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9课《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多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
2. 激发学生对鸿门宴故事的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鸿门宴发生的时代背景。
2. 讲述鸿门宴的基本情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鸿门宴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关注鸿门宴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第二章:刘邦与项羽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2. 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1. 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2. 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第三章:鸿门宴的准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准备过程。
2. 分析鸿门宴中的权谋策略。
教学内容:1. 鸿门宴的准备过程。
2. 鸿门宴中的权谋策略。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鸿门宴的准备过程。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鸿门宴中的权谋策略。
第四章:鸿门宴的宴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宴席过程。
2. 分析鸿门宴中的互动关系。
教学内容:1. 鸿门宴的宴席过程。
2. 鸿门宴中的互动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鸿门宴的宴席场景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鸿门宴中的互动关系。
第五章:鸿门宴的影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影响。
2. 分析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1. 鸿门宴的影响。
2. 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鸿门宴的影响。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六章:鸿门宴中的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
2. 分析鸿门宴中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动机。
教学内容:1. 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
2. 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动机。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鸿门宴》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情节。
(2)使学生掌握本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动机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忠诚、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2)通过对刘邦、项羽等人物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情节。
(2)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如何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动机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刘邦、项羽等人物。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动机等问题。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3. 深入理解(1)让学生分析刘邦、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思考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让学生讨论鸿门宴对于楚汉之争的影响,以及刘邦最终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谈谈诚信、忠诚、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2)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课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总结本课的主要观点和看法。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背诵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 以《鸿门宴》为题材,写一篇读后感或议论文。
《鸿门宴》的教案
《鸿门宴》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和翻译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鸿门宴》;(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2)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 文言文阅读和翻译技巧的掌握;3. 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的比较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专业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 对《鸿门宴》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3.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技巧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鸿门宴》;2. 参考资料:有关《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的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教学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激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情节;(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比较分析。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5.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鸿门宴》的场景;(2)各组展示角色扮演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6.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文化的厚重;(2)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7.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8. 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学生进行延伸阅读,了解《鸿门宴》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鸿门宴教案(多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内容:1. 鸿门宴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介绍。
2. 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项羽、刘邦、张良、樊哙等。
3. 鸿门宴的重要事件:项羽决定杀刘邦、张良的计谋、樊哙的壮烈表现等。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鸿门宴中的重要事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章: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鸿门宴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
2. 引导学生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心理和动机。
教学内容:1. 鸿门宴中的人物关系:项羽与刘邦、张良与刘邦、樊哙与刘邦等。
2. 鸿门宴中的人物矛盾:项羽要杀刘邦、刘邦想逃跑、张良的计谋等。
3. 鸿门宴中的人物心理和动机:项羽的骄傲自大、刘邦的机智勇敢、张良的智谋等。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
2.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鸿门宴中的人物心理和动机。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鸿门宴中人物心理和动机的理解。
第三章:讨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探讨鸿门宴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鸿门宴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内容:1. 鸿门宴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项羽要杀刘邦是否合理、刘邦的逃跑是否背叛等。
2. 鸿门宴对后世的影响: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对政治斗争的启示等。
3. 鸿门宴的启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背叛、权谋与智慧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鸿门宴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2.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鸿门宴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鸿门宴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的看法和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的思考。
第四章:总结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鸿门宴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总结鸿门宴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1. 鸿门宴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回顾。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鸿门宴》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讨论和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客观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鸿门宴》的基本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 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
2. 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背景。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情景模拟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鸿门宴的场景。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背景。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深入剖析课文。
5.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鸿门宴的场景。
6. 总结提升:归纳课文要点,强调历史教训和人物品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课文《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
2. 课文中所涉及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七、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背景。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深入剖析课文。
3.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鸿门宴》教案(精选11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11篇)《鸿门宴》教案(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鸿门宴》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鸿门宴》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自学、讨论、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
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二、展示学习目标(略)三、了解作家作品《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鸿门宴》教学教案
《鸿门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鸿门宴》中的重要词汇和成语。
(2)能够概括并描述《鸿门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3)能够分析并评价《鸿门宴》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物性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写作和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对团结、合作和忠诚等价值观的认识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通过阅读《鸿门宴》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词汇学习:学生学习和掌握《鸿门宴》中的重要词汇和成语,如“鸿门宴”、“项庄舞剑”、“刘邦”、“项羽”等。
3. 情节概括:学生能够概括《鸿门宴》的主要情节,描述刘邦、项羽等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4. 道德观念分析:学生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道德观念,如忠诚、背叛、友谊、利益等。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鸿门宴》的场景和对话,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鸿门宴》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
3. 词汇学习:教师解释和演示《鸿门宴》中的重要词汇和成语,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和记忆。
4. 情节概括:学生分组讨论并概括《鸿门宴》的主要情节,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5. 道德观念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道德观念,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鸿门宴》的场景和对话,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新编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9课《鸿门宴》word教案
21课《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
3、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2、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把握紧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2、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方法】1、讲解法2、讨论合作法3、诵读感知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作者与《史记》】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
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
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
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鸿门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的相关事迹以及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2、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字词、特殊句式;(重难点)3、了解“鸿门宴”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分析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
(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
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的性格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
二、作家作品介绍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
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
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
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史记》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组成:《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部分。
【12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例外:《秦本纪》《项羽本纪》《吕后本纪》【30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以及特别重要的历史人物【70列传】帝王、贵族王侯之外的名官、名人的事迹以及少数民族的传记【10表】以表格形式简列各个时期的大事件【8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评价: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
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
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因为古人距离现在距离较远,比较难以理解,所以为了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课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8篇《鸿门宴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鸿门宴教案(通用5篇)
鸿门宴教案鸿门宴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鸿门宴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鸿门宴教案1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名词作状崐语和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2、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3、了解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项庄舞剑”“樊哙入帐”两段。
2、难点:古汉语词类活用、名作状、句子成分省略等语法知识。
三、教学时数:四课时四、教学步骤:憙拑第一课时憗拕引入课文:《鸿门宴》选自司马迁写的《史记》。
我们以前学习过《史记》里节选的崐《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定还清楚地记得陈胜、廉颇、蔺相如崐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
司马迁非常善于描写人物。
鲁迅曾把《史记》誉为“史崐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鸿门宴》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司崐马迁刻画人物的特点,那就是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并通过人物个崐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
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崐邦只有10万。
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崐的结局了。
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崐动。
背景:“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起崐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崐的刘邦。
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崐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崐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崐王。
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
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演讲稿、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编写充实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鸿门宴》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军、击、内、如、信、谢、意、坐、举、胜、斗、置等重点实词,掌握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及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本文重点虚词,‘教案’鸿门宴教案。
2、学习作品中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行动展示人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文言基础知识1、注音释义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鲰生(鲰,zōu,短小,浅陋)戮力(戮,lù联合,一同)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眦尽裂(眦,zì眼角)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肩(彘,zhì,猪)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2、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3、词性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道芷阳间行(取道)B、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C、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D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交好)4、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5、句式解析(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的教案
《鸿门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鸿门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掌握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教学难点:(1)理解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3)准确运用文言文进行分析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4. 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5.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鸿门宴》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包括人物关系、事件发展和文言文表达。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6.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鸿门宴》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鸿门宴》教案(精选10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10篇)《鸿门宴》教案篇1(一)教学思路在古代的史传文学中,最富有史学意义和文学色彩的要数《史记》;在《史记》中,最令人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是《项羽本纪》;而在《项羽本纪》中,最能体现项羽的性格和为人的是“钜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
因此,教学《鸿门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__总的教学思路是从语言到人物、从整体到局部、从课内到课外,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和值得思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从而把握情节起落,感受人物形象,丰富文化底蕴,提高思辩能力。
从语言到人物:__编排在高中第一册,它与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落差。
因此,拟安排两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和熟悉课文语言: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去钻研课文,理解其中的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语活用和特殊句式;然后,利用连环图画,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给重要场景写说明文字,进行“语言转换”训练,进一步理解语言,把握情节。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整体到局部:《鸿门宴》是节选文字,但它始于曹无伤告密、终于曹无伤被杀,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片断。
在疏通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矛盾线索,理清宴前、宴中、宴后的情节结构,大处着眼,整体把握;然后抓住“宴中”这一部分,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具体、深入地剖析“三起三落”的情节安排。
这样,既有“面”上的鸟瞰,也有“点”上的响锣重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深入思辩的能力。
从课内到课外:“鸿门宴”只是“项羽现象”或者说“项羽文化”中的一个点,我们的教学应该由这个“点”辐射开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他们的文化底蕴。
理解文言词汇和句式,把握情节结构,感受人物性格,可以说都是课内功夫。
为了使课文教学富有深度和广度,拟安排两个环节加以拓展。
1.讨论: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人之度”。
课文《鸿门宴》教案范文
课文《鸿门宴》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鸿门宴》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默写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懂得尊重他人,学会合作与沟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鸿门宴》的基本内容及其主旨。
(2)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实词、虚词、句式等。
(3)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化。
(2)简介课文《鸿门宴》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2)分析人物形象,领悟课文主旨。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组织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课文《鸿门宴》及相关辅导资料。
2.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课文《鸿门宴》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鸿门宴》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来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提高口语表达和辩论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和道德观念。
详细小结细节:1. 知识与技能:课文《鸿门宴》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如“鸿门宴”、“项羽”、“刘邦”等,需要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分析,使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文化传统。
通过相关的练习和问题讨论,巩固和拓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辩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辩论能力,培养学生的表演和公共演讲技巧。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共同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开放心态。
通过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和道德观念,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并尊重他人的权益。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分析: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鸿门宴》,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主要事件。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角色性格和动机,如项羽的英勇和刘邦的机智。
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如鸿门宴象征着权力和利益的争夺。
2. 语言知识学习: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如“鸿门宴”、“剑拔弩张”等。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鸿门宴》教学设计 (一)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鸿门宴》教学设计 (一)中职语文拓展模块《鸿门宴》教学设计近年来,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不仅要传授专业技能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
语文教育成为中职课程的重要一环,而拓展模块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发挥的空间。
本文将以拓展模块《鸿门宴》为例,探讨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教学目标1.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及过程。
2.《鸿门宴》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3.相关名人故事及文化传承。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的介绍,让学生感受鸿门宴的历史氛围,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分析鸿门宴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影响。
2.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鸿门宴的认识和感受,互相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阅读互动教学法。
通过对《鸿门宴》中的经典语句和情节的解析和分析,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能力和对传统文学的欣赏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学:通过图片、PPT等介绍鸿门宴的背景和历史沿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课堂探究: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如何评价范增□和项羽□之间的友谊?……3.巩固提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组织学生分享收获,通过互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课堂总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总结,通过提问、梳理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传承的重要性及文化自信心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1.选取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2.考试方式灵活多样,可以设置课堂讨论、小组报告、诗歌朗读等形式进行评价。
3.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总之,拓展模块《鸿门宴》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历史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鸿门宴》教学教案
《鸿门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分析并评价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分析并评价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1.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文章中的事件和人物。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文言文知识。
2. 深入研究《鸿门宴》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2. 学生对文章写作技巧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学生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的评估。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反馈的分析。
3. 教师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调整和改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人物扮演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鸿门宴》的历史场景。
2. 邀请历史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解读《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究《鸿门宴》在历史中的影响和地位。
九、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和辅导资料。
语文教案:鸿门宴
语文教案:鸿门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鸿门宴》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鸿门宴的历史氛围,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
(2)认识诚信、友谊等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3)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鸿门宴》的内容理解。
(2)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的学习。
(3)人物形象分析和事件发展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2)对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
(2)引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古文阅读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的含义和用法。
(2)分组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分享自己的观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讲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5. 练习与拓展:(1)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3)学生进行课内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课堂回答,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课《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
3、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2、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把握紧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2、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方法】1、讲解法2、讨论合作法3、诵读感知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作者与《史记》】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
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
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
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
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
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
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
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三、【时代背景】课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著名作品。
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
而《鸿门宴》则又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采的一节。
“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
这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当时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
终于脱险逃归营地。
作者以令人信服的艺术力量描写了刘邦如何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而项羽则由优势转为劣势,成为以后“刘胜项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
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
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四、【放录音,注意以下字的读音】鲰(zōu)卮(zhī)卻(xì)戟(jǐ)彘(zhì)眦(zì)跽(jì)芷(zhǐ)欲王关中(wàng)道芷阳间行(jiàn)樊哙刀俎五、【梳理情节结构】1、本文写的是“鸿门宴”的经过,可分宴前、宴中、宴后三部分:宴前1—2段(战还是不战)①项羽下令击刘②刘邦拉拢项伯③项羽轻信“说项”宴中3—4段(杀还是不杀)①刘邦诡表心迹②范增举示玉玦③项庄舞剑④樊哙闯帐⑤项羽赐座宴后5—7段(追还是不追)①刘邦趁机离席②项王接受赠璧③范增砸碎玉斗2、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四部分:曹无伤告密开端范增献计鸿项伯夜访发展刘项约婚刘邦谢罪门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高潮项伯翼蔽樊哙闯帐宴刘邦逃席结局张良留谢曹无伤被诛六、【合作探究】1、鸿门宴上双方的形势关系是如何转换的?(提问、讨论、分析)宴前(非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两告两定。
曹无伤告密是的导火线,战云密布;项伯夜告确是一个转折点,缓和气氛。
项羽攻刘的决定是一时之气,不久“风正云散”;刘邦见项羽的决定却是深思熟虑之举,次日即成行。
宴中(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三起三落。
范增“数目”、“举玦”,一起;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二起;樊哙闯帐,项羽“按剑而踞”,三起。
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似乎一场血肉横飞的争斗不可避免。
但樊哙受赐、慷慨陈词意让项羽“不忍之心陡起,英雄相惜之念生”,刘邦的借故逃席更是将危险消于无形。
宴后(非正面交锋)——刘主动项被动,两毁两受。
借故离席毕竟是权宜之计,毁约逃席脱身回营则彻底扭转了被动的局面。
项羽受璧既预示了情节的彻底缓和,也更强烈地体现了项羽的悲剧性格。
至于张良受托,是其“忠心之举”,范增毁玉,则为“愤怒之为”。
2、从鸿门宴斗争中试分析刘、项性格特点。
(总结、归纳)项羽“自矜共伐”、“为人不忍”。
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二不忍;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四不忍。
以上不忍皆缘自项羽自矜共伐,这一切不仅使他丧失杀刘邦的时机,而且导致最终的“乌江自刎”。
相比之下,刘邦则复杂多了:既胆怯又勇敢(闻项怒则怯,赴宴会则勇);既机智又狡诈(拉项伯,先责己是智,骂鲰生、责告密者则诈);既能屈能伸(先破秦先道歉,居下座无怨言,出而未辞觉失礼);既知人善任又善纳忠言(以张良为佐并听从其建议)。
3、阅读下面几个评价项羽的作品,请说说五人分别从哪个角度评价项羽的。
1) 太史公: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②?何兴之暴也③!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④起陇亩之中⑤,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⑥,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⑦,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⑧,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⑨,奋其私智而不师古⑩,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11),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12),过矣(13)。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14),岂不谬哉!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认为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
2)、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
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3)、题乌江项王庙诗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4)、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
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5)、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出风雨起苍皇,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七、【课堂小结】本文情节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脱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首尾呼应。
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
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是一个动人的完整的故事。
构思上的巧妙,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课时一、【引用导入】南宋词人刘辰翁是这样评价本文写宴会高潮的内容的:“历历如目睹,无毫发渗漉,非十分笔力,模写不出。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本文,除学习文言知识外,重点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的写作方法。
二、【合作探究】文言知识(一)通假字、异体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二)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三)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固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