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高中课件精选
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知识结构图(最新整理)
经济建设探 索中的失误
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 三年困难时期
文革十年,左倾思想恶性膨胀,经济损失严重
中
内容:三大决策
国
社 会
以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伟大起点
主
义
建设为
建 中心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设
经济体制改革
发 展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道
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雇佣关系
重农抑商
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发展缓慢
商品经济发
闭关锁国
展 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的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雏资本形场市) 主的 义形 世成 界
新 航 路 : ( 1) 新 航 路 的 开 辟 四 条 航 线
见 P27
殖民扩张 (1)西、葡殖民扩张
曲 折
曲折发展
表现:
发
1937-1945:残酷打击,沦陷区日本
,在国统区
展
1
1945 年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国民政府
美国
第四单元单元知识结构:
基本内容: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 造”的实施
成果:“ ”计划提前完成,56 年底,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中国社 会主义 经济建 设的曲 折发展
成果:“一五”计划提前完成,56 年底,三 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中国社 会主义 经济建 设的曲 折发展
经济建设探 索中的成就
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作出正确分 析,明确了党的任务,经济建设蓬勃 发展 1960 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得到好转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危机,19 世纪 60—9 完 全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 年代,清政府掀起 社会。
2、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
洋 务 运 动 , 兴 办 近 代 2、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粉 斗争连遭挫败,资产阶级的
军事和民用工业,创 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 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
建 新 式 海 军 和 举 办 新 计划,但落后性使其难免失 3、随着民族工业短暂而迅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912 年推翻了清王朝,建立 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为 共 产 党 的 诞 生 奠 定 了 阶 级
产生。
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性质 基础。
依然没有改变。
1、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1、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 1、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
式 教 育 、 留 学 教 育 , 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 速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
培 养 实 用 人 才 等 。 运 级 革 命 派 , 建 立 中 国 同 盟 伍发展壮大,思想觉悟和斗
动 没 有 使 国 家 走 上 富 会 、 提 出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纲 争水平不断提高,这为中国
强道路,但却启动了 领,进行反清武装起义,1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
1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19 世纪中晚期至 20 世纪早期的世界
时间、 分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 加深 (1861-189 4)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和旧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旧民主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终 结( 19 1 革 命 的 高 潮( 18 95 - 19 12 )
2-1919)
1 、经 济 :第 二 次 鸦 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3、设置官员4、建立武装(1)分封制 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4、缴纳贡赋5、召见述职(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汉:察举制(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①时间:1894-1895年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C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地点:华北。
D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A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①背景 B中共七大召开:内容、意义C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a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b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抗战胜利②胜利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d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e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A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的反对外来侵略取得了完全胜利;③意义 B 洗雪了民族耻辱,扞卫了民族尊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1)背景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旧民主主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同盟会义革命(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民国成立:时间、性质、都城、国旗、纪年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性质、法令措施(3)中华民国成立颁布时间:1912年《临时约法》制定的机构: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着的里程碑①原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口号(1)五四运动②过程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①条件:1.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2.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3.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近(2)中共成立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代②中共一大中内容: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国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的时间:1922年民③中共二大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主意义: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革①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命新民主主(3)国民革命②兴起:标志是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义革命③高潮:北伐战争:时间(1926)①南昌起义:1927.8.1 周恩来、贺龙(4)“农村包围城②八七会议:1927.7.8 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改革、武装反抗国民党市”道路开辟③秋收起义:1927.9 毛泽东在湘赣边秋收起义④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5)红军长征:国民党“围剿” 1934.10离开根据地。
高中历史——历史思维导图的制作(共张)课件
THANK YOU
络。
促进互动交流
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标注自己 的观点和疑问,与老师和同学进 行互动交流,加深对历史事件的
理解。
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快速梳理 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记忆力
培养逻辑思维
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 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激发创造力
高中历史——历史思维导图 的制作
目 录
• 历史思维导图概述 • 历史思维导图的核心要素 • 制作历史思维导图的方法与技巧 • 历史思维导图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历史思维导图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历史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 ,通过图形、符号、关键词等元 素,将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 知识点进行结构化呈现。
02
历史思维导图的核心 要素
时间线
时间线是历史思维导图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有助于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组织历史事件 ,并理解事件之间的时间关联。
在制作历史思维导图时,学生应该将时间线作为中心节点,将各个历史事件按照时 间顺序添加到时间线的分支上。
学生可以使用不同颜色或标记来表示不同时间段,以增强思维导图的视觉效果。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在思维导图中添加自己的 想法和见解,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记忆力
思维导图通过将知识点进行关联和归纳,帮助学 生提高记忆力,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研究与学术写作
提供研究框架
在历史研究中,思维导图可以作为研究框架,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和资料。
辅助学术写作
在学术写作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论文大纲和论点,提高 写作效率。
学生可以使用注释、标注或说明 来补充关键信息与细节,以增强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 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 3 、设置官员 4 、建立武装(1)分封制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 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 、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 4 、缴纳贡赋 5 、召见述职( 夏商周时期 )(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 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 : 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 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 )汉:察举制( 3) 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 南书房→ 军机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过程(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高中历史高考考点知识结构图
②新文化运动
③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中国近代史后期知识框架
历史阶段
社会
领域主要线索
建党初期
国民大革命
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
政治
列强侵华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①列强转嫁经济危机;
②日本加紧局部侵华;
③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日本全面侵华
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并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
中国近代史前期知识框架
历史阶段
社会
领域主要线索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
洋务运动时期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
政治
列强入侵
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签订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②边疆新危机
①《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②瓜分狂潮;③门户开放政策
④“科教兴国”战略实施;⑤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⑥神舟号飞船;⑦银河巨型计算机;⑧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
文化
文学和教育
①56年提出双百方针;②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③提出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1965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①77年恢复高考;
②83年提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方针;
①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②中共制定全面抗战战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③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④抗战胜利,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①战争进程:内战爆发-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
②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高中历史结构图系列(一):基础知识框架图(共30页PPT)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对外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与思想和科技教育
谢谢观看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框架图
高中历史结构图系列(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主流传统思想与科技文艺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与政治文明的发展
近代以来西方的科技与文艺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3、设置官员4、建立武装(1)分封制 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4、缴纳贡赋5、召见述职(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汉:察举制(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过程(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①时间:1894-1895年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下)
隋唐(6世纪晚期至前10世纪中期)
宋元(10世纪中期至前13世纪晚期)
中国历史
经济
1、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2、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市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农村集市有了进一步发展,有些发展成重要市镇);主要商业城市(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商业繁荣,以长安两市为最,西市胡风胡俗流行,后期商业经营的地域限制逐渐被打破;出现柜坊和飞钱;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无
文化
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
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东汉始创楷书;绘画门类丰富,帛画与战国传承明显;汉赋。
3、科学: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文艺: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女史箴图》)等有力推动绘画发展。
1、农业: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春秋晚期出现钢剑,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春秋末范蠡被尊为商人祖师);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政治
1、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
1、春秋时期各国变法(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各诸侯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专题二中国近代的侵略与抗争及民主革命“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军事南京大屠杀进行细菌战、毒气战日本侵华史实政治:“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经济:经济掠夺,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根本原因: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①九一八事变直接原因: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1931年)国内形势: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方全力剿共影响:日本侵占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局部抗战 A中共:发表抗日宣言、“八一宣言”、瓦窑堡会日 B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战②抗日救淞沪抗战:1932年,蔡廷锴、蒋光鼐争亡运动 C爱国官兵山海关之战:1933年,安德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吉鸿昌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D关内人民: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A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①抗日民族统 B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一战线建立 C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D正式建立: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抗日战争 B太原会战:国共军队合作抗日,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②正面战场抗战 C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D武汉会战;武汉失守,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E枣宜会战:1940年5月,张自忠殉国A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③敌后战场抗战 B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37年9月C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地点:华北。
D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A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①背景 B中共七大召开:内容、意义C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a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b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抗战胜利②胜利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d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e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A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的反对外来侵略取得了完全胜利;③意义 B 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高考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1)背景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旧民主主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同盟会义革命(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民国成立:时间、性质、都城、国旗、纪年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性质、法令措施(3)中华民国成立颁布时间:1912年《临时约法》制定的机构: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①原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口号(1)五四运动②过程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①条件:1.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2.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3.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近(2)中共成立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代②中共一大中内容: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国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的时间:1922年民③中共二大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主意义: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革①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命新民主主(3)国民革命②兴起:标志是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义革命③高潮:北伐战争:时间(1926)①南昌起义:1927.8.1 周恩来、贺龙(4)“农村包围城②八七会议:1927.7.8 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改革、武装反抗国民党市”道路开辟③秋收起义:1927.9 毛泽东在湘赣边秋收起义④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5)红军长征:国民党“围剿” 1934.10离开根据地。
(6)抗日战争:(见上一专题)①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②战略反攻: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7)解放战争③战略决战:1948年秋-1949年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⑤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南京高考专题三中国现代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背景: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前提:新中国成立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内容?现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成立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代中一届政协:1949年9月,内容国1954年的(1)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一届人大内容:宪法的内容及意义政(民主政治的奠基)治二届政协:1954年,内容建阶段(2)文革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挫折:文革的爆发、民主与法制的破坏的表现设时间: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政治建设的转折内容(3)新时期政治建设意义民主政治建设成果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过程、意义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①背景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②含义A 1979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内容“一国两制”的构想③形成过程 B 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内容C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祖 D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构想。
国④意义统 A香港问题的由来一 B港、澳回归的概况“一国两制”的实践 C港、澳回归的条件和意义A发展的原因B发展的表现:“九二共识”等.C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高考①背景:国际、国内总原则、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外交方针制订另起炉灶:含义1)新中国初期具体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外交的奠基一边倒:含义、原因、作用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建交”、“签约”历史背景③外交成就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主要内容重要意义C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时间、特点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含义、背景、影响意义现原因:代①中国重返联合国概况: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意义:国原因:是双方共同的要求(为什么?)对 A乒乓外交:1971年3月,打开两国交往的大门外 B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关(2)70年代中国时间:1972年系外交重大突破②中美关系缓和进程 C尼克松访华内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意义: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8年12月、内容E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影响:对双方的影响、对亚太及世界的影响原因:③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外交声明意义:①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3)改革开放以来对②方针调整: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外关系全新发展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主要活动③外交成就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过程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性质意义高考专题四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①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1)形成的历史条件②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③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措施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古①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希(公元前六世纪初)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新设“四百人会议”腊设立陪审法庭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民(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主②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雅典民主的确立制 A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度③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黄金时代”)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C公职津贴。
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平民利益受损①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成文法诞生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评价: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古得到保护代罗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马(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公民法使用范围:罗马公民的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法②公民法到万民法律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万民法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作用: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③民法大全——时间:六世纪;意义: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①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叫系统的法律体系高考②积极意义:a 对罗马: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2)罗马法的评价 b 调节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③影响后世:a 对近代欧美国家文法和同法制度产生影响b 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④局限:a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君权至上c 男女不平等专题五 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①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过程 ②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 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④“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①《权利法案》等法案: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 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限制王权法案 ②作用:a 君主权利守法律制约 b 议会掌握立法权,其权利 近 一、英国君主立 不断扩大,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 ,国王逐渐统而 代 制形成与 不治西 发展 (2)确立过程 ③结果: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方民 ①形成过程:国王真正统而不治,内阁控制了行政权 主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②组成:首相(内阁首脑):有权利提名内阁成员即各 政 1721年 部大臣;各部大臣(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 治 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的 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 确 (3)1832年议会改革立 结果和作用: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进一步促进了工业 与 资本主义发展发展(1)背景: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邦联”制使美国陷入窘境。
①主要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原则二、美国总统制 制约权力: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共和制确立 ②特点 国会(参议院+众议院):立法1787年宪法的制定 三权分立 总统:行政最高法院:司法(2)确立①178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联邦政府的成立②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总统形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共和 宪法内容:1、立法权属于议会:众议院: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高考 制政体的 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三分之一确立 总统:参议院众议院联合选出,人气七年,可连选连任2、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a 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b 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c 、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d 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 皇帝:权力巨大 宰相: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 政体形成 只对皇帝负责,主持内阁工作议会:联合议会权利较大,1、统一的方式:王朝战争 审批法律,帝国议会权利较小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2、确立:德意志的宪法(1871年):内容国家结构形成:联邦制空想:法国人西门、傅利叶 英国欧文:抨击资本主义的弊端,提出改造社会 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悟 :开端觉悟:19世纪3、40年代,法英德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 斗争失败,但工人觉醒,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知道理论来源:批判继承德意志的古典文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问世 内容:a 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b 、支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解释无产阶级的历史革命使用暴力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 号召全世界联合,同资产阶级斗争时间:1871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巴黎公社 ①1871.3.18革命开始 1、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最高权力机构 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建立及失败 ②1871.3.28 巴黎公社建立 措施 2、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政权) 3、取消资产阶级法庭,建立自己的司法机构③1871.5 巴黎公社失败 4、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5、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 1 的工资1、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推翻沙皇:1917.3 二月革命2、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四月提纲:a 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 主义革命的任务b 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1917.7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3.1917.11.7(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高考专题六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两级格局形成 → 多极化出现 → 两级格局瓦解 → 多极化趋势加强战后初期 20c 60、70s 1991年 1991年后美苏主导 西欧 日本 中国 苏联解体 一超多强 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奠定基础:雅尔塔体系 2、表现:①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 开始标志)2、确立:美国的“冷战” ②军事:马歇尔计划1947—复兴西欧、 两极世界的形成 政策和苏联的反击体系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③经济:北约的建立(1947)加剧冷战程度全面冷战:①1949年德国分裂 ②朝鲜半岛分裂“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局部热战: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②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核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竞争,优势在美)走向联合欧洲: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从经济到政治到军事)20c70s “用一个声音说话” 日本谋求政治:1、美国帮助:①削减日对美战争赔偿 大国地位 ②将已拆迁工业设备还给日本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③美对日提供恢生产继续的资金与物资 ④日提供商品、劳务得到大量“特需”收入2、日本国内:①民主革命②制定经济发展战略③加强政府投资,注重教育 ④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1961年,于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形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89年波兰巨变 1990年两德同一1991南斯拉夫联邦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误区(直接)斯大林模式积累的矛盾核危机(根本)世纪之交世界格局 西方的“和平演变”(外部)高考和平与动荡并存: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乡南联盟发动78天狂轰滥炸 2001.9.11 “911”事件 此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①1992年,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②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形成③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不断壮大④经过十多年的对话、谈判、斗争,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专题七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高考高考专题八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十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十一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十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十三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考专题十四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文艺高考高考专题十五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及20世纪以来重大理论成果专题十六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十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高考专题十八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艺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