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2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2

美学原理—2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本书)2、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形成虽然很早,但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18世纪的事,是由鲍姆嘉通创立的,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

3、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其中有哪些合理因素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

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

(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1、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

2、达•芬奇:他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3、狄德罗美学观点:美是关系(实在的关系,察知的关系,虚构关系)。

(三)、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1、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4、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一)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三、结合现实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从风格上研究美)(二)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

其核心是“和谐为美。

”(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

(2)孔子以为人(君子)的美应当是“文质彬彬”。

(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孟子(1)其美学观点是“充实之为美”。

《美学》试卷参考答案(二)

《美学》试卷参考答案(二)

《美学》试卷参考答案(二)《美学》试卷参考答案(二)《美学》试卷&参考答案(二)----------------------------------------------------------------------------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曲线为美,蛇形线最美”的是()A、亚里士多德《诗学》B、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C、黑格尔《美学》D、康德《判断力批判》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A、唯物反映论B、唯物史观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3、在历史上,美学长期被看作()A、伦理学的分支B、文学的分支C、哲学的分支D、人类学的分支4、美的问题性质在于()A、美是不可定义B、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C、透过美的现象探讨美的本质D、美就是美的东西5、中国最早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的是()A、孔子B、毛泽东C、李大钊D、王国维6、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艺术品必须是()A、人工制品B、自然物品C、物质产品D、意识产品7、“细雨鱼儿飞,微风燕子斜”描绘的是()A、优美景象B、崇高景象C、悲剧景象D、喜剧景象8、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A、康德B、朗吉弩斯《论崇高》C、黑格尔D、博克9、“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这个论断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B、黑格尔C、恩格斯D、鲁迅10、从古到今,美学家对美感问题有许多分歧看法,但都肯定()A、美感就是生理快感B、美感是无欲念的感觉C、美感离不开感觉器官D、美感是先天共通感11、马克思确立美育基本任务的角度是()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培养自由的人C、培养解放了的人D、培养艺术的人12、可以说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诗句的美学观点是()A、距离说B、快乐说C、完满说D、移情说13、中国古典美学独特的审美范畴是()A、意象B、优美C、悲剧D、意境1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提出“美在数的和谐”这个著名命题的美学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错觉C、毕达哥拉斯D、苏格拉底15、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在于()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美学原理第二章

美学原理第二章

• 二、审美起源的历史描述 • 伴随生产劳动的展开, 伴随生产劳动的展开,与生产劳动密切相 关的人类精神活动逐渐独立起来。 关的人类精神活动逐渐独立起来。审美活动作 为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发 展起来。 展起来。 • 审美的发生从制造工具开始。 审美的发生从制造工具开始。伴随着工具 的广泛使用与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 的广泛使用与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审美 活动开始与以实用价值为目的的物质生产劳动 逐渐分离,而由实用形式感发展到审美形式感, 逐渐分离,而由实用形式感发展到审美形式感, 正是人类审美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正是人类审美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第三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
• 一、审美活动及其特征 • 审美活动作为人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在 审美活动作为人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中,按照“美的规律”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中,按照“美的规律”来把 握现实的一种自由的创造性实践。 握现实的一种自由的创造性实践。
• 审美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审美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 第一,审美活动以一种审美(艺术)的眼光看 第一,审美活动以一种审美(艺术) 待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劳动。 待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劳动。一是在生活与生产 劳动过程中,人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 劳动过程中,人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 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二是人类 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生活与生产劳动的静态成果, 生活与生产劳动的静态成果,以其美的外在形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内容, 式、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内容,感性 地显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 地显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从而使人能够 以愉快的心情对这一成果进行审美观照。 以愉快的心情对这一成果进行审美观照。
你未看此花时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能动的反作用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决定性作用都是以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为前提的它们都以审美活动为共同存在体具体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力审美关系是审美主体的特殊本质力量与审美客体的特殊本质相对应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对象性关系

北京语言大学14秋《美学》作业2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14秋《美学》作业2答案

美学 14秋《美学》作业2一,单选题1. ()提出悲剧的“净化”作用,即“卡塔西斯”作用。

A. 黑格尔B. 海德格尔C. 亚里士多德D. 柏拉图?正确答案:C2. “美是小的”、“美是可爱的”等说法中的“美”是指()。

A. 崇高B. 优美C. 喜剧感D. 喜剧美?正确答案:B3. 对喜剧的解释中,“生命的机械说”是由法国哲学家()在1900年出版的《笑的研究》中提出的。

A. 笛卡儿B. 柏格森C. 萨特D. 狄德罗?正确答案:B4. 意大利美学家()主张:只觉即表现,表现即艺术。

A. 翁贝托·埃科B. 切萨莱·布朗迪C. 克罗齐D. 卜迦丘?正确答案:C5. “美是不依赖概念而作为一个普遍愉快的对象被表现出来的”,此话出自A. 康德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黑格尔?正确答案:A6. 下列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美感经验是物理的事实B. 美感经验是美的事物引起的经验C. 美感经验是非功利或超功利的D. 美感经验是一种生理的快感?正确答案:C7. ()是审美活动和美的现象的唯一见证,是其唯一标志。

A. 神话B. 艺术活动C. 美感经验D. 审美活动?正确答案:C8. “酒神精神说”是()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中提出的A. 尼采B. 黑格尔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A9. 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A. 符号说B. 表现说C. 游戏说D. 教化说?正确答案:C10. 美感经验形态的划分的基本理论,是在()的《判断力批判》中才奠定的。

A. 康德B. 黑格尔C. 克罗齐D. 胡塞尔?正确答案:A11. 第一个提出崇高概念并加以论述的,使罗马艺术批评家()A. 维吉尔B. 郎吉弩斯C. 但丁D. 卜迦丘?正确答案:B12. 审美活动的符号形式是()。

A. 是一种显现性符号形式B. 一种指称性符号形式C. 概念性符号形式D. 一种信号形式?正确答案:A13. 中国古代的诗学总原则“诗言志”,体现了美感经验的()。

美学原理 第二讲 美的本质及特征

美学原理 第二讲 美的本质及特征

第二章美的本质及特征美学原理美的本质?美的本质?美的根源美的主要特征第一节美的本质主客观的统一从生活中去寻找美
美学原理
第二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
本课重点 美的本质
• 美的本质 • 美的根源
美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美的本质——主客观的统一 寻找美的本质有三条路线
1. 2. 3.
从精神世界寻找美(美的主体性) 从物质属性中找美(美的客观存在性) 从生活中去寻找美。(主、客观的统一)
二、美的根源。 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 自由创造的过程显示了人的智慧、 勇敢、灵巧、坚毅等品质,还培养锻炼 了人的勇敢、坚毅的品质。



自由自觉的创造是人和动物的最根本区 别之一。 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人在自由创造过程中还发展了本身。
第二节 美的主要特征
1、美是一种在情感上的具有感染力的形象 2、人的自由创造赋予形象以美的生命 3、美具有潜在的功利性。美是社会实践的 产物 4、形式对于美有特殊的意思,形式是构成 美的形象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1、从精神世界寻找美(美的主体性) 柳宗元:“夫美不美,因人而彰。” 休谟:“美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每个人 的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高尔泰:大自然给予蛤蟆的,比之给予黄 莺与蝴蝶的并不少什么。
2、从物质属性中找美(美的客观存在性) 《西斯廷圣母像》与“臭水沟”

3、从生活中去寻找美。 美感属于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 映。(美感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 ——(主、客观的统一)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李泽厚:“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社会 性就是人类社会。)

20秋《美学》作业2(含答案96分)

20秋《美学》作业2(含答案96分)

20秋《美学》作业2交卷时间:2020-12-15 15:22:54一、单选题1.(4分)真正的审美实现有待于()积极的创造性地参与才能完成。

• A. 作者• B. 读者• C. 艺术品• D. 思想纠错得分:4知识点:2.3 审美活动的诞生2.(4分)技术是()产生的,它导致后来的技术化生产。

• A. 理性认识活动• B. 感性认识活动• C. 思维• D. 劳动纠错得分:4知识点:2.3 审美活动的诞生3.(4分)我们把审美活动的赋形形式,看作是“有意味的形式”,是借用了()的说法。

• A. 苏珊·朗格• B. 柏格森• C. 克莱夫·贝尔• D. 恩斯特·卡西尔纠错得分:4知识点:2.3 审美活动的诞生4.(4分)作为审美活动的直觉活动就是事物或对象()。

• A. 缺失地被呈现• B. 完美地被呈现• C. 简单地被呈现• D. 复杂地被呈现纠错得分:4知识点:2.3 审美活动的诞生5.(4分)审美活动在基本层面上是形象的创造和符号的创造,是()• A. 物质的形式• B. 诗意的形式• C. 想象的形式• D. 生活的形式纠错得分:4知识点:2.3 审美活动的诞生6.(4分)原始初民的巫术世界的符号形式,可分为狭义的巫术符号、神话、语言和()四个类型。

• A. 艺术• B. 图腾• C. 舞蹈• D. 文化纠错得分:4知识点:2.1 巫术直观与世界的象征化7.(4分)审美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相比,其本性是()。

• A. 求真的活动• B. 求善的活动• C. 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 D. 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纠错得分:4知识点:2.3 审美活动的诞生8.(4分)在原始巫术世界中,星星不只是星星,而是有生命力的神的存在;树木不只是树木,而是树的精灵的住所;雷声不只是雷声,而是雷神的咆哮……所有这些都表明,巫术将()。

• A. 事物拟人化了• B. 世界象征化了• C. 世界变成了神的世界• D. 世界变成了人的世界纠错得分:4知识点:2.1 巫术直观与世界的象征化9.(4分)审美活动在总体特征上又可称为()• A. 表现活动• B. 创造活动• C. 诗性言说• D. 无功利活动纠错得分:4知识点:2.3 审美活动的诞生10.(4分)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是唯一进行()的动物。

美学原理2

美学原理2

.称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在生活,你的理解。

答: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在生活,美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坚持现实生活高于艺术,艺术的目的和本质就在于再现生活。

但不能把美简单的定义为生活。

2.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的根源在于?(填空)答。

美的本质是理式,艺术的本质是模仿。

3.审美经验包含哪些基本要素?答。

直观,想象,情感4.中国传统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答,儒家社会性,道家自然性,禅宗反映是生活5.艺术现象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填空)答,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品,艺术接受6.亚里士多德对美是如何理解的?答。

肯定现实世界的存在,模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是真实的,而且是更高的真实,通过艺术的模仿能揭示生活现象后面的本质东西,美是有机整体。

7.为什么说艺术美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和外化形态?物化:形象化外化:观念化答1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是最典型的美的存在形态。

2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

3.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8.为什么说艺术创作是寓教于乐的最好形式?贺拉斯在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把艺术的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结合起来。

他认为诗歌对人类文明有开化作用。

具有传达神的旨意,指示生活道路,激励将士奔赴战场,给劳累人们带来欢乐等作用,主张诗的道教化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的统一。

在艺术创造的同时,1首先要以健康向上,有利社会的进步发展,的思想观念为创作基础,努力宣扬先进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批判落后的思想,丑恶的人。

2要善于针对人们对现实生活得最强烈的主观愿望。

3要善于制造观念与现实观念的冲突。

4要善于创造新的思想观念。

5艺术创造出的虚拟事件,要符合真实时间的发生情理。

虚拟时间在情理上越接近现实,就越是能够针对人们的主管缺憾,从而越容易使人的情感奇观产生“共鸣”9.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1美学是以人为现实的审美关系为研究的对象的,是研究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

2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审美客体——美的现象;审美主题——主管的美感;以及审美主题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反映。

美学 审美活动2

美学  审美活动2

意识有主观性与客观性两个方面的性质 审美意识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
对生活与自然的审美心理也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不明显
自然审美的主观性
一种是托物言志和寓情于 景的主动状态
二是触景生情的被动状态 或静观状态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二表现为物我化一,物我全面交融,达“无我之 境” 或自然之境
自然审美与生活审美的心理过程和 心理结构区别
自然审美的心理过程可能 发生多层次的心理效应
一是生活化、社会化 二是人格化、人性化
自然审美中形成的心理结构关系,可以称之 为由“天人感应”到“天人合一”的进行性动态 结构。
自然审美与生活审美的主观性 与客观性的显隐不同
第二章 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与非审美活动
从现象上看,把日常生活中的欣赏活动及艺术欣 赏活动称为审美活动,把马林诺夫斯基所说的在 闲暇中对色、形、声等所造成的美感的享受称为 审美活动。
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生存活动、认识活动、宗 教信仰活动与社会交往活动等是非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的特征
1.超功利性特征
艺术审美的 主要特点
感应性(包括入境、体味、共鸣等)
领悟性(包括直觉、体验、设身处地 地类比等)
整体性(包括对生活感受、评价、情 感态度、欲求、思想意图等等方面的 综合理解)

奥鹏北语14秋《美学》作业2满分答案

奥鹏北语14秋《美学》作业2满分答案

14秋《美学》作业3
一,单选题
1. ()提出悲剧的“净化”作用,即“卡塔西斯”作用。

A. 黑格尔
B. 海德格尔
C. 亚里士多德
D. 柏拉图
?
正确答案:C
2.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大而化之之谓圣……”是()说的。

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庄子
?
正确答案:B
3. 美育不需要对别人进行说教,而是让人在生动活泼的享受中使性情获得
A. 升华
B. 陶冶
C. 训练
D. 改造
?
正确答案:B
4. 人类最早的审美活动有两个起源,一是巫术,一是()。

A. 生产活动中的“手艺”
B. 理性思维
C. 感性和情感
D. 宗教活动
?
正确答案:A
5. 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地将崇高作为美感经验形态提出,并与优美对立起来加以讨论的是()。

A.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B. 罗马文体学家朗吉弩斯
C. 德国哲学家康德
D.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博克
?
正确答案:D。

《美学》专题二:社会美

《美学》专题二:社会美
28
人生观:是核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 品德情操:品德是人的自觉道德意识、行 为。情操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 学识修养:睿智、大度 聪明才智:聪颖、鲜活
29
3.人体美与心灵美的关系 (1)外在美是先天的、不可选择的,心灵美是后 体形成的,通过主观努力,从可能性上说每个人 都可以拥有心灵美。 (2)外在美短暂易逝,心灵美长久永存 (3)外在美是表面的、肤浅的,心灵美则是隐藏 在内心、深刻而充实的,对它的发展需要有个过 程,时间愈久,愈见其光彩 (4)外在美不能掩盖心灵的美丑,心灵美则可以 弥补外在美的不足
15
(2)突出的社会功利性。 亚里士多德:“美是一种善。(实用性)” 普罗提诺: “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原”。
16
社会美最初都明 显地附丽于与人的实 践有用有利的事物, 对人的实践无用有害 的事物本质上是不能 成为美的。善虽然不 就是美,但它是美的 前提、基础和内容, 在社会领域,美与善 是直接统一的。
17
(3)鲜明的社会历史性。一定历史阶段对于 美的追求是不同的。
无论是生产劳动的美,阶级斗争的美,科学技 术的美,人与人之间的美,服饰打扮的美,都是 直接与当时的社会生、生产条件、科学水平、社 会制度、时代风貌等等相关。 如环肥燕瘦
18
三、社会美的分类
(一)社会事物的美。比如和谐社会。 (二)人的美 人体美 人的美 心灵美
23
装饰:着装得体 比如:56个民族的着装 汉服
24
风度:一个人在长期 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 成并表现出来的总的 风采或格调,是给人 的一种总的感觉或印 象,是一个人的气质 或文化修养。 (比如 周总理)
25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 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 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 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 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 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 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 朋友的抗 朋友 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 。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 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 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 口无言

美学试题二标准答案

美学试题二标准答案

试题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0 小题)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D)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3.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D)A.外在的自然界B.人所改造过的自然界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D)A.美在形式B.美在关系C.美在生活D.美在距离5.美感产生于 (D)A.游戏B.摹仿C.巫术D.社会实践6.美感的核心是(C)A.情感 B.意志 C.直觉 D.体验7. 以下不属于大力倡导美感的非功利性的美学家是( A)A. 康德B. 王国维C. 蔡元培D. 柏拉图8. 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构成的一种( A)A. 精神关系B. 认识关系C. 信仰关系D. 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关系9. 被比作“水中盐、蜜中花”的美感心理要素是( B)A. 通感B. 理解C. 想象D. 情感10.“人闲桂花落”与“飞泉挂碧峰”这两句话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 A)A.优美和崇高 B.崇高和优美 C.均为崇高 D.均为优美11. 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将“意境”范畴发展为“境界”的美学家是( A)A. 王国维B. 吕荧C. 严羽D. 蔡元培1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孩子看事物,只看到物的形象,而不知其为何物,这属于( C) A.知觉 B.直觉 C.统觉 D.感觉13.丑在传统美学中只是一种否定的力量,到了 20 世纪(D)美学中,丑与荒诞却代替了崇高与滑稽,成为非理性的审美理想的标志。

《美学》第二章 美 论

《美学》第二章 美 论
积极性:正确的指出了“物的形象”和外在的客观事物不能划等号。
缺点:没有把“物的形象”看成是劳动的产物,而认为是一种生产实践。
3、美的可定义性问题: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追求。
答:试图彻底否定对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探讨,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可能性,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美的总是不仅是学理技术上的分析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人类情感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因而需要做专门的探讨,因此,美的本质问题和美的可定义性既不应否定也无法回避。
总之,美的形成和创造,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所以我们应该在美的观念上实行一种变革,把美视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5、马克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这句话揭示了人类审美感觉的来源,人类审美感觉只能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全部历史。
6、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
1) 人是“世界的美”。2)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3) 美是自由的形象。4) 美在创造中。
(3)总之,“美是生活”不能成为关于美的正确命题。
六、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马史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那就是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七、关于美论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1、英国的布洛在1912年出版《心理距离》,提出“心理距离说”。认为人的审美感受的获得同人与现实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有关。(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审美现象,人与现实之间产生心理距离而产生美感。)
我认为美的观念上应实行一种变革,把美视为开放性的系统。
第一、应该打破传统美学的静止、孤立等形而上学偏颇,转而从变化、运动和多层次的结构中探索美。

美学复习资料(二)

美学复习资料(二)

34、现实美与“艺术美”相对。

指未经艺术加工的、客观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美。

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

35、现实美的地位和意义:(1)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现实美,是美的最基本的领域。

(2)从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看,现实美是艺术美产生的基础和源泉。

(3)从审美活动的实际情况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美。

36、自然美指的是自然事物的美,自然美的本体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意象,包括日月星辰、江山湖泊、山水花鸟、草木虫鱼、田野园林等。

37、社会美是指存在于社会事物、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美,它根源于人类生产劳动,最直接地体现着人类的情感、理想和意志,呈现着人类生命的社会意义。

38、自然美是历史的产物,自然美的发现离不开社会环境,在西方,自然美的发现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在中国,自然美的发现开始于魏晋时期。

中国自然美的发现经历了从致用、比德到畅神三个发展阶段,“致用”指人类从实用、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

所谓比德就是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其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同功利的“致用”相脱离,是一种历史进步,但其缺点是不能引导人们专注于自然景物本身的欣赏。

所谓“畅神”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精神为之一畅,它专注于审美对象本身的欣赏,而不要求用自然景物来比附道德,而是让山水的本来状貌触动空明的心境。

39、自然美的特性:A、实体性:美的对象实体性,美感的实体性,效应的实体性B、形式性:与社会美对内容的强调不同,自然美侧重于形式,它往往以外在的颜色、声音、姿态、气味吸引着人们。

C、意蕴性:自然在形式的深处是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意蕴。

技术美是社会美的一个特殊的领域,包括生产环境、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的美等方面,技术美要求把实用和审美统一起来。

目的在于“研究物质生产以及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审美因素”。

40、社会美的内涵包括:人物美(A、人体美B、风姿和风神C、特定历史情景中人的美)、日常生活的美(A、衣食住行;B、生产生活C、理德才情)、节日民俗的美(A、民俗风情;B、节日狂欢;C、休闲娱乐)41、中国从先秦时代就非常重视美与功利的联系,《国语·楚语》记载的“武举论美”较早的提出美与善的关系,之后墨子提出的“非乐”思想,孔子提出的“里仁为美”,孟子提出的“充实之谓美”,荀子提出的“化性起伪”等都强调了美与善之间的联系。

北语17秋《美学》作业2满分答案

北语17秋《美学》作业2满分答案
A.克罗齐
B.柏拉图
C.康德
D.博客
满分:5分
正确答案:A
9.“酒神精神说”是()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中提出的
A.尼采
B.黑格尔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满分:5分
正确答案:A
10.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满分:5分
正确答案:C
11.美感开始于()
A.异性的吸引
B.物质产品
C.人工制品
D.自然物
满分:5分
正确答案:C
14.中国古代的诗学总原则“诗言志”,体现了美感经验的()。
A.自由特征
B.直觉性特征
C.快感特征
D.表现性特征
满分:5分
正确答案:D
15.德国美学家()认为,人只有在自由的时候才游戏,也只有在游戏时才是自由的。
A.歌德
B.席勒
C.鲍姆嘉登
D.黑格尔
3.人类最早的审美活动有两个起源,一是巫术,一是()。
A.生产活动中的“手艺”
B.理性思维
C.感性和情感
D.宗教活动
满分:5分
正确答案:A
4.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是()
A.亚里士多德
B.孔子
C.席勒
D.但丁
满分:5分
正确答案:C
5.既表现又反观自身的循环过程,就是()的本质。
A.审美
B.手艺
B.游戏的冲动
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D.祭招的崇拜
满分:5分
正确答案:C
12.在巫术活动中,凡进入到人的活动范围的东西,都被呈现为生命活力的表征,就是()

美学基础2

美学基础2

1.美是什么?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根据数的原理来解释美。

2。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研究美的论著.3.孔子是中国最早提倡美学教育的思想家。

4。

道家美学观特点:①强调美在自然②美的相对论和辩证法③道家美学观的虚无主义色彩5.从总体来看,美可以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

特征:①社会性,一般显示出时代、民族和阶级的特征.②功利性,侧重于6。

社会美内容。

(情感方面、精神方面) ③具有实在性、明确性和稳定性表现:①劳动美②生活美③人之美7.意境的审美特征:①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比如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就是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创造意境的典范.词的阕记今游重在写景,景中有情;下阕记往事重在抒情,情中见景。

②含蓄蕴藉,意蕴深厚.我国古典艺术中一向重视含蓄美,这一特点在意境中体现最为突出。

如李商隐的《锦瑟》一诗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境外有境,虽有而又飘渺难寻的。

这样的意境如雾里看花,更能让人回味,引发人的无限审美想象空间。

③虚实相生,象外有象,是我国传统艺术中最常见的艺术手法。

如《陌上桑》,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实)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虚)。

8.典型形象的艺术特征:①鲜明、突出的艺术表现②深刻、集中的共性9。

形式美:形式美概念:指美的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形、色、声)以及他们之间的组合原则(如平衡、对称、比例、节奏等)。

10。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主要有两部分组成,①是审美对象自身的物质属性,自然物质因素是构成形式美的物质基础,包括形状、色彩和声音等.②是审美对象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其组合规律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包括整齐一律,平衡对称,比例、节奏,对比,主从等;从整体来看,主要是多样统一。

11.崇高: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

美学2

美学2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包括四方面: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包括三个层面: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答: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

4、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答:①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根基;②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5、为何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答: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美学原理第二版的名词解释

美学原理第二版的名词解释

美学原理第二版的名词解释美学原理,作为一门关于审美(aesthetics)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范畴和概念。

第二版的《美学原理》是对第一版进行了深入完善和扩展的版本,通过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1. 审美(Aesthetics)审美是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人们对于美的感知、体验以及对美的评价能力。

在美学原理中,审美被描述为一种关于艺术和美的智力活动,是个体对美学对象的情感反应和认知活动的综合体现。

2. 美感(Aesthetic Experience)美感是指在与美学对象(如艺术作品)互动的过程中,个体产生的感知、情感和思考等综合体验。

美感体验可以使人们感受到内在的愉悦和认知上的启发,是艺术和审美追求的最终目标之一。

3. 艺术(Art)艺术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和表达来实现对美的追求的一种活动和方式。

美学原理中对艺术的解释强调了艺术的创造性和表达性,将其与审美体验和美感联系起来。

4. 表现(Expression)表现是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中的一种关键要素,指的是艺术家通过各种方式传达自身情感、思想和意义的过程。

艺术作品的表现力量可以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并引发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5. 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观念艺术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一种艺术流派,强调艺术的观念性和思想性,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物质形式,更在于艺术家的构思和思考过程。

观念艺术挑战了传统艺术的观念和界限,引发了对艺术定义和评价的新思考。

6. 美的标准(Standards of Beauty)美的标准是人们对于美的特定要求和衡量标准,不同文化、时代和个体对于美的标准会有所不同。

美学原理中强调了美的标准的相对性和多样性,认为美的标准是可变的,需要基于观众和文化的背景来理解和评价。

7. 审美学(Aesthetics Theory)审美学是对审美现象和审美体验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包括了对美学原理、美学对象、美学评价和审美心理等方面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及其参考答案(共15题,只考5题)1.社会美:美的现象形态之一。

指人类社会创造的事物的美以及人类精神、行为的美,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社会美根源于社会实践。

它最早是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

社会美突出表现在那些作为革命实践主体的先进人物身上。

例如那些在阶级斗争中为了争取人类的进步和解放而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在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中表现出智慧、力量和献身精神的人物形象,都是社会美的重要表现。

2.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

(是指在矛盾双方的冲突对立中显现出来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美。

)3.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是人类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这种关系既以感性的客观世界为中介,又能充分地展示人的本质力量。

它是开展审美活动的基础。

4.《审美教育书简》:是1975年席勒发表的著作,在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

5.审美感受:审美感受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由于审美主体的各种复杂的心理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也由于审美主体本身受着种种个体的特殊条件(例如生活经验、世界观、心理特征的个性等等)所制约,因此这种心理活动的结果,便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机械的复写和模拟。

6.喜剧性:审美范畴之一,我们把美学范畴的喜剧称为喜剧性,它与悲剧性对立,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属性。

喜剧性所引起的效果是美是笑,但并不是生活中所有的可笑现象都具有喜剧性。

对象以倒错、自相矛盾、背理等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引起人们发笑,喜剧性的笑不但是生理的反映,从中体现一种社会的意义。

因此,从本质上说,喜剧性就是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不协调的形式,从中可定生活中美的艺术、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乃至社会历史事件。

7.“距离说”:是西方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

这种学说主要有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和伽达默尔的时间距离说,认为要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就产生了美。

8.自然的人化:即“人化自然”,是人类已经、正在、即将或者象征性的改造、认识、把握和活动的自然,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基础是劳动实践,人化自然即人类劳动实践的文明成果,如我们的城市,我们宏伟的工程等等。

9.多样统一:多样统一是和谐的最完美体现。

不同于其它形式美法则主要处理局部之间的关系,它着眼于全局整体,往往具有宏观调控的意味;并概括了形式美法则的各种类型,既包含了对称、平衡、整齐一律等和谐统一的方面,又容纳了对比、比例、节奏、主次等变化多样的方面,避免了只讲整齐统一的呆板、单调,又避免了只讲变化多样的杂乱,并使双方完美地结合起来。

10. 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的、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11.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是外物生命化,具有人的感情。

它夸大移情的作用,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人的移情,否定美的客观存在。

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12.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是指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令人心旷神怡的宁静的美。

13.形式美:形式美是指美的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

它以抽象的形式存在,并不依附于某一具体的美的载体,却能广泛适用于各个美的领域,因而带有一定的共同性和规范性,具有法则意义。

14.审美愉快:是指审美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综合心理效应,是在各审美阶段获得的心理效果,也就是美感,或审美经验。

它们的表现形态有不同,但都是一种愉快的感觉,或愉快的经验。

15.“寓教于乐”:(贺拉斯的美育观)——是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的一项原则。

这项原则实际上是美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同时又符合文艺的规律,要有魅力,直接给人以感动。

二、简答题及其参考答案(共9题,只考3题)1.简述审美判断及其特征。

答:所谓审美判断,就是指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时所具有的特定心理感受与评判过程,通过知觉感悟或理论论证“什么事物是美的”、“美在何处”等表现出来,它是人们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和审美意志共同作用的结果。

特征:01是以对审美对象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而得出的一种理性认识的结果;02是人们对审美对象的态度的体验结果;03是人们对审美对象能否满足自己的审美目的的判别结果。

主要表现形式:一种判断句。

2.简述罗丹的雕塑《老妓》“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

(主要谈丑的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答:原因:生活丑与艺术美之间曲折的关系,1-丑是一种否定性价值,其外在组合形式凌乱,违背自身发展规律,使人产生厌恶或反感心理。

2-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器美学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可以以丑衬美,这属于映衬中的反衬,目的在于突出美。

其次世界的发展,依赖于丑的刺激。

恶和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动力。

再次审丑历来都是审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后艺术家的灵心点化,可以“化丑为美”。

3-罗丹的《老妓》有力地论述了上述的观点,艺术的美与不美不在于生活是丑是美,而与艺术的独特的审美创造。

罗丹把生活丑发行为成艺术美不是直接地把丑妇变成美妇,而是把丑妇变得更典型了。

罗丹用艺术手段表现丑,有助于欣赏者明辨丑美,从而反过来产生美的感染力。

3.简述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的几条主要途径。

答:(1)从对象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探讨美的本质(2)从客观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质(3)从主观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质(4)从社会生活探讨美的本质(5)否定美的本质4.壮美、阳刚之美是否等同于崇高?为什么?(仅供参考,具体请详见课本第197-199页)答:不等同于。

从现代美学观点来看,美有优美和崇高两种基本形态。

当西方美学被引入中国来时,便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法,将美分为优美与壮美两种不同的美的形态。

但是,中国的壮美和阳刚之美与博克的崇高是不能等同的。

中国的阳刚之美或壮美与西方的崇高是两个不同意义的美学概念。

它们两者的产生原因上有着天壤之别,它们各自不同的产生原因自然也就意味着两者的不同性质与趋势;而且它们和优美的关系也迥然不同,这也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不同。

5.简述美感的性质和特征。

答:性质:1.美感的人类社会性;2.精神感受的完整性;3.美感的自由创造性。

特征:1.形象感受的直觉性;2.鲜明的主体情感体验性。

3.主题精神的愉悦性。

6.简述审美心理距离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答:审美心理距离是指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时,从心理上与对象保持适度的距离感,超越实用功利态度,实现审美态度、强化审美效果。

作用是1.审美心理距离有利于审美关系的建立和美感的产生;2.审美心理距离可以强化审美注意,获取丰富的美感信息;3.审美心理距离可以使审美主题能“入“能”出”,与客体保持最佳审美心理状态。

7.简述悲剧性及其本质。

答: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悲剧的科学界定,同时吸取中外悲剧理论的合理内核,我们认为,悲剧性是表现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并通过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在矛盾冲突遭受毁灭使人产生审美愉悦的美学范畴。

本质:一是悲剧性是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出来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悲剧性,所以它是崇高的集中表现;二是矛盾冲突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三是矛盾冲突的结果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遭受毁灭;四是悲剧性的效果是使人产生审美快感不是优美感,而是崇高感,一种崇高的快感。

8.简述审美超越的意义。

(本题答案存在技术上缺陷,请尽量参考)答:在文学艺术中,美蕴含在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中,体现为情感的有效物态化;因而作品美是创作主体情感力量的形式化,文学解读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审美的精神超越.故从美学的视角来观照文学作品,审美超越可以帮助我们确立文学作品的文化审美品格,意味着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充分地看到它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完整性,从而更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

9.简述席勒的美育思想。

答:席勒的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美育书简》一书中,他认为“人必须通过审美状态才能有单纯的感性状态达到理性和道德的状态,达到自由”,“事实上人随着自己进入各种被规定状态而丧失了这种人性,如果人能够过渡到一种相反的状态,那么他就能够通过审美的生命力而重新恢复这种人性”。

席勒过分夸大了美育作用,但是他对审美教育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的论述,具有现实而又重要的意义。

三、论述题及其参考答案(共4题,只考2题)1.试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崇高及崇高的基本特征。

(可以选其他你熟悉的诗作分析,只要按照下面的回答秩序来即可。

)【示范答案】:本人在这里仅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为例进行分析。

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也是被提高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崇高也是与优美相互并立的审美范畴,他们都是具有肯定性的价值,都是人们审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对象。

与优美相比,崇高有着明显的特点,他往往是体积巨大、力量雄伟、气势磅礴。

在心理效应上,总是令人惊心动魄,使人发奋向上。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崇高的典型作品。

首先,开阔的美。

作品一开头就展示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场面,大河山下,长城内外、一片苍茫无际的草原。

其次,飞动的美。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飞动,高原奔驰,欲与天公/试比高。

第三,壮丽的美。

写出了日出天晴,飞雪消停,在艳阳照耀下,万里江山红装素裹,十分壮观。

第四,写出了惊愕愉悦的感受。

面对祖国如此壮丽的河山,情不自禁地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的感叹。

第五,鼓励人奋发向上。

作者笑傲历代群雄,然后发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洪亮响音。

(可以从诗句其他角度分析,只要不脱离崇高本质和特征范围即可。

)2.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附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精确简答】:(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彩。

(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蓄丰富、生生不已的审美意象。

(3)联想使得美感在空间和时间两个领域得到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