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初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力学》实验部分
实验一: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无阻尼)
一、实验目的
1. 记录小阻尼情况下衰减振动的时间――位移曲线,了解阻尼对自由振动的影响。

2. 测量并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对数减缩率δ、阻尼系数n 和阻尼比ζ测量系统的固有频率。

3.了解振动实验仪器。

二、实验装置框图和实验原理
1.实验框图
图1 单自由度自由衰减振动实验框图
2.实验原理
把质量与钢尺组成的系统视为单自由度系统,在给予一定的初始扰动以后使之产生衰减振动,衰减振动信号经加速度传感器拾振,再经过电荷放大器和信号采集硬件采集后,送入计算机进行显示、记录,并由打印机打印波形和结果。

(1) 单自由度系统在小阻尼下的振动是衰减振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
sin()Nt d X Ae t ωθ-=+,时间――位移曲线如后图所示。

利用该曲线可以求出对数
减缩率 δ、阻尼系数n 和阻尼比 ζ 对数减缩率为1ln i i A A δ+=,或1
ln i i m
A m A δ+=(m 为间隔 m 周期)。

(2) 阻尼系数d d
n f T δ
δ=
=。

(3) 阻尼比
2(2)2d nT δ
ζδπζπ=
==≈。

图2自由衰减振动的加速度波形
(4) 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sin()nt d X A e t αωβ-=+ ,除初相位、幅值不同外,衰减规律与时间――位移曲线相同。

由时间――加速度曲线按相同的方法,也可测量系统的固
有频率和阻尼比。

三、实验仪器
实验模型;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器;信号采集箱和振动信号处理软件;计算机和打印机。

四、实验步骤
1. 打开电源总开关;
2. 依次打开电荷放大器、信号采集箱、计算机和打印机电源开关;
3. 启动振动信号采集系统,设置采集硬件参数,并设采集方式为触发采集;
4. 给实验模型一个初始的位移干扰,使其作自由衰减振动;
5. 由采集硬件和软件记录自由衰减振动的加速度波形,参看图2。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
1.自由衰减振动曲线 (附测试图) 。

2.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

A i (mm) A i+m
(mm)
m
F d
(Hz)
2
δ
ζ
π
=
3.判读系统的固有频率f测 = Hz。

4.请你给出本实验的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实例。

六、实验要求
1.记录实验数据及受迫振动曲线,并让老师检查。

2.实验报告中必须达到实验报告基本要求,具备基本的数据表格和曲线图,认真做
好实验报告。

3.认真完成实验,注意实验安全事项。

实验二: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有阻尼)
一、实验目的
3. 记录小阻尼情况下衰减振动的时间――位移曲线,了解阻尼对自由振动的影响。

4. 测量并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对数减缩率δ、阻尼系数n 和阻尼比ζ测量系统的固有频率。

3.了解振动实验仪器。

二、实验装置框图和实验原理
1.实验框图
图1 单自由度自由衰减振动实验框图
2.实验原理
把质量与钢尺组成的系统视为单自由度系统,在给予一定的初始扰动以后使之产生衰减振动,衰减振动信号经加速度传感器拾振,再经过电荷放大器和信号采集硬件采集后,送入计算机进行显示、记录,并由打印机打印波形和结果。

(4) 单自由度系统在小阻尼下的振动是衰减振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
sin()Nt d X Ae t ωθ-=+,时间――位移曲线如后图所示。

利用该曲线可以求出对数
减缩率 δ、阻尼系数n 和阻尼比 ζ 对数减缩率为1ln i i A A δ+=,或1
ln i i m
A m A δ+=(m 为间隔 m 周期)。

(5) 阻尼系数d d
n f T δ
δ=
=。

(6) 阻尼比
2(2)2d nT δ
ζδπζπ=
==≈。

图2自由衰减振动的加速度波形
(4) 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sin()nt d X A e t αωβ-=+ ,除初相位、幅值不同外,衰减规律与时间――位移曲线相同。

由时间――加速度曲线按相同的方法,也可测量系统的固
有频率和阻尼比。

三、实验仪器
实验模型;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器;信号采集箱和振动信号处理软件;计算机和打印机。

四、实验步骤
6. 打开电源总开关;
7. 依次打开电荷放大器、信号采集箱、计算机和打印机电源开关;
8. 启动振动信号采集系统,设置采集硬件参数,并设采集方式为触发采集; 9. 给实验模型一个初始的位移干扰,使其作自由衰减振动; 10. 由采集硬件和软件记录自由衰减振动的加速度波形,参看图2。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
5.自由衰减振动曲线 (附测试图) 。

6.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

A i (mm) A i+m
(mm)
m
F d
(Hz)
2
δ
ζ
π
=
7.判读系统的固有频率f测 = Hz。

8.请你给出本实验的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实例。

六、实验要求
4.记录实验数据及受迫振动曲线,并让老师检查。

5.实验报告中必须达到实验报告基本要求,具备基本的数据表格和曲线图,认真做
好实验报告。

6.认真完成实验,注意实验安全事项。

实验三:单自由度系统受迫振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干扰力频率对振幅的影响,观察共振现象。

2.掌握受迫振动系统幅――频响应曲线、固有频率和阻尼的测量方法。

3.了解电磁振动台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装置框图和原理概述
1.实验框图
图3单自由度系统受迫振动实验模型
2.实验原理
(1) 给振动系统以简谐形式的位移干扰,使之产生受迫振动,受迫振动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为:
稳态受迫振动的响应为:
式中:,
(2) 稳态受迫振动的加速度响应为:
加速度振幅:
本实验中,激振力的频率f由信号发生器提供,振动块的响应由加速度传感器拾振,经放大器放大,由计算机测量响应的大小。

调节激振频率,测量相应的响应值,画出幅――频响应曲线。

根据幅频响应曲线和共振时的响应曲线,可求得系统共振频率,也可根据幅――频响应曲线,按半功率点法,计算系统的阻尼(见注)。

三、实验仪器
实验模型;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器;信号采集箱和振动信号处理软件;计算机和打印机;信号源、功率放大器和振动台。

四、实验步骤
(一) 幅――频响应曲线测量
1.打开电源总开关;
2.把信号源输出信号旋钮和功率放大器功率信号输出旋钮置于最小位置;
3.依次打开振动台励磁电源、信号源、功率放大器、电荷放大器、信号采集
箱、计算机和打印机的电源开关;
4.启动振动信号采集系统,设置采集硬件参数,并设置采集方式为自由采集;
5.把信号源输出信号旋钮和功率放大器功率信号输出旋钮置于合适位置;
6.按实验要求改变信号源频率,每改变一次信号源频率,对应测量一个加速
度传感器信号的输出有效值;
7.根据步骤6的数据绘制实验模型的幅――频响应曲线。

(二) 确定模型的共振频率
1.启动振动信号采集系统,设置采集硬件参数,并设置采集方式为自由采集;
2.把信号源输出信号旋钮和功率放大器功率信号输出旋钮置于合适位置;
3.小步进改变信号源频率,每改变一次信号源频率,对应测量一个加速度传
感器信号的输出有效值, 直到寻找出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有效值为
最大时为止,则该频率值就近似为模型的共振频率;
4.在共振状态下,记录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波形;
5.确定模型的共振频率也可以根据幅—频响应曲线测量结果进行。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
1. 加速度幅――频响应曲线数据记录表。

激振频率f(Hz)8 10 10.5 11 11.5 12 13 14 15 16 响应值(mv)
2. 幅――频响应曲线。

3. 共振时的振动时域曲线。

注:由受迫振动的幅――频响应曲线求阻尼比,可用半功率点法,其公式为:
图4幅―频响应曲线
4.判读系统固有频率
(1)由幅――频响应曲线判读固有频率f= Hz。

(2)由幅――频响应曲线求系统的阻尼比δ = 。

5. 试将固有频率的理论值与上述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6. 请你给出本实验的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实例。

注:实验模型的固有频率由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

m = g,E = ;b = ,h = ;L = ,J = ;f n= Hz 。

六、实验要求
1.记录实验数据及受迫振动曲线,并让老师检查。

2.实验报告中必须达到实验报告基本要求,具备基本的数据表格和曲线图,认真做
好实验报告。

3.认真完成实验,注意实验安全事项。

实验四:悬臂梁振动表演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观察多自由度系统共振特点与振型,扩展思维响。

2. 掌握测量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基本方法。

3. 利用实验方法实测悬臂梁一阶至三阶振型及其对应的固有频率和节点位置。

二、实验装置框图和原理概述
1.实验框图
图8悬臂梁振动实验框图
2.悬臂钢尺有关参数
长L = ,宽b = ,厚h = ,弹性模量E = ,
单位体积质量γ = 7.8g/cm3。

3.实验原理
悬臂梁为无穷多个自由度系统(弹性梁),理论上有无穷多个固有频率。

当固定端作位移激振时,梁产生振动,当激振频率与梁的某个固有频率相同时,梁便发生共振,并呈现特定的振型。

梁有无穷多个共振频率,也就有无穷多个振型。

三、实验仪器
实验模型;信号源、功率放大器和振动台。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源总开关;
2.把信号源输出信号旋钮和功率放大器功率信号输出旋钮置于最小位置;
3.依次打开振动台励磁电源、信号源、功率放大器;
4.把信号源输出信号旋钮和功率放大器功率信号输出旋钮置于合适位置;
5.逐渐改变振动台的频率(慢扫描),寻找梁的共振状态,观察梁共振时的振型、节点,
记录梁共振时的频率、节点位置,并绘制振型曲线。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
1.记录梁共振时的频率、节点位置,并绘制振型曲线。

2.梁的共振频率的理论计算公式:

L—梁长,F—截面面积,γ—单位体积质量,a n—振动常数
3.实验小结
六、实验要求
1.记录实验数据,并让老师检查。

2.实验报告中必须达到实验报告基本要求,具备基本的数据表格和曲线图,认真做好实验报告。

3.认真完成实验,注意实验安全事项。

《材料力学》实验部分
实验一 拉伸与压缩实验
(一)拉伸实验
拉伸试验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强度试验,它提供机械制造、冶金及其他各种工业部门可靠的材料强度数据。

便于合理的使用材料,保证机器(结构物)及其零件(杆件)的强度。

拉伸试验能显示出金属材料在弹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的情况以及材料的某些机械性能。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万能试验机的构造原理,并掌握万能试验机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延伸率δ和截面收缩率ψ。

3.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b σ。

4.观察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绘制拉伸图。

5.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与铸铁(脆性材料)机械性质的特点。

二. 设备及工具
1. 万能试验机
2.游标卡尺
三. 试样
拉伸试样:按国家标准,采用圆截面比例试样,试样分为长标距0010l d =和短标距
005l d =两种(如下图1.1所示)。

拉伸试样图1.1
四. 原理
材料的机械性质s σ、b σ、δ和ψ是由拉伸试验来确定的。

为此应首先用测试材
料制备试件。

试件可制成圆形或矩形截面。

试件中段用于测量拉伸变形,此段的长度0l 称为“标距”。

两端较粗的部分是头部,为装入试验机夹头中传递拉力之用。

试验表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避免这种影响和便于各种材料机械性质的数值能互相比较,所以对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国家定出统一规定。

根据国家标准GB228-76,拉力试件分为比例试件和非比例试件两种,比例试件是指标距长度与横截面面积间具有下列关系的试件:
0l =式中系数通常为5.65和11.3,前者称为短试件,后者称为长试件。

因此,直径为0d 的短、长圆形试件的标距长度0l 分别等于50d 和100d 。

非比例试件不具备上述关系。

试验时,利用试验机的自动绘图器可绘出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图,应当指出,绘图器所绘出的拉伸变形l ∆主要是整个试件(不只是标距部分)的伸长,还包括机器本身的弹性变形和实践在夹头中的滑动因素。

实践开始受力时,头部在夹头内的滑动较大,故绘出的拉伸图最初一段是曲线。

对于低碳钢,屈服阶段常呈锯齿形。

上屈服点'B 受变形速度和试件形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下屈服点B 则比较稳定,故工程上均以点B 对应的荷载作为材料屈服时的荷载s P 。

确定屈服载荷s P 时,必须注意观察读数盘上测力指针的转动情况,一般规定测力指针回转后所指示的最小载荷为屈服载荷s P 。

试件拉伸达到最大载荷b P 以前,在标距范围内的变形是均匀的。

最初在对试件加载时,测力指针随载荷的增加向前转动,同时它又推动随动指针前进。

当达到最大载荷b P 时,测力指针开始后退,而随动指针则停留在载荷最大值的刻度上,给出的读数即为最大载荷b P 。

铸铁试件在承受拉力变形极小时,就达到最大载荷而突然发生断裂。

它没有屈服和颈缩现象。

其强度极限远小于低碳钢的强度极限。

低碳钢拉伸图1.2 铸铁拉伸图1.3
五. 实验步骤 低碳钢试件
1. 试件准备
为了便于观察标距范围内沿轴向的变形情况,用划线机在标距0l 范围内每隔10毫米
或每隔5毫米刻划一根圆周线,将标距分成十格。

用游标卡尺测量标距两端及中间这三个横截面内沿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方向各测量一次取平均值。

用所测得的三个平均值中最小的值计算试件的横截面面积0A 。

计算0A 时取三位有效数字。

2. 试验机准备
根据低碳钢的强度极限b σ和横截面面积0A 估计试件的最大载荷。

根据最大载荷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力度盘。

调整测力指针,对准“零”点,并使随动指针与之靠拢。

同时调整好自动绘图器。

3. 安装试件
先将试件安装在试验机的上夹头内,再移动下夹头使其达到适当位置,并把试件下端夹紧。

4. 检查及试车
在严格完成以上步骤的情况下,然后开动试验机,预加少量载荷后,卸载回“零”点,以检查试验机工作是否正常。

5. 进行试验
开动试验机使之缓慢匀速加载。

注意观察测力指针的转动、自动绘图情况和相应的试验现象。

当测力指针不动或倒退时说明材料开始屈服,记录屈服载荷s P 。

试件断裂后停车,由随动指针读出最大载荷b P ,并记录下来。

取下试件。

将断裂试件的两端对齐并尽量靠紧,用游标卡尺测量断裂后标距段的长度1l ;测量两段断口处的直径1d ,应在每一断口处沿两个互相垂直方向各测量1d 一次,计算其平均值,取其中最小者计算断口处最小横截面面积1A 。

铸铁试件
1. 试件准备
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两端及中间这三处横截面直径,取其中均值最小者计算试件的横截面面积0A 。

2. 试验机准备(同前)。

3. 安装试件(同前)。

4. 检查(同前)。

勿需试车。

5. 进行试验
开动试验机,并使自动绘图器工作,直至试件断裂为止。

停车。

记录最大载荷。

6. 结束工作
取下试件和绘好的拉伸曲线图纸。

请教师检查试验记录。

将试验机的一切机构复原。

清理试验现场,将借用的仪器归回原处。

试验数据一律用表格形式记录。

六. 试验结果的处理
1. 根据屈服载荷s P 及最大载荷b P 计算屈服极限s σ及强度极限b σ
0s s P A σ=
= M P a
;0
b b P
A σ== MPa
2. 根据试件前、后的标距段长度及横截面面积计算延伸率δ及截面收缩ψ
100l l l δ-=
×100%;01
A A A ψ-=×100% 若断口不在标距长度中部三分之一区段内(如下图1.4),需采用断口移中的办法(即
借计算法将断口移至中间),以计算试件拉断后的标距长度1l 。

采用断口移中法时,试验前要将试件标距等分为十个格(a )图。

试验后将拉断的试件断口对紧,如下图。

以断口O 为起点,在长段上取基本等于短段的格数得B 点。

当长段所余格数为偶数时(b )图,然后量取长段所余格数的一半得出C 点,将BC 段长度移到试件左端,则移位后的1l 为:1l =AB+2BC 。

在长段上取基本等于短段格数得B 点后,当长段所余格数为奇数时(c )图,可在长度上量取长段所余格减一之半得出C 点,再量取所余格数加一之半得出1C 点 ,则移位后的1l 为:1l =AB+BC+1BC
图1.4
当断口非常靠近试件两端,而其与头部的距离等于或小于直径0d 的两倍时,试验结果无效,必须重做。

3. 试验结果分析
七. 注意事项
1. 参见万能试验机操作注意事项。

2. 试件安装必须正确、防止偏斜和夹入部分过短的现象。

3. 试验时听见异声或发生任何故障,应立即停车。

八. 思考题
1. 试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与铸铁(脆性材料)的拉伸机械性质。

2. 试从不同的断口特征说明金属的两种基本破坏形式。

3. 什么叫比例试件,它应满足什么要求?
拉伸试验记录
(一)使用设备及量具:
万能试验机:型号: 使用量程: 游标卡尺:精度 (二)低炭钢拉伸试验:
2、屈服载荷Ps=
kN 最大载荷P b = kN 3、试样拉断后尺寸: 注:断口不在标距L 0中部1/3区段内,需用断口移中法计算L 1
4、试验结果计算: 屈服极限: 1
s P A σ== 强度极限: b
s P A σ== 延伸率: 10
100
100%L L L δ-=
⨯= 截面收缩率: 01100
100%A A
A ψ-=⨯=
试验立断最大载荷 P b = kN 计算极限强度b σ=
拉伸图(低碳钢材料)
△L
拉伸图(铸铁材料)
△L
P P
20
(二 ) 压缩试验 一. 试验目的
1. 测定低碳钢压缩时的屈服极限s σ。

2. 测定铸铁在压缩时的抗压强度b σ。

3. 观察铸铁在压缩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二. 设备及工具
1. 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

2. 游标卡尺。

三. 试样
试件加工须按《金属压缩试验方法》GB7314-87)的有关要求进行,取试件高度 0h =(2.5~3.5)0d ,如下图所示。

试件两端面必须平行且与轴线垂直,以保证试件承受轴向压力。

压缩试件图1.5
四. 试验原理
当试件承受压缩时,其上下两端面与试验机支承垫之间存在很大的摩擦力,
这些摩擦力阻碍试件上部和下部的横向变形。

若在试件两端面涂以润滑油,就可以减小摩擦力,试件的抗压能力就会降低。

可见,压缩试验是有条件的。

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才能对不同材料的压缩性能进行比较。

实验时,利用自动绘图装置绘出类似低碳钢拉伸时的荷载-变形曲线(p F l -∆图),如下图1.6所示:
低碳钢压缩图1.6(a ) 铸铁压缩图1.6(b )
从低碳钢的压缩图可以看出,低碳钢的压缩曲线有明显的弹性直线段和强化段,两段之间有拐点,该点对应的荷载即为屈服荷载ps F 。

其屈服极限为:
A F PS S =
σ
试样最后越压越扁,但不会破裂,故无法测出最大荷载。

所以超过屈服极限后应当停止试验。

从铸铁压缩时的荷载-变形曲线可以看出,与铸铁的拉伸曲线图相似。

没有明显的直线段,在达到最大荷载F Pb 前要出现比较大的塑性变形后才发生破裂,此时测力指针迅速倒退,由从动指针可以读出最大荷载值pb F 。

铸铁的抗压强度b σ按下式计算:
0A F Pb
b =σ 式中,pb F 、b σ、0A 的单位分别为N 、MPa 、mm 2。

铸铁试件破坏时,在表面出现与试件轴线大约成045左右的倾斜裂纹,由此可见,破坏主要是由切应力引起的。

五. 实验步骤 -)低碳钢压缩试验
1. 准备试件。

测量试件中点处横截面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来计算试件的原始横截面面积。

2. 调整试验机。

使测力指针归零,将自动绘图装置调整好。

3. 放置试件。

将试件两端面涂匀润滑油,尽量准确地置于试验机承压球面支座中心处,并在其周围加防护罩。

使工作台上升。

在试件离上承压座约30mm 时,要急速降低工作台上升速度(急速关小送油阀)。

试件临近上承压座时,稍能看出工作台上升即可。

当试件接触到上承压座时停车。

4. 检查与试车。

请指导教师检查以上步骤完成情况。

开动试验机,预加少量载荷,然后卸载到零,检查试验机工作是否正常和对试样的加载是否正常。

5. 进行试验。

缓慢均匀地加载,观察变形情况,测出屈服荷载ps F 后关闭送油阀并停车。

记录屈服荷载ps F 。

二)铸铁压缩试验
1. 准备试件。

测量试件中点处横截面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
来计算试件的原始横截面面积。

2. 调整试验机。

使测力指针归零,将自动绘图装置调整好。

3. 放置试样。

将试件两端面涂匀润滑油,尽量准确地置于试验机承压球面支
座中心处,并在其周围加防护罩。

使工作台上升。

在试件离上承压座约30mm 时,要急速降低工作台上升速度(急速关小送油阀)。

试样临近上承压座时,稍能看出工作台上升即可。

当试件接触到上承压座时停车。

4. 检查与试车。

请指导教师检查以上步骤完成情况。

开动试验机,预加少量
载荷,然后卸载到零,检查试验机工作是否正常和对试件的加载是否正常。

5. 进行实验。

缓慢均匀地加载,直至试件破裂时停车。

记录破裂时的最大荷
载值pb F 。

三)结束实验。

请指导教师检查实验记录。

将实验设备、工具复原,清理实验现场。

试验数据一律用表格形式记录。

最后整理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六. 试验结果的处理
1. 试验数据记录及其计算 低碳钢试件的屈服荷载
ps F = KN
铸铁试件的最大荷载 pb F = KN 低碳钢的屈服极限 0ps s F A σ== MPa 铸铁的强度极限 0
pb
b F A σ=
= M P a
2. 绘制压缩曲线及试件破坏后的断口形状
低碳钢压缩曲线 1.7(a ) 铸铁压缩曲线1.7(b )
低碳钢形状 : 铸铁断口形状 :
3. 试验结果分析
七. 注意事项
1. 认真阅读试验机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调整测力指针归零时,一定要使液压式万能试验机开机,工作台上升
少许。

3. 放置铸铁压缩试件时,必须在其周围加防护罩,以免试件破裂时碎片
飞出伤人。

4. 加载要缓慢均匀,特别是对液压式万能试验机,不能把油门开得过大。

在压缩试件顶端与上承压座将要接触时,急速关小送油阀,以避免发生突然加载或超载,使实验失败,甚至造成事故。

5. 为防止损伤试验机,实验进行到屈服阶段后,所加最大载荷不得超过
测力度盘的3/4位置。

八. 思考题
1.铸铁试件压缩时,沿着与轴线大致成0
45的斜截面破裂是什么原因?
2.从低碳钢和铸铁的压缩试验,可以看出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压缩力学
性能有何不同?
压缩试验记录(一)使用设备及量具:
万能试验机:型号:使用量程:游标卡尺:精度:
(二)低碳钢和灰铸铁压缩试验:
实验二 拉压弹性模量测定(材料弹性常数E 、μ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

2.验证胡克定律。

3.学习电测法原理和多点测量技术。

二、原理和方法
应变测量采用多点1/4桥公共补偿法。

为减少误差,也为了验证胡克定律,采用等量增载法,加载五次。

即F i = F 0 + i ΔF (i = 1,2,……5),末级载荷F 5不应使应力超出材料的比例极限。

初载荷F 0时将各电桥调平衡,每次加载后记录各点应变值。

计算两纵向应变平均值1i ε和两横向应变平均值2i ε,按最小二乘法计算E 和μ。

∑∑⋅=
∆i
i i bt
F E 12 (2.1), μ=
21i
i
i i εε∑∑ (2.2)
图2.1
三、试验步骤
1.打开应变仪电源,预热。

2.试验台换上拉伸夹具,将力传感器上下位置调整合适,安装试样。

3.接线
将力传感器的红、蓝、白、绿四线依次接在测力专用通道(0通道)的A 、B 、C 和D 端。

按多点1/4桥公共补偿法对各测量片接线,即将试样上的应变片分别接在所选通道的A 、B 端。

所选通道B 、B ’间的连接片均应连上。

将补偿片接在补偿1(或2)的接线端子上。

4.设置参数
根据接线的方式设置应变仪的参数,包括力传感器的校正系数,各通道的组桥方式、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和阻值等。

载荷限值设置为1600N 。

5.平衡各通道电桥
使试样处于完全不受载状态。

按[↵]、[BAL]键,再依次按各通道(包括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