几章都是《孟子》中的名篇,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
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忍执着。
《周亚夫军细柳》是《史记》的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五首古代诗词,有对田园生活、悠然心境的描绘(《饮酒》), 有对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沉痛抒写(《春望》),有对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的热情赞颂(《雁门太守行》),有对空有才华、无从施展的无奈慨叹(《赤壁》),还有对沉闷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境界的热切向往(《渔家傲》),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
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集体备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单元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应当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
根据这些目标,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任务。
2. 课文教学重点:针对本单元的课文,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例如,有些课文可能侧重于情感体验,有些可能侧重于语言文字的运用。
教师需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侧重地展开教学。
3. 单元评价标准:为了确保教学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
4. 教学方法与策略: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课文学习,或者通过写作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教学资源整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教辅材料等。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6. 集体备课总结:在集体备课结束后,要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炼出本单元教学的关键点和亮点。
同时,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总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集体备课,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协作精神,共同研讨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最新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策略)2020年秋(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
2.抓住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体裁特点,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
3.了解社会背景,把握小说主题。
4.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阅读小说的水平。
5.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6.发挥想像力,进行探究,改写原文情节。
7.抓住文中富有哲理的话,结合社会和人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8.针对课文提到的某些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小说的体裁特点,把握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运用圈点勾画、朗读品味的阅读方法,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借鉴写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3.以少年人的视角来关注社会和人生,有对封建社会腐朽性的了解和认识,也有对现实生活中艰难经历的思考以及对西方社会中金钱对于人性的改变的审视和思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本单元为小说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重点让学生了解小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掌握阅读小说分析小说的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作品本身;在欣赏作品中,领略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鲁迅的《故乡》运用多角度对比,!写我眼中的故乡与儿时的故乡和理想中的故多的巨大反差,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状况。
《我的叔叔于勒》,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人、爱慕虚荣的形象,揭示了金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孤独之旅》这篇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的手法,讲述了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
本单元写作是“学习缩写”,通过缩写练习,培养同学们整体把握原文主旨,结构脉络的能力,提高概括提炼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旨在引导同学们拓宽阅读视野,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增强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故乡》写“我”眼中“故乡”与儿时“故乡”和理想中的“故乡”的巨大反差,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真实状况,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与朱元思书吴 均教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4.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如“吴均”一词中“均”字的用法,理解古代散文的语言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生字词的理解。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书信相关的文化问题,如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的异同。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仿写一段文言文书信,体验古代文人的表达方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仿写的书信。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课文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其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阅读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逐句翻译、关键词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举例:课文中长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课文情感态度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结合课文,探讨作者与朱元思的友谊,理解古代文人的高尚品质。
第四单元1 散文阅读·标题作用与选材的关系 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 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 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 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 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 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6.结尾写楠木有何作用?
在内容上将白杨树和楠木对比。对“看不起民众、 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示愤慨鄙弃之情, 深化了主题。以高昂的调子再次赞美白杨树,在结 构上,呼应开头。
7. 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这里作者用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层层深入。第一 个“难道”以反问句引入,使读者思考人和白杨树 的联系,为下文作铺垫。第二个“难道”以反问句 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肯定白杨树和北方的农 民之间的联系。第三个 “难道”以反问句进一步明
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个 “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正是敌后 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的象征。
田间课堂
标题的作用
【方法指导1】 第一步,明确标题的本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 点明的写作对象。
第二步,拆解题目,确定题目关键字:句子→短语→词语→字 (一般是限制性、修饰性的词语)
《白杨礼赞》节选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 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 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 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 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 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 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 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消息二则》教案(修正稿)【学习目标】1.从新闻六要素角度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特点。
2.把握新闻语言准确性和客观性,揣摩作者的情感和立场。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3.揣摩作者的情感和立场。
【学法指导】1.查阅课本资料,识记消息的相关常识。
2.借助旁批,学会从标题、导语中快速提取消息,概括消息内容。
3.结合消息的写作背景,品读文中描写我军与敌军的语句,体会叙议结合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展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⑤,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词中你能看出他叙述了占领南京外,还有一件重要的重要事情是什么?(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这首词写在渡江战役结束,但为了让国人第一时间知道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的进程,毛泽东写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本文就是其中著名的两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知新闻。
1、掌握生字生词。
渡过(dù)芜湖(wú)摧枯拉朽(xiǔ)溃退(kuì)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2、根据资料助读中的文体知识,结合批注,给消息划分层次。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八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有关家庭和亲情的词汇和句型。
2. 能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和谈论自己的家庭情况。
3.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和关心。
4.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描述日常家务活动。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家庭和亲情的词汇和句型- 家庭成员的称呼: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
- 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他/她长得高/矮,他/她有长/短头发等。
- 描述家人的性格特征:他/她很善良/有爱心等。
- 家庭成员的职业:爸爸是医生、妈妈是老师等。
- 日常家务活动的表达:打扫房间、做饭、洗衣服等。
2.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训练学生用正确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 培养学生写作基本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部分: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策略通过精选的课文、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语言表达和交流方面的能力。
3. 多元化评估策略除了日常课堂表现外,还可以引入课外活动,如家庭访谈和家庭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部分: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家庭和亲情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情况。
2. 词汇和句型学习教师通过课文和图片展示,教授家庭成员的称呼、外貌特征、性格特征和职业等词汇和句型。
学生可以边学边模仿和练习。
3. 口头表达训练教师设计口头表达任务,例如让学生用所学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或谈论他们的家庭生活。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4. 书面表达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短文。
可以先进行思维导图或草稿的编写,再进行修改和完善。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互相评估。
5.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家庭访谈,让他们了解其他同学的家庭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交流和互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2:课堂反思
我记得,在初中的学习生涯中,我曾经学习过一门关于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
而在八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课堂反思。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分享我的观点以及对此的一些认识。
我认为课堂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为学生,我们不能仅仅在课堂上的学习中得过且过,将来走上社会之后,也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而通过课堂反思,我们可以回顾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寻找还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课堂反思的方法非常重要。
我认为,课堂反思的方法应该尽量客观、详尽,并且要有具体的行动计划。
在课堂反思时,我们不应该轻易地忽略自己的问题,而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影响,进而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这样,我们才能保证自己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除此之外,我还想说,课堂反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表现,还要包括课堂外的各种因素。
比如说,我们在课堂上可能会缺乏学习的热情或者学习的动力,这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善自己的学习状态。
课堂反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并且对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课堂反思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可能客观、详尽地认识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做好课堂反思,我们一定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22课《梦回繁华》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4.语文素养: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出梦回繁华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6.课后实践:结合实际,让学生以“梦回繁华”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修辞手法应用于日常写作”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最后,关于课后作业的布置,我觉得可以尝试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一些拓展性写作,如写一篇关于自己“梦回繁华”的作文,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梦回繁华》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作者怀念往昔繁华的情感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例如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中的情境。
其次,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对比、排比等基本修辞手法,但在实际写作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手法仍有待提高。我觉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多加实践,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写作技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昆明的雨教案-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雨季的散文,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具体的细节来表现雨季的特点,以及这些技巧如何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3.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物描绘整体氛围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探讨课文所反映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5.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和体验自然,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昆明的雨》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散文语言美、意境美的感知与欣赏。
-以课文中的“雨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一颗地砸在窗玻璃上”为例,讲解比喻手法的运用,以及如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2.教学难点
-学生对散文语言的深度理解和感悟,尤其是对课文中抽象表述的理解。
-识别并运用课文中不同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昆明的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散文这种文学形式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他们对于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描绘出雨的细腻和生动感到好奇,同时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和反思。
首先,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学生们能够迅速投入到对雨的回忆和想象中,这为后续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抽象的描绘和深层情感表达上还存在一定难度。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文本中的情感,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和情境创设来帮助他们理解。
《美丽的颜色》教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全新章节式二级菜单型课件及教学设计(部编版)
-情感体验:学生对居里夫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能理解不深,教师需设计相关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情感体验。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举例
-在讲解“持之以恒”这个成语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的坚持,让学生明白这个成语的含义,并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运用。
2.词语解析: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和短语,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废寝忘食”等。
3.句子分析:分析文章中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理解句子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段落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展示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科学家精神以及文章的写作特色。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感悟课文中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审美鉴赏能力,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创新意识。
4.文化理解与传承: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对科学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家为人类进步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学案
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恰当、准确的词语以及语言连贯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2.赏析行文语言连贯、表达流畅、文笔优美的技巧与方法。
3.养成善于表达、勤于修改的好习惯,做到文字通顺,条理清晰。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连贯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会把事情叙述清楚,做到层次分明,语言连贯一、阅读名言,明确目标叶圣陶先生教导我们:“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
”二、合作探究,明确技法快速阅读p91—93内容,明确(一)什么是连贯?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
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由许多句子组成,这些句子如果不连贯,就可能给读者造成困扰。
(二)怎样做到语言连贯?1.保持所述话题一致作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语意才能顺畅。
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2.表述角度要一致在说明一个意思或描述一个对象时,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
表述的角度应前后一致,语言才能连贯。
3.顺序要合理写作时,要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表达的需要加以选择,并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安排,言之有序。
句段之间也要讲究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者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等。
有的语段若出现话题的转换,需在话题与话题之间加上适当的过渡词(或句)。
4.语境要和谐一致保持前后事理相符,情景相宜。
尤其写景状物类文章,要注意语境因素,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等方面的特点。
比如景物有远近动静之分,色彩有明暗浓淡之别,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都必须和谐一致。
5.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1)词语的衔接与呼应。
比如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在上文出现,所以代词指代句往往在后;表明话题的词句、提出大概念的词句往往在前;还要注意关联词语的前后呼应,方位词、数词的位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3.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学生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学生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2.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3.反复诵读,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学习并掌握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教材分析:
1.《背影》一文要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感知课文中父亲的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同时把握课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文章的叙述方式,品味课文朴实无华,独具特色的语言。
2.《白杨礼赞》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同时引导学生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在,使学生在理解文章主题的基础之上,学习象征手法的应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3.《散文两篇》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课文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同时理清每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中人物的精神内涵。
4.《昆明的雨》这篇文章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说“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同时把握课文记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中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方法: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散文教学的共性,交给学生一定的文体知识和赏析知识,
引导他们自主进行散文赏析,又要注意本单元教学任务的特殊性,抓住“类型”这个关键词,避免泛泛而教,防止学生在既有的知识、赏析水平上停滞不前。
1.在具体的阅读赏析中把握不同类型散文的基本特点。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阅读赏析中自己感受和体会散文类型的特点,自行总结概括。
换而言之,本单元的教学是要“学文识类”而非“以类学文”。
2.以理解写法、品味语言为教学的重点。
在写法、语言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多读、多品、多思、多悟、多总结,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读与思的过程,更不要轻易给答案、下结论。
本单元课文的一些写法和语言的妙处,并非一读可知,需要引导学生细度细品才能得其滋味,学生往往又缺乏细致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的关键阶段,就文章的要害之处点拨一二,帮学生将阅读推向深入。
3.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各篇课文的教学要各有侧重点,本单元的四种散文类型中,写人记事散文和写景抒情散文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因此在教学《背影》和《昆明的雨》时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具体的课文品析上,而托物言志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属于学生相对陌生的散文类型,教师在教学《白杨礼赞》和《散文二篇》时,既要指导学生学习“这一篇”,又要时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类”,并可利用课堂练笔强化学生对这两种散文的认识。
4、要重视内引外联,比较阅读。
4.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做散文类型之间的比较,如《白杨礼赞》和《昆明的雨》写景物,但在表达意图和写作手法方面差别甚大,稍加比较就能把两类散文的基本特点显现出来。
本单元写作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要连贯,看起来与阅读部分的内容关系不大,实际上有着潜在的联系,散文写作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形散神也散”文章不连贯,零碎散乱。
教师不妨利用阅读学习和随堂笔记,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语言连贯。
乔拉克铁热克镇寄宿制初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
乔拉克铁热克镇寄宿制初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
乔拉克铁热克镇寄宿制初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
乔拉克铁热克镇寄宿制初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
乔拉克铁热克镇寄宿制初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
乔拉克铁热克镇寄宿制初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