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合集下载

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教育广角·一、课题主要内容本课题以国内外关于校企合作的理论作指导,围绕卫生职业学校通过联合办学,校企合作为医药行业、食品卫生行业、医疗卫生机构、大健康服务行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开展相关政策理论研究,探索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形势下,充分利用政策环境,根据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于医护、药学和相关医学类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与相关企业在专业开办、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生源领域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并在招生、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修订教学方案,签订合作协议,达到校企“双赢”,提高卫生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和综合效益。

同时为省内外兄弟院校提供校企合作的案例、经验积累和工作的指导。

二、课题研究意义传统的卫生职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索合理有效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本项研究将系统分析当前卫生职业教育的利弊,并借鉴国内外卫生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适合国内实际情况的校企结合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对该模式进行验证,最终将归纳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卫生职业教育模式,为优化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三、学校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效1.搭建了“两个”平台。

一是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组成。

定期召开会议,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研讨,提出专业建设指导性意见;开设专业教育专题讲座,参与学生专业技能考核,交流学生学习情况,使学校教学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更好对接。

同时根据企业专家提供的学生实习就业工作信息落实教育质量跟踪调查,使专业建设健康、正确、有效的进行。

二是成立“校企合作协调管理领导小组”,人员由企业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学校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班主任组成,负责协调、管理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制订校企合作实施性教学计划,监督检查学生学习培训的全过程,协助安排学生见习实习,推荐学生就业。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开展项目、联合培养人才、共享资源和共同创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养环境和机会,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重点介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首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课程,将企业实践经验融入到课程设计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实习实训的方式,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实践,与企业员工一起工作,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

二是开展科研与产业合作。

学校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践探索,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是联合培养人才。

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以企业为教育基地,学校为教学指导,共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学生在企业实践,掌握实践技能,同时受到企业职业素养的熏陶。

其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

校企合作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使双方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机制,可以为校企合作提供科学指导。

二是研究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校企合作对于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研究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可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是研究校企合作的效果评价。

校企合作的效果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情况、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研究校企合作的效果评价,可以了解校企合作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总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利共赢。

[实用参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实用参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许昌工商管理学校二O一四年十二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

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

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

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

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GG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GG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

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高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深入了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运行情况、问题和挑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以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针对其中一具体校企合作项目的案例分析,深入了解该模式的运作情况和效果;通过对相关高校和企业的实地调研,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四、研究结果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将高校的教学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二是能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发展,实现共赢。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校企合作的机制尚不完善,双方在资源共享、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校企合作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需要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实际项目;三是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需要更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建立起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二是改进校企合作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注重实践活动和实际项目的开展;三是完善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我们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对策。

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成果和建议,能够促进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为高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能够体现出良好的逻辑性和深度
一、综述
公共与私有利益的重叠驱使校企合作成为当下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和高校都深切感受到了这种合作模式的重要性。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校
更好地实施人才培养的目标,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近年来,大量的
高校都已经进入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中。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
1、实行学生实习
公司与学校的合作可以实行学生实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可以
在学生实习期间让学生接受企业的各种标准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学有余力
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技能。

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掌握企业的标准、实践经验,这样可以更好地充实学生在高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为
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2、开设课程
除了实行学生实习外,企业也可以与学校进行课程合作,开设企业希
望学生掌握的技能、知识或具体行业方向的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
学习他们所关心的行业知识。

学校也可以安排企业的专家来上课,给学生
介绍他们所在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这个行业的最新进展、重大赛事和活
动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他们所关注行业的发展。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结果及研究
1、增强学生的职业观。

人才培养模式结题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结题报告

“校企共育、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题组一、问题提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2012年眉县职业教育中心成功申报了国家改革示范校建设项目。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明确提出,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任务建设之一,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和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本着“围绕县域经济办学、遵循职教规律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德才兼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为目标,专业设置上与社会需求相配套,培养方法上重点突出操作技能,坚持“质量立校”的学校发展思路。

学校多年办学,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学校与四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强力推进“校办厂”、“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培训”等。

然而办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不适应还比较突出;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还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一些企业的生产也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企业对员工的技能培训需求也非常迫切。

校企合作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研究目标(一)共同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与合作企业根据培养目标和企业生产实际,协商确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共同承担有关教学管理职责,通过技术培训和师资培训,使教师能及时掌握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

(二)共同实施技能型人才项目培训。

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使学校成为企业的“后方”基地,学校源源不断的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员工,实现校、企人才培养的“双赢”。

(三)共同打造师资队伍。

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指导专业课程开发,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生产车间轮训,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开设讲座,以及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等方式,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许昌工商管理学校二O一四年十二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

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

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

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

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总结材料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材料撰稿人:贾祯校稿人:冉永红审核人:李斌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在内的八点要求。

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处理好学生“工”与“学”的关系。

因此,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各中职学校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由于不同层次的中职学校工学结合采取的形式和方法不同,学校与企业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

但在结合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

这些困难和问题困扰着学校和企业,阻碍着工学结合的开展。

我校中餐烹饪专业近两年来,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就业和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但是在实践和探索中也遇到一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校中餐烹饪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

1.创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新途径根据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发展的需求,我校与西水湾大酒店创建了较高标准、固定的中餐烹饪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与上海铭源大酒店的合作为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

2012年,学校领导经多次考察与调研,与凤城大酒店、金阳酒店、西水湾大酒店、肖老四清真餐楼、上海铭源大酒店等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采取“1+1+1”的培养模式;2013年3月,学校与西水湾大酒店举行了盛大的协议签定、授权与挂牌仪式,把西水湾大酒店作为我校中餐烹饪专业实训基地。

学校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与产业界之间的一种紧密合作模式,通过共同合作以解决双方面临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模式不够灵活,传统的实习模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等。

因此,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探索一种更加灵活、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3.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分析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通过对现有校企合作模式的评估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种更加灵活、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3)实践校企合作模式:选择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合作,利用所提出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实践。

(4)评价实践效果:通过对实践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对所提出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验证和改进。

3.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调研和分析:通过查阅文献、采访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对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2)模式创新:通过对现有校企合作模式的评估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种更加灵活、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3)实践与改进:选择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合作,利用所提出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实践,并通过定期访谈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和改进意见。

(4)评价效果:通过对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所提出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验证和改进。

四、研究成果与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合作模式单一、实习内容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实践与研究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实践与研究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实践与研究加强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高职强校办学目标的根本途径。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在近四年的高职办学历程上,树立了以订单培养为切入点,校企合作育人为宗旨,以培养企业首选的毕业生为目标的先进理念,形成了“校企利益共赢、合作育人共管、教学资源共享、招生就业联动”的合作育人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校企合作新路子。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实践研究一、校企合作育人的研究与实践(一)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由学院教学专家和企业能人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方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开发、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等工作。

1.充分调研企业人才需求高职学院为企业培养首选的毕业生是最重要职责,为了对企业负责,对学院发展负责,对毕业生前途负责,我院规定每年进行一次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工作。

畜牧兽医系在调研中得知宠物美容与医疗人才紧缺,于是调整专业方向,开设了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目前该专业每年生源均在100名左右,而且就业供不应求。

信息工程系在调研中得知3G移动通信成为当今的时尚,于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开设了“3G移动通信”专业方向,当年40名招生计划全都录满。

同时,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还注重岗位需求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改变调研方法和调研技巧。

比如,选择企业中层管理者比企业高管更能细致地说明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再如问答式的调研不如问卷式调研,问卷式调研不如改错式调研。

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在进行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调研时,将典型9个典型工作任务、37个行动领域及9个学习领域列表打印,让7名企业中层管理者来改错。

2.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每年5月份,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都将例会,共同研讨暑假入学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工学交替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岗位主导,德能并重,产教结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由“职业素质课程、专业知识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组成的“新四块”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回答下面的问题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
本文旨在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进行概述,首先对传
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当前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次从企业、学校和学生
三方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最后,针对性的讨
论了几个关键性问题。

研究发现,校企合作模式有效的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激发学生就业活力,促进学校教育,维护公共权益,促进技术创新,提升
了教育素质及学生的就业技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就业选择。

本文
提出,现任高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制定合理的就业政策;企业要承担起更
多的社会责任;学生应坚持诚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自身实力和责
任决定自己成败。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1.校企合作模式有哪些?
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
(1)学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着重于培养未来企业需求的基
本能力,校企双方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企业-学校联合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通过企业参与学校的教育,对学校的专业课程进行,使学生更加关注实践,更好的掌。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112189)“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负责人 主要参加人员 ::经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被批准为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为201112189。

课题主持人为罗润芝,系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专任教师,高级工程师、讲师。

主要成员为胡国文、王景慧、刘英梅、孙俊琴、罗元东、杨雪琴。

自课题立项以来,在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工作,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

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向各位领导、专家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概述(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选择课题的背景和动因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人才的使命,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学生缺乏职业技能素质的训练,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

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因此研究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长效合作,互利共赢,共育高技能人才,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值得研究。

【最新】校企合作结题报告word版本 (12页)

【最新】校企合作结题报告word版本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校企合作结题报告篇一: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研究和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61010407)《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研究和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苏州市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建设课题组执笔人顾建飞课题组组长:季松林副组长:孙俭成员:吴建东、孙燕红、顾丽芬、殷建中、顾建飞、王卫国等。

一、概念界定“校企合作”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

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运用知识或技术,完成相应职业活动的智力活动方式或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校企双方目标、利益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企业等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互惠共赢,着力构建一种相互渗透、整体发展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合作模式。

二、理论依据1、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奠基人黄炎培先生在1926年提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联络。

”并强调办职业教育,“着重在社会需要”,“必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

2、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范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这是世界上首推的一种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

其主要做法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学生一边在企业里训练实际操作,一边在职业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企业训练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企业训练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职工培训模式。

其它如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等。

学校完全可以在吸收和借鉴国外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结合我国各类高职院校和企业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定稿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定稿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定稿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校企合作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校企合作,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然而,在实践中,校企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内容不够紧密、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限制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有必要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提高校企合作的效果和效益。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索和总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和有效策略,为校企合作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和评价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的背景和问题。

2.探索和分析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归纳总结其优点和特点。

3.基于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和影响因素。

4.提出改进和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和建议,以实现更好的效果和效益。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综合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

具体步骤如下:1.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了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

2.分析和评价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的背景和问题。

3.收集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成功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和总结。

4.进行实地调研,选择若干校企合作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实践经验和有效策略。

5.设计并发放问卷调查,了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和影响因素。

6.分析调查数据和实地调研的结果,提出改进和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和建议。

四、研究预期结果和创新点本研究预期可以总结出一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和有效策略,为校企合作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研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和影响因素,并总结出一些可行的策略和建议。

2.通过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加强研究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

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

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研究与实践成 果 报 告一、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原煤炭工业部所属的行业院校,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1998年,学校由原煤炭部划归辽宁省管理,原来的行业办学资源优势逐渐减弱。

1999年,国家扩大招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地方高校承担起扩招的主要任务。

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面临生源变化与社会需求的双重压力。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学校开始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

1999年提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2003年提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懂工程、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2006年确定了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2007年出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指导意见》,2008年出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施意见》,从试点开始逐步全面推进。

学校综合分析毕业生的服务面向、社会需求和招生生源情况,确定了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创新型人才就是利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社会、企业等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取得创新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核心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优良的综合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构建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由于缺少载体,校企合作教育通常主要覆盖实习环节,对于课堂教学和课外创新训练涉及较少,导致校企协同不能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校企合作中,由于高校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动力不足、合作路径不明、合作效果不佳,导致校企协同缺乏长效机制、校企合作难以持久。

针对以上存在的教学问题,学校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以企业真实问题(企业和社会中的工程问题、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等)为载体,将校企协同贯穿于全过程”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见图1)图1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该模式以企业真实问题为载体,以“带着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带着问题的工作性实践、带着问题的创新性训练”为核心,以“问题提供、课程建设、岗位征集、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教学运行机制和校企协同机制”为保障,将校企协同贯穿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2009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课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目录1、主报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1)2、附件1:校企合作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10)3、附件2:订单式培训模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8)4、附件3:校企“双导师制”技师培养模式研究 (25)5、附件4:“培训不离岗课堂在现场”---校企合作共创培训新模式 (31)6、附件5:订单式培养“海水淡化”项目协议及培训计划 (36)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实践,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意义、主要模式进行了全面梳理及总结,并对今后的校企合作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研究,就校企合作方向和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各项工作的时间已不算短,凭借背靠首钢公司各生产厂矿的有利条件,在日常教学活动、学生管理等方面均有各式各样的校企合作活动的展开。

但在初期限于对校企合作意义认识的肤浅,使得开展校企合作的范围和内容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局限在学校借助背靠企业的优势完成在校学生的生产实习活动和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作兼职教师等方面。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方面只考虑了需求,但对企业的服务考虑不多;而企业也因在人才资源上无太大的需求,对校企合作上一般积极性不高。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和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相关政策的颁布,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在当今大环境下学校继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迫使学校和企业双方不得不对“校企合作”这一具有较长历史的话题进行再思考,对校企合作的内容进行再创新和再实践,以充分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1.对校企合作意义的再认识1.1 校企合作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2006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加快国家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现实需要,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许昌工商管理学校二O一四年十二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

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

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

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

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

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因此研究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长效合作,互利共赢,共育高技能人才,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值得研究。

5、我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队伍壮大,我们肩负着为本地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及教育现代化的使命,沉积了多年的职教经验,我们有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有责任和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与河南省瑞贝卡发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事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实施方案》等,这些成果为本课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要构建起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淡化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

课题组将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的深入调查,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中等职业院校教育实际,提出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为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提供解决方案,切实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互相联系的4 个方面:(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对多所中职院校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调查,了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

(2)中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中的原因(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针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地思考,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对于政府、学校和企业提出对策和建议(4)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在分析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探讨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组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文献的整理分析,以及对目前中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对校企合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校企合作实践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如下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家教委、教育部及劳动部相关文件进行广泛的收集,从图书馆、电子期刊及互联网上对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有关文献进行查阅、收集、分析、综合、加工、整理。

2、调查研究法本课题通过实地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了数值上的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3、比较研究法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参考有关行政管理学、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选择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探索规律、借鉴有益经验。

为本课题研究的深化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

4、案例研究法以许昌工商管理学校等院校与企业合作教育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总结归纳,从而进行模式构建。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撰写有关论文,提升到理论,揭示规律,深化研究,指导实践。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一)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6月)自2012年12月份承担课题后,学校建立课题领导机构,成立了领导组,领导组下设了专家指导组、课题实施组,并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负其责,个个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从而为实验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同时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总课题组下发的专门文件,及时传达了总课题组召开的专门会议精神,学习相关理论,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积极抓起,从氛围上积极渲染,从行动上积极引领,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论证工作等。

学校请高校教授、名师到学校给课题组教师做专题培训。

专家们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展了教师的认知领域,启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6月—2014年10月)这一阶段,先后分别围绕中职校园文化的定位和内涵、功能和作用、特质和特点,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模式和途径等问题,组织了多次研讨会。

并邀请了专家来我校作课题指导专题讲座。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课题研究与推动工作相结合,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每一个问题的研究,都先由课题组集体研讨,分工到人撰写出相应的研究论文,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课题组召开了研讨会,在认真总结前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课题研究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课题研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进行了分工。

在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本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为了解目前中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施情况,课题组成员做了广泛的调研工作, 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目前校企合作基本现状,找出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与方案。

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对这些学校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有密切关系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办学理念在办学理念方面,我校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手段,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理念;从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

通过对于学校有关领导和师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显示: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大部分受访者对学校的重要意义比较了解,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中职校企合作更能给高职发展带来许多现实利益。

2、专业建设我校适应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要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并且依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确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以财经管理为主,工、管、经、文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依托多年办学过程中积累的优质资源,优化整合专业建设,初步形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相适应的中职专业结构,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初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库。

4、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此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课题组了解到几所院校采取了多种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

院校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各个专业都推行了“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特殊“定制”的规格,一定的数量,提前预订毕业生,企业出资用于学生的学费补贴、奖学金等,并参与课程的共同开发和教学管理,多家企业出资设立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

5、实训基地建设对几所学校的调查显示,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这些院校成果丰硕,形成了校企投资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调查发现,由于不同的中职院校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因而各自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也不相同。

有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又有学校主导的实训基地和企业主导的实训基地及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

不同形式的培训基地优势互补,不可替代。

(二)中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虽然我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研究。

现将存在的问题简要归纳如下:1、合作层次不高,深度不够被调研的中职院校,都与企业开展了合作教学,有的学院校企合作的企业数目达数百家,但是这些合作大多处于较浅层次。

一些院校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够,意识淡薄,没有把它上升为一种学校办学模式的高度来认识,合作的意识不强,合作的诚意不足,合作的力度不够。

常见的表现为“以工代学”,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就是“校企合作”,最常见是“放羊式”的顶岗实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