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教案1-3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8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8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重点:运用表面积的知识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策略。
教学用具:课件、盒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生:玩具车,变形金刚……老师:你包好礼物了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好的礼物。
你想看看它们吗?(课件演示,享受各种包装礼品)师:刚刚大家欣赏的礼物怎么样?老师: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想给别人一件礼物,我们通常会用漂亮的包装纸来包装,使它更漂亮。
包装礼物要考虑哪些数学问题?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聪明的你上课认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师:哦,包装礼物中有这多的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1、师:老师收了这么多的礼物,老师怀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给我的亲人送上一些黄金搭档,(课件出示图片)首先我要送给我的第一个亲人。
猜猜他是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小孩,个子长高不感冒,你说他是谁?师:老师准备送一盒黄金搭挡送给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长。
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
老师:但是我至少应该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能帮助老师吗?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
(师用惊奇的表情注视)老师:这位同学真厉害。
他知道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表面积的大小。
你和他一样聪明吗?试试看,包装纸的尺寸怎么算?算算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一节数一数教学目标: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 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假设干个。
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 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 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3. 在此根底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
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拟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根底,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1.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
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
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活动三:练习活动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稳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那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备课教案-第1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3 人口普查
3人口普查课时目标导航大数的读、写。
(教材第6页内容)1.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按数级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亿以内的数。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亿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已有的经验探索大数的读法和写法,提高学生的读数和写数能力。
3.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重点:能按数级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亿以内的数。
难点:每级末尾、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情景引入问题1: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位?(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我们认识了9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问题2: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你们能读出下面这些数吗?7424600800100003215509597010(教师引导学生回答)7424600读作:七百四十二万四千六百80010000读作:八千零一万32155095读作:三千二百一十五万五千零九十五97010读作:九万七千零一十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你们想知道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二、学习新课1.课件PPT出示教材第6页图片。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下面是部分省、市及特别行政区的普查结果。
(单位:人)(1)亿以内数的读法。
问题1:你能读出全国总人口数吗?北京、安徽、香港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北京:19612368读作: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
安徽:59500510读作:五千九百五十万零五百一十。
香港:7097600读作:七百零九万七千六百。
(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法则:从数的右边开始,每四位一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用读个级数的规则来读万级数,但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亿级的读法同万级一样,按个级的规则来读亿级数,但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亿”字。
(2)亿以内数的写法。
问题2:你能写出广东、台湾、澳门的人口数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广东: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写作:104303132。
全册备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PDF版)
全册备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PDF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共分八个单元,分别是: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法、方向与位置、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
本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思维。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大数的认识:让学生认识亿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意义,能进行数的读、写、比较和简单的计算。
2. 角的度量:让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能进行角的加减运算。
3. 三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和性质,能进行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5. 除法: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 方向与位置:让学生掌握方向和位置的概念,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进行简单的地图阅读。
7. 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数据绘制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8. 数学广角:通过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教案3篇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教案3篇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教案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②、能熟练地运用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②、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乘法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探索,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规律?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教师)出示课件__探索与发现(二)。
(学生)计算(9×25)×4 和9×(25×4)、(12×8)×125 和12×(8×125)两组算式。
(教师)两组算式的结果都相等吗?(师生活动)比较算式特点,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9×25)×4=9×(25×4)、(12×8)×125=12×(8×125)即: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教师)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
(学生反思)(教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表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吗?(学生)尝试书写关系式,并反馈尝试的结果。
(师生归纳)(a×b) ×c=a× (b×c)。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师)出示课件__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教师激疑)你能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下列各题吗?1、37×5×2;2、17×25×4(学生活动)(教师)上面两题为什么要把5×2和25×4结合起来计算?(学生)观察、讨论,然后反馈结果。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1数一数(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1数一数(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数1~10的数值。
2.能够用手指和物品之间建立联系,实现数数。
3.能够将有规律的物体分组,提高数数的效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数数的基本能力培养。
2.物品的熟悉程度、流程顺序。
难点1.巧妙数字分组。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十个物品,请小朋友们数一数,观察他们数的对象和方式,过程中用手指和语音辅助,注意观察并纠正不正确的方法。
2. 合理分组许多物品在一起,我们数的效率就会提高。
同时可以让小朋友们养成好习惯:把物品有规律地放在一起。
提示:哪些物品可以分到一组呢?请让小朋友们把他们分类,比比哪一组多。
3. 数分组数分好组的物品,老师给出一个区间的数字,让小朋友数出符合要求的物品个数。
4. 训练手指配合老师为小朋友展示一组物品,用手指指向一个物品,要求小朋友数这个物品后,再向其他同学传递指令低调指物品,使小伙伴们能正确数出那个物品。
5. 数学游戏老师将一组物品放在桌子上,上面盖了一个白纸,一个孩子挑选一件物品,在同学不看的情况下,将物品藏起来,让大家猜猜是哪个物品被拿走了。
四、教学评估本单元的测评内容是数数和物品分组能力,要求孩子能对数数和分组进行独立操作。
将依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估:•能正确数1-10的数字。
•能使用手指数出特定数量的物品。
•能正确分组物品。
五、板书设计第1单元:数一数1. 数1~102. 物品分组3. 数出这组物品有多少?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给孩子大量的联系,使孩子熟练掌握新学期的知识和技能。
要想受到孩子们的喜欢,老师开设许多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工作。
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孩子们自思、自动,教师应该保证教学的思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形成有效、富有活力的教育环境。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假如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
一起看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欢迎查阅!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探究并发觉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在试验过程中,培育同学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力量。
3、应用发觉的结论,来推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1、探究并发觉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觉的结论,来推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具预备:直尺、小棒教学过程:课前可以请同学预备四组小棒,课上组织同学摆一摆,让同学边操作边把有关的数据记录在表内。
当同学完成操作活动后,老师可以组织同学先争论能围成三角形的两组小棒的数据,并在填出“”“”或“=”。
一、数学活动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选择几根围成三角形。
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试验,发觉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
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状况,你发觉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2、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3、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肯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
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
二、运用学问模型1、第1题: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2、第2题:组织同学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
3、第3题:摆一摆,填一填。
4、第4题:假如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
鼓舞同学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
三、总结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设计: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目的1.使同学理解和把握,并能够应用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2.培育同学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使同学学到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教学难点理解和把握.教学过程课前练习,引出课题.1.口算.250÷5= 230÷10= 78÷3= 64÷4=360÷6= 2400÷10 28÷2= 450÷90=2.新课导入.老师提问:(1)谁来依据演示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演示课件“月饼装盒”,演示月饼装盒的过程)(2)请你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依据是什么?(连续演示课件“月饼装盒”,出示18÷3=6)(3)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8、3、6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连续演示课件“月饼装盒”,出示被除数、除数、商)老师小结: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除法的有关学问,今日我们连续学习除法的学问.(板书课题:)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引出新知.老师提问:不转变题意,转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谁能编出一道应用题?同学编题、列式、计算.老师板书:18÷6=3(盒) 6×3=18(块)老师提问:其次题求的是什么数量?第三题呢?你能不能象学习乘法各部分关系那样也能找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呢?(小组争论)老师板书: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老师提问:求除数用除法进行计算,求被除数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2.应用学问,进行验算.老师出示:1247÷29=43老师提问:你怎么能够知道这道题算的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样验算呢?验算:43×293878612473.应用学问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出示例5:求280÷ =56中的未知数.老师提问:结合今日学过的学问,大家看看这道题应当怎样计算呢?板书:280÷ =56=280÷56=5老师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你的依据是什么?(依据除数=被除数÷商)(2)出示例6: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老师提问:依据以往的阅历,这题可以怎样解答?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设要求的数是.÷48=15=15×48=720老师小结:在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应当留意什么?三、练习巩固,把握新知.1.填空.被除数2880除数412商3020说说你是依据什么填空计算的.2.依据1288÷23=56,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5=2380 1653÷=19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28=84A. =30B. =2352C. =3001414÷ =14A. =11B. =101C. =1001四、小结老师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这部分学问的应用,你有没有需要提示同学们留意的地方?五、课后作业.1.求未知数.÷50=14 141÷ =47 ÷40=108÷104=9 256÷ =64 612÷ =51÷120=31 4815÷ =45 -374=6892.(1)什么数除以64得28?(2)4698除以什么数得81?(3)5475是哪个数的75倍?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牢记全部公式。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一节数一数教学内容“数一数”(2——5页)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是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建立数感。
教具准备图片、计数器、含有100个方格正方形纸以及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谈话: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那到底它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在世界上又有哪些引以为傲的事例呢?现在老师就想利用几组数据来让大家感受一下。
2、出示图片a、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b、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1300000000人。
c、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它的占地面积约为720000平方米。
d、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是44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000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3、请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4、请学生说出一些关于大数的事例。
(学生汇报)并由此引出课题。
二、探究与体验1、复习:以前学过的数位有哪些?它们相对应的计数单位又是什么?2、说一说:如果在计数器上从个位到万位每个数位上都拨出一个珠子,它们分别表示什么?3、认识“十万”a、请学生看课本第二页的100个小格。
师:如果1 个小格代表1000,那这100个方格代表的是多少呢?b、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讨论,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此刻老师巡回指导。
c、学生汇报。
汇报后老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
d、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
10个一万就是十万。
e、请同学们来阅读课本第三页上的“说一说”。
并谈一谈感受3、认识“百万”“千万”“亿”(利用学习“十万”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a、学生看课本第4页认一认填一填。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
- 能正确数出较大的数。
2. 难点。
- 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展示一张包含大量物体(如星星、人群等)的图片,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快速知道这里面物体的数量呢?”引导学生意识到需要学习更大的数。
2. 探究新知。
- 利用计数器,从个位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个一是十;接着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个十是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数到10个一百是一千。
- 教师提问:“那10个一千是多少呢?”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揭示10个一千是一万。
- 继续在计数器上演示,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是十万;十万十万地数,数到10个十万是一百万;一百万一百万地数,数到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到10个一千万是一亿。
-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观察计数器上珠子的变化,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 巩固练习。
- 完成课本上的“数一数”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数出给定的数,然后同桌互相检查。
- 教师出示一些含有较大数的生活实例,如“一个大型体育馆能容纳十万人”,让学生说说对这个数的理解。
4. 课堂小结。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计数器进行直观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较大数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巩固。
(一)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人口普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人口普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收集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
水平目标:学生能正常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准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难点:多位数的读写法,读数中有“零”的写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课件表现中国地图)师:你了解我们的祖国——中国吗?学生各诉己见。
师: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拥有着56个名族,而且在人口方面也位居世界前列。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近的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
(板书课题:人口普查)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亿以内数的读法(课件出示普查人口的数据)师:在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知道了北京有19612368人,安徽有59500501人,香港有7097600人,广东有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人,台湾有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人,澳门有五十五万二千三百人……,我国总人口有1370536875人。
师:你能读出全国总人口数吗?小组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然后交流反馈。
方法一:按级读数,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方法二: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读。
师:再读这些数,边读边想,你是怎么读出每一级上的数的。
(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的读法读,末尾加一个“万”字或“亿”字。
)师:你能读出北京、安徽、香港的人数吗?学生试着读一读这些数。
师:这三个数中有的数中有很多的0,哪些0读了?哪些0没读?(学生自由说一说)2.亿以内数的写法师:你能写出香港、澳门和广东的人口数吗?试着写出这些数。
(学生自由写一写)师:说说是怎么写的?学生自由说一所,师用课件演示。
3.总结方法师:你是怎么读数和写数的?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小结:在读数时,先读亿级再读万级和个级,每一级的读法相同,读完后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哪一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三-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三-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乘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整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及运算规律。
2.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整数乘除法的运算过程。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1. 复习整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回顾乘除法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阶段: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整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算规律。
2. 通过示例演示整数乘除法的运算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整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第三阶段: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整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四阶段: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整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运算规律。
2. 强调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运算顺序、符号等。
第五阶段: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整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整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运算规律。
在课堂练习环节,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疑问。
课后作业要适量,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课堂练习”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整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而教师则需要通过巡回指导和作业点评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认识多位数,掌握正确读写方法;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出示一张人口普查表格,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字,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字代表什么?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二、认识多位数1、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字,让学生认识多位数的概念。
2、教授多位数的读写方法,例如:读作一百二十三万四千五百六十。
三、比较多位数的大小通过比较不同多位数的大小,让学生掌握比较方法。
例如:比较和的大小,可以逐位比较,从左到右,直到出现不同的数字为止。
四、稳固与应用1、练一练第1、2题:第1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中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巩固多位数的计算方法。
第2题要求学生比较不同多位数的大小,巩固比较方法。
2、练一练第3、4题:这两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运用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练一练5、6题。
观察身边的数字,记录下来并进行读写和比较。
板书设计]人口普查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比较多位数的大小让学生自己尝试将搜集来的国土面积数据改写为万或亿为单位,让学生发现改写后更加直观易懂,同时也更加方便比较大小。
三、比较国土面积大小让学生用已学的比拟方法比较不同地区的国土面积大小,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数据背后的实际意义,如国土面积大的地区往往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等。
四、稳固与应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搜集来的数据,改写单位并比较大小,同时也让学生思考这些数据背后的实际意义。
五、作业:1、完成练一练5、6、7、82、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搜集一组有关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并改写单位比较大小。
板书设计]国土面积亿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1、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各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并询问如何将这些数据改写成更方便的形式。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分享改写方法。
3、练稳固改写方法,例如将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4、学生研究海洋知识,讨论如何改写海洋数据。
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
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27+85=113(人)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329×6 =2×987=1974(人) =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整理与复习(第1-3单元)》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整理与复习(第1-3单元)》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期中复习《整理与复习》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3.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105度的角。
()
三、选择题
1.可以量出长度的是()。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2. 图中有()个锐角。
A.1
B.2
C.3
四、操作题
过c点分别画直线L的垂线、平行线。
.C
——————L
活动意图说明: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本单元知识点,感受空间与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期中复习《整理与复习》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期中复习《整理与复习》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下面给大家分享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
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街心广场长30米宽20米花坛长3米宽2米地板砖长0.3米宽0.2米(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3个算式:街心广场: 30×20=600(平方米)花坛: 3×2=6(平方米)地板砖: 0.3×0.2=?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1、讨论:街心广场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总结:长与宽都扩大到原来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到原来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缩小到原来的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2、小组讨论: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花坛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地板砖与屏幕相比,长和宽都缩小到原来的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所以它的积也会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结果是0.06平方米。
3、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一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的末尾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美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册教案一、教学目的任务:(思想教育、“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1、班级概况:四年级是在20XX年新组建的,现有人数为43人,其中男同学28人,女同学15人。
大多数学生来自庄冲村,淳河村,唐冲村、秦咀村等,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能在电脑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
2、通过在电脑画图操作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欣赏生活中各具特色的图案,感受其中蕴涵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
2、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图案,从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和艰辛,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
2、画图过程中对图形平移距离和旋转度数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欣赏学生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思考:(1)你收集的图案有什么特点?(2)是什么图形平移旋转绘制成的?2、欣赏老师收集的图案(电脑出示)。
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3、导语:大家刚才说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有关图案欣赏的数学课。
(揭示课题:图案欣赏)二、图案欣赏感悟新知1、出示教材图1 五角星图案:观察思考:这个图形是怎样拼摆而成的?2、观察五角星的旋转过程:(动画演示:呈现由三角形→五角星图案的全过程)。
3、学法指导:对,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可以制作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4、呈现教材中其余五幅图案。
(电脑出示)思考:图2~6是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怎样绘制的?5、师进行动画演示。
6、小结:大家说的非常好。
刚才大家共同感知了这几幅图案的排列规律,并且明白了它们的绘制原理,体会到了图形的美。
现在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三、动手操作强化感知小组活动①:1、基本图形的制作:大家看前面这个基本图形是怎么得到的?(电脑出示):。
2、小组合作:用这个基本形拼一拼,看谁能制作出美丽的图案,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要求按一定规律涂色。
3、小组汇报:4、教师小结:同学们拼出的图案真漂亮,富有一定的创意。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本页是编辑沧海红颜帮助大家整理的1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口算卡片50x70=125x8=40x5=11+7=4+25=70x50=8x125=5x40=7+11=25+4=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板书:5x4=20因数因数积二、教学实施1、领会主题图(1)、观察图意(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分析数量关系(2)、列式计算:4x25=100(人)或25x4=100(人)(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x25=25x4)(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5)、举例(6)、归纳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AxB=BxA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1节数一数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这个技术单位,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难点:通过多种方法,学生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课件(书中十万块小正方体图片、扩展的大数资料、教材第3页的第3、4题)、计数器、小正方体。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复习万以内的计数单位1、出示1个由1000块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让学生猜一猜它有多少块。
2、说一说,可以怎样数出这个大正方体有多少块?(教师演示:一块,10个一块是十块,10个十块是一百块,10个一百块是一千块)教师板书:万以内的计数单位。
二、探索新知(一)数一数,认识“十万”1、教师出示:书中十万块小正方体的图。
请同学们猜一猜、数一数,图中有多少块小正方体?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再和同桌交流数的结果和方法。
同学们发现的方法:先一千一千地数,数出一万块。
再一行一行地数,数出十万块。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数的过程: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行大正方体是多少块?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参考。
3、在学生充分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教师提问:()个一万是十万。
设计意图:“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少,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直观的“个(一)”“十”“百”“千”“万”的数学模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拨一拨,感受十进制关系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我们用计数器做一个“拨一拨”的游戏。
2、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拨出10003,然后再一个一个地拨,拨出100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西湖镇马付小学吴翠鹏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程实施以来,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利用一直是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施者关注的永恒话题。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标准中还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一些以情境教学为主的课堂上,过滥、过庸、过度、过奇或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我们的课堂。
看似表面热闹,实则不求实际,忽略了其本质的东西,不能实现有效教学,是无任何价值可言!现选择情境创设中的几个典型现象进行透析。
那么,我们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地创设和利用数学教学情境呢?正确认识有效教学情境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的体验。
而有效教学,效益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寻求一种平衡,也就是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有序的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须的数学”。
因此,最强课堂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为了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创设和利用有效地数学教学情境,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何为“教学情境”呢?教学情境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教学情境是联系生活现实与数学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课本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态的重要载体。
这就确定了课堂情境是为教学服务,它所发挥的作用就是情境,生活,学生感官的获得过度到数学含义的提炼,教学方法的理解,飞跃到一种理性的概括和思考应用。
课堂教学情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开始,而且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环
节。
只要有学习活动的进行,就应有相应的学习情境。
然而,在一些现实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挖空心思,煞费苦心地创设各种数学教学情境,知识“花架子”,存在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从而阻碍了有效教学的发生。
有效教学情境应是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蕴含着一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有一定思考力度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触境生思”,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
创设有效情境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要防止形式主义,不能只求表面热闹,要关注其本质。
创设情境必须要目的明确,不能让学生雾里看花,摸不着头脑。
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有真实性,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而变化。
创设情境时,必须要能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有效情境创设和利用需遵循的原则,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创设的情境要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思考。
鉴于这样的考虑,有效情境的创设和利用一般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
这就要求在情境创设中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需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了教学需要创设虚假情境。
情境设计时,不仅要注重童真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情境创设的目的要明确。
不能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了游戏而游戏,要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生活的“数学化”的过程,要对学习有意义,要能引发学生思考,必须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任务,重难点,学生认知特点而进行。
创设情境需有趣、形象、新颖、生动,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关注。
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繁杂的事务简单化。
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中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仿特感兴趣;高年级学生则对具有“挑战性”的事务或任务更感兴趣。
所以,创设情境时要有的放失,对症下药,不可盲目滥用。
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显重难点。
创设的情境应是能够体现学科知识的特点、意义和价值。
这样才能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教学情境强调学科性,意味着要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要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启发学生思维,
体现情境创设的价值。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
“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
“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学情境不在华丽的外表,而在于是否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考。
好的教学情境应该“短、平、快”,直奔主题,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情境与教学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