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知识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学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概念与关系。
2.掌握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知识点概述1. 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指将传统文化知识、价值观和技能由一代人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文化传承能够保护和弘扬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维护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色。
•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培养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指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或形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文化创新突破传统约束,注重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文化创新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四、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瑰宝,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精神特色。
传统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的认知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合理传承和利用传统文化,能够提高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2. 传统文化的传承方法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进行。
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是传统文化的最初承载者和传播者。
学校则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场所。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注重对根本价值观的传递,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3. 文化创新的思维方式文化创新需要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包括跨界思维、开放思维和逆向思维等。
跨界思维能够引入外部知识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创新;开放思维能够容纳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创造新的文化形式;逆向思维能够打破传统固有的观念,开拓创新空间。
4.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同需求,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传统文化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进行创新转化,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文学常识
我们知道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是关于文学常识的学习。
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思想、情感和艺术的集中表现,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而要了解文学,我们就需要从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开始逐步了解。
一. 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文学起源于人类的口头语言,最初是人们把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思考通过口头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字的出现和应用,人们开始用文字来记载和传播文学作品。
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诗歌,而且从古到今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代表。
古代史籍中的《诗经》、《楚辞》等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
在欧洲,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学对于现代欧洲文化的发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腊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荷马史诗》、《雅典娜神话》等,这些作品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欧洲文化界。
罗马文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如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都是代表作品。
二.文学的分类在学习文学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文学可以分为诗歌、散文以及戏剧三类。
诗歌是文学的经典类型,它总体上分为古诗、近体诗、民间诗歌等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散文是另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它更加自由,更加灵活。
它可以是议论文、随笔、游记、读书笔记等等。
戏剧是指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角色间的互动来展现生活、揭示问题。
戏剧通常分为悲剧、喜剧、历史剧等类型。
三.文学常识的意义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文学,并理解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文学常识还有以下的意义:1.了解文学创作的历史过程、发展脉络和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可以防止我们对文学产生迷惑和误解,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2.培养我们不同风格的文学鉴赏能力,这对于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文学、进一步感受和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有长远影响。
3.文学作为一种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文学常识,可以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增加知识量,提高文化素质。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1)
文化生活模块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导学案【重点知识】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3.加强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措施4.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5.如何对待传统文化6.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7.文化创新的意义和措施【单元知识网络】【合作学习】(易错易混点辨析)1、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5、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世界民族的文化。
()6、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7、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是各国文化的总和()8、新的传媒方式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9、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四个方面。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10、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1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12、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是社会实践。
()13、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决定民族文化的繁荣。
()【知识运用】一、单项选择1.(. 广东卷32).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全国卷II 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诗歌朗诵、词语解释、阅读理解等;•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朗诵:复习课文中的诗歌,进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词语解释: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扩展词汇量。
3.阅读理解: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诗歌朗诵和词语解释的训练。
•难点:较难词语的解释和阅读理解题目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复习课文教材及相关课外资料。
2.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活动和个人练习任务。
3.准备朗诵比赛评分表和阅读理解题目。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诗歌朗诵:–学生分组练习朗诵,老师指导调整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选取几组进行朗诵比赛,并评选出优胜组。
2.词语解释:–老师讲解生字词语的解释方法,学生进行词义解释练习。
第二课时1.词语解释练习:–学生进行词义解释练习,并相互讨论学习。
2.阅读理解训练:–老师出示阅读理解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讨论答案。
第三课时1.阅读理解练习:–学生继续进行阅读理解训练,老师进行答案讲解并订正。
2.复习检测:–综合性复习检测,检验学生对第二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注重了诗歌朗诵、词语解释和阅读理解这三方面的训练,希望通过这些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第二单元内容的理解,巩固知识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和合作精神。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公开课)
• 1.通过自主构建并完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突出知识主线,掌握重点。 • 2.通过易混易错点辨析和选择题训练,掌 握小知识点。 • 3.通过情景材料分析,理解文化的继承、 传播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 4.整合教材,归纳教育的作用。
2010年,加拿大、美国武术考察团考察荥阳苌家拳。 • 其创始人苌乃周是王村镇苌村人。 • 荥阳苌家拳创立于清朝乾隆年间,与少林拳、太极拳 并称中原“三大拳派”,迄今己有三百年的历史, 2008年荥阳苌家拳被确定为国家武林高手,自恃棍法精妙所向 披靡,前来苌家找乃周先生切磋武艺,但见他棍 随手起虎虎生风,舞得密不透风,不露丝毫破绽。 乃周先生打量一下,用手中拐杖直捣过去,棍子 顿时被拨开。 《重修汜水县志》记载,苌乃周一日去徒弟秦成 宗家串门,上楼需经过六级石头台阶,附近村民久 闻苌乃周武功高深,于是试探问“能不能踩断石 头”。乃周笑而未答,走过之处,六级台阶断了五 级,在荥阳高村乡油坊村的秦家大院内,现在仍可 以看到五块断裂的石阶。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中国好声音》 的热播对文化创作的启示。(9分)
•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作人 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作品。 •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 • ③立足于实践,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 中的主体作用。(每点3分)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学案一、考点整合: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表现:(1)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3)应遵循的原则P33例1: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是一个多种文化共存的星球,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并存共生,能够()①促使不同民族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②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③推动世界文明不断进步④实现各民族文化走向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含义2、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标志、形式、地位)4、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P36框内)5、文化交流的要求: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考纲要求):A、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B、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推动各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XX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中法两国元首互访并互办文化年。
回答例2~3题。
例2.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发展文化交流的事实表明()A.各民族文化之间差异在缩小B.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价值观趋同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D.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互相借鉴,互利双赢例3.中法文化交流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说明()A.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B.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的终极目标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大同社会”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含义(不用背)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共四点):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传统文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思想(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3、特点:(1)相对稳定性(2)鲜明的民族性┅┅精神纽带4、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如果能┅┅积极作用;如果┅┅阻碍┅┅。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复习)学案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文化生活》导学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班组学号姓名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课编制人:使用日期:2013.10.一、【学习目标】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基本表现形式;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及其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二、【重点难点】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创新的途径三、【基础自学】(一)默写以下内容1、简要概括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2、简要概括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3、全面概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4、全面概括文化创新的途径?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 1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文化生活》导学案(二)易错易混(观点辨析,判断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1、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2、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3、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4、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否定四、【习题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 (2013广东汕尾一模)深圳原创动画《卖猪》凭借独特的视觉元素、原生态的民族风格、黑色幽默笑中带泪的叙述方式,获得2012东京国际动漫节公募单元最高奖项.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此殊荣。
由此可见()A.技术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基础 B.文化在继承后获得发展C.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2、(2013广东韶关一调)经过16载的不懈努力,2012 年7月1日,第三十六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二单元所学内容,包括课文、词语、古诗等。
2.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第二单元主要知识点,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生字词、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生字词及句子。
2.如何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复习资料:包括课文、PPT等。
2.学生教材:确保学生都带齐教材和课本。
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导入(10分钟)老师复习提问关于第二单元的内容,复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步:词语解释(15分钟)老师给学生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读音、解释词义,并进行造句练习。
第三步:课文朗读(20分钟)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再进行整体操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步:课文分析(15分钟)老师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难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第五步:文学作品赏析(20分钟)老师给学生朗读古诗或文章,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展开讨论。
第六步:课堂练习(20分钟)老师给学生发放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第七步:课堂小结(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
2.阅读巩固教材相关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次复习教案侧重于对第二单元课文内容的复习,通过课堂互动、词语解释、课文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同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课后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希望以上教案能满足您的要求,如有需要进一步修改或补充,请告诉我。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第二单元细节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第二单元细节复习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涉及到的话题包括民间艺术、土家族文化、草原文化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教师可以针对这些细节进行复习,以便巩固学生的知识。
一、民间艺术1.你们学过的民间艺术有哪些?答案:中国戏曲、山东大鼓、评剧、相声等。
2.试列出中国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答案:主要剧种:京剧、豫剧、昆剧、粤剧、川剧等。
特点:唱念做打和舞蹈等艺术手段结合在一起,演员的腔调各不相同,表演形式别具一格,体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3.你们学过的艺术形式中,哪些需要用到面具?答案:皮影戏、京剧、豫剧等。
4.山东大鼓是属于哪个地方的民间艺术?答案:山东。
5.山东大鼓是以哪个历史人物为主要内容的?答案:岳飞。
6.相声的起源是什么?答案:明代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的“声控法”演变而来。
7.相声的基本形式有哪些?答案:对口相声、单口相声。
二、土家族文化1.你们学过的土家族节日有哪些?答案:芦笙节、歌钟节、立夏节等。
2.假如让你来组织一场土家族节日活动,你会准备哪些节目?答案:示范芦笙演奏、唱土家歌曲、编排舞蹈等。
3.土家族秧歌舞蹈有哪些特点?答案:洪亮激昂,热情奔放,舞姿婀娜多姿。
4.哪个地区是土家族的主要分布区?答案:重庆、湖北、湖南等省份。
三、草原文化1.你们学过的草原地区有哪些知名景点?答案: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等。
2.蒙古族的“呼麦”是什么?答案:一种以喉音为主要特点的民歌唱法。
3.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有哪些特点?答案:宽松舒适,以白色、红色、蓝色为主要色调,多用皮毛和丝绸等材质制作。
4.蒙古族的传统民俗中,哪些体育项目最为知名?答案:马球、射箭、摔跤等。
上述问题既包括了学生们曾学过的知识点,又能够激发他们对文化传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复习,并针对学生答错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问题来检验自己对这些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内容及解析本单元的核心是文化发展,围绕文化发展,对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进行分析,了解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过程渗透着文化创新的精神。
二、目标及解析(一)考试范围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第4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5课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二)考情分析常考的知识点:本单元考查的重点知识是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交流、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问题一(考点1).如何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特别提示】1、文化多样性不只是通过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体现出来。
文化有内容、形式的差异,也有性质、层次、功能的区别,这些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多样性除了可以体现在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2、不能把文化遗产等同于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
文化遗产要成为世界遗产,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定,并给予保护。
【深入理解】1.认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总结学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学案高一年部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 1课时制作人:刘晓男校对人:宿振环使用时间:2012年5月31日领导签字:【知识网络】【知识点梳理】(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含义: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色2、地位(作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表现:①民族节日:a、含义: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等文化元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b、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②文化遗产:a、含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
b、意义: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②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
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②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5、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怎样尊重)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核心内容复习》教学设计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核心内容复习>>教学设计天祝二中杨振声授课时间:20120926[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系统全面的识记并理解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明晰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系。
能力目标: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主观题的全面作答的能力。
情感目标:主动继承、发展、传递中华文化,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归纳总结、探究式教学[重点]:对知识的系统化理解[难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观材料题的答法[教学流程]:一、核心知识串讲学生活动:回忆归纳总结回答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给予点拨,出示幻灯片教学内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含义:2.集中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3.原因:4.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1.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2.文化交流的意义(价值)3.文化传播的要求:欢迎+吸收+推动+传播(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内涵与本质)2.发展(内涵与本质)3.二者之间的关系:4.怎样继承传统文化?5.怎样发展传统文化?(四)文化的创新1.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文化创新的主体:3.文化创新的意义:4.文化创新的途径:二、探究单元知识框架结构体系设计目的:挖掘核心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促使知识和理论的升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高屋建瓴的把握教材。
教师活动:出示尚未完成的知识框架结构体系图,让学生回答其中的内在联系学生活动:探究、合作学习、分享三、高考演练学生活动:思考、作答、分享教师活动:点评、解题方法指导、出示参考答案四、布置作业:理解、识记本单元内容,预习第三单元内容五、板书设计:见课件六、课后札记:。
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内容及解析本单元的核心是文化发展,围绕文化发展,对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进行分析,了解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过程渗透着文化创新的精神。
二、目标及解析(一)考试范围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第4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5课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二)考情分析常考的知识点:本单元考查的重点知识是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交流、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问题一(考点1).如何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特别提示】1、文化多样性不只是通过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体现出来。
文化有内容、形式的差异,也有性质、层次、功能的区别,这些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多样性除了可以体现在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2、不能把文化遗产等同于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
文化遗产要成为世界遗产,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定,并给予保护。
【深入理解】1.认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复习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知识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交流、总结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的主要特点。
2.掌握写读后感的的基本方法。
3.能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并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教学重点:总结归纳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归纳出并学会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空中课堂”,我是*老师。
进行网络学习已经很长时间了,前面的知识可能会有遗忘,今天由我带着大家一起来复习第二单元的知识。
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大家还记不记得是哪四篇文章?(它们分别是《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
)它们选自哪部名著,作者又是谁呢?(《草船借箭》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景阳冈》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猴王出世》选自吴承恩的《西游记》;《红楼春趣》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
)这四篇课文都与四大名著有关。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已基本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明白如何去阅读我们的名著。
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学习写读后感,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第二单元,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一个回顾和梳理。
二、课文回顾(一)草船借箭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片段,它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来讲一讲。
(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故事的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草船,三天后的一个大雾天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输的阴谋。
故事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输心服口服,自叹不如。
)这位同学很棒,他在概括文章内容的时候用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运用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脉络,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这位同学的复述,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涉及到四个人物,他们是诸葛亮、周瑜、鲁肃和曹操,那这四个人具有怎样的人物特点,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我们可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读了课文,我觉得是个的人,从文中可看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及态度2、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文化创新的源泉、作用及途径能力目标:1、运用对比方法区分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传统文化的态度;2、学会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实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愉悦学习激情投入做中华文化传播者、建设者[学习重点难点]正确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文化创新的途径Ⅰ·课前延伸案[基础知识点梳理]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
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
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为什么?(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4)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应有的正确态度: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必不可少。
○2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5、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及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6、怎样推动文化交流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7、推动中华文化交流的意义:(1)从走出去的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更好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从引进来的角度讲,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8、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和途径(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9、传统文化的含义及特点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10、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1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2、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1)二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产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14、教育在文化传承的作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4)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五课文化创新15、文化创新的含义及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因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6、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17、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8、文化创新的作用(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①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②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9、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必要性重要性)(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2)[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0、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1、文化创新主体:人民群众说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并不是否认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只有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22、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
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与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3、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内涵: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自主构建本单元知识体系][你的疑惑]Ⅱ·课堂探究案[自主探究]一、知识回顾:重点背诵基础知识点3、11、19、22二、澄清认识: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3、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4、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载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