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给药的研究进40页PPT
鼻饲ppt课件
注入食物或药物时,要控制速度,避免过快 导致患者不适或反流。
注意体位
在鼻饲时,患者应保持半卧位或坐位,以防 止食物或药物反流。
观察反应
在鼻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 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04
鼻饲的并发症与处理方法
并发症类型
感染
由于鼻饲管插入鼻腔,可能导致鼻腔 、食管感染。
目的
01
02
03
提供足够的营养
通过鼻饲,可以提供足够 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 和矿物质,满足患者的营 养需求。
维持肠道功能
通过鼻饲,可以保持肠道 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减少 肠道细菌易位和感染的风 险。
药物治疗
鼻饲可以用于给药,如抗 生素、止痛药等,方便患 者接受药物治疗。
应用场景
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外伤、脑卒中等导致 吞咽困难的患者。
局部黏膜保护
对于肠道菌群失调,可以补充益生菌以恢 复肠道菌群平衡。
对于鼻咽部黏膜损伤,可以使用局部黏膜 保护剂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
定期更换鼻饲管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更换鼻饲管,避免长期使 用导致的感染和损伤。
保持口腔清洁
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减少感染的风险 。
合理选择鼻饲液
选择营养均衡、易于消化的鼻饲液,避免对 肠道造成负担。
特殊情况处理
呕吐和反流
如宝宝出现呕吐或反流症状,应 暂停喂养并通知医护人员。
管道堵塞
如发现管道堵塞,可使用适量温水 冲洗管道,或请教医护人员处理。
过敏反应
如宝宝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 喂养,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
06
鼻饲的科研进展与展望
科研进展
鼻饲技术的研究
鼻腔给药PPT参考幻灯片
22
二、影响药物鼻粘膜吸收的因素
-给药器具及给药方法的影响
不同的用药器具、使用方法可能造成药物 沉积在不同部位,对药物的吸收有一定影响 。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顶端喷雾泵,喷出的 药液均向上,整个给药剂量不能完全到达有 效吸收部位,导致部分药液被吞咽。理想的 喷头应是侧向的,药物可完全到 达鼻甲,更有效地被吸收
2/18/2020www.themegall
20
二、影响药物鼻粘膜吸收的因素
-制剂和辅料的影响
♧吸收促进剂 一些药物的鼻黏膜吸收性质不能满足鼻腔
给药的要求,特别是生物大分子药物,可以通过 加入吸收促进剂来增加药物的渗透。。常用的 吸收促进剂有:胆酸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 金属离子螯合物、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磷脂 类、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2/18/2020www.themegall
3
一、鼻腔给药的特点
根据功能及组织结构的不同 可以将鼻腔分为三个区域:
鼻前庭-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嗅区-药物由此进入脑脊液, 进而进入CNS 呼吸区-其黏膜富含毛细血管 药物由此进入体循环
♧ 经鼻腔给药的药物转运途径见图1
2/18/2020www.themegall
4
一、鼻腔给药的特点
嗅觉系统
脑组织
药物
鼻腔
血液
脑脊液
组织、器官
消除
图 1 药物经鼻吸收途径
2/18/2020www.themegall
5
一、鼻腔给药的特点
♧ 药物经鼻腔给药的特点
♧鼻腔黏膜水解酶的活性比胃肠道低,降低了高分 子化合物如多肽、激素、疫苗等的降解;
♧避免了口服药物的肝脏首关效应,同时也避免了 药物对肝的损害;
鼻腔给药
3/20/2012www.themegall 8 Company Logo
二、影响药物鼻粘膜吸收的因素
-鼻粘膜的生理功能状态的影响 鼻粘膜的生理功能状态的影响
♧鼻内分泌物 鼻 鼻腔分泌物中存在大量的酶系统, 鼻腔分泌物中存在大量的酶系统, 酶使药物 在鼻腔内降解,产生一种“伪首过效应” 在鼻腔内降解,产生一种“伪首过效应”,阻碍了 药物的吸收。 药物的吸收。 ♧病理状况 病理状况 鼻腔的局部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等, 鼻腔的局部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等,会影响鼻 腔黏液的分泌、纤毛的运动和鼻黏膜通透性, 腔黏液的分泌、纤毛的运动和鼻黏膜通透性,药物 在鼻腔中的滞留时间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在鼻腔中的滞留时间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影 响药物的鼻黏膜吸收。鼻腔发生病变后, 响药物的鼻黏膜吸收。鼻腔发生病变后,会改变黏 膜的pH pH值 影响药物吸收。 膜的pH值, 影响药物吸收。普通感冒也能改变药 物在鼻腔内的清除速率,从而改变药物的吸收。 物在鼻腔内的清除速率,从而改变药物的吸收。
3/20/2012www.themegall 9 Company Logo
二、影响药物鼻粘膜吸收的因素
鼻腔给药
和鼻黏液的pH值。
1/4/
12
Company Logo
二、影响药物鼻粘膜吸收的因素
-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电荷 鼻黏膜带有负电荷,因此,带有正电荷的
药物易与鼻黏膜结合,吸收速率大。带正电的 脂质体具有较强的生物黏附性,经鼻给药后能 较长时间地保持血药浓度。 ♧前药
某些不适合鼻腔给药的药物,可以通过设 计成前药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渗透性,使其容 易透过鼻黏膜。前药到达鼻黏膜或血液中,在 酶的作用下,释放出原形药物而发挥作用。
1/4/
13
Company Logo
二、影响药物鼻粘膜吸收的因素
-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粒径和形态 药物的粒径和形态决定了药物在鼻腔中
1/4/
8
Company Logo
二、影响药物鼻粘膜吸收的因素
-鼻粘膜的生理功能状态的影响
♧鼻内分泌物 鼻腔分泌物中存在大量的酶系统, 酶使药物
在鼻腔内降解,产生一种“伪首过效应”,阻碍了 药物的吸收。 ♧病理状况
鼻腔的局部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等,会影响鼻 腔黏液的分泌、纤毛的运动和鼻黏膜通透性,药物 在鼻腔中的滞留时间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影 响药物的鼻黏膜吸收。鼻腔发生病变后,会改变黏 膜的pH值, 影响药物吸收。普通感冒也能改变药 物在鼻腔内的清除速率,从而改变药物的吸收。
3
Company Logo
一、鼻腔给药的特点
根据功能及组织结构的不同 可以将鼻腔分为三个区域:
鼻前庭-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嗅区-药物由此进入脑脊液, 进而进入CNS 呼吸区-其黏膜富含毛细血 管药物由此进入体循环
♧ 经鼻腔给药的药物转运途径见图1
1/4/
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鼻腔给药研究进展余婷药学一班 2010071118【摘要】鼻腔给药由来已久,随着药物制剂新技术和新辅料的发展,其不仅可治疗鼻腔局部疾病,而且可通过鼻腔给药发挥全身作用.鼻腔给药因能避免胃肠道降解和肝脏首过效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患者顺应性好等特点,为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提供了一条非注射的有效给药途径。
而且研究发现,通过鼻腔给药可增加药物在脑组织中的分布,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鼻黏膜给药制剂的研究呈迅速上升趋势。
但对于大分子药物而言,药物的经鼻吸收量很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本文就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影响鼻粘膜吸收的因素进行探讨,介绍鼻粘膜给药的一些新剂型。
【关键词】鼻粘膜给药;鼻腔生理;脂质体;吸收促进剂鼻粘膜给药(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不仅用于鼻腔局部疾病的治疗,也是全身疾病治疗的新型给药途径之一.鼻粘膜给药的药物吸收式药物透过鼻粘膜向循环系统的转运过程,与鼻腔粘膜的解剖、生理以及药物本身的剂型因素和理化性质等有关。
目前已有甾体激素类、多肽类和疫苗类等药物的鼻粘膜吸收制剂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如胰岛素鼻用制剂[1]。
一、鼻腔的生理结构及给药特点1.鼻腔的解剖生理鼻是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的器官,由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组成。
鼻中隔将鼻腔分为结构相同的左右部分.鼻腔从鼻前庭开始到鼻咽管,长度为12—14cm。
鼻腔中有呈皱褶状的上、中、下鼻甲,其表面积为150-200cm2。
鼻腔的空气通道呈弯曲状,气流一旦进入即受到阻挡而改变方向.外界伴随空气进入鼻腔的粒子大部分沉积在鼻前庭前部,难以直接通过鼻腔到达气管[2]。
鼻腔可以分为三个功能区域:①鼻前庭区,位于鼻孔的开口处,表面覆盖复层的鳞状上皮,其上生长的鼻毛可以阻挡来自气流中的大颗粒;②呼吸区,表面覆盖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位于鼻腔的后三分之二部位;③嗅觉区,位于鼻腔的最上部。
其中嗅觉区大约10cm2,是将药物经鼻传递至脑部的主要部位。
鼻腔给药医学知识课件
鼻腔给药的有效性与鼻腔的解剖 结构密切相关。鼻中隔将鼻腔分为左 右两个腔,人体鼻腔的总容积为 15ml,长12-15cm,鼻粘膜面积达 150cm2,厚度一般为2-5mm,上 面布满微绒毛。鼻黏液的pH为5.56.5,其中含有95%-97%的水盐电 解质和2%-3%的各种蛋白质,包括 蛋白水解酶。
4/1/2020
12
Company Logo
二、影响药物鼻粘膜吸收的因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5
Company Logo
二、影响药物鼻粘膜吸收的因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1、鼻粘膜的生理功能状态的影响 2、药物的理化性质的影响 3、制剂和辅料的影响 4、给药器具及给药方法的影响
4/1/2020
6
Company Logo
二、影响药物鼻粘膜吸收的因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4/1/2020
10
Company Logo
影响药物鼻粘膜吸收的因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油水分配系数和解离常数( Ka )
脂溶性药物容易被鼻黏膜吸收。有研究结果 表明鼻腔黏膜的性质与多数生物膜相似,脂溶 性大的药物容易通过,而亲水性药物的通透性 则较低。
4/1/2020
2
Company Logo
一、鼻腔给药的特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根据功能及组织结构的不同 可以将鼻腔分为三个区域:
鼻前庭-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嗅区-药物由此进入脑脊液, 进而进入CNS 呼吸区-其黏膜富含毛细血管 药物由此进入体循环
鼻腔给药新剂型研究进展
在鼻腔内使用,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称为鼻腔给药系统。
鼻腔给药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这一给药途径很早就已经不自觉地被应用,中国古代西藏就有把檀香木和芦荟提取物吸入鼻腔止吐的记载,北美印第安人通过鼻腔吸食一种树叶的粉末来治疗头痛,在印度医学系统中鼻腔治疗也是早已被人们认识的一种治疗途径,而且鼻烟作为提神剂、鼻腔吸食可卡因和多种致幻剂早已为人们熟知。
近20年来,随着新给药途径和新剂型的发展,鼻腔给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制剂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1 鼻腔的生理人的鼻腔长度约12~15cm,容积约15ml,鼻粘膜的总表面积约为150cm2,一般认为鼻腔粘液的平均ph值为5.5~6.5。
鼻粘膜表面有众多纤毛,以1000次/min左右的速度向后摆动,对鼻粘膜表面物质的清除速率为3~25mm/min,平均为6mm/min,这对清除鼻腔内异物、保持鼻腔清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鼻腔给药时药物在鼻腔内的保留有很大影响。
鼻上皮细胞下有许多大而多孔的毛细血管和丰富的淋巴网,加之鼻粘膜表面积相对较大,这就使其成为较理想的粘膜给药途径。
gore等分别以yucatan小型猪和家猪为模型,考察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tacrine,tha)在不同部位粘膜的渗透性,结果显示,鼻粘膜在所有具吸收功能的粘膜中对tha的渗透性最强。
2 鼻腔给药的特点及应用2.1 生物利用度高与口服给药相比,鼻腔给药可避免药物在胃肠液中降解和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小分子药物生物利用度接近静注,大分子多肽类药物高于口服。
bechgaard等研究了褪黑素兔鼻腔吸收的生物利用度,发现在以甘胆酸钠为吸收促进剂时其生物利用度接近静注,不加吸收促进剂时约为静注的一半。
kagatani等以大鼠为模型动物研究了氮替瑞林(azetirelin)溶液剂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结果显示,在不加吸收促进剂的情况下,其绝对生物利用度在ph=4时为17.1%,是口服给药的21倍,加入吸收促进剂后可达96.6%。
鼻腔给药的研究进课件
鼻腔给药的适用范围
局部治疗
鼻腔给药主要用于治疗鼻腔及上呼吸 道疾病,如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 炎等。
全身治疗
通过鼻腔给药,药物可被吸收进入血 液循环,从而用于全身性疾病的治疗 ,如偏头痛、糖尿病等。
鼻腔给药的优缺点
方便快捷
鼻腔给药操作简便,患者可自行使用。
无创
鼻腔给药无需注射或手术,减少患者痛苦。
02
鼻腔给药的机制与原理
鼻腔给药的吸收机制
吸收路径
药物通过鼻腔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也可以通过鼻粘 膜下的淋巴管吸收进入淋巴系统。
吸收速率
药物的吸收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性质、鼻粘膜的通 透性、药物的溶解度等。
吸收增强方法
通过改变药物的结构、添加吸收促进剂等方法,可以增加药物的鼻 腔吸收。
鼻腔给药的优缺点
药物吸收迅速
药物通过鼻腔黏膜吸收,起效快。
避免首过效应
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代谢,提高生物利用度。
鼻腔给药的优缺点
药物剂量控制难度大
适用范围有限
鼻腔给药时药物剂量较难控制,易造 成剂量不准确。
并非所有药物都适合鼻腔给药,需根 据药物的性质和用途进行选择。
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鼻腔刺激、过敏等 不良反应。
04
鼻腔给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鼻腔给药的挑战
药物吸收不稳定
鼻腔黏膜的吸收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黏膜状态、药物性质等 ,导致药物吸收不稳定。
药物分布不均
鼻腔结构复杂,药物在鼻腔内的分布可能不均匀,影响治疗效果 。
刺激性大
一些药物对鼻腔黏膜有较大的刺激性,可能导致不适感。
鼻腔给药的解决方案
01
优化药物剂型
各种鼻炎联合用药知识PPT课件
3、清热解毒口服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头孢克肟片)+呋麻滴鼻液
• 清热解毒口服液具有明确的抗病毒作用。呋麻滴鼻液点鼻同样可以缩 鼻粘膜,减轻鼻塞症状。头孢
• 克洛干混悬剂是头孢类抗生素,对细菌具有良好的灭作用。上药联合
适用于急性鼻炎合并病毒、细菌感. 染的患者。
7
慢性鼻炎
鼻病通常是由于伤风感冒继 发感染及环境的刺激而引起的。 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粘 膜下层的慢性炎症,通常只包 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 性鼻炎。 但也有将干燥性鼻炎、萎缩性 鼻炎包括在内者。属于中医学 的鼻窒、鼻干燥、鼻槁范畴。
.
5
诊断要点
1、发病前可能有接触急性鼻炎患者、受凉、过度疲劳等病史。 2、自觉咽干、四肢倦怠、头胀痛、发热及全身不适。 3、鼻内干燥、烧灼和发痒感。打喷嚏,流大量清涕,鼻塞,嗅觉减退。 4、鼻粘膜弥漫充血肿胀,有大量水样或粘液样分泌物(后期可为脓性)。 鉴别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诊断本病并不困难,但应与过敏性鼻
3、干燥性鼻炎 鼻粘膜变薄,上皮细胞纤毛消失。基底膜变厚,固有层纤维组织增生 并有炎细胞浸润。粘液腺、杯状细胞退化萎缩。粘膜可出现溃疡,可 侵蚀中隔软骨。
4、萎缩性鼻炎 鼻粘膜早期呈慢性炎症,继而进行性萎缩,上皮变薄,纤毛消失。
粘膜与骨闭塞性动脉内膜炎,粘膜腺体及骨质萎缩、纤维化。粘液腺、杯 状细胞退化萎缩。粘膜干燥,分泌物停滞,结成脓痂。
25
哮喘
病理病因
临床上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鼻炎两种。一般特定发生在 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身上。过敏性体质与基因有关,通常 为遗传所致。过敏性鼻炎患者大多有过敏家族史,但近年 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加剧,使有些原本非过 敏性体质的人也演变成过敏性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