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也是一门生意

合集下载

韦伯:《政治作为一种志业》读书报告

韦伯:《政治作为一种志业》读书报告

《政治作为一种志业》读书报告【著作名称】“政治作为一种志业”【原文作者】{德}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译者】钱永祥【文章相关信息】《学术与政治:韦伯选集(1)》,台北:远流,2005年五刷【内容概要】在本篇演讲稿中,作者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才又资格以政治为安身立命的“志业”?志在参与政治的人,是否在近代世界中,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意义,为世界创造价值?本篇讲稿中,作者从历史和社会学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并在道德、价值层面上批判反思,围绕关于“一种志业的政治是什么,以及这种政治能够具有的意义”的主题作了详细解读。

译者将文章分为十个部分,从而使我们能更清晰地明确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主要对“政治”和“国家”作了界定,并阐释了国家存在的“正当性”的类型。

首先,作者认为,广义上的“政治”可以指“每一种自主领导活动”。

而文章所谈论的“政治”则指“对一个政治团体(国家)的领导,或对这种领导所施的影响”。

由于“政治是追求权力的分享、追求对权力的分配有所影响”,所以在解决“政治”性问题时,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权力的分配、维持或转移。

文章还从社会学角度解释了“政治团体”和“国家”的含义。

作者指出,“国家者,就是一个在某固定疆域内肯定了自身对武力之正当使用的垄断权力的人类共同体”,也可以说“国家是一种以正当的武力为手段而存在的人支配人的关系”。

作者分析了国家中的支配者具有一定权威的三种正当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卡理斯马”型支配,这个类型的权威来自人们对特定领袖的信仰,也是志业这个观念最高度的表现。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政治上的权力支配所必须的要素:人与物。

文中提到:“支配的经营需要由人组成的行政管理僚属和物资方面的行政管理工具”。

行政的实质工具由从属的行政僚属自行掌握的组织便是“身分制”政治团体。

近代国家将行政工具收夺和垄断,形成了制度化的支配团体。

同时,在这种政治收夺权力的过程当中出现了最初意义上的“志业政治家”,他们主要是为政治上的支配者服务。

商人为什么玩不过政客

商人为什么玩不过政客

商人为什么玩不过政客
1 商人和政客的差异
政客和商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都是属于不同的领域,
并有着不同的角色。

商人是指从事商业活动的人。

他们以谈判,签订
合同,合作处理事务为主,而政客则专注于政治,领导政府,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等。

2 商人受到政治环境的限制
商人的运作会非常受到相关的政治环境的限制,他们的行动是运
行在相应的法律和体制之中的,而政客在这方面却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他们能够为商人营造更加宽松的政治环境,而商人往往也依赖于政客
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于此同时也不能够及时发现政府所希望解决的
一些问题。

3 政客相对更有便利
政客也拥有比商人更多的便利,比如他们可以靠联系和关系来解
决商业中的问题,也可以更容易调动到政府的资源,比如取消税收,
提供补贴等等。

4 商人对政客的依赖
由于上述原因,商人们在政治方面往往依赖政客。

在营造政治环境、推动政策、获得利益等方面,商人们大多是处于旁观的角色,相
比之下政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他们可以更有效率地决策、行动,在
许多情况下也能够缩短决策时间,也能够在恰当的时候采取行动,而商人就没有这样的能力。

5 政客更有影响力
此外,政客也拥有着更大的影响力,他们有更多的方法可以影响公众、采取行动以达到他们的目的,而商人们只能屈辱地“从外面追赶”,不能主动控制局面,也不能推动政策。

从以上可以看出,政客在比赛中比商人有着显著的优势,他们更有能力去影响、控制局面,更有可能达到他们所希望的想法。

由此可见,商人玩不过政客,完全是由于其天然的特征、优势所决定的。

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学做“精明的公民”

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学做“精明的公民”

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学做“精明的公民”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学做“精明的公民”许多人厌恶政治,嫌政治不干净,认为政治无非就是权术、阴谋、诡计和欺骗。

他们躲避政治,尽可能不与它打交道,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与它周旋。

他们对政治小心翼翼,如避火或是防贼,随时害怕惹祸上身。

对于高高在上的政治领袖,他们更是一面当神明供奉,一面当虎狼提防,用马基雅维利的话来说,是不指望政治人物“去实践那些认为是好人应做的事情,因为他要统治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

”政治不是某种你可以拿来交给“别人”的东西政治的不干净和不诚实,连政治家们自己也常不讳言,戴高乐说,“为了要当主子,政治人物总是先装成仆人。

”赫鲁晓夫说,“政治人物到处都一样。

就算在没有河的地方,他们也发誓说要造桥。

”在普通人眼里,如萨特在《肮脏的手》中所描绘的,政治更是一种天生不洁和非善的行当。

政治是一桩无需本钱,便有利可图的生意,一个人再平庸无能、人品猥琐,只要政治正确,照样能出人头地。

因此有人把政治当作官场,虽然官场中风云莫测、深险难料,但毕竟有机会从中得到相当的好处:权势、地位、尊贵。

政治可以帮助他们敲开幸福的大门,让他们能够荣华富贵、呼风唤雨,极大地满足对权力的欲望。

他们把政治当作通往个人名利的捷径和通道,即便不是附膻逐腥之地,也绝对与道德高尚、思想杰出、能力出众没有关联。

但是,也有人不这么看待政治,像丁文江、胡适他们就曾把政治看成是一种能够让“好人”精英实现“出山要比在山清”抱负的事业。

丁文江呼吁,“有知识有道德的人要向政治上努力”,如果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因为鄙视政治而置身事外,那么政治便真的会变成污泥浊水,在里面不嫌肮脏,尽情玩耍的也便只能是一些无才、无德、无耻的小人和歹徒。

在这之前,梁启超就希望“公正自爱之人”不要嫌麻烦,要为公尽责,因为好人不管,就可能让坏人来管,则业将败坏殆尽。

“好人政治”设想的好人是少数的精英人士,好人不意味着道德上一定是圣人(如果是自然更好),而是有道德操守、专业知识,有行政特长的“治国专家”。

马克思_韦伯《政治作为一种志业》读书报告

马克思_韦伯《政治作为一种志业》读书报告

《政治作为一种志业》读书笔记1、政治和国家的界定韦伯对国家的界定是建立在他对政治的理解基础之上的,韦伯认为“政治”概念非常宽泛,每一种自主的领导活动都算是政治。

而韦伯认为“武力乃是国家特有的手段”,因此他对于国家的定义是:“国家者,就是一个在某固定疆域内肯定了自身对武力之正当使用的垄断权力的人类共同体。

”既然韦伯认为,国家是一种以正当的武力为手段而存在的人支配人的关系,那么这一种支配的正当性依据来源于什么呢?他认为权威的来源有三个基本类型,一是传统型,即“永恒的昨日”的权威,也就是权威由于威信和习惯而变成神圣的习俗。

二是个人魅力型,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比如希特勒、毛泽东以及宗教领袖乔答摩悉达多甚至虚幻的耶稣都是诸如此的人物。

三是法制型,靠的是人们对于法律规范的自觉服从,这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权威来源类型。

2、现代政治的特点那么政治是如何实现对人的支配呢?韦伯认为支配的经营需要由人组成的行政管理僚属和物资方面的行政管理工具。

其中,政治家通过提供“物质上的报偿和社会性的荣誉”让行政僚属听命于自己。

而在物资管理方面,不同于过去的“身份制”政治团体和君主自行管理行政两种模式,近代国家凭借正当性的武力,取得了对经营所用物资工具的独占垄断,因此行政僚属与具体行政工具终告分离,官僚制构建起来,国家站在了权力的顶端。

而在一过程中,作为君主收夺权力工具的志业政治家出现了。

此外,作者还关注了而新闻工作者。

他认为新闻事业应当是政治领袖向上爬升的正常渠道,然较低的社会评价、缺乏余裕的桎梏等恶劣的社会环境使得许多有才华的新闻从业者囿于本职工作而失去在政治上有更大作为的可能。

3、政党政党也随着政治在近代的变化而呈现着不同的形态。

政党最初是贵族的追随者,之后分化为各类政党。

一开始,国会议员和地方望族对于政党有着很强的控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党组织独立和强化的倾向使得望族的支配、国会议员的操纵宣告式微,直接诉求民意认可的民主制到来。

论马克思韦伯的《政治作为一种志业》

论马克思韦伯的《政治作为一种志业》

论马克思韦伯的《政治作为一种志业》作者:刘影来源:《商情》2014年第44期【摘要】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

这篇作于慕尼黑的演讲稿《政治作为一种志业》是其政治思想的一次集中阐释。

在这篇文章中,韦伯阐述了自己的政治观、国家观,提出了合法统治的三种类型,比较了官吏和政治家的角色差异,并对官僚制作了评析。

【关键词】政治,统治,制度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

这篇作于慕尼黑的演讲稿《政治作为一种志业》是其政治思想的一次集中阐释。

笔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韦伯的这篇演讲稿作进一步的解读。

一、界定“政治”和“国家”在文章开端,作者便对“政治”和“国家”做了界定。

在韦伯看来,一切自主领导的行为在宽泛意义上都可以被称为政治,但此处所指的政治仅指“一个政治团体——这在今天是指国家——的领导”;那么,国家又如何界定呢?韦伯认为,国家是一个政治团体,它在一定疆域内拥有宣布正当使用武力的垄断权。

也就是说,在韦伯眼中,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一种以地域为基础的强制性机构,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唯一宣称拥有使用武力垄断权的组织。

虽然武力是国家的特有手段,但它并不是国家常用手段或唯一手段。

韦伯将其政治概念限定于国家层面的领导活动,而国家又是特定疆域中正当武力行使的垄断者。

如此一来,政治便必然与国家的权力活动联系在一起了。

二、合法统治的三种类型在韦伯看来,一个政权是否正当存在,不在于它是民主抑或独裁,而取决于是否得到了民众的认同。

也就是说,统治的合法性仅仅与统治的正当性及对统治的认同有关,与价值无关。

按照这种合法性、正当性观念,凡是被大众所认同的、相信的、能保持大众对他的忠诚和支持的统治,就是正当、合法的统治。

为此,韦伯在文章中提出了著名的“正当统治的三种类型”理论。

第一,传统型。

这种统治的正当性是建立在长期形成的传统风俗和习惯的基础上的。

按照韦伯的话说,“也就是权威因于‘古已如此’的威信、和过去遵袭的习惯,而变成神圣的习俗”。

政治作为一种志业

政治作为一种志业

北京大学法学院姚望马克思.韦伯《政治作为一种志业》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法律社会学家,但在我读完马克思.韦伯的此篇文章后,“纠结”却是我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的最为深切的感想,似乎自己每一小段都读懂了,但是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却感觉自己完全没有理解韦伯在演讲中所试图论述的,因为我直到此刻自己都没有理解何为“志业”(惭愧!)但出于无奈,毕竟是读了韦伯的大作,报告还是得写的。

韦伯对政治先下了一个定义:一个团体,以一定的目的为主导。

也就是说韦伯认为政治是人类的作品,只有在从他的理念出发,才可能被理解。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讲,通篇演讲就是对于这个句子的展开:“政治是追求权力的分享,追求对权力分配的分配有所影响——不论是在国家之间、或是在同一个国家内的各团体之间对一个政治团体之间。

”一、主体国家的概念:韦伯认为国家的概念不是此次演讲的重点,所以其对于国家的定义也是支离破碎的。

国家的起源是暴力,但这并非国家的目的,国家一旦建立,暴力将降格为一个控制手段。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以为,在文章中应当稍稍区别一下“强制力”同“支配权威”的区别,否则之后理解会出现矛盾)在韦伯眼中国家似乎更像是一种实然的存在,他给国家的概念也是描述性的,“在某一特定疆域内的……占有合法的物质暴力垄断权的人类共同体”,“合法的,或者说是被认为是合法的,暴力手段基础上的人的统治。

简而言之,国家的要素就是领土、人民和法律。

法律有着双重性,一方面它代表着一种对于权力合法性的信仰,另一方面他又是暴力的委婉说法。

之后文章又对前一种定义进行了论述。

二、政治权力的源泉和社会支配力的源头:这一部分文章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可以被总结为两个问题:(1)这个统治秩序或服从秩序,是以哪一种人性作为基础;(2)什么样的前提条件(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甚至是个人品质的)促成(或反制)了这样的社会秩序;通过对于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答案,韦伯得出了三个不同的社会支配形态:(1)根基于一种一种对于早已建立的习惯的信仰,以及相信在其传统下进行权力行使的信念的传统型支配形式;(2)根基于一种对于已经制定的规则的合法性的信仰,以及其对在其规则下颁布命令的严肃权威的信任的理智型支配形式;(3)根基于对于一个人有着异常的神性的拟制人的信仰,以及由此对于这个人制定的规范类型或秩序要求的信任的查理斯玛型支配形式。

政治名言100句

政治名言100句

政治名言100句1. "政治就是治理社会的艺术。

" - 阿德尔·斯蒂尔菲2. "政治是权力的斗争,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工具。

" - 马克思3. "政治不是纯粹的自由,而是权力的行使。

" - 亚力士·德·托克维尔4. "政治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斗争的过程。

" - 孙中山5. "政治家的首要职责是为人民谋福祉。

" - 伊曼努尔·康德6. "政治应该以公正为基础,而不是个人利益。

" - 索克拉底7. "政治是一个伟大的职责,要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幸福奋斗。

" - 胡志明8. "政治到底是什么?就是权力的争夺和利益的博弈。

" - 伏尔泰9. "政治的本质在于权力的掌握和运用。

" - 汉弗莱·博利斯10. "政治是通过合法的权力机构推动社会变革的过程。

" - 托马斯·霍布斯11. "政治改革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人民生活。

" -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2. "政治是一门手段,而不是目的。

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

" - 馬丁·路德·金13. "政治是一种艺术,要善于处理各种利益冲突和权力平衡。

" - 博阿斯·斯德尔14. "政治行为应该建立在道义和原则的基础上。

" - 路易·勃朗宁15. "政治是追求权力和地位的游戏。

" - 尼采16. "政治是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

" - 贝特兰·罗素17. "政治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 - 纪伯伦18. "政治家是为了完成伟大的使命而生的。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探究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探究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探究政治与经济是社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政治是指国家政权组织和社会政治活动的总称,经济是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物质财富的活动。

以下是政治与经济相互关系的探究:1.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政治体制和政策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政治体制会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如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政治稳定性和政治环境也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政治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而政治动荡则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政治权力分配和政府行为也会影响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分配。

政府的干预和调控可以通过税收、财政支出、货币政策等手段影响经济活动。

2.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社会财富的分配状况会对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利益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不同社会集团的经济利益会在政治决策中得到体现。

–经济发展会影响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提高,公民对政治的参与程度和诉求也会增加。

–经济利益也可能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和合作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得到体现。

3.政治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政治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相互作用,相互推动。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政治权力可能利用经济资源来扩大其影响力,而经济利益也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作用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控来实现平衡,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政治与经济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协调,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习题及方法:1.习题:政治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解题方法:分析不同政治体制下的经济政策,比较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可以举例说明,如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或者不同政治体制下的经济增长表现。

2.习题:政治稳定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解题方法:分析政治稳定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从政治动荡对经济的影响、政治稳定对吸引外资和投资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徐贲:政治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副业

徐贲:政治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副业

∙1政治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更不是可以拥权自肥的“行当”∙2从政者应该善于懂得别人的不同立场,必须要有对社会整体的责任心∙3政治是无参与即无作为的事,公民把政治当作自己副业便要有所参与∙4公共政治不只是“局内人”的游戏,而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的游戏徐贲:政治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副业编者注:6月2日,徐贲在东方出版社与凤凰网大学问主办的读书会上以《政治是一种怎样的公民“副业”和“参与”》发表演讲。

徐贲认为政治不应该成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那种“工作”,更不是一个可以拥权自肥、有油水、能赚钱的“行当”,从政者应该善于懂得别人的不同立场,必须要有对社会整体的责任心。

徐贲认为政治应当成为每个人的副业,犬儒不该成为国人的宿命,社会需要“多嘴”、“管闲事”的公共知识分子。

徐贲,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马萨诸塞大学文学博士。

著有《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文化批评往何处去》和《知识分子和公共政治》等。

最新出版《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和《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

政治不应该只是斗争权术是一种事业一种“召唤”我的《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出版后,有人向我询问“副业”到底是什么意思,也有人指责我想用政治“副业”引诱人们回到文革时代。

一位批评者说,“文化大革命中,政治恰恰将所有人都卷入了进来。

父母与子女斗争,上级与下级斗争,朋友之间意见不合也开始斗争。

政治确实有斗争这一层含义,徐贲先生这样一部《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难道要所有人都卷入人与人的斗争中去吗?”政治,无论是“职业”还是“副业”都不等于“人与人的斗争”,也不应该是这样。

文革中那样残酷斗争、阴谋诡计、你死我活并不是政治的本质,至少不应该是作为公民“副业”的那种政治本质。

我所用的“副业”说法,正如我在书的“序”里所交代的,是来自美国已故伊利诺州参议员埃弗雷特-德克森(Everett Dirksen,1951-1969任参议员)说的一席话,“政治不是某种你可以拿来交给‘别人’的东西。

为什么不能碰政治

为什么不能碰政治

为什么不能碰政治
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能玩转政治的资本,对于政治运转背后复杂的体系概念他们一窍不通。

政治博弈所需要的自身资本他们一无所有,对于这种人来说和政治密切的接触只会损害到自身的利益。

首先,政治是政治家的事情。

这是一个专门的行当。

一般人不熟悉其中的详情和规则,无从置喙。

无论投入还是发言,不得不是幼稚的,无力的,也是无效的。

其次,政治是利益攸关的事情。

如果在其中并没有你的利益,就不必关心。

再次,恩格斯的平行四边形原理。

社会上一些人向左,一些人向右,社会最终的演变方向必定是所有人的合力,一切都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所有的个人意志都会在社会变迁的合力中消弭于无形。

所以只要没有受到直接的损害,就不必做任何努力。

政治作为一种志业

政治作为一种志业

北京大学法学院姚望马克思.韦伯《政治作为一种志业》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法律社会学家,但在我读完马克思.韦伯的此篇文章后,“纠结”却是我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的最为深切的感想,似乎自己每一小段都读懂了,但是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却感觉自己完全没有理解韦伯在演讲中所试图论述的,因为我直到此刻自己都没有理解何为“志业”(惭愧!)但出于无奈,毕竟是读了韦伯的大作,报告还是得写的。

韦伯对政治先下了一个定义:一个团体,以一定的目的为主导。

也就是说韦伯认为政治是人类的作品,只有在从他的理念出发,才可能被理解。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讲,通篇演讲就是对于这个句子的展开:“政治是追求权力的分享,追求对权力分配的分配有所影响——不论是在国家之间、或是在同一个国家内的各团体之间对一个政治团体之间。

”一、主体国家的概念:韦伯认为国家的概念不是此次演讲的重点,所以其对于国家的定义也是支离破碎的。

国家的起源是暴力,但这并非国家的目的,国家一旦建立,暴力将降格为一个控制手段。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以为,在文章中应当稍稍区别一下“强制力”同“支配权威”的区别,否则之后理解会出现矛盾)在韦伯眼中国家似乎更像是一种实然的存在,他给国家的概念也是描述性的,“在某一特定疆域内的……占有合法的物质暴力垄断权的人类共同体”,“合法的,或者说是被认为是合法的,暴力手段基础上的人的统治。

简而言之,国家的要素就是领土、人民和法律。

法律有着双重性,一方面它代表着一种对于权力合法性的信仰,另一方面他又是暴力的委婉说法。

之后文章又对前一种定义进行了论述。

二、政治权力的源泉和社会支配力的源头:这一部分文章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可以被总结为两个问题:(1)这个统治秩序或服从秩序,是以哪一种人性作为基础;(2)什么样的前提条件(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甚至是个人品质的)促成(或反制)了这样的社会秩序;通过对于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答案,韦伯得出了三个不同的社会支配形态:(1)根基于一种一种对于早已建立的习惯的信仰,以及相信在其传统下进行权力行使的信念的传统型支配形式;(2)根基于一种对于已经制定的规则的合法性的信仰,以及其对在其规则下颁布命令的严肃权威的信任的理智型支配形式;(3)根基于对于一个人有着异常的神性的拟制人的信仰,以及由此对于这个人制定的规范类型或秩序要求的信任的查理斯玛型支配形式。

为什么混得越差人喜欢谈政治

为什么混得越差人喜欢谈政治

为什么混得越差人喜欢谈政治
(一)政治是男人的第二性。

(二)也只能关心一下政治。

(三)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如果一个人关心政治,说明他很清楚他的处境和这个社会和国家息息相关,并且说明他对自己的现状不满。

第二,如果大家都不关心政治,那政治就真的变成少数人的游戏了。

可能有人会
说关心了有用吗?有没有用不知道,但不关心肯定是没用的。

第三,其实近三十年来国家一直在努力淡化民众对政治的关注度。

一方面是因为
不可说的原因让他们怕了,另一方面就是过度注重意识形态和分配问题不利于
经济发展。

第四,并不是混的不好的男人才关心政治,混的好的更关心。

因为连政治都不关
心,国家什么政策都不知道,他能混得好我就想不明白了。

政治有哪些意思的名言(精选2篇)

政治有哪些意思的名言(精选2篇)

政治有哪些意思的名言(精选2篇)政治有哪些意思的名言「篇一」政治作为一门复杂而又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现象,涵盖了广泛的意义与内涵。

下面是一些关于政治的名言,通过这些名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政治的多面性。

1. "政治是权力的运用。

" - 亚里士多德2. "政治是一个无止境的斗争。

" - 弗农3. "政治是一个肮脏的游戏。

" - 博克尔4. "政治是解决冲突的艺术。

" - 伍德罗·威尔逊5. "政治是人民的事业。

" - 林肯6. "政治是影响资源分配的过程。

" - 戴维·伊斯特林7. "政治是改变社会的手段。

" - 马克思8. "政治是权力之争。

" - 伊本·卡尔杜姆9. "政治是协商的过程。

" - 约翰·罗尔斯10. "政治是追求公共利益的活动。

" - 汤普森11. "政治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

" - 奥普尔12. "政治是教育人民的工具。

" - 阿布杜勒·卡利姆·吉巴里13. "政治是国家的灵魂。

" - 赫拉克利特14. "政治是权力与责任的结合。

" - 德·通维勒15. "政治是制度的游戏。

" - 查尔斯·德·科斯特16. "政治是一个制定规则的过程。

" - 约翰·洛克17. "政治是一门艺术。

" - 高尔基18. "政治是资源分配的竞争。

" - 阿隆索·阿尔特斯19. "政治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手段。

" - 孙中山20. "政治是控制社会秩序的手段。

商人与政治是天然密不可分的

商人与政治是天然密不可分的

商人与政治是天然密不可分的什么是商人?狭义而言,商人是指从供应方那里用较低的价格购入货物,再用高于总成本的价格将货物销售给需求方,以获得利润为职业的人。

广义而言,商人等同于企业家,指将各种有形、无形资源加以整合以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并从中获得利润的人。

无论是广义或是狭义上的商人,其获取利润的核心秘诀,都是对于特定信息或知识的掌握,对于狭义的商人来说,一方面需要掌握所购入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信息,一方面则需要掌握需求方对该项产品或服务的主观价值赋值;而对于广义的商人而言,除了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之外,还需要掌握包括劳务、技术、制度等相关资源的信息或知识。

一个商人或者企业家要想从竞争中胜出,往往是因为其对于这些信息或知识的掌握更胜一筹。

一个优秀的商人或企业家,则通常是因为其掌握了某种能够带来市场机会的独一无二的信息或知识。

这不仅是指其掌握了某种专利,独占了某种资源,又或者是擅于某种特殊的生产组织方法,而也在于其了解“许多非常重要但未组织起来的知识,即有关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在各行各业中,对人们的了解,对当地环境的了解、对特殊情况的了解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知道并使用未充分利用的机器或懂得能被更好地利用的某人的技能,或了解供应中断时能提取的储备,对社会来讲与了解更好的可选择的技术同样有用。

一个靠不定期货船的空程或半空程运货谋生的人,或者其全部知识几乎就在于知道一种即时机会的地产掮客,或从不同地方商品价格的差价获利的套利人,他们都是以不为他人所知的对一瞬即逝的情况的专门了解,在社会中起重大作用的。

”(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这种“有关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可以被称之为具体的知识,或者是在地的知识。

在这个意义上,商人从来都是与具体的地点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职业。

现代企业组织的出现,尤其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配合以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使得相当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远距离提供。

但是,这种远距离供应并不可能取消在地的商业活动,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到更高层级的信息、文化、教育、医疗、娱乐等需求,大多数的产品和服务,也依旧需要在地的商业活动加以满足。

1-韦伯:政治作为一种志业

1-韦伯:政治作为一种志业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德国学者,与马克思、涂尔干齐名,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

他不但是当代西方有影响力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也是现代文化比较研究的先驱人物。

历任柏林、弗莱堡及海德堡等大学教授,曾主编Archiv fur Sozialwissenschaft und Sozialpolitik与Grundriss der Sozialokonomik。

一生著述甚多,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及《经济与社会》等最为脍炙人口。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 1864-1920)在近代社会的条件下,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以学术和政治为安身立命的「志业」?志在追求知识或参与政治的人,是否在近代世界中,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意义,为世界创造价值?本篇文章是韦伯最著名的两篇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和〈政治作为一种志业〉其中的一篇。

这两篇演讲,是韦伯去世前不久,在战争与革命袭击笼罩下的德国「新」文化重镇慕尼黑发表。

韦伯总摄他一生学术、思想、道德与政治的关怀,透过历史与社会学角度的比较分析,以及在道德、价值层次上的批判反省,就学术知识与政治行动的性质、条件、限制,提出冷酷的界定和慷慨的呼吁。

这两篇演讲,是二十世纪思想的最重要文献;它们让读者沉痛地认识到近代人处境的艰难,也迫使读者用「英雄伦理」的态度,在「平实的眼前工作」中,掌握住关系到人性尊严的一线希望。

(这两篇演讲如今皆收入:韦伯原著,钱永祥译,《学术与政治:韦伯选集(I)》(台北:远流,2005年五刷))政治作为一种志业韦伯这篇脍炙人口的演讲,在此由钱永祥译成中文。

在翻译时,是根据H. H. Gerth & C. Wright Mills, trans. & eds., From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New York, 1946), pp.77-128的全文英译,以及W. G. Runciman, ed., English trans. by Eric Matthews, Max Weber: Selections in Translation (Cambridge, 1978),pp.212-25对原文最后三分之一的英译;在翻译时,我们曾逐字逐句取Max Weber, Gesammelte Politische Schriften, 4.Auflage, hrsg. von Johannes Winckelmann (Tűbingen, 1980), pp.505-60德文原文对勘。

“政治”究竟是什么意思?

“政治”究竟是什么意思?

“政治”究竟是什么意思?说简单点,政治就是分配财富。

在远古时期,人们以部落形式聚集在一起,就是为了更强大有力。

通常是义采集和狩猎为获得食物,食物就是财富。

共同合作获得者财富,接下来是分配财富(食物)。

分配财富当然必须公正公平,正就是分配财富的人所必须的品质。

分配财富必须禁止暴力,才能服众。

什么是暴政,暴政就是用暴力施政。

为什么不能用暴力施政,因为政的本意是正,政治就是分配经济活动产生的财富。

分配必须公正,正就不能用暴力,暴力是武力,非暴力是文。

正和文组合成政,就是公正非暴力。

经过长期演化,已经看不到政治的底层含义。

政治就是分配财富。

政治衍生出来的东西还是为政治服务的。

人少很好办,大家商量一下就分完了,人多了,经济模式复杂了。

财富渠道多样化了,怎么分配财富就头大了。

基本上有三种模式,一种是按权力大小分配,权力大的多分,权力小的少分,没权力的更少甚至不分。

二种是按资本多寡分,三种是按贡献大小分。

当然,没有一种纯粹的模式,按人头均分的原始模式已经没了。

一般都是三种模式的综合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很牛啊,从政治两个字都可以解读出政治应该是怎么样的。

前面说,政就是公正非暴力,治,从水从台。

台就是公开的意思,事情放台面上就公开了。

水的意思是平。

静止的水总是平的。

治有处理的意思,大禹治水,因为水带来麻烦要治,有病就要治。

所以是处理,管理的意思。

由此可知,政治要公正,公开,公平,非暴力。

法律的法,古字也有平的意思,水表示平,右边是一种动物,这种动物看见凸起不平就会用角抵平。

简化成去就麻烦了,法的平等被去了。

韦伯:以政治为业

韦伯:以政治为业

马克斯·韦伯以政治为业我应诸位之邀所做的这篇演说,在某些方面注定会让你们感到失望。

各位理所当然地期待我就一些当前的现实问题表明立场。

但只有到最后,当提到政治活动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意义这个问题时,我才会做一些纯形式的表态。

人们对于自己的政治活动应当采取什么立场、赋予它什么内容这些问题,都不在今天这次演说的讨论之列。

因为这些问题,同政治作为职业的含义,以及它能有什么含义这个一般性问题,并没有什么联系。

现在让我们言归正传。

1.政治的定义我们如何理解政治呢?这是个极为宽泛的概念,一切自主的领导行为,都可纳入其中。

人们谈论银行的通货政策,中央银行的贴现政策,工会的罢工政策,也谈论大城市和城镇的教育政策、某个志愿团体主持人的政策,甚至谈论一个精打细算的妻子试图支配其丈夫的政策。

我们今晚的思考,当然不是建立在一个这样宽泛的概念上。

我们打算只从一个政治团体—也就是今天的国家—的领导权、或该领导权的影响力这个角度,来理解政治。

但是,从社会学的观点看,什么是“政治”团体?什么是“国家”?按社会学的理解,国家是不能根据其目标来定义的。

几乎没有什么任务。

不被某些政治团体列为自己的工作,但是,也没有什么任务,能够说完全专属于以政治为目标组织起来的团体,在今天,这种团体是国家,历史地看,则是作为近代国家先驱的那些团体。

从根本上说,站在社会学的角度给近代国家下定义,只能根据它—就像任何其他政治团体一样—所特有的手段,即暴力的使用。

托洛茨基在布列斯特一立陶夫斯克说:“一切国家皆以暴力为基础。

”这当然是正确的。

如果没有哪个社会制度理解暴力的用途,“国家”这个概念便也消失了,这时就会出现所谓的“无政府”—就这个词的特定含义说—状态。

当然,暴力肯定不是国家的常规手段或唯一手段,谁也没有这样说;然而暴力却是国家特有的手段。

今天,国家和暴力之间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

在过去,各式各样的制度—从氏族社会起—都知道,暴力的使用是十分正常的。

政治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

政治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

政治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
政治,永远是你来我往的角力。

政治上的合作,不能感情用事,
任何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感情和理智之间,要有一个明显的界限。

政治,本来就是表演艺术家的舞台,德艺双馨者有,两面三刀者有,一往无前者有,虚情假意者更有。

想投机也可以理解,政治上处处可见投机者,但投机需要的是敏锐的眼光、高超的手腕和雄厚的实力。

政治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在体制中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蒙上了太多的感情色彩,那么就注定他走得不会太远。

无论怎样的原因,侮辱上级领导都是不对的,官场有官场的规则。

国内众多有权有势的人物,都将孩子送出了国,原因自然有很多,但最关键的不外乎是国内的成长环境着实差了一些,毒奶粉就不说了,地沟油也不必提了,甚至制度的不公法制的不健全也不是关键,主要是教育的每况愈下让人无法忍受。

教育产业化施行以来,高考人数正在逐年递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连年下滑,所谓的高就业率都是高校逼迫学生签定虚假就业制造出来的假象!
关键还有,教育系统已经从头至脚追求经济利益了,几百上千所大学,不但培养不出多少优秀人才,连一些有名望有真才实学的教授也日渐稀少。

读《以政治为业》

读《以政治为业》

韦伯《政治作为一种志业》读书报告核心观点:什么样的人才又资格以政治为安身立命的“志业”?志在参与政治的人,是否在近代世界中,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意义,为世界创造价值?一、“政治”和“国家”的界定以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类型。

1、广义上的“政治”:指“每一种自主领导活动”。

2、文中的“政治”:指“对一个政治团体(国家)的领导,或对这种领导所施的影响”。

由于“政治是追求权力的分享、追求对权力的分配有所影响”,所以在解决“政治”性问题时,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权力的分配、维持或转移。

3、国家的社会学含义:“国家者,就是一个在某固定疆域内肯定了自身对武力之正当使用的垄断权力的人类共同体”或者“国家是一种以正当的武力为手段而存在的人支配人的关系”。

4、国家支配者权威的三种正当性:传统型、卡里斯马型和法制型。

其中作者最关注的是“卡理斯马”型支配,这个类型的权威来自人们对特定领袖的信仰,也是志业这个观念最高度的表现。

二、政治上的权力支配所必须的要素:人与物。

1、“身分制”政治团体:“支配的经营需要由人组成的行政管理僚属和物资方面的行政管理工具”。

行政的实质工具由从属的行政僚属自行掌握的组织便是“身分制”政治团体。

2、国家:近代国家将行政工具收夺和垄断,形成了制度化的支配团体。

3、志业政治家的出现:在这政治收夺权力的过程当中出现了最初意义上的“志业政治家”,他们主要是为政治上的支配者服务。

三、政治作为副业和主业、“为了”政治而活和“依赖”政治而活的不同之处的辨析,资产对职业政治家的意义和近代官僚体制的发展。

1、政治作为副业:“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有政治活动”。

2、政治作为主业:依靠从政治中得到的固定经济收入为生的人属于“依赖”政治而活的类型;在经济上不依赖政治可以带来的收入的人属于“为了”政治而活的类型。

3、资产:所以,资产对于职业政治家具有重要意义。

4、近代官僚体制:具备专业训练的官吏阶层随之崛起,同时出现了“首席政治家”,即进行统一领导的行政首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界 领袖 , 他 为 各 个 政治 势 力 所 拉 拢 、 倚重 , 又 不 失 时机 地 通 过
政 治谋利 。在 冯筱 才 的《 政商 中 国 : 虞 洽卿 与他 的时代 》 中, 你 看
到 的是一 个 巨商 的精 明 、 狡狯 。 以及 他在 动乱 时代 的拼 力挣 扎 。

手 抓政 治 。 一 手抓 商业
政 治也是一 门生意
口 吴 久 久
2 0世 纪 上 半 叶 的 中 国 , 动 荡 莫测 的 时局 之 中 , 官商 勾 结 的 规 则 成形 。 巨商虞 洽卿 的 崛起 , 恰是 “ 政商 化” 这 一新 现象 中最具
代表性、 也最 引人 瞩 目的传 奇 。
1 9 3 6年 1 O月 1日. 上 海公 共 租 界 的西 藏路 改 名 虞 洽卿 路 。
2 0世 纪 上 半 叶 中 国出 现 了新 的政 治 经 济 现 象 .他 称 之 为 “ 政商 化 ” 。 这种 现象 不是 个体 的官 商勾 结 , 而是 政 客与 商人 形成 制度 化 的联姻 。虞 洽卿 的崛 起 , 恰 是这 个新 现 象 中最 具代 表性 、
也 最引人 注 目的传 奇 虞洽 卿生 于 1 8 6 7年 ,开埠 通 商让许 多 城 市 的商业 勃 兴 . 上
用经 商 眼光选 择政 治 站 队
在 晚清 到 1 9 4 9年之 间的大 变局 时 代 .一 切秩 序未 能 确立 . 国家 常 陷于 混乱 . 无 论政 客还 是 商人 , 都 缺乏 以正 常 手段 管理 和 经 营 的现实 条件 。政 客没 有商 人 的财 政 支持 . 就无 力维 持 实力 :
海则 成 为其 中最重 要 的一个 。 在 当时 , 宁 波人 到上海 闯荡 已成风
气 。虞 洽卿 刚满 1 3岁 。 便 随 亲戚 到上 海 , 在 一家 颜 料行 做学 徒
他一 面 努力 识 字 , 上夜 校 学英 文 , 一 面 展 现 出过 人 的商业 天 赋 ,
在他 2 4岁时 , 便 得 以进入 洋行 , 不久 升 为买 办 。 两 年后 便 成为 上
以庆祝 商人 虞 洽卿 的 7 0大 寿 。《 申报 》 记者 目击 , 这 一 日鼓 乐 齐
天, 烟花 大作 。 围观 者超过 3 O万人 。 马路 上举 行 了盛 大 的检 阅式
和游行 , 虞 洽 卿 的风光 荣耀 , 一 时无 两 。这是 他 人生 鼎 盛之 时 , 9 年 之后 , 这 位 政商 两界 的要 人病 逝 重庆 , 上海 的虞 洽卿路 已经更

条” 的交 涉 时机 , 他 策动 上 海 商 界舆 论 . 为 政府 与 日本 交 涉制
造“ 民意 ” 。 到 南京 国民政府 时期 . 虞 洽卿 成为蒋 介 石在 上海 工商
界 的代 言人 。 在 蒋介 石看 来 . 虞 洽卿 无疑是 他控 制 上海 的重 要助 力, 能 够为他 筹 款 , 处理 与上 海各 界 人士 的关 系 。而 蒋介 石 也能
政商 , 两个 字 放 在一 起 , 便 大 有 深 意 。为 政 以德 , 在 商 则 言 利, 二 者联姻 , 则 不免 政治 沦为 商人 代言 , 商 业 通过 政治谋 利 。 近
92 领导文苯 2 0 1 4 3 ◆上 ◆
代 以来 , 政 商一词 便 多指 与政 客勾结 的特 权商 人
够 给虞 洽卿实 际 的 回报 , 以政治 权力 庇护 他 的航运 公 司
2 0 1 4 . 3◆上◆ 领导文萃 9 3
作 为商人 .虞 洽卿 的每一 步 的成 功 .都 与政 治势 力 密不 可 分。 他既 投资 商业 , 也投 资政 治 。 从两 者 的互 动 中获得 丰厚 回报 。 就这 一点 而论 . 虞洽 卿无 疑是 成功 的政 商
满, 与租界 当局 爆 发流 血 冲突 。虞 洽 卿 出面调 解 , 最终 使事 件 和
平 解决 经 此一 事 ,虞 洽 卿俨 然 已是 上海 华洋 之 间 的头 号调 停 人, 无论 是 中国 的地方 政 府 、 外 交部 , 还 是 商 人群 体 、 租 界 当局 .
都 对他 敬重有 加 。 北洋 时代 , 虞 洽 卿与袁 世凯 关 系密 切 , 借“ 二 十
名, 虞家 亲 友想 要 恢 复命 名 , 最终 无 功 而返 。1 9 4 9年之 后 。 这 位
最有 名 的 大商 人 , 毫 无意 外 地 被 打 成 “ 帝 国主 义 的头 目” 以及 “ 镇 压工 人 的帮 凶”
虞洽 卿一 生经 历 清末 、北 洋 以至 民国 。他 在 上海 长袖 善 舞 时, 正是 动荡 莫测 的大变 局时代 作 为 可 以动员 庞大 商界 财力 的
命 党人 活 动 . 但 虞 洽卿 显然 在初 期保 持 了观望 的态度 . 两江 总督 仍将 他 视 为维 护上海 局 面 的不二 人选 等 到商 团 和 民军驱 逐 清
廷官员 , 临时 政 府 已成 事 实 , 虞 洽 卿才 出面 帮 助维 持 上 海 秩序 。 并 推动 苏 州独 立 对 于 虞洽 卿而 言 . 在混 沌 时期 . 经 商 的要 务 是极 力 寻找 政治
商人 没 有政 治权 力 的庇护 , 则 举 步维 艰 。作 为 上海 的商 界 首脑 , 在 城头 变幻 大 王旗 的时代 .虞 洽 卿小 心 翼翼 地选 择 自己的结盟
对象 . 又 时时 为 自己留好 后 路 。 他 曾经 为清 朝 的政 府官 员所倚 重 。 武 昌起 义之 后 , 上海 有革
海 的上等 商人 洋 行 与清 国政府 的业 务往 来 .让虞 洽 卿逐 渐 建立 起 与官 员 的人脉 关 系 。 他 积极 参 与地方 政治 和公 共事务 到 1 9 0 0年 以后 .
虞 洽卿 已经 通过 不断 积 累的 资历 和名 望 .成 为 上海 租 界 的华 商
领袖 。1 9 0 5年 , 上 海 公 共 租界 巡 捕 侮 辱华 人 官员 , 引起 华 人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