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新人教版 精
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与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重点与难点:【重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难点】1、对文章主题的领会。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与学方法1、阅读领悟法; 2.互动研讨法;3、练习提升法。
第一课时教与学要点1、辨明字音及词义,积累词语。
读懂课文内容,明晰文中人物与事件。
2、了解散文知识,明确写人散文的要求在文中的体现。
教与学过程:一、散文知识1、散文诗有三个特点:1,篇幅短小;2,具有浓郁的诗意;3,形象生动又蕴涵哲理。
2、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
据据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2)抒情散文。
(3)写景散文(4)哲理散文3、常见的散文结构有:(1)圆型结构:“现实——回忆——现实”。
(2)链式结构;(3)并列结构;(4)蛛网式结构。
注:初中阶段重点练习1、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写人与记事散文的区别: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
2、圆型结构:“现实——回忆——现实”。
二、预习反馈(一)读准字音:掳lu悚song 诘jie惮dan霹雳pi li(二)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A名字B说出C名誉D有名的2、(念)念不忘()A惦记、常常地想B念头3、(疏)懒()A分散B不亲密C粗心D不熟悉4、烦琐之(至()A极B以至C到D至于(三)解释下列词语意思:诘问:惧惮:毫不相干:情有可原:深不可测:莫名其妙: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1、你预习了课文,粗略地述说鲁迅所追忆的保姆是一个怎样的人?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3、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古籍知识拓展:学生对《山海经》的了解可能有限,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知识背景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文学表达技巧: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和欣赏鲁迅在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举例解释:
-在情感层次把握方面,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感情是多层次、复杂的,不仅仅是对长辈的怀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还有对成长过程中陪伴的感激和对自己未能报答的愧疚。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阿长形象的分析和《山海经》的文化价值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和联系实际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阿长形象或《山海经》相关的文化现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山海经》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文化探索活动。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在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难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在尊重和感激阿长的同时,批判性地思考她的言行对鲁迅的潜在负面影响。
-在古籍知识拓展方面,难点在于如何将《山海经》的知识与课文内容有效结合,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山海经》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文学表达技巧方面,难点在于让学生识别并理解鲁迅在文中运用的诸如象征、讽刺等文学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位像阿长这样的长辈?”(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是如何通过阿长这个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作者鲁迅的生平简介,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创作背景。
2.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与理解,掌握文章主题、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
3.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阿长所表达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阿长与〈山海经〉》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通过讲述阿长这一人物,展现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批判。这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篇章,也是我们认识鲁迅文学思想的窗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片段。这些片段展示了鲁迅如何通过阿长的形象,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我们的启示。
2.增强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文化意识: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清晰、准确、有逻辑的语言表达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阿长与〈山海经〉》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鲁迅的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也遇到了一些理解上的困难。首先,对于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情感,学生们一开始很难把握。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鲁迅的批判与尊重并存的矛盾态度。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精讲与训练
阿长与《山海经》【要点同步精讲】基础知识补充1.补充字音憎.恶(zēnɡ)惶.急(huánɡ)诘.问(jié)粗拙.(zhuō)(pīlì)孤孀.(shuānɡ)惊骇.(hài) 惧惮.(dàn)霹雳..2。
辨析字形慕(mù)渴慕疮(chuānɡ)疮疤悚(sǒnɡ)震悚募(mù)募捐怆(chuànɡ)怆然竦(sǒnɡ)竦峙虏(lǔ)俘虏掳.(lǔ)掳掠3。
补充释义(1)骇:惊慌害怕(2)掳:抢走(3)惶急:恐惧着急。
(4)疮疤:①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②比喻疼处、短处和隐私。
(5)诘问:追问,责问。
(6)渴慕:非常思慕。
(7)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约束。
(8)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9)孤孀:寡妇.(10)粗拙:粗疏拙劣,不精美.(11)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4.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课文精华巧学问题一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知识点拨:事件概括要全面,可以按“××人做了……事”的样子来概括.详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答案: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山海经》。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9 《阿长与〈山海经〉》》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9 《阿长与〈山海经〉》》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经历,以及阿长热心为鲁迅寻找并购买他渴望已久的《山海经》的故事。
通过回忆阿长的善良、热情、朴实和迷信等特点,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本文以记叙文的形式,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但对于文中一些较为深刻的情感和内涵,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山海经》)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山海经》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山海经》的相关知识。
2.难点:深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理解文中一些深刻的情感和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要充分备课,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山海经》的相关知识。
2.教学工具:准备PPT、黑板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3.课外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山海经》的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山海经》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1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的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身边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那,哈哈……”
(三)拓展提升: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段不超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下来。
五、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备注
(此栏为教师复备及学生补充笔记及反思用)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的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她娇小的身子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玻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的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学习流程〗
一、预习导学
1、掳去()震悚()惶急()
疮疤()诘问()惧惮()
粗拙()疏懒()惊骇()
憎恶()惧惮()孤shuāng( )
pī( )雳
2、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集《》,作者鲁迅,原名。他发表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
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学情分析: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在14~16岁之间,学生感情还是处于懵懂阶段,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义务让我的学生正确的面对爱,教会他们感受身边的爱。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他们求知欲高,自我表现力强,他们喜欢展现自己的优点,并将自己所想所做的带到课堂上,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跟学生产生互动,这是授课中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
而且,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感悟能力,但文章的写作年代离他们很远,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有较大的距离,我力求缩短这段时空距离,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设计思路:本文分两课时完成。
以指导学生课前自学为主要方式,指导阅读。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整体感知,找出文章围绕阿长所写的事情及我对长妈妈的情感变化语句,学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法,初步把握长妈妈形象。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重点段落的赏析。
交流初读感受,感受课文前半部分元旦吃福橘和长妈妈烦琐规矩的描写,以及长妈妈讲“长毛”故事的分析,体会作者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对长妈妈的同情与怀念,重点分析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体会长妈妈的善良仁慈和对“我”的关爱之情以及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和山海经》导学案(无答案)
编号:QYW00 制作时间:2020年1月30日使用时间:2020年02 月日枣庄翔宇中学七下语文导学案阿长与《山海经》设计:徐伟审核:李正恒领导审核:庄涛班级:姓名:评价得分:【学习目标】1、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2、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及作者的感情。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身后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包括《风筝》、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2《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作《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
《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儿时的保姆。
3《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
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4背景资料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
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
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对学生们今天的学习进行了简要回顾,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然而,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解和讨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4.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鲁迅作品的语言特色,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关爱他人,尊重普通劳动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对阿长的描写,以及通过阿长所展现出的《山海经》的神秘色彩,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阿长的形象特点,理解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鲁迅通过阿长表达的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关爱。
-语言特色感受:体会鲁迅独特的文学语言,如讽刺、幽默、抒情等手法,以及其在文中的运用。
举例:课文中“阿长喜欢给我讲《山海经》的故事,但我更喜欢她讲的那些民间的、荒诞不经的故事”,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阿长的性格特点和对《山海经》的热爱。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阿长的形象特点以及鲁迅对《山海经》的引用意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讨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山海经》相关的文化现象或人物形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文学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模仿鲁迅的笔法,描写一个生活中的普通人。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
书
设
计
9、阿长与《山海经》
填空:
阿长是一个的人。
教
学
反
思
优点:
缺点:
改进措施: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课后练习一、二。
2. 文章提到的这些事件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3. 你从这些事件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4. 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时,用了一种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文中事例简要分析。
②“然而我有时也对他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讲长毛的故事)“却不料她还有这样的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夜间伸开手脚占领全床也当然是情有可原的”。
③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甚至变得憎恶(谋害隐鼠)
④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他却能够做成功,他却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买《山海经》)
1. 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
A. 惧惮(dàn) 孤孀(shuāng) 疮疤(chuāng) 切切察察
B. 掳去(nǔ) 憎恨(zèng) 惊骇(hài) 相形见拙
C. 絮说(xù) 诘问(jié) 渴慕(mù 言简意赅
D. 粗拙(zhuō) 烦琐(suǒ)霹雳(pī) 炙手可热
1、完成练此册积累与运用。
2、预习新课。
主备人
备课
成员
备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课题
9、阿长与《山海经》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积累“憎恶、惶急、震悚”等词语。
2、了解鲁迅及《山海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3、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人教版)自学导入: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这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个片段,写长妈妈给幼年的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故事那么诡谲(jué)、惊险、有趣、生动。
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出幼年鲁迅与长妈妈十分亲密,鲁迅从长妈妈那里接受了民间文学的熏陶。
不光如此,长妈妈对于鲁迅在文学道路上的影响还有一件事情。
学习目标:1.复习文常,结合注解读课文,记住生字读音。
2.概括课文所写事情和阿长的形象,分析刻画人物形象所采用的方描写法。
3.概括“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过程,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归纳文章的线索和主旨;学习文章叙事详略得当突出主旨的写法。
4.赏析文章关键词句,具体概括“我”的心理和对阿长的情感态度,深入体会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新人教版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请。
2、学习鲁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创造复杂性格的创作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个星期我们结束了对第一单元的学习,从区分战争的正义与否获得了不少有益的提示。
从这个单元起,我们将接触几篇以爱为主题的文章,它们传达着人间各种各样的至爱真情,尤其是表达了对平凡人、乃至弱者的关爱。
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去学会“爱”。
二、屏幕展示孟郊的《游子吟》,培养学生感悟亲情的能力这首《游子吟》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写出了母爱这样一种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感情。
我们或许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意识到,平淡的生活中其实蕴藏着许多爱的细节。
多年以后,回首往昔,我们才体会到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无奈心情。
就连鲁迅先生这样伟大的文豪,也不例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纪念他儿时的保姆──长妈妈而撰写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至爱真情。
二、整体感知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结合课后第一题)2、你从这些事中,看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3、在作者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他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结合课后第一题)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明确: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恶的种种规矩,关于“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
其中重点写的是买《山海经》一事。
因为买《山海经》透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题,所以重点详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体会阿长的性格特点。
2. 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3. 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体会阿长的性格特点。
2. 难点: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朝花夕拾》的简介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阿长的性格特点。
2. 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讨论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像阿长一样的人。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阿长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写一篇关于自己身边“阿长”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学习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拓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一个“大”字,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得那么热。
A.张开 摆成 压 烘
B.伸开 摆成 挤 烤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地区的地下党人英勇斗争的故事,刻画了江姐、许云峰等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
人形象。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2019 重庆中考 A 卷,6)名著阅读。(6 分)
(1)(★★☆)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2 分)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颈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一
3.(2019 四川凉山中考,23,★☆☆)名著阅读填空。(4 分)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
嗬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
面拗过去,拗过去。
以上文段出自
(作者)的散文集《
》。该散文集中的《
》
一文,饱含了作者对一位潦倒同乡旧友的思念和同情;另一文《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
沿着陡峭山坡上下奔跑,以提高它们的力量、速度和耐力。
C.《骆驼祥子》叙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还有一些
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
D.《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我们家保姆,她姓长,又高又瘦,她迷信唠叨,令人厌烦,
人教部编版七下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答案课堂检测答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滨瑕实验中学姚远芳【学习目标】1、诵读感知课文,积累词语,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方法。
【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作特点。
【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2.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
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
3.关于《山海经》:《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
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字词积累】惶huáng急:恐惧,慌张。
诘jié问:追问,责问。
疮chuāng疤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痂。
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掳lǔ:俘获,抓获。
渴kě慕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絮xù说:絮絮叨叨地说。
霹pī雳lì:又急又响的雷,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孤gū孀shuāng:寡妇。
疏shū懒:懒散而不习惯受拘束。
倘tǎng使shǐ:假如,如果。
惧jù惮dàn:害怕,畏难,畏惧。
憎zēng恶wù:憎恨,厌恶。
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拙zhuō:粗糙低劣。
情有可原:根据实情,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自学导入: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这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个片段,写长妈妈给幼年的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故事那么诡谲(jué)、惊险、有趣、生动。
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出幼年鲁迅与长妈妈十分亲密,鲁迅从长妈妈那里接受了民间文学的熏陶。
不光如此,长妈妈对于鲁迅在文学道路上的影响还有一件事情。
学习目标:1.复习文常,结合注解读课文,记住生字读音。
2.概括课文所写事情和阿长的形象,分析刻画人物形象所采用的方描写法。
“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过程,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归纳文章的线索和主旨;学习文章叙事详略得当突出主旨的写法。
4.赏析文章关键词句,具体概括“我”的心理和对阿长的情感态度,深入体会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第一课时】自学预习:目标一1.先回顾作者作品情况,然后阅读课前导语,再结合注解默读一遍课文。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9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精编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9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精编9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 1.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阿长这人物的品格风貌及作者对她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作者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刻画人物的手法,并学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作者对阿长深厚的怀念之情,感受文中所表现的质朴的爱。
【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习流程】预习导学第一课时 1.请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áng()急②粗拙( ) ③烦suǒ() ④惧惮()⑤疮()疤⑥憎恶()⑦孤孀()⑧惊骇()⑨渴()慕⑩针灸()⑾疏懒()⑿震sǒng()⒀诘()问⒁pī雳()⒂掳()掠 2.请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恶:薄:帖:空:3.初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
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阿长……学习研讨再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
4.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事?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5.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是:由此看出,本文是以为线索,采用了的写作手法。
6.从中你看出长妈妈是怎样一个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先抑后扬的手法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预习导学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朗读19~29段。
思考: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请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经过:结果:学习研讨 1. 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有哪些?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9 阿长与《山海经》 名师教学-精品导学案
9、《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导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清文章的思路.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一、导入新课预习导学1、给下列字注音骇.()掳.()悚.()絮.说()惶急()疮疤..()诘.问()霹雳..()辟.头()画舫.()憎.恶()粗拙.()脐()2、根据拼音写汉字烦 suo()()mo莉渴mu()和ai()陆ji()郝yi()行孤shuang()守gua()福ju()3、鲁迅,原名(),()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4、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集。
5、根据具体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疏懒:②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惶急:③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渴慕:二、整体感知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从这些事中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分析)?学法指导:概括事件要注意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从事件中分析人物形象,写人的文章中事件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和思想情感。
例:从阿长喜欢切切察察这件事中,看出阿长是一个饶舌多事的人。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用了一种什么写法?实在不大佩服、最讨厌---()---不耐烦---()——空前的敬意——()——()——()三、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学生朗读19~29段,思考下列问题:(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反思:
二、整体感知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围绕着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哪些详写?为什么详写?
阿长;写了阿长名字的由来、说话切切查查、睡相不好、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后三件事详写;这三件事能突出中心,因为这三件事有一个共同点:都有神秘莫测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童年作者的心,导致作者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2、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淳朴、善良、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
3、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从不大佩服——厌恶——憎恶——有新的敬意——怀念
4、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以感情变化为线索。
三、合作探究
1.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1文中抑笔较多,既然又“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当然不能用“妈妈”称呼
○2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这样写显得亲切些。
2、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因为《山海经》很难找,别人不能做,不愿做,而没有文化的阿长却能买到。
3、.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是什么?
对阿长崇敬和怀念;作用是点明中心。
4、题目中“与”表示两者有并列关系,作者用意何在?
用意是表明阿长与《山海经》都有相似之处:都有神秘莫测的东西深深地吸引着作者的童心。
5、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用了先抑后扬;抑的是阿长名字的由来、说话切切查查、睡相不好,扬的是“逼我”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
6、“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作者从童年的眼光看的,不满她的切切查查、睡相不好,但从成年的眼光来看,作者还是持怀念态度的。
四、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学生朗读19~29段,思考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因为阿长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
这表现了“我”对阿长轻视的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没有人像阿长这么热心,这件事“别人不肯做”,“不能做”,而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
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
表达作者对童年、阿长的怀念。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文中最后一段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文中写了关于阿长的几件事,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1称鲁迅“哥儿”,说明阿长有爱心
○2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说明她无文化
○3买来《山海经》说明她乐于助人。
【教学反思】:。