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博弈]从一美元的利润看中国和印度的真正差距_国际观察_天涯社区
中国与印度经济模式之比较
中国与印度经济模式之比较随着世界上的中国热与印度热,越来越多人把目光聚集在亚洲大陆上的这两个大国。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与印度不但地理位置相邻,文化底蕴都很深厚,并且在近几十年都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明珠。
中国与印度的发展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各有特色,差异很大。
标签:中国模式;印度模式;经济;差异;改革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角逐中,中国与印度无疑是两匹黑马,其经济发展速度都走在世界前列。
以数据为例,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GDP的增速除少数几年外,均高于8%,即便从2012年后在7.5%上下浮动,仍然属于世界前列。
而印度的实际GDP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除此之外,中国和印度还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世界文明古国,都是人口大国,而且比邻而居。
由此,引发了许多人对中国发展模式与印度发展模式的对比。
但是,两国间的差异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在这里,我的观点是,印度崛起的原因是自然而然的和自由化的改革政策,而中国的发展则是由于政府宏观调控。
一、中国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注意经济,走出了一条中国原创的经济道路。
在此前提下,中国尊重市场的基础作用,同时加以政府宏观调控,以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双剑合璧为我国经济发展铺好路,筑好基。
具体方式有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以地方分权为行政运作、从农村分田单干起步、公有经济民营化、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等。
这种经济模式带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动力与源泉。
二、印度模式印度的崛起主要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外包业务。
借此机会,印度迅速打造与培养出一批世界级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这些产业的特点是高科技性和高服务性,他所覆盖的行业包括软件业、IT业或制药业。
虽然这些行业并不是政府主导型企业,但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印度经济的支撑点。
三、中国模式与印度模式的对比比较中国与印度经济腾飞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差异有:1.两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差异印度早期实行的是柴明达尔土地政策,这项政策虽然已被废除,但绝大多数农民劳作仍以租佃形式存在,并没有真正脱离土地的控制。
如何看待中美实力的真正差距
如何看待中美实力的真正差距在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之际,“中国经济总量究竟有多大?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的多少”再次成为全球媒体报道和辩论的焦点。
有大胆者提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论点: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美国!发布此论点的是华盛顿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该所高级研究员苏布拉马尼扬(Arvind Subramanian)称,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最新搜集的经济数据,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已超过美国。
苏布拉马尼扬的计算方法是所谓的购买力平价法。
他的计算结果是: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为14.8万亿美元,而美国只有14.6万亿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估算,也同样超出许多人的预料。
IMF 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宣称:以购买力平价计算,2010年中国的GDP达到10.1万亿美元,美国则为14.6万亿美元,意味着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达到美国的70%。
最离奇的是,最新皮尤民调结果显示,竟然有47%的美国人相信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只有31%的人认为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美国民众是因为读了那些研究机构的报告产生了错觉,是因为失业压力和痛苦产生了幻觉,还是因为美国商店充斥着“中国制造”感到了迷惑?这是非常有趣的问题,答案我却不知道。
购买力平价不靠谱然而,有一点倒是非常清楚,像彼得森研究所这样的高级智库,如此大幅高估中国经济规模,当有所指。
比如,依照它所使用的购买力平价法,中国GDP已达14.8万亿美元,那么人民币对美元均衡汇率就应该是2.67:1。
如果认为这一水平是均衡汇率,那么人民币升值就远远没有到位,快速大幅度升值也就顺理成章。
在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辩论中,美国有些政客“理直气壮”地要求人民币升值,部分理由就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出来的均衡汇率。
问题在于,所谓的购买力平价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据笔者研究,以所谓购买力平价来评估和比较各国经济规模,基本是武断和误导,可以借鉴的真理成分少得可怜。
中美国际收支差异比较与原因分析
中美国际收支差异比较与原因分析国际收支是指对一国(或独立的地区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是一个经济体对外经济交往的反映,通过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可以把握外汇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进而了解一国的经济结构,为本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而对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可以直观的了解各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能够预测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和汇率变动,进而了解世界国际金融秩序。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外汇储备国,美国作为传统发达国家、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和世界第一大债务国,两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相决定,也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集中反映。
本文通过对两国国际收支的差异进行比较并探究其原因,进而提出了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采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善国际收支结构、改变资本管制政策等措施,以期促进国际收支的均衡和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中美国际收支变化的概况(一)中国国际收支变化的概况中国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并呈现阶段性加速增长的态势。
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数据显示,1993年以前,中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交替出现,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基本形成。
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收支顺差增长较快。
以金融危机爆发一年为例,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分别为3718亿美元和735亿美元,增长速度分别为46.8%和990%。
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增长有所波动,但基本上依然维持双顺差格局。
2014年,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382亿美元。
就两大项目而言,总体上经常项目对国际收支顺差的贡献要略大于资本与金融项目,这种现象在金融危机爆发前表现的尤其明显。
以2008为例,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国际收支顺差的贡献分别占83%和17%。
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制度有何异同?
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制度有何异同?印度和中国都是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然而两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制度有哪些异同之处。
一、全球化和贸易1.印度印度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外向型,其贸易政策开放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印度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担任了重要角色,虽然其受到了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但最终在国际贸易中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除此之外,印度发挥着其服务产业的优势,成为全球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行业的重要基地。
2.中国相较于印度,中国的经济模式更加内向,体现出保护主义倾向。
中国在过去30年中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方式开放了市场,但它仍执行着一定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本国的市场和产业,避免外来竞争,进而保持中国的经济发展。
同时,中国高度重视制造业,不断加强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向高附加值中游和高端制造业转型。
二、市场化和国有资本主义1.印度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更侧重于市场化改革,促进市场的竞争和自由度更大的市场经济。
印度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国有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被重点管理的城市知名企业通常从私人资本获得融资。
印度政府在预算中也给予较多品牌企业税务减免等激励政策。
2.中国相反,中国的国有企业数量众多,国家对生产要素资本和资源的调配和管理占据了相对比例较大的位置。
虽然中国逐渐深化和推进市场化改革,但总体上仍是一种类似国有资本主义的体制。
然而中国政府对重点行业的管理和配给更加灵活,相较于其他国家更容易进行结构性调整和产业政策引导。
三、劳动力和雇佣1.印度在劳动力方面,印度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国家。
它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更加丰富,每年都有数百万的新人口加入到劳动力市场中,成为有着强劲发展动力的市场劳动力和创业者。
与此同时,由于印度的贫富差距较大,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此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中国相较于印度,中国在劳动资源配置和市场化经营方面更加灵活和自由。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的比较分析 摘 要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的比较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和印度近几年高速发展的经济让世界的目光重新回到了亚洲,国际社会出现了一股“中印比较热”,但是一样的高速发展的背后,确有着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我国和印度在经济结构上形成鲜明对比,我国以制造业为核心,印度靠服务业带动。
1 经济发展潜力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比较主要体现在GDP、人均GDP、贸易总量和FDI 等方面,进而对中国和印度经济进行了全面比较。
1.1 GDP 及人均GDP 方面在GDP 方面,中国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在7%以上,但自从90 年代后期,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印度在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5%-6%左右。
在增长速度的持久性问题上,很多人都认为印度可以像中国一样,保持长时间的高速增长。
与中国相比,印度有优势也有劣势。
印度的IT 产业非常发达,并且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金融系统和制度基础都比较稳健,这是优势。
劣势是印度的农业受季风的影响很大,而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印度整个经济的发展。
在人均GDP 方面,中国要优于印度,中国是在800-900 美元左右,印度在500-600 左右。
1.2 在贸易和FDI 方面据印度商工部今年2 月初发布的数据,2010 年印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5392.2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7.7% 。
其中,出口2142.6 亿美元,增长29.9%;进口3249.7 亿美元,增长26.3%;贸易逆差1107.1 亿美元,增加20.0%。
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8 年历史峰值相比,2010 年印度进出口总值增长 4.5%,其中出口增长10.0%,进口增长1.2%,逆差减小12.3%。
据中国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1 月21 日发布的初步数据,2010 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9727.6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4.7%。
其中,出口15779.3 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 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1831.0 亿美元,减少 6.4%。
中国印度收入状况的比较
中国印度收入状况的比较权衡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配问题,本质上也是一个经济增长的问题。
认识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实际上也是认识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结构。
中国与印度收入分配的结构性差异一定意义折射出了中印两个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差异和不同。
印度的经济增长因素、人力资本的决定因素与土地制度的安排对于印度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以及贫困等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而中国的收入分配变动也不否认市场化竞争机制所发生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是要从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制度性安排、政策性因素等视角进行思考,某种意义上,后者对于中国的收入在结构起了更为关键的作用。
作为两个经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与印度的比较研究正在成为一门显学。
中印两国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可比性,其中在经济发展方面最具有可比性的就是两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与贫困化问题。
中印两国的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充分关注和极大兴趣。
一、中印比较何以可能?如何比较?我认为,中国与印度的收入分配进行比较,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客观依据:第一,中印两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都受到计划经济和传统国有制观念的影响,当中国建国初期选择联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印度同样也加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和管理,两国都认同社会主义平等正义的价值观;第二,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任务,经济发展中面临人口和就业的压力都比较大,农村部不平等、城市部发展不平衡和收入的不平等都有不同表现;第三,两国同样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特点,农业人口比重都比较高,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不平衡,有较大的城乡差距;第四,两国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不平衡特点同样很明显,印度有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中国有东部、中部和西部差异;第五,两国都正在进行市场化体制改革,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印度则在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了市场化改革并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市场化改革与制度性因素成为影响两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之一;第六,政府对于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直接干预在两国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中国政府仍在一定程度上管理着经济事务,印度经济在许多领域仍然受到政府管制,所以收入分配与不平等与此密切相关。
从人力资本视角看中印经济差异
从人力资本视角看中印经济差异2012年08月17日09:29 来源:《金融时报》2012年08月17日作者:方睿哲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核心提示】中印两国都可以从对方的发展经验上学到不少东西。
而想要相互进步,前提则是看清对方何种经验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
对于印度和其他想要复制中国经济高速崛起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对于人力资源的大力投资都是保障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龙”(中国)与“象”(印度)的比较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印的经济发展几乎在同一时间起步:印度(1947)、中国(1949)。
然而,两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和转折。
1980年,中国人均GDP为2000美元,只比印度多了15个百分点。
而三十年后的2010年,中国的GDP总量达到了3.25万亿美元,几乎是印度(9,630亿美元)的3.5倍。
导致两国经济发展轨迹上的巨大差距,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政府的管理水平。
中国有一个更加具有决断力和执行能力的政府,它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官僚程序的拖累,制定出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政策,并以最高的效率落实到位。
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以及更加开放的贸易及投资政策,不仅使中国吸引到了更大份额的外商投资(FDI),且自身的制造业发展及出口也分别是印度的八倍和六倍。
毫无疑问,上述解释是有道理的。
然而,我们同样不要忽略了另外一个基础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本。
这一因素,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新中国成立的头三十年(1949-1979), 留给人们最深印象的,可能只有那些错误,甚至是具有灾难性的政策,比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然而,我们同样不可以否认,在这一阶段,中国的领导层也在竭尽所能地推动城乡经济的同步发展,促使“公平”二字的实现。
事实上,为了早日达成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在教育事业和医疗服务的投入可谓空前。
第三,相比于印度,中国在促进性别平等的事业上,取得了更大的成效。
中国和印度贫富差距比较分析
用 。但是 , 这 —政 策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 , 因为先富起来的人 并没有有效去带动其他人实现共 同富裕 , 先富起来的地 区也没 有有效带动其他地区实现共 同富裕 ,从而拉 大了人与人之间 ,
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 2 ) 税收 制度和社 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中国 目前 贫富差距 扩大 化 , 部分原因就是缺乏 合理有效 的税收制 度 , 从而对 高收
度, 但是 中国基尼系数 却高 于印度 , 并且 中国最低收入 2 0 %的人
中印两国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贫富差距过大问 口所拥有的财富远远低于印度,中国最高收入 2 0 % 的人口所拥 题已经严 重影响了印度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此 , 通过 比较 有的财富远远高于印度 。这说明了改革开放 以来 , 尽管 中国经 和分析中印两国贫富差距问题, 尤其是比较和分析中印两国在 济发展取得了 巨大成就 , 但是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却大大 有效治理贫富差距扩大的对策措施方面, 对于中国如何有效缓 增加 , 这是 中国政府必 须解 决的棘手问题 。
解和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 都具有极其重 要的理论意义和实 际参
考价值 。
一
二、 中 国 和 印度 产 生 贫 富差 自贫富差距产生并扩大的原 因是 复杂的 , 也是
多方面 的 , 总体 来说 , 中印两 国贫富差距产 生并扩大 的原 因既
、
中国 和 印 度 贫 富差 距 的 基 本 情 况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发展 中国家 , 经过成功的经 济
体制改革 , 两国都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 长速 度 , 但 是与此同时 ,
经过 比较表 1 和表 2 中数据 , 我们可 以发现 , 虽然 在 1 9 9 5 到2 0 0 5 年所选年份 内,中国人均生活费不足 1 . 2 5 美元人 口 所 占比例和人均 生活费不足 2 美 元人 口所 占比例都远远 低于 印
在中美博弈大背景下对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前景的真实看法和感受
在中美博弈大背景下对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前景的真实看法和感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中美之间的博弈不断升级,对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发展前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模式有哪些不同点?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模式有哪些不同点?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和印度被视为新兴经济体,各自拥有独特的经济模式。
虽然两国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地方。
本文将分别从国家治理、政策制定、产业结构、国际合作等方面阐述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模式所存在的不同点。
一、国家治理中国的国家治理是以党政分开为基础的。
政府作为行政机关,是党的领导下的具体实现者。
在经济方面,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作用,严格控制市场准入和参与,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保证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以此来保证中国经济的稳中向好发展。
相比之下,印度是一种混合经济体制,政府与私营公司共同承担着经济发展和治理的重任。
印度政府在其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不仅负责如教育、社会福利、贸易协定签订等日常行政管理,而且承担着重要的宏观调控功能,并协调各项政策的相关环节。
二、政策制定中国的经济发展倚重于政府引导。
政府向市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进步,如五年规划,南水北调,高铁等,不断推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府的按需调整,保证了经济的稳增长,并具有扩大国内需求、消除贫困和不平等方面的作用。
印度在各个领域的政策也是通过中央和邦政府共同决策,或者通过司法机构制定出来的。
政策方面的制定一般会从众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协调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
印度政府更注重吸纳外来投资和全球化程度,试图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产业结构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已相当高,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制造业已由大量的小型企业向规模化的中型企业转型并快速提高产能,由简单部件制造向研发和创新转型,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全方位推进的信息化、数字化生产,具备了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基础。
印度则相对落后,印度对制造业的投资较少,从而导致整个制造业的生产率较低。
此外,受到劳动力短缺和基础设施不足的影响,印度制造业普遍存在生产效率和能力不足等问题,制造业的占比比较小。
中印经济模式到底谁优谁劣
中印经济模式到底谁优谁劣?2010年05月10日 16:14 凤凰网专稿内容提示:中国和印度经常被外界看作是亚洲崛起的两颗新星,这两颗新星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格外引人注目,甚至有人说未来世界的经济大戏,就在这两个国家之间上演,别的国家只是观众,那么中国和印度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直是近年来世界争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印度经济崛起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中国借鉴和学习,关于这些问题本期节目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著名学者夏业良先生。
王鲁湘: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
夏业良的经济学原理,是北大最火爆的选课之一,这位来自安徽芜湖的学者,对中国市场经济中权力寻租现象的猛烈抨击,对形形色色伪增长的无情揭露,痛快而又痛苦,茅于轼先生曾由衷地赞叹,深刻的经济学家都是以追求平等和自由为己任的,夏业良就是这样一位经济学家。
不能低估印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王鲁湘夏先生,我不知道您注意到刚刚不久的一个消息,说是印度政府,收紧了对中资企业的签证,是吧,这是不是就是说意味着中资企业要进入印度,这个门槛更高了,而且这个难度更大了。
夏业良:我想印度多年来,把中国当做一个强有力的竞争伙伴,它们一直是有一种希望超越中国的这样一个心理,无论是从经济规模上,还是从人口规模上,那么人口规模,大家都知道现在越来越接近了,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能用不了太多的时候,印度就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那么经济规模总量上,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呢,我们讲如果从其它的一些这个增长速度,特别是有一些软件业,或者其它新兴产业的这个增长速度来看,印度甚至大有后来居上这样一个势头,所以对印度的现在一种发展模式,国际上也有很多的学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甚至认为有可能会超越中国,作为一个中国学者,当然我们从感情色彩上来讲,更倾向于自己的祖国,能够更长远的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有一些担忧,所以我经常就会,把印度和中国的这样一种发展路径和模式,不自觉地进行一些对比、分析,希望能够提出一些警醒,就让国人,在我们这个取得经济绩效的同时,不要过于乐观。
8017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拥有高人口数量的国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然而二者的发展模式、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二、人口及劳动力市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在人口数量上不相上下,都突破了10亿大关。
但是,中国的人口已经逐年减少,而印度的人口却在不断增长。
中国的人力资源比印度更丰富,但在教育投入、技术质量、产业结构等方面,中国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三、产业结构中国和印度的产业结构不同。
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出口贸易占据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一部分。
印度的经济则以服务业和农业为主,并且该国的服务业发展已经超越制造业。
随着全球化及技术的发展,服务业已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印度因其语言优势、知识产权的保护、成本低廉及人才的高素质等特点而成为服务业的“新宠”。
四、国际投资中国和印度拥有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但二者的吸引力略有差距。
中国依靠高销售的出口与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在中国建厂合作,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而印度则依赖于服务外包等发展模式吸引国际资本,因此在服务业、信息技术及通讯等领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五、政治体制中国、印度的政治体制不同,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中国的政治体制高效且稳定,能够快速作出决策,及时推进经济发展。
而印度的政治体制相对缓慢、繁琐,经常出现政治动荡,这也影响了印度的经济增长。
六、总结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各有千秋,在产业结构、政治体制、教育投入、国际投资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但是,不管是中国还是印度都要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大力气,才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七、个人观点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本系统难以给出个人观点。
但笔者认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尤其是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要更加注重。
中国与印度利用FDI比较分析
2 0 0 3年
2 0 0 4钲 2 0 0 5拉
20 0 6正
2
6 O 6 - 3 7 . 4 4
49 8
.
2 3 4
5 47
.
7 2 4 . 0 6 7 2 7 . 1 5
6 67 6
.
1 9 6 . 6 2
两 位数上 波动 。从 总量 上讲 ,两国不 具可 比性 。以 2 0 1 0年为例 ,流人 中国 的F D I占世界 F D I 流入 量的 9 . 4 %和发
一9 Biblioteka 年代 开始 都吸 收了大量 的 F D I 。然
而将 两 国吸 收 F D I 的各 方 面作 比较 ,
资 本 形 成 的 比 率 较 低 ,从 1 9 9 1至
2 0 0 0年 以及 2 0 0 0至 2 0 1 0年外国直 接 投资的流 向,其 中 1 9 9 1 ~2 0 0 0 这 十年
展 中 国家 F D I 流 入量 的 3 5 . 3 3 %左 右 ,
2 0 0 7年
4 . 2
8 3 5 . 2 l
6
2 51 . 2 7
2 0 0 8 年
2 0 0 9年
6 . 4
8 . 5
l O 8 3 . 1 2
9 5 0
3
2
4 0 4 . 1 8
3 4 6 . 1 3
数据 来源:据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一国际数据整理
山西财税 2 0 1 3 年第 2期
31
. . 诤
、 懵
工 作 研 究
电缔¨# 黔
表2 2 0 0 0—2 0 1 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的相关统计( 百万 ) 表3 2 0 0 0—2 0 1 0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印度的相关统计( 百万 ) 位次 国家 国外直接投 资流入 占外 国直接投资流 量( 美元 ) l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有何不同?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有何不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在实现经济增长方面,两国采取的策略和取得的成绩有所不同。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有何不同。
一、发展模式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采取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开放型经济模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形成了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而印度则主张内需扩大和消费升级的经济模式,重视投资在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领域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
两种发展模式都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印度在技术创新和国内市场的开发方面更加突出。
二、吸引外资中国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吸引了很多外资,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外资企业和工厂。
而印度在此方面表现相对较弱,外资到印度投资的数量和规模都远远落后于中国。
这主要是因为印度政府在外资吸引政策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中国政府一直积极投入资金,发展了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这对于制造业、物流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印度在这方面的进展相对较慢,基础设施落后也制约着其他产业的发展。
印度新近推出的数字印度计划要求把国内所有地区都与宽带网络连通,这为印度的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人口及市场规模中国和印度人口多,但印度人口的劳动力资源更加丰富,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
印度市场虽不及中国,但对于消费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印度的服务业、金融业等相对发达,也在预示着市场潜力的巨大。
总的来说,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关键是两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繁荣而采取的最佳方案。
对于其他与两国同处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如何在吸取两国成功经验的同时,针对自身国情寻找一条适合的发展之路和经济模式,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和印度:不同绩效的制度根源
中国和印度:不同绩效的制度根源中国和印度:不同绩效的制度根源作者:阿什⽡尼?塞思《经济社会体制⽐较》2010年第1期在六⼗年前开始的所谓的发展竞赛之初,⾰命社会主义的中国和议会民主的印度,在经济结构和发展⽔平上⾮常接近,但在⽂化凝聚⼒、体制灵活性和政治定位上,两国则相去甚远。
现在这场竞赛的结果⼀⽬了然,但本⽂要讨论的并不是谁胜出,⽽是为何胜出,如何胜出。
1978年,中国开始了系统性的或政策制度的改⾰,随后印度也开始了改⾰。
但是本⽂认为,在这⼀轮变⾰启动之初,中国就已经在竞赛中遥遥领先了。
作者试图解释两种社会和两个经济体在不同的制度配置下的不同表现,特别是在改⾰前的农业部门,并强调中国全民动员转型模式的⼒量与印度长期体制僵化和障碍之间的强烈对⽐。
改⾰之后,在消极的社会功能中所出现的⼀种融合的进程,似乎正在取代传统的社会聚合⽽成为主导。
作者对两个发展路径的重⼤历史意义进⾏了思考:尼赫鲁的国家主导计划的发展和⽑泽东的社会主义是否成为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先导,从⽽开启了两个曾经的亚洲⼤国重返全球资本主义博弈,并⼤⼤改观了参与的条件。
①作者简介:阿什⽡尼·塞思(Ashwani Saith),海⽛社会学院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教授。
编译者:⾕晓静,中国能源有限公司翻译,英国西敏⼤学访问学者。
别曼,南开⼤学经济研究所博⼠研究⽣。
校者:王新颖,中央编译局海外理论信息研究中⼼副编审。
本⽂编译⾃“China and India: The Institutional Roots of Differential Performance”,原载《发展与变迁》(Development and Change)2008年第39卷第5期,第723—757页。
⼀、发展竞赛⾃从1947年印度取得独⽴和1949年中国获得解放,亚洲两个⼤国的经济表现就引起了⼈们强烈的对⽐兴趣。
中国展⽰的是共产党的中央指令下建设⾰命式的社会主义,⽽印度追求的是⼀种“社会的社会主义模式”,标榜议会民主。
中美两国都在印钱区别在哪里
中美两国都在印钱区别在哪里?中国的GDP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中国也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手握891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还有接近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从表面上看,中国已经富得流油了,但是老百姓普遍没有富裕的感觉,于是不少人戏称GDP为“鸡的屁”,因为他们觉得GDP 再怎么飙升,和自己似乎也没什么关系。
自然而然的,我们会问到一个问题,仅仅从财务报表上看,中国似乎是非常的富裕,那么这些数字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财富呢?先让我们从一个寓言故事来入手。
话说有两个小岛,一个叫驴岛,一个叫猪岛。
驴岛的人非常之勤劳,每个人天天都在干活,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有趣的是这些人还非常的节俭,这些粮食自己都不舍得吃,反而都存起来,并且运往猪岛,送给猪岛的人吃。
猪岛的人正相反,他们向来大手大脚,有钱就花,没钱就借钱花。
自己生产的东西满足不了自己的消费,那就从驴岛进口。
猪岛每个人的储蓄率不仅是零,还是负数。
反正虱多不痒,债多不愁,他们可不在乎。
就这样,驴岛的人用船满载着粮食,运往猪岛,然后空船返回驴岛。
猪岛居民收到粮食之后就交一些绿色纸片给驴岛居民,证明自己确实收到了货。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下去,大家都觉得这就是生活,没什么不妥的。
但这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猪岛遭遇了地震,整个岛都沉下海底,简单地说,猪岛从地球上消失了。
此时驴岛的国王慌了,他并不担心驴岛也遭遇地震,他担心的是以往的这套运作模式被打破了,接下来该怎么办?驴岛的国王问大臣该怎么办?一个最聪明的大臣说:立刻封锁消息,不要告诉老百姓猪岛已经消失,然后一切都照旧。
驴岛还是照常的将空船装满粮食,然后驶出码头,运往猪岛所在海域。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船员大为震惊,因为船长下令将粮食全部倾倒在大海中。
等船员倒完粮食,他们又像往常一样开回驴岛,驴岛的印刷厂印了一点绿纸片发给老百姓。
就这样,猪岛已经消失的事实竟然在驴岛被瞒了好多年。
驴岛的国王忍不住问那位最聪明的大臣,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专家称在印度投资美元所得回报高于中国印度投资回报.doc
专家称在印度投资一美元所得回报高于中国-印度,投资,回报-商务指南-与中国相比,印度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更偏向于中小企业。
因此,印度的制造业远远落后于中国。
中国目前的产能增长比印度更快,中国的工业规模也比印度大数倍。
中国充分认识到了投资修建和维护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中国所建立的金融体系比印度更健全。
中国的人口增长自1980年以来放缓,因此人均收入也比印度增长得快。
不过,这也意味着中国要比印度更早进入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缩水”时期。
中印差别显而易见事实上,无论是文化上还是内部区域间的经济关系上,印度和欧洲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当然印度的人口要比欧洲多得多。
两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印度各邦之间的贸易壁垒要比欧盟各国间多得多。
而中国虽然也存在地区市场的分割问题,但其经济发展更像美国。
也许不少人会对印度的现行政体提出批评,但事实上,在印度,言论、宗教、集会自由还是得到了保障,虽然有时候这些自由也给外界一种混乱的印象。
另外,虽已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印度的一些城市还远远落后于中国,交通混乱、大量穷人居无定所等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曾以“能起作用的无政府状态”(functioninganarchy)一词来描述印度。
印度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该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部地区(除德里地区外)依然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
与中国一样,印度在扶贫工程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过在印度的城郊,贫困问题依然存在,且比中国严重得多。
即使是在中国的贫困地区,过去25年里,人均收入也以至少每年5%的速度递增。
另外,印度有60%人口完全或几乎完全依靠农作物收入生活。
在许多地方,农作物的低产出(农业产出仅为中国的60%)造成了大面积的贫困现象,一些儿童长期营养不良;民众,特别是女性教育程度低下。
专家指出,农业的滞后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政府缺乏相应的服务,以及政府对贸易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在于印度政府似乎更愿意给那些增长性强的产业以补贴。
中印的经济优劣势对比
中印的经济优劣势对比.txt不要放弃自己!-------(妈妈曾经这样对我说,转身出门的一刹那,我泪流满面,却不想让任何人看见!)看到这一句小编也心有感触,想起当初离家前往几千里外的地方的时候,妈妈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身为男儿,必须创出一片天,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中印的经济优劣势对比2010-11-26 0(中印改革开放对比分析之三)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一国的经济增长无非是在劳动力、资本、技术的合理配置下取得的,制度、文化、市场、自然资源拥有量等因素提供了发展的重要的外部环境。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市场(主要指国内市场)和自然资源限制等因素已经不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缺乏以上两项但取得了良好发展的例子随处可见。
我们从经济相关的变量入手,对中印经济进行比较。
1、是人口陷阱,还是人口红利?印度人口约11.19亿人(2006年),从1983年到2006年就业数据(A.C.Dhas and M.Helen,2008)来看,总就业人口从3.0275亿增加到3.8491亿人,增幅不大,就业率还不到34.4%。
而新增的就业人数,据估算,从2007年开始到2023年,每年增加2600万左右。
印度的教育经费主要投入到高等教育,识字率只有61%(2001年)。
这些人无法就业,也很难培训成为产业工人。
麦肯锡公司研究结果表明,到2010年印度软件业将创造230万个就业机会,而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将达到650万个。
而据研究机构估计,印度每年只能培养40万名工程师。
仅靠信息工业和服务业,无法满足就业需求。
印度存在就业面窄、劳动力素质不匹配等问题,劳动人口由于难以被社会吸纳,有落入人口陷阱的可能性[1]。
中国的每年新增就业人口据估计从2010年开始,从2500人左右回落,到2020年达到1300万人,之后再度回升。
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约600万人,而中国的识字率约为90.9%(2001年)。
另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培养了大约2亿产业工人。
印度与中国的经济模式比较
印度与中国的经济模式比较印度和中国是亚洲两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体系。
虽然这两个国家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它们的经济模式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印度和中国的经济模式进行比较。
宏观方面比较中国在1978年实施经济改革以来,已经实现了40多年的快速经济发展。
如今,它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采取了强劲的政府支持和市场导向的策略。
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鼓励外商投资、通过社会保障政策加强对公民的保障以及加强环保措施等。
此外,中国也进行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以更好地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印度的经济模式比中国更多元化。
印度面临着缺乏国内市场、劳动力、公共基础设施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印度政府不得不更加依赖外资。
印度政府制定了吸引外资的政策,采取了比中国更开放、市场化和民主化的政策。
此外,印度还通过贫困和文盲问题等社会问题来实现经济增长,这使印度的经济增长更偏向于民生改善。
微观方面比较中国在90年代开始实行企业改革时,采用“国进民退”的方式,大量国有企业被剥离或者兼并,这使得中国的市场经济更加活跃。
中国还采取了出口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同时,中国银行业和股票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
印度采取的则是通过民间企业来推动经济发展。
印度拥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私人企业家家族,他们在民间经济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
印度政府鼓励私人投资和企业家创新,同时也采取了配套政策,如税收减免、营商环境优化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私人经济的支持。
结论对比来看,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模式都拥有自己的独特性。
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大型国有企业、政府和出口,而印度则更注重发展民间经济和优化国内营商环境。
两国有着各自优势,但都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资源利用等。
虽然两国在经济模式上存在一些差异,但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和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将会愈加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过了中国,再回头看印度。印度拥有一小群的所谓高端产业及高端人群。他们在办公室里编写软件,说英语,受过高等教育,过西式生活。但这个产业是几乎完全不需要配套支持的,换句话说,就如同漂浮于一片蛮荒之上的一个华丽空中楼阁。在这个少数高端的另一面,是一大群赤贫的没有工作的按类原始状态生存的庞大农业人口。他们生活在甘地所倡导的“印度式的农村”里,粮食单产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工业是手工状态,文盲率远高于中国,新生儿死亡率是中国的三倍,寿命比中国低十岁。从纯物理指标衡量,印度和中国的差距甚至大于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最重要的,印度的农村和少数高端产业及高端人群是隔离的,如同毫不相干的两个世界。印度的农民无法去软件公司打工,也没法当司机靠拉软件谋生,也无法做软件配套的小生意。而中国,从最低端到最高端,是整个的融为一体,很多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从打工开始,逐步变成中层技术人员,或者销售人员,然后自己创业。还有企业,从小代理商做起,现在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上升到全球第二(比印度全国所有企业加起来还多一倍),年销售额高达数百亿美元。而且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养活了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公司,电力公司,石油公司……
规模效应…… 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集群效应…… ”,可是人民厌恶这种拿腔作调,认为这是权贵专家在糊弄人民,愤怒的把他赶下台去……
最终人民获得了胜利。任何可能让人们心里不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都被赶走了。国家只批准绝对绿色的先进的高端的企业。可是事实上,既符合这个标准又要照顾到印度过分落后的事实,这样的产业太难找了。我要说的是,印度人毕竟还是不容易的。他们最终还是找到了这样一个产业----软件业。可是软件业的规模太小了,印度累死累活也只做到数百亿美元的出口额。之所以一定要出口,是因为印度国内对软件这种高级玩意几乎没有任何需求。这数百亿美元,最多只能养活几千万人。剩下的十亿人,只能继续在赤贫里摸索。印度人并非对穷人不好,印度有德雷莎修女,有穷人的经济学家,有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们都在努力的设法对穷人好一点。可是他们的努力,最终只是使穷人们体面的死去(加尔各答的德雷莎每天为流浪汉收尸做祷告),或者养一条奶牛,每天能喝杯牛奶(印度有个“牛奶洪流计划”,让每个印度人有奶喝)。
每日阅贴无数,也养成一个好习惯,不管好贴烂贴,都先回复,既尊重别人,也给自己加分。
作者:violenttiger 回复日期:2010-09-30 16:14:50
貌似有道理!
作者:云栈洞洞主 回复日期:2010-09-30 16:15:47
也不能说印度把这些东西都赶走了
活动 | 体验登录 | 注册
帮助
天涯社区 > 天涯论坛 >
国际观察关注此帖对不起,您选择关注的帖子数量已到达上限,您可以对以关注的帖子进行取消操作,再进行新的帖子关注操作。已关注的帖子待处理的帖子关注此帖请选择关注类型
关注帖子回复 关注楼主回复 您当前的功能设置
关注帖子功能设置
请选择接收信息的方式:
如果把一整个经济体系,比作一个花篮,那么中国一眼看到了其中最重要的也是不起眼的几个骨架,先把这个骨架编织起来,那么附会于其上的其他成分,会出于市场的内在动力自发的产生出来。而印度,只看到花篮上最美丽的那朵小花,他拿着这朵与篮本身毫无关系的一朵花,希望有天可以凭空的变出一个花篮来。这就是中国和印度的区别,我想。
我们假设一下,当初这种低端的工厂进入印度时,它的选票制度和议会制度,会对此做出何等的响应?
我想,一定会有那么一些义愤填膺的政治家,向人民发表演讲,控诉出口工业的罪恶,“它是低端的,罪恶的,掠夺的,殖民的, ………… 污染环境,夺走资源……
买办,卖国贼,新殖民主义……”,这些话语一定能够激起很多穷人的强烈响应。人们使劲的鼓掌,眼里噙着泪花,高喊口号,从心底里感到高兴。人们说,这才是真正有良知的人,而不是只会歌功颂德的人。而作为他的政敌,只会摆弄一些人民看不懂的复杂公式及图表,讲解他的那套比较优势理论,“产业链……
限制数量:短信接收帖子关注信息每月最多为50条短信(全部免费),超出部分以站内消息形式通知。
只看楼主 高亮楼主 只看某人回复 关注此帖 只看某人回复 围观史上强势小说 手机看帖
『国际观察』 [经济博弈]从一美元的利润看中国和印度的真正差距点击:281788 回复:912 12345678910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10页直接到页
给整天痛骂血汗工厂的人,上上课;其实血汗工厂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现在的发达国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以后谁想发达,还得这么走;别无他路。
当然了,血汗期间多些人性和良知,还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haiou1977 回复日期:2010-09-30 16:27:34
由此可以看到,表面上只是一美元,骨子里需要的是一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家的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基础设施,物流网络,配套产业,市场体系的强有力支持。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基础设施,物流网络,配套产业,市场体系组合而成的庞大系统,到底有什么意呢???
意义是什么,说不上来,我只想说,所有的工业化发达国家,都有这些,而如印度,黑非洲,越南,加勒比海国家群,孟加拉国等等等等都没有这些。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虽然有比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却没有变成一个出口大国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当然,印度毕竟还是比黑非洲国家强,他们还是找到了软件业这条路子。那么他们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是不是一样可以变得很强大呢???
客观的说,软件确实带来了印度一些相关行业,如咨询业,法律,金融,培训业等等。
但印度的所有软件是完全依附于发达国家的,和自己本国的需求无关。与之对照,中国虽然没有刻意发展软件业,可是软件年销售额已经超过印度。因为中国国内庞大的制造业,产生了自己的内在需求。而且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软件业做到世界第一,也不是不可期望的。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
奶牛梦工场
来参加金秋大赢家活动:搜门店,赢奶卡斯翰宾尼
商务时尚精品男装专柜打造网上男装第一品牌HI-TEC(海泰客)
英国第一户外品牌 防水、超轻、高科技
更多品牌专区>>
全球股市有奖调研
回答6个问题,赢取IPAD一个!更多推荐>>
短信接收通知信息 站内短消息通知信息
短信接收帖子关注信息每月最多为50条短信(全部免费),超出部分以站内消息形式通知。
请选择接收短信通知信息时间:24小时制
为了避免短信发送对您造成打扰,请设置您方便接收短信的时间,最多可设置三个时间,通知消息将在您指定的时间以短信形式发送给您。
如果您选择通过站内消息关注此帖,为了避免过多的关注信息造成对您的打扰,请设置每天通过站内消息接收此帖关注信息的最大量:
作者:一九九九的夏 回复日期:2010-09-30 15:53:29
有道理
作者:砖家爱吃糖 回复日期:2010-09-30 15:57:38
这脸打的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
作者:dangdangcjh 回复日期:2010-09-30 16:04:26
作者:橙色丁丁 发表日期:2010-9-30 15:47:00
近日有条新闻,说某些深圳手机出口商的单机利润只有一美元。于是,大家的心目中可能就会出现一个所谓的血汗工厂的图景。这个手机的元件进口到中国的成本高达99美元,中国人民累死累活,辛苦忙碌半天,留下了大量的污染,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最后只从中获取1美元。美国人笑呵呵的拿走了99美元。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利润”和“增加值”是两个不同概念,就能明白这个图景具有极大的误导性。下面给出一些分析。
这就是所谓的一般成本,老板需要付给工人工资若干元,需要付房租若干元,需要付电费若干元,需要付税收若干元,需要付代理商佣金若干元,需要付物流费用若干元,需要付配件商若干元
…… 这才是构成手机成本的最大部分。
我们进一步追溯下去,这几百元的成本是不是平白无故消失了呢?很明显不是,它只代表人民币从一些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些人手中。而双方都是中国人。配件商要提供配件,毫无疑问又需要自己的人工管理房租水电物流仓储等等;供电局要供电,就需要电网建设,电站建设,乃至于煤矿开采;物流公司要提供有保证的物流,就需要车辆,需要司机,需要付费给高速路;那么下一步的,还需要筑路,需要钢筋水泥,需要……
有道理
作者:爱带鱼 回复日期:2010-09-30 16:21:00
楼主有见地
作者:赤日炎炎水如烟 回复日期:2010-09-30 16:23:42
通俗易懂,坐等JY来歪楼。
作者:楚雁行 回复日期:2010-09-30 16:25:13
不管你是wm还是wt,你说得很有道理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
作者:cs2213 回复日期:2010-09-30 16:07:19
就是这个道理。
是原创的吗?
作者:无奈郎 回复日期:2010-09-30 16:12:13
我们假设这个手机厂老板最终从采购商手里拿到的是600元,可利润只有六元,那么成本一定高达594元。那就进一步分析一下这个成本到达是什么?有些人说这是外国的“核心的”“高端的”“先进的”电子元件,不否认手机确实需要一些核心元部件,但它们绝不可能占到总成本的99%,实际上最高一般也不过总成本的三到四成,我们姑且假定为一半,即300元付给了元件商,还有294元呢?
[经济博弈]从一美元的利润看中国和印度的真正差距_国际观察_天涯社区我的天涯 | 论坛 | 来吧 | 博客 | 游戏 | 相册 | 问答 | 城市 | 品牌 |
购物街 | 分类信息 | 爱墙 | 掌中天涯
天涯聚焦 | 社会 | 文学 | 财经 | 汽车 | 女人 | 时尚 | 亲子 | 情感 | 娱乐 | 体育 | 旅游 | IT数码 | 图片 | 视频 |
作者:酱油路过1982 回复日期:2010-09-30 16:40:51
真正有效率的民主是专家决策,社会公示的民主。而不是政客为“代言人”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