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二讲:美的本质共69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

第二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

第一节 美的本质
美源于自由创造 1. 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 特征之一; 2.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人在自由创造过程中还发展了人本身。
第二节 美和真善
真:合乎规律性。 善:合乎目的性(合乎功利性,人的目的性都体现 一定功利要求)。 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康德:无目的的 合目的性)。 狄德罗:“真善美是些十分近似的品质,在前面两 种品质至上加上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 美,善也显得美。”
传统美学思想的主流是在论述和研究美而不是在研究丑, 传统美学思想的主流是在论述和研究美而不是在研究丑,研究 丑远不及研究美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说, 丑远不及研究美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 上丑只是作为美的对立面而附带提出的话题, 上丑只是作为美的对立面而附带提出的话题,丑还未成为一个 独立的审美形态,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审美范畴。 独立的审美形态,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审美范畴。
第二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
第一节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
人的本质——实践 美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生活的本质——实践
马克思批判两种倾向:
旧唯物主义:美是客观存在的,把美看作事物的纯自然属 性的感性形式(见物不见人)——亚里士多德、博克。 唯心主义:从根本上否认美的客观存在本身,认为美是主 观的——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丑的事物的确是一个历史的和中介的范畴。 阿多诺:“丑的事物的确是一个历史的和中介的范畴。该范畴或许是在
古风艺术向后古风艺术过渡时期出现的……原始崇拜对象的面具与画脸 原始崇拜对象的面具与画脸 古风艺术向后古风艺术过渡时期出现的 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丑,是对恐怖的实体性模仿, 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丑,是对恐怖的实体性模仿,一般散布在忏悔的形式 之中。随着神秘的恐怖性逐渐淡化与主观性的相应增强, 之中。随着神秘的恐怖性逐渐淡化与主观性的相应增强,古代艺术中丑 的特征变为禁忌的目标(尽管这些特征原本作为强化禁忌的载体)。 )。继 的特征变为禁忌的目标(尽管这些特征原本作为强化禁忌的载体)。继 主题及其自由感形成之后,和解的思想随之产生, 主题及其自由感形成之后,和解的思想随之产生,丑也随之展露出自 己。”

美学第二讲:美的本质

美学第二讲:美的本质



2、美诞生于“人化自然”或“属人的自然”。
人化自然——包括人工自然,即属于人的自然, 是指人的认识能力,改造能力可以,而且已经涉及 的自然,包括人通过仪器设备认识到的宏观、微观、 宇观世界,以及人按照规律创造出来的符合人的需 要与目的(包括审美目的)的人工自然物,都是属 于人化的自然,即属人的自然。
3、以朱光潜为代表的“统一说”
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琴 诗
—— 苏 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朱光潜与李泽厚美学观的区别:
李泽厚—强调审美对象的社会性; 朱光潜—强调审美主体的主观性。


吴冠中:“美不是漂亮,漂亮不是美”。
三、分析美学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看法
普洛丁
③ “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观”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美学观点。 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理念”, 是先有一个“绝对理念”,然后衍 生出万事万物。
由此出发他认为“美是绝对理 念的感性显观”。他还认为最能 体现“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观 就是艺术美”。
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都是 从绝对理念出发所建立的美学 体系(三卷本的美学巨著)。
黑格尔
3、从心理、生理角度追寻美
①认为“美是一种愉快的情感”;
英国哲学家休谟的 美学观点。休谟是英国 经验主义美学的主要代 表,他执著于用心理分 析方法来讨论美的问题, 认为“美是一种愉快的 情感”。 休 谟
②认为“美是一种心理—物理现象”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心理学家费希纳的美学观点。 费希纳是实验美学的创始者。 他力图通过心理实验方法来确立 和解释各种令人愉快的美的形式。

中国哲人墨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第二章 美的本质

第二章 美的本质
第二章 美是什么
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是美学中的一个 最基本理论问题。它通常被表达为 “美的本质”。
第一节 中西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一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问题的不同 探讨 (一) “美是什么”问题的提出 首先将“美是什么”作为一个问题明确提 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大希 庇阿斯》篇中,他借苏格拉底之口向诡辩 派学者希庇阿斯提出了这个问题:“美是 什么?”
(一)美是主观的,“美是观念”
1、主要代表人物是吕荧和高尔太 2、吕荧:“美是一种观念。” 3、高尔太:“客观的美并不存在。” “美, 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 到,它就不存在。”
(二)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

1、以蔡仪为代表 2、蔡仪:“物的形象是不依赖于鉴赏者的 人而存在的,物的形象的美也是不依赖于 鉴赏者而存在的。”“客观事物的美的形 象关系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实质,……而决 不决定于观赏者的看法”
结论:美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一种价值属性,它离不开 人,离不开人类社会,当然美必须以事物的自然属性作 为物质基础,但美之所以为美,关键还在于这些自然属 性同人类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我们说美是一种社会现 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必然受到人类社会生活 的制约,只有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美也才能不断 丰富和发展起来。
第二节 美的本质的初步探讨

一、美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
(一)、人类之前是否存在美?

要点:美不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也不是 主观心灵任意创造的。而是人类社会历史 的产物。 自然界的审美属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自 然物的自然属性,而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 与人发生关系以后形成的一种社会属性。 美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一种社会性质,是人类 历史发展的产物。
黑格尔(1770—1831) :“理念的感性显 现”他是哲学上客观唯心主义者的集大成 者。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美是人类充满活力的创造性活动历代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对美本质的探讨,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美的部分特性,对我们理解美本质给予许多启示。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美都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它不存在于自然之中,而深深植根于人类的心理、意识,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理解方式之一,是人类对生存体验的符号表达,因此,我们认为,美的本质也必须从人类生存和体验的角度进行界定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生存方式人生在世就是生存,生存就是人的存在,马克思称之为社会存在,生存方式由生产方式决定,人类有三种生产方式,也就有三种生存方式。

人类第一种生存方式是自然的生存方式,这是原始的生存方式,在这一时期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没有发展起来,物质生产方面还没有社会分工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形成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血缘关系:精神生产方面没有科学,没有意识形态,只有巫术活动,而巫术是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混沌未分的原始活动,不是精神生产,原始时期唯一的生产活动就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这是动物的生存方式,是人自然性动物性的原始生存方式人类第二种生存方式是社会的生存方式,这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方式。

在这一时期,人类的物质生产成为基本的生产方式,形成了社会的生产关系,人类开始摆脱自然的奴役确立主体地位,人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但人的意识活动精神活动因素却处于从属地位,服务于物质生产的全部过程,其生产目的在于满足人的直接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产尚未获得充分独立。

人的精神活动依附于物质生产,受物质生产方式的影响和控制,不符合人类追求自由的本质。

人类第三种生存方式是自由的生存方式,这是人类理想的生存方式。

马克思说:“…自由的王国只…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这就是说在物质生产主导的现实世界没有真正的自由,自由只存在于精神生产领域。

因为精神生产中,并不要求直接改造客观的、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借助于一物质材料和手段,将在观念中所反映和改造了的自然与社会生活以及主观世界物化出来,把人的意识和思维成果予以对象化,其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从古希腊开始的代表美学家和其具体观念,对美的评价,分类,理解一、从精神意识中探究美这是唯心主义的美学1、柏拉图的“美是理念”说(或“美是理式”说)客观唯心主义美学《大希庇阿斯篇》A、美根源于美的理念即美本身B、理念是客观世界的根源,客观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C、美的理念是先于美的事物而存在的。

现实事物的美只是美的理念的影子2、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客观唯心主义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绝对理念也是美的根源,但理念必须显现,与现象,与有限的感性形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

评价:美的定义颠倒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见解包含了辩证法思想1、体现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2、肯定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从主体与客体关系看,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与美的3、康德的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含有目的性的形式”主观唯心主义著作:《纯粹理性批判》认知(知)《实践理性批判》意识(意)《判断力批判》美学(情)康德的哲学建立在先验论的唯心主义基础上,在美的问题上,他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

他说:“至于审美的规定根据,我们认为它只能是主观的,不可能是别的”因此在《判断力批判》中指出美是无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定义4、克罗齐(1866~1952)“美是直觉即表现”说(经验描述)主观唯心主义他认为美的根据在于心灵,他说:“美不是物的事实,它不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

”美是心灵作用与食物而产生的直觉。

二、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中探讨美的根源(唯物主义美学)1、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美在食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说认为一般不能脱离“个体”单独存在,认为美在感性事物本身美主要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美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2、达芬奇(1432~1519)的美是事物“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他在《画论》中指出,美不是来自神二是来自人,来自客观现实生活,美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比例和谐。

美学原理 第二讲 美的本质及特征

美学原理 第二讲 美的本质及特征

第二章美的本质及特征美学原理美的本质?美的本质?美的根源美的主要特征第一节美的本质主客观的统一从生活中去寻找美
美学原理
第二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
本课重点 美的本质
• 美的本质 • 美的根源
美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美的本质——主客观的统一 寻找美的本质有三条路线
1. 2. 3.
从精神世界寻找美(美的主体性) 从物质属性中找美(美的客观存在性) 从生活中去寻找美。(主、客观的统一)
二、美的根源。 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 自由创造的过程显示了人的智慧、 勇敢、灵巧、坚毅等品质,还培养锻炼 了人的勇敢、坚毅的品质。



自由自觉的创造是人和动物的最根本区 别之一。 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人在自由创造过程中还发展了本身。
第二节 美的主要特征
1、美是一种在情感上的具有感染力的形象 2、人的自由创造赋予形象以美的生命 3、美具有潜在的功利性。美是社会实践的 产物 4、形式对于美有特殊的意思,形式是构成 美的形象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1、从精神世界寻找美(美的主体性) 柳宗元:“夫美不美,因人而彰。” 休谟:“美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每个人 的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高尔泰:大自然给予蛤蟆的,比之给予黄 莺与蝴蝶的并不少什么。
2、从物质属性中找美(美的客观存在性) 《西斯廷圣母像》与“臭水沟”

3、从生活中去寻找美。 美感属于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 映。(美感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 ——(主、客观的统一)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李泽厚:“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社会 性就是人类社会。)

2美的本质

2美的本质

三、中国当代四大美学流派
1.主观论美学 这种美学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吕荧一 开始就把美定位于主观意识,提出“美是 人的概念”,“美是人的社会意识” , 认 为同一个东西, 有人以为美,有人以为不 美,这足以证明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 映,是一种观念。
高尔泰在50年代比吕荧更直接地主张美是 主观的。他说,客观的美并不存在,美被 人感到就存在,不被人感到就不存在; “大自然给予虾蟆的,比之给予黄莺和蝴 蝶的, 并不缺少什么, 但是虾蟆没有黄莺 和蝴蝶所具有的那种所谓‘美’。原因只 有一个:人觉得它是不美的。”
2、亚里士多德对于美在形式方面的界定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不在于理念,而在于事 物自身的形式和比例。美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 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体积与安 排”。 他的美学观点尽管有着形式主义色彩,但却 遵循了唯物主义路线,值得肯定。
3、康德:美是无利害的快感
近代美学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他生于 德国,皓首穷经几十年写下了三大批判,其中的 《判断力批判》奠定了他在美学史的崇高地位。 在这本著作中,康德对美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分析。
所以它虽然不像道德教化那样具有直接的 功利目的,但对于人的精神上的影响却比 道德教化更能深入人心,更能为人们所乐 于接受,更能融入到人的各个生活领域。 这就是康德所说的“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 和“人是目的”的道理。这极有可能是一 把打开全部美学理论奥秘的钥匙。

康德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审美与认 识与伦理鲜明地区别开来。美不仅和实际利害无 关,不同于指向生理的功利实践活动,而且和概 念无关,不同于逻辑推理和概念判断,同时也和 目的无关,不同于道德上的善。从根本上说,审 美是对象的形式(不是存在和内容)所引起的一 种愉快的感觉。这种形式之所以能引起快感,是 由于它适应了人的想象力和知解力,使这些功能 可以自由活动并且和谐合作。审美的快感就是对 这种和谐状态的感知和肯定。

美的本质的基本原理

美的本质的基本原理

美的本质的基本原理
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

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作审美的主体。

我们人类的存在,具有多种属性,不可能每种属性均与美的形成有关。

我们可以发现,也可以体会到:凡是公认的美的事物,总是有相应的特性(多为内部属性)是非常契合人们意念愿望的指向的;事物之所以美,也必有高度吻合人们意念愿望指向的特性。

事物的特性,人们的指向性,二者高度和合,事物就形成了美。

可知,美的形成与人有关,实质上是与人类的意念指向有关。

美学概论_第二章_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美学概论_第二章_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1、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开始的。 2、“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
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
地存在着。”
第二章
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四、在自由创造中如何产生美
自由创造在生产物上必然打上人的意志的烙印
劳动(加工)
{
自然界(物)
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 (劳动物化了)
第二章
第二章
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山西许家窑猿人:使用石器为石球,规则、对称、实用,具有 一定的美的因素。 山西丁村猿人:使用石器为大三棱尖状器,锐利、坚实,均衡、对称。
第二章
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发明了钻孔和磨制技术, 代表作:骨针。骨针光滑、匀称,审美因素明显。 新石器时代半坡村和大汶口的石器,大多为磨制石器。代表作: 玉斧。造型规整、匀称;色彩滢润、光泽斑斓,质地坚硬易碎,加工 难度大,是美的杰作。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解: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
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的。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自由创造, 这既体现了人的本质,也体现了生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二章
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一、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达尔文 《物种的起源》
《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
早在人类诞生前,自然界 的种种事物就有美丑之分,而 动物对于美的欣赏能力,则是 客观存在的,有目共睹的。
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自然风景是种纯粹的自然 存在,还不具有社会性
美是一种社会价值,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第二章

第二章 美的本质

第二章  美的本质

第二章美的本质上面我们回顾了美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与常识不同,美不等于美学。

审美是直接的感性的愉悦的;美学却是哲学,是理论的,是艰深的;二、美学是一门奇怪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似乎都有难确定。

比如国内美学界对美学就就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有人主张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有人主张美学是艺术哲学;有人主张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的研究美与艺术的科学《大希庇阿斯篇》讨论过程:对话的风格。

在对话的一开始,苏格拉底总是显得很无知,对方总是觉得讨论的问题很容易。

但是随着对话的展开,苏格拉底就逐渐占了上风。

和《论语》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采取了对话的方式,这是为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思考。

对话开始。

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美”。

希认为这人问题实际上是“什么东西是美的”,并说看不出其中的分别什么是美——》什么东西是美的希提出的命题:“美就是一位漂亮小姐”。

183苏的反驳:“如果你说凡是美的那些东西真正是美,是否有一个美本身存在,才叫那些东西美呢”,也就是说漂亮小姐身上的美就是那种使一切东西成其为美的。

由此提出如下命题:一匹漂亮的母马是美的,一个美的竖琴是美的,一个美的汤罐是美的。

但是赫拉克里特说,最美的猴子比起人来还是丑,那么最美的汤罐比起年青小姐来还是丑。

最美的年青小姐比起女神也还是丑的。

这样,前面提到的美岂不是又美又丑?184苏再次明确问题: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就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希的回答:黄金。

一件本来是丑的东西如果镶上黄金,也显得美了。

苏的反驳:大雕刻家菲狄阿斯用象牙做雅典娜手足,为什么不用金子,两个眼珠子用的云石,为什么希的回答:“使每件东西美的就是恰当”。

这是第二个命题。

苏的反驳:要煮好蔬菜,是美人还是汤罐最恰当?是金汤罐还是木汤罐最恰当?难道后者比前者更美?192苏提出:如果恰当只使一个事物在外表上显得比实际美,它就会只是一种错觉的美,因此不仅要外表美,也要实际美。

美的本质与特征

美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章美的本质与特征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从词义分析,美学史、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探讨,以及从哲学层面对美的本质界定,使学生对美学中最大难题,即美的本质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进而了解美的各种特征。

第一节美的本质一、美的词义分析美的本质和特征问题是关于美的本体的重大理论问题。

其中核心是美的本质问题,即回答美是什么的问题。

从词源学和日常生活用语两个角度分析“美”这个词的含义,虽然不能直接揭示美的本质,但可以对深奥的美的本质的哲学探讨提供通俗易懂的经验基础。

现代汉语的“美”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由“羊”与“大”字组成。

“羊大则美”,肥大的羊可作膳食(“主给膳”,)满足人们饮食的需要,有实用价值,是善也是美,“美与善同意”。

另有解释说,“大,人也”。

“大”字像人形,所以“大”就是“人”,所以“羊大则美”也可以说是“羊人为美”。

有人说“美”就是羊头或羊角为装饰的人,又有人说“美”就像头上戴羽毛装饰如雉尾之类的舞人之形。

但都是装饰之美,都有功利价值。

还有人说,“大”是由“火”演变而来,故“美”是火烧羊,是味美。

无论是肥美、味美,还是饰美,都意味着美对人与社会具有价值。

有人对《论语》作了统计,“美”字讲14次,竟有10次是“善”、“好”的意思。

日本美学家今道友信对“美”的理解还有独到之处,他认为“美”与《论语》中“告朔之饩羊”,即每逢初一人们进行祭祀活动时敬献的生羊有关。

他把“美”与其他两个相关的汉字“義”(义的繁体)和“善”联系起来考察。

如果一个人在祭神活动中双肩扛上一只羊献上,那么,他的精神就达到“义”的境界。

如果有人不仅献上一只羊,而且还用一种容器“豆”给装上,就达到“善”的境界,因为“善”字的下部分是由“豆”演变过来的。

如果有人不仅用“豆”装上羊献上,而且他献的羊比别人大,那么他就达到了“美”的境界。

仅献上羊是尽了自己的义务;按一定规矩献上羊是遵循了一定的伦理规范,因而是善的;而贡献大则是美的。

第二章_美的本质及特征

第二章_美的本质及特征





美丑的相互转化
美的主要特征
1.美是一种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的形象; 2.人是自由创造赋予形象以美的生命; 3.美具有潜在的功利性。美是社会实践的产 物。 4.形式对于美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形式是 构成美的形象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诗人维庸的《美丽的老宫女》Bell Heaulmiere

啊,残酷的衰老, 你为何把我凋零得这般早? 教我怎不悲哀! 现在啊,教我怎能苟延残喘! 想当年,唉,往日荣华, 看我轻盈玉体, 一变至此! 衰弱了,瘠瘦了,干枯了, 我真欲发狂: 何处去了,我的蛾眉蝤颈? 何处去了,我的红颜金发? …… 现在是人世的美姿离我远去, 手臂短了,手指僵了, 双肩也鸵起, ,唉,早已瘪了, 腰肢,唉,棉般的腰肢, 只剩下一段腐折的枯根!

狄德罗:“真善美是些十分近似的品质,在前面两 种品质至上加上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 美,善也显得美。”
第二节 美和真善


真善美是同一客观对象的密不可分的三方面:
就对象体现规律看是真,就对象符合一定社会功利目的看是 善,就体现人的自由创造的形象看是善,就体现人的自由创 造的形象看就是美; 真善美的结合以实践为基础; 自由创造虽然以真善为前提,但并不等于真善
第二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
第一节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
人的本质——实践
美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生活的本质——实践

马克思批判两种倾向:
旧唯物主义:美是客观存在的,把美看作事物的纯自然属 性的感性形式(见物不见人)——亚里士多德、博克。 唯心主义:从根本上否认美的客观存在本身,认为美是主 观的——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学原理美的本质问题

美学原理美的本质问题

美学原理美的本质问题第⼆讲美的本质问题(1):美的普遍性美学的基本问题:美是什么?——注意:“美是什么”“什么是美”是两个问题“美是什么”——给“美”下定义——普遍性“什么是美”——给具有“美”特征找到案例——经验性⼀问题:给“美”下定义是很难的“你幸福吗?”“什么是幸福?“XX美吗?”“什么是美?”美的感受VS美的定义(前者偏重个体感觉经验;后者偏重普遍经验)——问题:美是什么?美是因⼈⽽异的?如果美是因⼈⽽异的——没有讨论的必要。

⼝味⽆争辩——美不具有普遍性——美学就不是学科⼀、美的普遍性问题1、美是否具有普遍性?三个判断:——这个杯⼦是红的——事实判断——证明——这个杯⼦是热的——感官判断——⽆法证明——不要求⼤家普遍同意——这个杯⼦是美的——审美判断——⽆法证明——要求⼤家普遍同意审美判断、趣味背后是⼀个⼈⼀⽣见到的全部东西的总和审美意味着选择,选择的本质是做判断——判断的基础是见识Ps:客厅墙壁上挂⼀幅画,挂什么?问题:审美判断与事实判断、感官判断区别是什么?——是个⼈的主观感觉的判断,但⼜要求普遍同意——有特殊性的同时,⼜寻求普遍性——美学为什么能成为⼀门学科?蕴含着⼀种普遍性——美的普遍性——美不为个⼈意志所转移——美的客观性——美的规律性——学科2、中西⽅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普遍性认识历程(1)、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开⼭⿐祖)哲学美学思想核⼼:“数是万物的本源”——数是⼀切事物的本质,也是美的本质——美是和谐的数黄⾦分割——0.618应⽤:五⾓星斐波拉契数列:第三个数宇开始,每⼀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之和:1、1、2、3、5、8、13、21前⼀项和后⼀项作⽐之后形成数列:1/1、1/2、2/3、3/5、8/13、13/21(2)、苏格拉底观点:⼀个东西美不美,不在于它合不合规律,⽽在于它合不合⽬的。

结论:美就是有⽤。

(3)、柏拉图:理念A.洞⽳之喻——光明世界:理念世界VS影⼦世界:现实世界B.床之喻——现实事物都是对理念事物的分有和模仿。

第二章__美的本质

第二章__美的本质

美的概念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柏拉图的理式的不同:
绝对精神 最高真实 理式 唯一真实
在现实中
发展变化
与现实割裂
永恒不变
黑格尔的美学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和辩证法的基础上。 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A:美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抽象的思想要借助感性形象来体现。 B: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 理念:绝对精神,最高的真实——内容 • 感性显现:外形,其结果是一件艺术品——形式
八仙过海
全真教
①“道”是宇宙万物的 本体和生命; ②道是“无”和 “有”、“虚”与 “实”的统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萧呵!寥呵!独立而 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强名之 曰道” 。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逍遥游
①无所用其用而只以自身为用的精神的自由 超脱; ②与大自然生命融为一体。 ③游的目的是要达到“妙”的境界:去人复 天,与天相和,与道合一。
具体操作上:“心斋”、“坐忘”
A:消解生理欲望; B:消解心与物相接时的智识活动; C:消除物我二元对立; D:消解技术对心的制约。
柏拉图学园遗址
回提纲
(2)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 —— 《大希庇阿斯篇》
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担任 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通过苏 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明自己的 观点。
回提纲

《大希庇阿斯篇》--
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Socrates
S 美 是 什 么 ?
P.K.
Hippia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美学原理No.2 美的本质及特征

美学原理No.2 美的本质及特征
25
主体所感受到的对象是人化了的,通过主 体移情了的对象。
从主体与对象的产生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到, 只有在两者建立关系时才相互依赖而存在。 脱离主体的对象,是不存在的。
因此,我们说,审美物象是融注了主体情 感,被主体体验着的、活动在主体心里的 一个形象。
26
2、意味性
意味性是指人们可以从对象的物化形式中,直接 地、间接地、十分亲近地感受到自身丰富多彩的 精神力量和自由自觉的创造力量。
在画的中部,有一棵高大的冷杉树,把画分成两半,但这棵树并不是笔直的, 而是微微向右倾斜,使它看起来象是在随风摇摆一般,这样画面才不至于太过呆 板。在画的中部,有一条高架桥,从左至右,向下微微倾斜。为了平衡画面,塞 尚在左边画了另一组冷杉树,笔直的线条,象一根楔子打进了画的左边。
在画的下部,也就是多岩石的丘陵上采用淡灰和桃红,用深浅不同的绿色来 描绘松树。屋顶上用了橙色和灰色,小池塘里是一片天蓝色。
•同 窗 共 读 整 三 载
•促 膝 并 肩 两 无 猜
• 十 八 相 送 情 切切
•谁 知 一 别 在 楼 台
•楼 台 一 别 恨 如 海
•泪 染 双 翅
•身 化 彩 蝶
•翩 翩 花 丛 来
•历 尽 磨 难 真 情 24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事物一旦成为审美 对象,它就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实体,而 是转换成了一种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 观相互渗透而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 美国著名美学家苏姗·朗格将之称为“幻 象”,这是有道理的。
38
总结: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审美对象应该是这样一 种存在:它既有可感的物质形式,又有一定 的意味;既有确定的、清晰的、有限的一面, 又是模糊的、丰富的、无限的。是物象与意 味、清晰与模糊、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2第二讲 美的本质与特性

2第二讲 美的本质与特性

而不强调以情动人,因此它富于哲学的思辨性和逻辑性。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美学家论美的本质
中国当代美学经历了两次“美学热”,有关美的本质探
讨与这两次“美学热”紧密相关,也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是从黄药眠批评朱光潜
的美学文章开始的;随后,蔡仪、朱光潜、李泽厚等人均发
表文章,对他人的观点展开批评和争论,引发了中国当代美
对朱的批判成了美学讨论的导火索。朱对蔡的批评作了反 批评,李泽厚既批评朱也批评蔡。《文艺报》、《人民日 报》、《哲学研究》等报刊陆续发表了黄药眠、蔡仪等人的 文章,对朱光潜解放前的美学思想进行批评。就在批评朱光 潜的过程中,出现了意见分歧。其最集中、最热烈的是关于 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新建设》、《学术月刊》等重要刊 物也加盟,参加讨论的有近300篇论文,对于这个问题,大 体有四种不同的看法:
法”,把“无法”与“有法”、“规矩”与“变化”融通一体。
第四,反对一味模仿古人提倡“因情生文”。
第五,注意艺术形式的把握。在绘画艺术中讲究笔墨情趣,
重视线条的变化与表情。
从对美本质的探讨看中西方美学的差异:
首先,西方美学史在探讨美的本质时,直接与世界观联系
起来,中国则是很朴素的,直观的。
其次,中西方美学的范畴不同,中国美学史上有许多美学
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等,是西方美学史上所未
有的。
最后,中国传统美学的结构不象西方美学那样完整,没有
庞大的独立的美学系统,它特别强调一个“情”字,在剖析美
的事物和美感体验时,往往从情出发、抒之以情、以情作结;
西方美学往往偏重一个“理”字,它在剖析美的对象和美感结
构时,经常从理出发、析之以理、归之以理,它重视以理服人,

05美学原理 讲义第02讲 美是什么

05美学原理 讲义第02讲 美是什么

第二讲“美”是什么那么今天我们讲第二讲,“美”是什么。

这个是美学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直到今天大家还在争论的问题。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对美的概念作两个区分:一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的美的概念,和美学学科领域的“美”的概念要加以区分。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美的概念比较随便,譬如说夏天我吃一根冰棍,一根冰棍一吃,哎呀,你说多美呀!再譬如说你肚子饿了,你就说我现在就希望美美地吃上一顿。

这个美字跟我们美学学科的美它不是一个东西,要加以区分。

还有一个是广义的美的概念和狭义的美的概念的区分。

狭义的美,我们一般就是指比如一朵花很美。

狭义的美就是古希腊的那种美,所谓古希腊的美,以后我们会讲了。

它就是一种单纯的、完整的、和谐的美,没有任何不和谐,非常单纯,非常完整。

像莫扎特的音乐,就是这种美。

像还有谁呀?像普希金的诗,就是这种美。

这种优美,这种我们讲的优美。

而广义的美,我们讲的是广义的美,是包括一切审美对象。

那么不仅是优美,譬如崇高、悲剧、喜剧、荒诞,还有我们中国的一些美,这个以后我还会讲。

比如是沉郁,杜甫;飘逸,李白;空灵,王维。

这些都是审美对象,都是美。

但是这个跟我们刚才讲的优美它就不完全一样。

所以我们现在讨论的美,是一个广义的美,就是包括一切审美对象,我们讨论美是什么,就讲广义的美是什么,而不是讨论古希腊的那种优美。

那个是一个比较狭义的美。

这是我们开始要作这么一个区分。

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在西方美学史上,比较早像毕达哥拉斯就对“美”的问题有所论述,但真正在理论上讨论美的问题的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一门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

在这篇对话里,柏拉图区分了“什么东西是美的”与“美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他认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从柏拉图以来的几千年中,西方学术界一直延续着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和争论。

分为两大类:1. 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美学(第二讲)..

美学(第二讲)..

• 这说明,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活动之前, 存在着一定的思考和安排。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也就愈能 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 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两次“提升”,从物种关系上说,就 是日益获得把握客观必然性的自由——主要为求真;从社 会关系上说,则为不断改造阻碍历史前进的现实关系,以 利于人类的发展——主要为向善。这种人类所特具的求真、 向善的本质力量的形成和发展,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 经过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实践而逐步实现的。 • 正是由于生产劳动,人类才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了客观世 界,使自然界日益符合人类生存的需要。与此同时,人类 也不断地改造自己,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得以完善和丰富。
• (二)时代性 • 审美趣味随着历史变迁而相应变化,体现在自然、社会、艺 术诸多方面。 • 例子:(1)唐代与宋代 • 人物与诗文:“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 见胜。”——钱钟书 • 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 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程颢:“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 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 3.主客解放 。无用是为大用。 • 惠子的无用:“吾有大树,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 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 庄子的大用:“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 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 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哉!”
• (三)情感性 • 1.美感的产生需要人的心灵投入。 • 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属性,它只存在于观照事 物者的心灵。” • 2.审美情感不是逻辑理性。例子:杜甫之诗“霜皮溜雨四 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 3.审美情感不是道德情感。例子:柏克之“爱而不敬”的 人与“敬而不爱”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