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导论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01章-导论(20141012版)

组织行为学第01章-导论(20141012版)

组 织 科 学
SECTION 03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2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史 传统组织理论的终结
组织的 可持续发展
泰勒四原则 要素与工具
SECTION 03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2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史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想
规模经济、价格战、利润率下降 最低工资标准、八小时工作制 找到一个组织存在下去的价值与理由 效率工程师
SECTION 03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2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史
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如果某个工人表现过于突出,就会有一种团体的压力,这种压力包括讽刺、嘲笑、暗示等。工人们 也都尽量避免伤害同伴的感情,而采取各种手段维持在这一非正式团体中的地位。 这些小集团往往有几条不成文的规定:例如,你不应该干活过多,也不应干活过少;你不应该向监 工报告任何有损于同伴的事;你不应该对同伴保持疏远态度或好管闲事,等等。
差异心理学 任职“适应性” 产业心理学 提高业绩技巧
本能心理学 激发本能欲望
SECTION 03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2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史 本能心理学
W.詹姆斯(W. James),后来英国的W.麦道格尔 (William McDougall)主张,人乃至动物
的行为由其目的与自主意识决定;尽管存在着目的不明、意识不清,以及行为结果背离目的等情
3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个体 行为
群体 行为
组织 行为
SECTION 02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
3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传记特点
个体行为
Personality 人格 Values and Attitudes 价值观/态度 Ability 能力

组织行为学——精选推荐

组织行为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导论1、组织的涵义;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有计划的协作所组成的为达到共同目的的正式结构或过程。

(1)、组织是人的集合。

组织既是物质结构又是社会结构,资源配置离不开人,人群形成了组织,没了人群就没了组织。

(2)、目标汇聚。

组织成员是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的,追求个人目标和追求组织目标对立又统一。

(3)、组织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强调业务分工体系和管理分工体系的协调与规划。

2、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1)、个体层次,把组织看成追求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个人的集合;(2)、群体层次,重在分析群体成员工作中的相互影响;(3)、组织层次,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组织行为。

3、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目的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理解关于人性假设的四种理论和主要观点(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主要观点:①多数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必须由外界的刺激物加以激励。

②人们天生的目标就是跟组织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因此他们必须由外界的力量来控制,才能保证他们为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③由于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因此他们基本上是不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

④不过,人大体上可划分为两类,一类人符合上述假设,而另一类人则是能自律和自制的,并且不那么受他们感情的摆布。

必须把管理其他一切人的责任授于后面一类人。

(二)、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是梅奥等人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提出来的。

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OB重点集合第一章导论1.组织行为学定义和对其有贡献的学科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利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有贡献的学科: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

2.OB模型自变量:(1)个体水平的变量(个人的或传记的特征、人格特征、内在情绪框架、价值观与态度和基本的能力水平)(2)群体水平的变量(3)组织系统水平的变量因变量:(1)生产率(2)缺勤率(3)流动率(4)工作场所种的越轨行为(5)组织公民行为(6)工作满意度第二章能力与学习1.能力定义及内容定义:能力指的是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

内容:(1)心理能力:即从事那些如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2)体质能力:记那些从事技能要求较少而规范性要求较高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

2.情商的五个方面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感觉自我管理:监控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不断进取的动力感同身受:识别别人的情绪社交技能:与他人的交往3.能力-工作的匹配:高工作绩效取决于该工作本身对具体的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的要求,当能力与工作相匹配时,员工的工作绩效便会提高。

4.学习--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5.学习理论的内容:(1)经典条件反射(2)操作性条件反射(3)社会学习理论6.行为塑造的方法以及结论方法:积极强化:行为之后,给予积极刺激—行为变的更加可能发生消级强化:行为之后,取消消极刺激—行为变的更加可能发生惩罚:行为之后,给予消极刺激—行为变的更不可能发生忽视:取消所有强化物—行为变的不可能发生结论:(1)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都导致了学习,他们强化了反应,增加了其重复的可能性。

(2)惩罚和忽视消弱了行为,并减少了以后类似行为发生的频率。

7.强化程序和结论:程序:(1)连续强化: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2)间断强化:只对部分理想行为给予强化。

a固定时距: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给与强化。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组织行为学的权变性
自变量: 个体行为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
干涉变量 缓冲变量
因变量: 工作效率 工作的满意度
流动性 缺勤
人是错综复杂的,解释人的活动的理论也应该是复杂的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理论必须反映情景和权变条件
2021/1/6
4
二、培养目标
现代社会中,不论何种形式的组织,其管理的目标都是相 同的即增强组织的有效性。
2021/1/6
20
2 、群体行为 (group behavior)
表现为三个特征: 群体是一群人的集合。 群体的存在有一定的目的性。 群体中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着内在的联系。 ❖ 群体行为包括群体动力理论,群体的决策、沟通冲突、
群体的人际关系。 ❖ 群体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工作团队的建设,塑造高绩效的
2021/1/6
6
课程框架体系
第一篇 第一章 第二篇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三篇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四篇 第八章
导论 组织行为学导论 个体行为与管理 个体知觉(知觉、社会知觉和归因) 个体心理特征与行为(气质、性格和能力) 价值观与态度 群体行为与管理 群体行为 冲突管理 权力与政治
组织行为与管理 组织行为

织 行为
19
1、个体行为(individual behavior) 个体是组成组织的基本单元和细胞,直接影响组 织的整体素质。 个体行为存在着共性与特殊性。
☺ 对“共性”的研究是组织决策重要的依据条件。
对“特殊性”的研究,如人的能力,气质,知觉与态度, 乃至价值观等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运用激励机制, 合理运用人力资源和开发人的潜能,提高组织的效率。
2021/1/6
2
2021/1/6

组织行为学要点

组织行为学要点

组织⾏为学要点第⼀章:导论1.管理者的⾓⾊观:明茨伯格提出包括:⼈际⾓⾊信息⾓⾊决策⾓⾊2.管理者的活动观: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起着重要的作⽤;⽆论是有效的管理者还是成功的管理者,⼈际技能都很重要3.狭义的组织⾏为学:1953年提出4.组织⾏为学模型:⾃变量、因变量(⾃变量引起因变量)。

⾃变量包括:个体⽔平变量、群体⽔平变量、组织⽔平变量。

因变量包括:⽣产率、流动率、缺勤率。

第⼆章:个体⾏为基础1.个体包括:传记特征、⼈格、能⼒、学习,四个⾃变量。

特别注意传记特征中年龄对流动率(负相关),缺勤率(可避免:负相关不可避免:正相关),⽣产率的影响(⽆关)、⼯作满意度:(专业⼈员:正相关⾮专业⼈员:中年时期下降,以后升⾼。

2.个性⼼理特征:包括能⼒⼈格3.多元智⼒理论:唐纳德1983 包括:7个维度:语⾔智⼒、逻辑-数学智⼒、空间智⼒、⾳乐智⼒、⾝体运动智⼒、社交智⼒、⾃知智⼒。

4.⼈格特质:⽤以描述个体⾏为的⼀些持久(时间延续性)稳定(情境⼀致性)的特点,是决定个体⾏为的基本特质,是⼈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格所常⽤的基本单位。

5.⼈格决定因素:遗传(双⽣⼦研究)、⽣理因素、环境因素、情境。

6.奥尔波特⼈格特质论: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特质(⾸要特质、中⼼特质、次要特质他们对⼈格的决定性依次降低)7.MBTI:4个维度,16种⼈格。

精⼒⽀配:I(内倾)/E(外倾)认识世界N(直觉)/S(感觉)判断事物T(思考)/F(情感)⽣活态度J(判断)/P(知觉)8.⼈格特质对组织⾏为学的影响:1> ⾃我监控:指个体对⾃⾝的⼼理与⾏为的主动掌握,调整⾃⼰的动机与⾏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标的⾃我实现过程。

(即根据不同情境调整⾃⼰)2> A型⼈格:较具进取⼼、侵略性、⾃信⼼、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

3> 控制点:内控外控:前者指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些内在原因(如能⼒,努⼒程度等),后者则是指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以外的因素9.社会学习理论: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和听取发⽣在他⼈⾝上的事情⽽学习。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的假设(Y理论)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 (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办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 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3)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 (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以及谋求解决组织中问题的 创造性。 (5)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教学游戏
请将相关人物的国籍、称号、代表作连接起来。
泰 勒
(F.W.Taylor)
德国 法国 美国
组织理论之父 科学管理之父 管理理论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法约尔 (H.Fayol)
马克思•韦伯
《社会与经济理论》
(M.Weber)
教学游戏
你答对了吗?!
泰 勒
(F.W.Taylor)
“自我实现人”的假设(Y理论)
相应的管理方式和要点: 相应的管理方式和要点:
(1)管理重点的改变。
人 工作环境
(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
指挥者、调解者 采访者
(3)奖励方式的改变。
外在奖励、内在奖励 内在奖励
(4)管理制度的改变。
保证职工充分发挥才能,达到自己希望的成就。
“复杂人”的假设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经济人”的假设
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 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 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阻止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 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 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 责任。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1.管理的七项职能:POSDCRB,即计划、组织、人事、智慧、协调、报告、预算。

2.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学科。

3.组织行为学的特点:跨学科性、层次性、权变性、科学性、实用性。

第二章:激励第一节:激励及其过程1.激励包括有三个要素:●人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是什么因素把人们已被激活的行为引导到一定方向上去的;●这些行为如何能保持与延续;2.激发、导向与保持这三个要素是激励的主要组成部分。

3.激励代表了行为的方向、幅度与持续期这三种因素间的关系。

激励水平即(M)实现某一目标的积极性大小,乃是要不要为此目标去努力,应为此目标花费多大努力以及此努力应维持多久这三项决策的函数,其表达式为:(式中三个自变量E f、A p、P s分别代表对行为方向、幅度与持续期的选择。

)M=f(E f*A p*P s)4.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坎贝尔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绩效=f(能力水平,技术水平,对任务的理解,努力于某一工作的选择,努力程度的选择,坚持努力的时间,个体不能控制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将这一公式化为一般形式:绩效=f(主客观条件)。

假设客观条件已具备,只计算主观条件并筛选出其中关键因素即能力和激励,则有:绩效=能力*激励。

由此得到启示:激励很重要,激励非万能!5.行为的原因和引导: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导致行为。

内在动力大的人积极性高,内在动力小的人积极性就不高,甚至没有积极性。

这种促成行为的内在动力在组织行为学中就叫动机。

动机引起、保持行为并将其导向某一个目标。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内在原因;而是外在原因。

产生动机的内在原因是作用于人的身心的外在刺激,产生动机的根本原因是人的心理和生理的需要。

行为是需要引导也是可以引导的。

引导的必要性主要来自行为的多样性和其对现实目标的不同影响。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EXHIBIT
1-1b
1–12
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续) 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 续
决策角色 创业者 从组织和环境中寻找机会,推动能够带来变 从组织和环境中寻找机会, 革的方案
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 混乱处理者 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负责采 取正确的行动 资源分配者 做出或批准组织中的重大决策 谈判者 在主要的谈判当中代表组织行使责任
政治学 研究在政治环境中个体 和群体的行为。
政治学
冲突 组织内的政治活动 权力
组织系统
EXHIBIT
1-3f
1–25
组织行为学中没有绝对的真理
组织行为学概念或理论必 须反映情境或权变条件。 须反映情境或权变条件。
x
权变变量
y
1–26
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回应全球化 管理劳动力多元化 改善质量和生产率 回应劳动力短缺 改善顾客服务
流动率 指员工永久地离开一个组 织。
1–32
因变量(续) 因变量
组织公民行为 是一种由员工自由决定 的行为,它不包括在员 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 但这种行为无疑会促进 组织的有效运作和作用。
1–33
因变量(续) 因变量
工作满意度 员工相信他理应得到的报酬与他 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1–34
自变量
社会心理学
群体
EXHIBIT
1-3c
1–23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续)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人类学 研究社会是为了认识 人类及其活动。 比较价值观 比较态度 跨文化分析 人类学 组织文化 组织环境 组织系统 群体
EXHIBIT
1-3d
1–24

第一章 导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一章  导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方法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实证方法 组织行为学研究建立在大量的经验材料的分析基础上,在经过控制的条 件下收集数据,并采用合理严谨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测量和解释。具体方 法包括案例研究、现场调查、实验室试验、现场实验以及聚合定量评价 等方法。 (2)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指全面地考虑因素,同时严谨地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罗宾斯认为,系统研究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来解释其中的原因 和结构,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的论证之上。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5.群体心理学 群体心理学是研究结成群体的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社会心理 学分支。
二、社会学
1.社会关系 社会学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2.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 系。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三、管理学
1.职能学派 管理职能学派又称管理过程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 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 2.协作学派 职能学派说明了组织成员的基本行为规律是职能活动,但是该学派将组 织、组织目标、组织制度视为既定的前提,没有探讨组织如何形成、组 织目标如何产生、组织制度如何制定并能够得以实施。 3.决策学派 了解了组织成员参与协作的原因后,需要进一步了解如何通过管理措施 调整组织成员的行为,最终使得组织能够持续高效地运作。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现状
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发展
1.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1)社会交换理论 (2)社会认知理论 (3)自我决定理论
2.研究对象的发展 (1)组织承诺 (2)职位外行为 (3)创造力与创新 (4)团队协作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
领导作风
2019/11/21
沟通、 组织结构、文 化影响、组织发展
组织与环境动力
4.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心理学
社会学
社会 心理学
人类学
学习、动机、人格、知觉 培训、领导效能、工作满意度、 个人决策、绩效评估、态度测量、 人员选拔、工作设计、工作压力
个体
群体动力、工作团队、沟通、 权利、冲突、群体间行为
2019/11/21
2. 组织行为
组 织 行 为 分 析 和 研 究
2019/11/21
个体: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
(人性、需要、动机、价值观、知觉、
态度、个性、意志和情感)



群体:小组、部门等的行为和绩效

(角色、规范、压力、决策、
凝聚力、冲突、竞争与合作)ຫໍສະໝຸດ 组织:整个组织的行为和绩效

(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组织效率、 组织与环境、组织变革和发展)
2019/11/21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 一次跨学科讨论会上,“行为科学”正式形成。 20世纪 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是组织行为的研究,它的内容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内人和 群体的行为。 最近20年来,行为科学主要围绕着组织行为的理论的综合, 也是围绕着组织行为的一些课题发展的,因而目前比较流 行把这个学科称为“OB”。
2019/11/21
人力资源学派
2019/11/21
背景
•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经济衰退,人 际关系学派片面强调搞好关系的观点,迫切需 要修正
• 心理学界对动机、需要、群体动力等的研究也 趋于深化
•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美国成功地实现了轰动世 界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员工的需要和期望正起 着深刻的变化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一章导论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一章导论
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 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参考孙彤书279页]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系统分析的 方法,并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 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为手段。 4.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 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对 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以便更 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组织目标。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历史
一、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略)
二、组织行为学名称的演变
“二战前的工业心理学——1958年正式 称为管理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的组 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参考教材第24---36页]
思考题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2.组织行为学具有什么特点? 3.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4.了解西方管理思想演变的轨迹。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 一、主要内容
1.6
本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 个体心理与行为 群体心理与行为 激励理论 领导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的有效性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
1.7
二、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 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 (三)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 凝聚力 (四)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和被领 导的关系 (五)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 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以提高 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 更有效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9] (二)含义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 为的规律性。
1-2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 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Ⅰ篇导论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人际技能的重要性人际技能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决定管理者的职业生涯能否真正飞黄腾达上,领导和沟通技能很重要;(2)管理者人际技能的开发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高绩效的员工;(3)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要求日趋提高的工作环境中,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技能。

二、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在工作中做出决策、分配资源和指导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管理者在组织当中完成他们的工作。

组织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一个或一系列共同目标。

1.管理者的职能亨利·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把这些职能可简化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计划职能包括:①确定组织的目标;②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③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整合和协调。

(2)组织组织职能包括:①决定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②谁来承担这些任务;③如何把任务进行分类;④谁向谁报告工作以及在什么地方做出决策。

(3)领导领导是指导和协调他人工作。

当管理者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时,他们就是在进行领导。

(4)控制为了保证各项事情按部就班地发展,管理者必须对组织的绩效进行监控。

他们要对实际的绩效与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如果出现重大偏离,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要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这种监控、比较以及对可能的错误进行纠正的活动,就是控制职能。

2.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指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但高度相关的角色,或者说表现出10种不同的工作相关行为。

如表1-1所示,这10种角色可以归纳为: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材料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材料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导论一组织行为学概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提高管理人员对组织成员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从而促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的一门学科二,组织行为学的内容体系: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包含了三个基本分析单元(1)个体(2)群体(3)组织三,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组织管理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上升到了系统的理论层面,提高人们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的准确性。

2.组织行为学的成果有利于管理者充分认识人的作用,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一,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1)由组织管理学到组织行为学1.科学管理学派①1911年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对“科学管理”理论进行了总结,标志着管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创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先河。

②法约尔从“办公室前的总经理”出发,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1916年出版《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科学管理学派的看法:把组织看做封闭理性系统,科学管理学派的中心思想(1)只注意对物和工作管理,忽视对人的管理(2)只强调工作效率,忽视对工作者各种需求的满足(3)把工作者称只有经济需求的经纪人2.行为学派研究对象:梅约对霍桑工厂的研究创立了行为学派,梅约的“霍桑实验目的是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生产率,梅约通过“霍桑实验”发现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是影响生产效率的有效因素通过霍桑实验,得出几点结论(1)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没有直接关系(2)提高生产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不是工作条件(3)关系员工的情感和他们的不满情绪,有助提高生产率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回顾:20世纪60年代末期,组织行为学逐步形成,标志着除了把一般行为科学的原理和知识用到组织管理上,还要把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原理和知识加以融合运用三,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认识: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基础的科学,涉及许多与人有关的研究学科基本单元:个体研究层面——涉及心理学知识。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数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可以:1、结合实际生活,了解组织的性质、管理的起源、管理工作中人事因素的表现。

2、明确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层次。

3、了解在者须知演变、管理理论深化的进程中,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4、探讨信息时代组织和管理演变的新特点,认为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和机会。

5、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各种研究方法。

6、了解组织行为模型、衡量组织有效性的常用指标。

7、解释系统的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价值。

8、探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及其在实际中的表现;组织是人们群体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整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组织打交道,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和组织发生关系。

工人在工厂(经济组织)做工,学生在学校(教育组织)学习,士兵在部队(军事组织)服役,公务员在机关(行政组织)工作,甚至家庭也处在街道、村社(社会组织)中······组织在当今社会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除了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相当部分时间都是在林林总总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中度过的。

组织建立、管理的方式会影响人们工作的性质和效率,也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质量、精神的感受和活动的自由。

人们通常是一些组织的成员,和许多组织有利益相关关系。

人们赖以生存的大量资源、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大量服务要由组织来提供,人们服务社会的愿望也要通过加入一定的组织而得以实现,人们许多生活的乐趣来源于组织活动。

人们离不开组织,如果没有了商店、饭馆、银行、保险机构等,生活会非常不便,如果没有了医院,人们求知的机会和健康保障将大打折扣;如果没有了乐队、报社、电台、人们的生活会失去无限光彩。

想一想这些,就会知道,对于人们生活、工作以及整个社会而言,组织的重要性无论怎么高估都不过分。

因此,组织的管理就成为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开放系统的界定:组织是与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植根于其运行的环境之 中,既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同时又由环境建构。
三种组织定义的贡献

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视角为组织 分析提供了相互对抗的范式。因为这 些范式包含着不同的假设,所以,一 种可以取代另一种,但却不能否认另 一种的存在。
“同样,中国人无需这种社会环境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所以自然语言(如法语、德语、英语、斯瓦希里语、印地语等) 这个宝库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操该种语言的社会文化群体所蕴含的 概念是不能等同的。要认识到这点并非易事,但这点的确很关键。 • “可是,正因为社会教化使我们相信,人类是‘自由’、有 ‘理智’、‘公正’并且‘有爱心’的,我们也就认为自己的行 为是这样的。词汇在人类生活中往往取代了它们所指代的现实世 界。这样,我们经常对一些生活中的矛盾或不一致视而不见,这 也是我们人类自我欺骗的倾向。”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 一、管理者技能
• 二、管理及管理者
• 三、企业、组织、组织行为 • 四、理性
• 五、领导
• 六、制度与制度化
一、管理者的技能
• 1,技术技能 • 2,人际技能 • 3,概念技能
• 什么是概念,概念有何用? • 概念与谬误!

以不变应万变?


索绪尔的语言学——符号学:能指、所指。
——哈耶克
•思想无内容则空, 直观无概念则盲。
——康德

从教育行动是从一种专断权力所强加 的一种专断的意义上说,所有的教育行动 客观上都是一种符号暴力。
——P.布尔迪约
符号暴力 :“人类自我欺骗倾向”的普遍 性;流行的自我欺骗——有意识、无意识的欺 骗与被欺骗。 其深层原因之一:作为中介的符号——隐 含着“裂口”——潜在的不一致(当然还有其他 原因)。 符号的“定点”清除、创造:文艺复兴、 现代性建设……

——《批判性思维》

科学之所以不断进步,并非主 要由于发现了已知事物的性质之间 的联系;重要的步骤在于建构新的 概念——分类和描述现象的新方式。 很多科学理论在建构过程中都发展 出了新的概念,把它们同其他概念 相联系并探讨它们的含义。
——丹尼尔·豪斯曼

只要掌握了认识一个领域中 某种抽象原则、并进而了解其相 随属性的能力,即使是全然不同 的因素,只要具有这些抽象的属 性,也能运用同一思维方式。
特殊与一般的关联——思维工具、中介。 幼儿学习母语时的指认过程——通过归类,被动地接受了形形 色色的概念。绝大多数人只是学会了语言,却没有建立概念这一 概念:大致、非确指之念——相对笼统、包容,舍弃一定的具体 性,因而成为中介。

在大多数情况下,概念才是我们思考的对象——具体事物的 抽象,也是我们与别人交流的工具。概念不是自然形成的,是某 些人自己或者和别人一起创建的。
• 现代社会的集合体形态。它的出现是传统社会断裂的表现: 现代社会的诞生。 “跨者不行,企者不立。” • 企、业。 •


努力面对未来的、可复制(延续性)的社会集合体。
处于共同的、统一的所有权之下的,以雇佣协议为基础,通 过对雇员的指挥管理来发展独特能力的经济协调和管理单位。
2,组织的定义
• Organization(有机体) • “理性”、“自然”、“开放”系统的三种定义: • • 1)理性系统的界定:组织是意图寻求具体目标并且结构形 式化程度很高的社会结构集合体。 2)自然系统的界定:组织是一个集合体,参与者寻求着多 种利益,无论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
组织行为学
第一篇 导论

“理论”一词来源于希腊语 “theoria”,它和“戏院” (theatre)有相同的词根,简言之, 意指“观看”或“观察”。由此可 以说,理论原初是一种洞察形式, 即看待世界的方法,而不是关于世 界本身的知识形式。
——戴维•玻姆

对人而言,人类世界从本质上来说大概 就是意义的世界。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 决不会被称为“人”的世界。
二、管理与管理者
• 1,管理
中国的管理:
管:约束、控制; 理:纹理、条理、秩序。
英美的管理: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2,管理者
• 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 • 操作性定义 • (实用主义的说明) • 老子:功成事遂,百姓皆谓自然。
三、企业、组织、组织行为
• 1,企业(enterprise)
——斯科特
• 概念的工具性特点。
3、组织行为
• 有关组织行为的三种观念: • • • 1)劳动合理化,组织的成员尤其是一般雇员首先是达成 组织目标的工具。 2)组织的成员引进了自己的态度和价值体系,而且不一 定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这引发了管理问题。 3)组织成员的共同任务是进行决策,解决问题。因此, 管理的任务是处理成员的认识、推理和分析问题。
因此,正是在探寻意义这一点上,各 门不同的人文学科找到了它们的共性。实 际上,如果说自然科学要回答什么是人和 什么是世界的问题,那么,人文科学以或 隐或显的方式所探讨的,则是它们二者各 有什么意义。
——A•J•格雷马斯

有关组织的理论 都不可避免地蕴含 着人类的哲学。
——赫伯特•西蒙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基础
• 学习型组织的“组织”基础。
组织行为的定义:
组织行为指一个组织的 成员中纵向的和横向的互动 关系以及构造这一互动关系 的各种制度。
四、理性
• 1,理性——现代性的“标志性”概念, 却又具有复杂、悖乱的特点。 • 手段理性、目标理性;工具理性、 目的理性;操作理性;过程理性;形 式理性;实质理性;实践理性;道德 理性等等。 • 理性自身“非单一”、“不一致” 性。但却经常被人“简单化”。


有了概念,才能将事物与思维纳入一个网络。
恰当的概念是有效认知的基础性条件。不能正确地使用概 念,既不能进行合理的思维,也不能从事有效的沟通。

“我们往往会因为融入社会体系而误用或混淆一些概念, 而导致理解的偏差……我们必须区分清楚社会环境和自然语言 环境中概念的差别。例如,很多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 都操同一种语言,爱尔兰、苏格兰、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美国人都说英语,他们基本上拥有同一套概念体系;然而,他 们的社会环境却是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