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唯物论考点解析

合集下载

高二哲学唯物论的知识点

高二哲学唯物论的知识点

高二哲学唯物论的知识点唯物论是哲学的一种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它对于理解世界、认识事物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高二哲学中唯物论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唯物论的概念与基本原理唯物论是一种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的观点,它强调物质的存在是客观的、独立的,并且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可以分为自然界的物质和社会物质;物质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基础。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认识方法,它强调物质运动的普遍性、变化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三、唯物论的历史渊源与代表人物唯物论在哲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代表了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家。

古代的唯物主义代表有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和弗拉维奥斯,中世纪的唯物主义代表有迪奥尼修斯·爱雷留斯。

现代哲学中的唯物主义代表有伯克利、霍布斯、霍尔巴赫、费尔巴哈、恩格斯和马克思等。

四、唯物论在科学领域的运用唯物论在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和影响,特别是在自然科学中。

唯物论观点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客观规律的存在,这对科学的研究方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例如,物理学中的物质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都是基于唯物论观点的。

五、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区别与对立唯物论与唯心论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它们在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和对立。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论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唯物论讲究实践和经验,强调客观规律;唯心论则强调主观体验和思维。

六、唯物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唯物论不仅在自然科学中有应用,而且在社会科学中也有重要影响。

唯物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观点,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意识的分析。

综上所述,高二哲学中唯物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等多个层面。

哲学唯物论部分知识点汇总

哲学唯物论部分知识点汇总

哲学唯物论部分知识点汇总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辨正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现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目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理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思。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童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怍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接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理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易错知识点——唯物论1、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2、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唯物论知识点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唯物论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要求我们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原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遵循规律,同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拆解】①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③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5、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拆解】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

★6、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一定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拆解】①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②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意识对人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7、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唯物论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唯物论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唯物论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要求我们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原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遵循规律,同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拆解】①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③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第1 页共6 页。

哲学原理——唯物论的知识

哲学原理——唯物论的知识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另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唯物论(原理方法论+典型例题)

唯物论(原理方法论+典型例题)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之《唯物论》(一).考点要求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的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2.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考点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考点4.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考点5. 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考点6.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考点7.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考点8.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点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点10.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二)考点梳理●物质1.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实事求是●运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中特殊的运动。

3. 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和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4.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方法论】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观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解释。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理论基础和思想核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观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基本原理。

一、唯物论的基本概念1. 唯物论的含义唯物论是一种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方式,强调物质是世界的客观实在,意识和思维是物质的产物,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物质的规律所决定的。

2.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和思维是物质的产物,它们具有客观实在性,但又受到物质的约束和制约。

- 意识的能动性: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世界,对于世界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历史的物质性:历史是物质世界的发展过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制度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二、唯物主义的历史渊源1. 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古代的哲学家如丘奇、伏尔泰等提出了唯物论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体现,形而上学思维是对事物本质的错误理解。

2. 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唯心主义片面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否定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唯心主义的思想观点被辩证唯物主义所取代。

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1.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制度的产生和变革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 马克思指出,历史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的连续革命和生产关系的适应性调整,社会制度的演进是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过渡。

2. 马克思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唯物史观的工具和方法,它通过对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冲突进行分析和辩证推理,揭示了事物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 马克思的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1. 指导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观点为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社会现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唯物论

第一单元唯物论1、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5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1)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完整地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是恩格斯。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不能科学地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唯物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唯物论)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 理
【原理内容】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 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的存在和发生作 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 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 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 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 发挥主观能动性)。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 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 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 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 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 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唯物论
一、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
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 史,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 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 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认识和改造自然 与社会的过程中,要做到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首先必须 承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 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出发,认识并利用规律,达到认识和 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 反映。

哲学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哲学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哲学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总结一、唯物论的起源和发展1. 唯物论的起源唯物论是指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不是物质的原初。

唯物论最早源于古希腊,克工、爱巴度克等哲学家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而在近代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唯物论提供了更为系统和完善的基础。

2. 唯物论的发展唯物论在历史上有不同的流派和发展变化,主要包括古希腊唯物主义、近代欧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

古希腊唯物主义强调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研究,近代欧洲唯物主义则提出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和方法。

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历史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

二、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和原理1. 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意识的发展和变化都是由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对于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2. 社会历史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解释,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决定的。

唯物史观强调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提出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3.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了对事物的辩证分析和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总体,而事物的发展也是由对立统一的两面所决定的。

这一原理对于实践和革命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核心。

三、唯物论和政治实践1. 唯物论和政治观念唯物论对于政治观念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强调了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观念。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念强调了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革命和建设的方向和动力。

2. 唯物论和政治改革唯物论对于政治改革的意义在于强调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和调整。

唯物论有哪些知识点

唯物论有哪些知识点

唯物论有哪些知识点唯物论学问点一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与开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开展是客观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①成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相识之物,而没有不行以相识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A。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开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开展规律的意识,那么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开展。

B。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

昂扬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那么会使人悲观、消沉,丢失斗志。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启程,实事求是(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树立正确的意识,克制错误的相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势必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缔造,也不能被歼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改变和开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需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反规律。

一旦违反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处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相识和把握规律的根底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敬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敬重客观规律为根底。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哲学基本知识点(唯物论)物质与意识(1). 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上帝造人的荒诞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和起源史2.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4. 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改造5.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是劳动的产物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6. 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7.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方法论: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承认社会的物质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2). 意识1. 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3. 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1).主观能动性1. 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 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含义: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3. 怎么样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即反之4. 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言论指导人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依据客观事实,制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使主观符合客观6.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要求是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有利于主观符合客观7.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该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2). 客观规律1. 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 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运动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4. 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短暂的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理解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7.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客观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我们不能创造发明消灭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规律只能遵循规律8. 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我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9. 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旧的条条框框,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相适应,使主观符合客观,与时俱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0.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11.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2. 怎么做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和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两种错误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消极坐等不所做的思想)哲学基本知识点(认识论)认识(包含了真理)1.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谬误的含义: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2)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换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5.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6.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认识的特性:(1)反复性:从主体来看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认识的对象受限制正确的认识要从实践到认识反复多次才能完成(2)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与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哲学基本知识点(辩证法)联系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各内部同其他事物联系着3.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联系的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联系客观性的分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6.联系客观性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7.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8.联系的条件性:每一个具体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9.整体的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10.部分的含义: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1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整体处于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和服务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部分结构是否合理,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12.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与条件可以相互转化13.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树立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4.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5.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6.优化系统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发展1.发展的含义: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又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2.运动与发展的区别:运动不具有方向性发展具有方向性3.运动与发展的联系:发展是一种运动,运动不一定是发展4.发展实质的含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新事物判断的标准:符合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程6.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反对禁止的形而上学观点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做新事物的促进派7.新事物前途光明(前进性):是什么:新事物的不可战胜性为什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旧事物没有的优越性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所拥护8.新事物前进道路曲折(曲折性):是什么:新事物成长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什么:旧事物的抵抗新事物的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需要完善新事物为人民群众所接受需要时间9.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联系:任何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事物发展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新事物的成长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方法论要求:促进新事物成长,相信新事物前途光明准备走曲折的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11.量变的含义:数量和场所的变化12.量变的表现:渐近的不显著的13.质变的含义: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14.质变的表现:根本的显著的变化15.量变与之质变的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事物变化发展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产生量变引起质变从数量看可增可减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结果,发展或后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通过质变实现量变到一定程度时事物才会发生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物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16.方法论要求: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做好量的准备,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的原则重视量的积累矛盾1.矛盾的定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2.矛盾的特性:斗争性,同一性,,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3.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其发展的源泉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5.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区别: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联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6.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和趋势7.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8.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9.相互转化:转化是需要条件的转化是必然的转化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而非消灭对方10.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1.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用矛盾及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否认矛盾回避矛盾的片面观点12.矛盾的特殊性的定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13.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14.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5.矛盾特殊性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哲学原理依据不同含义不同角度不同作用不同:解决矛盾的关键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础强调主观符合客观1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不同的范围内)1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方法18.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怎么办:坚持矛盾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0.主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1.次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2.主次矛盾的关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3.主次矛盾的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4.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25.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25.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6.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相互排斥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也有影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7.主次矛盾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比较:含义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论不同28.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论:善于分清主流与次流全面的看问题29.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是有重点论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住主流与支流30.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方法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法的方法论)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的双方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发展的环节:新事物增添了旧事物没有的内容是联系的环节:吸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2.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扬弃: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3.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考察事物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同时看到肯定与否定的双方全面的看待事物4.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强调外力的作用(否定是外物作用的结果)事物发展的中断否定是简单的否定一个事物,消灭一个事物是绝对的肯定与否定5.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他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对每一种即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他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6.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联系:创新是对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怎么办):关注密切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突破陈规旧说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8.生产力: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工具9.科学的本质:创新10.创新: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1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2.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以劳动成果如何分配人与人的关系13.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4.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哲学基本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地理环境2.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3.社会存在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4.社会意识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5.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性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重视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意识具有不完全统一性社会存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6.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生产活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7.贯穿人类始终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不适应既反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8.经济基础的定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理解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0.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但过程是曲折的11.解决途径:在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内部改革解决12.人们群众的定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13.人们群众的定义(特指中国):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15.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6.方法论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7.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8.价值的定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所需的属性和功能19.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20.评价人的价值:看他的贡献21.价值观的定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2.价值观的作用: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3.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两种标准:是否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本标准)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只针对中国,最高标准)24.价值判断的定义: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25.价值选择的定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26.方法论: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7.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历史性:价值判断与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8.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主体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阶级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29.如何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级,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30.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1.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高考哲学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主义)

高考哲学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主义)

高考哲学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一)物质1.哲学的物质概念:别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事物独立于意识之外,别以人的意识所转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算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办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动身,主观符合客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办法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表现。

物质知识物质的具体形态共同的特征,物质是永恒存在,而具体形态有生有灭)4.客观实在是相对意识来说,客观存在是相对主观而言。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从产生条件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劳动制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从构成要素看:构成社会物质日子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基本上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变化进展看:人类社会变化进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④从意识起源看:人的意识一开始算是社会的产物。

6.对于世界物质性的几种讲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二)运动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物质与运动别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全然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办法论】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临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办法论】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别变论。

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3.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4.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别状态。

哲学唯物论

哲学唯物论

意识 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 主观能动性旳辩证关系
1.考正点突确破理·解深运度剖动析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
物质,运动是 态只有在运动中才 侧重强调 离开运动谈
物质固有的根 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物质离不 物质会导致
本属性和存在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开运动 形而上学
方式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但涉及 具有客观实在性旳物质现象,还涉及不具有客 观实在性旳精神意识现象。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 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关键考点一 考点梳理
关键突破
命题探究
一、物质和意识旳辩证关系
世界观
措施论
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 做到主观与客观详细旳、历史旳统一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 旳意识对客观事物旳发展 具有增进作用,错误旳意 识对客观事物旳发展具有
阻碍作用。
注重意识旳作用, 注重精神旳力量, 自觉树立正确旳意识,
克服错误旳意识
辩证唯物论
物质
物质和意识旳辩证关系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
哲学根据:物质与意识旳辩证关系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是我们做好多种事情旳基本要求;
主要性: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旳
路线、方针和政策旳前提和根据。
①从客观存在旳事物从发,尊重客观规律,按规
律办事 怎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 么 真务实旳精神探求事物旳本质和规律,在实践检 样 验和发展真理。

哲学唯物论复习总结

哲学唯物论复习总结
•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 有灭的
物质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 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 的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
联 质的具体表现。 系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提示】物质世界≠整个世界 ◈物质世界是指万事万物(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分为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整个世界除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的思 维。
(2)意识是人脑(不是大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 例如( )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拨】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1)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2)世界的本原是物质。(3)世界的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4)世界统一于物质。(5)世界是物质的。(6)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认识世界
人与自然
形成 自然科学
促目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进 的
处理好三组关系
人与社会
形成 社会科学
具体科学
正 确 地 指 导
辨证唯物主义与 历史唯物主义

改造世界




中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要求:
第一课:学习哲学 运用哲学
1、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2、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4、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第二课: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
1、识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2、识记物质的概念。

3、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

4、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5、运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6、理解识记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一标准
7、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8、运用理解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现象。

9、识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10、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11、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考点梳理:写出几个核心原理内容
1、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哲学生活唯物论部分 考点解析
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例题1】优秀海外节目模式的输出,就像麦当劳一样,具备高度标准化才能在不同国度获得成功。

对于这股引进潮,有乐观者认为,引进可以达速缩短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客观上提升着中国电视制作行业水准的基准线。

但反对者则认为,引进海外版权是一种“拿来主义”,缺乏创新,盲目跟风,依赖海外模式会让中国电视人养成一种“情性”。

(1)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就突破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困境提出两条建议。

【方法指引】(审题关键要素):
【答案要点】:
(2)联系经济生活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知识,分析面对大量海外节目模式的输出,政府应该如何更好应对?【变式拓展】
【方法指引】(审题关键要素):
【答案要点】:
【例题2】有人认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请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评价这种观点?
【方法】(审题关键要素):
【答案要点】:
一、判断说明:
1、、哲学就是世界观。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3、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4、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5、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7、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选择题:
1、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惊奇是学问之父。

”也有人说过:你只要一直惊奇下去,你
就可能成为一位哲学家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2、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
3、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这段话表明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
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D.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4、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

这说明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决定具体科学的发展
C.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影响
D.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

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因为哲学是
A.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综合科学
B.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C.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家思维活动的科学总结
6、“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这一现象说明
A.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的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C.一般人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8、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印象·大红袍》等《印象》系列作品创作。

立足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顺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需求,打破传统舞台剧模式并借鉴西方印象主义美术特点,“以秀丽风光实景为舞台,把当地自然山水、民俗民风、历史人文和美丽传说等元素与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和现代歌舞表演理念加以融合”,使每一部作品都风格各异、凸显不同地域文化特色。

系列剧的演出带给观众美好的视听享受,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印象》系列作品的创作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方法】(审题关键要素):
【答案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