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管理创新几个重要转变的认识

合集下载

管理的四大转变

管理的四大转变

管理的四大转变,500字
管理的四大转变指的是管理理论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从传统的“结构化-组织化-规范化-整合性”的模式到“创新-关系-行动-系统”的转变,最终将对企业的管理作出重大影响。

传统管理模式偏重于结构化、组织化和规范化,其中结构化的重点是在组织内部建立管理结构,组织化的重点是完善规范和控制机制,规范化的重点是规范管理规则,这一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进入21世纪,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取代了老模式,出现了新的四大转变:以创新为重点的管理,关注企业竞争力的管理,以行动为重点的管理,以系统为重点的管理。

首先,以创新为重点的管理强调引领组织走出旧的管理模式,开启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更加注重组织创新,把它作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关注企业竞争力的管理是指将企业竞争力作为管理的核心,通过更好地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创造更多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和扩大市场份额创造有利条件。

再次,以行动为重点的管理是指将行动作为管理的核心,强调要推动行动,不能离开实际的行动,只有真正地实现行动,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最后,以系统为重点的管理是指将系统思维作为管理的重点,以系统化的方式规划管理任务,通过系统思维,使企业取得可持续发展。

管理理论的四大转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模式,强调以创新、关注企业竞争力、以行动为重点和以系统为重点这四个方面,同时也指出了新的管理路径,旨在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新时代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新时代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新时代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管理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探讨新时代社会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二、社会管理的概念社会管理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对社会的各种事物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监督和服务等活动的过程。

它包括经济管理、政治管理、文化管理、环境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内容,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新时代社会管理的特点1. 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对社会管理产生影响。

例如,新技术的应用让社会管理更加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提高了社会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2. 社会治理格局逐步转变。

在新时代,治理的重点从单一的政府管理向多元化治理转变,涉及到多个主体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制度文化基础。

它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正、尊重、理解等价值观念,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管理的基本遵循。

4. 网络思维成为新时代思维基础。

它强调精神网络、信息网络、文化网络、睿智网络等个人和集体之间的链接,由此形成了一个大网络。

四、新时代社会管理的创新1. 组建精英团队。

需要建设一支与时俱进、掌握新技术、理解新理念、能够解读和应对新时代社会管理挑战的创新型社会管理精英团队。

2. 引入新技术。

例如,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管理智能化、自动化和大数据化。

3. 搭建互联网平台。

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各方面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4. 建立多元化治理体系。

针对新时代的治理特点,建立多元化的治理体系,包括政府、市场、社会和网络等主要治理主体。

五、新时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1. 更加信息化、智能化。

未来,社会管理将更加注重信息化、智能化,通过技术创新和多元化的治理方式,在智慧城市建设、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更高效、精密的管理。

2. 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以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建设

以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建设
响和公 民社会组织 发育缓 慢 的制约 , 我 国社会管理过程 中 , 政府成 为社会 各项 管理事务的惟一 的主体 , 政府包揽 包办

务、 监督 和控制 的过程 。依 据社会 自身
运 行规律 , 研究并运用新 的社会管理理
就提出“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 推进社会 管理体制创新 ” 。党 的十七 大报 告进一 步要求 “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 、 府负责 、 政 社会协 同 、 公众参与 的社会管理 格局” 。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的省部级主要领导 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明确 提出, 扎扎实实提 高社会 管理科学化水
5 彦 22第 期 4 以 o年 2 1
系 。可见 , 加强和创 新社 会管理 已经成 为新 形势下十分迫切 的任务 , 尤其需要 以社会管理创新来推进社会建设。
社 会 管理 说 到底 是 对人 的管 理 和 服
减少不和谐 因素 的总要求 , 以解决影 响 社会和谐稳定 突出问题为突破 口, 提高
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 为此 , 我们要遵循 以上原则要求 , 在 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要抓手推进社会建 设、 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中, 要着力实现
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社会管理中的以
人 为本的理念 , 根本要 求就是一切 以人 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二 是 社 会 管理 主 体 由一元 向 多元 转
法规 、 政策的框架 内, 通过各种方式对社
会 领域 的各个 环节进 行组 织 、 调 、 协 服
变。由于长期受集权化的政治体制的影
为社会 管理 创新 。加 强 和创 新 社会管
理, 就是要 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 活力 、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 最大限度
场化改革 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价值多元化

社会治理创新的三个转变

社会治理创新的三个转变

实现“三个转变”——论社会治理创新的起点“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处理新的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实现社会治理创新,起点要选好,首先是研究者、实践者立场的转变,进而是着眼点的转变,最后是着力点的转变。

一、立场转变——社会治理创新的逻辑起点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又称测不准原理)表明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处于一个系统之中,观察者的活动直接影响着观察对象的状态。

研究者的价值判断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这项研究的意义和结论。

所以要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执行者,都应当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这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逻辑起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更是当下的现实的主体。

治理(Governance)从字面意思来看:治,就是变害为利,除旧立新——创新,达到有秩序、安定的状态;理,就是遵从规律,理顺关系——意味着诸多主体之间的博弈,形成制度。

治理是以对象——全体社会成员为主体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协商、合作、决策过程。

在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主体与客体的不一致性。

但随着社会整体的演进(Evolution),公民和社会组织由管理的客体逐渐能动地向自我实现的主体转变,成为具有认知和实践能力的非公共主体,从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自觉状态,进入社会治理过程。

原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就有了新的解决的契机,原先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主体间关系。

创新的出发点是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公民,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笼统的群体。

公民是与公共利益直接发生关系的,是公共政策的落脚点和公共事务的最小单元,这样才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引导和培育公民成为现代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首要任务。

二、着眼点的转变——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视野社会治理创新是在继承人类管理思想和技术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的。

创新社会管理要转变观念和机制

创新社会管理要转变观念和机制

务 职 能 , 设服 务型政 府 。社会 管理 由政 府负 责 , 建 政 府 体 现 的是 公权 。所 以 , 进 “ 推 十二 五 ” 时期 社会 管 理 首先 要 管好 政府 , 求政 府社 会管 理 的规范 化 、 要 常
态化 , 好 公权 , 管 明确 管 理 就是 服 务 。 目前 , 会 管 社
曹 日 伟 r l
(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 哈尔滨 10 8 ) 50 0
关键 词 : 会 管 理 ; 念 ; 制 社 观 机
中图分类 号 :9 6 C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8— 50 2 1 ) 3 0 7 O 10 8 2 (0 2 0 - 0 3一 2
21 0 2年 5月
哈 尔滨 市委 党校 学报
THE OURNAL F J O HARBN OMMITEE CHOOL I C q S OFTHE CCP
Ma 2 2 y. 01 No 3 S fa . . e 1 8l i
第 3期 总第 8 期 1
创新社会管理要转变观念和机制
当前 , 强 和创 新 社 会 管理 作 为 我 们 党 落实 科 加 学发 展观 、 推动我 国经 济 社 会协 调 发 展 的重要 战略
决策 , 已列 入 “ 二五 ” 划 之 中 , 十 规 写进 2 1 0 2年政 府
理 上坚 持科 学发 展 观 的指 导 , 指 导 思 想 和管 理 理 在 念 上实 现这 一根 本 转 变 , 到 以人 为 本 , 民为 本 , 做 以 才 能适 应 目前社 会主 体思想 多元 、 需求 多样 、 诉求 多
这 个 转 变 的关 键是 推 进 政府 改 革 , 化 政府 服 强

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的几点认识

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的几点认识

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一、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演进1.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定义和概念社会管理是指国家或政府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管理活动。

而社会治理则是在社会管理基础上,加强社会自治、社会共治和社会服务,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运行的有序。

2. 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背景和原因(1)社会管理模式的不足: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主要由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单向地对社会进行管理,缺乏对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整合和协同。

(2)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和多元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动,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就业压力、社会矛盾等,这些问题需要更加综合、多元和创新的解决方式。

(3)社会参与意识的提升:现代社会中,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日益提高,要求政府以及其他社会机构能够更好地倾听公众意见,促进公众参与社会治理。

二、社会治理的主要特点和要素1. 多元化和综合性社会治理是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2. 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社会治理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实现社会稳定、人民幸福为目标。

3. 麻痹性和容错性社会治理强调鼓励创新和尝试,容许一定的错误和失误,通过试错和修正来不断优化治理方式。

4. 法治和规范性社会治理必须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各参与主体都要遵守法律和规范。

三、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1. 强化社会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各类社会组织,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问题解决中的积极作用。

2.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公民诚信意识,形成社会诚信共同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和精准度,加强对社会动态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4. 建立公共参与机制通过多元化的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征求民意,增加公众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社会治理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创新社会治理心得体会感想

创新社会治理心得体会感想

创新社会治理心得体会感想在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区委党校李新霞老师《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授课,李新霞老师从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目前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创新社会管理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大多数属于利益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关切,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

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通过学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我们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开展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什么是社会管理?什么是社会管理?广义上,社会管理是指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狭义上,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实践述评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实践述评

[ 收稿 日期] 2 0 1 3—1 0—1 1 [ 作者简介] 周进 萍( 1 9 8 6一) , 女, 江苏盐城人 , 中共 南京 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 师, 主要研究方向: 社会 建设 、 社会保障。

9 4・
社会与文化研究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 0 1 3 年第6 期
综合 运 用 经 济 、 文化 、 行政 、 道德 、 科 技 等 手 段 的转 变, 尽 可能 通过平 等 的对话 、 沟通 、 协商 、 协 调等 办法
的理念 , 实现 向平 等 沟通 、 协 商协 调 转 变 ; 树 立依 法 管理 、 综合施 策 的理念 , 实现 向多种 手段 综合运 用转 变” 。 _ 】 最典型 的是从 管 理 到 服务 的转 变 , 例 如 对 流 动人 口, 从过 去 称 之 为 “ 盲流” 转变为“ 新 市 民” , 从
型管理 转变 ; 树立 多 方 参 与 、 共 同治 理 的理 念 , 实 现 向政府 主导 型 的社 会 协 同 、 公 众参 与 的社 会共 同 治 理 结构 转变 ; 树立 关 口前 移 、 源头 治 理 的 理念 , 实 现

当前 各地社 会 管理创 新 的主要 实践
向更加 重视 源头治 理转 变 ; 树立 统筹 兼顾 、 协商 合作
( 一) 转 变社会 管理 的理 念
转 变理 念不 是具体 的实践 , 但 它是 实践 的基础 。 没有思 想理 念 的根 本性 转 变 , 社 会 管 理创 新 就 无从
谈 起 。从各 地社 会 管理 创 耨 来 看 , 基本 都 把 转 变 理
难点 时就 讲 到 “ 手段落后 , 很 多 停 留在 手 写 纸 抄 ” 。 创新 社会 管理 的手 段 , 就 是从 过 去 单 一 行政 手 段 向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经济法转变问题探讨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经济法转变问题探讨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经济法转变问题探讨摘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权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经济法的角度出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完成四个转变。

一是理念转变,从“控权”向“以人为本,保障人权”转变;二是主体转变,从一元管理向多元管理转变;三是方式转变,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四是手段转变,从偏重法律治理手段向多种治理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经济法;转变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48-042004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2007年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成为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导我们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做了《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讲话,2011年“两会”又对此进行了全面部署。

当下,“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一大热门话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权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经济法的角度出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成四个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管理创新界说何谓“社会管理创新”?学者们对此表述不一。

郭文娣认为:“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实现五个转变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实现五个转变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 珠海市行政学院 报
2 1年 第 期 互 个 转 变
颜清阳
( 中国井 冈山干部 学院,江西 井 冈山 3 3 0 ) 4 6 0

要 : 当前 ,我 国进入 了社会 矛盾 多发期 和社 会风 险活跃期 ,社 会 管理 环境 发生 了深刻 变
社会 建设 与管理 要 落实到 “ ”身上 ,坚持 以人 领 导、政府 负责、社会 协 同、公 众参 与 的中国特 人 为本 , 因而 ,加 强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 管理 ,其 色社会 管理新格 局 。首先 ,要发挥 党委 的核心领 实质 就 是 要 顺应 新 时期 、新 的社会 发 展 条件 下 导作用 。 “ 党委领导 ”,就 是要发挥 党委在社会 “ 人们对美好 幸福 生 活 的新 期待 ”,不断提高人 管理 格局 中总揽 全局 、把握 方 向、整合 力量 、协 民群 众 的物质和精 神生 活水 平 。贯彻 这一理念 , 同各 方 的领 导核心作用 ,提 高 引领社会 、组 织社
转 变;树 立统筹 兼顾 、协 商合作 的理念 ,实现 向 “ 等沟通、协 商协调 ”转 变;树 立依 法管理 、综 平
合 施 策的 理 念 , 实现 向 多种 手 段 综合 运 用转 变。
关键词 :社 会管理 ;创新;理念 ;转 变
中图分类号:D0 5 30
文献标识码 :A
加 强和创新 社会 管理 ,是党和政府 积极 应对 度 , 因此,社会 管理 创新 ,首先 就是社会管理理 我 国进入 社会矛盾 多发 期 、社会 风险活跃 期 的社 念 的创新 。 会 现 实而做 出的管理理 念 与管理模 式 的重大 战略 部署 ,对 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的宏伟 目标 ,实 现党和 国家长 治久安有 着重大 战略意义。 当前,我 国社会 管理环境发 生 了深刻变 化,

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的几点认识

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的几点认识

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的几点认识一、引言社会管理是指国家、政府和社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组织、调节、协调和控制的行为。

但是,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中国开始转向更加科学、民主和有效的社会治理模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

二、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概念1. 社会管理传统意义上,社会管理是指国家或政府对人民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组织、调节、协调和控制的行为。

这种管理方式强调行政部门对公共事务的掌控和处理能力。

2. 社会治理与传统意义上的“管”相比,“治”更强调参与性和协作性。

它是指国家或政府与市民团体、企业等各种力量之间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在共同参与中实现公共事务管理目标。

三、从“管”到“治”的转变1. 理念上的转变传统意义上,政府主导下的单向管制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多元化需求,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参与机制。

这种机制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实现社会治理的共同目标。

2. 体制上的转变在体制上,社会治理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应该是多元化、协调性强、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3. 方法上的转变传统意义上,政府主导下的单向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需求。

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

这种方法应该是以人为本、多元化参与、公开透明和科学决策为基础。

四、社会治理的优势1. 多元化参与社会治理强调多元化参与,可以提高公共事务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再单方面掌握权力,而是通过各种渠道与市民团体、企业等进行合作。

2. 公开透明在社会治理中,信息公开透明度大大增加。

这有助于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并提高了公众对政府决策的信任度。

3. 科学决策社会治理强调科学决策,这意味着政府必须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决策,而不是凭空臆想。

五、社会治理的挑战1. 体制机制不完善在社会治理中,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

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五篇

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五篇

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五篇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一)通过专题学习,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结合本次学习,下面我谈谈对创新社会管理的认识和体会:首先,坚持把基层基础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所在。

基层是社会管理的第一线,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基层安则全局稳,必须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基,把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强化基层组织创新,健全基层服务网络,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在领导精力上倾注基层,在人财物上充实基层,在工作导向上激励基层,从源头上减少冲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切实把基层基础做实做好,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

其次,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取向。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归根结底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又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改善和服务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自觉地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在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中突出服务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提升管理水平,多做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的服务性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群众权益,让群众共享社会管理创新成果。

另外,坚持把机制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当前社会管理要素和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单靠传统手段难以有效运用和优化管理,必须坚持体制立基、依法管理,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理念更新、方法改进、机制创新结合起来,用系统的思维整体谋划、用整合的理念凝聚合力、用综合的手段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制度设计,从制度层面解决事关公共安全、社会公平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着力构建社会管理创新长效机制,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最后,坚持把社会参与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

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必须坚持多方参与、社会协同,在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群众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两新组织等社会团体及个人,共同参与社会管理,不断扩大参与度,提高协同化水平,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多元化社会管理格局,激发整个社会的生机与活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效能与品质。

站在现代化的高度认识社会管理创新

站在现代化的高度认识社会管理创新

站在现代化的高度认识社会管理创新新闻作者:管理员新闻来源:日期:2011-08-02浏览次数: 3349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战略任务,提出三个“事关”,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

这是新形势下对社会管理新的定位,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安排。

社会管理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层面,我们应该站在现代化的高度,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意义,内涵、重点与抓手。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遵循现代化规律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现代化有其自身的推进规律,先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一般经历政治建设与政治现代化、经济建设与经济现代化、社会建设与社会现代化这样一个逐层递进的过程。

早发的现代化国家大多经历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

例如,英国先是经历了以资产阶级革命为中心的政治发展,建立议会民主制度,然后经历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实现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始出现严重社会问题,包括劳动权益缺乏保障、劳动条件恶劣、剥削程度提高、贫富两极分化、生态环境破坏等。

由于经济发展建立在压抑社会发展和民生发展的基础上,民生发展滞后,导致有效需求严重不足,1788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为了解决这次危机,英国采取了一系列解决的办法:在经济上扩大政府公共投资,扩大国内需求;在军事上侵略中国,打开中国市场;在社会和民生领域,就是建立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险、儿童补助等方面的福利制度。

1948年,工党政府宣布英国已经构建普遍制度化的社会保障,成为福利国家,成为一个社会现代化国家。

美国也经历了类似的进程。

从独立战争到1776年独立,是美国的政治发展时期,此后,美国开始推进以工业革命为核心的经济发展。

随即出现社会乱象。

一是腐败,二是假冒伪劣盛行,三是劳动者劳动条件恶化。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实现“六种转变”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实现“六种转变”

从无 限政 府 到 有 限 政府 , 政府 “ 打天 下 ” 从 包
社会管理创新 需要实现“ 六种转变”
魏子杨 、 侯琦在《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0 1 ) 1 年 2 第 5期撰 文认 为 , 目前 , 社会 管 理创新 应该 实 现如 下“ 六种 转变 ” 。 变政 府代 替人 民 当家做 主 为辅助 和 促进


人 民 当家做 主
进 入市 场经 济之 后 ,经 济结构 调 整带 来 的社
会结 构大 变动 和社会 利益 大 调整 ,使 社会 矛盾 突
到“ 分打天下 ”这是历次政府职能转变的热门话 , 题 , 社会 管 理 的角度 看 , 从 即管 理 主体从 一元 向多 元的转变。 目前 , 必须下力气理顺并整合政府和社 会组 织 的关 系 。依 法严 格 界定 政府 对社 会管 理 的 范围, 凡是 公 民、 人 和其 他社 会组 织 能够 自主决 法 定的、 市场 竞 争机 制能 够有 效 调节 的 、 业 和中介 行 机构 能够 自律 管理 的 , 政府 应 坚决 退 出 , 真正 实现 从大政 府 到小 政府 、 全能 政府 到有 限 政府 、 包 从 从 打天下 到 分打 天下 的转 变 。要 大力 培育 社会 中介 组织 , 为它们 创 造 良好 的成 长环境 , 社会 组织尽 使 快 发育 成熟 , 能力 承担 起社 会 管理 的责 任 。 有
升到 20 的 1 0 9年 0万起 以上 。 因此 ,新 时期 的社 会 管理 应该 从对 社会 发展
道路 、 模式 的过度关 注 , 变为 对社 会质 量 的高度 转
关 注 。具体 而言 , 是从 对 G P的过度关 注转 变 就 D
为对社 会 民 主建设 的关 注 ;从 对政绩 工 程 的过度 关 注转 变 为对 民生 的关 注 ;从 主要 对人 民群众 物 质 层 面 的关 注 转 变 为对 包 括 精 神 层 面 的关 注 ; 从 对 社会 体 系某 一方 面 的过度 关 注转 变为 对这个 体 系运行 的整 体性 的关 注 。 三、 变政 府 “ 包打 天 下” “ 打天 下” 为 分

实现四个转变 提升管理水平-最新年精选文档

实现四个转变  提升管理水平-最新年精选文档

实现四个转变提升管理水平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企业管理正在从经验走向科学,从粗放走向精细,从感性走向理性。

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实现四个转变,提升管理水平。

一要实现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

经验管理往往带有片面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我们的很多经验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而科学管理是一种理性的管理,它以科学的管理理论为指导,既能够按照既定的管理目标一以贯之,又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改进管理方法。

要做到科学管理,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价值取向在管理工作中的反映,是指导管理行为的基础,没有科学管理理念的管理必然是盲目的,不稳定的。

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就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方法,并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地贯彻这一管理理念;其次是要学会辩证的思维方式。

思想方法决定工作方法,辩证的思维方式就是要学会全面地、发展地、联系地看问题,看到各项管理工作中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不要就管理抓管理,就生产抓生产;再次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要把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人上,不能见物不见人。

做到一切从人出发,研究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调动人的内在的积极性。

二要实现人治向机制管理的转变。

人治管理的本质是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产物,其特点是以行政手段为主,随意性大,凭个人的主观意志管理,具有不稳定性,容易让下属无所适从;而机制管理是一种科学管理,它主要是依靠制度,靠明确的分工和责任,靠机制来调动员工内在的工作积极性,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它一经建立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依管理者更替而改变。

应当说,每个管理者的管理动机都是好的,但管理工作仅有好的动机是不够的,因为每个管理者的文化、经历、性格不同,管理方式、方法、风格不同,如果单凭个人的好恶来管理,没有一套好的制度做保证,将一个单位工作的好坏系于一个人的良好愿望上是非常危险的,一个好的管理者对一个单位的最大贡献,莫过于给一个单位留下一套好的管理机制。

社区管理模式的转变与挑战

社区管理模式的转变与挑战

社区管理模式的转变与挑战社区管理是城市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社区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而随着社会发展,社区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转变与更新。

如今,社区管理面临的种种挑战,让我们不得不对社区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思考与改进。

一、社区管理模式的转变过去的社区管理模式主要由政府所主导,公共资源配置主要由政府出资解决。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管理也逐渐向市场化方向转变。

如今,社区治理体系已经从单一的政府主导型转变为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相结合的情况。

现在,市场的参与不仅可以为社区服务提供更多的资源,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和关注度。

社区的服务提供也从单一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除了传统的公共服务资源外,商业资源,文化资源等愈发得到了重视。

同时,社区管理也不再仅是单纯的管理和维护,更多地关注居民的需求。

维系社区幸福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需要建立亲密的邻里关系和良性的社区生态。

二、社区管理面临的挑战虽然社区管理模式的转变为社区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挑战。

下面列举几点:1、资源匮乏问题社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成为了社区管理的重要难题。

因此,如何合理规划、使用、配置社区中的资源,成为了关系社区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2、信息交流和共享问题由于信息渠道的限制,社区居民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容易造成信任危机等问题。

为此,社区管理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公开和传递信息,促进信息分享和流转,让社区各方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达到共同进步。

3、社区安全管理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安全方面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因此,社区管理者需要不断提升社区安全管理水平,如加强物业管理、引进科技技术等。

使居民对社区安全问题有更多的保障和信心。

三、社区管理改进的对策为应对社区管理面临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反应措施,下面简单罗列了几点:1、倡导市场化思维社区管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管理作为保持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信息化、参与性和协同性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以提升管理效能。

一、信息化信息化是推动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社会各个领域的数据开始积累和共享,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决策依据和运行策略。

比如,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时收集道路交通信息,能够准确评估并科学调配交通资源,有效降低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率。

而在公共安全管理中,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快速发现异常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提前采取预警和应对措施。

此外,信息化还有助于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通过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市民可以享受便捷的在线政务服务,行政组织可以快速高效地处理各类申请和业务。

同时,社会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社会现象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提升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因此,信息化是促进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手段,需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信息共享和利用效率。

二、参与性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大多是由政府或特定机构主导,而缺乏广泛的参与和合作。

然而,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度越来越高,他们希望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管理决策和实践中。

因此,创新的社会管理方式应该充分尊重和发挥市民的主体意愿,推动参与性管理模式的建立。

参与性管理模式建立的核心是实现政府与市民的互动和共治。

通过建立沟通平台,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市民的需求和意见,为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依据。

同时,政府应该充分信任市民的能力和创造力,在管理中给予市民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推动市民参与社区治理和公共事务的决策和实施。

在参与性管理模式中,政府角色应由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和“协调者”。

政府要提供更加透明和便捷的公共服务,积极接受市民监督,并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社会治理现代化知识点

社会治理现代化知识点

社会治理现代化知识点
社会治理现代化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治理理念的转变:传统上,社会治理主要依靠政府权力的行使来解决社会问题,现代化则强调社会组织、市场力量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注重多元主体的合作和协调,实现共治。

2. 治理结构的优化:现代化的社会治理强调建立起适应复杂社会的协调、协作和监管机制,构建权力分散、责任明确、信息畅通、协同高效的治理体系,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型和社会组织的发展。

3. 效能与公正的提升:现代化社会治理注重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能和公正性,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公共服务、推进行政改革、建立健全法治体系等手段,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增进社会公平正义。

4. 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应用:现代化社会治理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治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提升政府决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联,提升治理的精准度和效能。

5. 全球治理的参与:现代化社会治理强调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因为许多问题已经超出国界范畴,如气候变化、跨国犯罪等,需要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

总之,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全面、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
市场、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通过合作、协商和创新,实现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公正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 他认 为 中国社 会 的发 展 已经进 入 了工 业化 社 会、 城镇 化 社会 、 理 社 会 、 动 社会 、 子 化社 会 、 法 能 原
多样 化社 会 、 丰裕社 会 、 民社 会 、 公 信息社 会 、 风险社 会 的新 阶段 。新 阶段 包 含 了 各种 复 杂 的 社 会形 态 , 产 生 了大量新 的社 会 问题 和 社会 需 求 , 社 会 管理 对 提 出 了新 挑战 和新要 求 。这些 新挑 战 主要 源 于 以下 几 个方 面 :
作者简介 : 邓放 (9 8一) 男 , 18 , 四川德 阳人 , 硕士研究 生。

造成结构性失业 , 如返乡农民工失业、 大学生失业等 问题 。高失 业 率和庞大 的失业 人群 必 然对 社会稳 定 构成威胁。轻工业逐步 向重化工业发展 , 带来高能 耗、 高污染以及人们身体健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 城市化社会 的要求。改革开放使我国城市化 . 进 程取 得重 大进 展 , 国 目前 城镇 人 口 占总人 口 比 我 例大概 是 4 % , 7 已经超 过城 市化 比重 4 % 的国 际标 0 准, 我国正在 由乡村社会变为城镇社会。城市化的 快 速 发展 , 来 了人 口的高度集 中和快 速流 动 , 进 带 促 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 , 但也带来 了一系列的 城市化问题。城市化社会问题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 问题 、 城市 贫 困 人 口问 题 、 市 环 境 和 治 安 管 理 问 城 题、 城市流动人 口保障问题 以及与之 密切相关的农 村空 巢现象 和农 村 留守 儿童 、 留守 老人 的 问题 。 3 法理社 会 的要 求。法理 社会是 区别 于 礼俗 社 . 会的, 以法律 为最 高权 威 实 现社 会 控 制 和 行 为 规 制 的社会 。当前 中国社会 正在从 传统 的礼 俗社 会走 向 现代法理社会 , 这也顺应 了现代社 会的法治精神 。 法理社 会要求 社 会管 理 更 加公 开 透 明、 充 分 考 虑 要 公 民的社会权利 ; 要求社会管理者遵循法律 的最高 权威 , 程序公正合理 ; 要求社会成员积极有序参与、 培育 良好 的公 民意识和法律意识 。但 当前有法 不 依、 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 , 部分社会成员违规操 作、 破坏法律秩序 , 社会反应激烈。 4 原子化社会的要 求。田毅鹏教授在 《 . 中国社 会后单 位 时代 来 临》中说 , 会 原子 化 , 社 主要 是 指 在 单位制度变迁过 程中社会联结状 态发生变化 的过 程 。它 主要表 现 为人际关 系疏 松化 、 社会 纽带 松弛 、 个 人与 公共 世 界 疏 离 等 方 面 , 道 德 滑坡 、 范 失 在 规
从计划经济转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经济体制
发 生 了根 本性 的变 革 , 与之相 应 , 治体 制 和社会管 政
理体制也进行相应的转变。社会管理工作的转变 比 较明显地体现在环境 、 组织和理念上的变化 , 在当前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条件下 , 这几大转变分别 回答 了, 我们应 该适 应什 么要 求去 考量 , 应该通 过 怎样组 织去统筹 , 应该凭借什么理念去应对的问题。
28 ・
灵 , 会结 构 “ 化 ” 社 碎 的情 形 下 , 会 工 作 虽 然 获得 社
地位 的社 会 发展 , 种 全球 性 风 险 对 人类 的 生存 和 各
了前 所 未 有 的发 展 机 遇 , 也 面 临 着 严 峻 的挑 但 战… I。这些挑战主要包括 高离 婚率、 低生育率 、 未 婚男女增多 、 家庭赡养老人功能弱化 、 个人孤独感增 强、 社会道德滑坡、 社会信任缺失和社会规范失灵。 5 消费社会 的要 求。2 1 . 0 1年, 国国民生产总 我 值超过 日本 , 跃居世界第二 , 人均 G P也超过3 0 D 0 0 美元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 目标正稳步实现。有学 者认 为我 国已经进 入 丰裕社 会 的 门槛 。消 费社 会 正 是建立在丰裕社会基础之上 , 它通过鼓励消费来维 持、 拉动、 刺激生产。在生产社会 , 人们更多关注的 是产品的物质特征和物理属性 、 使用和实用价值 ; 在 消费社会, 人们则更多地关注商 品的符号价值 、 文化 精神特性与形象价值。我国近几年 已经成为全球第 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 , 即将超过 日本。在人们普遍 追逐消费的同时 , 富差距却愈加明显 , 贫 社会分层更 加严重 , 引起社会仇 富心理和社会矛盾 , 如曾引起社 会 广泛关 注 的宝 马车撞 人事 件 。 6 .公 民社 会 的要 求 。公 民社 会 或 者说 市 民 社 会( il oiy 一直是政治学研究 的重点 , Cv c t) iS e 特别是 在现代化和市场化深入发展 的今天 , 国的现代公 我 民社 会 已初具 雏形 , 民社 会成 为学 者 研 究 社 会 管 公 理 的重要 现实 考 量 。通 常 而 言 , 包 括 那 些 为 了社 它 会 特定需 要 和公众 利 益 而 集 体 行 动 的组 织 , 慈 善 如 团体、 工会 和社 区组织 、 非政府组织( G ) 它们 围 NO , 绕着共同的利益、 目的和价值进行非强制性的集体 行为, 这种现象 已成为现代社会 的一种趋势。但是 党和政府如何去培育 、 引导、 管理公民社会组织 , 如 何有 效疏 通 民意表 达 和 利 益 诉 求 渠 道 , 何让 其 在 如 社会管理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 这些 问题都 尚无 明确 经验 可循 , 需在 实践 中解 决 和完 善 。 7 信 息社 会 的要 求 。2 . 0世 纪 9 0年 代 以 来 , 以 技术变革为核心的信息传播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驱动 力 , 成 为引发 民主 政 治 发 展 和进 步 的触 发 点 。 当 并 前, 数字技术引导的网络革命 , 正逐渐改变传统世界 政治的生态。我 国虽是发展 中国家, 也赶上 了信息 化大发展 的阶段。信息社会 同时也是一个 网络社 会, 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 提高了整 个社会的生存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信息社会高度发 展的今天 , 信息技术普及 问题、 网络安全问题 , 网络 监督问题 , 网络民意疏导和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等问 题, 都不是传统管理方式所能解决的, 信息社会亟须 创 新社 会管理 。 8 风险社会的要 求。在全球 化发展背景下, . 由 于人类实践所导致 的全球性风险逐步侵蚀 占据主导
2 1 年 9月 01
哈 尔滨 市委 党校 学报
T OUR HE J NAL OF HARB N C I OMMI E S r E CHOOL F THE P O CC
S p , 01 e .2 1No 5 S rຫໍສະໝຸດ . 7 . e i lNo 7
第 5 总第 7 期 期 7

科 社新探 ・
对 社 会 管 理 创 新 几 个 重 要 转 变 的 认 识
邓 放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政 治理 论教育一系 , 南京 200 ) 103

要: 胡锦 涛总书记在 纪念建党 8 O周年大会上强调 , 要加强和创新社 会管理。通过考察传 统社 会 管理 工作
在环境上 、 织上和理念 上的重大转变。 组 分析 当前加强和创新社 会管理必须客观认识社会 管理创 新 的环境要 求 , 正 确理解社会管理创新的 立体格局 , 明确树立社会管理创新 的治理理 念。 关键词 : 社会 管理创 新 ; 变; 转 认识 中图分类号 :9 6 1 C 1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8— 50 2 1 )5— 0 8— 4 10 8 2 (0 1 0 0 2 0
从 可控 社会 到复 杂社 会 : 观认 识社 会管理 客 创 新的环 境要 求


改革 开放 以来 , 随着 市场 化 、 业化 、 工 城市 化 、 全 球化 进程 加快 , 国社会 开始 了全 方位 、 中 深层 次 的变 革 , 会 由可控 变得 复杂 , 社 社会 管理 由易控 制 变得难 操 作 。杨 雪冬对 我 国变革 中的社会 形态 进行 了深入
1 工业化社会的要求。改革开放 3 . 0多年 , 我国 已进入新兴的工业社会。高速的工业化和向工业社 会的转型, 促进了生产力 的大发展和物质 的极大丰 富, 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 的社会 问题。劳动 密集型工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 密集型工业发展 ,
收 稿 日期 :0 l一 8一O 21 0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