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浅谈我的看法

合集下载

谈谈对美的本质理解

谈谈对美的本质理解

谈谈对美的本质理解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概念,涉及哲学、心理学、艺术和文学等多个领域。

对于美的本质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美的主观性美的本质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主观的感受和认知。

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受到个人经验、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样的物体或情境,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美感体验。

因此,美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化的,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2.美的多元性美的本质是多元的,它并不仅仅局限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或表现。

从大自然到人类文明,从具体的艺术品到抽象的理念,美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

不同的文化、艺术流派和历史时期都拥有各自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表达方式。

这种多元性反映了美的丰富内涵和无限可能性。

3.美的普遍性尽管美的本质具有主观性和多元性,但美也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跨越时空和文化的普世情感。

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人们都欣赏美、追求美,渴望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美的热爱和敬意。

这种普遍性表明,尽管美的形态各异,但其本质是共通的。

4.美的情感性美与情感紧密相连,它是情感的表现和载体。

当我们感受到美时,通常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愉悦、满足、震撼、感动等。

这种情感性表明,美不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

它能够引发我们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共鸣,让我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满足和心灵的滋养。

5.美的社会性美的本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现,也是社会价值观和文化的反映。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的美学观念可能更受推崇;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的美学观念可能更受重视。

这种社会性表明,美的本质是动态的、变化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发展。

6.美的超越性美的本质具有超越性,它超越了物质世界的限制,成为人类精神追求的一部分。

通过艺术、文学、音乐等表现形式,人们能够创造出超越现实世界的美的作品,使人们能够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和超越。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美的本质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议题,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艺术家、学者和普通人
都在试图理解和定义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美的本质的不同观点和讨论。

有些人认为美的本质是通过感官来感知的。

他们认为美是通过眼睛看到的,通过耳朵
听到的,通过鼻子闻到的,通过嘴巴品尝的,以及通过皮肤触摸到的。

这种观点认为美是
一种感觉和体验,它不可言传,只能通过感官来体验。

还有一些人认为美不仅仅是感官的体验,还涉及到理性和思考。

他们认为美需要有一
种智力和审美的品味,它不仅仅是对感官刺激的反应,还需要通过思考和理解来赋予意义。

这种观点认为美是一种智慧和内涵,需要通过思考和理性来体验和理解。

还有一些人认为美的本质是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产物。

他们认为美是因为人们对于特定
文化和社会背景的认同和欣赏而产生的。

这种观点认为美是一种传统和历史的延续,需要
通过文化的熏陶和社会的影响才能理解和欣赏。

还有一些人认为美是一种普遍而超越性的概念。

他们认为美是一种超越了个体和文化
的普遍的、共同的体验。

这种观点认为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超越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概念,它是一种普遍的、共同的人类价值和理念。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议题,它涉及到感官的体验、理性
的思考、文化的背景以及超越性的概念。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解读,没有一个固
定的定义和答案。

美的本质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共同的体验和价值,它带给我们欣赏、启
发和思考的机会。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美是一种特殊的感知体验,是一种超越物质形态的审美享受。

对于美的本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因为美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每个人的感知和理解都会有所差异。

尽管美的定义因人而异,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欣赏却是普遍存在的,这其中蕴含着美的本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对美的探索和欣赏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从古希腊的哲学家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再到现代的心理学家和美学家,人们对美的本质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美的本质可以从主体性、客观性、文化性和情感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美的本质体现了主体性。

美是一种审美体验,是人们主观感受的结果。

每个人对于美的感知都是独特的,取决于个体的文化、经验、教育背景、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

正因如此,美是主观的,没有客观的标准来界定什么是美,每个人都有权利去欣赏和定义自己眼中的美。

正是因为美是主观的,才使得人们对美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偏好,这也丰富了美的形式和表现。

美的本质还体现了客观性。

尽管美是主观的感知体验,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其客观的存在。

自然界中的美,如大自然的风景、动物、植物等,它们的美并不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客观存在。

这种客观的美不受个体的审美习惯和观念的影响,它是一种无需言说的纯粹存在,是人们从自然界中感知到的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还体现了文化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从而塑造出不同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标准。

东方文化强调内敛、含蓄的美,注重意境和气韵,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形式、色彩和比例,强调几何美和对称美。

这种文化差异也影响着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和欣赏,使得美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

美的本质还体现了情感性。

美并不仅仅是一种理性的认知体验,它更多地是一种情感上的享受和回应。

人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会产生愉悦、赞美、感动等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是美的本质所在。

在听一首动人的音乐、看一幅优美的画作、赏一场精彩的表演时,人们会感受到内心的愉悦和美的存在,这种情感体验是美的真正内涵。

浅谈对美的本质理解

浅谈对美的本质理解

浅谈对美的本质理解美学中美有很多含义,如优美,审美对象,美得事物,美感的含义等等。

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以及美起源于什么,尽管两千多年来,今中外的哲学家、美学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艰苦探索,提出了种种关于美的本质的见解,但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他们提出的观点,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一、从客观精神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客观理性、绝对精神等。

主张从美的事物本事去寻找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说成是事物的某种属性、形式、结构或法则等。

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美。

他认为美的理念是不依赖具体的美的事物的“美本身”,一切具体事物只有以美的理念才能成为美。

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在这个统一体中感性形式是从属于理性内容的,是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美的本质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

亚里士多德强调美在于事物“体积与安排”的“整一性”,认为美在于事物的形式、比例。

英国威廉荷珈兹指出,构成美的事物有六条原则,即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

他认为曲线是美的线条,比任何直线更能创造美,在优美的形体上直线最少,最美的线条是蛇形线。

英国博克认为美是事物本身的性质。

他说“所谓美,是指事物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莫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上述哲学家、美学家肯定美是来自客观事物本身,坚持了美的客观质性,引导人们到客观事物中区探求,美的本质,这是正确的,有积极作用。

但是,他们仅仅把美看做事物本身的某种特性,割断了美和人、社会的联系,对没的本质的认识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相当空洞肤浅。

二、从主观心理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意识、审美感受等。

有的美学家、哲学家不是从客观精神方面而是从主观精神方面去寻找美的本质,认为美是人的主观感受。

例如休谟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情感愉快;康德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情感;叔本华认为是意志;弗洛伊德认为是性本能;桑塔耶那认为是快感;克罗齐认为是直觉。

美的本质探讨

美的本质探讨

美的本质探讨【摘要】美的本质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从哲学、艺术、心理、文化和科学角度来探讨美的本质,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角和理解。

从哲学角度看,美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对世界秩序和和谐的感知。

在艺术中,美是艺术家对于美学规律的表达和实践。

心理学认为美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受。

文化角度下,美是特定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的产物,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科学角度则通过研究美的生物学基础和认知机制,探讨美的本质。

综合以上角度,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美的本质,认识到美是一种多维度的概念,引领着我们对世界的审美体验和认知。

【关键词】美的本质、探讨、哲学角度、艺术角度、心理角度、文化角度、科学角度、结论1. 引言1.1 美的本质探讨美的本质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各种哲学、艺术、心理、文化和科学角度都在探讨着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美是一种抽象而又具体的概念,它既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形态和色彩之中,又存在于人类思想和情感中的激动和共鸣之中。

美的本质探讨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更是对内心深处的探索和感悟。

美的本质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在的体验。

通过哲学的思辨、艺术的表现、心理的分析、文化的传承和科学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美的魅力和力量。

美的本质探讨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探寻之旅,它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对美的本质进行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和把握这个世界,更好地发现和体味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

2. 正文2.1 美的本质探讨的哲学角度美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可以被解释为对事物的审美价值或美感的认识和感受。

在哲学角度上,对美的本质探讨常常涉及到美的起源、本质和功能等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是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理念,是理想世界的投影。

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一种秩序和完美之美,是事物内在本性的体现。

这种哲学观点影响了后世对美的理解。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美是人类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美可以是事物外在的形态,也可以是内在的品质。

美的本质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涉及了哲学、艺术、心理学、文化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美的本质进行探讨,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诠释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可以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美的形态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在自然界中,美的形态表现在风景如画的山川河流、奇异多彩的动植物、宏伟壮丽的自然奇观等。

这些自然的美景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愉悦,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享受。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创造了许多美的物质形态,例如古代的艺术品、现代的建筑、时尚的服饰等,这些物质形态的美令人赞叹不已。

美的本质可以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物质形态,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和心灵。

美的本质也可以是抽象的内在品质。

除了物质形态的美,人们还对美的内在品质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美德、美德的行为、美的思维方式等都是美的内在品质的表现。

美的品质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展示,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修养和追求。

哲学家们认为,美德是人类内在精神追求完美的表现,它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准则,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美德行为的展示也展现了一个人的内在高尚品质,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慰藉和启发,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美。

美的本质也可以是抽象的内在品质,这种品质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发挥着无尽的魅力。

美的本质还可以是情感的表达和情感的共鸣。

美有时候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情感表达,也是一种情感的共鸣。

当人们欣赏美的物质形态时,内心激荡起对于美好的向往和渴望,体验到了美的情感。

当人们走进大自然,欣赏山川河流的美景时,内心会感到无限的宁静、愉悦和感恩。

同样,在艺术和文化领域,人们对于美的情感也表现在对音乐、绘画、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赞美中,这种情感的共鸣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享受。

美的本质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情感的共鸣,它让人们内心得到了满足和慰藉。

美的本质还可以是一种理想和追求。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美的本质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从古代哲学家到现代学者,众多的思想家经过对美的本质的思考与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与理论。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可以从感知角度考虑。

美是一种感知的体验,它存在于人们对事物的感受之中。

根据感知心理学的研究,美是一种愉悦感受,当人们感知到某种事物时,如果它给人带来愉悦感受,我们就会认为它是美的。

一幅画作或一首音乐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人感到愉悦,那么我们就会认为它是美的。

美的本质还可以从审美角度考虑。

审美是一种对美的主观判断与评价,是根据人们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观点来确定某物是否美的过程。

不同的文化、时代和个体会有不同的审美观点,所以美的本质也是相对而言的。

在西方文化中,对对称、和谐和纯净的追求被认为是美的,而在东方文化中,对自然、朴素和含蓄的追求则被视为美的。

美的本质还可以从理性角度考虑。

美是一种有秩序、有规律、有结构的存在。

根据美学的研究,美的本质体现在对称、比例、色彩、形态等方面。

一座设计精美的建筑,其结构合理,比例协调,色彩搭配恰到好处,其中体现的都是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还可以从功能角度考虑。

美往往与事物的功能紧密相关。

根据实用美学的观点,美是一种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创造的,它的本质是功能的体现。

一款设计精良的手机,不仅功能齐全,而且外观时尚美观,就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美的本质是多维多样的,可以从感知、审美、理性、功能和哲学等不同角度考虑和理解。

无论是艺术作品、自然风景还是日常生活,只要它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受、满足审美需求、符合秩序规律、具有实用功能或者启迪灵魂,都可以被认为是美的存在。

美的本质无处不在,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对世界产生共鸣和体验的重要源泉。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美的本质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话题,自古以来,人们就在探讨美的含义和本质。

美不仅存在于自然和艺术中,也体现在人的品德和行为上。

美的本质是一个充满哲学思辨的课题,涉及到人类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理解与感悟。

美的本质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

美的本质与自然息息相关。

自然界的美是最为纯粹的美,也是人类最早接触到的美。

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就通过自然界的美景、动植物,以及星空等各种自然现象中发现了美的存在。

在自然的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宏大、和谐、秩序与深邃。

在日出时分,大自然会展现出美丽的景色,以金黄色和橙色的光辉漫天铺地,暖暖的、舒适的阳光照亮了大地,美丽的景象让人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愉悦。

在山水之间,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

诸如山川河流,湖泊大海,在动态与静态之间呈现出了绝美的景象。

所以,自然之美贯穿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感到美的存在是如此的自然而然。

美的本质不仅在自然界中体现,也存在于人类的创造与艺术中。

美的艺术是人类对自然美的再构造和再创造,是人类对生活、情感、思想的表达和传达。

在艺术作品中,美的本质表现得非常丰富和多样化。

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文学等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在表达着美。

在绘画中,画家可以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手法表现出美的本质。

在雕塑中,雕刻家则通过雕刻材料的质感与形态来展示美的内涵。

在音乐中,作曲家透过音符的组合和节奏来传达美的情感。

在舞蹈中,舞蹈者用肢体的表达和舞姿的舒展来呈现美的形态。

在文学中,作家可以通过文字来描绘出美的画面和情感。

美的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美的本质还体现在人的品德和行为上。

美德是美的表现之一,体现了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和高尚品德。

仁爱、正义、宽容、诚实、勇敢等美德品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保障,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光辉。

正是这些美德品质使人们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和谐,并且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个人的行为也可以体现美的本质。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美是一种抽象而又广泛的概念,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艺术、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思维和情感的表达。

对美的追求和理解,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美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围绕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深入探讨。

美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

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性源自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个人情感等因素。

美是在观者的感知中产生的,因此美的本质就是观者的情感和感受。

有人说:“美是观者之情”。

这说明美是依托于观者的情感来产生的,不同的情感和感受会导致对美的理解和感知产生巨大的差异。

美的本质与生活的真实性息息相关。

美并不是虚幻的、空洞的东西,它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美可以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之中,比如一朵鲜花、一幅油画、一首音乐、一段文字,甚至是一段对话或一件事情。

这些都能够唤起我们心中的美感,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真实、美好和有意义。

美的本质也与人类的文化和历史联系在一起。

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会对人们对美的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视为一种道德和情感的表达。

而在西方文化中,美更多地被理解为艺术和审美的表现。

美的本质也具有文化相对性,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会给美以不同的内涵和理解。

美的本质还与自然界的秩序和规律息息相关。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秩序和规律,而这种秩序和规律往往会被人们所感知和赞赏。

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景观、生物和现象来表现出来,比如山水、星空、花草等都会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美的本质也与自然界的美息息相关,它们相互交织、相辅相成。

美的本质是一个广泛而又深刻的话题,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多重的意义。

美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它与观者的情感和感受息息相关。

美的本质也与生活的真实性、人类的文化和历史、以及自然界的秩序和规律息息相关。

对美的追求和理解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思考,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创造美和追求幸福。

中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探讨述评

中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探讨述评

中西⽅美学家对美的本质探讨述评中西⽅美学家对美的本质探讨述评⼀、何谓柏拉图之问与结果柏拉图之问:什么是美?不是问的什么是具体美的东西。

⽽是问为什么这些东西是美的?不同的事物我们都说它美,说明这些不同的事物中有⼀种共同的东西决定着我们要叫它为美?是什么东西决定了它们是美的?这就是美的本质问题。

柏拉图问的就是决定每⼀具体美的事物之为美的美的本质是什么?美的本质问题追问的结果:1、使西⽅⽂化产⽣了美学美是什么之问意味着,只有把握了美的本质,才能把握形形⾊⾊、各不相同的审美对象。

这样追求美的本质,是理解各种具体之美的基础。

这是从美本⾝,⽽不是从美之外去理解美创造了基础。

其他⽂化之所以没有美学,原因之⼀是其思维⽅式允许从美之外去⾔说某⼀具体之美所以为美,⽽古希腊⼈的逻辑产⽣了从美本⾝去讲美。

不管这⼀逻辑向前运⾏时产⽣了多么难以想象的困难,两千年来,从追求美的本质开始去建⽴⼀个美学体系,是⼀种美学得以产⽣和完成的基础。

正是西⽅历史上⼀次次对美的本质的追问和重新追问,构成了经典的西⽅美学史。

例⼦:“⽺⼤为美”:是从味的感性愉悦去⾔说美的;“充实之谓美”:是从⼈格完善去⾔说美的;“天地有⼤美⽽不⾔”:是从⾃然本真的⾓度去⾔说美的。

2、改变了关于美的观念柏拉图之问意味着⼀种对美是什么的思维⽅式的确⽴。

没有两⼤类,具体之美和美的本质。

具体之美和美的本质的关系:其⼀,⼆者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美的现象是⼈的感官所能感受到的,⽽美的本质却是要经过思考,要⽤⼼灵才能体悟出的。

⼀般⼈只是在现世中感受、谈论、把握着具体的美,⼆者学家却应该思考、体悟、把握具体美物后⾯永恒的美的本质。

其⼆,具体之美和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是被决定者和决定者的关系,美的本质是决定者,决定着⼀切具体事物之为美,具体事物是被决定者,它们靠了美的本质才成为美。

由此才可以理解,为什么⼀些事物⼀会美,⼀会不美,⼀些⼈觉得美,另⼀些⼈觉得不美。

由此⼜可以得出:具体事物的美是暂时的,美的本质才是永恒的;具体事物的美是有个性、阶级性、时代性、⽂化性的,美的本质才是超个⼈、超阶级、超时代、超⽂化的。

浅谈我对美的本质的几点看法

浅谈我对美的本质的几点看法

浅谈我对美的本质的几点看法
一、美的本质,从孔子和黑格尔对美的定义来看。

可以说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把握了美与丑。

美即合目的性而又超越于形式之上;也就是外部客观事物所包含或反映到人们心灵深处的某种东西,符合我们自身需要并能引起愉快的感情。

因此真正意义上讲的美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1)它必须存在着差异,不同便没有统一,如果只有相
似哪还会产生区别呢?世界上怎么会出现完全相像的双胞胎!
在《论语》中有这样两句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这些都是强调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二、关于美的特征。

一般地认为美是由社会实践决定的。

…………总之,美无处不在。

…………后记。

- 1 -。

谈谈对美的本质理解

谈谈对美的本质理解

美的本质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辩论“什么是美?”,最终未能给出一个终极而本质的定义,不得不慨叹:“美是难的”。

直到科学昌明,哲学繁荣的现在,“美是什么”的问题仍是一个难解的“斯芬克司之谜”,仍在无休止的争论中。

虽然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过艰苦的探索,并提出了种种当时在他们看来最为理想的答案。

但他们都未能最终摘下这颗美学皇冠上的明珠。

回答“美是什么”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所要求的并不是对个别对象作审美判断或作经验性的描述,而是要求在各种美的对象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与非审美对象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

美并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在美的概念下,包含着各种性质上极不相同的事物。

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各种劳动产品以至人物的品质、动作、相貌、表情、风度等等,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都可以是美的事物。

要在这些性质上极不相同的各种事物中概括出美的普遍本质,当然是极困难的。

再则,美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

在动态的时空结构中,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美的内涵极其价值意义也就很不一样。

综上,正是美的概念内涵的宽泛性、复杂性甚至变易性给美的本质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难以揭去的面纱。

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他们认为只有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按他们的说法就是“椅子不为人坐就不成为椅子”。

但这个观点遭到“客观论”者的反对,他们认为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光有主体条件还不行,还需要对象上的某些东西,即这些事物本身具有的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或素质。

于是他们反驳说:“为什么我们要坐在椅子上,不坐在一堆泥土上,因为泥土不具有椅子的可坐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审美性质”或“素质”呢?为什么各种对称、均衡、节奏、秩序……能给我们美感,而丑陋、荒谬、芜杂却不能呢?把它归结为“无意”、“理性”、“鬼斧神工”吗?显然不行。

1结合优秀艺术作品谈谈你对美的本质的理解

1结合优秀艺术作品谈谈你对美的本质的理解

1.结合优秀艺术作品谈谈你对美的本质的理解美是什么?前人作了多种多样的回答。

要洞察美的本质,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紧密联系人类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来思考这个难解的理论之谜。

首先我想说美的本质是一个探索过程。

对美的本质的理解我认为美的本质没有一个固定的完全的定义。

在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意见分歧,归根到底是哲学观点上的分歧。

美的本质历来存在着很多看法。

我认为美是人的自由创造形象的生动表现,人的创造劳动生产并不是所有的都是美的他需要一个尺度就是所谓的“内在的尺度”即使人本身客观要求的尺度一方面认识客观规律,一方面符合人的本身需要,是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美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客体,客体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但必须存在。

同时美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情感,离开人这个主体,美也就不存在了。

美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也不是主观和客观的融合或统一。

是两个外在的东西的合一,是一种关系属性。

这种结合时需要说明理由。

例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大卫》的创作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同时也是作者自己对艺术追求的一种表现,这来源于社会实践,也是美的根源,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凡是能使我们想起和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则是美的。

对于作者正是如此。

从主客观关系上《大卫》是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当时的历史典故的贯通交融创作的能引起欣赏者得想象,具有感染力。

从内容与形式上观者会被大卫这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英姿飒爽的青年形象所表现的美所感染是从内容与形式上的美的统一从风格上《大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作。

这也说明了美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时代性、变化性以及普遍性和稳定性。

同时美是一种发展的文化共识,所以美具有许多文化的特性,如社会性,阶级性,知识性,相对性等等总之需要我们明白的是美是存在的,切实存在的,应该明白美既不是单纯的客观性也不是单纯的主观性,是人的主观的感受,他具有上述的性质,就像对与错没有具体的定义,对的定义就是与错相对,那这样解释在我看来也是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对错需要辩证的看待需要主客观的分析,是一种主观感受,就像美的定义,有了感知存在的东西才有美不是么,就像大道之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结合中外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结合中外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结合中外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谈谈我个人的看法2009-5-16 2009-5-16 0:05:37 心情:幸福天气:晴温度:℃一、美的本质美学范畴内关于美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指审美对象,即什么是美;二是指美的本质,即美是什么;三是指与丑相对立的美学基本范畴,即狭义的美。

其中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一直是美学家关注和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

(一)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美的本质在于探索审美对象为什么是美的,即美的根源何在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美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探索。

按照美在主观还是美在客观大致可分为四种观点:第一种是从客观精神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客观理性、绝对精神等。

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美。

他认为美的理念是不依赖具体的美的事物的“美本身”,一切具体事物只有以美的理念才能成为美。

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在这个统一体中感性形式是从属于理性内容的,是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美的本质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

第二种是从主观心理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意识、审美感受等。

休谟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情感愉快;康德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情感;叔本华认为是意志;弗洛伊德认为是性本能;桑塔耶那认为是快感;克罗齐认为是直觉。

这些观点虽然涉及到审美心理学问题,并在揭示美的社会性能方面有合理之处,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抽象地发展了主观能动的方面,而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没有看到主观心理是客观物质现实的反映。

第三种观点是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的本质就在对象的自然物质形式中,美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就在于事物的感性形式,在于事物外在形式的“秩序、匀称、明确”,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某种形式规则;博克认为美是事物的某些属性——细小、光滑、比例匀称等。

结合中西方对美的本质的学说

结合中西方对美的本质的学说

一、结合中西方对美的本质的学说,谈谈你对美的看法对于美的本质,几千年来,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倡“美在形式”的理论,认为:美同事物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均衡、对称、比例、和谐、多样统一分不开。

他们坚信:“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认为:波浪线是一种“真正称得上是美的曲线”,蛇形线则是“最富有吸引力的线条”。

这种理念支持着相当一部分的西方艺术家,留下了多少让现代人都叹为观止的作品。

苏格拉底则提出“美在善”,他认为“实用,才有美”。

德国的黑格尔则发展并完善了“美在理念”说,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意大利的美学家克罗齐说“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这是“美在主观”说。

车尔尼雪夫斯基则强调“一切美的事物都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生活,凡是有益于人们生活、符合人类生活要求的东西,能够显示出生活或能使人们想起生活的东西,都是美的。

比较起来,我比较赞赏这样的定义:美在情感,美不是直接诉诸人的理智,而是诉诸人的情感,它以情感人,激励人,愉悦人。

美的事物,激发的是人的感情。

美在于对生命的尊严的尊重,美在于歌颂生命的意义,在与展示生命力的再现,“一棵高大的乔木和一株低矮的小草同样美好。

无论是在自然界、在社会中,还是在艺术领域里,美都是普遍存在的,哪里有人类的生活,哪里就有美的踪迹。

生活中存在美,我们在生活中去发现美。

一个爱美并且懂得美的人,必定是一个热爱生活并热衷于创造生活的人。

二、谈谈形式美的构成形式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的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

形式美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

主要是指:1、色,色彩的审美特性具有表情性,它能够向人们传达一定的感情意味。

红色,热烈而兴奋;黄色,明朗而欢乐;蓝色,抑郁而悲哀;绿色,平静而稳定等等,色彩,最能吸引人们的视线,最容易打动人们的心灵。

1西方美学对于美的本质的争论有哪些代表性的看法,请举三种,简要评述,并说明你的个人看法.

1西方美学对于美的本质的争论有哪些代表性的看法,请举三种,简要评述,并说明你的个人看法.

1西方美学对于美的本质的争论有哪些代表性的看法,请举三种,简要评述,并说明你的个人看法.第一篇:1西方美学对于美的本质的争论有哪些代表性的看法,请举三种,简要评述,并说明你的个人看法.西方美学对于美的本质的争论有哪些代表性的看法,请举三种,简要评述,并说明你的个人看法.答:一:从精神上探索美得根源举例:康德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他提出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

他认为趣味判断以情感为内容的,它不同于单纯的快感。

逻辑判断涉及概念,而趣味只涉及对象形式引起的快感。

所以趣味判断是一种情感的判断。

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无目的性:1.无客观目的性:所谓没有目的,既没有客观的目的,支部考虑对象的性质和用途,与概念、利害无关。

2.无主观目的:如果审美判断若带有主管的意图和要求,就会导致利害感,就不是审美判断。

3.合目的性:康德认为,在趣味判断中,即感知美时所呈现的形式,符合主观的两种功能,即想象力与理解力,并引发起它们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

因之,美就是那种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没有概念的纯形式,而又必然为一切人所喜爱。

我的看法:“美只能是主观”说是从主观意思的角度出发探讨美得本质,我认为这一学说是在说美的本质是人们的一种感觉,即美完全是依据人的主观意识,就如人们因为癞蛤蟆的皮肤粗糙,以及那可怕的毒腺,所以人们认为他丑,但这只是人们单纯的从自己的主观意识角度出发,并没有客观的考虑。

由此看出“美在主观”涉及审美心理问题,并揭示美的的社会性能方面有合理之处,但这一观点并没有看到主观意识是客观反映,并不能充分的反应美。

得本质二: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没得根源举例:狄德罗提出“美是关系”,他说:“就哲学观点来说,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就是美的。

”也就是说美的事物的客观关系。

他把美分为实在美和相对美,属于客观事物本身形式方面的秩序、对称、安排的关系称为“实在美”;属于对象与其他事物相比较的联系,狄德罗称为“相对美”。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美的本质是一个广泛讨论的主题,人们对于美的定义和理解有着极大的差异。

美可以体现在自然景观、艺术作品、音乐、诗歌、建筑、人体等各个领域。

从科学角度来看,美在生物学上是一种进化的结果。

心理学家认为,美的感知是人类大脑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和解读的产物。

美的感知不仅仅仅局限于人类,许多动物也能够感知到美。

美的本质也与文化相关。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影响对美的理解和感知。

在中国文化中,与天地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息息相关的优雅和谐的美被普遍推崇。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创造力和表现力被看作是美的重要标志。

美的本质也与个体主义和客体主义相关。

个体主义认为美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是个人的感知和情感的产物。

客体主义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

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议是美的本质讨论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美的本质还与审美标准有关。

审美标准是一种被社会、文化、艺术等因素塑造而成的评价美的准则。

不同的审美标准会导致不同的美的理解。

在艺术领域,对于抽象艺术和写实艺术的美的评价就有着不同的标准。

美的本质还与情感和情绪相关。

美往往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情绪的激荡。

通过欣赏美,人们可以感受到快乐、喜悦、宁静等积极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美的体验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美的本质还与认知和智力相关。

美的感知需要人们运用认知能力对外界信息进行解读和理解。

对于艺术品的赏析、音乐的欣赏、文学作品的阅读等都需要人们动用自己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美的本质也与道德价值观有关。

一些哲学家认为美是与善和真理相伴随的。

美的体验可以给人以道德启示,激发人们产生善于行为。

美德的追求与美的体验有着密切关联。

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多元的概念,涉及到生物学、心理学、文化、价值观、审美标准、情感、智力和道德等各个方面。

美的本质是人类思考和探索的对象,通过对美的本质的探索,可以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加深人们对美的理解,并推动美的创造和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中外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浅谈我的看法
广告0602班潘蔚 12号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以及美起源于什么,尽管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美学家作出了多种多样有关美的本质的学说如:“美在形式”说、“美在主观”说、“美在统一”说等等,但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

以下是三种中外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代表性学说,以及我的粗浅看法。

一、“美在形式”说: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角度探求美的本质。

西方美学史中,美在形式即形式美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美学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早在18世纪,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创建美学学科的时候,就在感性学的意义上关注美的问题。

此后,形式与感性的关系就一直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自费希特以来,在审美与艺术研究中,“自下而上”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审美经验受到了重视。

康德把美与崇高相区分,认为与美基于形式不同,崇高是无形式的,因为它是混乱的、不规则的与无秩序的。

在康德那里,真、善、美之间有了明晰的分界,艺术也不等同于真理。

康德为西方形式美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而在现代,西方形式美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如结构主义美学、分析美学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等的产生。

贝尔的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见解,是一种“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既不同于纯形式,但也没有完全放弃形式,然而也有别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而“格式塔”概念更强调经验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阿恩海姆在其《艺术与视知觉》中把美归结为某种“力的结构”,认为组织良好的视觉形式可使人产生快感,一个艺术作品的实体就是它的视觉外现形式。

以塞尚为代表的后期印象主义艺术既强调形式感,也看重色彩感。

现代美学倾向于把美看成是情感的形式,但这种观点也有自身的问题,难免被超越。

我的看法:“美在形式”这一学说观点是从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角度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的本质就在对象的自然物质形式中,美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

我认为这种观点在肯定美在客观事物本身方面有合理之处,就如一幅画并不意味着什么,它的图形结构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它形式美或不美完全是人类主观的产物。

当人们见到对称,平衡,比例,节奏及多样统一的事物外
形时,就会感到美、心情舒畅。

但当他们离开了人的社会性、社会生活以及实践,仅仅只从事物的感性特征和自然性质方面探讨美的本质,就明显的带有主观性。

正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中三人合臂相拥的图案形似汉字的“世”,它所洋溢的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以及其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追求等等,都是人们对图形的自由联想,从这个角度看它是美的,且它的美完全是人类给予的,是主观的产物,但如果脱离了人的主观意识、社会性,客观性,美就体现不出了。

二、“美在主观”说:从主观意识的角度探讨美的本质。

关于什么是美,在我国的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中有提到“美恶皆在心中”,这里所理解的美就是单纯的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意识、审美感受等。

这也是前人对美的本质问题所作出的代表性学说之一,即从主观的角度探讨美的问题。

康德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情感;叔本华认为是意志;克罗齐认为是直觉以及高尔泰认为美纯粹是主观的,即美作为一种观念、意识与客观世界无关等等,这些都认为美是纯主观的,正如休谟所说:“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即美感是客观美的主观反映,仅仅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美与主观性无关。

而我国当代美学界关于美学的基本观点之一的美的主观论,即以吕荧为代表的“主观美学”与以上所述的美是纯粹主观的还是有一定的差别,该观点认为:美是人的社会意识,是主观的,但来自客观,它以社会存在为前提或基础,并不是一种纯粹的主观唯心主义。

我的看法:“美在主观”说是从主观意识的角度出发探讨美的本质。

我认为这一学说是是在说美的本质是人们的一种感觉,即美完全是依据人的主观意识。

就如因为癞蛤蟆的皮肤色暗,粗糙,以及那可怕的毒腺,所以人们就认为它丑。

但这只是人们单纯的从自己的主观意识角度出发,并没有从客观全面的角度来考虑,因为从蛤蟆的角度出发,蛤蟆的肤色及毒腺对它是最美的了。

由此可以看出“美在主观”说虽然涉及到审美心理学问题,并在揭示美的社会性能方面有合理之处,但这一观点并没有看到主观意识是客观物质的反映,并不能充分的反映美的本质。

三、“美在统一”说:从主客观统一的角度探讨美的本质。

在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我国著名的美学大
师朱光潜和李泽厚就分别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和“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朱光潜所认为的“客观”,指的是客观存在,而不是美的客观论所认为的美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李泽厚所说的社会性,指的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所能体现的只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朱光潜在得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这样推理的:承认了文艺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承认美是文艺的一种特性,美必然是意识形态的。

也就是美既非主观的,亦非客观的。

由此可以看出,朱光潜和李泽厚的“美在统一”说在探讨美是主观还是客观,最终仍旧还是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意识。

虽然他们的观点在把客观事物看作构成美的条件方面有其合理之处,但这些观点所强调的重点仍在主观心理方面,所给出的美的本质仍是一个模糊的答案。

我的看法:“美在统一”说是从主客观统一的角度探讨美的本质。

虽然以上所提到的“美在统一”说,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承认人的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但这些美的统一论还有一个通病:他们认为美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但在具体的论述中,往往承认美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就如朱光潜在物我的统一的论述中说“我没入大自然,大自然没入我”或“物我交流物我同一”,即大自然是否没入我只有大自然才知道,纯粹是个人的审美感受。

而从美的统一论的产生缘由来看,它是在对美的上千年的争论——美是主观还是客观,僵持不前,人们另辟思路,把主、客观折中而产生的。

在我看来美的统一论显得有些空泛。

四、总结:
美是什么?美的本质问题,从以上的三种中外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看法,以及美的本质问题之所以没有解决,我认为其中的原因包括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人对事物的共同看法,对某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有利于人类自身的普遍看法,以及社会的风土人情、习俗、风尚等等。

也就是每个人的哲学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从而也就有了对美的本质问题的各种理解与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