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平台+方向+岗位+精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论文]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为实现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以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作为对象,开展研究与实践改革。
构建了“3+3”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了符合我院特色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经过2年的实践,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改革一、“3+3”课程体系概述目前,我院发展正处于一个从增加数量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转变期。
学院党委明确办学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了“以校园文化为底色,以‘3+3’课程模块为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延伸,培养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有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3+3”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对传统课程体系设置的重大改革,走出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新路子。
2010年,在“3+3”模块化课程体系(如下图1,图2)的设计前提下,学院对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按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的架构,其中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全院通用,相近专业共用职业技术基础能力模块,提炼各专业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模块。
二、我院现阶段计算机应用技术类专业研究背景在“3+3”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框架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避免了以往课程开设的随意性,不再按照学科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而是按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岗位、职业核心能力与素质拓展要求进行设置。
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新情况: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二年级在人手一机环境下进行教学,职业核心课程实行分段式教学等;新问题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哪些课程适合在人手一机条件下教学,哪些课程适合分段式教学,学时数应为多少,另外,有些课程中知识滞后,有些课程与当前it行业不适应等;还有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同课程知识点重复讲解问题等。
因此,修订、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工作,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一、本专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岗位分析随着全球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逐步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一支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化、正规化的企业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
国家人事部也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名列第二位。
由此可见不仅信息产业需要大量的IT人才,其它行业也使 IT 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IT技术在通信、医疗、游戏、教育等各行业的应用,软件、硬件、网络、信息管理类的需求都保持了上升走势。
本专业属于中职教育工科类别的技术性专业,培养具有面向企事业单位,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RFID系统应用,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熟练掌握至少一种软件开发工具,能够参与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以及承担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掌握综合布线及组网技术,能承担网络工程组建及信息安全控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二维动画制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方向为:1、信息系统开发:从事企事业单位中小型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设计、编码、调试及维护工作。
2、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管理: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管理、计算机软硬件组装与维护及销售、计算机局域网络组建与管理、数据库系统维护与管理、企业网站安全与管理工作。
3、智能楼宇系统应用开发:从事社区智能楼宇系统应用项目开发工作。
4、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素材制作从事网页设计、flash动画设计工作,从事广告、装潢设计、多媒体素材制作。
二、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计划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主要专业之一。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教学与科研梯队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分析学校原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将以巩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为主、引进高水平人才为辅的策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德州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比例见图5-1-1。
已建成程序设计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等校内专业实训室5个、专业机房10个,能够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6个,与山东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州财富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信智源有限公司、山东亿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
选择引进CSTP等培训机构,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实战技术,实现到德州本地及北京、天津、济南等周边城市高质量就业,借此进一步开拓就业市场,为扩展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5.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累计培养毕业生350余人,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率达到了98%。
借助“电脑文化节”,搭建技能大赛平台,实行赛育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大赛、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中多次获得奖励,获奖人次达47人。
6.不断提升的社会服务能力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
近几年对外开展多种软件技术服务项目,例如为德州市环保局开发“德州环境保护预警系统”,为德州老龄委开发政务网站,为山东齐元公司研发“风机盘管试验台监控系统”等,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高度认可。
面向社会开展网站开发、信息处理技术等培训工作,年培训人数约1300人。
面向社会人员开展本专业国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服务,年鉴定800多人次。
每年承担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网络教育考试等达5000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尚显不足,校企合作方式仅限于专业论证、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2.课程体系和企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课程内容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经济转型的需要,实践课程开发尚不能满足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3.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整体教科研能力偏低,专任教师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社会服务能力尚需提高,兼职教师的管理也需进一步规范。
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
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第一部分:提纲与分析提纲一: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概念和意义。
分析: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指依据计算机领域的专业能力要求,将课程按照模块划分,形成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
其意义在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个性化学习、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的满意度与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提纲二: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分析: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需要考虑专业能力的要求,课程内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等方面。
设计方法主要是将一个专业领域相关的课程划分成不同的能力模块,加强主题的衔接与内在联系,在课程体系内构建完整、连贯的知识体系。
提纲三: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
分析: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需要考虑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教学内容与目标、学习场景和评价标准等多方面内容。
实施方案的关键在于提高学习效果,实现个性化学习,加强教学管理等方面。
提纲四: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应用与推广案例分析。
分析: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应用与推广案例涉及到不同层次的教学机构、不同类型的课程设计和不同的教学方法。
具体案例包括国内外计算机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等。
通过分析案例,可以发现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提纲五:未来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分析: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与计算机专业本身的发展和变革密不可分。
未来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可能会与工业4.0的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显然,计算机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和个性化的学习,以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第二部分:案例展示案例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化教学方案该方案含有12个模块,包括基本学科、专业核心、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极探 索计 算机 应用技 术专业 的课 程体系建 设 , 0 7 于2 0 年开始 , 构建 并实施 了模 块化 课程 体系, 收效显 著。
一
、
我院高职计算 机应用技 术专业存在 的主要问题
1学 生就业 率 和专 业对 口率偏 低 、 学生 培养 的效 果 与市场 需求 之 间的偏离 较 大 , 业难 以找到合 适 的人 才, 生也 难 以找 到合适 的工作 。 多数毕 企 学 大 业生 不能 马上 适应 企业 的工作要求 和技 术 环境 , 快则 需要 4 5 — 个月, 则需要 8 1 个月的培 养 、 合期 , 慢 — 2 磨 企业也 不愿 花时 间、 钱培 养 学生 。 成这一结 果 的原 因是 多方 面的, 金 造 首先 , 近几 年计 算 机行业毕业 生大 幅增加 , 使得 学生就 业 压 力 加大 ; 次, 其 学生就 业 的心理 预期 与现实情况 存在 较大偏差 , 使学 生就 业机会减 少; 学生在校期 间所学 技能与行业 需 求 存在 较大差 异 , 使专业 对 口率 降低 ; 业推荐 时, 就 用人单位 的特 殊要求 和学生专 长错位 , 使学生就 业成 功率 降低。
・5 ・ 4
维普资讯
不 同地 区、 不同行业 和不 同企 业计 算机 应 用方 向、 度和广度 是不一样 的, 深 对人 才 的需 求也不一样 , 因此针对 培 养
对象 就业 去 向应该 有所 区别。 上饶市乃至江西省 的企 事业单位所 需要 的计算机 人 才大 多数 是应 用型人 才, 因此在培 养
化课 程体 系, 并提 出了 块化课 程体系的实施 步骤、 模 存在的主要 问题 及相应 对策。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任务配套)
专业三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立方案一、需求论证〔一〕产业背景1.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为根底的信息技术得到长足和快速开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性产业。
随着全球信息化潮流的不断高涨和网络经济的迅速崛起,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主导力量。
2.信息技术的开展带动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广泛需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习惯。
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已经成为信息社会背景下,决定经济开展、生产、生活的必要技术和职业能力。
国家信息产业和效劳业的快速开展,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特别是需要与相关岗位能力相适应的中、高级人才。
因此,加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的迫切任务。
3.孝感市是“8+1〞武汉城市圈最近城市,地理优势明显。
自改革开放以来,孝感电子信息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开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产业蓬勃开展,信息化建立进度明显加快,电信业稳步开展,互联网出口带宽已达40G 比特,互联网用户23.56万户,互联网普及率到达17.1%;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扩张,2021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45家,从业人数12810人,完成工业产值58.4亿元;软件和信息效劳业有了长足进步,到2021年底,全市从事软件研究开发与应用的企业数量已由2005年的 1家开展到了现在的28家,软件产业从业人员也由原来的60多人开展到现在的500多人,销售收入达3.2亿元;电子政务全面推进,“一个中心、四大平台、五大应用〞根本建成;企业信息化成效显著,“十一五〞末我市企业域名网站覆盖率到达48.0%,OA系统使用覆盖率到达1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使用覆盖率到达38%,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使用覆盖率到达14%,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使用覆盖率到达5%。
〔二〕社会需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历史阶段,“十二五〞期间,孝感市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围绕通信业、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效劳业等三大产业,不断优化产品构造、增强创新能力、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努力谋求跨越式开展,成为我市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引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当前高校中备受瞩目的专业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优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各高校纷纷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
本文将对这些改革与建设进行综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因此,高校纷纷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的重视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高校普遍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不仅可以通过实际项目开发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实验室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
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与实际项目开发的结合。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高校纷纷引入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提升其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实际工作环境。
课程体系建设为了更好地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各高校纷纷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建设,以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
强化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为了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高校对基础课程进行了强化。
这些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等。
通过深入的基础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拓宽专业课程除了基础课程外,高校还拓宽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
这些课程旨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技术和知识,提高其综合能力。
这些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技术、软件工程等。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摘要:在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计算机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骨干专业,其改革的必然性是显而易见的。
是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新的认识,改革就成了我们职业教育人当前的使命,就要求我们重新用新职业教育理念来指导专业教学改革,让职业教育出人才出成绩,让职业教育受到尊重。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中要求我们以市场为导向,重视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要求以需求为向导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以能力为基础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去;使用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贯穿动中学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学途径。
计算机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骨干专业,其教学改革也是必然和必须的。
为此结合我们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探索,总结了几点改革的思路:一、以需求为导向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新标准以需求为导向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它提供了满足行业需求的教学和培训。
我们的学生从初中进入中职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如果说学生在中小学时是以升学作为他们的目标,那么,进入中职后他们的目标已经转向了就业。
中职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
如果学的知识技术与就业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学生将失去学习信心,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了解本专业相应的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及其变化,因而他们可能十分关注自己专业的课程设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动机与需求是紧密联系的。
如果说需求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源泉,那么,动机就是推动这种活动的最直接的力量。
我们要进行计算机课程设置改革就应从社会调查→岗位群→专业模块→课程设置等几步进行,即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并经过这几年运行,不断修改调整,逐步使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模块化教学实施
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模块化教学实施的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设和实施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建设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覆盖各个职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设计和开发各个模块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3.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4.通过模块化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5.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和策略2.1 模块化课程设计模块化课程设计是建设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基础。
教师团队应根据职业领域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模块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2.2 灵活的教学方法针对模块化课程的特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
根据不同的模块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3 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块化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2.4 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块化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资源整合和共享模块化教学需要教师团队整合和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案例、实验设备等。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资源库、共享平台等方式,将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方便学生获取和利用。
3. 评价方式3.1 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成果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包括考试、作业、实践项目等。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现状的分析,深入地探讨了课程模块、能力模块和职业岗位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出基于岗位和能力本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方法,进一步培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模块化;课程体系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现状和原因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操作,具有一定的硬件维护、网络安装和管理、网页设计与多媒体处理、软件开发与维护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这些学生的就业前景应该非常广阔。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合适的工作岗位。
从总体的就业市场看,一方面用人单位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来之即用的人才;另一方面,应聘的学生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不扎实,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实用性的要求。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因此科学合理地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实现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概念1、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定义模块化课程体系就是对专业岗位群分析,根据岗位能力需求,明确专业基本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将专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设计为“基本素质模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为“专业基础模块”,再将各个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设计为“职业定向模块”。
因此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可以由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若干个职业定向模块构成,由于技能性强,我们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理实一体”模块化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2、模块化课程的特点模块化课程设置是基于对每个岗位的任务和技能的深刻分析,严格按照岗位需求,开发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它更强调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依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2020-2023)》、《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员计划(2019-2021)》文件精神,提升专业教学水平,结合学校实际,组建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涵盖“云计算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移动应用开发”等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并制定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专业群面向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国家、省、市政府对ICT产业高度重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大了市场对ICT人才的需求。
(一)产业现状1.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正处于变革前期(云、管、端在同时演化)。
智能终端正引领新的数字化浪潮,低功耗网络将构建真正的万物互联基础设施,云+大数据正驱动所有的行业变革,信息通信逐步过渡到“云+泛在网+智能终端”的新时代。
2.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实施亟待产业新突破。
“宽带中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战略持续推进,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利好的政策环境和强劲的市场动力。
同时要求我们密切跟踪信息通信技术变革趋势,构建“云+管+端”的融合型技术生态体系。
(二)区域发展现状随着《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加快5G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政策的推进,区域行业企业对ICT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制定《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以“新师范、新工科、新商科”专业为主攻方向,创建服务区域产业集群的高水平专业群;本专业群精准对接区域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主动服务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学校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主干专业群。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 $! , !""# *’5( !) B8=8A95 &’C 67#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敖桂文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EG)"EE )
摘要: 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 应树立面向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 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思想。理论课程教学要精理论、 多实践; 开设的课程应当站在时 代的前沿; 进行 “ 模块化” 教学, 使不同方向、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同时, 要改革实训和教学手段,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 学生 中图分类号: B6!$ (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E""7 D $!EF ( !""# ) $ ! D "" )! D "! % % 一、 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 《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 育人 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的文件精神, 坚持以育人为根 本, 以研究型教学模式为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全面 素质、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把理论研究和 教育实践相结合, 积极探索产、 学、 研结合的人 才 培养模式。按照有利于学生基本素 质提高, 有利 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有利于教育教学规律贯 彻 的原则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 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二) 改革目标 课程设置必须充分 体现以学生为 中心, 从高 职教育的基 本特征 和职业 岗位群 的实际 需要 出 发, 按照 “ 实际、 实用、 实践” 的原则, 改革专业的教 学内容、 课程体 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强调理论 和 实践的紧密结合, 积极探索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 养模式。 二、 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一) 理论课程教学要 “精理论, 多实践” 高职高专主要培养 技术型人才, 理论课程 的 开设主要是为实践服务, 所以教材的选择应当 尽 量以浅显易懂为主,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切实做 到 “ 精理论, 多实践” 。 (二) 课程内容要反映行业发展新动向 可以通过社会调研和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公司 企业进行考察, 把握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 使课程及时反映当前 /. 行业发展新内容。 (三) 实行 “模块化” 教学 把专业课程按 “小方向” “ 大模块” 、 进行设置, 以实用为主, 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 E C 确定培养人才方向: 微机操作员、 微机维护 与维修、 网页制作、 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向。 ! C 教学模块设 置: 按培养 人才方向和社 会需 求把原有的课程和增设的新课程划分为基础模块 和专业模块开设的课程。其中专业模块又分为专 业基础模块、 专业选修模块、 辅助 设计模块、 网络 设计模块。基础模块: 美术学、 政治、英语、 体育。 专业基础模块开设的课程有: 微机操作、 微机组装 及维护。专业选修模块开设的课 程有: 常用 工具 软件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辅助设计模块开 设的 课程有: 平面设计、 辅 助设计、 动 画设计。网 络技 术模块开设的课程有: 网络应用技术、 H0-I3 动画 设计、 1A89JK89L8A 、 *M 、 -IN 。 $ C 教学方式: 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 每个模块 进行后要根 据岗 位群的 要求进 行实际 的综合 实 训, 然后让学生考取相应的技能岗位证书。 (四) 实训的改革与设想 把半年实训改革为 “ 引进来、 走出去” 的教学 实践。 “ 引进来” 就是把专家项目引进校园由企业 专家、 教师、 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 “ 项目” 工作的 全部或部分, 即采用 “ 项目教学法” 。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探讨
Ci d Bo Io :n e l U ha u tnn v: =d n E o i n ao H a — t r 矗: i :
对 计 算机 应 用技 术 模 块 化 课 程 体 系的 探 讨
覃 艳 ( 川科 技职工 大学教务处 成都 6 1 1 四 1 ) 00
模 块 化 课 程 体 系 将 职 业 定 位 作 为 教 学 的最 终 目标 , 校 采 用 目标 管 理 的 方 式 进 学 行 模 块 化 的 教 学 课 程 系 统 设 置 。 过 模 块 通 化 教 学 方 式 , 以 使 专 业 职 业 技 能 的 划 分 可 与专 业 岗 位 特 点 结 合 起 来 , 各 个 基 本 的 而 职 业 技 能模 块 有 机 地 组 合 起 来 便 可 以在 整 体 上 构 建 出专 业 化 的 课 程 体 系 。 块 化 课 模 程 体 系 模式 是 近 些 年 得 到 众 多 学校 机 构 普 遍 认 可 的 教 学 模 式 , 实 践 中 也具 有 很 强 在 的可操作性 。 模块 化 课 程 设 置 注 重 学 以 致 用 , 学 课 程 都 是 经 过 对 社 会 相 应 岗 位 的 教 需 求 情 况 的充 分 评 估 而 制 定 , 些 模块 可 这 以 细 分 为 各 个 小 模 块 , 一 个 小 的 教 学 模 每 块 都对 应 明确 的 目标 。 因此 , 这种 注 重 学 生 技 能 和 应 用 能 力 的 模 块 化 课 程 体 系 , 实 对 践教学有很大的裨益。 概 括 来 说 , 块 化 的 课 程 体 系 主 要 有 模 以 下特 点 : 一 , 用 目标 管理 的 方 式 将 专 第 采 业 课 程 设 置 与 就 业 目标 挂 钩 。 一 个 模 块 每 化 课 程 体 系 中 的模 块 都 与 具 体 的 职 业 岗位
中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衔接设计
中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衔接设计作者:***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21年第13期摘要:中高职教育衔接培养是现代职教体系的类型之一,课程衔接是保障该试点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
文章简要介绍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中高职衔接项目实施情况,分析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课程模块化设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设计一体化的培养目标、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完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递进的技能考证制度”等举措,保障了项目顺利开展和课程有效衔接。
关键词:中高职;计算机;模块化课程;课程衔接0 引言中职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不同阶段,两者共有的“职业”属性和专业相似递进的特性,为中高职贯通培养提供了便利。
中高职衔接项目丰富了中职学生升学的通道,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涵。
中高职衔接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技能培养规格、考核体系等的衔接。
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各种办学要素最终要通过课程体系衔接来实现。
因此,研究分析试点项目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中高职衔接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
本文主要针对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华姿中专”)和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农院”)两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1 华姿中专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实施情况华姿中专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校,江苏省三星级重点职业学校和江苏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是无锡地区唯一的农业学校。
该校依据江阴市的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通过前期的市场分析和调研,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从2016年开始,选择了电子技术应用、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两个省示范专业,分别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3+3”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
多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在中高职分段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近几年,学校进一步扩大了合作专业和合作高校,2020年,该校合作规模扩大到3所高校,5个中职前段专业,对接6个高职后继专业,在校学生共492人,如表1所示。
“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专业建设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
“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专业建设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从当前就业市场的调研结果来看,对于高技能复合型计算机专业人才极其缺乏,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善。
“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促进计算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利保障。
本文就该制度下计算机专业建设进行探讨,并就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建议,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专业人才;“1+X”证书制度;模块化课程体系1引言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计算机专业人才相对紧缺。
虽然很多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每年都培养大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但产教难以融合的情况突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差,所学知识难以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大幅下降。
针对这一问题,2019年初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应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即“1+X”证书制度。
其中,“1”指的是学历证书,是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体现;“X”指的是职业技能教育中获得的等级证书,是反映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有效凭证。
这对于企业的用人趋势起到导向作用,企业不单一的从一直文凭判断就业者的职业技能,其他的职业证书也是重要的参考标准。
这对于学历不高的就业者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可以考取等级较高的专业证书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弥补学历的不足。
在该制度的引领下,高职院校纷纷制定不同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以不断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2 “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专业建设路径职业院校在“1+X”证书制度下,应充分认识到专业建设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推动“三教”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实现多元协同育人。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否与社会发展接轨,提升就业质量。
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一、专业群概况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牵头专业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其他包括计算机网络专业、移动应用开发专业(5G移动通信方向)、物联网技术专业,在校生近1200人。
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为导向,紧密对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的七大产业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面向云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按云与大数据应用为基础、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渠道、移动应用开发为终端三个维度,集聚、共享、创新,构建三维一体专业群。
二、建设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向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全面渗透,信息化代表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信息产业不但推动了全球的经济发展,而且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已有专家将ICT产业从传统产业中分离出来,称其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后的“第四产业”。
从数字化向着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不断演进,以大数据、物联网、VR、AR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层出不穷。
整个ICT行业当前的现状还是围绕着云、物、大、智这四个层面来展开,云:主要就是专业服务和公共服务的适合性问题、云的集中处理和分布式控制架构的问题,其核心是如何为不同行业提供云服务;物:则是物联网。
要求更大容量,更好的敏捷性,更泛在化,这了适合互联网业务的多样性,新的网络结构和控制机制面临着集中控制和分布控制、虚拟化和现存网络的问题,随着物联网可能出现的爆炸式增长,会使得物联网引发新信息革命;大:指的是大数据,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开放、数据如何变现,提出另一个要求,数据分析能力;智:体现的是ICT发展的高级阶段一智能化阶段,人工智能竞争逐步加剧,科技巨头都在AI领域抢占先机。
ICT产业新技术不断涌现,分布式的较为柔性可配置的架构和解决方案逐渐成为主流,以产品中心的设计思路逐步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思路,所有企业都向云、物、大、智方面发展,实现多元化模式。
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摘要】本篇文章在分析我们国家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习和就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实践,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全方位培养学生水平为主,适合就业要求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
【关键字】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模块式;课程体系;职业岗位;一、引言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才培养定位的不同。
中职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水平为中心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
广大的中职毕业生应该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
中国的IT产业正处于一日千里的快速成长期。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有用武之地,不过,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现状不是很好,尤其是对口就业的比例更小。
仔细分析,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与学校之间不具备沟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企业想要的,他们不具备相对应的岗位应用水平、不具备相对应的岗位技能和岗位素养。
正是这样的矛盾,学生在校不愿意学,毕业的时候成了“老大难”,然后形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按照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水平模块组织教学,针对不同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将专业细分为各种专项水平、专项技能,并设置相对应的课程模块。
其中,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层次的细分,将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要想适合市场的需求,势必改变现有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中职学生就业的岗位群,确定技能教学体系、增强专业课程建设、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增强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从事计算机相关工程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和计算机相关应用的技能型人才。
把中职学生的就业岗位拓宽为计算机相关行业,面向职业岗位实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期2018年7月No.13July,2018
无线互联科技
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1 模块化课程体系安排标准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系统化教学方法。
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改变“以知识点讲解为主”、单模态课程教学的传统课程组成方式,实现以“专业技能提升需求”、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目标设置模块化课程”,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积极性。
以国家级骨干教师教学示范中心课为平台,引导、鼓励教师与自身专业相结合,寓研于教,积极主动开展教学多模块化课程,为课程革新全面推广和有效运用,最终为建立MOOC 奠定基础。
2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2.1 “1+1+1+1”模块基本思想2.1.1 串珠式教学模块结合
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包括专业核心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通用模块和1个动态职业模块。
采用“分段式串并结合”的教学模式,公共基础模块和专业通用模块采用并联模式,专业核心模块和动态职业模块采用串联模式。
这是传统意义上教学模式的典型特征,而“1+1+1+1”模块,是指教育平台模块、教育培养方向模块、岗位技能模块和职业技能掌握模块相结合,组成串珠式培养模式,模块之间有机过渡融入,完成教学模式。
2.1.2 模块化课程组成图解
如表1所示,由课程阶段加课程内容以及学分来组成,在这里将学期分为6个学期,3个学年(参考普通专业技术学院学年制),课程阶段中数字代表单个学期,组合方式表示该课程需要在哪几个学期学习,学分制表示修完相应课程将会有多少学分能够修满。
2.2 课程体系设置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分析课程的教育与教学和管理功能,在此基础上,客观考虑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的整体要求,科学安排教学时数,将课程内容按岗位、知识和能力要求,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找准瞄准点,定
位职业岗位。
课程体系主要涉及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系统
课程。
表1 模块化课程组成
“1+1+1+1”模式课程
课程阶段(6学期制)
课程
学分1+2+3公共必修+专业必修402+3公共选修+专业选修204+5+6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205+6
工学合一
20
2.3 模块化课程
2.3.1 公共基础课模块
公共基础课是高校各个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每个学校根据办学性质的不同以及办学宗旨的差别,
公共基础课也有不同特点,模块化课体系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公共课程如图1所示。
图1 公共基础课模块
作者简介:李琳(1973— ),女,甘肃张掖人,实验师,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平台+方向+岗位+精通”
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
李 琳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摘 要:文章明确模块化课程体系安排标准,从基本思想、体系设置、模块课程、选课程序和考评体系等角度对课程进行探
讨,最后针对“工学合一+自由选择+弹性学习制”职业性开发思维进行探讨。
关键词: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第13期2018年7月
No.13July,2018
[参考文献]
[1]窦立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功能模块式课程体系假设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859.
无线互联科技·数字教育
Construction of modularization course system of “platform + direction +
position + proficient” in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Li Lin
(Yil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ning 835000, China )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kes clear the standard of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arrangement and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sic idea, system setting, course module, procedure of course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At last, it takes discussion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inking of “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 choice free + flexible learning system”.
Key words:
platform; modular; course system 表2 课程模块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计算机导论和程序设计
操作系统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Java )
智能管理自然语言处理导论
程序设计实践网络技术导论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下一代Internet
技术与协议网络存储技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语言
编译原理与技术Linux 编成环境人工智能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性设计语言原理与实践
人工智能原理硬件综合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Web 开发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编码理论移动通信基础信息安全概论高级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
复杂网络
通信软件综合设计与实验
软件安全
2.3.2 专业基础课模块
专业基础课模块由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两个子模块构成,每个模块由不同课程构成。
其中专业必修是构成该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专业选修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拓展技能的课程,课程内容如表2所示。
2.3.3 岗位实践模块
岗位实践模块主要是校企合作开发的模块,聚集校企合作管理和实践教学管理于一体,实现高效性、实时性、信息一体化。
岗位实践模块包括两个渠道,其一是选择校企合作,直接去意向企业完成实习课程,另一种是自主选择职业单位进行岗位实践。
在正式入职之前,学校设置岗前动员和岗前培训课程,岗位实践结束后要进行岗后评估与毕业设计,完成学分的修习。
部分学生还可以参加相关等级证书的考试,顺利结束后可获得相关资格证书。
2.4 选课程序
选课主要体现在公共基础必修和选修模块,专业基础必修和选修模块的课程选择上,对于岗位模块属于最后生成,默认选择状态。
2.5 考评体系
考评分为理论成绩测评和综合实践测评,除此之外还有特别成就加分项目。
理论成绩测评包括对公共基础必修和公共基础选修的综合成绩绩点,对专业基础必修和专业基础选修的综合成绩绩点,最后理论成绩测评成绩为3个学年的综合得分均值绩点。
综合实践测评包括学生在工作单位取得综合评分和毕业设计的综合评分,其中实习企业有一票否决权。
但是计算机作为一门创新能力更重要的学科,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研究出特别成功项目,比如一种新程序或语言,将会采取单独奖励加分制,以上3部分构成评价体系。
3 “工学合一+自由选择+弹性学习制”职业性开发思维
针对职业性开发模块包括校企合作、定向培养、职业素养、企业体验、就业指导、岗前强化、专场招聘、就业回访等部分。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电子商务信息、交易技术等服务行业不断涌现,2014年,“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更是被写进征服工作报告。
总理在征服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
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
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计算机专业作为一种实用性专业,学校与多家企业都保持深度的合作关系,企业高层参与课程的设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毕业时相当于有两年的工作经验,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