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姓名修改不规范导致的案例
客户姓名修改业务引起的案例
客户姓名修改业务误选择内部调整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近日,某网点柜员办理一笔个人客户信息开户三要素修改业务,提交授权资料有介质、身份证和标注原因为:“客户聂XX,因大机移行错误,造成客户姓名与本人身份证不符,现将孟XX故调为聂XX,下挂一活期存折为聂XX所持有”的特殊业务凭证。
授权人员在审核时发现,柜员录入的调整类型为“内部调整”,便以“调整类型选项错误”为由拒绝了该笔业务,最后,该柜员使用“姓名修改”办理了此业务,及时避免了一起风险事的发生。
二、案例分析
(一)这是一起新柜员不熟悉业务流程、现场负责人未认真审核就签章确认的案例。
(二)柜员办理该客户姓名修改时,调整类型应选择“证件变更”中的“姓名修改”,再划折输入密码后即可办理,柜员使用“内部调整”显然是错误的。
(三)此笔业务如果柜员使用“内部调整”,不划折输入密码,致使系统没有执行介质验密操作流程,不能通过系统硬控制确认客户所持介质,势必形成风险事件。
反映了柜员和现场负责人对修改信息的业务流程不熟悉、认识有偏差,风险意识较淡薄。
三、案例启示
(一)新柜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在遇到自己不懂的业务要多向现场负责人和老柜员请教,严格按照修改客户信息业务操作流程办理,杜绝随意使用内部调整类型带来的风险隐患。
(二)现场负责人员要提高履职意识,熟练掌握我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核算手续,对柜员办理特殊业务要进行辅导和审核,确实起到事中控制作用。
银行各种安全风险案例分析汇编
客户办理业务签名不符触发风险事件的案例一、案例情况近日,一客户持卡到某网点办理业务,要求先从卡内支取40万元,然后再以现金的方式把这40万元汇到外地。
当时该客户已经分别填好了取款单和汇款单并签了名,当班柜员就按照客户的要求分别为客户办理了取款和现金汇款业务。
而第二天,这两笔业务触发了分行的风险监控系统。
经调阅影像后确认,客户在取款凭证和汇款凭证上签名笔迹不同,不像是一人所签。
一个签名要正楷一点,而另一个签名要潦草一点。
于是支行营业室马上联系客户,客户十分肯定地说都是他一人所签,只是当时一个写得正规一点、另一个写得潦草一点而已。
二、案例分析柜员未认真审核客户签名。
在办理业务时,柜员应认真审核客户签名,确保是客户本人所签,如不是客户本人办理,则需签代理人的姓名加上代字。
本案例中,客户预先填好了单,柜员就直接办理了业务而未审核客户签名。
如当时柜员认真审核了两笔业务的签名就会发现笔迹不同,可以要求客户重新签名,从而避免触发风险事件。
三、案例启示(一)临柜人员要认真审核客户填单以及签名,一旦发现不符就要求客户重填或补签。
而大额取款、汇款属于高风险业务,必须牢记风险必控的原则,在办理业务时认真审核,将风险防患于未然。
(二)切实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
现场管理人员对柜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凭证要认真复核,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力争将风险消灭在荫芽状态,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因柜员虚存引出规避反交易的案例一、案例介绍20XX年11月25日,某支行柜员为客户“胡某”办理个金业务,客户胡某要求从存折上取7万元加1万元现金,汇8万元到客户王某卡内。
柜员交易码使用错误,误存入7万元,为规避反交易,随后双倍支取14.01万元,再办理汇款8万元。
汇款凭证非客户本人签名,是其儿子代签,现网点已将客户本人签名的汇款凭证追加扫描。
其双倍支取14.01万元的取款业务触发了“柜员虚存”风险模型,该业务最后被评定为类风险事件。
客户签名不符引发的案例
客户签名不符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网点柜员在当日近半小时的时间内,连续办理10多笔信用卡存款业务,其中多笔业务存款金额超过1万元,个人业务凭证客户签名是均由代理人代签客户本人姓名,且未留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通过查询,这10多笔业务均非本人办理,而是由同一代理人代办,最终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银行有关制度规定:“对于非本人存款且存款金额达到或超过人民币1万元或外币等值1千美元的存款业务,经办员应按照反洗钱操作规定,请代办人同时提供本人及持卡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核实并摘录相关信息”。
上述代理人代办且金额超过一万元的信用卡存款业务未留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违规了相关规章制度。
(二)通过该柜员办理的连续多笔信用卡的存款业务凭证,客户签名笔迹明显一致分析,其业务是同一代理人签名时签客户本人姓名,未签代理人姓名,从而导致业务办理失真。
(三)代理人代办信用卡的存款业务,柜员就应要求客户出示相关证件,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规范操作,不可为了“方便”客户而违规操作。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保证业务规范操作,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从不同角度杜绝风险事件发生。
(二)结合员工行为规范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柜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防止不必要的错误操作行为发生。
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公布
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公布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03.15•【分类】其他正文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公布01原告王某与被告杨某、某建材商行产品销售者责任纠纷案商家借用包装,“以假充真”,欺诈消费者,消费者可获三倍赔偿基本案情:被告某建材商行系建材、装饰材料销售的个体工商户。
2020年7月26日,原告王某因房屋装修需要,到被告处购买木地板。
被告某建材商行的店长即被告杨某向原告王某推荐上臣牌地板。
双方经讨价还价达成协议,签订了《上臣地板销售订货单》,原告购买上臣牌地板,为此支付预付款5000元。
双方还约定,原告父亲王某某于2019年11月3日签订的《上臣地板团购专用订货单》中约定的栎木实木木地板转到原告名下,订购的栎木实木木地板换成原告选购的三层实木地板,该订货单已经支付的预付款3000元直接转到原告名下。
2020年10月20日,原告需要安装木地板,与被告杨某取得联系,被告杨某要求再支付6000元才肯发货。
同年10月21日,原告再次微信转账6000元给被告杨某。
2020年11月5日下午,被告某建材商行将木地板送到原告指定地点。
在安装过程中,原告发现涉案木地板并非真正“上臣”牌木地板,包装盒上没有注明生产厂家、生产地址、产品品牌,仅在部分包装盒外面贴上“上臣地板”的字样。
原告与上臣官方客服取得联系,上臣官方客服确认被告提供给原告的涉案木地板并非“上臣”牌木地板。
此后,原告与被告杨某协商未果成讼。
裁判结果: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某建材商行借用包装,以假充真,对消费者原告王某构成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被告某建材商行返还原告王某预付款14000元,并三倍赔偿王某损失即42000元。
一审宣判后,被告某建材商行不服提出上诉,后被二审法院驳回。
典型意义:商家向消费者作虚假陈述,导致消费者因虚假陈述陷入错误认识,并基于错误认识购买了产品,商家的行为对消费者构成欺诈。
修改客户姓名不规范导致的风险事件
修改客户姓名不规范导致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经过
近日,客户严某因更改姓名持身份证与户籍证明到支行某网点办理修改户名业务。
户籍证明出具时间有效期为两个月,柜员办理业务时身份证件已过有效期,修改依据不充分,因此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
《业务操作规程》规定,客户变更证件或姓名时,须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以及有权机关证明,对于姓名变更的必须出具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的身份变更证明,业务人员审核无误后办理。
该柜员对于客户提供的资料审核不认真,未发现户籍证明上注明有效期,造成依据过期的户籍证明进行操作,由操作风险进而引发法律风险。
(二)现场管理和远程授权人员履职不到位。
网点现场管理人员未充分发挥有效监控作用,事中控制流于形式,对业务人员需要审核资料的准确性、合规性审核不严格、不认真,使过期的户籍证明未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
三、案例启示
(一)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
柜员对经办的每一笔业务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认真审核客户提供各类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审核无误后方能按照客户意愿为客户快速准确地办理相应的业务。
(二)必须有认真仔细负责的工作态度。
柜员在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认真仔细负责的态度是业务办理的首要基础,只有端正这种态度,对经手的业务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才能保证业务质量,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三)网点负责人必须认真进行履职。
网点负责人必须加强对柜员进行业务培训,使柜员养成良好规范的操作习惯。
对业务进程中发生的业务要加强事中控制和有效监督,杜绝和防控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
[整理版]证券账户问题典型案例分析
证券账户问题典型案例分析000客户账户管理系统V2.0从2010年9月份开始上线以来,到目前为止,也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
它将新意系统与恒生系统某些功能进行了合并,在菜单方面和功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使得在工作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就帐户系统上线以来,在操作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解决的和未解决的做一些简单的阐述。
00为了进一步做好不合格账户规范工作,我们对不合格的A股账户包括身份不对应、身份虚假、资料不规范,以及其他不合格账户进行了清理。
00在清理工作中发现了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就是以前老客户在开立A股账户的时候用的大部分都是一代身份证,因为一代身份证都是手写的,就存在客户姓名有误差。
现在开立A 股账户都是二代身份证,全是电脑打印出来的,所以导致老客户一代和二代身份证件的姓名不符的状况,但这个也不是客户自己变更的姓名。
00案例分析一:有个客户是2002年开立的A股账户,当时是用一代身份证开立的,客户的姓名中有个字是“凤”,因为一代身份证是手写的所以当时开户的时候经办人认为“凤”字写的就是“风”字,“凤”和“风”中间一横由于是手写的,真的不是很好分辨,通过这件事情,我们想到很多同音的字,由于就差那么一点导致最后客户在办理二代身份证件以后还得来变更姓名,给客户带来了很多不便。
尤其是年龄大的客户,来办一次业务非常不容易,由于是历史原因导致的错误,跟客户解释起来也很麻烦。
00通过在开立证券账户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在我们的《证券账户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了,新账户系统的上线和二代身份证验证器的使用,使我们在办理业务时差错越来越少,客户姓名不一致的问题也不存在了。
现在客户来开户时,我们都会充分了解客户的情况,对客户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的真实性进行审查,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发现客户身份存疑的,要求客户补充提供居民户口簿或者有效期内的护照或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证明文件原件等足以证实其身份的其他证明材料,无法证实的,拒绝为客户开立账户。
修改客户姓名引起的案例
修改客户姓名引起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网点柜员办理一笔个人客户信息开户修改业务,提交授权资料有介质、身份证和标注原因为:“客户万**,因系统移行错误,造成客户姓名与本人身份证不符,现将方**故调为万**,下挂一活期存折为万**所持有”的特殊业务凭证。
授权人员在审核时发现,柜员录入的调整类型为“内部调整”,便以“调整类型选项错误”为由拒绝了该笔业务,最后,该柜员使用“姓名修改”办理了此业务,及时避免了一起风险事的发生。
二、案例分析
(一)这是一起柜员不熟悉业务流程、现场负责人未认真审核就签章确认的案例。
(二)柜员办理该客户姓名修改时,调整类型应选择“证件变更”中的“姓名修改”,再划折输入密码后即可办理,柜员使用“内部调整”显然是错误的。
(三)此笔业务如果柜员使用“内部调整”,不划折输入密码,致使系统没有执行介质验密操作流程,不能通过系统硬控制确认客户所持介质,势必形成风险事件。
反映了柜员和现场负责人对修改信息的业务流程不熟悉、认识有偏差,风险意识较淡薄。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在遇到自己不懂的业务要多向现场负责人请教,严格按照修改客户信息业务操作流程办理,杜绝随意使用内部调整类型带来的风险隐患。
(二)现场负责人员要提高履职意识,熟练掌握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核算手续,对柜员办理特殊业务要进行辅导和审核,确实起到事中控制作用。
修改客户信息业务形成风险事件引发的案例
修改客户信息业务形成风险事件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客户在我行系统开户姓名与现身份证件上的姓名不一致,系统中的姓名是其曾用名,因此,此客户持现身份证件在我行无法办理业务。
近日,客户持户籍证明到网点办理个人客户信息修改业务,经办柜员凭客户提供的户籍证明使用交易修改客户姓名,但因工作疏忽,姓名应改为**方,误改为**芳,柜员将修改信息打印出来,待柜员让客户签字时,发现户名修改有误,便又重新修改。
一笔客户信息修改业务,由于经办柜员工作疏忽导致修改两次,结果其中一次错误修改业务被风险监控中心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此案例风险事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经办柜员在修改客户信息时,工作不细心,没有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在进行客户信息修改时未能认真进行机内录入信息与原始资料信息两者的核对,同时,远程授权人员对网点修改客户信息业务授权审核不认真,授权审核流于形式,从而形成风险事件。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对柜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教育,要求柜员做任何业务都必须认真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按照业务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对待各项工作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差错。
(二)柜员要增强制度观念,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熟知程度,使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操作环节,经办、授权要各履其责,严密操作手续,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努力消除各种操作风险,提高业务核算质量。
违规办卡引发的案例
违规办卡引发的案例一、案例介绍客户咨询:需代理他人办理一张银行卡,并在卡内存入款项,再将此款转入本人银行卡内,但本人没有代人的身份证原件,持复印件是否能办理。
柜员即答复可以办理。
客户未出示他人身份证件原件,持他人身份证复印件即为他人代办了银行卡,经办柜员提示客户在《个人客户业务申请书》等业务凭证上签他人姓名;随后经办柜员将客户携带的款项存入他人银行卡内,客户在此业务凭证上签本人姓名,但柜员未录入代理人信息;最后客户要求将他人卡内款项转入客户自己卡内,客户在此业务凭证上签代他人姓名。
由此,柜员在办理客户开卡业务时违规操作,并违规办理后续业务,引发了一笔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代理办卡未录入代理人信息,未核实代理人身份,未填写代理开户核实单,申请书上所留信息均为代办人信息,且未留办卡人本人电话,经办柜员明知客户为代理人,却未按流程办理业务,不但不审核代理人证件,更未进行代理人信息的录入。
客观上形成冒名办卡的事实,为今后的业务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客户签名是明确银行与客户之间契约关系的重要依据。
办理大额转款业务要求代理人签本人姓名,与事实不符,因客户签名非本人,客户本人一旦追究,极易引发后续法律、资金风险。
三、案例启示(一)这笔风险事件深刻反映出该柜员风险意识淡漠,没有意识到随意由他人冒名办卡,易引发客户和银行之间的纠纷。
以上错误如果不能够及时纠正,将留有一定的风险隐患,因代理客户虚假签名银行将负有不可推卸,后续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二)经办人员客户身份审核工作流于形式,冒名办卡成功后若引发后续案件,客户本人极易追溯我行的开户责任,被客户投诉、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声誉风险也不断加大。
(三)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公民法制意识逐渐加强,且由于近年经济社会的发展,银行与客户之间、客户与客户之间的经济纠纷越来越多,作为一个公众服务机构,我们每天都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柜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在处理业务的任何环节均要做到对客户身份的识别。
侵权案例:个人权益受侵害导致的侵权责任与赔偿案例分析
侵权案例:个人权益受侵害导致的侵权责任与赔偿案例分析侵权案例分析:个人权益受侵害导致的侵权责任与赔偿引言在现代社会,侵权案件时有发生,个人权益受到侵犯导致的侵权责任与赔偿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个人权益受侵害时,侵权责任的确定以及赔偿的标准和方式,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相关法律规定,为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案例一:侵害他人姓名权案例分析小王是某大型企业的员工,因工作需要,经常与客户接触。
有一次,小王在处理客户业务时,误将一位客户的姓名拼写错误,导致客户对其名誉产生了负面影响,客户因此向小王提起了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在此案例中,我们将以侵害他人姓名权为例进行分析。
依据我国《侵权责任法》,对于侵害他人姓名权的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并赔偿相应的损失。
在该案例中,小王的行为明显侵害了客户的姓名权,导致客户名誉受损,因此小王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并赔偿客户的损失。
而根据《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赔偿的范围包括因侵权行为所受到的损失,以及因此造成的合理支出等。
因此,在本案例中,小王应当赔偿客户因姓名权受侵犯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应该对客户因此所支出的合理费用进行赔偿。
此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违约金的责任。
在本案例中,小王的行为明显构成了侵权行为,因此应当承担违约金的责任。
侵权责任的形成,既要根据侵权行为的事实,还要根据侵权结果的实际后果。
在此案例中,小王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金责任,同时也应当对客户的其他损失予以赔偿。
案例二:侵害他人肖像权案例分析小张是一名摄影师,有一天他在公共场所随意拍摄了一名行人的照片,并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
随后,该行人认为自己的肖像权受到了侵犯,向小张提起了诉讼。
在此案例中,我们将以侵害他人肖像权为例进行分析。
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并赔偿相应的损失。
在该案例中,小张的行为明显侵害了行人的肖像权,导致行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因此小张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并赔偿行人的损失。
银行各种安全风险案例汇编
冒名顶替办理实时重置密码及大额取款的案例一、案例经过近期,客户林XX到某网点办理个人帐户实时重置密码业务,紧接着办理个人卡内帐户取款交易,金额30多万元。
次日监控中心核对后发现两笔凭证客户签名与前日交易凭证客户签名笔迹明显不同,于是要求网点核查。
经核实,客户林XX 办理的两笔业务均是代其弟弟办理的,当时柜员在核查身份证过程中发现客户外貌与身份证相片有些差异并提出疑问,但该客户坚持说身份证照片就是他本人,由于柜员风险防范意识较差,未谨慎从事即给予继续办理,导致客户冒名办理实时重置密码和大额取款业务成功。
网点已及时联系其弟弟并证实两笔业务是由其哥哥代理,客户本人已到网点补签名确认两笔交易的真实有效。
二、案例分析(一)代理个人帐户实时重置密码及大额取款业务风险较大,是一项高风险业务,稍有纰漏就会对客户造成损失,并给银行带来声誉上和经济上的巨大风险,所以要求必须本人亲自办理。
但在此次事件中,由于客户与其弟相貌较相似,年龄相近,单纯通过联网核查返回的照片信息难以准确判断客户是否与身份证件持有人一致,这也是导致冒名办理业务成功的原因之一。
(二)柜员办理业务过程中只是停留于简单核对客户与身份证件核查系统所返回的照片是否相似,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没有进一步核对客户真份证件地址、出生年月等信息,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实时重置密码等特殊业务都必须由存款人本人办理,大额取款业务也要求核查存款人和代理人身份证件,都属身份核实风险较高的业务,案例中的柜员在发现疑问时应注意观察客户言行,与客户多沟通,并可查找开户客户预留电话号码进行电话沟通核实查证等手段来核实客户的真实身份。
三、案例启示(一)重置密码、大额取款业务风险隐患较大,一旦柜员因证件核实有误款项被冒领等,银行就有可能要承担赔偿责任,造成经济损失给银行信誉带来损害,这就要求经办柜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保证在日常业务处理中有效识别真伪。
(二)本案例中由于代办人和客户本人是亲兄弟,长相十分相像,如果不仔细核对就容易造成失误。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的案例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的案例案例经过:**单位是支行的公司客户,平时与该支行业务关系密切,公司财务人员与支行客户经理关系较好。
一天,该单位申请开立员工代发工资账户,客户经理为方便客户,持该单位员工身份证件代理开户4笔,并代签账户人姓名。
在办理过程中,客户经理考虑到在同一柜台办理多笔代理开户业务可能会触碰银行运营风险监督模型,故通过不同柜员分别办理了业务。
次日,客户经理再次代理该单位3名员工办理了购汇业务,并汇往境外,相关业务凭证均由其代签客户姓名。
经查,上述客户经理代办的多笔业务中相关的客户账户、证件及回单,在业务办理完毕后均交给了**单位财务人员。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客户经理以服务客户为由,无视银行规章制度,违规代客户办理开户、购汇等业务,并代客户签名,引发风险事件。
从其在不同柜员处代办业务的行为可看出,客户经理存在试图逃避监控的嫌疑。
客户经理的行为从始至终未能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银行员工的特殊身份,他的这种“过度服务”,不但超越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同时也逾越了制度的界限,一旦涉及违法行为或者引发客户纠纷,银行和客户经理个人都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回顾事件过程,客户经理之所以能完成代客办理业务,绕开制度流程的限制,网点柜面操作人员、营业经理及网点负责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试想,如果操作柜员在客户经理提出违规办理业务的请求时能坚决地说不;或者营业经理在现场审核和管理时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再或者网点负责人在平时监督管理中将风险防控的弦绷得更紧些,那么这样的违规事件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另外,相关责任人风险意识薄弱、制度观念淡薄,简单片面地认为只要不以自己牟利为目的,“帮助”一下同事也是应该的。
这种“以人情代替制度”、缺乏原则、背离规章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客户经理的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案例启示:客户经理“过度服务”,违规代客办理业务,违反了银行员工行为禁止规定,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这既是对他本人的一次深刻教训,也再一次为银行广大员工敲响了警钟。
修改客户信息产生的案例
修改客户信息产生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风险监控中心下发一则查询:一客户姓名及身份证号码与客户持有的证件一致,不属于身份证重号,为何将证件类型改为其他,请核实。
经查询:客户来银行办理取款时所带的存折户名为“郝**”与其身份证“都**”姓名不符,柜员进行了存折信息查询,信息显示是“郝**,并且对应的身份证的号码相同。
故把证件类型修改为“其他”,改完以后发现系统该客户姓名与身份证一致,为“都**”,但该客户存折信息确实为“郝**”。
经内控核查岗核实:该客户存折户名为“郝**”与其身份证“都**”姓名不符,系当初代发工资开户时将“都”误录入为“郝”所致,最终被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其实;客户存折户名为“郝**”与其身份证“都**”姓名不符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当初代发工资开户时将“都”误录入为“郝”,现在发现问题,只需说明原因并附上依据修改户名即可。
该柜员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按身份证重号流程处理,将证件类型修改为“其他”实属不该。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办理业务时一定要认真细心,尤其在修改个人客户信息时一定要先弄清原因,再采取相应的办法处理,不可马虎从事。
增强柜员风险防范、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因工作疏忽形成的差错。
(二)核查岗位要求核查人员要对核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所以,网点核查岗一定要认真负责地查清错误原因,依据事实准确、详尽回复,确保核查质量,否则及有可能造成更大的风险隐患。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的案例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的案例案例经过:**单位是支行的公司客户,平时与该支行业务关系密切,公司财务人员与支行客户经理关系较好。
一天,该单位申请开立员工代发工资账户,客户经理为方便客户,持该单位员工身份证件代理开户4笔,并代签账户人姓名。
在办理过程中,客户经理考虑到在同一柜台办理多笔代理开户业务可能会触碰银行运营风险监督模型,故通过不同柜员分别办理了业务。
次日,客户经理再次代理该单位3名员工办理了购汇业务,并汇往境外,相关业务凭证均由其代签客户姓名。
经查,上述客户经理代办的多笔业务中相关的客户账户、证件及回单,在业务办理完毕后均交给了**单位财务人员。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客户经理以服务客户为由,无视银行规章制度,违规代客户办理开户、购汇等业务,并代客户签名,引发风险事件。
从其在不同柜员处代办业务的行为可看出,客户经理存在试图逃避监控的嫌疑。
客户经理的行为从始至终未能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银行员工的特殊身份,他的这种“过度服务”,不但超越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同时也逾越了制度的界限,一旦涉及违法行为或者引发客户纠纷,银行和客户经理个人都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回顾事件过程,客户经理之所以能完成代客办理业务,绕开制度流程的限制,网点柜面操作人员、营业经理及网点负责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试想,如果操作柜员在客户经理提出违规办理业务的请求时能坚决地说不;或者营业经理在现场审核和管理时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再或者网点负责人在平时监督管理中将风险防控的弦绷得更紧些,那么这样的违规事件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另外,相关责任人风险意识薄弱、制度观念淡薄,简单片面地认为只要不以自己牟利为目的,“帮助”一下同事也是应该的。
这种“以人情代替制度”、缺乏原则、背离规章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客户经理的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案例启示:客户经理“过度服务”,违规代客办理业务,违反了银行员工行为禁止规定,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这既是对他本人的一次深刻教训,也再一次为银行广大员工敲响了警钟。
客户信息调整业务处理不合规的案例
客户信息调整业务处理不合规的案例一、案例经过支行受理某客户提供身份证及有曾用名的户口簿,申请调整其户名为曾用名的准结算账户的印密及通兑标志,由无密码、不通兑修改为有密码和通兑,客户原开户证件为户口簿,证件号码为户号加出生日期。
客户现出示的身份证上的姓名是现用名,且客户现已超16周岁,经柜员联网核查,客户曾用名已无效,但柜员未先对客户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进行修改,便将账户调整为个人结算账户标志、印密及通兑标志,业务处理不合规,且柜员办理了上述三笔业务后,又忘记修改客户姓名、证件类型等信息,最终形成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当客户信息与系统原录入信息不一致时,柜员应立即核实客户身份,根据客户本人身份证、公安机关证明或注明曾用名的户口簿等真实、有效、完整的相关资料,及时将客户姓名调整正确。
确保客户身份证件号码所对应客户信息的唯一性,进而才能为客户正常办理其他业务,否则即形成逆向操作。
上述案例中,柜员风险意识淡薄,未认识到个人客户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经联网核查客户身份并审核客户相关资料无误后,认为先调整姓名或先调整账户标志是一样的,未先对客户的姓名进行修改,便将账户调整为个人结算账户标志、印密及通兑标志,且调整账户标志后忘记修改客户姓名、证件类型等信息,违反了相关规定。
三、案例启示(一)加强对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员工明确并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要求、潜在风险和风险防控重点,提高员工对风险意识的敏感度和对制度的执行力,从而提高业务操作的准确性。
(二)加强对网点现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在柜员办理特殊重要交易时要加强审核督导,及时纠正偏差、堵塞漏洞,有效监督并规范柜员操作,使柜员能准确把握风险点,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规范柜员的业务操作流程。
特别是加强柜员对特殊重要业务的相关制度及重要环节的培训,要加强学习客户身份证件要素维护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做到以制度为准绳,杜绝主观因素介入,杜绝操作随意性,避免因对业务办理的依据和流程不熟悉不了解而引发风险事件。
银行各种安全风险案例汇编(一)
堵截伪造存单诈骗的案例一、案例经过一天,客户王**持一张万元定期存单,来网点办理到期取现销户业务。
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柜员输入销户金额后,系统提示“输入金额不能大于开户时存入金额”,经办人员觉得情况异常,马上上报现场管理并认真查询该存单开户信息。
经输入存单账号后核对,该存单户名为曹**,且开户金额仅为数百元,通过一番仔细核对,确认该存单为伪造存单。
客户声称该存单为其本人在一起医疗事故中所得赔偿款,且为其夫曹**代为开立,户名应为本人。
现场管理人员在稳住客户的同时,立即向上级行领导汇报,该上级行领导认为事情重大,迅速向保卫部门报告,成功堵截该起利用假存单诈骗银行资金的行为。
二、案例分析经查,曹**确实以王**名义开立了万元定期存单,但早已销户,为避免王**盘问,遂以个人名义开立数百元存单(凭证号与上述假存单相同)且伪造成上述假存单。
该起存单诈骗事件手法并不高明,该存单与银行真存单存在明显差异,乍看上去像水洗过,打印字体为蓝黑色,并非银行黑色字体,且印章模糊,伪造手法十分拙劣。
三、案例启示通过此次事件,在日常案件防控上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强化现钞、存单、身份证等重要物品的真假辨别能力。
社会上屡屡出现假币制造团伙,给居民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银行增加了大量的风险,银行在假钞鉴别上相对比较重视,对银行票据等鉴别措施也较完善,如犯罪分子抱着侥幸心理,妄图以假存单蒙混过关。
上述存单若伪造得跟真存单信息完全相同,则银行难免遭受损失。
同时,银行对身份证仅通过交易核查身份信息,并无识别证件本身真伪的仪器,由于身份证件签发日期与使用日期相隔较久,容貌与证件照片已有差别,若是不法分子与受害人较为相像,则银行很难识别真假。
(二)加强印章管理,规范印章使用方法。
目前,银行柜员印章一人一章,离柜上锁,基本杜绝了印章丢失及冒用印章的可能性。
但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依然能将印章模仿得几乎以假乱真,这就要求银行员工规范印章使用方法,不能在空白处盖印章,以避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一旦造假难度增加,银行就难易辨别真伪,可能遭受损失。
网络安全 例子
网络安全例子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及其网络资源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修改或泄露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网络安全的实际案例:
1. 2017年,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之一沃达丰遭受了网络攻击,攻击者成功窃取了2000万名客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地
址和电话号码等敏感数据。
这个案例揭示了网络安全漏洞存在的风险,同时也提醒了企业保护客户数据的重要性。
2. 在2014年,美国国防部被指控遭受了一起大规模的网络攻击,该攻击来自中国,目标是窃取军事情报。
这个案例凸显了国家之间网络战争的现实性,以及关键基础设施遭受攻击的潜在后果。
3. 在2018年,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被曝出一
项数据泄露事件。
超过8700万用户的个人数据被未经授权的
第三方应用程序获取并不当使用。
这个案例引起了用户关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担忧,并强调了保护自己的在线信息的重要性。
4. 在2015年,日本一家核电公司遭受了一次严重的网络攻击,导致泄露了核电站的蓝图和敏感设备信息。
这个案例引起了全球对核电站网络安全的关注,并提醒了关键基础设施如何成为恶意攻击的目标。
这些案例都凸显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企业、国家机构还是个人层面,保护自己的网络资产和个人信息都至关重要。
修改客户信息姓名不符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修改客户信息姓名不符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一、案例经过网点柜员为少数民族客户修改姓名,依据身份证和派出所出具的证明材料为客户修改了户名,凭证与资料经网点主管签章上传远程授权审核通过。
风控中心监测人员下发查询:修改个人信息业务原客户姓名与派出所出具的证明客户原姓名不符,请核实。
经网点调阅当日凭证核实派出所证明,远程授权人员也调取当日影像仔细查看证明姓名与身份证姓名,发现派出所出具的证明将原客户姓名打错,柜员和授权人员都未认真仔细将客户的身份证名与派出所证明名核对,由此引发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这是一起典型的因工作疏忽造成的风险事件。
由于客户提供的资料作为业务凭证资料是银行办理业务的重要依据,也是日后发生纠纷时作为法律的依据。
上述案例中,因柜员工作疏忽大意未认真查看客户提供的变更资料,上传远程授权,授权人员履职不到位,也未认真仔细审核客户提供的变更资料与身份证件姓名是否一致,未认识到个人客户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差错发生后,网点柜员还要联系客户,重新让客户开理证明,给客户带来不便。
三、案例启示(一)柜员是所有业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对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负首要责任。
因而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审核凭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操作习惯,杜绝因责任心不强、随意操作而形成的差错事故,避免业务处理完成后不合规引发的风险事件。
(二)现场管理人员作为事中控制风险的第一把关人,要充分发挥现场监督的作用,认真审核业务的真实性,督促柜员严格按各项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办理业务。
(三)加强事中控制力度,远程授权人员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牢固树立授权风险控制的工作理念。
认真仔细地审核每笔业务凭证,把好最后一道审核关,才能有效防范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
客户签名错误引发的案例
客户签名错误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网点柜员办理银行卡代理存款业务。
存款人和代理人是夫妻,代理人办理应签代理人姓名,结果错签存款人姓名,柜员要求划掉存款人姓名改签代理人姓名,因此造成业务凭证涂改。
其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原始业务凭证是银行与客户间发生业务关系的法律凭据,如果发生经济纠纷,业务凭证将是最有效的法律证据。
客户签名不真实就会造成业务事实不明确,法律责任不清楚,极易引发客户与银行间的经济纠纷,损害银行的声誉和信誉,将使银行遗留潜在的法律风险隐患。
当前业务凭证“漏客户签章或签章不正确”引发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部分柜员对柜面业务规范性操作依然不到位,对客户签名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不认真,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没有意识到非客户本人签名可能带来的风险事件甚至法律案件。
三、案例启示
(一)提高操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基层网点应该通过执行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规定,促使柜员熟知岗位行为规范和禁止事项,强化合规意识,严守行为底线、自觉远离违规,有效防范和及时消除差错事故风险事件。
柜员办理业务应对客户签名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只有不放过任何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环节,才能确保业务的准确性、完整性,避免差错事故和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基层网点应该提高制度执行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树立高度责任意识,做到认真仔细操作定型,提高业务处理的准确性。
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处理业务差错,切忌弄虚作假掩盖差错。
提高柜员操作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客户签名是办理业务的重要环节,客户签字必须要在柜员视线范围内进行,银行工作人员应该进行必要提醒,防止出现他人代签或签错的现象发生,避免因工作疏忽而引发风险事件甚至法律案件。
收款人户名与打印记录不符引发的风险事件
收款人户名与打印记录不符引发的风险事件一、案例经过运行监控中心质检员在处理被抽检业务时,通过影像系统发现,网点柜员受理一笔现金汇款业务,客户填写的收款人户名与打印记录不符,当即下发查询书要求网点核实并整改,经核实,因单位经办人员误把收款人姓名填写成付款人姓名,而经办柜员由于工作疏忽未及时发现客户填写错误,导致差错的发生,柜员在处理此业务时,属审查凭证不严,造成凭证上的收款人姓名与打印记录不符,最终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这是一起相关经办人员未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审核业务凭证而形成风险事件的典型案例,说明经办柜员对规章制度掌握不够,在办理业务时没有完全遵守《业务操作规定》要求,在风险环节、风险点及控制措施方面有疏漏现象,反映个别柜员在基本制度学习上的差距和办理业务时疏忽大意、不仔细认真的工作状态。
(二)审核凭证要素是银行账务处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处理账务的关键点。
前、中后台柜员从受理、审核凭证到账务处理各个环节要严格按照核算操作流程认真办理,全面审核,这是防止风险隐患的关键。
(三)虽然网点收到风控中心的质检查询后,及时联系客户更换了凭证,但仍暴露出经办柜员在受理凭证和处理账务时未认真审核和核对,授权人员对账务处理未按流程进行认真审核,重要环节把握不准是造成风险事件的根本原因。
三、案例启示(一)网点应加强相关经办柜员的风险意识教育,认真学习《业务操作规定》,促使柜员树立良好的风险经营理念,同时网点应仔细分析易发生差错的交易类型,并找出应对的措施,强化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规范业务操作,严格按操作流程来办理每一笔业务。
(二)坚持操作流程是避免差错事故的法宝,柜员要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决不能仅凭印象按习惯去办理业务,更不能凭侥幸去尝试,柜员在日常业务办理中,一定要坚持高度责任心,在操作中应一丝不苟,认真规范地处理好每个环节,杜绝因某一个环节的疏忽而给整笔业务带来潜在的风险隐患。
(三)强化学习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使柜员掌握业务处理的基本规定和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户姓名修改不规范导致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客户因更改姓名持身份证与户籍证明到网点办理修改户名业务。
户籍证明出具有效期为两个月,柜员办理业务时,户籍证明已过有效期,修改依据不充分,因此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
《业务操作规程》规定,客户变更证件或姓名时,须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以及有权机关证明,对于姓名变更的必须出具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的身份变更证明,业务人员审核无误后办理。
该柜员对于客户提供的资料审核不认真,未发现户籍证明上注明有效期,造成按照过期的户籍证明进行操作,从而由操作风险进而引发法律风险。
(二)现场管理和远程授权人员履职不到位。
网点现场管理人员未充分发挥有效监控作用,事中控制流于形式,对业务人员需要审核资料的准确性、合规性审核不严格、不认真,使过期的户籍证明未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
三、案例启示
(一)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
柜员对经办的每一笔业务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认真审核客户提供各类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审核无误后方能按照客户意愿为客户快速准确地办理相应的业务。
(二)必须有认真仔细负责的工作态度。
柜员在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认真仔细负责的态度是业务办理的首要基础,只有端正这种态度,对经手的业务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才能保证业务质量,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三)网点负责人必须认真进行履职。
网点负责人必须加强对柜员进行业务培训,使柜员养成良好规范的操作习惯。
对业务进程中发生的业务要加强事中控制和有效监督,杜绝和防控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