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睡眠障碍与抑郁焦虑

合集下载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失眠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失眠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失眠障碍一、概述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s)是指尽管有适宜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依然对于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足,并引起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的一种主观体验,可单独诊断,也可与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共病。

失眠障碍的患病率为 10%~20%,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和失眠障碍家族史等。

失眠障碍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个人的工作、事业发展,还会引发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疾病,已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心身健康问题。

二、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一)分子遗传学机制失眠障碍的遗传度为 30%~60%。

候选基因研究指出,Apoε4、PER3、HLADQB1*0602 及5HTTLPR 基因可能与失眠有关。

(二)过度觉醒假说失眠障碍患者可能处于高觉醒状态,表现为 24 小时新陈代谢率和心率增快、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升高、睡眠及清醒时脑电频率增快、白天多次小睡潜伏期延长。

(三)3P 假说3P 假说又称Spielman 假说,是用来解释从正常睡眠到慢性失眠进程的认知行为假说。

包括失眠的易感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如年龄、性别和失眠易感性)、促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如生活事件和应激事件)和维持因素(Perpetuating factor)(如不良行为和信念)。

(四)刺激控制假说该假说认为,如安静黑暗的环境是促进睡眠的相关刺激,而如使用手机或焦虑担忧是阻碍睡眠的刺激,当促进睡眠的因素不足或阻碍睡眠的因素增多即可导致失眠。

失眠的刺激控制治疗就是要将阻碍睡眠的刺激与睡眠分离,并重新建立促进睡眠的刺激与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

(五)认知假说慢性失眠患者往往存在与失眠相关的不良认知模式,如容易出现与睡眠障碍相关的过度担心和不愉快的侵入性思维。

失眠的认知治疗在于重塑这些适应不良的认知过程。

(六)继发于其他疾病的失眠继发于某些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而出现的失眠,一旦原发疾病得到缓解或治愈,失眠问题也大多会缓解或消失。

失眠的用药指导

失眠的用药指导

失眠的用药指导【疾病简介】失眠是指入睡或维持睡眠困难,或因睡眠障碍以至于人们在醒后觉得睡眠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失眠是一个多因素所致的综合征,这些因素包括情感、躯体障碍和药物使用。

不管青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可出现失眠,常伴发于情感障碍如激动、焦虑、抑郁或恐惧等。

分类:1.按照失眠的时间,失眠又可分为三种:(1)起始失眠,是指入睡困难,要到后半夜才能睡着,多由于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引起,多见于年青人。

(2)间断性失眠,是指入睡不宁,容易惊醒,常有噩梦,中老年人消化不良,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3)终点失眠,是指入眠并不困难,但持续时间不长,后半夜醒后不能再入睡。

终点失眠常见于老年人和精神抑郁症患者。

2.按照失眠的性质分:生理性失眠症和病理性失眠症二大类(1)生理性失眠:指偶尔失眠,或因环境、情绪、饮食、娱乐、药物等引起的一过性失眠,并非除疾病引起的失眠症。

在人的一生中,大多数人均有生理性失眠的体验。

(2)病理性失眠:是指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失眠,一般时间较长。

3.按失眠发生的时间长短分(1)短暂性失眠,病程小于1 周。

大部分的人在经历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时;或生病时;或者睡眠规律改变时都会有短暂性失眠障碍,这类失眠一般会随着事件的消失或时间的拉长而改善,但是短暂性失眠如处理不当部分人会导致慢性失眠。

(2)短期性失眠,病程大于1 周小于1 个月。

严重或持续的压力,如重大身体疾病、亲朋好友的过世、或工作人际关系易导致短暂性失眠。

(3)慢性失眠,指病程大于1 个月的经常性失眠。

慢性失眠的病因比较复杂,许多慢性失眠是多种原因合在一起所造成的。

临床表现: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晨醒过早,常伴睡眠不深,或通宵不寐。

失眠严重的人,常感到头昏脑胀、精神萎靡、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纳谷不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健忘、怔忡等症状。

常常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1)神经衰弱症状病人容易兴奋又容易疲劳,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外界声光过于敏感,回忆增多且控制不住,脑子昏昏沉沉呈现全身无力状态。

失眠的分类定义原因诊断评估和治疗

失眠的分类定义原因诊断评估和治疗

失眠的分类定义原因诊断评估和治疗睡眠障碍的国际分类通常包括11大类,共88类型。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临床常见类型之首。

失眠1.按其表现形式分为三种(1)入睡性失眠:就寝后经30分钟,甚至1~2小时还难以入睡。

(2)睡眠维持性失眠:睡眠表浅、易醒、多梦,每晚醒3~4次以上,醒后不能再度入睡,每晚觉醒期占15%~20%的睡眠时间(正常人一般不超过5%)。

(3)早醒性失眠:表现为时常觉醒、晨醒过早,离晨起时间还有2小时或更多时间就觉醒,且再次入睡困难或不能再次入睡。

2.按失眠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种(1)一过性失眠:指偶尔失眠。

(2)短期失眠:失眠持续时间少于3周。

(3)长期失眠:失眠存在时间超过3周。

3.按病因可分为五类(1)躯体原因:过度疲劳、疼痛、咳嗽、心源性或肺源性气急、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心悸、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频等均可导致失眠。

以时常觉醒为主。

(2)环境因素:生活环境改变,如上、下夜班,乘坐车船、航空旅行的时差、寝室中的噪声或亮光均可影响睡眠。

一般短时间内能适应。

(3)精神因素:兴奋、焦虑或恐惧等常易造成短期的失眠,以入睡困难为主。

抑郁症患者睡眠中易醒、早醒。

24小时脑电图发现睡眠中可见觉醒期明显延长。

(4)药源性:有些兴奋剂如咖啡、茶、酒、麻黄碱、氨茶碱等均能引起失眠。

(5)特发性失眠:是指于儿童期起病的失眠,患者终生不能获得充足的睡眠。

失眠的定义失眠(Insomnia)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

失眠有两个基本因素:①正常睡眠被扰乱;②睡眠扰乱对患者白天的活动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失眠的表现形式多样,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实(觉醒过多)、睡眠表浅(缺少深睡)、早醒和睡眠不足。

其中入睡困难、易醒和早醒最多见。

入睡困难多见于青壮年,而早醒则多见于老年人,睡眠维持性失眠则多见于躯体疾病。

失眠的病因1.躯体因素①脑部疾患累及与调节控制睡眠各期有关的脑部结构,如下丘脑前部、丘脑、脑桥和中缝核等,影响了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的发生而引起失眠;见于脑血管病、外伤、脑炎特别是脑退行性病变等脑部疾患;②其它躯体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经期、更年期等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其引发的各种症状:疼痛、瘙痒、耳鸣、心悸、气短、尿频等均可引起失眠;③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等亦可引起失眠症状。

抑郁症诊疗指南

抑郁症诊疗指南

抑郁症诊疗指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疲倦无力、睡眠障碍等症状。

对于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下面为您提供一份抑郁症诊疗指南。

一、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抑郁症的诊断主要依据《国际分类精神疾病手册》(ICD-10)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所提供的诊断标准。

主要症状包括:持续的抑郁心情、兴趣和愉悦感的丧失、精力减退、注意力和集中力障碍、睡眠障碍、自罪感和自卑感、食欲改变、消极思维和意念、死亡观念等。

二、抑郁症的初步评估对于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初步的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史采集、身体检查、心理评估等。

1. 病史采集: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并了解患者的家族病史和药物使用情况。

2. 身体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抑郁样症状,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等。

3. 心理评估:通过临床评估工具,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疲劳严重度量表(FAS)等,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和功能损害程度。

三、抑郁症的综合评估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医生还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以了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对其生活和功能的影响程度。

综合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评估、伴随症状的评估、自杀风险评估等。

1.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因素,如遗传因素、神经递质的变化、人格特征、既往心理创伤以及现实生活的压力等。

2. 伴随症状的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焦虑、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伴随症状,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自杀风险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自杀念头、计划或行为。

对于有自杀风险的患者,应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其安全。

四、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1.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19792266_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19792266_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1176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19年9月第6卷第9期September.2019,Vol.6,No.9基金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2015NJMUZD033)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张瑾 潘凤华 吴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京,210011)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睡眠障碍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1—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急性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70例(对照组),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定2组的睡眠质量。

急性脑梗死组根据睡眠情况分为睡眠障碍组33例,无睡眠障碍组37例。

同时应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ospitalAnxietyandDepressionScale,HAD)情绪测定表对各组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

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睡眠障碍发生率、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安眠药物使用情况、日间功能紊乱的得分、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急性脑梗死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组的焦虑评分显著高于急性脑梗死无睡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及睡眠障碍严重程度高,且更易出现焦虑情绪。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焦虑;抑郁StudyonCorrelationBetweentheSleepDisordersandtheAnxiety/Depression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PatientsZhangJin,PanFenghua,WuJin(DepartmentofNeurology,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210011,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correlationbetweenthesleepdisordersandtheanxiety/depression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patients Methods:SeventyACIpatientsservedasanobservationgroupandseventyhealthypersonsundergoingphysicalex aminationservedasacontrolgroupinthisstudy Theirsleepqualitywasevaluatedby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scale PatientsinACIgroupwerefurtherdividedintosleepdisordergroup(n=33)andsleepdisorder freegroup(n=37) Then,hospitalanxietyanddepression(HAD)scalewasusedtocompareanxiety,depressionscoreofeachgroup Results:Theincidenceofsleepdisorders,PSQItotalscoreandscoresofsleepquality,timeforfallingasleep,sleeptime,sleepefficiency,sleepdisturbance,hypnotic,daytimedysfuction,HADscoreofanxietyanddepressioninACI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controlgroup(P<0 05) Theincidenceoftwo threePSQIscoresofsleepquality,timeforfallingasleep,sleeptime,sleepefficiency,sleepdis turbanceanddaytimedysfuction(P<0 01)inACI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controlgroup(P<0 05) HADscoreofanxietyinACIdisordergroupwashigherthanthatinACIsleepdisorder freegroup(P<0 05).Conclusion:Theinci denceandseverityofsleepdisordersinACIpatientswerehigh,andpatientsinACIgroupwithsleepdisordershavemoreobviousanxiety.KeyWords Acutecerebralinfarction;Sleepdisorder;Anxiety;Depression中图分类号: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9.09.002 睡眠障碍指睡眠的数量、质量、时间及节律紊乱,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包括睡眠呼吸紊乱、失眠、昼夜节律异常、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等[1]。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全文)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日趋升高。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长期失眠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社会功能,还会引发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

失眠是抑郁障碍独立的危险因素。

失眠与焦虑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且易于“共病”,在治疗上也应重视“同治”的原则。

失眠和抑郁、焦虑既可以独立发生,也可以相伴存在,在症状学和疾病的层面密不可分。

失眠伴抑郁、焦虑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面与单纯失眠有很大差别,且预后更差、危害更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及积极处理。

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及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学组共同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本共识。

概述一、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定义(一)失眠的定义临床上常使用的失眠概念包括“失眠症状”“失眠障碍”(或失眠症)。

“失眠症状”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晨间早醒等。

“失眠障碍”是指失眠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及物质滥用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th edition;ICD-11),失眠障碍分为3类: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短期失眠障碍(short-term insomnia disorder)和未分类的睡眠减少(hyposomnia,not elsewhere classified)。

本共识中的“失眠”特指“失眠障碍”。

(二)抑郁的定义临床上常使用的抑郁概念包括“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和“抑郁障碍”。

“抑郁情绪”可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持续时间短,不需要医学处理。

“抑郁状态”是一组以显著的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往往表现为病理性情绪、行为和躯体化症状,持续时间较生理性抑郁情绪略长,需要医学处理。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性分析

PSQI逸8 大学生的 SDS 得分和 SAS 得分高于 5臆PSQI臆7 大学生尧 高于 PSQI臆4 大学生袁SAS逸50 分大学生的 PSQI 总分高于

SAS约50 分大学生的 PSQI 总分袁SDS逸53 分大学生的 PSQI 总分高于 SDS约53 分大学生的 PSQI 总分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渊 约
0.05冤遥 结论 我校大学生睡眠质量不容乐观袁睡眠质量与焦虑尧抑郁情绪关系密切袁应引起学校管理者及老师的重视遥 关键词院大学生曰睡眠质量曰焦虑曰抑郁曰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院R181.3
文献标识码院A
DOI院10.3969/j.issn.1006-1959.2018.18.033
文章编号院1006-1959渊2018冤18-0106-03
Scale (SAS)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leep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827 college
students in 4 majors.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of PSQI of 827 college students was(5.73依2.41),the average score of SAS was(43.83依
The total score of PSQI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SDS <53,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0.05).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sleep in our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ptimistic.The quality of sleep is closely related to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摘要(2020完整版)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摘要(2020完整版)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摘要(2020完整版)失眠和抑郁、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40%~92%的失眠症状由精神疾病引发。

约70%以上的抑郁患者伴有失眠症状。

失眠伴焦虑的患者占20%~30%。

近期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出台,指出失眠伴抑郁、焦虑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面与单纯失眠有很大差别,且危害更严重,需要积极处理。

共识介绍了失眠和抑郁、焦虑的主要表现:(1)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及愉快感下降,严重者有消极观念或自杀行为。

(2)焦虑以持续性的紧张、烦躁、恐惧情绪为主要特征,伴有紧张不安、不能静坐、肢体肌肉紧张等、或表现为腹胀、恶心、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心悸等。

对于失眠者,要注意抑郁和焦虑的核心症状共识指出,临床上如发现有失眠,需询问患者有无抑郁、焦虑症状,因为相对失眠来说,抑郁、焦虑症状似乎危害性更大,因此需有较强的问诊技巧。

应先询问患者的睡眠和躯体症状,由浅入深,充分考虑患者对情绪心理症状的病耻感,尽量避免直截了当地询问其情绪症状。

共识推荐,对于疑诊患者,可使用睡眠日记、失眠量表、抑郁量表(如PHQ‐9)、焦虑量表(如HAMA)进行评估。

具体的问诊要点及技巧要注意:(1)是否存在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如头痛、头晕、耳鸣、肢体麻木、颈肩部不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乏力、心悸等。

(2)询问抑郁、焦虑的核心症状,包括:是否有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或缺乏,有无消极念头或自杀行为;是否存在无价值感、自责、绝望感;是否存在紧张、担心、烦躁、易生气、恐惧、坐立不安等情绪和行为;询问上述症状的持续时间,发病前有无心理应激事件。

(3)既往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4)问诊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动作,如是否有表情忧伤、唉声叹气、动作迟缓、言语缓慢、注意力不集中、主动性减退、手抖、出汗、坐立不安等。

短期失眠伴抑郁、焦虑主要与心理应激事件有关该共识指出,短期失眠伴抑郁、焦虑主要与心理应激事件有关,应及时处理应激事件,辅以睡眠卫生教育和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尽早控制失眠,防止出现不良应对模式而导致失眠慢性化。

常见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

常见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
常见心理障碍(大学生心 理健康)
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探讨压力、焦虑、抑郁、孤独感等障碍的 症状和处理方法,以及心理障碍对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定义心理障碍和常见类型
心理障碍
心理功能异常导致的行为、情绪或认知障碍。
常见类型
焦虑、抑郁、人格、行
缺乏亲密关系和支持,容 易诱发焦虑和抑郁。
睡眠障碍及处理
1
症状分析
失眠、早醒等睡眠障碍的症状。
2
处理方法
建立健康睡眠习惯、避免刺激物和寻求专业帮助。
3
呼吸障碍
睡眠窒息症和其他睡眠相关呼吸障碍。
饮食障碍及处理方法
常见饮食障碍
暴食、拒食、噁心等对饮食的异常行为。
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营养指导和支持团队。
人格障碍和影响
人格障碍
边缘型 幻觉型 回避型
影响
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困难等。 怀疑他人、独断专行等。 社交恐惧、自卑感等。
行为障碍及处理方法
1 行为障碍类型
多动症、依赖症、攻击性行为等。
2 处理方法
行为疗法、情绪管理和家庭支持。
压力分析
压力来源、影响和应对策略。
焦虑症状
不安、不安全感、心悸等症状的原因和处理方 法。
抑郁症状及处理方法
1 症状辨析
悲伤、丧失兴趣和活力等抑郁症状。
2 处理方法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支持系统等。
焦虑、抑郁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焦虑
紧张、担心,常伴随着抑 郁。
抑郁
低落、悲伤,有时会增加 对孤独感的敏感度。

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睡眠特征比较

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睡眠特征比较

E , . 5 E 11 对 象 来 源 于 19 . 9 9年 8月 至 为 张 力 性 肌 电 图 ( MG) 置 下 颏 中 线 2 R M 期 睡 眠指标
20 0 2年 4月 我 院 门诊 和 住 院 的抑 郁 旁 开 1 e 处。 考电极 AI A 。 .r 5a 参 + 2 头皮 现三 组 在 R M 期睡 眠 中 ,首次 潜伏 E 症 和焦 虑 症 患 者 。入 组 标 准 :符 合 用 丙酮脱脂后 . 电极 用火棉胶 固定 。 次 期 、睡 眠 时 间 和 比例 差 异 均 有 极 显 著
2 .  ̄ 41 00 1.1个月 。 4 焦虑症 2 2例 , 1 检 验 男 0
期数少 , 以及 睡眠效 率下 降[3 23 -。焦 虑 症的 睡眠研究报道 不多 。从 本组资 料 中显示 :抑郁 症和焦虑 症患者 的睡 眠 潜 伏期延 长 , 睡时 间减 少 . 熟 睡眠效率
例 ,女 1 2例 :年 龄 2 ~ 0岁 ,平 通过应用 睡眠 时 , 9 。 电 极 为 直 径 lm 的 盘 状 镀 组 S 共 h c 1期 睡 眠 时 间更 长 ,4期 睡 眠 时 S 脑 电图技术 比较抑 郁症 和焦 虑症患 者 银 电极 , 5个 导 联 。 中 12导 联 为 间更 短 (< .5 。 共 其 、 P 00 ) 的睡眠特征 。报告 如下 。 1 对 象与方法
3 讨 论
抑郁 症 的睡眠研究 国内外均有报
1 5例 , 1 女 9例 ; 龄 1 ~ 4岁 , 均 S S . 件 包 处 理 。 三 组 比 较 用 , 道 , 年 96 平 P S 60软 较为一致 的看法是 R M 期 首次潜 E
S 、4期 睡 眠 减 少 , E 周 R M 3 . ̄ 1 7岁 ; 程 6 4 74 1. 9 病 ~ 8个 月 , 均 检验 ,抑郁 症 与焦 虑症 组 间 比较用 t 伏 期 前 移 。3 S 平

精神科睡眠障碍患者护理要点

精神科睡眠障碍患者护理要点

精神科睡眠障碍患者护理要点一、护理评估1.生理评估(1)评估4周来每天的睡眠时数,一般青年、成人为7.5h;追述患者儿时及成年早期的失眠情况。

(2)请患者主观评估睡眠质量,主要包括睡醒后是否感到精力恢复、疲劳缓解、头脑清晰,有无睡眠后的轻松、舒适感,以及日间是否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状态。

(3)评估当前接受何种药物治疗。

(4)有无某种躯体、脑部器质性疾病。

2.精神症状评估(1)素质因素:如遗传、较高年龄、个性特点等。

(2)诱发因素:如患某种精神疾病。

(3)维持因素:包括焦虑、对卧室和床形成负性条件反射。

(4)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

(5)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酒类。

(6)继发性获益等使失眠慢性化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7)睡眠中断的异常行为。

3.心理一社会评估(1)各种生活事件、生活或(和)工作环境改变。

(2)个人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

(3)家庭中成员间的关系矛盾状况。

(4)性格特征。

(5)既往史和药物过敏史。

二、护理问题(1)情绪焦虑与睡眠障碍导致的精神、躯体痛苦有关。

(2)有外伤的危险的相关因素:①与睡眠障碍所致的危险行为有关;②与镇静安眠药使用意外有关。

(3)缺乏特定疾病知识。

三、护理目标①缓解焦虑;②保证安全;③健康教育。

四、护理措施(一)缓解焦虑(1)对急性失眠者积极采取措施,执行药物治疗,观察用药后反应,焦虑与恐惧情绪是否缓解。

(2)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刺激。

(3)倾听痛苦:护士要耐心倾听,理解患者的遭遇。

特别是对矛盾性失眠的患者不可以否认其痛苦的感觉,使患者得到尊重和理解。

(4)日间和夜间均要观察患者的睡眠觉醒情况,做好交接记录,把观察的结果与患者适当讨论。

(5)安排规律的生活,帮助患者建立睡眠规律,及时处理异常睡眠情况。

(二)安全护理1.掌握睡行病症发作的规律如患者在睡眠中出现起床、走动的复杂动作,并呈现出低水平的注意力、反应性和运动技能。

患者有时会走出卧室甚至家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面临意外受伤的危险。

大学生睡眠障碍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分析

大学生睡眠障碍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分析


研 究 结 档 案材 料 中 ,5 例 抑 郁症 患者 采 用 .6 0 5 焦 虑 自评 量 表 、 郁 自评 量 表进 行 了问 卷调 查并 对 结果 进行 了分 抑 析和评 定。( 出 问卷 表 30 份 ,收 回 30 份 )结果 显 示情 绪焦 发 60 60 虑症状的男性 6 ,女性 1 例,比例为 04 %抑郁症状的男性 例 1 7 1 例 ,女性 2 例 ,比例 为 0 9%平 均年 龄在 2 周 岁左右 。经过 3 O 2 2 调 查 分析 ,有 以下 几 个主 要 因 素影 响 了被 调 查 大学 生 的睡 眠 。 2 影 响 大 学生 睡 眠 的 因素 。入 睡时 间 ;父母 中又 睡 眠 障碍 . 者 ;睡姿 ;个人情感 问题 ;就业问题 ;还有白天课程和教 师布 置 的 作 业 多 少均 有 关 。 3 大学生睡眠障碍 的发生率。被调查大学生睡眠障碍的总 . 发生率为 1 %,其 中鼾症的发生率 4 5 %,喉头哽咽的发生率 0 3 %,睡 眠不 安 的 发 生率 1 %,张 口呼 吸 的发 生 率 2 2 %,夜 惊 多 汗的发生率 0 6 %,肢体抽动的发生率 0 6 %,磨牙的发生率 3 6 %,梦 呓 的 发 生率 1 %,不 明原 因觉 醒 的 发生 率 0 5%, 睡 9 0 眠 姿 势异 常 的 发生 率 0.%, 白天 嗜 睡的 发 生率 O 8 2 .%。 因 睡 眠 障 碍 如 失 眠 ,严 重 忧 郁 ,不 能 坚持 正 常 学 习的 0. 2%,其 中先 后 有 1 因此 而 休 学 或退 学 ;其 中 多人 因学 习压 8 O人 力导致失眠、忧郁而精神异常;多人因失眠忧郁伴 高血压 、肾 功能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学 习。其中因睡眠障碍而影响学 习或学 习成 绩 下 降 的 占 0 5 以上 。 % 4 病例档案记载 。 . 病例 1 :某女生 ,19 级外语 系学生 ,因 92 学 习压 力 和个 人 情 感 问题 ,经 常失 眠而 出现 头 晕 头疼 症 状 ,情 绪烦 躁 不 安 ,而 后 出 现 严重 精 神忧 郁 。 由于 无 法 正 常学 习而 最 终退 学 。 病例 2 :某 男 生 ,20 级 中文 系 学 生 , 由于 长 期 睡 眠 01 障碍 ,夜晚睡眠不好 ,白天上课 又无法集中精 力听课 ,学 习成 绩急速下滑 ,每天都在焦虑不安中度过 ,最终导致被休学。

睡眠障碍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关联研究

睡眠障碍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关联研究

睡眠障碍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关联研究眠眠春风吹又睡,怪人怪事难归宿。

引言:睡眠是人体生理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神经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睡眠障碍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关联,并针对此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睡眠障碍与焦虑症的关联焦虑症被视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在患者中常伴随睡眠障碍的出现。

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症状。

进一步研究发现,焦虑症与睡眠障碍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焦虑情绪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而睡眠障碍又会加剧焦虑症状的发展。

二、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的关联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也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包括失眠、早醒等症状。

此外,睡眠障碍还可能是抑郁症发生和复发的危险因素,因为睡眠质量的下降会导致抑郁症状的严重化。

三、睡眠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约80%出现睡眠障碍的表现。

睡眠障碍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加剧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出现。

此外,一项研究还发现,睡眠障碍可能会成为预测精神分裂症风险的一个指标。

四、睡眠障碍与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的关联除了焦虑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外,睡眠障碍还与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如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存在关联。

这些关联可能是因为神经精神疾病对睡眠正常调节机制的影响,进而导致睡眠障碍的产生。

结论:睡眠障碍与神经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不同的疾病类型表现不同的睡眠障碍症状。

睡眠障碍与神经精神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双向的,睡眠质量的下降会导致神经精神疾病的出现和加重,而神经精神疾病本身也会影响睡眠的正常功能。

因此,针对睡眠障碍的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同时对于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也应注重睡眠质量的改善。

失眠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失眠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失眠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失眠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失眠症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对原发性失眠症诊断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

但近年来一般采用美国精神科协会所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和美国睡眠障碍协会所制定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

虽然两个标准在某些方面有差异,但对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基本一致,即失眠并引起白天功能损害,发病至少1个月。

(一)《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对原发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1.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每周多于4个晚上,病史持续至少1个月。

2.失眠引起苦恼、社会或职业等方面障碍。

3.排除发作性睡病、呼吸相关、生物节律、抑郁症、广泛性焦虑、各科躯体性疾病等引起的失眠。

(二)其他作者的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主观诊断)(1)主诉:自己对睡眠有效时间和质量极度不满意。

(2)由于失眠导致白天疲乏、头胀、头昏、精神不振等各项正常功能活动降低,并持续1个月以上。

2.实验室诊断(客观诊断)(1)睡眠潜伏期延长大于30分钟。

(2)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小于6小时。

(3)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分钟,睡眠效率小于85%。

(4)早醒。

(三)了解病史时注意点医生在诊断失眠时必须首先详细询问病史,要了解以下情况:(1)失眠时入睡困难,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入睡?(2)睡眠中间易醒,每晚有多少次?每次醒来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入睡?(3)睡眠早醒是几点醒来?开始入睡至早醒之间睡眠多长时间?醒后不能入睡是躺在床上或起床做某事?(4)睡眠质量如何?(5)失眠后有无影响白天工作,精力是否充沛,白天有无症状?(6)白天睡多长时间?每天实际睡多长时间?(7)失眠有无规律?(8)有无影响睡眠的因素,如性情、情绪、环境?(9)有无其他疾病的影响?(10)有无噪声、异味、光线、温度的干扰?二、几种特殊类型失眠症的诊断(一)心理生理性失眠诊断标准1.主诉失眠并伴有醒后功能降低的表现。

2.当有睡意时却想睡又难以入睡,但在非睡眠时期的其他活动时能入睡。

焦虑抑郁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焦虑抑郁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06 总结
1. 焦虑抑郁的表现症状
焦虑抑郁的表现症状: 1. 持续的情绪低落,时常感到悲观、沮丧、无助。 2. 对以往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包括社交、娱乐、美食等。 3.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多梦。 4. 精力减退,易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 5. 食欲改变,食欲减退或暴饮暴食。 6. 焦虑、紧张、不安、过度担忧。 7. 自我评价低,出现罪恶感、无价值感。 8. 有自杀念头或自残行为。 9. 社交退缩,不愿与人交往,表现出孤独、冷漠。 10. 学习、工作能力下降,难以胜任工作任务。
2
2. 抑郁症评估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或贝克抑郁
问卷(BDI)进行评估,量表将对心境、
思维、情绪等方面进行评分。
4
4. 生物学评估
如神经影像学(如MRI)、脑电图
(EEG)等,帮助了解大脑结构和功能
的异常。
6
6. 评估方法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估
方法,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04
临床观察与访谈 观察与访谈是评估焦虑抑郁的重要方法。临床观察包括患者日常行为、情绪反应、睡眠、食欲等方面。访 谈则涉及患者症状、原因、应对策略等方面。此过程需充分尊重患者,注意倾听,避免任何言语或行为上 的压力。有效的观察与访谈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困扰、需求与期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3. 心理测试与评估
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摄取足够的营养素,特别是富含Omega-3脂肪酸、 维生素D、B群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
4. 社会支持系统
01
02
家庭与朋友支持
焦虑抑郁者在家庭与朋友的关怀和理解下,感 受到关爱,并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陪伴、倾听和 鼓励。
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减退、疲劳、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抑郁障碍是指抑郁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ICD-11,抑郁障碍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障碍[4]。

三)焦虑的定义焦虑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体验,伴随着身体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

焦虑障碍是指焦虑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ICD-11,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特定物质或情境相关的焦虑障碍和未分类的焦虑障碍[4]。

二、失眠、抑郁、焦虑的流行病学失眠、抑郁、焦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失眠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10%~30%,女性高于男性;抑郁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3%~5%,女性高于男性;焦虑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2%~5%,女性高于男性[5,6]。

此外,失眠、抑郁、焦虑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失眠是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因素,而抑郁和焦虑也是失眠的危险因素[1,2,7]。

三、失眠、抑郁、焦虑的诊断一)失眠的诊断失眠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睡眠记录,包括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维持时间、睡眠质量、睡眠环境、睡眠惯、睡眠障碍的持续时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心情低落等。

同时,应排除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和药物所致的失眠。

失眠诊断的标准为: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持续时间≥3个月,每周≥3次,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8]。

二)抑郁的诊断抑郁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症状评估,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减退、疲劳、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名词解释失眠

名词解释失眠

名词解释失眠失眠是指在入睡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上有困难的一种睡眠障碍。

具体来说,失眠症状包括难以入睡、夜间多次醒来、早醒或睡眠质量差等。

失眠通常会导致白天的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给个人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一系列影响。

失眠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 压力:生活中的工作压力、家庭问题或个人困难等都可能导致失眠。

这些压力会导致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放松,进而影响入睡。

2. 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症状常常与失眠相伴。

这些心理问题会增加个体对睡眠的担忧和恐惧,进而导致入睡困难。

3. 环境因素:如过度噪音、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不舒适的床铺等,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入睡和睡眠质量。

4. 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例如长时间的午睡、晚餐过晚或过饱、过度饮酒或咖啡因摄入等,都可能导致失眠。

5. 药物和饮食: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贝拉米那等)以及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如咖啡、茶、巧克力等)都会影响睡眠。

6. 某些疾病和身体问题:例如心脏病、呼吸障碍、慢性疼痛等都可能导致失眠。

失眠对个人的影响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质量下降:睡眠不足会导致个人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下降,例如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弱、反应迟缓等。

2. 情绪问题:失眠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展和加重,这进一步影响睡眠,形成恶性循环。

3. 生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失眠可能增加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4. 日间功能受损:由于缺乏足够的睡眠,个体可能在日间出现困倦、疲劳、头痛、胃肠问题等问题。

治疗失眠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固定的睡觉和醒来时间,能够使人的生物钟得到调节,有助于入睡和睡眠质量的改善。

2.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宁静、凉爽、暗淡,避免噪音和过度亮光等刺激。

3. 建立良好的睡前习惯:在睡觉前一两小时,避免暴露在电子设备的屏幕辐射下,并且选择轻松的活动,如阅读、听音乐等,有助于放松大脑。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摘要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日趋升高,且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本共识着重阐述了中国成人失眠、抑郁、焦虑的概念、诊断和治疗,以期能为临床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日趋升高。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长期失眠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社会功能,还会引发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

失眠是抑郁障碍独立的危险因素[1, 2]。

失眠与焦虑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且易于“共病”[3],在治疗上也应重视“同治”的原则。

失眠和抑郁、焦虑既可以独立发生,也可以相伴存在,在症状学和疾病的层面密不可分[3]。

失眠伴抑郁、焦虑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面与单纯失眠有很大差别,且预后更差、危害更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及积极处理。

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及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学组共同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本共识。

一、概述一、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定义(一)失眠的定义临床上常使用的失眠概念包括“失眠症状”“失眠障碍”(或失眠症)。

“失眠症状”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晨间早醒等。

“失眠障碍”是指失眠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及物质滥用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th edition;ICD-11),失眠障碍分为3类: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短期失眠障碍(short-term insomnia disorder)和未分类的睡眠减少(hyposomnia,not elsewhere classified)[4]。

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探究睡眠问题与焦虑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探究睡眠问题与焦虑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探究睡眠问题与焦虑抑郁症之间的关系睡眠是人体恢复与调节内部功能的重要过程,对于维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现代社会的高压生活节奏、工作与学习压力的增加,以及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等因素,导致了许多人面临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定、过早醒来等。

与此同时,焦虑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以及相互影响的机制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

一、睡眠与心理健康睡眠对于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至关重要。

足够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增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并且有助于巩固情绪和情感的调节能力。

同时,睡眠还参与了人体的内分泌调节和免疫功能的提升,对于预防疾病和维持整体健康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睡眠问题与焦虑抑郁症的关联许多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长期缺乏良好的睡眠质量和充足的睡眠时间,会导致人们情绪出现波动,易烦躁、易怒等。

忧虑和焦虑的情绪会干扰睡眠的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抑郁症患者也常常表现出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定、睡眠过浅以及早醒等症状。

睡眠问题和焦虑抑郁症可能共同促进彼此的发展,并导致相互恶化。

三、睡眠问题与焦虑抑郁症之间的影响机制1. 神经生化因素:睡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可能与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

睡眠障碍会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尤其是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

而这些神经递质的紊乱也被认为是焦虑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2. 思维模式与认知:焦虑抑郁症患者常常陷入负面思维模式和认知偏差中,对事物持消极、悲观的态度。

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会影响到睡眠质量和睡眠满意度,使得睡眠问题的出现更为频繁和严重。

3. 生物钟调节失衡: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不良的作息时间、夜晚使用电子设备等导致的光线刺激,会使人体生物钟受到干扰,进而影响睡眠的调节和质量。

研究表明,生物钟调节的失衡与焦虑抑郁症之间存在关联,可能是其中一种影响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使用苯二氮罩类催眠药的危害:
成瘾性,剂量逐渐增大 神经毒性
催眠药使用原则 :
根据失眠类型使用不同的药物 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 短期使用 逐渐停药
什么抗抑郁剂是睡眠障碍患者的最佳选择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赛乐特等,其改善 睡眠作用已被广泛证实,长期使用不会引起明 显副反应,尤其对于老年人和躯体情况较差的
患者,提供了较好的选择。
常见的处理方法
1. 心理疏导:
非药物方法
耐心解释睡眠机制,消除病人对失眠的恐惧心理;
改善人际关系,特别是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
2.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只在有了睡意才上床,把床作为睡眠专用场所,尽 可能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 睡前用温水洗脚、喝些牛奶、看看不感兴趣的电视 等,可诱导病人出现睡意; 生活有规律化,无论睡眠如何,每天同一时间起床。
睡眠障碍会引起那些情绪问题

思维不敏捷、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抑郁:失望,兴趣缺乏、做事力不从心,思 维活动迟滞 焦虑:紧张、烦燥不安、易激惹、坐立不安、 神经过敏,尤其出现入睡前紧张和担心

睡眠障碍导致的不良后果?
1. 2. 3. 4. 98%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78%白天正常社 会功能下降,如精力不集中等; 免疫力下降; 医药费用增加; 工作效益下降。
睡眠障碍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失眠可使人产生抑郁焦虑情绪,而抑郁焦虑的 常见临床表现也是失眠
1. 前者先有失眠,最常见的是入睡困难, 数日后在睡眠无改善的情况下出现继发 抑郁焦虑情绪; 2. 失眠是抑郁焦虑的常见症状,如早醒和 白天嗜睡,感到乏力,入睡困难。而失 眠也加重了抑郁焦虑情绪。
常见的处理方法
睡眠障碍与抑郁焦虑
系列讲座(三)
什么是真正的睡眠?
睡眠是每昼夜规律性的生理状态,是人的基 本生理需要。人的一生中睡眠时间占去生命 的1/3时间,通过睡眠可以使人体的精神和体
力得到恢复,人在睡眠中活动减少、意识受
抑制,但可被唤醒。
我们需要多少睡眠?
• 平均6-8小时/天,因人而宜; • 充足的睡眠的标志:不需要闹钟的自然醒 来,白天精力充沛; • 误区: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逐渐减少 • 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形式与节律发 生变化(REM睡眠的比例逐渐减少),因此人们感 觉常常会醒来。
良好睡眠的小窍门
• 生活规律 • 睡眠时间充足 • 想睡觉时就上床睡觉 • 建立睡眠的“仪式”:同样的动作/顺序,放松 • 营造睡眠的环境 • 晚间不要进食太多 • 远离咖啡因和尼古丁 • 睡前4-6小时不量不使用睡眠药
什么是睡眠障碍?
包括难入睡、睡眠不深、睡后易醒、自觉多 梦、早醒、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不舒或 疲乏、或白天嗜睡; 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三次持续一月以 上;
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心理因素:如遇到亲人离丧等事件或由于 焦虑、抑郁等情绪引起 躯体疾病:如脑动脉硬化、甲亢等; 或躯体不适:如疼痛、气急等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障碍的发 病上升 药物因素: 兴奋性药物: 咖啡因、利太林等 镇静催眠药撤药所致的反跳性失眠
如果睡眠不足会怎样?
• 精力不足
• 易激惹 • 注意力不集中 • 白天倦怠 • 警觉性下降 • 免疫力下降
长期睡眠不足可导致情绪不稳定、冲动性行 为、幻觉,极端甚至可导致死亡。
你可能遇到的睡眠问题
• • • • • • • • • • 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 开车时会睡着 活动量不大时就得强打精神,如看电视或读书时 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工作、学习或生活 工作/学习业绩不佳 别人常说你昏昏欲睡 记忆力不佳 反应慢 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白天常打盹
原则
1. 讲究睡眠卫生、调整作息时间、改善卧室 和环境、减少或停用烟酒、茶及咖啡,适 当增加运动; 2. 治疗原发疾病,如老年抑郁症,脑A硬化哮 喘、甲亢等;
3. 合理使用药物助眠。
常见的处理方法
药物治疗
催眠药 苯二氮罩类:安定、氯硝安定等; 抗抑郁药
在抗抑郁焦虑的同时也有改善睡眠作用,如 赛乐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