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民歌五首》的技法特色
云南民歌风格异同点与原因分析
云南民歌风格异同点与原因分析作者:朱渊来源:《颂雅风·下半月》2019年第02期摘要:民歌作为民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反映着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中人们的生活形态、情感思维以及风俗习惯等。
通过深入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民族音乐教学效果,能够促进区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基于此,本文针对云南民歌的特点、风格的异同以及成因展开了以下探究。
关键词:云南民歌风格异同点原因一、云南民歌的特征云南民歌是云南地区的地方特色,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贴近群众日常生活的文化产物。
云南汉族民歌包括:云南山歌、云南劳动歌曲、云南小调、云南舞蹈歌曲等。
云南山歌又被称为“调子”“腔”,其歌词、组成结构、曲调、行腔、旋律等方面都有着特有的风格。
以《小河淌水》这首歌为例。
这首云南民歌的风格是自然、淳朴,并运用了大量的云南方言,彰显着云南民歌的“原汁原味”。
如歌词“亮汪汪”“轻悠悠”“绿悠悠”“郎”“阿妹”“你咯听”等。
大量方言以及口语的运用,有利于营造意境与氛围。
歌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也能够顺其自然地融入山间,感受月光的温柔、水声的静谧,并将这份情感以歌唱的形式进行传达。
此外,《小河淌水》有着较高的音区和较宽的音域布置,旨在营造意境。
通过运用气息控制整首歌曲声调的高低与缓急,由头腔共鸣创造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意境。
如歌曲中“哎~~”这一句开唱像是来自天边的呼唤,能够使听者迅速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另外,“引子+A+B+经过句+B”的特殊曲式结构,赋予歌曲以变幻飘渺之感,使得情感的表达层层递進,使整首歌曲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听起来回味无穷。
云南民歌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融入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彰显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很多云南民歌的歌词结合了当地的民族语言、风俗人情、地理环境等,体现了其独特的生活性、淳朴性、原始性特征,使得旋律起伏又不失细腻,传达了歌曲创作者的真挚情感。
浅析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之龙灯调》的演奏处理
浅析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之龙灯调》的演奏处理作者:林梦雨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4期【摘要】王建中先生是我国在钢琴改编创作中具有巨大贡献的钢琴作曲家。
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是王建中先生根据云南地区流传的五首同名民歌改编而成的一组钢琴曲,由温婉清秀的《大理姑娘》、依依不舍的《跟哥》、活泼俏皮的《猜调》、质朴悠扬的《山歌》和喜庆热闹的《龙灯调》等五首组成。
该曲中他准确把握民歌的民族风格特征,再现了原民歌风貌。
本文就《云南民歌五首》中的《龙灯调》进行演奏处理的简要分析,是对本人演奏此曲后所思所感的总结。
【关键词】云南民歌;龙灯调;演奏处理【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是王建中先生在学生时代创作的作品。
曲中他不仅十分到位地把握民歌的风格特征,再现了原民歌风貌,还将民族风格和现代钢琴风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该曲素材大量采用云南当地具有特色的小调和民歌,尤其是各民族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曲调进行创编,并采用中国五声调式音阶,精心地保留民族民间音乐特征,细心地摒去西方作曲技巧的审美痕迹。
《云南民歌五首》运用钢琴丰富的表现力来揭示原民歌的内涵,表现云南山清水秀的风光与淳朴的民俗民情。
各曲还具有自己的特色:温婉清秀的《大理姑娘》、依依不舍的《跟哥》、活泼俏皮的《猜调》、质朴悠扬的《山歌》和喜庆热闹的《龙灯调》。
其中,《龙灯调》描绘了佳节喜事时人们摆舞龙灯、热闹非凡的场面,表现了民间百姓喜庆愉悦、欢腾热烈的情绪,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
本文就《龙灯调》的演奏处理进行简要分析。
一、句法与呼吸没有“呼吸”的音乐是没有生命的音乐。
赵晓生教授说:“??没有呼吸,就没有乐句,没有结构,也就没有了生命……”钢琴演奏中的“呼吸”划分了乐曲的结构,为表达作品内在情感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在演奏时,为了准确表达音乐风格,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把握气息和呼吸方式是十分至关重要的。
连线是呼吸的标识,《龙灯调》中,有长长短短的连线,但以短连线居多,乐句大多比较短,这可以说是这首民歌的风格。
【论文】民族风格论文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
【关键字】论文民族风格论文: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内容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是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也包括艺术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各民族的唱法在风格、演唱特点上也各有区别,民族声乐的内涵是很丰富的。
各少数民族结合本民族语言、民歌音调特点,形成了各有特点的发声方法(俗称用嗓方法)。
要保持和发展民族歌手的演唱风格,要求老师要根据歌手各自的嗓音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各人的具体条件去发展他们的个人演唱风格。
关键词:民族风格用嗓方法演唱风格云南省地处富饶美丽的边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2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民歌,被人们称为民歌的海洋,是一个汇集多民族文化元素的聚宝盆。
民族的多样性造就了民歌的多样性风格,使云南民歌百花园里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这丰富的民族元素也为云南民族音乐文化的创作与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基础。
云南少数民族独具风格的演唱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种:1.高亢明亮的真声唱法;2.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的假声唱法; 3.表现力强、感情丰富的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
与传统的民族唱法相比较,戏曲、曲艺、民歌都是以真假声演唱方法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的一种演唱方法,现已成为中国主流民族声乐流派的代表。
而云南少数民族唱法,在不脱离本民族语言、风格特点的前提下,进行着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下面笔者着重把这26年来在教学实践与教研交流中所掌握的几种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歌演唱方法一一介绍。
一、云南省红河北岸江内彝族“四大腔”(即海菜腔、山药腔、五山腔、四腔白话)的演唱1.江内彝族因与汉族杂居,有些曲式结构受到汉族民歌的许多影响。
最有特点的用嗓方法就是真假声交替使用的技巧,要求歌者在演唱整首歌中,真假声转换要娴熟自如,不能让观众听到换声时出现的一点瑕疵,真假声的交替要天衣无缝。
彝族“四腔”演唱技巧在长期的传承中早就自成一种套曲模式,有特定的演唱技巧,歌词格式具体到哪一腔唱几个字都有明确的规定,演唱时用汉语演唱。
沈传薪《云南民歌五首》和声分析
沈传薪《云南民歌五首》和声分析作者:彭晶许维东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3期【摘要】沈传薪,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创作的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与旋律的朴实,非常有特色。
作曲家在作品中将民歌旋律与西方和声技术进行结合,主要表现在西方和声的中国化风格处理上。
文章从和弦的音响结构、调性的发展以及和声织体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其将民歌旋律与西方和声技术的结合。
【关键词】沈传薪;《云南民歌五首》;和声分析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几乎渗透到生活巾的各个领域。
因此,以云南民歌为素材改编的钢琴曲,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别具一格。
沈传薪,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创作r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包括《耍灯调》、《山歌》、《打夯号子》、《白族夜歌》、《放马曲》。
于1982年刊载在《音乐创作》杂志,后被各家出版社多次出版发行。
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JVC唱片公司邀请香港钢琴家顺国权先生演奏并录制成立体声唱片,全球发行。
著名钢琴家朗朗曾在音乐会上多次演奏该作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好评。
一、和弦音响结构的中国民族化这个内容主要包括附加音的二度叠置和弦,四、五度叠置和弦,对中国特殊乐器音色的模拟以及弱化和弦的功能性。
其中附加音的二度叠置和弦,四、五度叠置和弦音响的改变,主要是加进了大二度和纯四度音程。
而这些音程又都包含在中国五声音阶之内,并且也是中国弹拨乐常用的音响。
其音乐结构理论与中国五声音阶的“横生纵”有关,五声调式旋律中各音作各种纵向结合而构成的各类和弦结构。
(一)在西方原有的三度叠置和弦基础上加附加音下方谱例巾的第一和第二小节低声部和弦就是附加六度音和弦,使原来的“hsi-re-fa-hsi”和弦变成“hsi-re-fa-sol”和弦。
第二和第四小节是附加四度音和弦“do-fa-sol”和“sol-do-re”,这些和弦都是由五声凋式旋律中各音纵向结合而成(谱例1)。
(二)改用四、五度叠置和弦下方谱例巾第2和第4小节,四、五度叠置和弦搭配使用,构成有八度重复的协和音响,烘托巾夜幕降临的优美意境。
沈传薪《云南民歌五首》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钢 琴曲;作 曲技术;沈传 薪:《 云 南民歌五首》 ;本体研 究 引 言 民族音乐文化 的传承是学界长期关注 的一个重要议题 。【 l 】 作为 民族 音乐有效传承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实践 ,云南民歌创编 钢琴 曲,在历 史上 曾为 丰富中国钢 琴音乐文化作 出了积极贡献并取得 了较为丰硕 的成果 。 《 云南 民歌五首 》系沈传 薪在中 央音乐学 院华东分 院作 曲系求学时创作 的I 。作品 由 《 耍灯调 》 、《 山歌 》 、《 打夯号子 》 、《 白族 夜歌 》 、《 放 马曲》等 五首小曲 组成 。五首作 品不仅保 留了云南 民歌的风格特点 ,并且通过钢琴丰富 的表现手法为 原民歌赋予 了新的色彩 。作 品诞 生后 ,被 选为钢琴系教材、音乐会演奏 曲目,各家 出版社先后多次 出版发行 。 二 、个案 研究 ( 一 )《 耍灯调 》的艺术特色 :《 耍灯调》系 《 云南 民歌五首》 中的第一首 。作 品为:A l l e g r o v i v o s t a c c a t o( 音色 轻 快 、短促 、果断而有弹性的快板 ) 。全 曲共7 7 小节 ,带再现 的单三 部曲式,附加 引子和尾声 ,五声F 宫调式 。分析 图示如 下: 单 三 部 曲式
在放马曲的创作中作曲家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的音乐主题主要采用加花变奏的手法在高中音区进行发展低音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双音加单音组合而成节奏音型模仿马蹄的音效加上对力度速度的综合控制充分发挥出了钢琴的独特音效
任红军
《 沈传薪< 云南民歌五首> 的艺术特色》
沈 传薪 云 南 民歌 五 首 的 艺 术 特 色
引子 ( 第1 — 1 l d , 节) ,可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 小节 以二三度结构为主 的和 弦音 型的齐奏;第二部分是第2 - 7 d  ̄ 节采用托卡塔技法 的两组在不 同的调性上 的空五度音程在高低音 部的交替呈示;第三部分是第8 — 1 l 小节 ,空五度 的和声音程 改为旋律音程 , 先后 以同向、 反向进行的方式, 最后 以八度 平行的方式 同时落在主音上 , 进而 引出音乐主题。 A 乐段 ( 第1 2 — 2 6 小节 ) ,由三个4 + 5 + 6 规模 的对 比乐句构成 。a 乐句,旋律声部 以单音形式 引出欢快 的民歌主题 ,落在商音上 ;伴奏 织体则采 用 引子第一部分 的材料写成 ,引入 了切分节奏 。b 乐句 ,是a 乐句音乐情绪 的进一步展开 ,伴奏织体略有变化 ,引入 了三度 叠 置 的和弦 ;高低音部再次形成复合调性 ,旋律声 部为F 宫调式 ,低音 部则为b E 宫调式 。c 乐句,采用 了a 乐句第1 小 节后 一拍的 音乐素材作分裂模进发展 ,并用b 乐句 前两 小节的音乐材料作结束 。连接 1( 第2 7 — 3 1 小节 ) ,采用 引子第二部分材料写成 。B 乐段 ( 第3 2 — 4 7 d x 节) ,由5 + 5 + 6 三个对 比乐句 构成,从五声F 宫调 式转 至七声b E 宫调式呈示 d 乐句 ,旋律声部 以八分 音符和 十六分音符为主 ,节奏较为 自由;低音织体综合采用 了引子第二 、三 部分的材料写法 ,以均 分律 动形式呈示 。e 乐句 ,对 比 幅度进一步扩大 ,旋律声部 以八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为主 ,但低音 织体 变化不大 。f 乐句,采用e 乐句最后1 小节 的材料 作 分裂重复发展 ,并在结束处转回主调F 宫调式 。连接2( 第4 6 - 5 5 d  ̄ 节) ,综合采用 了引子第 一部分的材料和A 乐段a 乐句 前乐节 材料写成 ,并通过模进手法将音 乐引入再现段 。A 乐段再现 ( 第5 6 — 6 6 d , 节) ,由4 + 7 规模 的两个对 比乐句构成 ,为转调再现 , 仅再现 了A 乐段 前两个 乐句 。材料发展手法与A 乐段基 本相同,但调性发生 了明显变化 ,从F 宫调式转至C 宫调式 ,直到第二 乐 句临近结束时才转 回了主调F 宫调式 ,并采用乐句第l d , 节 的材 料作结束,形成首尾呼应 ,其后再通过1 小节 的休 止引入尾声 。 尾声 ( 第6 7 — 7 7 d x 节) ,主要采用引子材料的第二部分写成 ,并用 引子第 1 , 5节的材料作结束 。 ( 二 )《 山歌》的艺术特色:《 山歌》系 《 云南民歌五首》中的第二首 。作品为 :M o d e r a t o( 中板 ) 。全 曲2 6 d , 节 ,一部 曲式 ,由两个变化重复的乐段构成,附加 引子 和尾 声,五声a 羽 调式。分析图示如下 : 部 曲式
王建中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音乐分析
王建中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音乐分析作者:邓颖彤来源:《黄河之声》2020年第08期摘要: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在1958所创作的,这是具有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组曲,同时融入了西方作曲技法。
《云南民歌五首》分别由《大理姑娘》、《跟哥》、《猜调》、《山歌》和《龙灯调》五首作品组合而成。
本文主要对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中的每一首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理解。
关键词: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中国钢琴音乐王建中在钢琴创作领域十分出众,其代表作品有《情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百鸟朝凤》、《梅花三弄》、《浏阳河》等等。
每一首作品都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味。
王建中钢琴音乐创作中始终贯穿着的精神就是追求“中国风格”和“中国韵味”。
一、《云南民歌五首》的写作背景及特点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是王建中在1958成功创作的一首取材于云南少数民族民歌的作品,描写了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与生活习俗。
在王建中创作此曲的这一时期,正是中国钢琴创作的初步繁荣阶段。
这一时期的作品,无论从调式、和声织体、节奏、和弦音响方面都追求中国的韵味。
因为受到西方现代音乐的影响,现代写作技法也被融入当中。
而以上的这些创作特点正是《云南民歌五首》所能体现的。
二、《大理姑娘》写作特点分析与演奏提示《大理姑娘》是组曲中的第一首。
以含蓄、温婉为开头,音乐意境扣人心弦。
《大理姑娘》描写了大理姑娘美丽、淳朴的形象。
四个乐句是“起-承-转-合”的结构,保持了原民歌的旋律特点。
另外,《大理姑娘》运用了四声部的和声织体,打破了中国音乐惯用的伴奏音型。
在演奏中,左手要弹出深邃的音质。
中声部是一条平稳的旋律,与惯有的单一伴奏性相比,音乐整体丰富,在演奏时要注意其中的对位关系。
作者把民歌旋律贯穿全曲,保持着原民歌的韵味。
第二次原民歌旋律的引入,作了高八度的模仿;在经过一段自由的过渡,原民歌旋律在此重现。
第二次的重现在低声部加入了补充旋律,使低音层次更加丰富,这样的手法有一种你静我动之意。
清新的云南民间风俗乐画——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研究
清新的云南民间风俗乐画——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研究任红军【摘要】王建中的《云南民歌五首》创作于1958年.五首乐曲以云南民歌为素材,以细腻的笔触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图画,作品呈现出精致、清新、典雅、活泼的音乐风格.作曲家在改编创作的过程中抓住了民歌甜美、细腻的韵味,运用短小、简洁的结构形式,充分发挥了钢琴所特有的表现力,把民歌五声性的音乐特色与钢琴技巧相融合,以精巧、别致的艺术形式展示出一组格调清新的云南民间风俗画面,成为了中国钢琴创作领域中的不朽之作.%Wang Jianzhong's Five Yunnan Folk Songs was created in 1958. Five pieces of music constitute the elegantly beautiful scenery pictures, the work presents a delicate, fresh, elegant, lively music style. The composer caught a sweet and delicate flavor in the process of adaptation of the creation, used short, simple structure forms, played the piano performance, fused the folk songs'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 and piano skills, showed a set of pure and fresh style of Yunnan folk custom picture, with exquisite, unique art form, became the masterpiece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piano music.【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3)006【总页数】6页(P81-85,91)【关键词】钢琴曲;作曲技术;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本体研究【作者】任红军【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云南曲靖 655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42一引言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事业尚处在发展的初创阶段。
浅析《云南民歌五首》的技法特色
《 跟歌 》中 ,作者根据 曲子的 中心思 想进行划分 ,以声部作 为标准进行 排列组合 ,间隔为一 小节来模仿 ,造成两人 之间互相 追逐 ,有 问有答 ,连续 不断地运 动形势 。 《 山歌 》则直 接搬用 了 原曲 的基调 ,为 了突出男女对 唱山歌时高亢 、直爽 的野 性 ,反复 改变节奏 ,加长 了原有 的 曲调构 成。而 《 猜 调 》则多重 的模仿手 法 ,模仿 民族 乐器 的声调 ,突 出了乐 曲的表现力 。
( 一 ) 用五声纵合化和 弦来表现 民族韵味 五首作 品的主体采用 了民族特点 的五声性和 弦,具 体着眼点 为整体 的旋 律与主题思 想 的一致 。如 《 跟歌 》的前 四小 节当 中 , 第二小节 的 F 调一直延 伸到第三小节 , 形 成了纵合化 的音乐技法 , 配以持续 的低音 ,使 《 跟歌 》这 首曲子听起来 特别 的清 新婉转 , 而又有着浓浓 的民族韵 味。 《 大理姑娘 பைடு நூலகம்的技术 主要 特点表现重 复性表现 ,其 中的第二 小节 中的和弦中运用 了变徵与变 宫相结合手 法 ,当演奏 到第三节 时 ,变宫转 变为清羽 ,清角则 以半音 的方式 过渡到 ,和声上 出现 了明显 的色彩递进 与增 强 ,让 听众眼前清 晰地出现 了大 理姑娘 的 纯朴 、善 良的形象 。 ( 二 )重叠的和弦置度 《 跟歌 》的曲调旋律用平 行 四度音来起 到加厚 的效 果 ,尤其 是低声部分 ,采用线性 跟进 的模 式 ,场景表 现为恬静 、幽然和朴
个乐 曲。
素的少数地 区风情 。 《 龙灯调 》的开始部分 中 ,采用 了大量 的八 分音符 ,从 高声部一直 延伸到低 声部 ,表现 了舞龙 时那 种热闹 、 喧嚣 的热 闹节 日情景 ,让整个 曲子的艺术感 染力徒然上 升。为 了 进一步增强 欢闹 的场 面效果 ,在 间奏部分 的处理上 ,采 用了低声 部 的半音 ,配合 由 D音和 两种 c调构 成的 大小 两种音 程 ,生动 展现给 听众火 龙飞舞 ,人 声鼎沸 的节 日气氛 。 为了表现少 数 民族个性 十足的幽默 、喜悦场景 ,作 者间隔使 用大和小两 种音程在 《 猜调 》中。为 了增强作 品 的色彩 性 ,平行 处理 四度 与五度和 弦 ,规范 了曲子的整体结 构 ,让 曲调 色彩表现 出流畅 明亮 的感觉 ,同时 ,作者 还淡化 了七 和弦加厚发 到主和 弦
沈传薪《云南民歌五首》演奏探微
{ 1 1)
8小节 为 引子
四 小节
应 有收 尾 的 效 果 。 随后 的左 手 五 声 下 行音 阶 逐 渐 r 复 原 速 为下 亵 l 段 做 准
为 一 句 每 甸 又 分 为 上 下 句 各 两 小
节 。 弹奏 时注 意 触 键 要 集 中象 整 齐 的 步 伐 . 力度 的起 伏 要 少 :重音 记 号 的 位 置 加一 下 踏 板 ( 2) 9— 16小 节 为 A 段 前 四 小 节 为一 句 先 由领 唱
A段
分四句
起承 转 台 的 结 构
每
句 两 小 节 。 右手 的旋 律 应 弹 奏 的优 美 而 积 极 力 度 的控 制 与 乐 句 的 结构 相 呼 应 才 有 表现 力 。左 手 的 和 声 以 下行 级 进 为 主 低 音 的 连 续 平 稳 是 必 要 的 。 结 尾 的延 长 耍 充 分 。 ( 3) 13— 2 0小 节 是 A1段 旋 律 转 为左 手 演奏
教论 鼹坛
沈传薪《 南民歌五首 奏探微 云
文 \ 焦 蕾
搐
曩:沈传薪的 《 云南民歌五首》是一套有特 色的钢琴作品,在弹弄技术上有很 特色。毒
王 从 乐 曲结 构 八 手避 一 分析 T弹 鼻 中需 注 意 的技 术 问 题 。
关键词 :《 云南民歌五首》 沈传薪 中国钢琴作品
小 节处 右 手 转调 进 八 C 宫调
更 为 明亮
踏 板依 日要在 小 节末 尾运 用 6 4小节 开 始双 手 为 结尾 做 准备 。 6 4厦 65小节 的 节
《耍 灯 调》 是 运 用 广 泛 流 行于 云 南 汉 族 的花 灯 歌 舞 素
浅论沈传薪的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的民族风格
浅论沈传薪的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的民族风格作者:李琼王珂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0期摘要:文章以研究云南民间和民间风俗为文化、艺术背景,探索作曲家保存民间音调,利用中、西创作技法,创作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增进演奏者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与理解。
关键词:云南民歌;中国民族音乐;钢琴曲;民族风格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0-0092-02目前,以清新的艺术格调、浓郁的民族特色展现在中外乐坛上的中国钢琴音乐,引起了广大听众的欣赏兴趣和普遍关注。
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是作曲家、钢琴家们将中外科学的作曲理论与技术同优秀的民族音乐有机结合的产物,作品从音乐素材到表现内容,从作曲技术到演奏方法,均以充分反映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审美情趣,揭示民族风格、民族韵味为基本宗旨。
作品内容或反映我国人民丰富的生活、崭新的风貌,或展示意趣盎然的民族风情、地方习俗,或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秀美景观,或讴歌中国人民为生存、为独立、为自由而奋斗的英雄壮举与伟大精神。
本文试图以沈传薪先生创作的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为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分别论述。
中国钢琴音乐大多数是具有明确的个体标题的标题音乐,这里的标题不仅仅是作品的题目或名称,更重要的是它往往为人们感受音乐作品情绪已经提供了参照的线索,理解音乐祖品的思想内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如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就由五个标题组成:《耍灯调》、《山歌》、《打夯号子》、《白族夜歌》、《放马曲》。
虽然作品标题与音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简单而直观地理解,但这种标题总是能够使作品的演绎与欣赏、传播与普及变得更加容易。
一、“乐器说话”具有自然口语不能实现的传递功能——《耍灯调》《耍灯调》所描述的是少数民族人民在丰收过后,敲锣打鼓庆丰收的欢快场景。
他们奏起各种各样的乐器,相互传递喜悦之情。
《耍灯调》中就描绘了各种各样乐器的声音。
滇西民歌《小河淌水》的音乐艺术分析
滇西民歌《小河淌水》的音乐艺术分析《小河淌水》是一首源自中国滇西地区的民歌,歌曲以其简单朴实的旋律和饱含深情的歌词而闻名。
这首民歌传承了丰富的地方文化,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本文将对这首民歌进行音乐艺术分析,深入剖析其旋律、节奏、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
首先从旋律上来看,《小河淌水》的旋律简洁明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歌曲采用了五声音阶,展现了民歌独特的旋律魅力。
整首歌曲结构紧凑,音域宽广,旋律曲线流畅自然。
在旋律的编排上,突出了古朴、清新的风格,给人以纯朴、自然的美感。
歌曲的旋律饱含着滇西地区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憧憬。
在节奏方面,《小河淌水》采用了简单的二拍节奏,简单明快的节奏构成了歌曲的韵律美感。
歌曲的节奏感强烈,给人一种轻快、活泼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清澈的小溪旁,感受着悠悠流水的节奏。
歌曲的节奏简单易学,容易引领听众一起跟唱,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是一首适合群体演唱的民歌。
整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中国民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歌曲的表现形式更是其音乐艺术的一大亮点。
《小河淌水》以其淳朴的表现形式展现了滇西地区的丰富文化内涵。
歌曲采用了独特的传唱方式,没有过多的华丽修饰,简单而真挚的歌词贴近生活、平易近人,将人们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情感细腻地传达出来。
歌曲的表现形式清新朴实,富有感染力,能够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滇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人文气息。
从文化内涵上来看,《小河淌水》具有丰富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人文情怀。
歌曲以小河淌水为题材,歌词中表达了人们对故乡风景的眷恋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所展现的是一种优美、平和、无拘无束的乡土生活情调,歌颂了劳动人民对家园的深情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这种文化内涵使得歌曲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的情感抒发。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是一首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歌,其艺术特色和演唱风格充满了云南的民族色彩和山水风情。
在演唱风格上,小河淌水采用了云南民族音乐的特点,旋律轻快欢快,整体给人一种欢快愉悦的感觉,歌词简洁明了,质朴而真挚。
小河淌水的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动听。
起伏的音符构成了一首优雅的乐曲,仿佛眼前出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流淌在广袤的大地上。
整首歌曲气氛欢快,给人一种畅快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小河边,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活力。
歌词中融入了大量的山水意象和田园风光,体现了云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乡村风情。
比如“小河淌水哗哗哗,小鸟儿唱啾啾啾”、“青青山上藏蜜蜂,美丽的姑娘家正出窗”等句子,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和谐景象和宁静生活的美好。
这些描绘给人一种宁静和自然的感觉,使人们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浓厚的乡土氛围中。
小河淌水的演唱风格也十分独特。
云南民歌通常注重嗓音的自然真实,唱腔多样而活泼,充满了地方特色。
演唱时,一般采用合唱的方式,由一人主唱,伴以和声合唱。
这种演唱方式使整首歌曲更加生动活泼,增强了人们的共鸣感和参与感。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还经常伴有舞蹈表演。
舞蹈动作轻盈活泼,多以手臂的扇动和跳跃的脚步为主,形象地表现了小河流淌的动态和生命力。
舞蹈与歌曲相结合,更加丰富了演唱的艺术表现形式,给观众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享受。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展现了云南的民族风情和山水风光,其艺术特色和演唱风格极具地方色彩和鲜明个性。
旋律优美流畅,歌词简洁明了,充满了青春活力和自然的气息。
演唱时采用了合唱方式,增强了参与感和共鸣感。
加上舞蹈表演的补充,使整个演唱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们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享受。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了云南民歌中的一朵瑰丽的花朵。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郭志鸿《云南民歌五首》研究
作者简介 : 任 红军 , 曲靖 师范学院音 乐舞蹈 学院副教授 , 主要从事 音乐学理论 、 民族音 乐学研 究。 ①
②
・
除 了《 云南民歌 五首》 之 外, 郭志鸿根据 云南 民歌 创编 的钢琴 曲还 有《 四首 小品》中根 据侗 族、 哈 尼族 同名 民
这是一 首哈尼族 阿茨。阿茨 亦称 阿哧 , 是哈 尼族对在野 外唱 的山歌和情歌的 总称 。
第3 6卷
第 2期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Q U J I N G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0 1 . 3 6 No . 2
Ma r . 2 01 7
2 0 1 7年 3月
传 统 与 现 代 的 融 合
3 ) 等等 , 这些不协和音程的出现都为丰富作品的 和声 色 彩作 出了重 要 贡献 。 谱例 1 : 郭志鸿《 比谁都美丽》 第 5— 6 小节
律, 节 奏略 有变 化 , 音 乐 结构 进 行 了缩 减 , 仅 保 留 了原 曲的两 个乐 段 ; 通过 旋律 及 织 体声 部 大 量使
歌 创编的《 泥鳅—— 田埂的歌》 以及根据 苗族情歌“ 夜歌 ” 音调创编 的《 蝉 虫—— 林子 里的歌 》 两首作 品。
l】 0・
任红军 : 传 统 与 现 代 的 融合
各上下旬形成“ 平起落 ” 的结构。上句从低音 区
开始 , 立 即跳 到 中高 音 区 , 下 句 继 续 在 中 高 音 区 回旋 , 再 回到 中低 音 区 。 _ 3 全 曲结 构 短小 , 唱词 为 自由体 , 曲调 舒缓 自由 , 五声 羽 调 式 , 最后 一 句 点 出 了歌 曲主 题 “ 我 的情 人 比谁 都 美 丽 ” , 集 中 表
浅论沈传薪的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的民族风格
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音 乐作品 , 增进演奏者对 中国民族音 乐文化的学. - a - 与理解 。
关键 词 : 云 南 民歌 ; 中国 民族 音 乐 ; 钢琴 曲; 民族 风 格 中图分 类号 " J 6 2 4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 3 0 — 0 0 9 2 — 0 2
我 国 民 间乐 器 是 非 常 发达 的 , 如 口弦 , 口弦 是 很 多 民族 早 期
今, 在轻松而欢愉的气氛 中度过夜晚的闲暇 。 青年男女喜欢 聚此
唱歌 , 分 男班女班 , 各班有一位领头者 , 女班先 唱 , 男班后 唱 , 要 求两个 班子对答如流 ,衔接 自然。这种对歌一般 多属 于即兴表 现, 通过歌唱展示歌手的聪 明才智 , 往往是青 RA T URE L I F E
2 O 1 4 — 1 0
浅论沈传薪的钢琴 曲《 云南民歌五首》 的民族风格
李 琼, 王 珂
( 湖南城 市学院 , 湖南 益阳 4 1 3 0 0 0 )
摘 要: 文章 以研 究云 南民间和 民间风俗为文化 、 艺术背景 , 探 索作 曲家保存 民间音调 , 利 用中、 西创作技 法, 创作具
流传 的一种“ 簧舌震 动、 口腔共振 ” 的简单乐器 。 口弦作为娱乐工具 , 在 田间山头劳动或在婚俗喜庆场合 , 人 们用1 3弦来表现谚语 、 故事 , 或用 以摹拟云雀 、 布谷鸟的歌唱 , 模 拟蛤蟆的叫声 , 啄木 鸟的叩木声 , 已取得对 自然 的音 响现象 的模 仿而给人带来 的喜悦情绪 。 又如在 众多 乐器 中较普 遍采用 者——木 叶和各 种 类型 的 鼓, 有土鼓 、 木鼓 、 皮鼓 、 铜鼓成为统一节 奏的核心。在云南 的少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的创作技法分析
面, 也摈除 了大小调和声功能序进 的条 框 , 主要以体现和声 的
色彩性为 主 。采 用平 行结构 的和弦 , 五度 音程 的平 行 进 四、 行, 还有四 、 五度叠置 和弦 ( 琶音 和弦 ) 的平 行进 行 , 种手 法 这
行的形式依附在 下方 , 出 淡 、 的音乐意境。 刻画 清 宁静
旋律声部为 D 调式 , 商 而终止和弦却 结束在 D羽调式 的五 声
纵合上 。又如《 跟歌》 的终止式 采用级 进 的根音关 系 , 山歌》 《
声调式 中, 大二度是它 的基本音 程 , 二 度音程音 响尖锐 、 小 刺 以隔开几个八度 的同音结束全曲。这 两首乐 曲都采 用 了无半 音倾向的导 和弦 , 音与 主音形 成 徵羽 大 二度 , 弱 了倾 向 导 削 耳, 具有强烈的不协和性 , 常用于特殊音响模拟 或意境表现 的
助。
上例是《 大理 姑娘》 的片段 , 二小节 切分 音 c与下方 三 第
G与 A c D纵合成五度 四音列式 。 、、 又如 下例《 跟歌》 的片段 , 在第二小节 中 , 一拍 上方三 声 第
部延 留音与下方旋 律纵合成小 七和弦四音列 式。
国钢琴音乐的创作 以及演奏与教学提供一些有 益的借鉴 与帮 声部纵合成大三和 弦的 四音列式 的变 体。在第 九小 节第二拍
・
[ 收稿1期106 0 — 7 3 2 — 6 1 0
・・
[ 作者简介] 贾俊萍, 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音乐系讲师, 女, 音乐学硕士。教学及科研主要方向: 钢琴教学研究。
l3 7
维普资讯
王建 中的钢琴音乐创作 中, 和声 进行 、 在 终止式 的处理 方
上例《 大理姑娘》 片段 , 第二 小节第 二拍 由内声部 引出 在
谈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的钢琴演奏
谈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的钢琴演奏■胡兰从钢琴演奏的艺术实践与教学来看,作曲家王建中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很受钢琴演奏者和学习者的喜爱,虽然这五首作品都不是很长,技术难度也不是十分复杂,但是在各类音乐会和教学场合中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这就表明这部作品在众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钢琴曲当中是出类拔萃和深受欢迎的。
但是在认识和处理这首作品的过程中,甚至在认识和处理根据中国民歌改编的其他一些钢琴曲的作品上,一些钢琴演奏者或学习者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导致在诠释乐曲方面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鉴于此,笔者通过对王建中这首作品的理解来谈一下如何进行演奏,以便在认识上使一些钢琴的演奏者或学习者获得一些经验,从而在演奏中国民歌的钢琴改编曲方面获得较好的表现。
一、对音乐语言的突出和重视中国民歌大多都是在民间口耳相传而成,各地一些优秀的民歌可能要历经很长一段时间的流传后再经民间艺人的提炼和演唱流传下来,因此与我们理解的西方音乐不同,西方音乐大多是由作曲家独立创作完成,其个性因素很强,而中国民歌则共性较为突出,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口语化的音乐语言。
众所周知,音乐是有语言的,比如歌曲就是由旋律和歌词构成的,但钢琴一类的乐器却用不上文字,更不用说民间各地差异很大的语音或语调了。
然而用乐器来讲述人的语言却是完全可以的,世界上很多优秀的器乐演奏家,如我们熟知的钢琴家霍洛维茨、伯恩斯坦,小提琴家帕尔曼、文格罗夫就是如此。
那么究竟如何用钢琴来讲述云南民歌的语言呢?让我们通过语言的音调和语气来分析一下这首作品吧。
以《云南民歌五首》之一《大理姑娘》为例,这首开篇的曲子看上去非常的简单,整个作品似乎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但实际却不然,这一类作品的难度恰恰就在于对音乐语言的要求十分特殊,它要求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演奏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谱例1:这个部分是《云南民歌五首》之一《大理姑娘》的主要乐段,乐段是由四句构成,其音乐语言的特点是切分音。
《云南的歌会5》教案分享,教师课堂教学大赏
《云南的歌会5》教案分享,教师课堂教学大赏云南的歌会5教案分享,教师课堂教学大赏的文章近年来,云南的歌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在云南的歌会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歌曲,可以看到演唱者们满怀激情的表现。
其中,云南的歌会5影响最大,歌曲的风格多样,曲调优美动听,内容也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在云南的歌会5中,教师们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他们融入了歌曲教育理念,将自己的理念和思想注入到教学中。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潜能、拓展思维。
在云南的歌会5中,教师们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将歌曲与文化、地理的教学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整个内容。
此外,教师们还会引导学生,让他们去探究歌曲的背后含义和歌曲的文化背景。
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除了将歌曲教育理念融入课堂中,教师还采取了许多创新教育方式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整个课堂内容。
此外,教师还增加了课堂小游戏,这样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些创新教育方式的运用,让学生受益匪浅,也更加喜欢学习。
在云南的歌会5教学中,教师们运用了许多创新的教育方式,让歌曲教育理念充分地发挥出来。
他们通过将歌曲教育理念与文化、地理、历史等紧密结合,并采用多媒体教育方式以及课堂小游戏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认知认识和思维拓展,同时也在歌曲教育中注入了更多的生命力。
希望在未来,教育界在歌曲教育中能够更加注重方法和方式的创新,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歌曲的美妙旋律中获得更加全面丰富的成长。
朱践耳《云南民歌五首》研究
朱践耳《云南民歌五首》研究任红军【摘要】朱践耳先生的钢琴组曲《云南民歌五首》是中国钢琴音乐文献中的一部精品.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为探索如何将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术理念和方法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作出了积极贡献.【期刊名称】《曲靖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7页(P104-110)【关键词】钢琴曲;作曲技术;朱践耳;《云南民歌五首》;本体研究【作者】任红军【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云南曲靖655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42.22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1]作为民族音乐有效传承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实践,云南民歌创编钢琴曲,在历史上曾为丰富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2]如老一辈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的钢琴组曲《云南民歌五首》便是这其中的一部精品。
作品创作于1962年,音乐主题均来自云南民歌。
时年刚刚留学归国的朱践耳,在创作上也日趋成熟,而这部作品就可以说是作曲家在学习了西方较为先进的作曲技术理论知识回归后,开始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现代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卓越成果。
作品无论是对原民歌主题音调的继承、曲式结构的布局安排,还是和声、复调、织体、调式、调性等音乐材料发展手法的综合运用等,都体现出了作曲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创作方法和思想理念。
(一)《山歌》的艺术特色《山歌》系《云南民歌五首》中的第一首。
作品为:Andante Semplice echiaro(纯朴、透明)。
全曲17小节,为一部曲式,含引子和尾声,五声#f羽调式。
分析图示如表1:作品取材自云南汉族山歌《弥渡山歌》。
原民歌共有两段八句唱词,五声羽调式。
首段四句全部是兴、比,后段开始也是兴句,到“花轿搭起走过来”才最后揭开了题旨,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段,是很“南方化”①之所以说该作品的表现手段是很“南方化”的,是因为作品的音乐也如唱词,如开始的两小节长音,就是南方民歌中常见的“引腔”。
浅析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曲式结构
浅析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曲式结构
张海亮
【期刊名称】《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23)002
【摘要】改编《云南民歌》钢琴曲主要是以云南流传非常广泛的民歌为首要题材,然后作曲家再通过发挥聪明才智将这些民歌改编成钢琴曲.这些钢琴曲一般都具有短小、精细、清新和典雅的特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出云南人们的生活情景.本文主要通过写五首经过改编之后的云南民歌的曲式结构,提高听众对钢琴曲曲式结构的了解.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张海亮
【作者单位】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福建福州,3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4.1
【相关文献】
1.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的创作技法分析 [J], 贾俊萍
2.浅析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曲式结构 [J], 左峰;梁海景
3.浅析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的演奏处理 [J], 房新宇
4.浅析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的音乐特色 [J], 朱芳
5.桑桐《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曲式结构分析 [J], 王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民歌山歌的调式
云南民歌山歌的调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云南民歌山歌是云南民间传承下来的一种独特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当地山区和农村地区,人们通过山歌传递着自己的情感、故事和生活体验,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山歌文化。
在云南的山歌中,有着丰富的调式体系,不同的山歌会采用不同的调式来表现不同的内容和情感。
云南的山歌调式主要包括十二个不同的音调,分别是棂、据、他、农、厝、光、权、眯、妙、漂、建、燠。
每个调式都有其独特的音韵特点和表现形式,使得云南的山歌音乐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变化。
在这十二种调式中,最为常见的是据调和他调。
据调是一种比较沉稳、深情的调式,常常用来表达爱情、思乡和思念等情感。
它的音色较为圆润,旋律感十分饱满,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而他调则是一种比较欢快、活泼的调式,常常用来表达悠闲、喜悦和幸福等情感。
它的音色轻快明快,旋律节奏感强烈,令人感到愉悦和生动。
除了据调和他调以外,农调也是云南山歌中常见的一种调式。
农调的音色浑厚刚劲,节奏简单明快,常常用来表达对农村生活和农耕文化的赞美和思考。
通过这种调式,人们可以感受到云南山区的田园生活和农村风情,体味到大自然的恩赐和人文的关怀。
在云南的山歌中,不同的调式可以相互融合和变化,形成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这种多样化的调式体系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故事来选择合适的调式来表达,使得音乐更加丰富而生动。
云南的山歌调式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表达,通过这些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和人文的美丽,体味到岁月和生活的温暖。
【此处文字总数不满2000字,如有需要请继续添加内容】。
第二篇示例: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势险峻,山高水长,素有“山水云烟之乡”之美誉。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歌山歌。
这些歌曲传承了云南独特的文化和民俗风情,融合了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元素,展现了云南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云南民歌五首》的技法特色
作者:丁莉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3年第10期
摘要:《云南民歌五首》是我国著名钢琴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改变的著名作品,对以后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析《云南民歌五首》的技术构成,探讨所采用的和声结构,复调手法和调式的运用,可以揭示其音乐的民族特色。
《云南民歌五首》是我国著名钢琴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改变的著名作品,对以后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析这五部作品的技术特色,能为我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传统民歌的改变和演奏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一、充分表现民族特点的和声结构
(一)用五声纵合化和弦来表现民族韵味
五首作品的主体采用了民族特点的五声性和弦,具体着眼点为整体的旋律与主题思想的一致。
如《跟歌》的前四小节当中,第二小节的F调一直延伸到第三小节,形成了纵合化的音乐技法,配以持续的低音,使《跟歌》这首曲子听起来特别的清新婉转,而又有着浓浓的民族韵味。
《大理姑娘》的技术主要特点表现重复性表现,其中的第二小节中的和弦中运用了变徵与变宫相结合手法,当演奏到第三节时,变宫转变为清羽,清角则以半音的方式过渡到,和声上出现了明显的色彩递进与增强,让听众眼前清晰地出现了大理姑娘的纯朴、善良的形象。
(二)重叠的和弦置度
《跟歌》的曲调旋律用平行四度音来起到加厚的效果,尤其是低声部分,采用线性跟进的模式,场景表现为恬静、幽然和朴素的少数地区风情。
《龙灯调》的开始部分中,采用了大量的八分音符,从高声部一直延伸到低声部,表现了舞龙时那种热闹、喧嚣的热闹节日情景,让整个曲子的艺术感染力徒然上升。
为了进一步增强欢闹的场面效果,在间奏部分的处理上,采用了低声部的半音,配合由D音和两种C调构成的大小两种音程,生动展现给听众火龙飞舞,人声鼎沸的节日气氛。
为了表现少数民族个性十足的幽默、喜悦场景,作者间隔使用大和小两种音程在《猜调》中。
为了增强作品的色彩性,平行处理四度与五度和弦,规范了曲子的整体结构,让曲调色彩表现出流畅明亮的感觉,同时,作者还淡化了七和弦加厚发到主和弦的过渡。
二、多样的复调手法
(一)采用了模仿的手法
《跟歌》中,作者根据曲子的中心思想进行划分,以声部作为标准进行排列组合,间隔为一小节来模仿,造成两人之间互相追逐,有问有答,连续不断地运动形势。
《山歌》则直接搬用了原曲的基调,为了突出男女对唱山歌时高亢、直爽的野性,反复改变节奏,加长了原有的曲调构成。
而《猜调》则多重的模仿手法,模仿民族乐器的声调,突出了乐曲的表现力。
(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大理姑娘》中有四个声部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适当的组合,造成了时静动,高潮起伏的演奏效果。
《猜调》主声部表现为跳跃和高潮,而伴声部则持续的低音,同时的比较形成了明显的冲击。
三、色彩性的调式运用
作者在五首作品的色彩表达上主要采用了二度和三度作为主要表达形式,间隔采用变化音,丰富了曲目的整体色彩。
在《大理姑娘》中的变换音节中,在D调基础上插入了降B音再转换到F音。
《猜调》在调式运用多次复合调式技法,例如在第三节中开始为D调,接下来则使用了七和弦,又将降E音旋转在过渡音节中,让音乐充满了明亮的变化。
四、鲜明的曲式结构
《大理姑娘》共有37个小节,伴有间奏,主要为两大结构。
第一部为两个乐句(1—8小节),旋律在右手的高声部以连续切分的节奏形式出现,中声部为平行三度的连续进行,主音D在低音部持续出现。
9-15小节节奏开始加快,在10和11节当中加入F音。
12-15节采用了细微的和声变化。
在间奏过渡中,采用了降B音,又在高八度音区加入了主调。
第二部中以平行三度进行,主音以滑奏音型结尾。
《跟哥》为整体重复两次,且共有37小节。
第一乐段(1—10小节),主旋律由五个乐句构成,采用了卡农的演奏手法。
,右手主旋律在高声部出现,中声部以大二度上行为主,左手和声为双音的连续进行,以五度音程与三度音程的交替进行为主。
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类似。
第三乐段主旋律由单音音型变为四度双音音型重复出现,左手伴奏音型以琶音上行为主。
最后四个小节,以低八度来结尾。
《猜调》全曲的基调为八分和十六分音符交叉组成,加入升C音和小二度音程。
将升C 音与还原C音同时并用,又运用小二度倚音和二度音程,充分表现了原曲自身幽默、机智曲风[4]。
《山歌》乐曲结构为再现的二部曲式,全曲为五声G羽调式。
第一段音调上行,先以隔八度上行,再以隔八度下行。
第二段先是采用了空五度的和弦。
第三段跟第三段相似,采用了
非本调的手法。
第四段的节奏比上几段有所紧凑,左手的和声连续的弹奏,还采用了断奏的手法。
最后一段将曲段扩充至5小节,平衡了整个乐曲。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云南民歌五首》钢琴曲创作过程中,作者所采用的技法特色始终围绕民族特色这一主旋律,无论是和弦结构,还是复调手法和调式运用,让钢琴曲这一极具西方特点的艺术表演作品依然保持浓重的民族韵味,体现了云南地区别样的民族风情。
【参考文献】
[1]贾俊萍.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的创作技法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6(05)
[2]左峰,梁海景.浅析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曲式结构[J].咸宁学院学报.2008(05)
[3]刘青.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之< 大理姑娘>》创作探微[J].大众文艺.2012(24)
【作者单位:榆中县秦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