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合集下载

让语文课学语文——全国教育名家论坛观摩课有感

让语文课学语文——全国教育名家论坛观摩课有感

让语文课学语文——全国教育名家论坛观摩课有感有幸参与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组织的名家观摩讲座活动,我参与了其中一天的听课,分别是三位语文教学的大家薛法根老师、周益民老师和赵志祥老师做了示范课和相关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

薛法根老师对语文课本质的解读、周益民老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图画书的喜爱、赵志祥老师对经典诗词的专业素养,既让人敬佩不已,又让人感到汗颜。

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源自他们对语文发自内心的钟情,源自他们日积月累对语文的研究,源自他们坚持不懈对语文的实践。

一、原汁原味的语文课什么是语文课,很多语文老师恐怕都不能很好地回答出这个问题,似乎在我们的语文课中融入科1“想不2,通过对“主笔”,对于学结束,划一划什么是剪枝的学问时还在渗透。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对文本有了深刻的解读,相信对“关键词”也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实这节示范课所学习的学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精英班,而是像我们平时所教的学生一样,有思维活跃的也有反应较慢的,读书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但纵观薛老师的整堂课,无论何时何种情况,始终以一种平和亲切、风趣幽默的态度对待学生,不急不躁,耐心引导,即使最后耽误了一些时间,他也毫不在意。

也许就像薛老师所说的“课品就是人品”,他的包容豁达使得他的课呈现出一种细水长流的自然、海纳百川的大气,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成长进步。

二、精妙的阅读写作课我们常常为学生的作文发愁,中高年级的老师们提到作文都是一脸愁苦、满口抱怨,甚至有的老师愿意一直教低年级的原因就是不想教作文。

作文课上不好,作文课也不好上,尤其是规定了主题、划定了范围的作文课更是不好上。

这次活动周益民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阅读写作的综合语文课,从一种别样的角度给我们阐述了让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其课堂设计之精妙,不得不让人竖起大拇指。

1、“啊?”“哦!”的兴趣牵引周老师的课开篇就用了“啊?”“哦!”让学生猜看故事时为什么会发出这两个语气词,学生立马就来了兴趣。

回归本真 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

回归本真 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

回归本真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2012年对于别人来说或许没有什么不同,每一天鸡鸣即起,日落方息,在教室、校园和家庭之间匆匆忙忙;每一天巨细靡遗,在学生和家长之间左右周旋。

但是对于我来说,2012年的我正式加入到了教师这个神圣而又光荣的团队。

在即将踏上新岗位的今天,有幸聆听了进修学校郭老师对《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于要开始人生新征程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的甘霖。

郭老师用生动形象而又不失幽默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新旧课程标准之间的异同。

虽然只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却已经让我体会到了语文究竟该怎样教。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郭老师的“回归本真,扶正语文教学”。

正如郭老师所言语文即是语言文字。

可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注意课文的思想性而忽略了单元的语文目标。

我们经常会去把一篇课文给学生讲懂,可是这些讲的过程中有多少是语文特有的呢。

这样就容易把一篇课文上成了一节思想品德课,或者是一节科学课。

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而语文味包括“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我们需要为它固本扶正。

那么什么才是语文的“本”呢?课标给了我们一个很明确的答案,不管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如果我们的教学脱离了这个轨道,那么语文课也就失去了语文所应有的味道。

扶正语文教学,就是要还原原汁原味的语文课堂,恢复语文所应有的本性,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沃土。

讲座虽已告一段落,但是我的思考仍在继续。

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又如何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正是我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论“原汁原味”的语文课堂

论“原汁原味”的语文课堂
语 文教 学 才渐渐 变 得让语 文 老 师 “ 不认 识 ” 、 学 生不
人 非圣 贤 , 孰 能洞察 万 事 万物 ?那 么语 文 老 师 并 非 全知 全能 这 当然也 无 可厚 非 , 当答 不 上学 生抛
出的 问题 , 何不 坦诚 地 回答 ?也 许 正 因为 老师 也有 了解 不 透彻 的问题 , 才能 拉 近师 生 之 间 的距 离 。也
虚 为 实, 呼吁 营造 求真 、 求简 、 求 实的 “ 原 汁原味 ” 语 文课 堂 。
关键词 : 语 文课 堂 ; 求真 ; 求简; 求 实 “ 原 汁原 味 ” 的语 文课 堂 , 是 针对 长 期 以来 盛行 如 何 重新 营造 真实 的语 文课 堂 呢 ?
的“ 优质 课 ” 式 的“ 变 昧” 的语文 课 堂而 提 出的 。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随着“ 优质课” 、 “ 汇报课” 、 “ 观
“ 原 汁原 昧” 的语文 课 堂应去 伪存 真
了学 生怎 样学 。 这 样过 分 强调 教学 内容 及过 程 的预
设, 学生成 了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的“ 学习木偶” , 整
个 课 堂 教 学 变得 机 械 、 沉闷 , 缺 乏应 有 的真 实 与 自
然。
对于具体的课文和具体 的问题 , 是采用师生合
二、 “ 原 汁原 昧” 的语 文课 堂应 删繁 就简
语 文课 堂 本该 是 引导学 生 传承 民族 文 化 、 塑造 民族性 格 、 规 范 民族 母语 的场 所 , 那 么 一 切 教 学 活
讲, 无疑是虚伪做作 的体现。 那么, 提倡真实的语文
课堂 , 必 然要 求 远离 虚伪 做作 。 课 堂上 , 无 论教师还是学 生 , 都要 “ 知 之 为 知 之, 不 知 为不 知 ” 。语 文教 学 中 , 不 回避 学生 提 出 的 任 何 问题 , 包 括对 学生 提 出 的一些 比较 片面偏 激 的 问题 。 只不 过偏 离 教学 内容 的问题可 以留待课 后 与

让语文课堂真正富有“语文味”——有感于赵志祥老师的阅读教学《鹿和狼的故事》

让语文课堂真正富有“语文味”——有感于赵志祥老师的阅读教学《鹿和狼的故事》
2 0 1 3年 第 4期 ・总 第 1 3 6期
走 进 名师一
话又嘛” 江 话 又 课 生奥 正 富 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有感 于赵 志祥 老师的 阅读教 学《 鹿和狼 的故事》
李 玉 成 深 圳 市 罗湖 区 明珠 中英 文 小 学
有幸在 “ 深圳市小学语 文教育教 学价值 观研 讨 会” 上, 见识 了“ 深圳 市小 学语文名 师 ” 赵志 祥老 师 的 风采 。赵志祥 老师给大家献上 的精 彩 的阅读教 学《 鹿 和狼的故事》 , 给我留下 了非常 深的印象 , 同时也给 了 我深刻 的启示 。 他 的教学 于平 易朴实 中蕴涵着深厚 的 教学功 底 , 对 于文本 , 他 的把握深 入细 腻 , 人 情人 理 ; 对于学生 , 他 的引导 , 深入浅 出 , 巧妙艺术 ……赵老师 的课堂 , 让我对语文教育教学 又有 了新 的认 识 。 语文课 。 就应该追 求“ 语文昧” 语文课 , 就 应该追求语文 味 , “ 语文味体现 的是一
这部分 内容 时 , 教师为 了引导学生感悟作者 丧父之痛 和对世 界 和平 的强 烈渴望 , 在指 导 朗读时 , 结合 多媒 体把课文 内容做 了格式 的改 变 , 用了诗化的方法, 在凄 婉、 深沉的乐曲声中, 下面的字 , 亍 删 出现 : 我们 如约捧着鲜 花 , 接到 的却是爸爸—— 那覆盖 着 国旗 的遗体 。 鲜 血染红 了他 的征 衣 , 腕上 的手表 , 浸 满 了凝 固 的鲜血 。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 呼唤着什 么。 啊! 我 听见 了, 他呼唤 的是 : 和平 ! 和平 ! ! 和平 ! ! ! 妈妈 听见 了, 他呼唤 的是 : 和平 !和平 ! !和平 ! ! !在场 的叔叔 ,

让学生在小语课堂发出原汁原味的声音

让学生在小语课堂发出原汁原味的声音
口经验 交流 口
1 . 给 予轻松 自由的气氛 孩 子 不 是 士 兵 ,课 堂 教 学 不 是 军训 ,没有必 要非让 他们毕 恭毕敬 。 “ 双 手 抱 臂 ,腰 背 挺 直 ” 这样 的 坐 姿 ,就 是成人 也难 以坚持4 0 分钟 ,更 何况 一群 七八 岁的孩 响其他 同学和课 堂教学 的 前提 下动一动 ,放松 一下 ,使他们 在 轻松愉快的气 氛中参与学习。 好 奇 是 孩 子 的天 性 ,他 们 的 脑 袋里 装着远不 止十万 个为什 么 。因此 课堂 还应允许 他们有 发问 的 自由。西 方哲 学史上 有这样一 个例子 :在剑 桥 大学 ,维特 斯根坦是 大哲 学家穆 尔的 学 生 ,有人 问穆 尔 : “ 谁 是你最好 的 学 生?”穆 尔毫不 犹豫地 回答 : “ 维 特斯 根坦 。” “ 为什 么 ?” “ 因为在 我 的所有学 生中 ,只 有他 一个人在 听 我课 时总是 露着迷 茫的神 色 ,总是 有 大 堆 问题 。” 罗素也是 一个大 哲学 家 ,后 来 维 特 斯 根 坦 的 名 气 超 过 了 他 ,有人 问 : “ 罗素为什 么落伍 ?” 维特斯根坦说 : “ 因 为 他 没 有 问 题
的 自由 。在 语文教 学 中 ,我 们要 鼓励 学 生敢于说 心里 话 ,尽 可能地让 不同 层 次的学 生从不 同方面 发表 自己的见 解 ,充分地 营造一 种轻松 和谐 的课堂 气氛 。 次 ,在 教 学 《 狼 和 小 羊 》这 篇课 文时 ,我要求 学生 用一句话 来揭 示狼 的本质 ,有 的学生说 : “ 狼 很狡 猾 ,变着法 子欺骗 小羊 。”有 的说 : “ 狼 很 凶残 ,它想 吃小 羊。 ”还 有的 说: “ 狼很 会伪装 自己 。”……学生 的 回答 令 我 满 意 。我 刚 想 做 一 番 总 结 ,无意 中看见一呈 位平时 表现不 怎么 江苏省童 八 合区实验小学 样 的学生 露出不 屑一顾 的神情 ,我知 道 他有不 同意见 ,一番 鼓动下 ,他语 惊 四座 : “ 我觉得 狼很聪 明 ,它能够 找出许 多借 口 !”他的 回答立 刻 弓 1 起 同学们 的争论 ,我 恰如其 分地 肯定 了 他 的回答 ,鼓励他 的具 有创造性 的见 解 ,他 的眼 中流露 出 了异样 的光 彩 。 我 想 ,只 要我们 多注意 尊重学 生 、鼓 励 学 生 ,让 他 们 在 课 堂 上 敢 想 、敢 说 ,他 们的思维 和说话 能力何 愁得不 到发展呢 ? 4 . 真诚赏识每一个学生 曾经看 到这样一份 资料 ,学校里 把 几十个 孩子分 成三组 ,一 组经常给 予表扬 和赞美 ,另外一 组则 指责和挑 剔 ,最 后一组 听之任之 ,不 管不 问。 结果 ,给 予表 扬和赞美 的那 组学生学 习成绩进 步很快 ,而且 性格 开朗 、活 泼 ,课 堂上敢 想敢说 ;经常 给予指 责 的那组 孩子的 成绩大幅 度下 降 ,不 管 不 问 的 那 组孩 子 的 学 生 成 绩 原 地 踏 步 。由此可见 赏识 的巨大魔 力 。南京 残 疾 儿 童 周 婷婷 的 父 亲 不 是教 育 专 家 ,却 把一个 全聋 的女儿赏 识成 了一 位学识出众 的高材生。 特级教 师于永 正的课 堂上充满 了 赏识 。他在课 堂上真 诚地关 爱每一 个 学生 ,尤其是 那些 学 习困难 的学 生 , 在他 的词汇里 没有 “ 差生 ”这个词 。 正是这 种爱 、这种赏 识 ,孕 育 了于 老 师课堂教学高潮的 “ 温床 ”。 5 . 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 的 习惯会 让学 生受益 终生 , 因 此 ,语文教 师应 把培养 学生 良好 的 学 习 习惯放在 重要 的位置 。课前 要反 复预 习 :学 字词 、读 课文 ,甚至 查资 料 ;课堂上一 定要 让学 生学会倾 听 , 学会 思考 ,培养孩 子参 与课堂 交流 的 意识 。 “ 最 蹩脚 的 人 也 需 要 别 人 的 赏 识 。”对 于孩 子而 言 ,适 当的表 扬和 鼓 励会激起 他们 的积极 性 ,即 使是一 个 平庸的孩 子 ,也 会被 赏识的雨 露滋 润得鲜活起来 , 充满必胜的信心 。 所以 , 在 课堂上 ,我 们不 能用 成人 的眼光 去 看待孩子 , 去挑 剔、指责他 们的不足 , 而应用真 诚的眼光 去 赏识他 们 、放 大 他 们的优 点。他 们的 思维被 激活 了 , 便会给你意外 的惊喜和 回报 。 我 想 ,只 要学 生有 了 良好 的学 习 习惯 ,教 师在课 堂上 留给学 生机会 , 告诉他们 表达 意见是 他们 的权利 ,尊 重 学生 的个性 ,热情 地鼓励 他们 ,真 正 地赏识 他们 ,我们 就一 定能够 看到 学生洞开 的心 灵之 窗 ,就 一定能 听到 学生 发 自心灵 深处 的声音 , “ 集 体失 语”现象就 不会再出现在课堂上 。

让语文课堂回归真本色

让语文课堂回归真本色

显平实 、充实的品格 ,彰显简朴之 美 。简朴是一种境界 ,一种韵 味 , 简朴背后是大气 、精要 、深刻 、智
慧 、超 越 ,不 是 故 弄玄 虚 ,不 是 教
二 、立足 文本解 读 。体会 真 情 实感
语文本 色教学在 于文本阅读 。 语 文课 就应 该在 文本 阅读 的基 础 上 ,进行 听说读 写的挖掘 与创 新 , 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 翻新。课堂教学热热 闹闹 ,教学形 式变化多样 ,可就是听不到琅琅 的 书声 ,看不到对精彩文 字 的品 味 ,
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许多语文教 师都 想在 自己的课 堂上 “ 新立 标 异 ”玩 出点名堂来。特别是置身于 公开课时 ,教师更是刻意于人文精 神 的挖 掘 ,刻意 于作 者情 感 的体 会 ,而淡化 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 的教学。甚至为 了避免课堂上出现 冷冷清清的场面 ,教师在设计教学
语 文 课 要拒 绝 虚 浮 花 哨 ,要 回归 到
生有所 收获 ,实现事半功倍 之效 ,
动性 和直观性 ,将语文课堂变成舞 台 ,让学生 扮 演教 材 中的某一 角
色 ,进 行 形 式 主义 的 过 度表 演 ,完
这 才是语 文课 的真本色 ,这 才 是
“ 原汁原味的语 文” 。语文教师是时
生品味语言文字 ,才可让学生体会
到语 文诤 陛的 光 芒 ,感 受 到语 文 课
但 是如 今 ,在语文课堂上几乎听不 到琅琅 书声 了,一堂课下来 ,教师 的 “ ”一统天下 。许多语文教师 讲 虽然知道读 的重要性 ,却常常 因为 过于 “ 满堂灌” “ 满堂问” “ 满堂
练” ,造 成 时 间 紧 迫 而 把 读 完 全 抛 在 一边 了 。有 的教 师 认 为 课 文 实 在

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泸溪县洗溪学校姚水芝目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最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教学内容的技术化和纯知识化。

所谓什么是“技术化”,就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一篇课文,无论是教师占主体地位的填鸭式讲授,还是启发性地提问学生回答,教学的重点都放在对课文的内容和知识点的掌握上。

什么生字、新词、文章结构、归纳段意、总结全文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的顺序和特点,这些看起来好像让整个课堂很有条理,把整篇课文引导特别顺畅,但仅仅却是的纯技术操作,而让整个语文课堂丢失了语文该有的文学韵味。

学生最终只是在课堂中收获写作的一些技巧,而对语言的涵养,文本的体味,那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品味,把握的“语文味”的东西,却知之甚少。

这样的课堂,不仅失去了语文原本的味道,而且枯燥无味,机械呆板,让人生厌,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怎样才能走出这个误区,笔者认为法之有三:一、通读。

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接触文本内容,接触语言,通过生动、切实的语言实践活动,走进文本世界,让“言”与“意”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如《永远的歌声》,学生高声朗读时,那种快乐,那种想象得出的雀跃豁然现于脸上,我觉得这是为师者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殿堂最高的一种境界,或者说这里才是道出了语文课堂中最真实最馥郁的“语文味”。

试想,语文课堂上,师者引领一群学生,中或有聪颖早慧者,亦或有悟性稍逊者,然师者巧引孩童穿行于语文课堂那充满人性之美的春天之中,如浴甘霖般的清风。

在或善良或悲壮或扼腕或慷慨的精神原野上,让学生的思绪自由飞舞,沉醉在悠远的美丽之中。

归来时,那份收获不是在手上,而是在心中,在那份不可言传的会意之中。

二、感悟体味通读只是其基础,要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味语言艺术的魅力,在读中去理解文本的内在情感。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设想,这句话该用什么语气,怎样的情感去朗读。

要联系生活实际,试想当人们高兴时一般是怎样的语气说话,悲伤时又应该是怎样的语调,甚至在朗读时还可以搭配上丰富的表情变化,在读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再议语文课堂的本色回归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再议语文课堂的本色回归

朴素、 最真实、 最常态、 最原汁原味 的语文。 清水出美蓉, 天然去雕饰, 它不需要作秀矫情, 也不需要故弄
玄虚 , 不要 热热 闹 闹走 过 场 , 这才 是本色语文教学的自 然之道。 三 、语 文课 堂滥用 多媒 体 的 弊端
《 语文课程标 准》 在“ 努力建 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的 基本理念 中指出 : “ 语文课程应当 密切 关注 当代社会 信息 化的进 程 ,推动语文课 程 的变 革和发 展。 ” 在“ 教学建议” 中指出: “ 教师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 积 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 中学 会学习。” 鉴于此, 语文教师摒弃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刻板的教学模 式 ,使用高效提高课堂效益 的多 媒体进行教学, 这本无可厚非 , 但 是 ,现在好多语文教师不从教学 目标出发, 每课必用多媒体 , 表面 上热热闹闹,但结果是除了视觉 疲劳外, 学生并无太大所获 , 听说 读写能力无从落实 ,这就不能不 让人深表忧虑了。 因此 , 呼唤语文
( 作者 单位 : 苏州工 业 园区 第二 高级 中学 l
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社会生活中 发生的各种新闻本身就是学生写 作的素材 ; 另外艺术来源于生活 ,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的源泉。王 家伦老师在《 作文就是生活》 一书 就写到 :教会学生选材是中小学 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说到选材, 就牵涉到“ 生活” , 我们认为, 不必 强求 学生如作 家般地 “ 深 入生 活” , 只要能立体地观察、 分析本属 于 自己的生活, 选择 自己生活的某 角度 , 并循序渐进地表现他们即 可。 细心观察生活中 极其细微的变 化, 思索探究变化 的原因, 就能积 累很多有用的素材。比如, 我们每

4・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海燕近几年来,由于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再追求热闹而无效的教学,都十分清楚地明白,语文课姓“语”。

“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

语文味是什么?“语文味”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它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呢?我觉得杨丽芳老师说得好:“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起童真童趣。

”一、语文课要有琅琅读书声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

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我们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

”只有“熟读”才会“精思”。

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直观表现莫过于一个人的语感如何,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

”“多诵读,熟读成颂,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那么,如何读书呢?(1)读正确,读流利。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它的读都是以此读为基础。

宋代教育家朱熹对于读书不仅强调读准,还强调读的遍数要多,他说:“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颂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如一位老师教的《金色的草地》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悟蒲公英会变色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采用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先是自由地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然后小组检查读,接着指名比赛读,最后一起朗读。

学生有了读的基础,再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发现了这是的蒲公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就不难了,学生很快就找到答案。

“语文味”才是语文课堂的真味

“语文味”才是语文课堂的真味

“语文味”才是语文课堂的真味作者:张静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2年第11期十年课改之路,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各种偏颇现象。

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诸如此类的弊端:语文课变成了思品课、自然课;语言训练不落实,课件代替了语言训练;脱离文本的讨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合作探究流于形式,课堂上热闹非凡,对小组成员的任务落实不到位,不能各尽其责。

针对当前语文教育的时弊,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呼吁“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

“语文味”概念的提出正切中了当前语文教育的时弊。

所谓“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他们在把握语文这一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因此,我们需要还语文课堂以真味——语文味。

一、书声琅琅,咏出语文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

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教授诗歌散文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有体验地品读,才能让学生将文中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品味出来。

真正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

例如,余映潮老师在执教散文《散步》时,设计了一个美读环节,将读分为三步,并分别给出朗读建议:第一步,用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第二步,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一个人在扮演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第三步,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一样。

提倡原汁原味的阅读——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提倡原汁原味的阅读——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2008 �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可以说, 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使 教师与学生的身心得到陶冶, 阅读思维 才能得到锤炼. 如学习 �嫦娥奔 月� 一课 , 传 统教材 视野里 这只是 一则 神话故事,而在新课标背 景下却可转换成几个 相关课 题的研究.可让学生以小 组为单位独立汇报课 题研究 的成果, 如 �月亮 与古诗 词� , �月亮 在中国 传统文 化中 的地位� , �中国人的飞 天梦� , �中国现代探月工程� 等. 尽管学生的语言还很幼稚, 研究的成果 也未到位, 但却 在由教师 指导, 学生自 行搜集 资料, 自 行写作, 自 行课 堂汇报的过程中尝到了收 获的喜悦.这样的 语文课别 开生面,使学生的思想撞 击出火花,阅读欲望 得到增 强, 思维活动逐渐 亢奋.久而久之, 学生的思 维积极性 提高了, 思维习惯养成了, 思维能力也就相应提高了. 三, 阅读个性的倡导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 化的行为,必须重视 学生的 个体差异及个体化阅读体 验.创设个性化阅 读的生长 空间,放手让学生阅读, 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 百花齐 放.如学习 �春联� 一课后, 放手让学 生自行创作春联, 并从语言, 修辞, 逻辑, 对仗等角度着 手, 评选 出最佳春 联,并详细作出评价.由 于审美视角和文化 积淀的差 异, 出现了不同 的观点 , 形成了 强烈的碰 撞, 引发 了学 生多元的思考.结果, 大家感悟到生 活中处处有语文,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 "哈姆雷特" .值得注意的是, 个性化 阅读不是泛自由化的阅读 .教师要在引导学 生把目光 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的同 时,在遵循学生身心 发展规 律, 语言认知规律 和阅读学习规律的基 础上, 尽 可能和 学生站在 同一起点 上, 精心设 计阅读 对话, 阅读 提示, 平等地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和学生交 流阅读经验, 碰 撞思想,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个性化阅读的快乐.只有关 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充分鼓励学生从 自身知识储备, 情趣爱好 , 性 格特点, 阅 读经历 出发, 才能 创设出 个性 化阅读的生长空间, 不断提升自我阅读品位. 总而言之,新的课程 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 教学理 念, 新的教育教学 理念又催生了新的教 材, 新的 教材则 须教师不断钻研文本并更 新教学模式,以便落 实课程 标准中的相关理念.对于小学语文而言, 由于新编课文 比重较大, 教师处 理这些课文时没有相 关的, 现成的设 计可以参考借鉴.因此, 在钻研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准确 把握其特点, 从而 进行相关教学模式的 改革与实践, 是 保证落实课改理念, 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语文味,还语文课亮丽本色论文

语文味,还语文课亮丽本色论文

语文味,还语文课的亮丽本色【内容摘要】在开展课程改革的今天,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多媒体、网络资料、综合性学习铺天盖地地涌进课堂。

但实践中,一些老师的把握却颇有些偏失: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阅读课变成了“文学分析”课;语文课变成了“多媒体”课……课堂教学中,“语文味”依然走在缺失的道路上。

要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课来,我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抛弃浮华,多读书少提问,嚼词析句品出语文味,并让媒体教学溢出语文味……【关键词】语文语文味缺失回归在开展课程改革的今天,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从普通教师的“家常”课,到各级各类的观摩课,多媒体、网络资料、综合性学习铺天盖地地涌进课堂,整个课堂你说他说大家说,好不热闹。

但是这异彩纷呈的背后是什么?是喧嚣,是浮躁,是虚设,是语文的异化,是“双基”的丢失,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语文味”依然走在缺失的道路上。

一、“语文味”缺失的原因1、“综合”指挥棒下,“语文味”的缺失。

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的认识与定位,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大语文”的理念也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推崇,这也好似基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提出的,但实践中,一些老师的把握却颇有些偏失。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安排了诸如游戏、表演、实验、操作、绘画、唱歌等活动,不进行词句辨析,不积累精美语句,而是花拳绣腿、花里胡哨,随意发挥。

2、“繁琐”分析提问下,“语文味”的缺失。

当前的阅读教学,我们有不少的老师着实太“会教”了,一篇课文不“分析到骨子里”决不肯罢休,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不“超越”作者不算“到位”,阅读课变成了“文学分析”课,学习语文变成了“走八卦”。

例如:教学《给予树》一课,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后,有的教师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引起学生阅读:金吉娅为什么买棒棒糖?难道她不想给妈妈、哥哥、姐姐买更好的礼物吗?她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呢?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送给了她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一堂课在师生紧张的一问一答中结束。

返璞归真——追求语文本色

返璞归真——追求语文本色

返璞归真——追求语文本色发表时间:2011-08-03T15:14:33.467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第38期供稿作者:田华兴[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有些课堂已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色,成了教师哗众取宠的舞台,给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四川南部中学田华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有些课堂已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色,成了教师哗众取宠的舞台,给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

在课改实施中,究竟该如何去教语文?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发自内心的困惑。

“一切伟大的真理、伟大的训诫,其实都是最容易明白的;一切好的学习方法,其实都是常规的。

”本色语文就是立足于文本的言语,符合学生的认知,营造良好的言语氛围,引导学生咀嚼感知言语,激活学生认知的体验,生成学生的言语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看来语文教学应该正本清源、返璞归真,还它的本来面目。

一、固本强“基”,凸现语文课堂的平实美语文课堂我们提倡固本强“基”,这是由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所决定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利用这些能力进行语言交流、解释和记忆。

在一次“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题培训学习中,听了一位专家执教的《孔乙己》,就见识了一节本色的阅读课,它的本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本色导入这位老师的导入方式简洁实用,没有渲染的语言,没有翻新的花样,就是根据授课时天气环境、场景、教室氛围,结合所要讲的课文内容,用巧妙的语言来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当时,时值深秋,天气有点冷,他走上讲台发现下面不太安静,于是说:“同学们,遇冷,人们常用添加衣服、烤火、喝热汤或饮酒等方式来暖身子。

近百年前,也是这样的秋后,有一残疾人来酒店喝酒。

他是为了御寒吗?他喝酒的钱哪里来的?他以前是什么样子?他以后又会怎样?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

朴素

朴素

朴素、自然——语文教学的本色
近几年,各地一直轰轰烈烈地上演着各种高效课堂,名为高效,可结果真的“高效”了吗?我看不尽然,大部分学校只是遵循着这样一种模式,老师的教学方式被禁固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被限制了,没有了创新,没有了思维,何来高效?上个学期有幸听取了市教研室语文调研员周韩林老师的一节原汁原味的语文课,感觉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没有眼花缭乱的课件,没有花样繁多的活动,没有形同虚设的小组合作,但整节课学生学得投入、认真。

课文所需掌握的知识在老师潜移默化的教学中慢慢渗透进了每位学生的心里、脑海里。

学语文、用语言,注重积累与运用,这才是语文教学的主旨。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科教学要注意学科整合。

导致很多老师偏离了各科教学原本的轨迹,如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政治课、艺术课等,不是自然的整合,而是把范围扩大化了,没有把握好教学的度。

周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整节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掌握本课生字词,在读中理解词语意思,在读中感悟诗歌节奏,在读中升华情感,自然地引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这一中心,很纯的一节语文课。

周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注意了学科的整合,可并没有为整合而整合,而是自然过渡,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无形地明白了这一道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科整合。

语文教学的本色就是朴素、自然,没必要那么多“花花草草”来作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听懂了,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了,教学难点突破了,你的这堂课就是成功的。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作者:刘建华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第12期刘建华语文课姓“语”,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

语文味是什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程少堂先生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其实,对于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来说,“语文味”这个概念可以讲得更通俗一些,或者说更接地气一些,能让语文老师一看就懂,促使他们在课堂上去主动、精心地“调制”这种味道。

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

这样,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涵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

久而久之,学生身上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即文化味,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健全人格层次便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具有了获取人生幸福(特别是精神幸福)的能力和素养。

因此,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文字、沉入文字、揣摩文字,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鉴赏方法、表达能力。

会读。

窦桂梅说:“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力求丰富自己的感情,锤炼自己的语言,积淀自己的文学素养,站在传承文明的高度,以心向真善美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大声朗读。

”在语文阅读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在字里行间多逗留、多把玩。

学生在阅读时要做到“三要”:一是要读通、读懂,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抓好三类词句——优美精致的典雅句、言简意赅的警策句、行文布局的关键句;二是要读出感情、读出趣味,通过朗读、默读、朗诵等形式,将文章蕴含的感情读出来,达到“文如口出”“文我交融”的境界;三是要读出问题、读出思考,对文章的题目拟定、词语使用、句式安排、结构设置、标点使用等环节进行设疑质疑,同时通过反复阅读进行自我解疑。

语文课堂怎样体现语文味

语文课堂怎样体现语文味

语文课堂怎样表达语文味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我也和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一样,不再追求热闹而无效的教学,而是认真学习“新课标”。

体会“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

就是有滋味、意味、趣味、情味、韵味等。

根据新课标,我们能够这样理解: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味是教师教学激情和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应该说“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那么,语文课如何表达语文味呢?我实行了如下尝试。

一,读味语文课要有朗朗的读书声。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课堂上,我要求学生:(1)动情诵读。

读准确、读流利。

诵读遍数要多,字字响亮,不误读一字,很多读一字,不多读一字,不倒读一字。

多诵读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五册〈〈梅花魂〉〉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外祖父的三次落泪都说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

采用不同形式的反复读课文,重点读三次落泪的段落,再思考:通过读这些段,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就能很快谈自己的体会,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得到表达,这样的读就充满语文味了。

(2)静心默读。

读中思考。

唤起学生内心思考,联系上下文,做到读有所感,读中理解;读有所悟,产生新的疑惑。

然后通过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交流,把课文学深、学广。

如在教学《窃读记》时,引导学生感悟交流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感悟:①窃读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边读、边思考、边交流、边归纳。

②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再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体会出窃读的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

这样不离文本,紧紧抓住读,读出语文味。

(3)有感情读,读中悟情。

这是一种美德,一种升华的读。

对课文产生了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后的朗读,这时感情得到升华,有了感情朗读,语文味更浓了。

二、品味语文课要有品词尝句。

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尝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鉴赏。

原汁原味,方显语文本色--《散步》教学例谈

原汁原味,方显语文本色--《散步》教学例谈
像l 年l 例1 台
课 让 堂 得 跃民 、姿 多 课 变 活 、主多 彩 改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

. 。
妻 帚
的“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 稳稳
在导生读后段 指学 朗最一 中
‘喜星苎馨霉烹 想堡 圣 妻
音 乐欣 赏课
◎ 苏 王鹏 江 /
. . . 。 , .
新课标强调 :要体味和推敲 “ 重要 词句 在语 言环 境 中的意 义 和 作用 。即要求 我们 每一 个教 师都 ” 要帮助学生体会那些表情达意比 较深刻的词句 , 感其美妙 , 品其深 邃, 悟其情感 。 我们如何指导学生 去品语言呢? 品什 么?要 引 导学 生对 一些
的阅读中, 自主地去品味 ; 在写作 时 , 动地反 复修 改锤 炼语 言 , 主 语 文水平 自然水涨船高 了。
三、 实训 练
在引导学生感受对称句式 的 音韵美 、 错落美 的基础上 , 让同学 们尝试学习使用这种对称性的语 言 进行 仿写 。 示例: 我想对 爸 爸妈 妈说 : 我 只想得到一点温暖 , 你却让我陷 入 爱 的海洋 ; 我只想 , 你却 ; 在 进行 训练 一 时 ,我 还选 择 时机让 学生 总结 品 味散文语 言 的 方法 , 注意规律性的揭示 ; 在进行
生( 齐声 )母 —— 亲— — :
师: 为什 么?
生 1 因为母 亲 身体 不好 。 : 师 :从哪 个词 可 以感 到母 亲 身体 不好? 生( 齐声 )熬— — :
师 :如 果老 师将 “ ”换 为 熬 “ ” 即“ 的母 亲又度 过 了一 个 度 , 我 严 冬 ” 可 以吗 ? , ( 生很 感兴趣 地 思考 )
模式, 忽视语言的教学, 肯定不是 原汁原味的语文。“ 品语言” 始终

什么是原汁原味的语文教学

什么是原汁原味的语文教学

什么是原汁原味的语文教学从语文的学科特色和规律出发,教师要提倡一种原汁原味的语文教学,克服“表面热闹却生成不够,理解肤浅”的课堂教学的弊病。

原汁原味的语文教学在强化双基的条件下,强调学生的情感投入,心灵的触动。

有些新兴的教学法和“模式”规定一节语文课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10分钟,这其实是忽视语文学科特点。

一节课讲多少,关键是要看是什么类型的课、课的任务是什么。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兴起一些方法科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法、教学模式,像浙江洋思的“先学后教”,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都令人激动、欣喜,都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从语文的学科特色和学科规律出发,教师要提倡一种原汁原味的语文教学,克服目前已经被我们耳闻目睹的“表面热闹却生成不够,理解肤浅”的课堂教学的弊病。

原汁原味的语文教学在强化双基的条件下,强调学生的情感投入,心灵的触动。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天南地北的传奇轶闻,圣哲贤儒的弘博思想,都应该走进学生的读书天地。

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化的百花园,去领略人情冷暖的社会,去发现“一花一世界”的微妙,理解诗歌的凝炼,小说的含蓄,戏剧的冲突,散文的灵动。

时下,人们看重教师的“解惑”的职能,而忽视“传道”和“授业”,因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淡化了老师的主导功能。

有些新兴的教学法和“模式”规定一节语文课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10分钟,这其实是忽视语文学科特点。

笔者认为,一节课讲多少,关键是要看是什么类型的课、课的任务是什么。

那么,什么是原汁原味的语文教学呢?我有如下一些思考。

一、讲析课:教师的核心地位不容置疑讲析课上,教师要以生动的讲解吸引学生。

如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如果缺少教师到位的讲解,单靠学生的读和悟,限于时代的隔离,生活方式的分别,价值观念的悬殊,他们很难领会文章的结构和全文的精神。

因此,需要教师全面深入讲清的问题就很多,而这些东西靠教参是无法全部解决的。

如文中的一句“虽然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脊梁”,就可作如下的讲解:何谓正史?正史为什么要为帝王将相作家谱?正史是相对野史而言,由官方编修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