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微课思考:
1.你认为《木兰花》哪个版本好,理由是什么?
2.对于如何读懂诗有什么发现?
作业:
1.根据微课讲解,修改答案,分析错误原因。
2.自选完成诗歌鉴赏练习题2-3题。
培养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能。
T20
T21
下发微课视频。
课前
导入
1.引入错误示例,圈点勾画:木兰登上船,征兵的船,战争。
小结:没有读懂诗。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一
案例名称
《诗歌鉴赏复习》
教材
书名:语文必修3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3月
教学案例设计参与人员
分工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杨洁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实施者
杨洁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学科指导者
王勇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信息技术指导者
李世维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课件制作者
杨洁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2.对微课作业下发的学案检测错误修正。
3.引领进一步学习。
1.回顾要点。
2.课前下发自主学习任务,对不理解的地方,用今日所学进行分析,查找错误原因,修正错误,并交流学习收获。
3.交流记忆方法,引领进行个性积累。
强化学会积累。
T20
下发诗歌鉴赏文件包,自主学习。
37'13
——
44'00
课后作业
1.继续积累。
2.出示学习目标。
分析错误点,归纳错误原因:
对意象把握偏差;没能理解这是一首咏物诗。
了解微课作业完成情况,引入教学目课堂支持下的PPT广播。
00'00——
04'42
微课学习成果验收
提问:微课中最后有个思考题:针对《木兰花》诗有两个不同版本,你更赞同哪个?
1.投票。
2.说明赞同理由。
07'52——
10'00
归纳方法及练习
1.引导学生针对归纳方法。
2.练习。
1.归纳方法。
2.完成练习。
逐步落实读诗方法。
T12、T14、T18、T24
智慧课堂支持下PPT及客观题正答率。
10'00——
18'52
继续发现
引导学生继续发现读诗方法:关注注释。
1.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主观答题。
2.小组代表阐述答题理由。
加强对测试中诗歌的理解。
T12、T14、T18、T24
智慧课堂支持下投票。
04'42——
07'51
合作交流读懂诗歌方法
提问:通过微课的学习对读懂诗歌的方法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发言预设:标题入手,知人论世,疏通诗意,关键词句——意象、情感……
微课学习之后课堂深入探究。
T12、T14、T20、智慧课堂支持下的PPT广播。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要求:具备综合型多媒体教室,具备关于教学习题练习解答专业性的科技软件系统以及互联互通的学生掌上电脑。
搭建环境情况:智慧课堂软件支持;教室、实验室、室外有电源均可使用。
教学背景分析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将信息技术既作为观念又作为技术和内容融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本课重点培养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媒体对习题解答方法的掌握能力。
《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对应信息技术主题
T1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T14技术支持下的总结和复习
T18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应用
T20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T21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设计
T24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
开始时间
2015年5月7日
结束时间
2015年6月26日
学科
语文
深入探究,继续发现。
T12、T14、T20输入答案,或拍照上传。
18'52——
28'20
引导学生继续发现:读诗还要抓议论抒情句。
1.完成练习,上传答案。
2.按照读诗方法解读诗歌。
继续发现,检测学习效果。
T14、T18、
T24客观题(双选)查看正答率。
28'20——
37'13
总结提升
1.回顾读诗要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作品的思想感情,探究读懂诗歌的方法;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提高筛选、整理、分享、学习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及作品的思想感情,探究读懂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课前准备
录制微课“李商隐的《木兰花》内容情感的理解”。
2.选一首喜欢的古诗,以音频或视频的形式上传。
进一步落实读诗的方法。
T20
44'00——
44'30
1.你认为《木兰花》哪个版本好,理由是什么?
2.对于如何读懂诗有什么发现?
作业:
1.根据微课讲解,修改答案,分析错误原因。
2.自选完成诗歌鉴赏练习题2-3题。
培养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能。
T20
T21
下发微课视频。
课前
导入
1.引入错误示例,圈点勾画:木兰登上船,征兵的船,战争。
小结:没有读懂诗。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一
案例名称
《诗歌鉴赏复习》
教材
书名:语文必修3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3月
教学案例设计参与人员
分工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杨洁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实施者
杨洁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学科指导者
王勇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信息技术指导者
李世维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课件制作者
杨洁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2.对微课作业下发的学案检测错误修正。
3.引领进一步学习。
1.回顾要点。
2.课前下发自主学习任务,对不理解的地方,用今日所学进行分析,查找错误原因,修正错误,并交流学习收获。
3.交流记忆方法,引领进行个性积累。
强化学会积累。
T20
下发诗歌鉴赏文件包,自主学习。
37'13
——
44'00
课后作业
1.继续积累。
2.出示学习目标。
分析错误点,归纳错误原因:
对意象把握偏差;没能理解这是一首咏物诗。
了解微课作业完成情况,引入教学目课堂支持下的PPT广播。
00'00——
04'42
微课学习成果验收
提问:微课中最后有个思考题:针对《木兰花》诗有两个不同版本,你更赞同哪个?
1.投票。
2.说明赞同理由。
07'52——
10'00
归纳方法及练习
1.引导学生针对归纳方法。
2.练习。
1.归纳方法。
2.完成练习。
逐步落实读诗方法。
T12、T14、T18、T24
智慧课堂支持下PPT及客观题正答率。
10'00——
18'52
继续发现
引导学生继续发现读诗方法:关注注释。
1.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主观答题。
2.小组代表阐述答题理由。
加强对测试中诗歌的理解。
T12、T14、T18、T24
智慧课堂支持下投票。
04'42——
07'51
合作交流读懂诗歌方法
提问:通过微课的学习对读懂诗歌的方法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发言预设:标题入手,知人论世,疏通诗意,关键词句——意象、情感……
微课学习之后课堂深入探究。
T12、T14、T20、智慧课堂支持下的PPT广播。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要求:具备综合型多媒体教室,具备关于教学习题练习解答专业性的科技软件系统以及互联互通的学生掌上电脑。
搭建环境情况:智慧课堂软件支持;教室、实验室、室外有电源均可使用。
教学背景分析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将信息技术既作为观念又作为技术和内容融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本课重点培养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媒体对习题解答方法的掌握能力。
《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对应信息技术主题
T1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T14技术支持下的总结和复习
T18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应用
T20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T21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设计
T24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
开始时间
2015年5月7日
结束时间
2015年6月26日
学科
语文
深入探究,继续发现。
T12、T14、T20输入答案,或拍照上传。
18'52——
28'20
引导学生继续发现:读诗还要抓议论抒情句。
1.完成练习,上传答案。
2.按照读诗方法解读诗歌。
继续发现,检测学习效果。
T14、T18、
T24客观题(双选)查看正答率。
28'20——
37'13
总结提升
1.回顾读诗要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作品的思想感情,探究读懂诗歌的方法;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提高筛选、整理、分享、学习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及作品的思想感情,探究读懂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课前准备
录制微课“李商隐的《木兰花》内容情感的理解”。
2.选一首喜欢的古诗,以音频或视频的形式上传。
进一步落实读诗的方法。
T20
44'00——
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