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与经验启示

合集下载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u8记账流程在企业日常经营中,记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而u8记账软件作为一款专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其记账流程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u8记账流程。

首先,打开u8记账软件,进入系统后,我们需要进行账套的选择。

在账套选择界面,我们可以选择需要进行记账的账套,然后点击确定按钮进入记账主界面。

进入记账主界面后,我们可以看到左侧是会计科目树,右侧是凭证列表。

首先,我们需要在会计科目树中选择需要进行记账的科目,然后点击“新增凭证”按钮,进入凭证编辑界面。

在凭证编辑界面,我们需要填写凭证的日期、凭证字号、摘要、会计科目、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信息。

填写完毕后,点击保存按钮,即可完成一张凭证的记账。

在记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凭证的日期应当准确无误,不得填写错误的日期信息。

2. 摘要应当简明扼要,准确表达该笔交易的内容。

3. 借贷金额应当填写正确,不得出现借贷金额不平衡的情况。

完成一张凭证的记账后,我们可以在凭证列表中看到该凭证的信息。

如果需要对已记账的凭证进行修改,可以在凭证列表中选择需要修改的凭证,然后点击“修改凭证”按钮进行修改。

除了手工记账外,u8记账软件还支持导入银行对账单进行自动记账。

在凭证列表界面,我们可以点击“导入银行对账单”按钮,选择需要导入的银行对账单文件,系统会自动识别对账单中的交易信息,并生成对应的记账凭证。

最后,当所有的记账工作完成后,我们可以通过查看科目余额表、总账、明细账等报表,来查看记账结果是否正确,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

总的来说,u8记账流程包括账套选择、科目选择、凭证编辑、凭证修改、银行对账单导入等步骤。

通过规范的记账流程,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数据准确无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u8记账流程,提高记账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与启示摘要:在我国加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的大背景下,大力建设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平台,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本文对我国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江苏苏州电子信息产业质量与可靠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实践,从科技创新平台需求出发,研究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机制、服务模式等,希望为我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实践;启示一、背景:“十五”以来,在信息产业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我国科技创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正逐步成为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的主力军,政府科技工作的有力支撑。

2006年8月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提出到“十一五”末,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为全面加强对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支撑,大力发展建立发挥政策引导,营造创新环境。

明确提出信息产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包括信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等5个主要服务平台。

对于共性技术的定义,国内学者张振刚认为共性技术作为“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其衔接了基础研究和面向市场的商业技术开发,能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行业,是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和基础, 具有很强的经济带动作用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共性技术是一种能够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得以广泛应用,处于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在共性技术研究成果上,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生产或产品需要进行后续的商业化研发,形成企业间相互竞争的技术或产品。

共性技术是对整个服务外包有重大影响的技术,这类技术影响面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对整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整体的技术积累、产业整体的质量水平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

建设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实施方案

建设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实施方案

建设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实施方案
一、背景
现代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建立各种应用技术支撑平台,构
建了从信息基础设施到应用系统的完整的技术运行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
社会的高速发展。

但是,不同行业的应用技术支撑平台大多孤立而存在,
比如依托各行业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每行业都有自己的应用技术支撑平台。

在此背景下,建设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应运而生。

二、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现状
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是构建在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技术之上,用
于支撑多个行业应用的技术基础设施,主要用于服务行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目前,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技术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存在
的问题主要在于,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的信息安全和资源利用率还不够高;应用技术支撑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性还不够强。

1、强化信息安全,完善应急技术力量。

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管
理体系,包括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统一的安全规范、统一的安全审计等,以确保平台上的的信息安全;完善应急技术力量,确保平台上的安全技术
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安全事件。

2、立开放互联的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日益重要。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为满足人们对技术服务的需求而建立的一种服务平台,它可以为公众提供各种技术服务,促进科技的应用和创新。

本文将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定义、建设目标和发展现状等几个方面,探讨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和前景。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定义。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指为了服务社会公众,以技术为核心,以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为宗旨,以社会效益为导向的一种服务平台。

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个人和社会组织等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推广、技术转移等各种技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科技创新。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其广泛的服务对象和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成为连接技术供需双方的桥梁和纽带。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动力。

其次,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问题,提高技术能力。

再次,推动技术转移和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产学研用之间的对接,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最后,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和运行体系,提高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对技术服务的需求。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快速发展。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加大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推动其快速发展。

其次,多元化服务。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样化,覆盖面不断扩大,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技术需求。

再次,专业化发展。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人才引进、队伍培养和机构建设等措施,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服务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最后,国际合作。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与国外的相关机构和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国内技术服务向国际化发展。

国家质检中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的意义

国家质检中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的意义

国家质检中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的意义1. 引言1.1 引言"引言"是文章的开篇部分,用来引导读者进入主题。

在讨论国家质检中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的意义时,引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现代社会对质量监管的需求日益增长,质检中心作为保障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的重要机构,需要与时俱进,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平台。

2. 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国家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举措。

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质检工作,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3. 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提升质检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还能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产业创新和提升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4. 国家质检中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的意义重大,对于维护国家利益、保障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这也是我们本文将要深入探讨和阐述的内容。

2. 正文2.1 提升质量监管效能提升质量监管效能是国家质检中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意义之一。

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实现质量监管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便捷化,提升监管效能。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整合各部门的监管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避免监管资源的重复利用,提高监管效率。

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实现监管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譳质量安全风险,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督和处罚,有效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公共服务平台还可以实现监管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监管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降低监管成本,促进监管效果的持续改善。

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质检中心的监管作用,提升质量监管的效能,推动质量安全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2 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是国家质检中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意义之一。

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可以公开提交产品质量数据和信息,使市场监管部门能够更加及时地监督和管理市场。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竞争优势,从而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云平台解决方案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云平台解决方案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云平台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加快,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建设一个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云平台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云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将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方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参与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分享。

该平台可以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交通、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在线预约、在线缴费、在线评价等功能应被充分体现。

首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云平台可以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通过该平台,政府部门可以将各种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学校、医院、交通等资源,使其更加高效和智能地被使用。

同时,市民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到各种公共服务资源的信息,并便捷地进行预约和使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使用。

其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云平台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服务。

通过该平台,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公共服务项目,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所有的公共服务。

例如,一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学校和教育资源,而不是盲目地选择传统的学校和教育方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再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云平台可以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监管和评估机制。

通过该平台,政府部门可以对各种公共服务进行有效的监管,及时了解和解决市民对公共服务的投诉和建议。

同时,市民也可以通过平台对各种公共服务进行评价和反馈,促使公共服务提供者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

这将有效地提高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市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最后,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云平台可以促进公共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该平台,政府部门可以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方力量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公共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指为广大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综合平台。

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可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以下是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及建设方面的措施。

其次,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对于促进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则是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

通过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可以组织和实施科技攻关项目,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

同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还可以搭建行业联盟、技术云平台等合作机制,促进技术资源共享和合作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孵化和推广应用。

针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出明确的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意见,加大资金投入和财政补贴力度。

同时,可以探索建立专项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和股权投资。

二是强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技术服务平台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培养、引进、引领等多种方式,吸引高层次和专业化的技术人才,提高技术服务平台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是完善技术服务机制和服务体系。

可以建立技术服务标准和流程,规范技术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要建立健全技术服务评价机制,通过评估和奖惩等手段,提高技术服务的竞争力和市场导向性。

四是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要与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形成紧密联动,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可以通过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加强科技成果的孵化和推广应用,并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总之,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对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强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技术服务机制和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施,可以不断提高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能力和水平,为广大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与经验启示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与经验启示
管理篇┃ 计 量 论 坛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与经验启示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 刘万义
一、背景 进 入20世 纪90年 代 后 ,世 界 各 国对关系本国产业发展的共性技 术采取各种形式的政策支持已成 为一种潮流。 共性技术政策在美 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的技术政策中确立了地位,发达国 家和地区在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 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成功,并产生了 很强的经济带动作用和巨大的社 会效益。 为更好地推进我国产业共性技 术的发展,“十五”以来,在信息产业 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 通过 科学规划、政策引导、整合资源、合 理布局, 我国科技创新共性技术服 务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正逐步成为国家 和区域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的主力 军,政府科技工作的有力支撑。 2006年8月 , 信 息 产 业 部 颁 布 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产业自主创 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 见》),提 出 到 “十 一 五 ”末 ,初 步 建 立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产 学研用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信息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加强对信 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支撑,发挥政策 引导,营造创新环境。 明确提出信 息产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包 括信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等5 个主要服务平台。 对于共性技术的定义,国内学 者张振刚认为共性技术作为“竞争
前阶段”的技术, 具有准公共品的 性质, 其衔接了基础研究和面向 市场的商业技术开发, 能应用于 一个或多个行业, 是产业技术进 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提升产 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和基础,具 有很强的经济带动作用和巨大的 社会效益。
共性技术是一种能够在一个 或多个行业中得以广泛应用,处于 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在共性技术研 究成果上,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生产 或产品需要进行后续的商业化研 发,形成企业间相互竞争的技术或 产品。 共性技术是对整个技术服务 有重大影响的技术,这类技术影响 面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对整 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整体 技术积累、产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 高具有深远的影响。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薛捷, 张振刚(华南理工大学)摘要:对共性技术的基本特点和概念进行了分析研究, 对美国、日本、欧盟和韩国在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

在此基础之上, 提出我国在共性技术开发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在共性技术开发上应该采用“ 官产学研”合作组织的形式。

关键词:共性技术; 官产学研合作; 创新平台一、引言关于产业共性技术的定义, 现在国内外的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将共性技术定义为科学现象的一个概念、要素, 或进一步的观察, 其具有被应用于广泛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潜力。

国内学者李纪珍在其研究中认为,产业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应用, 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

而马名杰、胡小江、项哲学等学者在研究中则强调, 共性技术是一种竞争前技术( Pre- competitive) , 介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 是基础研究形成商业应用的基础, 并能够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得以广泛应用。

由上述学者和机构对于产业共性技术所给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表述有所不同, 但是都突出了共性技术的一些共同特点, 如共性技术处于竞争前阶段, 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同时由于其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可能导致严重的组织失灵和市场失灵等。

基于这些特点, 本研究认为, 共性技术作为“ 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 其衔接了基础研究和面向市场的商业技术开发, 能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行业, 是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和基础, 具有很强的经济带动作用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 世界各国对关系本国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采取各种形式的政策支持成为一种潮流, 为更好地推进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的发展, 本文将深入研究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的特点和经验, 同时,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对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进行研究, 提出可供借鉴的方面, 以期为我国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指导。

“三螺旋理论”下高职院校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

“三螺旋理论”下高职院校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

“三螺旋理论”下高职院校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
吴秀玲
【期刊名称】《机械职业教育》
【年(卷),期】2024()4
【摘要】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是促进行业共性技术突破和产业技术革新的关键之一。

现阶段,高职院校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尚未独立建制,大多是技术转移中心或者其他产
教融合的形式,内部共融共创、共生共长的良好生态未显现。

运用勒特·雷德斯道夫
的三螺旋理论模型,有利于更清晰地分析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力量及运营模式。

政府层面做好制度保障与规范引导,发挥“风向标”“指挥枪”的导向作用和“戒尺”“鞭子”的规范作用。

企业层面树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观,实现企业的
优势进阶。

学校层面建立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观,实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高质量
发展。

由此,逐渐形成“企业需求—校企融合攻关—实践应用”和“高校预见问题—校企融合攻关—实践检验”的平台发展模式。

【总页数】5页(P15-18)
【作者】吴秀玲
【作者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略论“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2.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平台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探析——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三中心”建设为例
3.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用研究
4.“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德国弗朗霍夫协会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德国弗朗霍夫协会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业 的技术 创新 能力 ,是 需要 我 们深入 研 究和 思 考 的 经费 10亿欧元 (2005年)。这些研究所分布在德国
问题 。德 国弗 朗霍 夫协 会在 为 中小 企业提 供 技术 服 各地 的 40多个 地 区 ,主要 集 中在 中南 部地 区 。
务方 面 ,具有独 特和 成功 的经 验 。我们认 为 ,应在 通
第 10期 (2007年 10月)
中 国 科 技 论坛
维普资讯
构建 面向 中小企 业 的公 共 技 术服 务 平 台
德 国弗朗霍夫协会 的经验及其对我 国的启示
王 俊 峰
(中国科 学技 术促 进 发展 研 究 中心 ,北 京 100038)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德国弗朗霍夫协会的基本情况 、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和技术服 务的方式 、政府的支持和监管方式及其内部 的组 织和 用人制度等 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 我国科研 院所 企业化转 制的实际和中小企 业发 展的需要 ,提 出了 以转制科研院 所为依托 ,构建我国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 技术服务平台的设想 。 关键 词 :构建 ;面向 中小企业 ;公共技 术服 务平台 中图 分 类 号 :F276.44 文 献 标 识 码 :A
因素 。如 何借 鉴 国外 的成 功经验 ,结 合 我国科 技 体制 目前共有 58个研究所 ,研究范 围涵盖信息通信 、交
改革特 别是 科 研 院所管 理体 制 改革 的现 状 ,通过 构 通运输 、能源 、材料 、生产与制造 、生物和生命科学、
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 台,提升 中小企 国防和安全等领域。现有近 13 000名科研人员 ,年
而 应用和 转 化研 究成 果 的最主 要方 式是 根据 企业 特 方案 。

陕西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运行工作指引

陕西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运行工作指引

陕西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运行工作指引为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破解我省产业创新发展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促进行业共性技术突破,支撑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功能定位陕西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是我省实施“1155工程”、构建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组织产业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重要手段,是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新型研发机构,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

陕西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立足于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中试、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核心使命,充分运用灵活体制机制,着力开展先行先试,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强化开放共享、对外服务能力,促进我省优势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二、建设原则(一)聚焦产业需求。

聚焦我省主导产业赋能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风口和未来产业探索培育等重大技术需求,选择在国内处于领先或有优势的领域建设陕西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瓶颈,加速产业化应用,补齐中试短板,形成技术持续供给能力。

(二)创新体制机制。

探索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创新链、产业链为纽带的多样化组建模式,在运营管理、研发投入、团队建设、项目合作、收益分配等方面改革创新,保障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高水平运行发展。

(三)促进开放协同。

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统领,跨学科、跨区域、跨领域汇聚高校院所、行业骨干企业等相关科研力量,促进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面向产业和企业开放共享,着力打造产学研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多元主体的创新平台。

三、布局与建设(一)布局重点。

围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光子、种业工程等陕西优势产业,以及对未来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前瞻技术领域,“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20家左右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二)组建模式。

根据相关产业领域发展特点和实际,有效统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等优质创新平台资源,鼓励强强联合、多元投入、对外合作、协同共建等多种形式组建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成熟一家、启动一家。

浅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浅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浅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摘要: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搭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原则,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是构建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制度体系,目标是推进城市治理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继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共建共治共享引言: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创新的管理体制机制为手段,通过严格的闭环流程,发现、报告、处理、评估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信息化管理与处置,从而达到城市的高效、人性化管理。

数字城管的建设与应用是一项有意义、难度较大的工作,配合数字城管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与实施,提高其推广与应用的效果,建立服务于全域数字城管的标准体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框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的概念了解什么是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之前,需要先理解什么是城市综合管理服务。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是构建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制度体系,目标是推进城市治理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继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1.1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评价体系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群众满意”5个方面,立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针对全国城市实行统一的外部评价、如此做法的目的是实现“以评促管”的管理目的,为属地政府提供激励机制。

从而正式推进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

1.2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建立符合城市管理实际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是为了对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高起点、高要求的指导和规范平台的建设。

2、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的优势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出现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新的框架,不仅可以提高标准、精简和实施城市管理计划,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加强廉政建设,扩大社会认同,及时完善城市管理决策,使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从质到量提高,最终确保城市管理决策科学化。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第一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定义和功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指政府或社会组织建立的集成多种技术服务的平台,主要目的是提高技术服务的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发展。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定义和功能。

一、定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技术需求,以政府为主导或参与组织的、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多种技术服务的平台。

二、功能1.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指导公众正确使用科技成果。

2.提供科技信息查询服务。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科技信息查询服务,帮助公众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和落地情况。

3.提供技术转化服务。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提供技术转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支持。

4.提供技术培训服务。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提供技术培训服务,提高公众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

5.提供技术监督服务。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提供技术监督服务,保障公众的用技术安全、可靠。

6.提供技术评价服务。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提供技术评价服务,为公众和企业提供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推荐。

以上就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定义和功能。

通过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

希望政府和社会组织能够加大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投入,让公众更好地享受技术带来的红利,共同推动中国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发展历程是充满曲折和发展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发展现状1.政府在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运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运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运作经验交流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各位共同探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运作经验。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科技创新平台则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关键环节。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科技创新平台运作经验的思考和心得体会。

首先,科技创新平台的定位十分重要。

作为国家级平台,其定位必须准确明确,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契合。

平台应当坚持公益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需求。

平台的设立应具备长远的战略思考,以应对未来科技创新的需求和挑战。

其次,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科技创新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平台运营方要具备科学的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研发人才。

科研人员要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开展科技研究的同时,也要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多学科交叉合作,提升整体研究水平。

第三,科技创新平台要注重合作与开放。

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的深度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资源共享,形成集创新资源和优势产业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

平台还应具备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吸引海外人才和优质项目,促进国内外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四,创新平台还应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

科技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科研人员需要在良好的管理体系下进行高效的研究工作。

平台运营方要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和评估机制,确保各项研究任务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及时汇报。

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价值。

最后,我认为科技创新平台要注重宣传和推广的工作。

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和推广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人才加入到科技创新平台,也能够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推广应用效果。

平台应当通过举办科技论坛、展览和推介活动等形式,将科技成果直观地展现给广大观众和社会公众,激发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和热情。

共性平台简介

共性平台简介

共性平台简介背景与机遇当前,在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下,城市规模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社会复杂程度与日俱增,能否迅速把握先进技术,运用超前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将决定一个城市是否具有较强的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否具有较强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能力。

物联网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

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结合相关信息与通信技术,构建一个高感知度的城市基础环境,实现城市内及时、互动、智能、整合的信息感知、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及企业竞争力,使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的感知城市,是一个有机多维的综合业务实体,多部门、多行业齐抓共管,跨组织机构、跨业务层面交互关联,其中互联和共享必然是未来感知城市的核心。

当下,城市各职能部门仍然使用单一的、互不关联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模式,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业务交互困难。

部分城市通过物联网示范应用的建设,建立了部门、行业内部的物联网系统,提升了职能部门自身的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但是,现有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多是采用传统信息化的“竖井式”或叫“垂直式”架构,除了不同业务系统间无法互联互通外,这些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感知设备缺乏统一的接入、管理和通信标准,许多厂家使用私有的通信和管理协议,数据格式也不同,相互不兼容,集成到一个应用系统中十分困难传统“竖井式”开发模式,每个应用系统都需要从感知层、传输层到应用层全部重头开发或者集成,系统复用率低,事实上应用系统之间存在很多共性技术,如设备管理、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等模块是通用的,可以设计成单独的模块进行复用,因此,“竖井式”开发模式效率低下、功能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开发成本偏高传统“竖井式”开发模式,不同厂家的应用系统、甚至同一厂家的不同系统之间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互不兼容,造成现有物联网应用业务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业务系统分散,难以进行有效整合和管理,无法统一运营,系统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地挖掘和利用传统“竖井式”垂直应用系统往往针对特定应用需求定制出专用系统,很少考虑跨行业、跨部门多种应用的需求,没有从顶层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因此,灵活性、扩展性差,无法适应企业、城市不断变化的物联网应用需求物联网贯穿感知、传输、应用三层体系,产业链长、技术复杂度高,传统“竖井式”开发模式要求技术人员具备三层体系中的产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门槛高,限制了物联网的规模应用这一系列问题导致现有城市物联网系统难以满足未来城市综合管理的要求,必然需要一个创新的城市物联网体系架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篇┃ 计 量 论 坛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与经验启示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 刘万义
一、背景 进 入20世 纪90年 代 后 ,世 界 各 国对关系本国产业发展的共性技 术采取各种形式的政策支持已成 为一种潮流。 共性技术政策在美 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的技术政策中确立了地位,发达国 家和地区在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 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成功,并产生了 很强的经济带动作用和巨大的社 会效益。 为更好地推进我国产业共性技 术的发展,“十五”以来,在信息产业 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 通过 科学规划、政策引导、整合资源、合 理布局, 我国科技创新共性技术服 务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正逐步成为国家 和区域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的主力 军,政府科技工作的有力支撑。 2006年8月 , 信 息 产 业 部 颁 布 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产业自主创 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 见》),提 出 到 “十 一 五 ”末 ,初 步 建 立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产 学研用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信息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加强对信 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支撑,发挥政策 引导,营造创新环境。 明确提出信 息产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包 括信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等5 个主要服务平台。 对于共性技术的定义,国内学 者张振刚认为共性技术作为“竞争
建的, 相应的技术机构数量并不 多,且总体上规模普遍较小,技术 研发力量薄弱,服务单一,整合和 共享的水平不高,没有站在行业或 产业发展的高度上,对行业技术升 级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辐射作用。
四、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 建设实践和经验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华东分所的“江苏苏州电子信息产 业质量与可靠性共性技术服务平 台”建设项目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 型城市、提升源头创新能力的重要 举措,希望在全国范围的科技创新 竞赛中赢得先机。
三、我国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 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经前 期建设,虽有一定的积累,但相对 于发达国家总体上依然十分薄弱。 受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限制,科技 创新的基础资源出现条块分割、部 门封闭、单位所有的局面,缺乏共 享机制及政策,利用率低、分散重 复、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突出。 存 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3. 信 息 产 业 科 技 创 新 服 务 平 台 的行业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大部分平台只是为企业提供 场地、 物业管理和一般的咨询服 务,缺少与科技信息、知识产权、创 投资金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有 效融合。
4.多 数 技 术 机 构 规 模 小 、 服 务 单一
相当一部分科技创新服务平 台是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而
计 量 论 坛 ┃ 管理篇
!!!!!!!!!!!!!!!!!!!!!!!!!!!!!!!!!!!!!!!!!!!!!!!!!!!!!!!!!!!!!!!!!!!!!!!!!!!!!!!!!!!!!!!!!!!!!!!!!!!!!!!!!!!!!!!!!!!!!!!!!!!!!!!!!!!!!!!!!!!!!!!!!!!!!!!!!!!!!!!!!!!!!!!!!!!!!!!!!!!!!!!!!!!!!!!!!!!!!!!!!!!!!!!!!!!!!!!!!!!!!!!!!!!!!!!!!!!!!!!!!!!!!!!!!!!!!!!!!!!!!!!!!!!!!!!!!!!!!!!!!!!!!!!!!!!!!!!!!!!!!!!!!!!!!!!!!!!!!!!!!!!!!!!!!!!!!!!!!!!!!!!!!!!!!!!!!!!!!!!!!!!!!!!!!!!!!!!!!!!!!!!!!!!!!!!!!!!!!!!!!!!!!!!!!!!!!!!!!!!!!!!!!!!!!!!!!!!!!!!!!!!!!!!!!!!!!!!!!!!!!!!!!!!!!!!!!!!!!!!!!!!!!!!!!!!!!!!!!!!!!!!!!!!!!!!!!!!!!!!!!!!!!!!!!!!!!!!!!!!!!!!!!!!!!!!!!!!!!!!!!!!!!!!!!!!!!!!!!!!!!!!!!!!!!!!!!!!!!!!!!!!!!!!!!!!!!!!!!!!!!!!!!!!!!!!!!!!!!!!!!!!!!!!!!!!!!!!!!!!!!!!!!!!!!!!!!!!!!!!!!!!!!!!!!!!!!!!!!!!!!!!!!!!!!!!!!!!!!!!!!!!!!!!!!!!!!!!!!!!!!!!!!!!!!!!!!!!!!!!!!!!!!!!!!!!!!!!!!!!!!!!!!!!!!!!!!!!!!!!!!!!!!!!!!!!!!!!!!!!!!!!!!!!!!!!!!!!!!!!!!!!!!!!!!!!!!!!!!!!!!!!!!!!!!!!!!!!!!!!!!!!!!!!!!!!!!!!!!!!!!!!!!!!!!!!!!!!!!!!!!!!!!!!!!!!!!!!!!!!!!!!!!!!!!!!!!!!!!!!!!!!!!!!!!!!!!!!!!!!!!!!!!!!!!!!!!!!!!!!!!!!!!!!!!!!!!!
1. 很 少 考 虑 区 域 间 的 资 源 共 享 与合作
通过调查发现,各地科技创新 服务平台建设正纷纷上马,但面向 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项目不多,上 马的平台项目各自规划,很少考虑 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
2. 科 技 创 新 服 务 平 台 区 域 发 展 不平衡
由于各地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导致面向科技创新服务的水平相 差很大,经济发达地区向科技创新 服务的水平相对较高,省会城市面 向科技创新服务的水平相对较高, 沿海地区面向科技创新服务的水 平相对较高。
上海、广州、深圳、宁波、重庆、 苏州等城市纷纷加大了对信息科 技平台的投入力度,目前已初步建 立起一些较为完备的信息科技服 务平台。 浙江省在《浙江省公共科 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 中指出:各 级政府主要负责公共科技基础平 台的建设和管理,行业创新平台由 科技厅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建 设和管理;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由 市、县负责建设和管理。 省、市、县 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经费用于公 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政府资助的 平台建设经费主要用于提高平台 整体创新能力、科技服务水平和关 键性仪器设备的添置。
由此可见,围绕科技创新共性 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地方政府
30 2008.12 中国计量

!!!!!!!!!!!!!!!!!!!!!!!!!!!!!!!!!!!!!!!!!!!!!!!!!!!!!!!!!!!!!!!!!!!!!!!!!!!!!!!!!!!!!!!!!!!!!!!!!!!!!!!!!!!!!!!!!!!!!!!!!!!!!!!!!!!!!!!!!!!!!!!!!!!!!!!!!!!!!!!!!!!!!!!!!!!!!!!!!!!!!!!!!!!!!!!!!!!!!!!!!!!!!!!!!!!!!!!!!!!!!!!!!!!!!!!!!!!!!!!!!!!!!!!!!!!!!!!!!!!!!!!!!!!!!!!!!!!!!!!!!!!!!!!!!!!!!!!!!!!!!!!!!!!!!!!!!!!!!!!!!!!!!!!!!!!!!!!!!!!!!!!!!!!!!!!!!!!!!!!!!!!!!!!!!!!!!!!!!!!!!!!!!!!!!!!!!!!!!!!!!!!!!!!!!!!!!!!!!!!!!!!!!!!!!!!!!!!!!!!!!!!!!!!!!!!!!!!!!!!!!!!!!!!!!!!!!!!!!!!!!!!!!!!!!!!!!!!!!!!!!!!!!!!!!!!!!!!!!!!!!!!!!!!!!!!!!!!!!!!!!!!!!!!!!!!!!!!!!!!!!!!!!!!!!!!!!!!!!!!!!!!!!!!!!!!!!!!!!!!!!!!!!!!!!!!!!!!!!!!!!!!!!!!!!!!!!!!!!!!!!!!!!!!!!!!!!!!!!!!!!!!!!!!!!!!!!!!!!!!!!!!!!!!!!!!!!!!!!!!!!!!!!!!!!!!!!!!!!!!!!!!!!!!!!!!!!!!!!!!!!!!!!!!!!!!!!!!!!!!!!!!!!!!!!!!!!!!!!!!!!!!!!!!!!!!!!!!!!!!!!!!!!!!!!!!!!!!!!!!!!!!!!!!!!!!!!!!!!!!!!!!!!!!!!!!!!!!!!!!!!!!!!!!!!!!!!!!!!!!!!!!!!!!!!!!!!!!!!!!!!!!!!!!!!!!!!!!!!!!!!!!!!!!!!!!!!!!!!!!!!!!!!!!!!!!!!!!!!!!!!!!!!!!!!!!!!!!!!!!!!!!!!!!!!!!!!!!!!!!!!!!!!!!!!!!!!!!!!!!!!!!!!!!!!!!!!!!!!!!!!!!!!!!!!!!!!!!!!!!!!!!!!!!!!!!!!!!!!!!!!!!!!!!!!!!!!!!!!!!!!!!!!!!!!!!!!!!!!!!!!!!!!!!!!!!!!!!!!!!!!!!!!!!!!!!!!!!!!!!!!!!!!!!!!!!!!!!!!!!!!!!!!!!!!!!!!!!!!!!!!!!!!!!!!!!!!!!!!!!!!!!!!!!!!!!!!!!!!!!!!!!!!!!!!!!!!!!!!!!!!!!!!!!!!!!!!!!!!!!!!!!!!!!!!!!!!!!!!!!!!!!!!!!!!!!!!!!!!!!!!!!!!!!!!!!!!!!!!!!!!!!!!!!!!!!!!!!!!!!!!!!!!!!!!!!!!!!!!!!!!!!!!!!!!!!!!!!!!!!!!!!!!!!!!!!!!!!!!!!!!!!!!!!!!!!!!!!!!!!!
要作用。 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是 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续和长 期的任务。
二、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 现状
目前,各地从构建区域科技创 新体系的需要出发, 依托优势企 业、科研院所,全力打造了一批科 技创新研发平台; 纷纷提出加强 “自 主 创 新 ”,针 对 “促 进 产 业 技 术 升级”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两个层面紧密部署,其建设呈现两 大共性: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建设 一批科技创业平台、共性技术服务 平台;二是坚持产学研结合,整合 和凝聚国内外科技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