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笔记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笔记整理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狭义教育的含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充分体现:(1)“性相近,习相远也”;2、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生产,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

(2)“有教无类”;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 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5、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6、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在中国,一般认为正是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9、“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教育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10、埃及在古王国时期就出现了学校系统,主要包括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寺庙学校和文士学校四大类。

11、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诲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指: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2、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4)“博学于文,约之有礼”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4、苏格拉底倡导问答法,又称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思想,这种思想在教育史上是第一次提出。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篇一:《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

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

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

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 ,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 ,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 ,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 多方面性的概念 , 兴趣的概念 , 多方面兴趣的对象 , 教学 , 教学的过程 , 教学的效果。

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根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方案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

这一部份是《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拟有价值的部份。

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

一、《教育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赫尔巴特认为, 教育的最高目的 , 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局部,即希望到达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所谓希望到达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

为到达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开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

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到达的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

(一)性恶论与管理论赫尔巴特禀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曾为中世纪神学所竭力鼓吹的性恶论 ,认为在儿童天性中处处都会表现出不服从的烈性。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理论、实践和研究。

在这个主题的文章中,我们将对教育学进行深入探讨,并为你提供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通过这些摘抄,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以下是我们精心挑选的20篇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1.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导论》2. “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涉及到学生、老师和社会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教育学概论》3.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教育与社会》4.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角色,以成为积极的社会成员。

”——《教育哲学》5.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受到教师的影响很大,良好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心理学》6. “教育不应该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本质》7. “教育应该是包容的,能够充分尊重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力。

”——《多元文化教育》8.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情感需求。

”——《家庭教育心理学》9.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的关键,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育改革与发展》10.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考试分数。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11. “学校应该是一个和谐、民主、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学校文化建设与教育管理》12. “教育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应该重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学生的平等权利。

”——《教育社会学》13. “课程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应该注重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教育学笔记

教育学笔记

人类的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主要表现在(1)从纵向上看有:原始社会的教育现象、有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以及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现代社会、现代教育乃至今天的当代教育现象。

(2)从横向上看有○1学校教育;特点: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育内容。

○2家庭教育;特点和作用:奠基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灵活性和社会性。

○3社会教育;分类:一是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二是校外成人文化教育机构。

○4自我教育。

○5自然形态的教育。

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阶段3、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等。

孔子的教育思想:1、认为教育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为达到德政的目的强调以教育作为施政的手段。

2、性相近,习相远;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重视环境文化的选择。

3、在教育对象上,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贵贱、种族的限制,把教育对象扩大为平民。

4、教育目的:德才兼备。

5、教育内容:《诗》、《书》、《礼》、《乐》、《义》、《春秋》。

6、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

7、师生关系: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对西方教育学做出贡献教育家和思想家有:古希腊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思想以及古罗马的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等。

我国春秋末期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孔子)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萌芽时期的教育学著作。

《学记》主要论述了交友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

内容主要有: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

1、思想体现:○1对社会而言:建国君民、教育为先、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安定。

○2对个人而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教育学学习笔记

教育学学习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词源:孟子《孟子尽心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概念:广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学校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属性:本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永阶长城利民生,相对独立很关键功能:作用对象:个体功能(本体)、社会功能(派生)作用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呈现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起源:神话最古老,本能生利息,心理仿梦露,米凯爱劳动历史形态:原始社会:三没两生1、没有独立的形态2、没有学校3、没有阶级性4、与生产劳动结合5、为了生产和生活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初期出现学校教育)古代中国:夏:庠、序我国最早的学校商:周:学在官府,学术官守,政教合一(体现阶级性)国学(大学,小学)和乡学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分学科教学雏形其中礼乐为核心,书术(小艺)在小学中教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察举制洪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隋唐:隋:科举制唐:全面推行科举制度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体现等级性)宋朝:《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科举考试主要依据《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书院盛行明:八股取士清:1905废科举开学堂古代西方:奴隶时期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教师:僧侣学习内容《吠陀》教师: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希腊:雅典:教育目的: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评价:内容丰富、方法灵活,是西方最早形成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目的:培养军人评价:内容单一、方法严厉,注重女子教育欧洲封建:教会教育:教育目的:培养僧侣和统治人才教育内容: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教育目的: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古代东西方特征:阶道板砖象等离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出现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标志:学校的产生文艺复兴欧洲:反对神性,反对蒙蔽主义,个性解放,平等友爱近代教育:资本主义:公义世法现代教育:20世纪后期(个国全民多现身)终身化:(法)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全民化: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追求教育自由化】多元化:现代化:(信息化)(教师素质现代化是核心)(最高目的: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任务)现象:教育社会现象、教育认识现象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内在动力,是教育学萌芽的标志规律:外部关系规律:与社会发展内部关系规律:与人发展教育学产生:萌芽阶段,创立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分化拓展阶段我国近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研究: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伦理原则:自愿、匿名、保密、无害研究方法:观察法(直接观察)“科学研究的前门”调查研究法(间接了解)“问卷,访谈,观察,测量”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行动研究法(先实践)“解决怎么办问题”经验调查法(再反思)个案研究法(别人的例子)教育叙事研究(自己的例子)观察法:是否直接参与:非参与式观察、参与式观察是否有设计结构: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陈鹤琴:活教育:中国的福禄贝尔:幼儿教育先驱(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南京鼓楼幼稚园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生活既教育、社会既学校、教学做合一”毛泽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万世师表”;周恩来:“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晏阳初:国际平民教育之父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先驱——“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独立教育: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活的教育学,学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教学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主导,理解学习过程,一般发展所有学生包括差生瓦根舍因:《理解学习》范例教学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提倡发现教学法布鲁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掌握学习斯宾塞:(英)《教学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实证主义教育学,最早提出“课程”一词凯洛夫、杨贤江、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专著)《教育学》(公认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杜威(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克伯屈:《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育无目的论新三中心论(儿童、活动、经验)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梅伊曼、拉伊:(德)《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性原则(道德)两理论:伦理学、心理学三中心:(教师、课堂、教材)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统觉:意识阀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规范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康德:《康德论教育》大学课程教育学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得》第一个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论”西方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卢梭:《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坚持性善论开启现代化教育理论先河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著作,近代独立教育学形态开端(近代教育学之父)班级授课制,学年制,学日制提出泛智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自然界普遍规律)直观性原则(教师的金科玉律)《母育学校》《世界图解》(西方第一本插画图书)普及教育“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1623英)实行归纳法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世界上第一本关于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萌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论灵魂》首次系统阐述德智体美和谐发展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灵魂论、灵魂白板说、教育阶段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首次提出教育立法思想柏拉图:《理想国》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最高目标:哲学王】重视女子教育,提倡男女平等构建系统学制,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提供雏形学习即回忆:理念回忆说(寓学习于游戏)三等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苏格拉底:产婆术(讥讽、助产、归纳、定义)(讥讽、定义、助产)美德即知识西方启发式教学第一人、问答法朱熹:朱子读书法,小学教以事,大学教以理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法家:加强法制教育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逍遥绝学愚民、弃圣绝智、弃仁绝义、绝学无忧墨子:兼爱非攻教育目的:培养一个兼爱非攻的社会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三表法:衡量人的言行是否符合标准亲知(亲身实践)闻知(听到的)说知(推理出来的)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教育目的:培养大儒学习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孟子:性善论(良能、良知)深造自得教育目的:明人伦教亦多术(因材施教)大丈夫理想人格专心致志循序渐进“盈科而后进”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内人结手水规速教育的经济功能:劳动力: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科学知识:少数人掌握的知识被更多人掌握创造发展科技:重要基础特点:周期长,发效型迟缓,长期性教育与经济关系:教育先行论《学会生存》教育同步论教育滞后论(庶富教)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通过教育资本贮藏量——美国教育对国民收入贡献33%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领导权、受教育权、机会和程度教育目的、政策、制度、内容体系决定教育性质:直接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根本因素(社会生产力)教育的政治功能:人才、传播舆论、促进民主科技对教育:动力作用、改变观念、影响数量质量影响内容手段教育的科技功能:科技知识再生产推进体制化科学研究推进科技研究传统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金字塔形等级制平等的开放式筛选制度兴趣选择年龄段教育无年龄段教育时空限制跨时空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内容、水平环境、模式传统、变革教育的文化功能:传递保存(传承)筛选整理(选择)交流融合(融合)更新创作(创新)学校文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组织和制度文化(规章制度)校风校园精神文化(核心)学校文化功能:李宁向归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学生文化特征:过肥多不生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人口对教育的制约: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流动教育的人口功能:数量、质量、结构、流动教育相对独立性:教育对社会有能动性教育有自身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不会凭空产生)与社会发展有不平衡性并非绝对独立,而是相对独立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根本目的:育人直接目的: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生理发展:(身体健全、体制增强)心理发展:(认知意向)个体身心发展动因:内发论、外铄论、二因素论(辐合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内弗威力大格外爱做梦弗洛伊德: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龙生龙凤生凤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成熟机制孟子: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仁义礼智外铄论:墨子外出寻找落花生墨子:素丝说荀子:性恶论【单说性恶论属于内发。

教育学笔记

教育学笔记

绪论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

早期的教育学以萌芽的形式,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思想混杂在一起。

中国世界二、独立形态阶段三、发展多样化阶段四、教育学理论的深化阶段第一章教育概论教育的起源于发展: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

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而言,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措施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因素。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张。

2.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3.教育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阶级性。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性。

教育的发展(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教育是统一的、共同的、平等的。

2.教育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

3.教育的方式是“口耳相传”。

4.教育内容简单。

主要是与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直接相关的知识。

5.教育没有阶级性。

年轻一代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二)奴隶社会教育————出现学校学校的出现使教育从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剥离出来,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形态。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

苏州大学考研论坛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学笔记

教育学笔记
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政治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行的代表作,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所有人都应该受同样的教育(公共教育),但没有公民资格的奴隶是不可以受教育的;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步分阶段教育,这也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思想渊源。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包括四个基本内容:1、赫尔巴特找到了教育学的科学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2、提出了著名的课堂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这四个阶段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3、赫尔巴特特别重视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4、赫尔巴特倡导学校教育的严格管理。
(二)、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1916年)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通常以赫尔巴特及他的《普通教育学》、杜威及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作为代表人们和作品。(即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赫尔巴特与他的《普通教育学》:(另一代表作《教育学讲授纲要》)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
赫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的代表作。他试图把“民主”和“科学试验方法”、“进化论”、“工业的改组”等因素联系起来,探讨它们在教育上的意义。书中,他批判性地讨论了西方以前的教育思想,同时吸取现代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体系。全书共分26章,前7章首先讨论了教育为生活所必须以及教育的社会机能,然后提出了他的一个重要观念:“教育即生活”;第8-23章对要对教育目的、兴趣与训练、经验与思维、教学法与教材和课程、教育的价值、教育与职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后三章将其论述归结到实用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实用主义课程论和方法论的核心。杜威的《民》对20世纪的教育和教育学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教育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关于教育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关于教育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教育学的读书笔记1又一次拜读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

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

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教育儿子的方法——赏识我的孩子。

同时也让我对学生们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赏识我们的每一个学生。

赏识教育的第一个原则,信任。

我们要从每个孩子的身上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从心底深处去欣赏他们,孩子们会有很大的改变。

这使我想起了二年级4班的刘阳龙同学,记得懂主席在一次校会上,面对全校学生曾经表扬过他,主动捡起校门口的小树枝,放到垃圾桶里。

从那以后,我经常遇到刘阳龙拿着塑料袋,在校园中捡角角落落的垃圾。

我也及时的对他进行表扬,从那以后美术课上他每次做完手工之后也会把桌面地面收拾的很干净。

我们对学生获得的成功和进步应给予真诚的肯定与赞扬。

鼓励是流淌的小溪,是教师手中的太阳。

喜欢鼓励学生的教师,像是清晨的一缕曙光。

往往我们一句体谅的话能使学生情绪稳定下来,恢复信心,几句表扬鼓励的言语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教育学的读书笔记2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透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

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资料。

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务必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

教育学笔记——精选推荐

教育学笔记——精选推荐

教育学笔记教育学课程基本框架:(一)教育与社会:⑴教育目的(为谁培养,怎样培养)⑵教育制度(二)教育与人⑴教师与学生⑵课程⑶教学与德育⑷班级管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概述、发展第一节:教育的概述一、对教育的理解广义: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⒈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⒊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二)学习者(三)教育影响:置于教育者与学习者一切“中介”的总和。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教育影响与学习者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习者施加的桥梁学习者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三、教育的基本形态(即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存在的形式和状态。

社会、家庭、学校)(一)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活动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时间最早)(二)家庭教育(三)学校教育制度化高级形态四、教育的本质有目的、有系统、有意识、有组织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达尔文)人与动物等同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生产及人的发展需要二、教育的发展过程(阶段)★(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⒈同生产、生活相联系,内容主要为生产经验、社会经验⒉教育手段单一,仅仅限于口耳相传⒊教育权利平等,教育目的一致学校教育的出现(原始社会末,封建社会初)学校教育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学校教育产生的客观条件:脑力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学校教育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二)古代社会的教育特点:⒈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⒉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⒊学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⒋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三)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14世纪—19世纪)特点:⒈教育的世俗化(和现实生活结合)⒉教育的国家化(财富为基础)⒊教育的法制化(缺乏高等劳动力)⒋初等教育义务化⒌学校类型多样化(四)当代教育的发展(二战以后)特点:⒈教育的终身化(继续深造)终身化产生原因:①社会快速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迅速)②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③现代社会不断进步④每个人都处在信息剧增的实惠和威胁的环境中⑤现代人总面临威胁终身化建立在4个支柱基础上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⒉教育的全民化(普及教育)⒊教育的民主化(教育平等)⒋教育的多元化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概念: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教育规律:内部规律: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或关系外部规律: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或关系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⒈孔子:《论语》基本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学思结合学行结合学以致用⒉墨子基本思想:救世拯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它关注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效果等方面,旨在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1.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

它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3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

它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既要研究教育的基本理论,又要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1.4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孔子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等多个阶段。

1.5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教育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现象、掌握教育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目的2.1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2.2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个体目的和社会目的。

个体目的包括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社会目的包括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2.3 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目的的制定应考虑社会需求、个体发展需求、教育资源的配置等因素。

同时,教育目的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等特点。

2.4 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通过合理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手段来实现。

同时,教育目的的实现还需要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三章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3.1 教育过程的本质教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要素。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第一章教育学导论1.1 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探讨教育活动的规律,研究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方法、手段等问题。

教育学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1.2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

它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特点,既关注教育实践,又关注教育理论的研究。

1.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

实证研究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教育活动的实际数据;思辨研究通过对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分析,提出教育理论和观点;历史研究通过对教育发展历史的梳理,了解教育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比较研究则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和时期的教育制度、教育实践,发现教育发展的共同点和差异。

1.4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古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

古代教育学以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为代表,强调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近代教育学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人的理论为代表,注重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教育方法的改进;现代教育学则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强调教育公平、多元化和个性化。

1.5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教育学的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育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教育活动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果,培养有用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功能2.1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2.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社会功能则体现在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教育学这一旨在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来说,深入阅读相关书籍更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

本文将分享一些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及个人感悟,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爱好者带来启发。

一、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1."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

"3."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伙伴,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

"4."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

"5."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感悟1.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教育公平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5.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家长和教师应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总结通过阅读教育学相关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我们要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教育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知不觉工作已将近十年,经历了数不经的考试,每次考试之后,好的成绩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不自觉的就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今天读了《教育学》,内心竟有深深的不安,多年来在我心中树立的工作目标竟轰然倒下。

原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出好的成绩,更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成绩只是学生的一部分,而大多数教师却一叶障目,按照学生的成绩带上了有色眼镜。

一、端正态度如何摆脱这种态度,那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有真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能按照学生的成绩来划分爱的界限,要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成为一种义务。

师爱是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的精神雨露,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的能源和灵魂。

这种爱不能是表面的应付工作,它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教师如果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这种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排解他们的忧愁,从而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距离,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学生愿意把教师当作益友,从内心深处把教师当做自己排忧解难的朋友。

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或示范,或帮助,或促进,使每一堂课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方法。

教师关心学生,把爱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不能只爱一部分学生,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不公平的情感。

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长远的师爱。

教育学笔记总结

教育学笔记总结

教育学笔记总结综合一、知识点: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孟子是将教与育连起来使用的第一个人。

2、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3、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新教育大纲》。

4、瞽(gu)宗是商代的乐师。

5、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6、古代印度“种性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首陀罗(奴隶)。

7、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庠(xiang)。

我国有学校教育形态是在:夏代。

我国在夏朝时就出现了以庠、序、校为名称的早期学校形态。

8、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是西周的主要教育内容,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七艺包括:三科和四学。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分科课程。

9、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10、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论”是指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11、教育的7个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1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指: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4、到2021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与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施行时间:20xx年9月1日。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次正式颁布的时间是:1986年4月12日。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2021年。

1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

16、我们平常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同化性迁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绪论教育与教育学 (3)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4)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4)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8)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1)第一节教育的起源 (12)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12)第三节当代中国教育 (14)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6)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20)第一节人身心发展的概念 (21)第二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22)第三节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3)第四章教育的目的 (24)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25)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理论 (25)第三节新中国的教育目的 (26)第四节我国中小学生当前的培养目标(了解) (27)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 (28)第一节教育制度 (29)第二节教育法规概述 (31)第三节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 (32)第四节教师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责任 (33)第五节教师资格制度及任用制度 (34)第六节教师的培训、考核及奖励制度 (34)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35)第一节教师 (36)第二节学生 (38)第三节师生关系 (39)第七章课程 (40)第一节课程概述 (41)第二节课程设计 (43)第三节课程发展 (44)第八章教学 (45)第一节教学概述 (47)第二节教学过程 (48)第三节教学原则 (49)第四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51)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 (52)第六节教学方法与手段 (52)第九章德育 (54)第一节德育概述 (55)第二节德育过程 (55)第三节德育原则 (56)第四节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56)第十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58)第一节班级 (60)第二节班主任 (61)第三节班级管理 (62)第四节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62)第十一章中小学教育科研 (63)第一节中小学教育科研概述 (64)第二节中小学教育科研实施过程 (65)第三节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式 (65)第四节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法 (67)绪论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词源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萌芽阶段特点教育家及著作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孟子、《学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创立阶段特点教育家及思想主要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杜威分化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杨贤江、克鲁普斯卡娅、凯洛夫、马卡连柯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布鲁姆、瓦·根舍因、皮亚杰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学术派别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一、形成初步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二、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三、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遗产四、了解教师职业及其环境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在汉语中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二、教育的定义(一)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二)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狭义教育的特点:第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第三,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三)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或矛盾。

在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的客体;在学习活动中,受教育者是学校活动的主体。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一)教育学萌芽阶段的特点——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家及著作1.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荀子、朱熹等著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2.西方古代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著作:《理想国》、《政治学》、《伦理学》、《雄辩术原理》(三)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主要教育思想1.孔子(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孔子也看到了教育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观点“有教无类”,“无类”是相对于贵族而言的。

(3)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一直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4)孔子关于教育内容的观点“文、行、忠、信”,文是指文化知识,行、忠、信是指道德行为规范要求。

(5)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①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②启发诱导的原则③学思结合的方法④谦虚笃实的方法(6)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①立志有恒②自省自克③身体力行④改过迁善(7)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孟子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是处理好五种社会关系的准则。

提出一整套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持志养气(2)反求诸己(3)动心忍性3.《学记》(1)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育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考核学业知识学习和品德修养。

(3)教学原则①教学相长的原则②预时孙摩的原则③课内外结合的原则④长善救失的原则⑤启发诱导的原则(4)论教师“师严道尊”的思想,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明确教师的任务,也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4.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苏格拉底在让学生获得某一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发问,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予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5.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理想目标是培养哲学王,主张教育要由国家办,并且实施强制性教育。

不同年龄应该接受不同教育,儿童受学前教育越早越好,学前教育应该以游戏为主。

6.亚里士多德(1)提出了灵魂说——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把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理性的灵魂(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且应使年轻的一代得到和谐发展,为将来美好的生活做准备(3)实施体、德、智三育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美德,美德的特性是中庸,为此提出了“自由教育”的主张。

(4)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进行教育,把年轻一代的教育分为四个时期:0—7岁、7—14岁、14—21岁、21岁以后7.昆体良《演说家的教育》(原本应为《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一)教育学创立阶段的特点从17世纪文艺复兴开始,教育学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教育研究开始摆脱过去那种简单的经验概括和总结,逐渐发展到提出一些独立的理论范畴和命题。

教育学也逐渐从哲学、伦理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走向学科与内容的独立,形成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

(二)教育家及其著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福禄倍尔——《人的教育》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三)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主要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1)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作用: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

目的:培养在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几方面和谐发展的人。

(2)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根本性原则教育要遵循普遍的“秩序”即规律的思想,提出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进行的主张(3)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4)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学年制统一学制:婴儿期——母育学习、儿童期——国语学校、少年期——拉丁语学校、青年期——大学(5)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6)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巩固性原则2.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提出著名的白板说。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培养绅士要靠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

3.卢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而不是培养公民。

培养自然人要进行三种教育: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婴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青年期(12—15岁)、青春期(15—20岁)4.裴斯泰洛齐——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各人天府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人尽其才,在社会上达到应有的地位。

主张教育过程的心理学化,特别强调“直观教学”和“自动教育”5.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代言人、“科学教育学之父”(1)关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2)关于教育的目的分为两部分:选择目的和道德目的(3)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4)关于教学方法“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他的学生发展成为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5)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没有教育的教学,没有教学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6)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主张通过威胁、监督、命令和禁止、惩罚来对学生进行管理6.杜威——现代教育学代言人(1)关于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2)关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3)论课程与教材活动课程,“做中学”的教学原则(4)提出教学的五步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足以产生问题的资料、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动手做、验证假设(6)提出儿童中心论三、教育学的分化阶段(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1.特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成为科学教育学建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2.教育家的著作及主要思想杨贤江,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她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构成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极其重视智育马卡连柯《教育诗篇》、《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等。

提出平行教育原则,对儿童高度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出新的前景的教育原则(二)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1.特点2.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