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第二章 练习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二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二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二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拟定答案)

2-2切削过程得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三个变形区得特点:第一变形区为塑性变形区,或称基本变形区,其变形量最大,常用它来说明切削过程得变形情况;第二变形区为摩擦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面流出时必然有很大摩擦,因而使切屑底层又产生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发生在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后面接触得区域,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钝圆部分与后刀面得挤压与摩擦产生变形。

关联: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集中且复杂;它们实质上都就是因为挤压与摩擦产生变形,第一变形区主要由挤压沿剪切线产生剪切变形,第二变形区主要由挤压与摩擦产生切屑得变形,第三变形区主要由挤压与摩擦产生加工表面变形.

2-3分析积屑瘤产生得原因及其对加工得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得控制积屑瘤得手段就是什么?

答:积屑瘤产生得原因:在切削速度不高又能形成连续切削得情况下,加工塑性材料时,刀面与切屑表面由于挤压与摩擦使得接触表面成为新鲜表面,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形成加工硬化与瘤核。瘤核逐渐长大形成积屑瘤。

对加工得影响: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得磨损;积屑瘤使刀具得实际工作角度增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得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得加工表面精度并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加。

生产中控制积屑瘤得手段:在粗加工中,可以采用中低速切削加以利用,保护刀具.在精加工中应避免采用中低速从而控制积屑瘤得产生,同时还可以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或采用好得切削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和答案第二章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和答案第二章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

第二章制造工艺装备

一、单选题

1. 定位基准是指()

[A]: 机床上的某些点、线、面[B]: 夹具上的某些点、线、面

[C]: 工件上的某些点、线、面[D]: 刀具上的某些点、线、面

正确答案:C

2. 工序基准定义为()

[A]: 设计图中所用的基准[B]: 工序图中所用的基准

[C]: 装配过程中所用的基准[D]: 用于测量工件尺寸、位置的基准正确答案:B

3. 工件采用心轴定位时,定位基准面是()

[A]: 心轴外圆柱面[B]: 工件内圆柱面[C]: 心轴中心线[D]: 工件外圆柱面正确答案:B

4. 机床夹具中,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元件是()

[A]: 定位元件[B]: 对刀—导向元件[C]: 夹紧元件[D]: 连接元件正确答案:A

5. 工件以圆柱面在短V形块上定位时,限制了工件()个自由度。

[A]:5[B]:4[C]:3[D]:2 正确答案:D

6. 加工大中型工件的多个孔时,应选用的机床是()

[A]: 卧式车床[B]: 台式钻床[C]: 立式钻床[D]: 摇臂钻床正确答案:D

7. 在一平板上铣通槽,除沿槽长方向的一个自由度未被限制外,其余自由度均被限制。此定位方式属于()

[A]: 完全定位[B]: 部分定位[C]: 欠定位[D]: 过定位正确答案:B

8. 属于展成法加工齿形的刀具是()

[A]: 盘状模数铣刀[B]: 指状模数铣刀[C]: 成形砂轮[D]: 滚刀正确答案:D

9. 多联齿轮小齿圈齿形加工方法一般选用()

[A]:滚齿[B]:插齿[C]:剃齿[D]:珩齿

正确答案:B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习题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习题

一、判断题(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画√,反之画X)

1、机构是由两个以上构件组成的。()

2、运动副的主要特征是两个构件以点、线、面的形式相接触。()

3、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

4、转动副限制了构件的转动自由度。()

5、固定构件(机架)是机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6、4个构件在一处铰接,则构成4个转动副。()

7、机构的运动不确定,就是指机构不能具有相对运动。()

8、虚约束对机构的运动不起作用。()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括号内)

1、如图2-21所示,三种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不确定是哪几个图?()

A. a)和b)

B. b)和c)

C. a)和c)

2、如图2-22所示,该机构中共有多少个转动副?()

A.8个

B. 9个

C.10个

3、如图2-23所示,要使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需要多少个原动件?()

A. 1个

B. 2个

C.3个

4、如图2-24所示,机构的自由度F等于多少?( )

A.1 B2. C.3

三. 综合题

1.图2-25所示为一缝纫机下针机构,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

2.绘制图2-26所示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图2-27所示为一简易冲床机构,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计算自由度并提出改进方案

4.计算图2-28所示各机构的自由度,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图中绘有箭头的构

件为主动件),并指出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章课后题及答案(题号可能不搭配)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章课后题及答案(题号可能不搭配)
主要取决于切削条件,当采用中等切削速度(vc=0.33~0.5m/s),切削温度为300℃时最容易产生积屑瘤。
特性:无→有→小→大→脱落周而复始,保护刀刃,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切削稳定性差。
7.如何提高刀具寿命?提高零件加工精度何降低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切削用量,选用性能好的刀具材料,适当增大刀具的前角和后角,正确使用切削液。
15.选择刃倾角的时候,精加工取何值,粗加工取何值?
精加工时选用非负的刃倾角,防止切屑流向已加工表面,进而造成刮伤;
粗加工时选用负的刃倾角,有利于保护刀尖。
16.加工橡胶材料时,为何应选用较大的前角?假定切削力较小,后角应该大些还是小些?
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应选用较大的前角,降低切削力和刃口强度;橡胶材料属于塑性较好的材料,前角应尽可能大一些。应取较大的后角。
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
砂轮具有自锐作用
背向磨削力大
磨削温度高
表面Hale Waihona Puke Baidu形强化和残余应力严重
14.砂轮的自锐性?自锐性与磨粒硬度、砂轮硬度有何关系?
磨粒钝化后,作用于磨粒上的磨削力增大,从而促使砂轮表层磨粒自动脱落,里层新磨粒锋利的切削刃则投入切削,砂轮又恢复了所有的切削性能。
较软的砂轮有利于磨钝砂轮的自锐。
4.切屑是如何形成的?不同切屑对加工表面粗糙度有何影响?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章作业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章作业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金属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1-1什么是切削用量三要素?在外圆车削中,它们与切削层参数有什么关系?

答:切削用量是指切削速度 v c 、进给量 f (或进给速度 v f )、背吃刀量a p 三者的总称,也称为切削用量三要素。它是调整刀具与工件间相对运动速度和相对位置所需的工艺参数。

(一)切削速度 v c

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的瞬时速度,在计算时应以最大的切削速度为准,如车削时以待加工表面直径的数值进行计算,因为此处速度最高,刀具磨损最快。

(二)进给量 f

工件或刀具每转一周时,刀具与工件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量。

进给速度 v f 是指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工件进给运动的瞬时速度。

(三)背吃刀量 a p

通过切削刃基点并垂直于工作平面的方向上测量的吃刀量。

1-2怎样划分切削变形区?第一变形区有哪些变形特点?

答:根据切削时试验时制作的金属切削层变形图片,绘制出金属切削过程中的滑移线和流线示意(流线表示被切削金属的某一点在切削过程中流动的轨迹),可将切削变形区划分为第一变形区、第二变形区、第三变形区。

第一变形区的变性特点有:沿滑移线的剪切变形以及随之产生的加工硬化

1-3什么是积削瘤?它对加工过程有什么影响?如何控制积削瘤的产生?

(李金德)

答: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工件材料是被挤裂的,因此切屑对刀具的前面产生有很大的压力,并摩擦生成大量的切削热。在这种高温高

压下,与刀具前面接触的那一部分切屑由于摩擦力的影响,流动速度相对减慢,形成“滞留层”。当摩擦力一旦大于材料内部晶格之间的结合力时,“滞流层”中的一些材料就会粘附在刀具靠近刀尖的前面上,形成积屑瘤。

机械制造基础练习与答案2

机械制造基础练习与答案2

第2章练习题

1. 单项选择

1-1 构成工序的要素之一是()。

①同一台机床② 同一套夹具③ 同一把刀具④ 同

一个加工表面

1-2 目前机械零件的主要制造方法是()。

①材料成形法② 材料去除法③ 材料累加法④ 材料复合法

1-3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采用()方法生成零件。

① 仿形② 浇注③ 分层制造④ 晶粒生长

1-4 在数控铣床上用球头立铣刀铣削一凹球面型腔,属于()。

① 轨迹法② 成型法③ 相切法④ 范成法

1-5 进给运动通常是机床中()。

①切削运动中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② 切削运动中速度

最高的运动

③ 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④ 使工件或刀具进

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

1-6 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

① 砂轮的回转运动② 工件的回转运动③ 砂轮的直线运动④ 工件的直线运动

1-7 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①均由工件来完成② 均由刀具来完成

③ 分别由工件和刀具来完成④ 分别由刀具和工件来完

1-8 背吃刀量

a是指主刀刃与工件切削表面接触长度

p

()。

①在切削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② 正交平面的法

线方向上测量的值

③在基面上的投影值④ 在主运动及进给运动方向所

组成的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

1-9 在背吃刀量

a和进给量f一定的条件下,切削厚度与切削

p

宽度的比值取决于()。

①刀具前角② 刀具后角③ 刀具主偏角④ 刀具副

偏角

1-10 垂直于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称为( )。

① 切削深度 ② 切削长度 ③ 切削厚度 ④ 切削宽度

1-11 锥度心轴限制( )个自由度。

① 2 ② 3 ③ 4 ④ 5

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切削铸铁工件时,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 ( )

a、前刀面

b、后刀面

c、前、后刀面

2.影响刀头强度和切屑流出方向的刀具角度是: ( )

a、主偏角

b、前角

c、副偏角

d、刃倾角

3.粗车碳钢工件时,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 ( )

a、前刀面

b、后刀面

c、前、后刀面

4. 钻削时,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

a、刀具

b、工件

c、切屑

d、空气介质

5.车削时,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

a、刀具

b、工件

c、切屑

d、空气介质

6.对铸铁材料进行粗车,宜选用的刀具材料是: ( )

a、YT15(P10)

b、YT5(P30)

c、YG3X(K01)

d、YG8(K20)

7.下列刀具材料中,强度和韧性最好的是: ( )

a、高速钢

b、YG类硬质合金

c、YT类硬质合金

d、立方氮化硼

8.安装外车槽刀时,当刀尖低于工件的回转轴线,与其标注角度相比刀具工作角度将会:( )

a、前角不变,后角变小

b、前角变大,后角变小

c、前角变小,后角变大

d、前后角均不变

9.ISO标准规定刀具的磨钝标准是控制: ( )

a、沿工件径向刀具的磨损量

b、后刀面上平均磨损带的宽度VB

c、前刀面月牙洼的深度KT

d、前刀面月牙洼的宽度

10.一般当工件的强度、硬度、塑性越高时,刀具耐用度: ( )

a、不变

b、有时高,有时低

c、越高

d、越低

11.下列刀具材料中,适宜制造形状复杂的机用刀具的材料是: ( )

a、碳素工具钢

b、人造金刚石

c、高速钢

d、硬质合金

12.精车碳钢工件时,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 ( )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章部分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章部分答案

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具与工件接触的区域可分为3个变形区:

①第一变形区(基本变形区):是切削层的塑性变形区,其变形量最大,常用它来说明切

削过程的变形情况;

②第二变形区(摩擦变形区):是切屑与前面摩擦的区域;

③第三变形区(表面变形区):是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后面接触的区域。

它们之间的关联是: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此处的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就在此处与工件基体发生分离,大部分变成切屑,很小的一部分留在已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的控制积屑瘤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7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来分析?分力作用是什么?

答:(1)车削时的切削运动为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主运动(切削速度)、进给运动(进给量)、切深运动(背吃刀量),为了实际应用和方便计算,在实际切削时将切削合力分解成沿三个运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分力。(2)各分力作用:切削力是计算车刀强度、设计机床主轴系统、确定机床功率所必须的;进给力是设计进给机构、计算车刀进给功率所必需的;背向力是计算工件挠度、机床零件和车刀强度的依据,与切削过程中的振动有关。

(完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 金属切削过程

2—1 什么是切削用量三要素?在外圆车削中,它们与切削层参数有什么关系?

答: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v 、进给量f 、背吃刀量a p (切削深度)。

在外圆车削中,它们与切削层参数的关系是:

sin /sin D r

D p r D p

h f b a A fa κκ===切削层公称厚度: 切削层公称宽度: 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

2-2 确定外圆车刀切削部分几何形状最少需要几个基本角度?试画图标出这些基本角度。 答:确定外圆车刀切削部分几何形状最少需要7个基本角度: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副前角、副后角和刃倾角,这些基本角度如下图所示(其中副前角、副后角不做要求)。

2—3 试述刀具标注角度和工作角度的区别。为什么车刀作横向切削时,进给量取值不能过大?

答:刀具标注角度是在静态情况下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测得的角度;而刀具工作角度是在刀具工作角度参考系中(考虑了刀具安装误差和进给运动影响等因素)确定的刀具角度。

车刀作横向切削时,进给量取值过大会使切削速度、基面变化过大,导致刀具实际工作前角和工作后角变化过大,可能会使刀具工作后角变为负值,不能正常切削加工(P23)。

2—4 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性能?

答:(P24)(1) 高的硬度和耐磨性;(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3)高耐热性;(4) 良好的导热性和耐热冲击性能;(5)良好的工艺性。

2-5 常用的硬质合金有哪几类?如何选用?

答:(P26)常用的硬质合金有三类:P类(我国钨钴钛类YT),主要用于切削钢等长屑材料;K类(我国钨钴类YG),主要用于切削铸铁、有色金属等材料;M类(我国通用类YW),可以加工铸铁、有色金属和钢及难加工材料。

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第二章 练习题与答案

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第二章 练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

1. 填空题

1-1 直角自由切削,是指没有

参加切削,并且刃倾角的切削方式。

1-2 在一般速度范围内,第Ⅰ变形区的宽度仅为0.02~0.2mm。切削速度

因此可以近似视为一个平面,称为剪切面。

,宽度愈小,

1-3 靠前刀面处的变形区域称为变形区,这个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和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面一薄层金属内。

1-4 在已加工表面处形成的显着变形层(晶格发生了纤维化),是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和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所造成的,这一变形层称为变形区。

1-5 从形态上看,切屑可以分为带状切屑、、和崩碎切屑四种类型。

1-6 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1-7 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加大刀具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1-8 经过塑性变形后形成的切屑,其厚度h ch通常都要工件上切削层的厚度h D,而切屑长度L ch通常切削层长度L c。

1-9 切削过程中金属的变形主要是剪切滑移,所以用系数精确些。

1-10 相对滑移是根据纯剪切变形推出的,所以它主要反映形系数则反映切屑变形的综合结果,特别是包含有的大小来衡量变形程度要比变形变形区的变形情况,而变

变形区变形的影响。

1-11 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与一般金属接触面间的摩擦不同,因为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压力很大(可达 1.96~2.94GPa 以上),再加上几百度的高温,致使切屑底面与前刀面发生现象。

1-12 在粘结情况下,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是切屑粘结部分和上层金属之间的摩擦,即切屑的。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2章》教材习题2.1请绘出题2.1图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

(a)

(b)

(c)

题图2.1

知识点:机构运动简图

参考页: 20-21

学习目标: 1

GAGGAGAGGAFFFFAFAF

题型:图解

难度:2

解:按表2.1选择、确定机构运动副的符号;将运动副部件的符号按图中同样比例绘制在纸上。

GAGGAGAGGAFFFFAFAF

(a)

(b)

(c)

题解图

2.2指出题2.2图中运动机构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计算这些机构自由度,并判断它们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其中箭头所示的为原动件)。

GAGGAGAGGAFFFFAFAF

(a)(b)

(c)(d)

GAGGAGAGGAFFFFAFAF

(e)(f)

图2.16

答:

(a)机构原动件数为1,等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确定。(b)机构原动件数为1,等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确定。(c)机构原动件数为1,等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确定。(d)机构原动件数为2,大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不确定。

(e)机构原动件数为1,小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不确定。

(f)机构原动件数为1,等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确定。知识点:自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参考页: 23-27

学习目标:3、4、5

题型:计算

难度:3

解:

(a )9n =,12l P =,2h P =,

339212121l h F n P P =--=⨯-⨯-⨯=

B 处为复合铰链,D 处为局部自由度,机构原动件数为1个,等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确定。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章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章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章答案

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

答:金属切削是会产生很大的力和切削热量。一般以刀具为准,刀具的几个重要参数:主倾角,刃倾角,前角,后角,副倾角,副后角

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

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二者的区别在以下两点� a、建立参考系的基准不同
刀具的静态角度是以标准安装状态下的假定主运动方向和进给运动方向来建立静 态参考系的。
刀具的工作角度是以实际安装状态下的合成切削运动方向和进给运动方向建立工 作参考系。 b、用途不同
刀具的静态角度是在设计、制造、刃磨和检验刀具时采用。 刀具的工作角度是在分析刀具切削状态时采用。 当刀具处于标准安装状态时�且进给速度相对于主运动速度来说非常小时�可以认为刀 具的静态角度与刀具的工作角度重合。
答�常用硬质合金有�钨钴类硬质合金、钨鈦钴类硬质合金、钨钛钽�铌�类硬质合金、碳 化钛基硬质合金、涂层硬质合金 钨钴类硬质合金�K 类�主要用于加工铸铁等脆性材料。因为加工脆性材料是�切屑呈崩碎 块粒�对刀具冲击很大�切削力和切削热都集中在刀尖附近�此类合金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 和韧性�可减少切削时的崩刃�同时�此类合金的导热性好�有利于降低刀尖的温度。 钨鈦钴类硬质合金�P 类�适用于加工钢料。因为加工钢料是�塑性变形大�摩擦很剧烈� 因此切削温度高�而此类合金中含有 5%�30%的 TiC�因而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耐热 性�故加工钢料时刀具磨损较小�刀具寿命较高。 钨钛钽�铌�类硬质兼有 K 类和 P 类的优点�具有硬度高、耐热性好和强度高、韧性好的特 点�既可加工钢�也可加工铸铁和有色金属。 碳化钛基硬质合金以 TiC 为主要成分�由于 TiC 是所有碳化物中硬度最高的物质�因此�TiC 基硬质合金的硬度也比较高�可加工钢也可以加工铸铁。 涂层硬质合金比基体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有低的摩擦因数和高的耐热性�切削力和切 削温度均比未涂层刀片低�涂层刀片可用于加工不同材料�通用性广。 钨钴类硬质合金中粗加工时宜选用含钴量较多的牌号�例如 K30��因其抗弯强度和冲击韧 性较高�精加工宜选用含钴量较少的牌号�例如 K01��因其耐磨性、耐热性较高。 钨鈦钴类硬质合金的选用与 K 类硬质合金的选用相类似�粗加工时宜选用含 Co 较多的牌号� 例如 P30�精加工时宜选用含 TiC 较多的牌号�例如 P01。 钨钛钽�铌�类硬质合金中 M10 适用于精加工�M20 适用于粗加工� 碳化钛基硬质合金由于其抗弯强度和韧性比较差�因此主要用于精加工� 涂层硬质合金在小进给量切削、高硬度切削和重载荷切削时不宜采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二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二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拟定答案)

2-2 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三个变形区的特点:第一变形区为塑性变形区,或称基本变形区,其变形量最大,常用它来说明切削过程的变形情况;第二变形区为摩擦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面流出时必然有很大摩擦,因而使切屑底层又产生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发生在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后面接触的区域,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钝圆部分与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产生变形。

关联: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集中且复杂;它们实质上都是因为挤压和摩擦产生变形,第一变形区主要由挤压沿剪切线产生剪切变形,第二变形区主要由挤压和摩擦产生切屑的变形,第三变形区主要由挤压和摩擦产生加工表面变形。

2-3 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的控制积屑瘤的手段是什么?

答: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在切削速度不高又能形成连续切削的情况下,加工塑性材料时,刀面和切屑表面由于挤压和摩擦使得接触表面成为新鲜表面,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形成加工硬化和瘤核。瘤核逐渐长大形成积屑瘤。

对加工的影响: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角度增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得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表面精度并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加。

生产中控制积屑瘤的手段:在粗加工中,可以采用中低速切削加以利用,保护刀具。在精加工中应避免采用中低速从而控制积屑瘤的产生,同时还可以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或采用好的切削液。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答案

二、平面连杆机构

2-1 判断题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

2-2 填空题

(1)低(2)转动(3)3 (4)连杆,连架杆(5)曲柄,摇杆(6)最短(7)曲柄摇杆(8)摇杆,连杆(9)2 (10)>

(11)运动不确定(12)非工作时间(13)惯性(14)大

(15)中的摆动导杆机构有,中的转动导杆机构无(16)机架(17)曲柄(18)曲柄滑块(19)双摇杆(20)双曲柄机构(21)无,有

2-3 选择题

(1)A (2)C (3)B (4)A (5)B (6)B (7)A

(8)C (9)A (10)A (11)A (12)C (13)C (14)A

(15)A (16)A (17)A (18)A (19)A (20)A (21)A

2-4 解:

a)双曲柄机构,因为40+110<70+9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为机架

b)曲柄摇杆机构,因为30+130<110+12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c)双摇杆机构,因为50+100>60+70,不满足杆长条件,无论以哪杆为机架都是双摇杆机构

d)双摇杆机构,因为50+120=80+9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

2-5 解:

(1)由该机构各杆长度可得l AB+ l BC<l CD+ l AD,由此可知满足杆长条件,当以AB杆或AB杆的邻边为机架时该机构有曲柄存在

机械制造基础-第2章-铸造练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第2章-铸造练习题-答案

铸造成形练习题

一、填空

1. 衡量合金铸造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充型能力、收缩性、吸气性、偏析性。

2. 合金的流动性不好,充型能力差,铸件易产生浇不足、冷隔铸造缺陷。

3. 防止或减小铸件产生铸造应力的措施是:设计时,应使壁厚均匀;在铸造工艺上,

应采取同时凝固原则;铸件成形后,消除残余铸造应力的方法是采用去应力退火。

4. 合金的结晶温度区间越宽,其铸造性能越差,越容易形成缩松(缩孔,缩松)缺陷。

5. 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可分为三个收缩阶段,依次为液态、凝固、固态收缩。

合金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值远大于固态收缩值是铸件产生缩孔或缩松的主要原因,固态收缩受阻是铸件产生铸造应力、变形,甚至开裂的主要原因。

6. 铸造应力为两类,由热阻碍引起的应力称为热应力,而由机械阻碍引起的应力称机械应力;

机械应力应力在铸件落砂、清理后消失。

7. 为防止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生产中采取合理安放冒口和冷铁等工艺措施,使铸件遵循顺序凝固原则。

8. 铸件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的不均匀是由于结晶速度大于原子的扩散速度造成的。

9. 根据石墨的形态不同,灰口铸铁可分为4大类,分别为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

铸铁。其中,力学性能最好的是球墨铸铁;抗压、减震性能最好的是灰铸铁。

10.铸钢件不能直接使用,通常采用退火or正火热处理,以改善其力学性能。

11.合金的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三种。以逐层凝固方式凝固的合金流动性好,充型能力强。

12. 铸造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砂型铸造又可分为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两大类。

13. 浇注位置是指浇注时,铸件在铸型中所处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练习题

1. 填空题

1-1 直角自由切削,是指没有参加切削,并且刃倾角的切削方式。

1-2 在一般速度范围内,第Ⅰ变形区的宽度仅为~。切削速度

因此可以近似视为一个平面,称为剪切面。

,宽度愈小,

1-3 靠前刀面处的变形区域称为变形区,这个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和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面一薄层金属内。

1-4 在已加工表面处形成的显着变形层(晶格发生了纤维化),是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和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所造成的,这一变形层称为变形区。

1-5 从形态上看,切屑可以分为带状切屑、、和崩碎切屑四种类型。

1-6 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1-7 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加大刀具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1-8 经过塑性变形后形成的切屑,其厚度h ch通常都要工件上切削层的厚度h D,而切屑长度L ch通常切削层长度L c。

1-9 切削过程中金属的变形主要是剪切滑移,所以用系数精确些。

1-10 相对滑移是根据纯剪切变形推出的,所以它主要反映形系数则反映切屑变形的综合结果,特别是包含有的大小来衡量变形程度要比变形

变形区的变形情况,而变

变形区变形的影响。

1-11 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与一般金属接触面间的摩擦不同,因为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压力很大(可达~以上),再加上几百度的高温,致使切屑底面与前刀面发生现象。

1-12 在粘结情况下,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是切屑粘结部分和上层金属之间的摩擦,即切屑的。

1-13 根据摩擦情况不同,切屑与前刀面接触部分可分为两个摩擦区,即和滑动区。1-14 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变形区变形的重要成因。

1-15 硬脆材料与金属材料的切除过程有所不同,其切除过程以为主。

1-16 磨削时砂轮表面的微小磨粒切削刃的几何形状是不确定的,通常有较大的负(-60°~-85°)和刃口楔角(80°~145°),以及较大的半径。

1-17 砂轮磨粒切削刃的排列(刃距、高低)是分布的,且随着砂轮的磨损不断变化。1-18 切削时作用在刀具上的力,由两个方面组成:1)三个变形区内产生的变形抗力和塑性变形抗力;2)切屑、工件与刀具间的。

1-19 由于切削变形复杂,用材料力学、弹性、塑性变形理论推导的计算切削力的理论公式与实际差距较大,故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经验公式计算切削力的大小。

1-20 切削热的直接来源是切削层的变形以及切屑与刀具、工件与刀具之间的

三个变形区是产生切削热的三个热源区。

,因而

1-21 在切削塑性材料时,切削区温度最高点是在前刀面上处。

1-22 切削脆性材料时,由于形成崩碎切屑,故最高温度区,位于靠近刀尖的

域内。

的小区

1-23 目前比较成熟的测量切削温度的方法有自然热电偶法、热电偶法和红外测温法。1-24 利用自然热电偶法可测得的温度是切削区的,红外测温法可测刀具及切屑侧

面。

1-25 工件平均温度指磨削热传入工件而引起的,它影响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1-26 积屑瘤是在1-27 积屑瘤是

切削速度加工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变形区在特定条件下金属变形摩擦的产物。

1-28 残余应力是在未施加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在材料内部保持1-29 刀具正常磨损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和

而存在的应力。磨损。

1-30 刀具的非正常磨损是指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突然或过早产生损坏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和卷刃。

1-31 一次磨刀之后,刀具进行切削,后刀面允许的最大磨损量(VB B),称为者叫做磨损限度。

,或

1-32 形成刀具磨损的原因非常复杂,它既有磨损,又有、化学作用的磨损,还有由于金相组织的相变使刀具硬度改变所造成的磨损。

1-33 刀具使用寿命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至达到为止所使用的切削时间,用T表示。

1-34 切削用量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视优化目标不同,可以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按最高生产率标准评定的目标函数,按

准评定的目标函数。

2. 判断题

标准评定的目标函数和按最大利润率标

2-1 2-2 2-3 2-4 在一般速度范围内,第Ⅰ变形区的宽度仅为~。切削速度愈高,宽度愈小。

切削时出现的积屑瘤、前刀面磨损等现象,都是第Ⅲ变形区的变形所造成的。

第Ⅲ变形区的变形是造成已加工表面硬化和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

由于大部分塑性变形集中于第Ⅰ变形区,因而切削变形的大小,主要由第Ⅰ变形区来衡量。

2-5 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崩碎切屑。

2-6 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加大刀具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带状切屑。

2-7 切屑形态的变化反映了切削变形程度的不同,如带状切屑是切削层沿剪切面滑移变形尚未达到断裂程度而形成的。

2-8 切屑形态的变化反映了切削变形程度的不同,如挤裂切屑是切削层沿剪切面滑移变形完全达到断裂程度而形成的。

2-9 切屑形态的变化反映了切削变形程度的不同,如单元切屑是切削层沿剪切面滑移变形完全达到断裂程度而形成的。

2-10 经过塑性变形后形成的切屑,其厚度h ch通常都要小于工件上切削层的厚度h D,而切屑长度L ch通常大于切削层长度L c。

2-11 用相对滑移的大小来衡量变形程度要比变形系数精确些。

2-12 相对滑移反映切屑变形的综合结果,特别是包含有第二变形区变形的影响。

2-13 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与一般金属接触面间的摩擦不同,不是一般的外摩擦,而是切屑粘结部分和上层金属之间的摩擦,即切屑的内摩擦。

2-14 内摩擦实际就是金属内部的滑移剪切,同粘结面积和法向力有关。

2-15 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第Ⅱ变形区变形的重要成因。

2-16 硬脆材料与金属材料的切除过程有所不同,其切除过程以断裂破坏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