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教案5篇,全面掌握重点难点

高一物理教案5篇,全面掌握重点难点

高一物理是初中物理的延续,也是学生正式接触高中物理的阶段。

而且,高一物理知识点众多,考察难度较大,为了使学生掌握重点难点,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我们为您精选了五篇高一物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一物理教案一:电路与电流电路与电流是高一物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难懂的内容。

这份教案主要针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元件的分类以及电路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还涉及到了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物理公式。

通过此教案,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中元件的不同作用,提高对于欧姆定律以及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能力。

二、高一物理教案二:热力学热力学作为高一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难点,涉及到热力学基本概念、热量与温度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方面。

本教案主要从热力学方面介绍了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热能的传递方式、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配合实验进行深入探究等内容。

通过此教案,学生可以掌握与热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提高热力学部分的学习效率。

三、高一物理教案三:电磁感应电磁感应作为高一物理中难度较大的部分,涉及到电磁感应基本概念、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方面。

本教案主要介绍了电磁感应基本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应用、电动势的理解、理解等离子体理论等方面。

通过此教案,学生可以全面掌握与电磁感应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提高电磁感应部分的学习效率。

四、高一物理教案四:机械功与机械能机械功与机械能也是高一物理中比较难的部分,主要涉及到功的概念、功的计算、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转化等方面。

本教案主要介绍了机械功与功率的基本概念、功与能量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其应用、理解机械能转化等方面。

学生通过学习此教案,可以较为全面掌握与机械力学有关的概念、理解机械能转化的相关原理,提高对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

五、高一物理教案五:光学光学作为高一物理难度较大的部分,目前已经被削减,但是光的反射、折射、干涉等概念依然不可或缺。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高中物理教案1【课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课时】1学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库仑定律的发现活动一:思考与猜想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

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教案篇1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10.欧姆表测电阻(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教案篇2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5篇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5篇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5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4.了解弹性势能.二、重点难点:1.重力势能以及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2.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三、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分析推理、讲授讨论.四、教具:轻重不同的重锤一个、木桩、沙箱、橡皮筋.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大家知道水力发电站是利用水来发电的,水是利用什么能来发电的呢?学习这节课后,我们将会了解这个问题。

通过前面对功和能的关系的学习,我们知道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具有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演示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木桩打进沙箱中,说明重锤对木桩做了功,举高的重锤具有能量。

我们把重锤由于被学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本节课将学习重力势能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演示实验1:演示由质量不同的重锤从相同高度落下,木桩被打进沙箱的深度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质量越大的重锤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演示实验2:演示用同一重锤从不同高度落下,木桩被打进沙箱的深度不同,引导学生得出:重锤高度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怎样定量地表示重力势能呢?把一个物体举高,要克服重力做功,同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重力做功,同时重力势力能减小。

可见重力势能跟重力做功有密切关系。

如图1所示,设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从高度为h1的A点下落到高度为h2的B 点,重力所做的功为:WG=gΔh=gh1-gh2我们可以看出WG等于gh这个量的变化。

在物理学中就用这个物理量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1.重力势能1定义: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gh.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中都是焦耳()2.对EP=gh的理解:1式中h应为物体重心的高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最新10篇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最新10篇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最新10篇高一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功率的公式P=W /t进行有关计算。

3.正确理解公式P=FVcosα的意义,知道什么是瞬时功率,什么是平均功率,并能用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二、重点难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2.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计算是本节的难点。

3.机车起动问题是本节课对学生的一个能力培养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

四、教具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节课学习了功的概念及其计算。

现在我们研究下面两个问题。

(1)质量为2kg的物体在4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沿F1的方向以2 m/s的速度匀速前进16m.在此过程中,有几个力对物体做功,各做功多少?此过程用多长时间?(2)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F2=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16 m。

在此过程中,有几个力对物体做功?各做功多少?此过程用多长时间?(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小结。

)中拉力做功:W11=F1S=64J;阻力做功:W12=-F1S=-64J;时间:t1=s/V=8s.可见,力对物体做功多少,只由F、S及它们间夹角决定,与物体是否还受其它力、物体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无关。

再比较一下,F1、F2做功一样多,但所用时间不同。

说明力对物体做功还有一个快慢问题。

本节课学习做功快慢的描述问题。

板书课题:第二节功率进行新课:(一)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比较。

分析以下事例,归纳出做功快慢的比较方法:运动的快慢用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用表示,我们把描述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功率,这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二)功率的概念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

定义式:P=W/t2.单位:国际单位为瓦(W),常用“千瓦”(KW)作功率单位。

1W=1J/S,1KW=1000W。

3.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的做功快。

不论在什么条件下,只要明确了功W和所用时间t,就可求出相应的功率。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新课标5篇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新课标5篇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新课标5篇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新课标篇1[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2、力的分类[重点难点]1、力的分类[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揭示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

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

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2、力的分类(力有许多种分类方式,比如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它的分类方法)①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 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性质力)②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 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 (每个分类前两个力的后面之所以用分号分开,目的是说,前面的两个力老师直接给出它们是什么力,也通过这四个力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

后面的力,告诉同学们名称,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分析是性质力还是效果力。

以增强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这比直接把几个力都写出来效果好多了。

)(这里还有两个没有学过的知识,老师可以提前简单地做一下介绍。

第一个是“弹力”,我告诉同学们说,“弹力”这一概念是中学物理中同学们遇到的第一个难理解的概念,它包括三层含义,先是“变形”二是“恢复原状”,三是“产生弹力”,然后叙述: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第二个是“电场力”,让同学们想象小学学到的“摩擦起电”中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初中学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实际上物理学上把这种力叫做电场力;同理,磁体间的作用力就叫磁场力。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性质力一般不超过这六种)[巩固练习](练习时间:三分钟)把下列的力按“性质力”和“效果力”进行分类弹力、重力、动力、摩擦力、磁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斥力、引力。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优秀5篇)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优秀5篇)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优秀5篇)篇一: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1、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什么是直线运动?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学习展示图片: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人造地球转弯的火车这几幅图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何特点?(轨迹是曲线)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思考: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除了运动轨迹不同,还有什么区别?2.观察课本P32图6.1-1和图6.1-2思考: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

飞出去的链球,它们沿着什么方向?3、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4、是不是象我们大家猜测的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32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到结论: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切线方向5、什么是曲线的切线呢?结合课本P33图6.1-4阅读课本P33前两段加深曲线的切线的理解。

6、阅读课本P33第四段,试分析推理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速度是________(矢量。

标量),所以只要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________,也就具有________,因此曲线运动是________。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提出问题:既然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那么由可知具有加速度,又由可知受力不为零,那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2、实验探究器材:光滑玻璃板小钢球磁铁演示:小钢球在水平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9篇

高一物理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9篇

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9篇自由落体运动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能力目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教法建议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 .主要设计:一、自由落体运动[方案一]1、思考与讨论:(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下落的现象)(3)请举出一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张纸片下落情况)2、分析引导:(1)上述实验现象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教师指出)(2)演示:把纸片团成一个小纸团,再让它和小石子同时下落的现象.(3)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3、分析与小结:(1)分析“牛顿管”实验的特点,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2)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3)分析频闪效果,分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方案二]1、教师提出我们要研究一种见得非常多的物体运动,即物体下落的运动,问学生: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2、启发学生回想所见过物体的下落运动,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现象总结为“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配合演示)3、提问:怎样从理论上说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让学生看教材30页有关伽利略的推理,认识到从“重的物体下落快”会导出矛盾的结论.4、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可通过前面的演示启发学生想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物体下落问题变得复杂.5、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引导学生想到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应首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指出可根据实验来研究.6、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7、教师小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相同.8、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总结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若学生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探究活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几滴水落到盘中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请思考:为什么不只测出一滴水下落的时间即开始计算?按前面给的方法测出一个水滴下落时间还是?为什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实际做一做,计算一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 21、说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精选8篇)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精选8篇)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精选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一物理教案设计(精选8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7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7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7篇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认速度与速率。

2、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锻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分辨,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行学习;(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接受新事物;(4)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支撑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5)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接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达到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根据初中阶段的学习积累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认识,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转变;二是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区分。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1基本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情感目标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相互性;3、力的矢量性;(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1、两种分类;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

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概念.教学过程设计方案一、提问:什么是力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四、提问:如何表示力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讲解例题: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作图规范.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五、力的作用效果: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六、力的分类: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按照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2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高一物理教案设计5篇作为一位默默无闻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教案设计,欢迎大家查阅。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灵活运用动能定理。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

(2)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

(3)培养学生领会自然规律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处于《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它贯穿于这一章,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新课标在讲授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一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

这样讲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

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讲述,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明白。

三、教学重点1、动能概念的理解。

2、动能定的推导。

3、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1、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考虑到所讲授的学生已达到高二,在高一一年的学习锻炼中已基本掌握了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能力。

讲授这节课应该比较容易。

学生在前面分别学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的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探究方法,在这里采用这种方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也更加容易理解。

物理课程高一教案七篇

物理课程高一教案七篇

物理课程高一教案七篇物理课程高一教案七篇物理课程高一教案都有哪些?上课要仔细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

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物理课程高一教案七篇,盼望大家能够喜爱!物理课程高一教案(篇1)学问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推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把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力量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推断分析力量.教学建议一、基本学问技能:(一)、基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假如形变超过肯定限度,物体的外形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二)、基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依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缘由、方向的推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推断是教学中同学比较难把握的学问点.物理课程高一教案(篇2)(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老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5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5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5篇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二、能力目标1、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三、情感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基本掌握动量守恒定律.难点:对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的掌握.教学过程:动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总结果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一下谁,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变化,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系统为了便于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引入几个概念.1.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2.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 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依赖于系统的选取,只有在确定了系统后,才能确定内力和外力.(二)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演示】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的A、B两滑块在P、Q两处,在A、B间压紧一被压缩的弹簧,中间用细线把A、B拴住,M和N为两个可移动的挡板,通过调节M、N的位置,使烧断细线后A、B两滑块同时撞到相应的挡板上,这样就可以用SA和SB分别表示A、B两滑块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测出两滑块的质量mA\mB和作用后的位移SA和SB比较mASA和mBSB.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高一必修一的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高一物理课程教案5篇

高一物理课程教案5篇

高一物理课程教案5篇合理地组织教材教案,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同学理解并把握系统的学问。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这里由我给大家共享高一物理课程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高一物理课程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推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推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静摩擦力。

能依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详细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正压力FN确实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互相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状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互相接触、互相挤压、相对运动、外表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互相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消失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外表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学问推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外表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相互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抱负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殊留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转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转变。

高一物理的教案模板5篇

高一物理的教案模板5篇

高一物理的教案模板5篇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物理的教案模板,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物理的教案模板篇1(一)知识网络托勒密:地心说人类对行哥白尼:日心说星运动规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行星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律的认识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万有引力定律 F=G引力常数的测定万有引力定律称量地球质量M=万有引力的理论成就 M=与航天计算天体质量 r=R,M=M=人造地球卫星 M=宇宙航行 G = mmrma第一宇宙速度7.9km/s三个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11.2km/s地三宇宙速度16.7km/s宇宙航行的成就(二)、重点内容讲解计算重力加速度1 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在忽略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可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

G=G =6.67__ __ =9.8(m/ )=9.8N/kg即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9.8m/ 。

这一结果表明,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加速度大小与物体质量无关。

2 即算地球上空距地面h处的重力加速度g’。

有万有引力定律可得:g’= 又g= ,∴ = ,∴g’= g3 计算任意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有万有引力定律得:g’= (M’为星球质量,R’卫星球的半径),又g= ,∴ = 。

星体运行的基本公式在宇宙空间,行星和卫星运行所需的向心力,均来自于中心天体的万有引力。

因此万有引力即为行星或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因此可的以下几个基本公式。

1 向心力的六个基本公式,设中心天体的质量为M,行星(或卫星)的圆轨道半径为r,则向心力可以表示为:=G =ma=m =mr =mr =mr =m v。

2 五个比例关系。

利用上述计算关系,可以导出与r相应的比例关系。

向心力: =G ,F∝ ;向心加速度:a=G , a∝ ;线速度:v= ,v∝ ;角速度: = ,∝ ;周期:T=2 ,T∝ 。

高一上学期物理的教案5篇

高一上学期物理的教案5篇

高一上学期物理的教案5篇高一上学期物理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2、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

在科学,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α;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α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1.功的概念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

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

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块,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 cos α。

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W=Fscosα再根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按此公式考虑,只要F与s在同一直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在图2中,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如果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至此在图2中将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α,再与s相乘,结果仍然是W=Fscosα。

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α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机械功而言)。

至此作出如下板书:W=Fscosα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接下来给出F=100N、s=5m、α=37°,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得出W=400N·m。

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即1J=1N·m。

最后明确板书为: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1J=1N·m3.正功、负功(1)首先对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的可能值与学生共同讨论。

从cos α的可能值入手讨论,指出功W可能为正值、负值或零,再进一步说明,力F与s 间夹角α的取值范围,最后总结并作如下板书:当0°≤α<90°时,cosα为正值, W为正值,称为力对物体做正功,或称为力对物体做功。

当α=90°时,cosα=0,W=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当90°<α≤180°时,cosα为负值, W为负值,称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2)与学生一起先讨论功的物理意义,然后再说明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①提出功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这个问题与学生讨论。

结合图1,使学生注意到力作用滑块并持续使滑块在力的方向上运动,发生了一段位移,引导学生认识其特征是力在空间位移上逐渐累积的作用过程。

然后就此提出:这个累积作用过程到底累积什么?举如下两个事例启发学生思考:a.一辆手推车上装有很多货物,搬运工推车要用很大的力。

向前推一段距离就要休息一会儿,然后有了力气再推车走。

b.如果要你将重物从一楼向六楼上搬,搬运过程中会有什么感觉?首先使学生意识到上述两个过程都是人用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都要消耗体能。

就此指出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做功越多,能量转化得越多,因而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能量是标量,相应功也是标量。

板书如下:功是描述力在空间位移上累积作用的物理量。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标量。

②在上述对功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讨论正功和负功的意义,得出如下认识并板书: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

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

4.例题讲解或讨论例1.课本p.110上的〔例题〕是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示范。

分析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推力F对箱子所做的功,实际上就是推力F的水平分力Fcosα对箱子所做的功,而推力 F的竖直分力Fsinα与位移s的方向是垂直的,对箱子不做功。

例2.如图3所示,ABCD为画在水平地面上的正方形,其边长为a,P为静止于A点的物体。

用水平力F沿直线 AB拉物体缓慢滑动到B点停下,然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BC拉物体滑动到C点停下,接下来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CD拉物体滑动到D点停下,最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DA拉物体滑动到A点停下。

若后三段运动中物体也是缓慢的,求全过程中水平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少?此例题先让学生做,然后找出一个所得结果是W=0的学生发言,此时会有学生反对,并能说出W=4Fa才是正确结果。

让后者讲其思路和做法,然后总结,使学生明确在每一段位移a中,力F都与a同方向,做功为Fa,四个过程加起来就是4Fa。

强调:功的概念中的位移是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而不能简单地与物体运动的位移画等号。

要结合物理过程做具体分析。

例3.如图4所示,F1和F2是作用在物体P上的两个水平恒力,大小分别为:F1=3N,F2=4N,在这两个力共同作用下,使物体P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移动5m距离的过程中,它们对物体各做多少功?它们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是多少?F1、F2的合力对P做多少功?此例题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强化功的计算公式的正确应用,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即不注意力与位移方向的分析,直接用3N乘5m、4N乘5m这种低级错误,引导学生注意在题目没有给出位移方向时,应该根据动力学和运动学知识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二是通过例题得到的结果,使学生知道一个物体所受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等于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并从合力功与分力功所遵从的运算法则,深化功是标量的认识。

解答过程如下:位移在F1、F2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s1=3m、s2=4m,F1对P做功为9J,F2对P做功为16J,二者的代数和为25J。

F1、F2的合力为5N,物体的位移与合力方向相同,合力对物体做功为W=Fs=5N×5m=25J。

例4.如图5所示。

A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其右侧固定着一个定滑轮O,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的P端固定在墙壁上,于细绳的另一端Q用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向右滑动s的过程中,力F对物体做多少功?(上、下两段绳均保持水平)本例题仍重点解决计算功时对力和位移这两个要素的分析。

如果着眼于受力物体,它受到水平向右的力为两条绳的拉力,合力为2F。

因而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2Fs;如果着眼于绳子的Q端,即力F的作用点,则可知物体向右发主s位移过程中,Q点的位移为2s,因而力F拉绳所做的功W=F·2s=2Fs。

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结果是相同的。

(三)课堂小结1.对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的主要内容作必要的重复(包括正功和负功的意义)。

2.对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的主要问题再作些强调。

五、说明1.考虑到功的定义式W=Fscosα与课本上讲的功的公式相同,特别是对式中s的解释不一,有物体位移与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之分,因而没有给出明确的功的定义的文字表达。

实际问题中会用功的公式正确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从例题4可以看出,定义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将位移解释为力的作用点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是比较恰当的。

如果将位移解释为受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学生会得出W=Fs这一错误结果,还会理直气壮地坚持错误,纠正起来就困难多了。

2.由于对功的物理意义的讲解是初步的,因而对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的讲解也是初步的。

这节课中只是讲到受力物体得到能量还是失去能量这个程度。

在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再进一步作出说明。

在机械能守恒的物理过程中,有重力做功,地球上的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并没有增加,因而正、负功的意义就不能用能量得失关系去说明了。

在这种情况下,重力做正功,表示势能向动能转化;重力做负功,表示动能向势能转化,这里的正功、负功不再表示能量得失,而是表示能量转化方向的。

功率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概念:(1)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P=W/t;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3)知道公式P=Fv的物理意义。

2.掌握功率的计算:(1)能够用公式P=W/t解答有关的问题。

(2)能够用公式P=Fv解答有关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分析1.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

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

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三、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首先以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

然后提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际问题中,有做功快慢之分,物理学中又是如何来描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1.功率初中同学们学习过功率的有关知识,都知道功率是用来描述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我们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A.W1=W2,t1>t2;B.W1=W2,t1<t2;C.W1>W2,t1=t2;D.W1<W2,t1=t2。

上述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的问题学生都能作出判断,其实都是根据W/t 这一比值进行分析判断的。

让学生把这个意思说出来,然后总结并板书如下: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