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合一”与职业学校变革

合集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与改革。

而“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对于学校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1.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困难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放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而对于一些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老师来说,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2. 教学资源不足中等职业学校以实际操作技能教学为主,对于实验室设备、工具材料等教学资源的需求十分迫切。

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教学设施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昂等原因,导致学校的教学资源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需求。

3.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具备一定的学习自主能力和动手能力。

当前很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依赖于老师的灌输,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抵制和 passivity。

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对于教师来说,要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和教学理念,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可加大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升力度。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积极争取政府、企业等的资助,增加学校的教学资源,满足“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需求。

也可以采取共建共享的方式,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实学校的实践教学设施。

3.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学生创新创业等方式,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思考与行动

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思考与行动

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思考与行动【摘要】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而学习和教育的融合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职业教育需要与实际工作需求结合,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开展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推动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是关键。

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需要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习与教育融合- 实践活动- 教育改革- 质量提升-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质量- 时代发展- 创新1. 引言1.1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显著。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职业教育通过针对性培训和实践指导,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教育也有助于缩小教育和就业之间的鸿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实现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职业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1.2 学习和教育的融合学习和教育的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是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核,而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更多地注重实际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学习和教育的融合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通过学习获取知识,更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教育机构和企业需要更好地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

只有学习和教育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黄炎培“做学合一”理念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的运用

黄炎培“做学合一”理念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的运用

黄炎培“做学合一”理念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的运用黄炎培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他提出了“做学合一”的教育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中,黄炎培的“做学合一”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实践性和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是针对电子商务行业的特点而设立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这就要求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要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突出实践性和能力培养。

黄炎培的“做学合一”理念与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定位高度契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黄炎培的“做学合一”理念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模拟实战操作和实地实习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黄炎培的“做学合一”理念强调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团队中,注重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背景,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专业性。

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黄炎培的“做学合一”理念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和实践基地的建设。

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中,学校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践基地和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学生通过实践基地的实训,能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模式,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黄炎培的“做学合一”理念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中得到了充分运用,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实践性和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

未来,中职教育界还需要不断借鉴先进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行业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更多符合本专业行业标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黄炎培“做学合一”理念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的运用

黄炎培“做学合一”理念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的运用

黄炎培“做学合一”理念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的运用1. 引言1.1 黄炎培“做学合一”理念黄炎培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提出了“做学合一”的教育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融合,将学习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中,运用黄炎培的“做学合一”理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使教育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

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社会实践和行业资源,也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生源市场竞争力。

黄炎培的“做学合一”理念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中,运用这一理念有助于构建更加实践性和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1.2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教育领域。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任务也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各个中职院校纷纷加强对该专业的建设和改革。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通过对电子商务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法律等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电子商务领域的核心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还注重引入行业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与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合作,学校可以获得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发展已经逐渐走上正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能够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培养更多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2. 正文2.1 培养实践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融合培养实践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融合是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背景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对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开始探索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即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真实项目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背景,主要源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断反思和改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

中等职业学校开始推行“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旨在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强调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需要。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动手完成具体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责任意识,使其全面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 正文2.1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可能遇到的问题问题一:教师培训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缺乏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教师培训的不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课程可能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黄炎培“做学合一”理念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的运用

黄炎培“做学合一”理念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的运用

黄炎培“做学合一”理念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的运用【摘要】黄炎培提出的“做学合一”理念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课程设置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加强校企合作,以适应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

通过黄炎培“做学合一”理念的运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黄炎培,做学合一,中职教育,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校企合作,学生素质培养,发展前景,建设方向。

1. 引言1.1 黄炎培“做学合一”理念介绍黄炎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提出了“做学合一”理念,强调学校教育应当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

这一理念不仅对高等教育有深远影响,也在中职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做学合一”的理念中,黄炎培强调的是学校教育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理念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质量,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更需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通过引入黄炎培的“做学合一”理念,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黄炎培的理念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中职教育的现状中职教育是指专门为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教育体系,具有一定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当前,我国中职教育在整体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僵化,缺乏与时代发展和产业需求相匹配的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浅谈“做学合一”在职业学校办学中的运用

浅谈“做学合一”在职业学校办学中的运用

浅谈“做学合一”在职业学校办学中的运用摘要:作为一个职教人,众所周知“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个思想指导了职业教育几十年来的发展方向,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理论在实际当中的实践,并且打破了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式。

“做学合一”一直以来强调的都是办学理念的“合一”,指导的是办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与做”。

而在我看来,“做学合一”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学生“学与做”的指挥棒,也是职业学校聘用专业老师的,专业老师适应职业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做学合一专业教师学生“做学合一”一、“学做合一”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体现。

“教育者,将俾其人克自适于所处之社会,以遂其生存也。

故离社会无教育,欲定所施为何种教育,必察所处为何种之社会。

”黄炎培先生强调办职业教育应该与社会进行沟通并为社会服务:“办理职业教育,必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学校。

”确实,现在的学生不一定个个都想读大学,不一定个个都有能力读大学,但是不上大学,没有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而职业教育恰好弥补了这个缺口。

职业教育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有专业技能的学生,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

而职业教育中要培养出社会需求的技工、蓝领,就必须在办学模式方面有所区别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是重理论轻实践,讲究的是升学率,但这在职业教育中是行不通的,职业教育必须理论与实践两手抓,合理安排课程,重视实操与实习,如此充分体现“学做合一”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体现。

二、“做学合一”在职业教育办学的体现——招聘专业知识丰富与职业经验并重的专业师资力量。

自古云“术业有专攻”,曾经有名师说过“最好的老师,首先受益的是学生”;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专业技能的传授者。

而在职业教育中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故作为一个专业老师,一方面专业知识必须熟练,课堂上把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实操技能也必须过硬,只有这样实操课上才能手把手教学生。

“学做合一,手脑并用”理念下的职教德育探索

“学做合一,手脑并用”理念下的职教德育探索

2011年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交流材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理念下的职教德育探索张振笋(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职业教育理念是指导职业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在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前身系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提出了“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学做合一;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的职教理念,“学做合一,手脑并用”的职教理念以现代教育理论和人才成长规律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世界为背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实现了教育教学理念与德育实践操作的集合与凝练。

一、“学做合一,手脑并用”的职教理念的生成职教理念是指职业教育工作者基于对职业教育的理性认识所形成的理想追求和“应然”判断。

[1]1、职业教育的教学功能指向陶行知先生强调,职业教育要手脑并用,手脑联盟,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如果手脑并用,结成联盟,那么“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并号召我们去学爱迪生“动手去做,用脑去想”。

温家宝总理说过,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

即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突出能力培养,融知识能力和素质于一体,通过“做”达到学的目的,强调以“做”带“学”,提倡围绕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则是一种动态的隐形知识,强调认识的过程和求知方法的统一,是一种对于技术的过程性的方法论层面的延伸,是基于科学和技术的统一的解释性与规范性的从知识到能力的延伸。

2、以做和学为核心的职业能力提升模式“学做合一,手脑并用”的职教理念创新是根据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诉求,以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迁徙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为实现方法,围绕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塑造,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做”这个实践过程中得到良性的运作,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技工院校开始积极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情况。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技工院校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学生普遍存在理论脱节、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技工院校开始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

具体而言,就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将技术与工程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置的优化为了适应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技工院校开始优化课程设置。

传统的技工院校课程设置主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技工院校开始加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增加实践课程和创新项目,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是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传统的技工院校师资力量较弱,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技工院校开始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通过引进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同时,技工院校还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工学一体化教学的需求。

四、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是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

传统的技工院校实践基地设施简陋,实践条件差,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技工院校开始加大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设备条件。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

五、评价体系的改革传统的技工院校评价体系注重考试成绩和技能证书的取得,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支持。

而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稳定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但是,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往往存在着学科细化、教学分离等问题,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全面提升,不能适应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因此,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应运而生。

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指将各个学科进行融合,将知识系统化、科技化和社会化,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并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具体来讲,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将在一个综合性学科、综合性课程或综合性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强调问题导向、协作探究、实践操作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二、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现状目前,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推开。

根据近年来的一些调查显示,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在某些专业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改革,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在地方中职学校中,也有部分已经开始尝试一体化教学改革,但大多只停留在探索阶段,还没有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

那么,在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存在哪些问题?首先是存在资源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有些学校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很难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

其次,师资队伍不够强大。

一体化课程的实施需要老师具备跨学科、多元化的教学经验和技能,而现实中,一些老师对一体化教学缺乏认知和理解。

此外,学校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限制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

三、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虽然目前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尚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但是相信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突破。

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彰显中等职教育特色

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彰显中等职教育特色

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彰显中等职教育特色【摘要】本文探讨了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彰显中等职教育特色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了“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和中等职教育的特色。

然后分析了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的必要性,探讨了在中等职教育中如何实践这一理念,以及“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对中等职教育的影响。

总结指出中等职教育需要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彰显特色,推动教育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做学合一”教育理念,促进中等职教育的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传承优秀的教育理念,彰显特色,是中等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关键词:做学合一、中等职教育、教育理念、特色、传承、实践、影响、推动发展1. 引言1.1 介绍“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在教育领域,"做学合一"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这一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和挑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做出有效的实践。

"做学合一"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当今社会,"做学合一"教育理念正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通过实践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传承和发扬"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对于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2 阐述中等职教育的特色中等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特色: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性。

黄炎培“做学合一”视域下职业院校院校工匠培育研究[1]

黄炎培“做学合一”视域下职业院校院校工匠培育研究[1]

黄炎培“做学合一”视域下职业院校院校工匠培育研究[1]摘要:“做学合一”是黄炎培先生重要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原则,对新时期以培养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为时代使命的职业院校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

传承和发展黄炎培职业教育理念,探究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中实现工匠培育的路径,助力大国工匠的培养。

关键词:黄炎培;做学合一;职业教育;工匠培育我国职业教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蓬勃成长,包含技工院校在内的职业教育院校数量增长明显、规模扩大迅速,但职业教育理论和职业教育教学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因此,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仍是值得继续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而黄炎培先生作为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其职业教育思想在吸收西方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与我国教育传统和当时的职业教育发展实情进行了有效融合打磨,至今仍然深远影响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做学合一”的本质属性阐释“做学合一”是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和重要教学原则,主要解决的是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教育与生产的关系问题。

“做学合一”教育理念贯穿于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准确和全面把握“做学合一”,需将其融入到黄炎培先生的整体职业教育思想中理解。

1.从办学宗旨来看,针对当时教育与社会生产及民众生活脱节、读书与动手分家的现象,黄炎培提出“办职业教育,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职业学校。

”“必须同时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配合,与社会生活相配合,才能兴旺发达。

”[1]等,指明了职业教育不应是独立于社会和民生的,而应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当地的。

2.从培养目标来看,黄炎培先生提出“职业教育的目标,很简单,很分明,是给人家一种实际上服务的知能,得了以后,要去实地应用的。

”[2]“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

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界,需手脑并用。

做学教合一,让职教学子成就梦想

做学教合一,让职教学子成就梦想

做学教合一,让职教学子成就梦想作者:刘剑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9期[关键词]做学教合一;内涵;策略[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25-0254-01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各行各业对职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职业教育对接市场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最有效的知识。

然而,中职学校却一直面临着学生基础差、自觉性差,学习无兴趣、目标意识不强等现状。

为改变现状,走出困境,学校机电机械教研组探索实施了“企业化实训教学的‘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素质、怀有一技之长,为他们的出彩人生奠定基础。

一、“做学教合一”模式内涵“做学教合一”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指定项目为主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知识渗透在“做—发现问题—反思—学习—再做—发现新问题—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中。

该模式借鉴并发展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模式,施行“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

(一)“做”——应用旧知,同伴互助“做”是指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情境引导下,凭借原有知识,与同伴互助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由“做”切入,让学生快速形成岗位意识,进入职业角色,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全新职业体验。

(二)“学”——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与数字资源、小组商讨及老师指导等途径,学习“做”的技术技能与方法、必要的专业理论、规范的格式与职业素养。

(三)“教”——相机而行,释疑解惑“教”是在发挥学生主体性基础上的引导与点化,其首要目的是使学生“会学”。

当学生提问或发现共性问题或必须强调安全与规范时,教师通过集中讲授、行间指导、操作示范等方式,为学生释疑解惑、规范行为、概括要点。

二、“做学教合一”实施策略综合我校教学实际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我们总结出“五合一”的做学教课程实施策略。

(一)教学环境,车间与教室合一在车间配置与企业同样的生产设备、布置集中学习区及多媒体设备,让教师和学生边做边学、边做边教,不断实践反思、反复学习印证,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教师缺乏相关教学经验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和教学指导。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挑战,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资源不足、评价体系不健全和与企业合作不畅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总结了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包括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

未来发展方向则包括加强行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和采取相应对策,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更好地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问题、对策、教学经验、学习动力、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资源、评价体系、企业合作、成功关键、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近年来不断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其中“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学校教师缺乏相关教学经验是一个制约因素。

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因此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引进外部专家等方式来弥补这一不足。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资源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和与企业合作不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学校可以通过加大对教学设备和资源的投入、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以及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需要全校师生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使教学模式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彰显中等职教育特色

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彰显中等职教育特色

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彰显中等职教育特色【摘要】本文探讨了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彰显中等职教育特色的重要性。

首先分析了教育理念对于中等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当前中等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接着阐述了“做学合一”教育理念的内涵和中等职教育特色的体现。

然后探讨了践行“做学合一”理念的方式以及中等职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强调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总结了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促进中等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中等职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意义,以及实现中等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对教育理念和中等职教育的综合分析,展现了“做学合一”教育理念的价值并呼吁进一步推动中等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理念、中等职教育、做学合一、传承、特色、价值、培养、综合素质、践行、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长远目标,它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个积极的教育理念可以激发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教育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理念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和核心。

它代表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价值取向,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和内容。

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环境。

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行为和态度。

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会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创造力和激情,使他们更有动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正确的教育理念也能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教育理念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的教育理念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促进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理念的制定和传承,不断完善和提升教育理念,引导教育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2 中等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职业院校“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施

职业院校“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施

职业院校“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施作者:周祥基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21年第18期摘要:“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本文在分析“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实施背景、意义基础上,提出了“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实施的策略,即创建合适的实施环境、培训达标的教学主体和提供整合的教学设计,对职业院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6C-0041-04“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来源于“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为陶行知先生提出,他倡导在教学中,“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

“做学教合一”是对“教学做合一”的继承与发展,强调要先“做”后“教”,要“做”字当头,“学”贯始终,择机而“教”,要用“做”来体现职业性,用“学”来体现主动性,用“教”来体现主导性。

从而把“做学教”三件事合为一件事,在知识内容的掌握上合为一,也就是说,“做、学、教”都是为了知识技能掌握这个“一”来服务的。

由此可见,“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更适合职业教育教学工作。

一、“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实施的背景职业教育经过40年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

但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改革还不够深入,学生个体发展的综合素养培养不足,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难以形成迁移。

(一)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制造走向高端,以前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下降,因此出现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力下岗现象。

另一方面,我国广大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他们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也缺少必要的劳动技能。

这两类劳动力剩余我们称之为剩余劳动力,就是零值劳动力和不充分就业劳动力的总和[1]。

因为剩余劳动力的存在,造成了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

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彰显中等职教育特色

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彰显中等职教育特色

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彰显中等职教育特色作者:唐莹莹来源:《学业》2019年第05期摘要:职业教育是当今乃至今后对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他的“做学合一”的教育理念影响着中国本土职业教育事业。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传承“做学合一”的教育理念。

首先是办学理念应遵循“做学合一”的思想,其次是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最后在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上寻求最佳教育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做学合一;黄炎培“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

” 这是黄炎培先生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

所学非所用,所用非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黄炎培先生反对劳心劳力分离,注重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联系起来”,只有手脑两部联合才能产生世界文明。

在我国中等职教育不仅是解决人们就业的问题,更重要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学习、研究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传承并践行“做学合一”的职教理念,对新时期中等职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切实促进中等职教育的特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一、确立“做学合一”办学理念黄炎培先生坚决反对轻视劳动实践、崇尚死读书的恶习,黄炎培把“尊重劳动”作为职业教育所奉行的重要信条,认同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使功课劳作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以及约翰.杜威的“做中学”。

他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宗旨之一是“注重手脑并用,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如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是真知。

和普通教育重“学”的教育理念相比,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做学合一”的理念更强调“做”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主张要一边做,一边学,通过做中学的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

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彰显中等职教育特色

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彰显中等职教育特色

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彰显中等职教育特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的方法与内容也在不断地变革。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不少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开始传承“做学合一”教育理念,以此来彰显其特色和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等职业教育的“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运用,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

一、“做学合一”教育理念的内涵在“做学合一”教育理念中,“做”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通过亲身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则是指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理论学习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课堂学习来建立理论基础。

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和实践经验。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注重“做学合一”教育理念的实践,这一理念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课程设置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尤其重视实践技能课程的设置和培养,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在教学方法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更注重实践教学和“师徒制”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多地是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教学内容更注重实际操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用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教学设施的改善,让学生能够在更好的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推行“做学合一”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做学合一”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因为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

在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现状入手,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然性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尝试“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即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存在的问题在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缺乏相关的实践教学资源,无法支撑“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施;一些教师对于“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学校管理和评价体系尚未完善,无法有效地对“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进行评估和改进。

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缺乏实践教学资源,无法支撑“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施。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学校在发展实践教学资源方面投入不足,没有足够的实验室、工作坊和实训基地,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受到影响。

2. 教师理解和应用不足一些教师对于“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更多地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这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技能。

3. 学校管理和评价体系不完善学校管理和评价体系尚未完善,无法有效地对“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进行评估和改进。

在传统的管理和评价体系下,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理论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改革难以突破。

2. 加强教师培训和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对于“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更好的实践教学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学合一”与职业学校变革(马树超)发布时间:2009-11-06浏览次数:300【摘要】文章从黄炎培先生“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的精髓出发,指出了我国职业学校正面临着变革,并从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做学合一;职业学校;变革【作者简介】马树超,男,上海市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及职业院校管理、规划与评估研究(上海200C)32)。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是黄炎培先生职教思想的精髓,对于当今职业学校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当今职业学校变革的重要逻辑起点。

何为变革?它指的是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当前的职业学校正面临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笔者从下面七个方面阐述这个观点。

一、当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第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达到历史之最。

第二,我国近十年的教育成就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的基础达到历史之最。

第三,中央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是历史之最。

第四,职业院校规模为历史之最。

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达到了“两个一半”,高中阶段教育的一半是职业教育,大学教育的一半是高等职业教育,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应该居于很重要的地位。

我国中职招生数2007年达到810万,在校生接近2000万,这很了不起。

第五,中央财政经费投入为历史之最。

这里专门阐述中央财政经费,而地方财政经费远未达到“两个一半”应该有的高度和厚度,所以,在职业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办学资源还是不行。

二、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1.职业教育面临环境变化的挑战。

受到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我国的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使职业学校面临着就业的挑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伞球金融风暴,使整个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迅速衰退的重大变化,紧接而来的就是就业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国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下,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

仅2007年,广东倒闭企业就有一万多家。

职业学校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变革的环境,如果不提高质量,恐怕就没有出路了。

学校可以再扩招,但是毕业生出不去怎么办?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教学资源的挑战。

首先,规模的快速扩张,使整个生均资源难以适应发展的需求。

当前,全国学校的生师比,小学是18.8,职业学校的生师比远高于初中、高中和小学,国际上很难找到这样的个案。

分析同一个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平均生师比和小学平均生师比,东部地区分别是23和18;中部地区分别是26和18.6;西部地区分别是26和20;北京市分别是20和13.8,上海市分别是22和13,天津市和上海市相同。

中等职业学校平均生师比和普通高中与初中相比,差距就更大了。

很多地区的小学在开展“小班化”教学,职业学校教学规模却越来越大,教师奇缺,质量怎么提高呢?其次,经费投入跟不上,使教学设施、设备都跟不上。

对比2006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是1634元,中等职业学校是2163元,普通高中是2241元,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的教育事业费显然太低,确实不合理。

更为突出的是,全国高职教育生均财政预算内经费只有2988元,本科高校却达到了6858元。

以上海各级各类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例,中职学校为6587元,小学为9400元,初中为10326元,普通高中为9586元,本科为12681元,高职高专只有5333元。

最近上海传出喜讯,高职教育有可能增拨生均预算内经费,这将是很了不起的突破。

3.生源挑战。

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数量,我国初中毕业生数量总体上出现下滑态势,发达地区像江苏、北京、天津已经开始下滑。

更重要的是,由于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大以后,进入学校的学生的状态明显下滑,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意愿缺乏的现象,这使得他们更加难以适应职业学校的生活,难以在学习上获得成功,难以被社会认可,这就是教学面临的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变革,面对挑战,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职业学校的有效变革,将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教学模式必须加快变革教学模式必须变革,因为我国职业教育本身面临很多问题。

黄炎培老先生有三句非常精彩的话,“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也不能发达职业教育。

”这三句话非常准确。

事实上,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和教学改革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为职业学校整体的教育模式变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要实现教育模式变革,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

有的院校反映校企合作没有机制保障,没有政策保障,没有法规保障。

但是,笔者认为,学校可以自己努力创造条件。

这里有两个典型个案。

一个个案是,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银领学院,他们在第三学年集中管理,加强订单培养,一方面增强了实训的教学功能,更重要的是这样强化了制度建设。

这样做的结果是银行系统里没有下订单的单位坐不住了,要尽早到这个学院去联系订单,形成了“赶集”的制度效应。

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和老师想办法,采用这样一种机制,使企业的用人竞争前移,行业企业得以深度参与。

现在,浙江省的15个银行系统都加入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的银领学院,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

还有一个个案主要表现为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推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

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的路桥专业根据北方寒冷地区季节性施工的特点,将路桥施工实训安排在第二学年5月到第三学年10月,以工期安排学期,打破传统学制安排。

这样的改革,在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里面已经屡见不鲜,但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四、教师结构必须变革1.要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经历。

这里引用黄炎培老先生的一句话,“凡职业学校欲聘专门教师,如不易得学校教授与经验并重者,毋宁聘用职业经验者,较之仅受学校教授者必差胜”。

黄炎培先生非常清楚地指出,我们在学校教授与经验并重者之间宁可选择有企业经验的人,这体现了黄炎培先生对企业能工巧匠担任职业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

这对于职业学校校长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念。

我国很多示范性高职学院在刚开始的建设方案里都强调需要增加多少教授,需要增加多少博士,通过两年的建设,很多学校都改变了这个观念,认识到增加从行业企业来的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的重要性。

2.要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需要在教学时间上提供条件和方便。

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他们需要业界优秀者担任兼职教师,因为业界的优秀人士只有晚上才有可能到学校兼职上课,因此,他们宁可调整教学时间,原来是早7点到晚5点,后来调整为早7点到晚ll点。

3.示范高职院校正在探索聘用业界优秀人士担任专业教师的机制。

例如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正在探索和司法部门合作,将学院教师编制增量放到业界,为学院聘用业界优秀人士担任合同教师提供方便,而司法部门对于学院聘去担任教师且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

这个做法借鉴了发达国家警官教育的经验,美国、德国的警察学校聘用教官都采用这样的模式,即业界有经验的人士在提拔以前必须先到学校当几年教官。

五、教学场地必须变革传统的教学是在传统的教室里面进行的,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由传统教室转向教授与实训一体化的课堂。

这方面,高职示范建设院校已经有了很好的探索,取得了可推广的经验。

例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打破传统教室格局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2007年示范建设一启动,这个学院的院长就感觉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室格局进行调整。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将七十多间传统教室敲掉隔墙进行改造,变成实训工场型的课堂,生产性实训座位数和传统教室座位数的比例达到0.9:1。

还有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他们对建筑类专业课程进行了工作岗位主题教室的改革,如工程预算教室,一进教室就有这种岗位职业的概念。

这两所学校教学场地变革的成效很显著。

教学场地的变革,也可以采取直接在生产服务现场讲授专业课程的形式。

例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专业专门在校外租用物流公司进行专业教学,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干脆取消传统教室上课,都放在学院的实习酒店授课。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设5万平方米的工业中心,在生产现场开展专业课实训教学。

他们为了确保生产现场实现专业教学功能,在引进企业生产线时核定年产量,规定40%的生产能力必须用于学生的实训教学,强化了生产过程的教学性,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功能,提供了机制保障方面的经验。

六、教学对象必须变革在职业院校全日制生源数量可能下降的时候,我们必须关注教学对象的变革。

黄炎培先生指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是面向人人的教育。

2006年12月,国务院召开职业教育座谈会,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强调指出,职业教育要真正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后来,他在2007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专门强调了这个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突破全日制教学对象的传统制度,增加成人培训的数量,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

如美国社区学院、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注册学生中的适龄人口比例都只有1/3左右,而我国职业院校的适龄人口比例基本在95%左右。

七、教学方式必须变革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一个重要变革,就是教学方式要从注重内容教学转向注重过程的教学。

举一个例子,中国和美国的中学在讲授“西安事变”这一堂课的时候,方法上是不同的。

我们讲课时注重内容的教学,注重考试的要求,主要讲“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重大意义。

美国的中学在讲“西安事变”时,采用的是“挑战式教学法”,他们把学生分成五组,对第一组提出,如果1936年中国没有“西安事变”.2000年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对第二组提出,如果“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枪毙了,那么2000年中国会是什么样?等等。

五个小组分头查资料,第二天开展讨论,这样培养学生的挑战和创新意识。

面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国学生的发展后劲就显得不足,因此,我们必须更注重过程的教学。

当然,我们需要在政策上加强对职业院校变革的引导。

事实上,最近几年在高职教育评估改革中,在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名师建设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等评审工作中,我们都开始重视对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引导,这对职业院校的变革,对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沈灌群,毛礼锐.中国教育家评传(第3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原载于《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