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教育学基础311重点总结

一. 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家长,教育机构,教师对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目的是教学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
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今年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
二.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的区别两者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是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
皮亚杰的将建构观称为认知或个体的建构主义。
认知建构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势存在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华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
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则成为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 什么是道德体谅模式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
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
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四.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点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
相关课程吧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教育学311统考题型

教育学311统考题型(原创版)目录1.教育学 311 统考简介2.教育学 311 统考题型及分值分布3.各类题型的备考策略正文【教育学 311 统考简介】教育学 311 统考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对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进行的统一入学考试。
该考试旨在选拔具有一定教育学基础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教育学 311 统考自 2002 年开始实施,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的重要方式。
【教育学 311 统考题型及分值分布】教育学 311 统考分为两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其中,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和论述题。
具体分值分布如下:1.单项选择题: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2.多项选择题:10 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3.名词解释:4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4.简答题:3 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5.分析题:2 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6.论述题:1 题,每题 30 分,共 30 分总分为 150 分。
【各类题型的备考策略】1.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
备考时,要重视教材的阅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注意排除干扰项。
2.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术语的理解和识记。
备考时,要整理教育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并对其进行深入理解。
答题时,要简洁明了地解释概念,力求准确。
3.简答题:简答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备考时,要关注教育学的实际应用,了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答题时,要明确题目要求,简洁明了地回答问题,尽量做到条理清晰。
4.分析题:分析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备考时,要深入学习教育学理论体系,了解各理论的内涵、特点和适用范围。
答题时,要结合理论分析问题,做到有理有据。
31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学习要求:1.关于教育学原理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到理解,理清各知识点背后之间的关联;2.教育学原理部门的知识点比较多,也较为零散,所以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梳理,理清其思路;3.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知识进行记忆。
教育学原理的逻辑框架图: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八章教学第六章教育制度第十章教师与学生第九章德育第七章课程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研究任务:1.揭示教育规律2.科学地揭示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只能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原因:(1)教育学的创立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主要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需要;(2)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发展奠定是有着密切关系;(3)教育学的独立同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也密不分可;(4)教育知识的丰富沉淀。
2.内容:(1)1632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2)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著作。
(3)1693年,洛克出版了《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4)1762年,卢梭出版享誉全球的《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
(5)1776年,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6)1781年,裴斯泰洛齐出版了《林哈德与葛笃德》。
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311成人教育学专业考研经验——两个孩子的妈妈,跨考上岸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311成人教育学专业考研经验——两个孩子的妈妈,跨考上岸文|李EY/凯程集训营学员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311成人教育学专业一、写在前面我是2019届考生,今年31岁,本科211学校,但是非教育学专业,一战,326分(政治75分,英语一56分,311专业课195分),最后考上了陕师大成人教育学专业。
今日记录自己的考研心路历程,仅以激励众多的考研学子不忘初心、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二、我的情况我出生于1988年,2010年毕业,本科金融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某银行工作。
我一直兼职给学生代课,自己很喜欢当老师,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知识其实很皮毛,仅仅是如何得高分,教育理念上很欠缺。
我觉得这是最低端的,不长久。
于是出于兴趣和内在动机,我选择了考研。
但是这对于我来说难度是很大的,首先从金融学跨考教育学,有很多生涩的理论;其次,我高中学理科,教育学是文科,需要背很多东西,我没有自信且害怕;再有,我两个孩子,就算辞职考研,也要时不时照顾小孩,这也会占用我的时间和精力;还有,辞职考研,家里的经济开支也是个问题……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我也有过纠结,但我最终选择考研,家人也支持,人生几十年,为什么不克服困难去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呢?于是,我就在忙碌和不断地博弈中开始了复习。
2018年6月之前我还在带高三的学生,只能抽空看看书,真正的复习其实从2018年暑期开始。
暑期没有地方上自习(家里两个孩子,无学习条件),我就一个人回农村老家了,一张桌子一个凳子,开始了考研复习之路。
由于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农村没有饭店,一日三顿饭,我只能自己做饭吃。
为了节约做饭时间,给复习省出时间,我买了咸菜,每天早上就馍馍吃,一吃就是一个礼拜多。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由于放的时间长,到最后咸菜里都爬出了好几个白色虫子,我看到后差点没恶心地吐出来,赶紧倒了,并决定不能再为了考研节约时间而在吃饭上亏待自己。
考研时,我常常在想,要是能发明一种营养液,每天只需要注射一下,就可以省去吃饭时间去复习,这也近两个小时呢。
研究生考试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311)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311)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我国教育学发展中,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位思想家?A、孔子B、荀子C、墨子D、孟子2、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学的三大基本问题?A、教育是什么B、教育为什么C、教育如何进行D、教育与社会的关系3、在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哪本著作被普遍认为是教育学诞生的标志?A、《大教学论》B、《爱弥儿》C、《教育论》D、《普通教育学》4、以下哪位教育家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A、杜威B、皮亚杰C、斯宾塞D、孔子5、教育目的中所强调的个人全面发展是指:A、仅指知识的全面发展B、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各方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C、主要强调道德品质的提高D、仅关注技能技巧的提升6、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A、知识的权威B、学生学习的促进者C、知识的权威与学习的引导者D、学生学习的指挥者7、关于教育学的定义,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教育学是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B.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社会科学C. 教育学是研究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的学科D.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学科8、以下哪位学者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A. 康德B. 杜威C. 赫尔巴特D. 鲍德温9、在课程编制过程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设计理论是:A. 走行课程论B. 学生中心课程论C. 焦点课程论D. 综合课程论10、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A.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B. 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C. 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D. 素质教育论与应试教育论11、下列关于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D.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12、下列关于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2019年311教育学综合真题答案解析4.0

2019年311教育学综合真题答案解析(凯程首发)凯程教育学/教育硕士教研组整理一、选择题略二、辨析题46.道德不可教。
凯程答案解析:错误1.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说明道德可教。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也证明了道德可教。
3.习得道德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教育、教学,教学承担的德育任务,不仅是教授道德知识,还要培养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4.我们虽然不能说拥有了道德知识就拥有了道德行为,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道德可教的事实。
凯程课堂专门讲过道德可教的实践性以及局限性。
47.根据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
凯程答案解析:错误。
此题没有理解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的含义。
1.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指教学要从事物的最基本的要素进行,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的教学,不断深入到复杂的要素。
并说明体育、智育、美育的基本的要素是什么。
他的“要素”指各个学科可以进行教学的最基本的元素。
2.要欧美现代思潮中要素主义思潮也提到了“要素”,指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是教育的核心。
这里的共同要素人类文化中最值得学习的知识。
3.所以,这道题混淆了概念,题干表述错误。
凯程课堂:专门区分过两种“要素”的观点。
48.加涅所说的“智慧技能”就是当下认知心理学家所说的“程序性知识”。
凯程答案解析:错误1.智慧技能指通过学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2.程序性知识指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践操作。
3.从狭义的知识的概念来看,技能区别于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应该是程序性知识转化成的相应的活动方式。
4.从广义的知识的概念来看,程序性知识包含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和认知策略。
我们也不能将只是会能和程序性知识看做是相等的概念。
所以,题干错误。
凯程课堂:专门讲过程序性知识和技能的关系。
三、简答题49.简述非正规教育,并结合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2019大纲新增知识点】凯程答案解析:1.含义:非正规教育指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各种教育活动的影响下,个体从家庭、邻居、图书馆、大众宣传媒介、工作娱乐场所等获取知识、思想、技能、信息和道德修养的过程,也叫做“非正式”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保分辅导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保分辅导课程介绍:一、适用人群:2015年报考华东师范以下专业的考研同学,需要学习此内部课程提升专业课竞争力,提升复试竞争力,超越本校本专业考生。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教育文化与社会、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教育政策学、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教育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二、课程主讲内容:1、院校专业考研介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相关专业报录比专业报录比约为4.5:1,每个专业都有所不同,各科目初试实际要求的分数为国家线,不单独划线,但是会根据排名划定复试名单。
一般要进入复试,分数都会比国家线多10分左右。
进入复试的与录取人数比约为1:1.2—1:1.5,复试并不会歧视非211、985学校的学生,是非常公平的。
教育学专业就业一般都在高校或者中小学做教师,也有从事报社编辑、教研员等工作。
2、专业课资料及知识点串讲:专业课参考书有以下几本:①《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②《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③《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④《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⑤《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儒德、陈琦⑥《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试卷当中,各科所占分数分别是:教育学原理 100分,中外教育史 100分,教育心理学 40分或70分(最后一道论述题是选做题,可以选择教育心理学,也可以选择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 60分或30分。
因此教育学原理就最为重要,它也是统领其他四门学科的,是学习其他几门学科的基础。
复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五)教育的发展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三)教育的社会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二)培养目标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二)学校教育制度(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七、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二)课程类型(三)课程编制(四)课程改革八、教学(一)教学概述(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三)教学过程(四)教学模式(五)教学原则(六)教学组织形式(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九、德育(一)德育概述(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三)德育过程(四)德育原则(五)德育方法(六)德育途径(七)德育模式十、教师与学生(一)教师(二)学生(三)师生关系在第一轮复习时主要以书本为主,注重理解,第二轮复习可以根据这些主要的部分适当的做一些笔记或者看大纲解析,并且适当做一些选择题。
教育学笔记(表格式整理版)精华

教育学一、教育与教育学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三、教育与人的发展四、中学教育(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五、学生与教师(师生关系)六、中学课程七、中学教学八、中学德育九、班主任与班级管理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活动中的三结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三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起源论:生物起源说(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劳动起源说(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4(二)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时一门以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2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使原本由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更多人掌握)(二)教育与科学技术1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三)教育与文化1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文化对教育——影响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法的确立教育对文化——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传播、交流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文化——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构成文化本体3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4学校文化的特点为:(一种组织文化、)(整合型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5学校文化既能给学校预订教育目的带来积极影响也能带来消极影响,这是由学校文中蕴含的(丰富多样性)和(歧义性)决定的6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性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7校园文化可分为(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8(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9学校精神文化可以分为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良好的校风对学生个性和品德有陶冶与导向作用1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第一章道德的发展一,品德的界定1,品德品德是指一个人在面临一系列道德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
2,道德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行为规范的总和。
3,两者关系1)既有区别又有联系2)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因而离不开社会;道德的发生发展有赖社会的发展。
3)品德的发展有赖个体的存亡,但它不研究道德的具体内容和评价自身。
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1,过程a) 理性化过程(名词解释或填空)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儿童道德成熟的要点,首先是他道德认识上的成熟,然后是与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
儿童道德水平最明显的表露在他的道德判断和推理之中。
b) 社会化过程形成由“自然我”向“社会我”的转化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道德)到自律(选择或填空题)2,柯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1)惩罚服从定向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定向主义习俗水平3)人际协调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和秩序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6)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具有个人独立判断的标准)重点实验:两难性实验四,情操三种分类方式1)宗教的情操,道德的情操,认识的情操,审美的情操2)道德情操,审美情操,理智情操3)麦独孤的分类:爱的情操,恨的情操,敬的情操五,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1,傲慢莽撞,盛气凌人的立身处世态度。
2,怯懦退缩,与世无争的立身处世态度。
3,胸襟坦荡,开朗坚定的立身处世态度。
六,道德行为的构成因素雷斯特1,解释情景2,作出判断3,道德抉择4,履行道德行动计划七,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1 抗拒诱惑及其实验(满足自己需求,不违犯社会约定)惩罚要适度适时2 赏罚3 榜样的学习八,观察学习对道德行为的影响1,形成新的行为2,消退已有的行为3,抑制已有的行为4,解除对已有行为的抑制第二章道德的价值取向一,价值观的分类1,罗卡其将其分为工具性和终极性两类2,柯尔伯格关于人生观发展过程的理论,三级水平六个阶段个体水平1)生命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相混淆生命价值是被看作建立在拥有者的社会地位或财物作用的基础上的。
2)生命价值被看作是满足拥有者或他人的工具。
社会水平3)生命价值是建立在家庭及其他成员的同情关爱这一感情基础上的。
4)生命是神圣的,因为它在道德或宗教的权利和责任中占有地位。
原则水平5)生命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和社会社会福利相联系,同时,享有生命是人类共同的权利。
6)生命是神圣的——整个人类都要尊重每一个个体。
二人生观的定义1,定义:个人的人生关,从总体上说,就是他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
2 ,涵义:生死观和幸福观第三章学习的性质一,学习的试误说1,桑代克三大学习律P142: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S——R刺激反应2,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和实质P144问题,动机,试探,偶然成功,淘汰与选择,整和与协调。
3,评价:作为一种早期的理论,武断的把动物实验的结果推广到人类的学习,后来受到许多理论家的反对。
(其理论不具有迁移性质)二,经典条件作用理论1,提出者巴甫洛夫2,定义: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CS)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UCS)。
由于条件刺激(CS)引发的反应,就称为条件反应。
3,五条定律P147习得律,实验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高级条件作用律(填空)三,操作条件作用理论1,斯金纳2,操作活动的强化斯金纳认为,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强化在有机条件反应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3,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是一种积极的刺激,它跟随在机体行为反应之后出现,能够提高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也是一种刺激,它的出现可以终止某种行为;如果它在一种行为反应后被取消或移开,则会提高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某种行为反应之后,本来应继之而来的消极刺激被移走了,从而间接的使该行为得到了强化。
四,顿悟说要点:1,情景中所有刺激都是一个整体2,知觉的组织3,同化4,顿悟: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景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积累或盲目的尝试。
五,信息加工理论P157 信息加工流程图第四章学习过程一,学习过程包括知识学习过程,技能学习过程,问题解决学习过程。
二知识学习1,概念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追求符号的意义是知识学习区别于技能学习的根本标志。
2 ,类型:表征概念和类型,知识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命题三,知识获得过程1,广义的知识获得的三阶段:意义的获得,保持和再现2,接受学习的过程下位学习(派生归类学习,相关归类学习)上位学习结合学习3,布鲁纳的知识发现论代表作《教育的过程》a 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不宜过分重视奖励竞争之间的外在刺激。
b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获得知识的转换,评价c学习应注重各门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d提倡发现学习(又称问题解决法)1) 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2) 使学生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便激起研究3) 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或答案4) 帮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资作结论的有关资料,尽可能提供发现的依据5) 帮助学生仔细审查这些资料,以便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6) 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
e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评价强调学生主动性,强调认知结构,主张独立思考,较之其他理论更能说明人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对20cn60’后世界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4,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a,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b,有意义学习的标准是要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评论:较片面,只有知识的学习,无道德技能的学习四,机械学习的遗忘过程1,遗忘的保持曲线P167 (艾宾浩斯曲线)保持(或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保持是一个负加速的过程,在识记的最初保持急剧下降,随着时间流逝逐渐趋于平稳。
2,影响保持过程的原因:机体因素,后继经验和动机因素3,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五,技能学习本质于分类1,定义:获得方法的步骤2,分类外在动作方式(也叫动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和内在动作方式(智力技能或心智技能)还可以分为自动化和非自动化3,麦克唐纳曲线P181六,智力技能学习过程1,心理过程1)找到每一步应该怎样做的方法2)找到每做完一步后与做之前有什么差别,与目的还有多大距离3)把每一个行动与其所产生的新杀别联系起来,找到每一步产生式与下一步产生式之间的关系4)对整个产生式系统进行概括2,智力形成的五个阶段1)定向活动阶段2)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七,问题解决学习过程1,定义在具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而运用一系列的有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
2,三个基本条件:目标指向性,认知系列,操作系列3,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4,思维策略:算法式策略和启发式策略P192第五章学习迁移一,什么是学习迁移1,定义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条件下进行的学习对另一种条件下学习的影响。
2,分类P194按影响方向分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按影响结果分正迁移和负迁移二学习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P200(简答题)心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整体,一种成分的改进会加强其他的各种官能,迁移就是新的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一旦新的官能在某些学科中得到训练就可以迁移到其它类似性质问题的解决中中。
学习内容是可以忘掉的,其作用是暂时的,只有通过形式的训练而达到官能的发展才是永久的,才能迁移到其它的知识学习上去,因此教育的目的在于形式的训练。
2,相同元素论理论要点及教学意义:形式训练对学生智力并无多大影响,只有当两个训练机能有相同元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
3,经验泛化说(概括化理论)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对新情景中学习的迁移越好,概括化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密不可分,如果教学方法注意如何概括,如何思维就会增加正迁移出现的可能性,同时,原则的概括有较大的年龄差异。
重点实验P201 贾德1908年水下击靶实验结论:先期学习A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B,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
4,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关系理论)P202第一段5,学习定势说P202第一段6,分析概括说格索尔—爬蹄子—早期教育三,促进学习迁移过程的一般原则1,建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育目标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在进行教学时应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哪种迁移4,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6,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学习和关于学校的积极态度四,智力技能迁移的两个环节1,条件概括化把样例题中的具体条件概括为一般条件,从而掌握解题的基本原理。
2,规则自动化P210 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