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五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课标分析教学研究一、总目标: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本节课与课标关系:本节课混合运算是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部分内容,属于数的运算部分内容,数的运算部分包括以下内容:1.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进行整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3.学习并能掌握计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 探索并了解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相互关系。
6.能解决有关混合运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7.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
①学习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我们的学生就是一个个资源开发者,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智力、情感等因素,构成了学生内在的“资源”,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特的“资源点”。
“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
②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的,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几乎都能找到其原型。
贴近学生的生活的资源,可以将学生的那些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派上用场,在数学世界里开拓出可供他们思索、探讨和发展的用武之地。
小学数学第五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练习课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2022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练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能准确使用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学生能准确计算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的面积,并能进一步区别面积与周长的不同之处。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及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创新能力。
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促使学生理解知识,建立表象。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准确区别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1、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体味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
3、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男生女生大对决,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于面积的不少知识,还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不知道大家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就来个男生女生大对决,练习一下这些知识,看看是男生厉害,还是女生厉害,好吗?(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师:谁能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说的没错,面积指的是面的大小或者封闭图形的大小。
(板书:面积 大小)师:那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吗?学生回答。
(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计算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的面积,应该加之像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样的面积单位。
师:那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之间又是怎样换算的呢?学生回答。
3、什么是周长?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师:在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周长,那谁能说说什么是周长?学生回答。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要包括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以及应用题等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应用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运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黑板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分数的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数的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通过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建立方程,求解方程,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解简易方程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学会解简易方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学会解简易方程。
2.难点: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课件、练习题。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问题,引出等式的概念。
呈现一个简单的等式,如 10 - 5 = 5,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等式的两边是否相等。
2.呈现(10分钟)介绍方程的概念,如 2x + 3 = 7,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如用 x 表示未知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练习解简单的方程,如 3x - 6 = 0。
引导学生运用运算规律,将方程化简,求解未知数。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
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个数是香蕉的3倍,如果小明有15个香蕉,请问他有几颗苹果?”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更复杂的方程,如 2(x + 3) - 5 = 3x + 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主要内容包括:简单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的意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理解等式的性质,明确方程的解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
但是,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和解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解简单的方程,理解等式的性质,明确方程的解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的意义。
2.难点: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知识,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本单元内容,了解方程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如“小明有苹果,吃掉一些后还剩下一些,问小明原来有多少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方程的解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简单的方程,如2x + 3 = 7,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找出方程的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提供一些方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找出方程的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5) 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5) 教案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1.用字母表示数。
2.解简易方程(解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
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有:一是,增加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的例题,为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作准备。
二是,根据课标要求,明确给出等式的性质(原来只是借助天平平衡来理解),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三是,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分开编排,分散难点,并且解方程的类型更全面。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发展符号意识,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作用,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
在这过程中初步体会化归思想。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这过程中获得数学建模的初步体验。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三、编排特点1.重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教学。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用字母表示数,学习了用符号表示一个特定的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等,所以教材就不再从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数、一般的数起步,而是直接从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开始。
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即根据数量关系的陈述写出代数式,这是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本技能。
对小学生来说,受以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影响起初会有一些困惑。
因此,为了突破难点,保证基础,教材加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
除了原有的两个例题之外,还增加了两个例题,学习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也为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准备(具体内容如下表)。
相应地还增加了一个练习。
例1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a+30)例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6x例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例4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1200-3x)例5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3x+4x)同时,还加强了代入求值的教学,使学生不断看到,用含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量,当用一个合适的数代替字母并求值,就得到了一个具体的数。
模块五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方案设计
一开课,老师很兴奋地告诉全班同学:“同学们, 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有奖征求解决方案。”随之电 脑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些杂乱无章的水果、蔬菜图片和一个 急得满头大汗的小朋友,问:“同学们,你有办法帮他看 得更清楚,分得更快吗?” 学生纷纷出招,最后达成一 致意见,把它们分成水果、蔬菜两类,这样可帮他。 同学们找到了解决方案,老师再发给他们装着奖品的 小信封,同学们打开信封一看:“呀,有七个小三角形。 ”老师趁热打铁:“这么多三角形,你想把他们怎么办?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分类。”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就这样由同学们确定下来:三角形的分类。 这时,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 器验算。 26×48 =1248 17×12 = 204 26×24 =( ) 17×24 =( ) 26×12 =( ) 17×36 =( ) (2)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每个同学举两组算式,一组3题,展现积分别 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的情况。
思维训练
1、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计算。 足球 48元 排球 36元 2、被⊙盖着的数字各是什么? 6 ⊙ ⊙ 5 8 ⊙ -⊙ 3 - 3 ⊙ - ⊙ 7 4 0 5 2 1
学习小结环节
回顾 概括式 重点 强化式 引申 拓展式
评价 鼓励式
例如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 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 起,有的同学喜欢从十位减起也可以,不 过以后再学习退位减法或多位数减法,还 是从个位减起来比较方便。 最后老师提醒同学们:认真书写,仔 细计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算: 6×2 = 5 ×4 = 6×20 = 10×4 = 6×200 = 20×4 = 学生口算结果,教师板书。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课程大纲《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描述《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是编者按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写而成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日益高涨,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
教师不再像以前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法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学科知识的发展。
本课程力求将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核心理念、小学数学中的教学设计”等核心理论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设计思路此课程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内容的内在关系都十分密切。
教师应对课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认真分析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问题。
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教师应注重学生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反思的能力。
学生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与组织,不断深化自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5.学习后的总体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层面):学生能够掌握教材分析的内容和要求、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对活动设计的框架、步骤有明晰的认识。
学习目标2(理解层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教材的实质和作用,将学习中心逐步转移到数学知识系统上,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认识。
学习目标3(应用层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教案的编写有初步的了解,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的教学活动。
学习目标4(分析层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课程的指导思想、方法进行深入思考,综合分析教材要求、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学习目标5(创新层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重新看待教材的作用和地位,并改善自身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合理开发自身的潜力。
二、课程要求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这门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相关的基本内容,熟悉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体系和使用要求,并能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小学数学_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简单的组合教学目标:1、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组合”,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组合”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训练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各学校都在积极准备节目参赛,我校在选派选手方面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可以吗?出示情境图:从小丽、小军、小杰、小阳4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和问题?信息:问题:二、探索尝试,合作交流1、合作探索解决方案从4名同学中选2人去参赛,你想可以派哪两人去?有几种组合?(1)让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组合。
(2)板演(3)让生说自己的组合,可能有以下几种小丽—小军小军—小杰小杰—小阳小丽—小军小丽—小杰小丽—小阳(乱)小阳—小军小阳—小丽小杰—小丽小军—小杰小军—小阳小杰—小阳(有序)写人名连线的用序号代替连线的用字母代替连线的对比这几种不同的做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有序、简洁)小结:有序思考是一种很好的思维习惯,这样做可以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观察比较这些组合方法,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组合规律,谁能说说?预设:先确定一个人,让他与剩下的每一个人组合,再确定第二个人,让……(让生多说)2、知识拓展:4个人中选2人有6种不同的组合方法,如果5名同学中选出2人,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法?(1)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组合,看说的方法又快、又好、又全。
(2)汇报、展示。
质疑:如果从36人,108人中选2人,还能用这些方法吗?3、发现规律如果用点来表示学生人数,用两点之间的线段表示一种组合方法,你能完成下表吗?(1)教师带领学生填前2个(2)小组合作填后2个,写规律(3)汇报,展示(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找到了组合的规律,还建立了一个模型,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3篇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方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方案精选3篇〔一〕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方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改良和开展。
小学数学第五册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本重要教材,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知识掌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方案、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为大家介绍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方案。
小学数学第五册是一本以“巧算与整体观”为主题的教材,它紧跟新课改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数学思维才能。
按照教学方案,小学数学第五册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加减法与整体观”、“乘法应用”、“图形与计数”和“时间、长度、重量和容积比拟”。
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内容,也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的重点内容。
在这个模块中,主要教学内容有:整体观的建立与运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使用算术根本法那么和运算的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集合概念与混合运算等。
乘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的重点内容。
在这个模块中,主要教学内容有:乘除关系的认识;乘法的根本性质;乘法的运用;乘的实际应用等。
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内容之一,也是小学数学第五册中一个重要的模块。
在这个模块中,主要教学内容有:平面图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分类及命名;等边、等角、相似图形的概念及特征;图形的变化等。
时间、长度、重量和容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量纲,这个模块主要介绍了量纲的应用和比拟。
在这个模块中,主要教学内容有:时间的认识与应用;长度、重量和容积的认识与应用;同类量纲的比拟;不同类量纲的转换等。
小学数学第五册的教学重点是注重小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分析才能的培养。
详细来说,小学数学第五册的教学重点如下:1.建立整体观:积极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理解和掌握整体与局部间的关系,建立巧算和整体观。
2.培养操作技能: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材中许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进展操作,因此,培养学生操作技能非常重要。
3.培养思维才能: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小学数学第五册也不例外。
泰山版(2023版)小学数学第5册教学计划
泰山版(2023版)小学数学第5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计划基于泰山版(2023版)小学数学第5册,内容涵盖了小学五年级的数学知识点。
该教材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数与数的运算2. 分数3. 小数4. 整数5. 单位换算6. 乘法与除法7. 几何图形8.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每个模块都会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1. 掌握数字的概念和数的分类。
2. 理解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3. 熟练掌握分数、小数和整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4. 学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如长度、重量和时间等。
5. 了解常见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能够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
6. 掌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模块一:数与数的运算1. 数的概念与分类2.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3. 加法与减法的综合运用模块二:分数1. 分数的概念与表示2. 分数的加减法3. 分数的乘法与除法模块三:小数1. 小数的概念与表示2. 小数和分数的转化3. 小数的四则运算模块四:整数1. 整数的概念与表示2. 整数的加减法3. 整数的乘法与除法模块五:单位换算1. 长度单位的换算2. 重量单位的换算3. 时间单位的换算模块六:乘法与除法1. 乘法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乘法与除法的关系3. 乘法与除法的综合运用模块七:几何图形1. 点、线、线段和直线的概念2. 角的概念与分类3. 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绘制模块八: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 数据的收集方法2. 数据的整理和展示3.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1. 教师讲授: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
2. 案例分析: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模块五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编制
明确单元的 教学目的要求
分析教材的重 点难点和关键
拟定完成教学 任务的主要途 径(教具、学 具、现代化教 学手段等)
单元教学 计划包括
安排 新授课、 习题课、 复习课。
划分课时确定 每节课主要内 容和要求、配 备例题和习题
单元教学计划表
小学数学第 册 年级 班
单元教学计划 执教老师
周次 教学内容 节次 教学要求 教具准备 备注
➢落实 课程目标
为加工教材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媒体、 安排学生活动、 引导实际体验、 布置作业等都 提供了准确而 具体的根据, 决定教学方向。
➢明确 教学方向
教学目标既是
教学目标能为学
教学的出发点, 生提供学习目标
又是教学的归宿。 明确学习目标
评价一节课的
能激发对新任务
优劣、
的期望和欲望,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 和读法。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题, 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通过小组活动,扩大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 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根据数位顺序表和万以内读数的方法正确 读数;
2、总结出按个级读数方法读多位数方法并迁 移到亿以上的数;
学期教学计划包括.
1
提出全学 期总的目 的要求。
2
确定本学期 的重点研究 课题(包括 观摩课)。
3
安排本学期 的教学进度表 (包括各单元 或各节的课时 分配,阶段复 习和测验时间 安排等)。
学期教学计划表格式
学年第 学期教学计划表
周次 时间 单元 教学内容及活动 课时
2、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应对本单元的教 材内容和教学要求作全面考虑,具体 划分课时,以及确定各课时的教学要 求、课堂类型和主要教具。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材教法分析 (1)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材教法分析玄武区同仁小学李勤传统数学教学目标重点是向学生传播数学知识,注重“双基”的教学,追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勤于习题演练,进行系统训练,注重知识的梳理和结构的掌握。
学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学习数学,难以全面体会数学的价值,在数学观上存在片面性,缺乏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思维研究社会的意识,所有这些都造成学生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几方面提出要求。
作为教学内容,应做到尽力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教学时,不能单纯地想需要给学生哪些知识,因为无论数学课程给学生多少知识,都不可能满足学生终身的需要。
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培养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基本品质。
传统数学课程把教学内容分成认数、计算、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几何初步知识、量与计量、统计七大块,各块内容各自独立,相互隔裂,缺少联系,缺少综合。
新课程则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它们之间是相互贯通,有机整合。
下面我们重点分析几个单元的教材教法。
万以内的乘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个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和整千的数(积在万以内),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每位乘积不满十)。
2、会笔算一个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理解“倍”的含义,经过自己的探索,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小学数学_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5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运用口诀计算的简便性,初步培养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创编及记忆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会运用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顾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5”的数学王国,你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你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3+3+3+3 = 4+4+4+4+4 = 2+2+2+2+2+2=5+5+5+5 = 6+6+6=请学生回答。
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回忆起了哪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小结: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简写成乘法算式。
二、创设情境,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1、情境创设师:看,数学王国中的猪小妹带来了什么?(生:冰糖葫芦)想吃吗?(生:想),下面这些同学也想吃,来看看。
课件出示图片:三位同学的对话猪小妹的疑问:那是多少个山楂呢?2、动手操作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帮猪小妹解决一下问题吧!(直观感受5的计算结果,便于完成加法算式和记忆口诀)生动手操作:摆成一串串糖葫芦师:看到你们桌子上摆的一串串糖葫芦可真漂亮啊!老师要表扬一下你们,因为你们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信息。
(一串糖葫芦有5个山楂)谁来说一说你摆的结果。
(生回答)我们用儿歌来表示说一下(结合手的动作)一串糖葫芦,()个山楂二串糖葫芦,()个山楂三串糖葫芦,()个山楂四串糖葫芦,()个山楂五串糖葫芦,()个山楂3、数形结合,完成算式师:你能用数学语言来表示一下吗?我们的数学语言一般是指?(符号、算式……生回答)。
好,下面根据你摆的结果完成表格中的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班级展示4、微视频学习,建立口诀创编模型师:那我们能把这些算式改写成数学儿歌(即乘法口诀)吗?先来一块学习一段视频吧!播放微视频:你知道创编口诀的规律吗?其实我们的乘法口诀就是从乘法算式中总结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分析的方法
二是
以某一知识为终点,逆向往前, 找出有关知识的联系。
如:从表内乘法出发,逆向往前:为了得出乘法口诀 “三九二十七”,需要口算9+9+9=18+9=27。 再如:为了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37×9”,除了口算 7×9和3×9外,还需口算270+63。有了这些认识,就会 对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予以足够的重视。
教学的关键
指那些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容。
例 如
学习两位数乘多位数, 关键是掌握计算步骤和部分积的对位方法, 因为每一步的具体计算都是学生已有的技能。
教学的关键
教与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有时可能具有同一性。
例 如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 各部分内容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难点; 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来说, 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都是掌握把除数由小数转化为整数的方法。
学科需要分析 是对学习内容 在学科知识 技能体系中 的地位作用 所作的分析
依据
教师“为什么教”; 学生“为什么学”
内部需要分析
将学习者现状与 学习目标相比较 找出两者之间 存在的差距 从而揭示出 学习需要的 分析方法
学习资源和 约束条件分析
包括对教学 可利用的设备 媒体以及教师 的相关教学经验 和时间精力等 教学条件的 因素分析
研究习题配备的目的性、层次性 (安排意图、作用)
研究习题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拓展性 (分析“可以怎样解”、“为什么可以这样解”、 蕴涵的思想方法、如何延伸)
研究教材中练习形式 (特点、作用、趣味性和有效性)
每一套教材通常都配有《教学参考 书》,它既是教材的说明书,又是教学 的指导书,它能给教师带来许多有益的 启示和帮助。当然,教师参考书并不能 代替教师自身的独立思考。还可以借鉴 一些其他参考资料,如优秀教师的教学 体会、教学设计或教学课件,充分共享 教学资源,广泛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等。
内容分析
习题分析
科学性
思想性 智力性 趣味性
《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 教育部颁布的学科教学指导性 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 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每个数 学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
小学数学的内容,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 这些知识本身比较简单,但在编入课本时,从 知识系统的安排到内容呈现的方式,都经过了 周密的考虑和精心的加工。因此,教师掌握课 本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并不困难,但要真正搞清 教材的编写意图,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内容, 还必须在教材分析上下一番工夫。
一、小学பைடு நூலகம்学教学设计概说
教学设计
就是对教学的过程进行事前的 考虑,之后做出供下一步进行教学 的一个行动方案,做出行动方案的 过程,就是教学设计。 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也是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性质
教学设计是 一门科学 教学设计是 一种艺术 教学设计是 一门技术
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综合了教育学、教 学心理学、教育传播学、教育工艺学及教 育系统论、教育控制论等理论而自成体系。
首先表现教材的创造性二次加工; 其次表现在课堂的构思及各环节的处理上。 不仅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高激励高效益功能。
至少涉及组织技术、信息技术、 控制技术、语言技术、评价技术等。
2、教学设计的意义
最根本的一条 就是做好教学 前的设计工作 有利于 调控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是 教师的一项 重要基本功
智力性
趣味性
以“垂直”为例,可以将人文与科学 相结合,设计练习:数一数,在“垂直”这 两个字中各有多少个垂足,各有多少对互相 垂直的线段?前一个问题比较适合小学生认 知水平,而后一个问题,具有一定拓展性。
教学的重点
指某一范围(一册、一个单元、一 节课)内容的重要部分。(教材中的定 义、公式、法则、知识体系包含的数学 思想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以及 公式、法则推导的思维过程等)
教师“为什么教”; 学生“为什么学”
(二)学习内容的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的主要目的
教师 教什么 学生 学什么 确定学习的范围与深度 学习内容结构和内在联系 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技能的相 互关系 ,为安排教学顺序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的三个方面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课程标准 分析教材内容 借鉴参考资料
结构分析
例 如
在四边形的认识中, 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中, 重点是边的特征。
教学的难点
指难于被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起 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容。(知识过于抽 象,知识的内在结构过于复杂,概念 的本质属性比较隐蔽,以及各种逆运 算等等) (难点主要是相对学生来说的)
例 如
在多位数减法中, 退位减法的过程比较复杂,是学习的难点; 在退位减法中连续退位的减法, 退位的过程更为复杂, 是学习的难点。
分析教材整体结构 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通览全套教材
把握前后几册相关部分的内容联系
一册课本
有几个单元几部分内容
一个单元
学习基础怎样为后继学习准备
一节课
应 当 从 整 体 到 局 部
结构分析的方法
一是
以某一知识为起点,顺向往后, 理清有关知识的头绪。
例:整数乘除法口算的各部分内容是:
表内乘法——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到进位,积100以内到积稍大 ——一位数除两位数(从余数为0到余数不为0) 它们环环相扣,前一内容是后一内容的基础,后一内 容是前一内容的发展,构成了一个递进的学习系列。
案例
学习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主要讨论平行与垂直)
科学性
平行(没有交点)
平面上 两条直线 位置关系 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垂直 重合(有无数个交点) 同 一 平 面 内
思想性
结合画垂线的教学,可以简要介绍我 国古代的绘图工具“矩”,传说在大禹治 水时就已使用“矩”,从而使学生初步感 知人类早期的数学认识与生产劳动的天然 联系,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目标
1、教学设计的性质和意义。 2、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主要研究 前期分析的内容。
要教好数学,就要在教学前考虑如何 教的问题。在教学前对教学进行周密的考 虑,并做出一个教学行动方案,就是教学 设计。 就其本质而言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 教学问题,设计、评价、修改解决方案的 系统计划过程。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种艺术,而且在实践中,它还往往 需要经验的支撑。所以,教学设计是教师 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科学性
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准确而又浅显地表达的方式
思想性
智力性 趣味性
现实意义(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系,数学的发展) 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质疑的意识) 教育意义(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把握展开相应智力活动的环节 (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 把握进行适当的引申、开拓、探索、思考的环节等 数学知识本身或相关的趣味内容 (体现数学的奇妙、魅力等)
(三)学习对象分析
已有知识分析 已有经验分析
学过的知识与技能 已掌握哪些术语
学生基础分析
已有能力分析 习题分析 动机态度分析 方法习惯分析
学生对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兴趣与态度
认真听讲、举手发言、操作规范、讨论方法等 通常采用测验、问卷调查、平时作业、家访等 已掌握知识的程度
小结
1、教学设计的性质和意义。 2、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前期分 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 借鉴参考资料);学习对象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的三个方面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课程标准 分析教材内容 借鉴参考资料
结构分析
内容分析
习题分析
科学性
思想性 智力性 趣味性
安排一个实训作业
有利于 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的结合
有利于 科学思维习惯 和能力的培养 提高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过程
方 案 设 计
前 期 分 析
教 学 评 价
前期分析
学习需要 的分析 学习内容 的分析
前期分析
学习者 的分析
(一)学习需要的分析
社会需要分析 是对学科 学习现状 与社会需要 之间的差距 所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